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8-10 10:11:1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

  二、说学情。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的同学较多,大多都是家中的小皇帝,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根本就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去体贴别人。因此,老师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希望恩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去体贴他人。

  三、说学习目标。

  鉴于本课是本册教材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因此在全册便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等作用。本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并学会讨论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领悟到要学会关心身边爱自己的所有人,做一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四、说教法

  本课教学安排用两课时完成,写字安排在第二课时,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所采用的教法。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中,我将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与施展才能的空间。

  1、读中悟情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2、伴着音乐朗读,读中感悟。

  从平时的接触中知道,唱歌是孩子们的最爱,我设想如果在课堂中应用的话,效果应该说是不错的。而且从一些公开课上,也时常能够看到同学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课文,使朗读有更大的收获。因此在本堂课中我也想尝试一下,让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读,从音乐中感悟,从读中感悟。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任务是识字,朗读、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的任务是写字。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程序如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课前播放《生日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引读第1、2自然段,并理解这两个自然段。)

  2、学习第3、4自然段。(通过朗读理解这两个自然段。)

  3、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课件播放《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师生共读)

  4、小结: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精心照顾我们、关心我们、爱护着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向课文中的小云一样,多关心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妈妈。

  (四)拓展练习。

  (五)写字练习。

  (六)总结谈话。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学目的

  (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感觉乡亲们冷静无闻、无私奉献的精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则是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至关重要。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说教学基本流程

  对于本文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四、课外拓展,谈自己身边的事。

  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的环节中,针对孩子的情况,我提了最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初识搭石。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搭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接着再交流问题“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使学生理解“搭石”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抓住“与学生一起寻找美”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引导:

  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上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为此,我采用想象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提问: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老人不是急着赶路吗,摆好搭石后,为什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相信经过师生这部分的问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在此基础上的朗读也会更有深度。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画的是一幅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学时,我重要捉住“行动是那么和谐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等,让学生边读边睁开想象,感觉人们走搭石的节拍,谛听那走搭石时发出的轻而有力的踏踏声,说出眼前目今表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田地领会美,感觉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笔墨朴素,但是简朴的事变中却闪耀着优美的头脑,散发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导这一部门的朗读时,我重点捉住“人们把这当作理所虽然的事”这句话,引导学生深入明白“理所虽然”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情绪。

  我捉住“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这两个详细事例的形貌,加深学生对“理所虽然”这个词的明白同时,又使学生逼真地感觉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力。

  课文第五段的教学,重在点破文章主题,使学生明确本文看似写石,实则写人。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借搭石所歌颂的无私奉献,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并引导学生朗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画》是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是:

  1、认识文中“远、色、近、听”等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这首谜语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谜底是画)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说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认字,练习朗读。

  2、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揭开谜底。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识写分流”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我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反复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生字。现在的识字不是像过去那样孤立地一个个学习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课文里去识记。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这不是抽象的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有趣味的识记,孩子们通过反复阅读,不知不觉中就把生字记住了。然后,我把要认识的生字做成卡片,让学生抽读卡片,同桌互读等。再用“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已认识的生字,这样,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通过观察图画,用课件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再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等,(例如,把耳朵贴在画上听水流的声音和小鸟打招呼等。)通过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我由已学过的儿歌谜语《猜一猜》引出课题《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山水画,或直接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由远到近,说说图画上有什么。(图画上有山、水、花、鸟)

  2、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圈出生字,通过同桌互读,抽读卡片等学习生字,教师指导、正音,然后再通过玩“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生字。

  《三》、再读古诗,引导质疑,揭开谜底。

  1、逐句讲解诗句与画面的关系。(课件)

  (1)、出示“远看山有色”。老师描绘:远远看去,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那么山是什么颜色呢?(青色)

  (2)、出示“近听水无声”。同学们把耳朵贴在书本上听听,能听到水流的声音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是画中的水,不是生活中流着的水。)

  (3)、出示“春去花还在”。春天过去了,可花怎么还在开放呢?(因为是画上的花)

  (4)、出示“人来鸟不惊”。请小朋友们和小鸟打招呼吧,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哇!”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因为是画上的鸟,不是真的小鸟。)

  2、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画—一幅山水画)

  3、指导朗读及背诵。

  出示课件:“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六、说板书设计。

  1、 画 有色 无声 开放 不动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记得有这样一位父亲:他以落花生做比,教育子女要脚踏实地,不求虚荣。要像落花生一样,做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就是《落花生》。

  我的说课设计由以下六部分组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教师要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新课标要求,以及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的生字“亩、尝、吩、咐、茅、榨、榴”7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抓住重点、精读领悟、读悟结合,让学生掌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对中年级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要求,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角色美读法

  3.多媒体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那么,如何将以上的各种教学思路,恰如其分的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呢?在这里,我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完成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非常好吃的食物,大家想想,会是什么呢?“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同学们,瞧,就是它----花生,它呀,还有一个名子,就是“落花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落花生》。{板书}

  (二)整体阅读,理清思路

  首先,教师出示生字串,让学生自己读,在读中找出不明白的词语重点指导。然后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让学生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样的过程。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来理清课文的思路,为下面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三)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下面,由教师进行配乐范读,让学生思考:落花生和石榴、苹果、桃子有哪些不同?(教师进行配乐范读)

  教师范读后,引导学生抓住“矮矮的”和“高高的”,“埋在地里”和“挂在枝头”等词做对比,明确火红的石榴、红彤彤的苹果、纷纷的桃子是露在外面的,色彩动人,引人注目。而花生没有漂亮的外表,华贵的气质,但是,它内涵而不外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正如作者感悟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作者的心声,其实也是同学们的感悟,这样,学生就和文本以及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然后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父亲说的话对不对?为什么呢?你还有什话么要说?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见解。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会说:我要做一个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有的同学也会说:社会也需要像苹果、桃子那样既张扬个性又对社会有更多贡献的人。对于多元化的解读我会及时肯定,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接着,师生小节:是啊!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鲜花是美的,苹果是美的,可那长在地下的花生也是美的。只要我们做个有益于他人的人,我们就都是美的。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美丽的人!

  最后,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来加深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

  1.花生都有哪些好处?

  2.我们要学习花生的哪些品格?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制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七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就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所以"朗读感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此文要求会认和要求会写的字不多,课文篇幅不长,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在课时分配时把写字教学都放在第二课时,目的在于利用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书中感悟道理,解决本课难题。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是利用什么方法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怎么在传统的基础上,讲出新意,就是我这节课所要体现的。在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后,崔峦曾说过:"书一定要在课上读顺、读好。读得不充分的课,看不出读书有长进的课,不是好的阅读课。字一定要认得,一定要写好。电脑不能代替书写,写字指导要加强示范。要重视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课标对此是重视的,但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揣摩、理解,要与机械、重复的字、词、句的练习,要与单项的字、词、句的测试区别开来。要珍视并鼓励学生发表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安排:

  一、通过富有童趣的音乐和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一个"有关列宁和蜜蜂的故事"设计了悬念,在课题的设计方面,我将蜜蜂做成了图片,吸引低年级学生的眼球,并将"引"字进行田字格指导书写,通过写字指导的示范,进一步加强写的练习。并让学生在书上跟写。

  二、在自主识字环节,由于本课的生字不多,难度不大,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先是由学生自行领读,然后,让他们说说哪些字需要注意。从而解决了生字的问题,对于进一步的写字训练则放到第二课时。然后进行初步的读课文。

  三、进入到了课文的具体学习,我加强了对于字词的理解与课文朗读的指导。比如:在理解"附近"时,我就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说说你身边哪些同学在你的附近,哪些同学在你的旁边,哪些同学在离你比较远的地方。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附近"是指,离自己不太远的地方。从而为了后面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作了铺垫。

  再比如:在理解"果然"这个词时,我采取了使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进行理解,通过,重音放置的位置不同来体会,句子的含义。

  对于本课的重点,我把讲课的主要力量放在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上。他是怎么找到的?由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来,然后让学生找句子体会,通过读句子体会,学生还只能找到: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得到验证,这三个方面。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扮演列宁,说说你作为列宁,一边走一边观察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在这里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挥想象。在利用课件辅助,从而再导出: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分析思考--做出判断--得到验证。当课讲到这里时,学生已经对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有了清楚的认识,可以来完成课后练习:画出寻找养蜂人路线图。可以说学生对于这个练习已经是水到渠成了。我将不作重点说明。

  对于不太重要的第四自然段,我则采取做动作理解"惊讶"一词,然后,分角色朗读,这了做一个过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样就可以导出蜜蜂真的是列宁的向导吗?其实这是作为全文回馈用的。体会出,并不是蜜蜂真的做了向导,而是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得来的结果。

  最后,让学生来谈谈学习的收获,将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明确点出,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四、在作业的布置上,我设计了一个开拓兴趣的作业,让学生去找找还有哪些小动物具有认路的本领。

  五、在板书的设计上我一部分是由学生来完成的图画,一部分是由我来总结的内容。尽量做到简洁明了。

  板书设计:

  26.路

  注意发现列宁---蜜蜂---养蜂人

  仔细观察

  分析思考小山---花丛---园子-小房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本说课稿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5~10自然段的5个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塑料桥的轻巧简便。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两种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在哪里见过?快把你见过的桥说给同学、老师听。(学生自由答)

  2.课件(出示不同桥的图片)边播放边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二、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各是什么桥?

  (1)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

  (2)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3.课文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学生齐读。

  5.再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说板书

  我的板书采用文字式,把课文中关键词句列举出来,简单明了,能让学生更清晰理解、记忆课文内容。

  潜水桥:架在水里 玻璃砖造 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塑料桥:架在小河上 塑料管子 像雨衣大小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光启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依依”,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本课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歌、民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这篇课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是上节课的延伸,更是本单元主题展示。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第二课时,这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把握民歌、民谣的内蕴美。

  4、学会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

  (三)说重点、难点

  这课时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

  这课时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学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多渠道接受信息,我还设计了指名读、品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中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动情,以情促读,注重熏陶,加强理解,以读启智,注重启发。读中感悟,角色体验。

  三、说教学步骤

  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了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步设计: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由于这课题蕴含着丰富的意韵,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提问:“启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月光启蒙”?课文主讲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

  (这一设计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这个环节我分四步进行:

  (1)、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谣。

  (2)、读:读出所找的民歌民谣,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语句。

  (3)、说:说说你由这些民歌民谣所想象到美景说哪句,根据学生的回答突出相关语句。

  (4)、议:互相议论,试着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读一读、画一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认为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2、师生共同小结,回读文末语句:“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相机板书:民歌民谣 展开想象,飞向诗歌的王国)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体现母亲智慧才华的语句。(板书:智慧才华。)

  2、感悟课文前一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这一句教学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个别读,点拨“你已经知道这是体现了‘母亲的智慧才华’这样才能读得更好呢?”并引导评读,激励再读,体会“深情与芳香”。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母亲用民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一颗混纯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一句教学让学生读中谈体会,再次体会“母亲的智慧才华。”(这两句的出示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且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使教学课程更是灵活性,同时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鱼肚期待,阅读反思和评价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回读“她让月光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谈体会。(板书:启迪)

  (我认为这样设计即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体会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以“回读”这一形式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自主灵活性。)

  3、感悟后一部分

  请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体现“母亲的智慧才华”的语句,并分读、悟、品三步来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读文重句子

  (2)、领悟两个问题: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母亲的智慧才华?”能谈谈你认为读得好的经验吗?并配乐朗读,分角色读10—13小节。

  (3)、出示“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点拨学生品读。(师用相机板书:勤劳的双手)

  (综观这几步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感悟,突出了教学重点)

  4、升华理解,拓展延伸。

  1、配乐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议一议: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还可以给课文加个什么题目?

  (这样设计既体现可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为全课又掀起了一个高潮,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灵活性,为学生课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完成了坚实基础)

  四、板书设计:

  17、光月启蒙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今天,我要说的这节课,小学语文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笋芽儿》。本文是“春天”单元的第二课,基于学生学情和《课标》要求设定本课教学重点,仍然放在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和理解内容上。难点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逐步体会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奋发向上的内在力量。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教学流程:

  流程一:巧设情境提问题(具体有以下两个环节)

  上课伊始,在学生上节课已有对春天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开门见山。首先,请学生用“春”扩词、造句,边说边想象春天的美景,将课前布置给学生对春天景物的观察融入其中。问题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有了课前预习的学生,围绕笋芽儿的“成长”提出学生自己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笋芽儿是怎样钻出地面的?教师抓住“问题”,围绕重点生发开去。

  流程二:初读课文学生字(具体有以下三个环节)

  首先在“自己读书,个性记字”中,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讲一讲等方式,让学生畅谈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意识。

  接着,设计读词游戏环节,和笋芽儿比赛,巩固刚刚学过的生词。“弹奏”“呼唤”“沉睡”采用随文识字法,降低了识字难度,克服了集中识字的弊端,减轻了学生负担。

  最后,在“总结交流,规范写字”环节中重点指导两个字。在课题中出示“芽”字,虽然,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形生结合”记住生字,却不容易写好字。“芽”字书写时注意要上宽下窄,教师要通过范写,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写一写和师生、生生之间的指导性、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逐步把字写好。而“悄”字则从老师对学生的课堂常规中自然引出,“表现最棒的你,请悄悄地坐好”,顺势进行笔顺和笔画指导,接着用“悄悄地”说个句子,既规范了书写常规,又记牢了字形,做到词句学习从生活中来,再用到生活中去。其它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表,根据结构分类,顺势总结出左右结构生字的特点,再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和写字的能力。

  众所周知,识字教学作为低年教学重点,如果“重点不重,必有后患”。我们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归类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在写字中,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把识字、写字摆在了突出的位置,相信有了时间的保证、指导的保证、练习的保证,识字教学的实效性便凸现出来。

  流程三:以读促思解问题

  在备课中,我们发现学生通过预习和初读课文后,容易理解到笋芽儿成长与环境和他人的关心有关。可是,其成长的内因却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一问题为切入点,笋芽是怎样钻出地面的,展开有层次的读文。

  第一层面:默读

  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默默品味的“场”,营造一个“静静学习的场”。学生独立默读课文后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通过自读感悟,把自己与文本接触后的最本原的,没有受到过任何影响的初知层面的感受谈出来。

  第二层面:演读:

  运用联系想象的比较读,设身处地的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真正作到以读激情。边读边交流,哪些词、句比较喜欢,比较欣赏,说出自己对角色理解层面的解读。老师春天般温暖评价语言走进孩子的心灵,找到好孩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于交流、平等真诚的对话,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从而体会到笋芽儿成长的外部原因,春雨姑娘的呼唤、春雷公公的鼓励和笋芽妈妈的关心。

  第三层面:品读

  把学生带入课文,使我在课文中,课文也在我心中。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逐步体会笋芽儿在成长中奋发向上的内在力量。

  运用注重观察的模仿读,抓住小笋芽“一钻,一挺,探出头”等体现生长的动词,让学生带着感觉听一听、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适时的电教手段再现笋芽儿成长的真实画面,及时突破了难点和北方孩子认识上的盲点。学生从朗读中,从画面中,从鼓励中,心灵被震撼,被感动!是因为大家的关心,是因为笋芽儿经受了风雨、不怕困难,是因为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逐渐将课文内涵延伸到自己身上,产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通过有层次的朗读,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把学生的感悟推入到更深入的层面。

  第四层面:引读

  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想象笋芽儿的心理,进入升华情感的展开层面。教师深情地扮演竹妈妈与孩子对话。他们兴高采烈地开始了表演读、引伸读。给学生带上笋芽儿的头饰,他们跃跃欲试,完全沉浸其中,自然妙语如珠。

  通过与文本亲密接触,学生在情感和文字里走几个来回,使文本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之间有机的融通。

  流程四:拓展延伸展问题

  此时,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以读者的身份审视文本,与文本进行多向对话,我们设计了课上练说。可以是敬佩笋芽儿的,可以感谢竹妈妈、春雨姑娘、雷公公的,感悟更深的也可以感谢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亲人、老师、朋友的,还可能告诫自己要像笋芽学习的,孩子们的情感就是在这样的练说、练表达中各抒己见,内心被激荡,被推动,被不断升华。

  为了把学习引向课外,也为下节课埋下伏笔,我们设计了课下练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三种不同的课外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就在这样的作业中。将口语表达、书面练笔相结合,将课内研读、课外延展想相结合。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总之,一节好课不能人云亦云,需要老师独具慧眼的学会添减,需要老师们集体智慧的碰撞交流,需要和学生课堂生成的亮点结合。教师无论怎么教,都应该带着学生身临其境,自主学习,和文本倾心交流。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课堂也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变“唯一有解”为“多元解读”,变“单一目标”为“多维目标”,变“学习层面”为“发展层面”,变“波澜不惊”为“春色满园”。正是在这样的转变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1-19

人教版小学语文《桥》说课稿12-23

人教版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通用5篇)12-21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说课稿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11-02

人教版语文六上《林海》说课稿12-17

人教版语文五上:《鲸》说课稿12-17

人教版小学课件语文05-13

人教版小学语文谚语01-17

人教版高中语文 采薇说课稿11-03

人教版初中语文《化石吟》说课稿08-31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

  二、说学情。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的同学较多,大多都是家中的小皇帝,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根本就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去体贴别人。因此,老师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希望恩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去体贴他人。

  三、说学习目标。

  鉴于本课是本册教材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因此在全册便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等作用。本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并学会讨论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领悟到要学会关心身边爱自己的所有人,做一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四、说教法

  本课教学安排用两课时完成,写字安排在第二课时,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所采用的教法。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中,我将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与施展才能的空间。

  1、读中悟情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2、伴着音乐朗读,读中感悟。

  从平时的接触中知道,唱歌是孩子们的最爱,我设想如果在课堂中应用的话,效果应该说是不错的。而且从一些公开课上,也时常能够看到同学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课文,使朗读有更大的收获。因此在本堂课中我也想尝试一下,让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读,从音乐中感悟,从读中感悟。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任务是识字,朗读、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的任务是写字。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程序如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课前播放《生日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引读第1、2自然段,并理解这两个自然段。)

  2、学习第3、4自然段。(通过朗读理解这两个自然段。)

  3、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课件播放《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师生共读)

  4、小结: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精心照顾我们、关心我们、爱护着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向课文中的小云一样,多关心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妈妈。

  (四)拓展练习。

  (五)写字练习。

  (六)总结谈话。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学目的

  (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感觉乡亲们冷静无闻、无私奉献的精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则是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至关重要。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说教学基本流程

  对于本文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四、课外拓展,谈自己身边的事。

  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的环节中,针对孩子的情况,我提了最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初识搭石。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搭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接着再交流问题“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使学生理解“搭石”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抓住“与学生一起寻找美”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引导:

  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上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为此,我采用想象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提问: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老人不是急着赶路吗,摆好搭石后,为什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相信经过师生这部分的问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在此基础上的朗读也会更有深度。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画的是一幅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学时,我重要捉住“行动是那么和谐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等,让学生边读边睁开想象,感觉人们走搭石的节拍,谛听那走搭石时发出的轻而有力的踏踏声,说出眼前目今表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田地领会美,感觉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笔墨朴素,但是简朴的事变中却闪耀着优美的头脑,散发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导这一部门的朗读时,我重点捉住“人们把这当作理所虽然的事”这句话,引导学生深入明白“理所虽然”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情绪。

  我捉住“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这两个详细事例的形貌,加深学生对“理所虽然”这个词的明白同时,又使学生逼真地感觉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力。

  课文第五段的教学,重在点破文章主题,使学生明确本文看似写石,实则写人。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借搭石所歌颂的无私奉献,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并引导学生朗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画》是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是:

  1、认识文中“远、色、近、听”等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这首谜语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谜底是画)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说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认字,练习朗读。

  2、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揭开谜底。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识写分流”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我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反复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生字。现在的识字不是像过去那样孤立地一个个学习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课文里去识记。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这不是抽象的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有趣味的识记,孩子们通过反复阅读,不知不觉中就把生字记住了。然后,我把要认识的生字做成卡片,让学生抽读卡片,同桌互读等。再用“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已认识的生字,这样,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通过观察图画,用课件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再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等,(例如,把耳朵贴在画上听水流的声音和小鸟打招呼等。)通过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我由已学过的儿歌谜语《猜一猜》引出课题《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山水画,或直接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由远到近,说说图画上有什么。(图画上有山、水、花、鸟)

  2、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圈出生字,通过同桌互读,抽读卡片等学习生字,教师指导、正音,然后再通过玩“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生字。

  《三》、再读古诗,引导质疑,揭开谜底。

  1、逐句讲解诗句与画面的关系。(课件)

  (1)、出示“远看山有色”。老师描绘:远远看去,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那么山是什么颜色呢?(青色)

  (2)、出示“近听水无声”。同学们把耳朵贴在书本上听听,能听到水流的声音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是画中的水,不是生活中流着的水。)

  (3)、出示“春去花还在”。春天过去了,可花怎么还在开放呢?(因为是画上的花)

  (4)、出示“人来鸟不惊”。请小朋友们和小鸟打招呼吧,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哇!”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因为是画上的鸟,不是真的小鸟。)

  2、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画—一幅山水画)

  3、指导朗读及背诵。

  出示课件:“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六、说板书设计。

  1、 画 有色 无声 开放 不动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记得有这样一位父亲:他以落花生做比,教育子女要脚踏实地,不求虚荣。要像落花生一样,做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就是《落花生》。

  我的说课设计由以下六部分组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教师要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新课标要求,以及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的生字“亩、尝、吩、咐、茅、榨、榴”7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抓住重点、精读领悟、读悟结合,让学生掌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对中年级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要求,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角色美读法

  3.多媒体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那么,如何将以上的各种教学思路,恰如其分的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呢?在这里,我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完成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非常好吃的食物,大家想想,会是什么呢?“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同学们,瞧,就是它----花生,它呀,还有一个名子,就是“落花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落花生》。{板书}

  (二)整体阅读,理清思路

  首先,教师出示生字串,让学生自己读,在读中找出不明白的词语重点指导。然后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让学生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样的过程。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来理清课文的思路,为下面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三)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下面,由教师进行配乐范读,让学生思考:落花生和石榴、苹果、桃子有哪些不同?(教师进行配乐范读)

  教师范读后,引导学生抓住“矮矮的”和“高高的”,“埋在地里”和“挂在枝头”等词做对比,明确火红的石榴、红彤彤的苹果、纷纷的桃子是露在外面的,色彩动人,引人注目。而花生没有漂亮的外表,华贵的气质,但是,它内涵而不外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正如作者感悟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作者的心声,其实也是同学们的感悟,这样,学生就和文本以及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然后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父亲说的话对不对?为什么呢?你还有什话么要说?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见解。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会说:我要做一个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有的同学也会说:社会也需要像苹果、桃子那样既张扬个性又对社会有更多贡献的人。对于多元化的解读我会及时肯定,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接着,师生小节:是啊!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鲜花是美的,苹果是美的,可那长在地下的花生也是美的。只要我们做个有益于他人的人,我们就都是美的。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美丽的人!

  最后,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来加深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

  1.花生都有哪些好处?

  2.我们要学习花生的哪些品格?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制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七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就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所以"朗读感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此文要求会认和要求会写的字不多,课文篇幅不长,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在课时分配时把写字教学都放在第二课时,目的在于利用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书中感悟道理,解决本课难题。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是利用什么方法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怎么在传统的基础上,讲出新意,就是我这节课所要体现的。在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后,崔峦曾说过:"书一定要在课上读顺、读好。读得不充分的课,看不出读书有长进的课,不是好的阅读课。字一定要认得,一定要写好。电脑不能代替书写,写字指导要加强示范。要重视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课标对此是重视的,但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揣摩、理解,要与机械、重复的字、词、句的练习,要与单项的字、词、句的测试区别开来。要珍视并鼓励学生发表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安排:

  一、通过富有童趣的音乐和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一个"有关列宁和蜜蜂的故事"设计了悬念,在课题的设计方面,我将蜜蜂做成了图片,吸引低年级学生的眼球,并将"引"字进行田字格指导书写,通过写字指导的示范,进一步加强写的练习。并让学生在书上跟写。

  二、在自主识字环节,由于本课的生字不多,难度不大,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先是由学生自行领读,然后,让他们说说哪些字需要注意。从而解决了生字的问题,对于进一步的写字训练则放到第二课时。然后进行初步的读课文。

  三、进入到了课文的具体学习,我加强了对于字词的理解与课文朗读的指导。比如:在理解"附近"时,我就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说说你身边哪些同学在你的附近,哪些同学在你的旁边,哪些同学在离你比较远的地方。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附近"是指,离自己不太远的地方。从而为了后面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作了铺垫。

  再比如:在理解"果然"这个词时,我采取了使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进行理解,通过,重音放置的位置不同来体会,句子的含义。

  对于本课的重点,我把讲课的主要力量放在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上。他是怎么找到的?由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来,然后让学生找句子体会,通过读句子体会,学生还只能找到: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得到验证,这三个方面。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扮演列宁,说说你作为列宁,一边走一边观察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在这里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挥想象。在利用课件辅助,从而再导出: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分析思考--做出判断--得到验证。当课讲到这里时,学生已经对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有了清楚的认识,可以来完成课后练习:画出寻找养蜂人路线图。可以说学生对于这个练习已经是水到渠成了。我将不作重点说明。

  对于不太重要的第四自然段,我则采取做动作理解"惊讶"一词,然后,分角色朗读,这了做一个过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样就可以导出蜜蜂真的是列宁的向导吗?其实这是作为全文回馈用的。体会出,并不是蜜蜂真的做了向导,而是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得来的结果。

  最后,让学生来谈谈学习的收获,将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明确点出,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四、在作业的布置上,我设计了一个开拓兴趣的作业,让学生去找找还有哪些小动物具有认路的本领。

  五、在板书的设计上我一部分是由学生来完成的图画,一部分是由我来总结的内容。尽量做到简洁明了。

  板书设计:

  26.路

  注意发现列宁---蜜蜂---养蜂人

  仔细观察

  分析思考小山---花丛---园子-小房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本说课稿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5~10自然段的5个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塑料桥的轻巧简便。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两种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在哪里见过?快把你见过的桥说给同学、老师听。(学生自由答)

  2.课件(出示不同桥的图片)边播放边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二、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各是什么桥?

  (1)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

  (2)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3.课文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学生齐读。

  5.再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说板书

  我的板书采用文字式,把课文中关键词句列举出来,简单明了,能让学生更清晰理解、记忆课文内容。

  潜水桥:架在水里 玻璃砖造 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塑料桥:架在小河上 塑料管子 像雨衣大小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光启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依依”,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本课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歌、民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这篇课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是上节课的延伸,更是本单元主题展示。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第二课时,这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把握民歌、民谣的内蕴美。

  4、学会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

  (三)说重点、难点

  这课时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

  这课时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学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多渠道接受信息,我还设计了指名读、品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中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动情,以情促读,注重熏陶,加强理解,以读启智,注重启发。读中感悟,角色体验。

  三、说教学步骤

  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了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步设计: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由于这课题蕴含着丰富的意韵,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提问:“启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月光启蒙”?课文主讲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

  (这一设计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这个环节我分四步进行:

  (1)、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谣。

  (2)、读:读出所找的民歌民谣,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语句。

  (3)、说:说说你由这些民歌民谣所想象到美景说哪句,根据学生的回答突出相关语句。

  (4)、议:互相议论,试着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读一读、画一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认为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2、师生共同小结,回读文末语句:“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相机板书:民歌民谣 展开想象,飞向诗歌的王国)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体现母亲智慧才华的语句。(板书:智慧才华。)

  2、感悟课文前一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这一句教学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个别读,点拨“你已经知道这是体现了‘母亲的智慧才华’这样才能读得更好呢?”并引导评读,激励再读,体会“深情与芳香”。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母亲用民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一颗混纯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一句教学让学生读中谈体会,再次体会“母亲的智慧才华。”(这两句的出示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且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使教学课程更是灵活性,同时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鱼肚期待,阅读反思和评价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回读“她让月光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谈体会。(板书:启迪)

  (我认为这样设计即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体会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以“回读”这一形式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自主灵活性。)

  3、感悟后一部分

  请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体现“母亲的智慧才华”的语句,并分读、悟、品三步来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读文重句子

  (2)、领悟两个问题: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母亲的智慧才华?”能谈谈你认为读得好的经验吗?并配乐朗读,分角色读10—13小节。

  (3)、出示“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点拨学生品读。(师用相机板书:勤劳的双手)

  (综观这几步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感悟,突出了教学重点)

  4、升华理解,拓展延伸。

  1、配乐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议一议: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还可以给课文加个什么题目?

  (这样设计既体现可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为全课又掀起了一个高潮,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灵活性,为学生课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完成了坚实基础)

  四、板书设计:

  17、光月启蒙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今天,我要说的这节课,小学语文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笋芽儿》。本文是“春天”单元的第二课,基于学生学情和《课标》要求设定本课教学重点,仍然放在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和理解内容上。难点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逐步体会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奋发向上的内在力量。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教学流程:

  流程一:巧设情境提问题(具体有以下两个环节)

  上课伊始,在学生上节课已有对春天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开门见山。首先,请学生用“春”扩词、造句,边说边想象春天的美景,将课前布置给学生对春天景物的观察融入其中。问题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有了课前预习的学生,围绕笋芽儿的“成长”提出学生自己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笋芽儿是怎样钻出地面的?教师抓住“问题”,围绕重点生发开去。

  流程二:初读课文学生字(具体有以下三个环节)

  首先在“自己读书,个性记字”中,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讲一讲等方式,让学生畅谈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意识。

  接着,设计读词游戏环节,和笋芽儿比赛,巩固刚刚学过的生词。“弹奏”“呼唤”“沉睡”采用随文识字法,降低了识字难度,克服了集中识字的弊端,减轻了学生负担。

  最后,在“总结交流,规范写字”环节中重点指导两个字。在课题中出示“芽”字,虽然,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形生结合”记住生字,却不容易写好字。“芽”字书写时注意要上宽下窄,教师要通过范写,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写一写和师生、生生之间的指导性、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逐步把字写好。而“悄”字则从老师对学生的课堂常规中自然引出,“表现最棒的你,请悄悄地坐好”,顺势进行笔顺和笔画指导,接着用“悄悄地”说个句子,既规范了书写常规,又记牢了字形,做到词句学习从生活中来,再用到生活中去。其它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表,根据结构分类,顺势总结出左右结构生字的特点,再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和写字的能力。

  众所周知,识字教学作为低年教学重点,如果“重点不重,必有后患”。我们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归类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在写字中,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把识字、写字摆在了突出的位置,相信有了时间的保证、指导的保证、练习的保证,识字教学的实效性便凸现出来。

  流程三:以读促思解问题

  在备课中,我们发现学生通过预习和初读课文后,容易理解到笋芽儿成长与环境和他人的关心有关。可是,其成长的内因却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一问题为切入点,笋芽是怎样钻出地面的,展开有层次的读文。

  第一层面:默读

  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默默品味的“场”,营造一个“静静学习的场”。学生独立默读课文后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通过自读感悟,把自己与文本接触后的最本原的,没有受到过任何影响的初知层面的感受谈出来。

  第二层面:演读:

  运用联系想象的比较读,设身处地的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真正作到以读激情。边读边交流,哪些词、句比较喜欢,比较欣赏,说出自己对角色理解层面的解读。老师春天般温暖评价语言走进孩子的心灵,找到好孩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于交流、平等真诚的对话,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从而体会到笋芽儿成长的外部原因,春雨姑娘的呼唤、春雷公公的鼓励和笋芽妈妈的关心。

  第三层面:品读

  把学生带入课文,使我在课文中,课文也在我心中。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逐步体会笋芽儿在成长中奋发向上的内在力量。

  运用注重观察的模仿读,抓住小笋芽“一钻,一挺,探出头”等体现生长的动词,让学生带着感觉听一听、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适时的电教手段再现笋芽儿成长的真实画面,及时突破了难点和北方孩子认识上的盲点。学生从朗读中,从画面中,从鼓励中,心灵被震撼,被感动!是因为大家的关心,是因为笋芽儿经受了风雨、不怕困难,是因为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逐渐将课文内涵延伸到自己身上,产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通过有层次的朗读,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把学生的感悟推入到更深入的层面。

  第四层面:引读

  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想象笋芽儿的心理,进入升华情感的展开层面。教师深情地扮演竹妈妈与孩子对话。他们兴高采烈地开始了表演读、引伸读。给学生带上笋芽儿的头饰,他们跃跃欲试,完全沉浸其中,自然妙语如珠。

  通过与文本亲密接触,学生在情感和文字里走几个来回,使文本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之间有机的融通。

  流程四:拓展延伸展问题

  此时,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以读者的身份审视文本,与文本进行多向对话,我们设计了课上练说。可以是敬佩笋芽儿的,可以感谢竹妈妈、春雨姑娘、雷公公的,感悟更深的也可以感谢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亲人、老师、朋友的,还可能告诫自己要像笋芽学习的,孩子们的情感就是在这样的练说、练表达中各抒己见,内心被激荡,被推动,被不断升华。

  为了把学习引向课外,也为下节课埋下伏笔,我们设计了课下练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三种不同的课外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就在这样的作业中。将口语表达、书面练笔相结合,将课内研读、课外延展想相结合。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总之,一节好课不能人云亦云,需要老师独具慧眼的学会添减,需要老师们集体智慧的碰撞交流,需要和学生课堂生成的亮点结合。教师无论怎么教,都应该带着学生身临其境,自主学习,和文本倾心交流。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课堂也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变“唯一有解”为“多元解读”,变“单一目标”为“多维目标”,变“学习层面”为“发展层面”,变“波澜不惊”为“春色满园”。正是在这样的转变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1-19

人教版小学语文《桥》说课稿12-23

人教版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通用5篇)12-21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说课稿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11-02

人教版语文六上《林海》说课稿12-17

人教版语文五上:《鲸》说课稿12-17

人教版小学课件语文05-13

人教版小学语文谚语01-17

人教版高中语文 采薇说课稿11-03

人教版初中语文《化石吟》说课稿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