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09-01 12:34:1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课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通过去早餐店买食物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十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合作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精神,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进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生发与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

  在教学安排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四个教学层次:

  (一)激趣导入

  新颖的导课,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询问了学生早上吃早餐的情况,学生们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都有比较直接的帮助。从而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想学,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二)学习新知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着固有的规律,逻辑性很强,不能有半点的跨越与漏洞,结合数学知识的形成特点。围绕教学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步骤:

  (1)创设买早餐的购物情景,让学生为自己选两样,当成自己的早餐。然后让学生探讨“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中得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从而突破重点。再将题目归纳成加法和减法两类,进一步系统的学习。

  (2)在探究加法算法上让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是把0.5元和0.7元化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提问:摆竖式时为什么角与角,元与元对齐?得出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埋下了伏笔。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竖式的摆法肯定也对,通过这两个数为什么这样摆?得出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加,而在小数加法中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进一步突破难点,明确计算原理后,让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加法问题,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以便学生领会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学小数的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三)练习巩固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 基础知识练习:完成课本P105页1题。2、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课本P105页3、4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让学生谈学习收获,促使学生归纳总结了本节课的知识的知识要点。

  (五)布置作业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第70-76页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面积的意义,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思维基础。教材中从学生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现实生活来体验面积的含义并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每个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

  1、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认识

  面积的含义。

  2、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

  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表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区别。

  二、说教法学法:

  直观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提供认知是起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我放手让孩子带着问题自学,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再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认识他们,并形成表象。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形象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直观的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培养数学思维。

  三、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流程:

  一、激趣定标

  二、学生自主活动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第一个环节是激趣定标

  我首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面积单位”,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数学活动中来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时,我直接点出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紧接着展示目标让学生齐读目标、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环节是学生自主活动

  在这环节我分成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探索面积的含义,我首先让学生找一找、并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黑板的面及电视机的屏幕,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一画平面图形,然后同桌互相比一比图形的大小,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含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官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我还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概括出面积的概念。

  第二步,比较面积的大小探索面积单位。引出面积的单位首先让学生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我借助多媒体先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学生用观察法比较,会有三种答案,用叠起来的方法比较(试一试),还是不能确定大小,我根据学生的两次信息反馈,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接着我再演示,在两个图形上分别画上同样大的小方格,通过数小方格的数量,学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积就大。在学生已经知道用数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前提下,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比较同样一个图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从而产生了矛盾,达到了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确地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接着我巧妙引出面积单位这一概念。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什么单位?并告诉学生今天先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积单位还有别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个面积单位。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步、自学课本,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首先,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其次是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找,从自己备的学具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看着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脑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了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最后是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延伸主要设有填空题和操作题。目的让学生明白

  (1)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长度和面积的区别,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四、说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

  或叫做它们的面积。

  封面图形的大小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这个环节:面积的概念和常见的面积单位,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这样板书不仅突出教学重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概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教学准备:数学书本,每组学生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学生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坐。

  五、教学过程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的一开始,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在班级内的位置;介绍完自己后,再把你前后左右分别是谁也介绍一下?;转个方向再次介绍,从而引出“为什么同一个人,他一会在你的左边,一会又是在你的前面呢?让学生体会到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新课,用东南西北来描述。

  教师板书:东南西北

  课始师生的谈话,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了伏笔,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第一层次: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辨别方向的方法,如:看太阳辨别方向,看北极星辨别方向(这两种方法在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看积雪辨别方向;在深山看树叶辨别方向等等。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层次: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坐在教室里,你能辨别现在的东南西北吗?

  我给学生出示了三个活动内容:

  1、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方向,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2、你是怎么根据这一个方向辨别出另外的三个方向的?

  3、你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吗?学生依据个人的不同经验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有的先找到了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有的先找到了西方,那是太阳落下去的方向,有的先找到了北方,那是北极星的方向。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如听口令做动作等,感知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此时,教师注意进行方法的指导: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的方向排列的。这里教师不对学生做统一的要求,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习惯。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教室的东南西北四面墙上都有些什么?将物体与方向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方位的记忆。

  认识了东南西北,接着我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东南西北分别坐着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不同方向的认识。接着我让讲台前的学生进行介绍,同时变换方向进行介绍,学生可能会受前后左右相对性的影响,认为方向也会因为转个方向,而使自己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学生通过探讨使学生明白,方向是固定的,不会因观察者的朝向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区别前后左右的相对性。

  随后安排一个开火车找方向的小游戏,让学生闭眼想象,睁眼判断,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三层次:辨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课前,我带领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校园,让学生说一说校园中的建筑物在学校的大体位置。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画好方格的校园平面图,让学生以操场为中心,先确定操场四周的四个方向,再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物体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设计,反馈。预计学生中会出现上方定为东南西北的都有,让各种不同表示方法的同学做一下介绍,从而引出为了统一,方便大家观察,地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设计的。

  教师板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让学生亲身经历画平面图,统一平面图方向的过程,感受方法的多样性,明确了统一方向的必要性。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本环节主要设计了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

  1、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周海军和王小娟同学上学可以怎样走?(练习一第3题)

  2、出示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各建筑物之间的位置。

  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课到此时,我想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多的收获与想法,让学生说一说本课的收获与遗憾,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遗憾,因为这是急需解决的。

  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教学中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这一课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的有效引导,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谢谢!

  板书设计:

  东南西北

  北(上)

  (左)西—|—东(右)

  南(下)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口算乘法》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68~69的内容。

  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观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尝试的过程中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识,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3、教学目标: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4、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互通之处,并能熟练运用进行计算。

  二、说教学策略

  1、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要由学生自主建构,数学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而老师扮演的角色是组织引导学生发现,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动学习把新知纳入旧知。

  2、说教法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活动之中。在教学中着力已有的知识着手,既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在算一算、练一练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在尝试、探索、练习过程中能总结出口算乘法的简便方法。我利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内在的求知需要,教者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需要,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唤醒他们的觉悟,发展他们的个性,启迪他们主动思维,才能更好的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说学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先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认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三、说教学流程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把实践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通过抢答、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了必要的铺垫。本节课重点是学生能说出口算时的算理,这些复习题就是为学习重点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教学时教师先出示游乐园的场景图,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后,自己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由问题列出10乘几这一新授内容,而不是由老师给出问题和例题,而是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提供的。在教学完10乘几后,学生在初步掌握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后,然后用学生自编的题目展开教学,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在学习独立思考乘法的方法时,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并进性讨论与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学生在试算20乘几时有的直接算,有的用加法列式计算,有的口算,有的笔算,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也随之变化。教师则及时结合实例,展开讨论:怎样使计算正确率更高而且计算又方便呢?让学生感悟出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及各自的特点,从而在鼓励学生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又注重计算策略的优化选择。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解决共性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作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在练习设计中我设计了基本达标练习,推进练习,巩固应用以及拓展思维等层次性的变化,力求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同时溶入趣味性,如抢答,游戏,竞赛等形式,使学生做得愉快,练得开心!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板书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0×2=40(元)

  2个十×2=4个十就是40

  30×3=90(元)

  3个十×3=9个十就是90

  整节课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新课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提高各种能力。这一课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的有效引导,我相信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谢谢!

《【精选】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精选】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相关文章:

数学广角说课稿11-07

精选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9篇10-04

精选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10-14

小学数学《约分》说课稿12-24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1-04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1-11

三年级数学认识路线优秀说课稿范文12-28

高中数学说课稿(精选10篇)11-02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旋转与平移说课稿11-04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掷一掷说课稿11-04

【精选】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课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通过去早餐店买食物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十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合作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精神,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进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生发与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

  在教学安排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四个教学层次:

  (一)激趣导入

  新颖的导课,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询问了学生早上吃早餐的情况,学生们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都有比较直接的帮助。从而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想学,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二)学习新知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着固有的规律,逻辑性很强,不能有半点的跨越与漏洞,结合数学知识的形成特点。围绕教学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步骤:

  (1)创设买早餐的购物情景,让学生为自己选两样,当成自己的早餐。然后让学生探讨“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中得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从而突破重点。再将题目归纳成加法和减法两类,进一步系统的学习。

  (2)在探究加法算法上让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是把0.5元和0.7元化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提问:摆竖式时为什么角与角,元与元对齐?得出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埋下了伏笔。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竖式的摆法肯定也对,通过这两个数为什么这样摆?得出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加,而在小数加法中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进一步突破难点,明确计算原理后,让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加法问题,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以便学生领会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学小数的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三)练习巩固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 基础知识练习:完成课本P105页1题。2、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课本P105页3、4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让学生谈学习收获,促使学生归纳总结了本节课的知识的知识要点。

  (五)布置作业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第70-76页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面积的意义,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思维基础。教材中从学生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现实生活来体验面积的含义并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每个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

  1、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认识

  面积的含义。

  2、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

  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表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区别。

  二、说教法学法:

  直观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提供认知是起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我放手让孩子带着问题自学,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再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认识他们,并形成表象。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形象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直观的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培养数学思维。

  三、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流程:

  一、激趣定标

  二、学生自主活动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第一个环节是激趣定标

  我首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面积单位”,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数学活动中来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时,我直接点出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紧接着展示目标让学生齐读目标、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环节是学生自主活动

  在这环节我分成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探索面积的含义,我首先让学生找一找、并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黑板的面及电视机的屏幕,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一画平面图形,然后同桌互相比一比图形的大小,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含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官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我还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概括出面积的概念。

  第二步,比较面积的大小探索面积单位。引出面积的单位首先让学生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我借助多媒体先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学生用观察法比较,会有三种答案,用叠起来的方法比较(试一试),还是不能确定大小,我根据学生的两次信息反馈,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接着我再演示,在两个图形上分别画上同样大的小方格,通过数小方格的数量,学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积就大。在学生已经知道用数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前提下,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比较同样一个图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从而产生了矛盾,达到了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确地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接着我巧妙引出面积单位这一概念。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什么单位?并告诉学生今天先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积单位还有别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个面积单位。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步、自学课本,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首先,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其次是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找,从自己备的学具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看着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脑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了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最后是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延伸主要设有填空题和操作题。目的让学生明白

  (1)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长度和面积的区别,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四、说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

  或叫做它们的面积。

  封面图形的大小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这个环节:面积的概念和常见的面积单位,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这样板书不仅突出教学重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概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教学准备:数学书本,每组学生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学生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坐。

  五、教学过程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的一开始,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在班级内的位置;介绍完自己后,再把你前后左右分别是谁也介绍一下?;转个方向再次介绍,从而引出“为什么同一个人,他一会在你的左边,一会又是在你的前面呢?让学生体会到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新课,用东南西北来描述。

  教师板书:东南西北

  课始师生的谈话,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了伏笔,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第一层次: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辨别方向的方法,如:看太阳辨别方向,看北极星辨别方向(这两种方法在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看积雪辨别方向;在深山看树叶辨别方向等等。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层次: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坐在教室里,你能辨别现在的东南西北吗?

  我给学生出示了三个活动内容:

  1、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方向,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2、你是怎么根据这一个方向辨别出另外的三个方向的?

  3、你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吗?学生依据个人的不同经验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有的先找到了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有的先找到了西方,那是太阳落下去的方向,有的先找到了北方,那是北极星的方向。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如听口令做动作等,感知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此时,教师注意进行方法的指导: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的方向排列的。这里教师不对学生做统一的要求,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习惯。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教室的东南西北四面墙上都有些什么?将物体与方向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方位的记忆。

  认识了东南西北,接着我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东南西北分别坐着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不同方向的认识。接着我让讲台前的学生进行介绍,同时变换方向进行介绍,学生可能会受前后左右相对性的影响,认为方向也会因为转个方向,而使自己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学生通过探讨使学生明白,方向是固定的,不会因观察者的朝向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区别前后左右的相对性。

  随后安排一个开火车找方向的小游戏,让学生闭眼想象,睁眼判断,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三层次:辨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课前,我带领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校园,让学生说一说校园中的建筑物在学校的大体位置。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画好方格的校园平面图,让学生以操场为中心,先确定操场四周的四个方向,再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物体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设计,反馈。预计学生中会出现上方定为东南西北的都有,让各种不同表示方法的同学做一下介绍,从而引出为了统一,方便大家观察,地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设计的。

  教师板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让学生亲身经历画平面图,统一平面图方向的过程,感受方法的多样性,明确了统一方向的必要性。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本环节主要设计了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

  1、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周海军和王小娟同学上学可以怎样走?(练习一第3题)

  2、出示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各建筑物之间的位置。

  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课到此时,我想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多的收获与想法,让学生说一说本课的收获与遗憾,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遗憾,因为这是急需解决的。

  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教学中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这一课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的有效引导,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谢谢!

  板书设计:

  东南西北

  北(上)

  (左)西—|—东(右)

  南(下)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口算乘法》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68~69的内容。

  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观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尝试的过程中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识,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3、教学目标: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4、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互通之处,并能熟练运用进行计算。

  二、说教学策略

  1、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要由学生自主建构,数学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而老师扮演的角色是组织引导学生发现,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动学习把新知纳入旧知。

  2、说教法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活动之中。在教学中着力已有的知识着手,既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在算一算、练一练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在尝试、探索、练习过程中能总结出口算乘法的简便方法。我利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内在的求知需要,教者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需要,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唤醒他们的觉悟,发展他们的个性,启迪他们主动思维,才能更好的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说学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先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认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三、说教学流程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把实践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通过抢答、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了必要的铺垫。本节课重点是学生能说出口算时的算理,这些复习题就是为学习重点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教学时教师先出示游乐园的场景图,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后,自己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由问题列出10乘几这一新授内容,而不是由老师给出问题和例题,而是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提供的。在教学完10乘几后,学生在初步掌握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后,然后用学生自编的题目展开教学,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在学习独立思考乘法的方法时,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并进性讨论与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学生在试算20乘几时有的直接算,有的用加法列式计算,有的口算,有的笔算,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也随之变化。教师则及时结合实例,展开讨论:怎样使计算正确率更高而且计算又方便呢?让学生感悟出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及各自的特点,从而在鼓励学生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又注重计算策略的优化选择。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解决共性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作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在练习设计中我设计了基本达标练习,推进练习,巩固应用以及拓展思维等层次性的变化,力求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同时溶入趣味性,如抢答,游戏,竞赛等形式,使学生做得愉快,练得开心!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板书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0×2=40(元)

  2个十×2=4个十就是40

  30×3=90(元)

  3个十×3=9个十就是90

  整节课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新课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提高各种能力。这一课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的有效引导,我相信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