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9-24 11:29:4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10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说教材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苏教版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主演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还要让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法

  这里主要说说我的教法:

  首先,让学生看图,介绍长城和运河,让他们有个大致的了解。

  其次,让学生熟读课文,讲解课文大意,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通过听课文磁带,让学生欣赏,然后跟读。在读中让学生更理解课文的内容。

  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轻松的背诵课文。

  四、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五、说反思

  通过教学,发现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喜欢,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利用这样的形式进行教学。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二、说学生情况

  《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了本课的生字, 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如: 嫩绿 郁郁葱葱 (叶)

  火红 热闹 (花)

  咧嘴 张望 (果)

  红白相见 晶莹透亮 (子儿)

  虽然生字词的学习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二、 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机勃勃的劲儿。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适当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的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学习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仿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

  (三)学习第四小节。

  1、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品一品石榴,尝尝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3、(机动部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的一种水果,如桔子,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以“看石榴”——“说石榴”——“尝石榴”——“读石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美、准确,初步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看图找找石榴子儿和玛瑙的相似点引导体会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比喻手法。

  机动部分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实践以后尝试运用。并自然地激发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的好习惯。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 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最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中激发喜爱之情。

  四、板书设计:

  16、石榴

  叶 嫩绿 郁郁葱葱

  可 爱 花 火红 小喇叭

  美 果 高兴地笑

  (子) 色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磁带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和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

  二、朗读体验法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杭州被称为——,而西湖就是——

  师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这一环节是对前一堂课学习的第一段的复习,让他们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于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 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 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巫老师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 说教学过程

  巫老师的这一节《孔子拜师》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复习生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1. 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 质疑导向。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巫老师就此引导学生质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的,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

  3. 探究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 根据提出的问题,巫老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探究,探究定向后,巫老师又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巫老师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巫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版书,版书设计做到简洁明了,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词句:如(1)“风餐露宿”;(2)“日夜兼程”;(3)“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即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巫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等。

  4. 学习升华。经过学生的探究体验,最后巫老师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课伊始,我激动地向学生宣布:“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次**同学参加七巧板比赛荣获县一等奖。”至此,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而后让获奖的学生说说此时的感受,也请鼓掌的同学说说这掌声所包含的意思,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我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掌声有关的课文,看看文中的掌声是谁送给谁的?这掌声又有什么意义?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自由读文。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字词。然后以“你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为后续的学习蓄积情感。

  第三环节:扣牢“变化”产生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4小节与第1小节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会、感悟 。然后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这样的吗?”自然引入到第1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后,感知到英子的开朗、快乐与忧郁、文静之后,我以::“是什么使英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四环节:聚焦“掌声”,感受浓浓爱意。

  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通过抓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用小英此时在想些什么 去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想通过掌声和目光对她说些什么 小英听懂了你的掌声吗 的等生动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终实现了学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场。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给予爱的掌声的人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献给谁,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最后的作业设计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进行一次帮助,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们教师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板书: 掌声

  忧郁—————爱—— 开朗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学习时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二、目标设定

  1、会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按正确的笔顺规范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谦虚好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四、教学流程安排及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针对第一个目标就是把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内容说明白。分成三步来完成:

  1.直接出示课题,简单了解古人对姓名、字号称呼的习俗,随机了解大家为什么称孔子、老子,介绍“子”的含义,而后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试读正确,难读的多读,难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

  2.自主学习理解词语.(远近闻名知识渊博学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迎候毫无保留传授)

  3.检查读书效果,读生字词,学生说主要内容。

  在自主学习的环节,可以问你学懂了那些词,是怎样学的.随机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风餐露宿”一词,我这样设计:

  ①指名学生读,正音

  ②问的“风餐露宿”意思。

  ③出示字典上的意思,学生不十分理解,教给学生也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引导学生想象,“他在路上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感受到求学路上的艰苦。为后面的深入感悟内容,作好铺垫。

  而后,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通过以上步骤第一块---初读课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着是第二个板块。

  【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及追问的方式。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艰辛的求学态度。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

  随着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触动了你?学生肯定会提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先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两个词背后隐藏的艰难困苦。如果你家里发生什么是,你的父母会日夜兼程的赶回来。那孔子呢?

  引导感悟孔子的不畏艰辛、求知若渴。再让孩子带着这样的体会用心读一遍这两个词,最后把词语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读。通过对“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的深度体会,再体会“终于”一词。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见过风尘仆仆的人吗?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让孩子仔细读读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分角色朗读,理解破折号,指导朗读。体会“迎候和等候”这一组近义词,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它们都有什么意思?两个词能互换吗?为什么?引导孩子从课文中寻找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介绍来体会二者的谦逊。最后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场景。通过角色体验,更好地走进文本,激发情感。

  3、体会“学无止境”的意思

  孔子在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拜老子为师?读孔子的话,结合实际例子进行体会。

  4、接着学习第三段,谁使你感动,为什么?找到词语,进一步体会孔子的好学以及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

  小结:怪不得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这样的叙述一方面使得果园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的发展动力。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设计理念:

  简明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简约的教学环节:

  一、看报告,爱上机器人。

  教会学生处理收集信息的方法:挑选与整理。

  二、独立阅读课文。

  独立阅读课文,达成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能干什么?它有趣吗?还需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3、交流学习成果。

  4、小结,机器人,服务于人。

  三、畅想心中的机器人。

  24果园机器人(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阅读的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

  学习难点:

  继续培养学习后进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报告,爱上机器人。

  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它对我们来说,有些陌生,只要我们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关于机器人的知识那是应有尽有,我们仿佛一下子就熟悉了,成了朋友。我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机器人的资料,还进行了认真地整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喜欢我收集的这些资料吗?喜欢我的汇报方法吗?同学们以后收集资料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对内容进行挑选与整理。

  二、独立阅读课文。

  想不想对机器人有更深入地了解?这里就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板书:果园机器人。

  独立阅读课文,明确要求。

  交流学习成果。

  小结:科学家发明机器人是不是为了好玩呀?板书“服务于人!”

  三、设计心中的机器人。

  果园机器人教后反思

  一、喜看成功处:

  1、做人教育渗透于无形中。如:学生讲到机器人做事情很细心,不会出错时,引导:机器人都能如此,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又如:从科学家的研究——发明——再研究——再发明,这些都江是针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需要而改进的,因此,引出机器人——服务于人。

  2、公开课结束了,但课的内容还未结束,第二堂虽不是公开课,学生也学得很精彩。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自己心中的机器人。根据别人发言的要点,对他的说话及想象的合理性、奇特性,说话的清楚明白这几方面进行评价,口语交际也是本学期自己认为最理想的。

  3、学法的渗透上。开头导入处对于资料的收集与处理上,引用老师的汇报与学生的进行对比,发现,原来我们还可以这样来收集资料,而不是一大叠一大叠的打印出来。对学生一些语文学习的能力上进行了比较到位的指导。

  4、关于语文的拓展方面。在口语交际课中学生畅想机器人的之后,指导学生写、画下自己心中的机器人,做成展板,进行交流,让全班同学结合他展板中的书写、绘画及作文水平进行打星,也请家长参于其中。机器人之星评比活动也有声有色。

  二、细思不足处:

  关于这类说明性质的文章,除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之外,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公开课如果能像平时一样不拘谨,风趣幽默会更好。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在多媒体世界中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说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

  2、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与想象,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读中积累语言。

  3、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说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说教学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说教学难点:

  懂得作者是如何围绕重点句进行写作的

  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和学的方法:

  1、图片展示,直观激趣从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图片出示到形状各异鱼的图片补充。

  2、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读课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

  说教学流程:

  本堂课的教学,我准备围绕以下5个环节来落实。

  第一环节: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介绍在距海南岛330公里的南海海域,有一片岛屿,它就是充满神秘、令人向往的西沙群岛。板书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设计意图:此处的情景渲染,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三步。

  第一步:抓住课题中的“富、饶”这两个字眼。师:“富”和“饶”都有“很多、很丰富”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预设:海水的颜色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壳海龟

  鸟鸟蛋鸟粪(老师适时板书)

  第二步: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是从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地方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

  第三步:让学生找出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步的梳理,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明晰了叙事的顺序,潜移默化地促进自己的习作。

  第三环节:品读句子,欣赏海水

  第一步:西沙群岛的海水有何特点?抓住“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两个中心词,指名让多个学生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

  第二步:海水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用……因为……和因为……所以……两种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换个方式与文本进行对话,尤其是关注后进生的课堂表现,容易的内容让他们也有机会表现。

  第四环节聚焦词语,畅游海底

  第一步:让生默读海底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再放声读一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不懂笔墨不读书,默读能促进思考,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

  第二步:让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抓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指导读,结合图片,进行说话练习。

  让读来替代老师的讲。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进行多种形式的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第三步:思考“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意思。

  教师出示课件图,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分析体会,并非真的是水鱼掺半,而是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鱼多的特点,诗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五环节自主合作,深化感悟

  第一步:自主合作学习5—6自然段

  通过上面的学习和之前的阅读积累,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贝壳的美丽、海龟的有趣、海鸟的多,从而升华情感,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第二步:教师播放西沙群岛风光及物产的录像,使学生直观感性地整体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升华学生美的情感,自主体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语句和段落。

  第六环节: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全文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说板书设计与教学评价

  富饶的西沙群岛

  优美海面海水颜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富饶海滩贝壳海龟

  海岛鸟鸟蛋鸟粪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课文的关键词的方法来设计板书,结构清晰,简单明了,有助于课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活动指针,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个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我通过图片激趣法、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翠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一课。是一篇写动物的文章,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文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鲜艳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十分惹人喜爱,从而使作者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念头,应把翠鸟看作朋友。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活动、可爱、求知欲强,他们喜欢读书,热爱生活,他们现多居住在农村,对于小动物他们并不陌生,特别是鸟。在平时中,他们时常会看到大雁、白鹭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鸟。他们非常喜欢小鸟,偶尔也会学鸟叫,而对于翠鸟却很少见。我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会喜欢上漂亮的翠鸟。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整体感知课文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部分:

  ①知识目标: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b、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能力目标: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以及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③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章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难点定为:通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外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教无定法”,任何学科的教学方法都不相同,语文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阅读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翠鸟漂亮的外形和捕鱼时动作敏捷。b、导引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其表达清楚的。

  2、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课的特点,我组织学生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习:

  ①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体验”的学习方式来感悟文本。

  ②探究合作学习,学习中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③知识迁移,能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仿写。

  三、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教学用两课时,因此,第一课时学生已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深入探究,体会翠鸟的外形美丽和动作敏捷。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喜欢文中的翠鸟吗?为什么?

  归纳板书:外形美、动作敏捷

  【设计意图】学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本环节复习字词是为了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喜欢翠鸟的理由目的是引出学习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体会感悟,读懂课文。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来突破重、难点。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体会翠鸟的外形美。2、品词析句,理解翠鸟活动的特点点。我先说说我是怎样引导学生体会翠鸟的外形美的。

  1、体会翠鸟的外形美

  ①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②师生探究。

  a写羽毛颜色的部分有几句话?

  b它们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c理解:“鲜艳”,联系描写羽毛的句子来体会“鲜艳”一词。

  d通过理解描写羽毛颜色的三个句子,体会比喻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e学习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写了翠鸟的什么?文中哪个词概括了翠鸟的外形特点?

  ④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美感。

  ⑤以画见悟。谁愿意把翠鸟的样子介绍给大家?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叙述翠鸟的外形,把顺序变为先说头部、再说颜色,后说爪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分层理解感受翠鸟的外形美,通过学习,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鸟的形象,特别是写颜色非常鲜艳的四句话,先让学生逐句弄懂这些句子中描写的颜色是什么样的,懂得头巾、外衣、衬衫是打比方,以句带词,理解句意,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品词析句,理解翠鸟活动的特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播放课件:翠鸟捕鱼时的场景。

  【设计意图】利用农远资源,播放翠鸟捕鱼

  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敏捷,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2)、自由读课文。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①翠鸟是怎样活动的?找出相关的动词画一画,读一读。

  ②翠鸟又是怎样捕鱼的?

  a、朗读体会;

  b、与小鱼的动作相比,谁更机灵?

  c、比较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划词、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翠鸟捕鱼时动作迅速敏捷。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谁愿意朗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1、学生直接找出文中表明作者喜欢翠鸟的句子。

  2、比较:我们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句子,学生体会到作者从喜爱翠鸟到想捉一只来饲养的愿望。

  3、他们的“愿望”能实现吗?老渔翁是怎么说的?齐读老渔翁的话,读了老渔翁说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作者失望的心情)

  4、他们从“失望”的心情中又“希望”什么呢?找出文中“希望”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情感。

  【设计意图】抓住作者从愿望——失望——希望,带动全段阅读,把学习语言和体会情感融为一体,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5、带着喜爱的感情,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情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表达出来。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欢文中的翠鸟吗?假如是你,你会听老渔翁的话打消捉翠鸟来饲养的念头吗?你怎样和它成为朋友?你还喜欢哪些动物?你是怎样与它们相处?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走进这片广阔的语文天地,实现学习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2、以“我最喜欢的________(动物)”为题目,介绍它们的外形、活动特点,也可以讲讲自己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设计意图】给孩子一片天空,他们就会自由翱翔。本环节的设计中,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自主迁移,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点。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文章的结构,又能一目了然。

  小爪红色

  外形美 羽毛 鲜艳

  眼睛 透亮灵活

  翠鸟嘴 又尖又长 喜爱

  贴 疾飞

  动作敏捷 蹬……飞……叼……贴

  苇杆摇晃水波荡漾

  五、效果预测:

  新课标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探究,利用课件直观教学等学习方式进行有效教学。我相信,在我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体会到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敏捷,体会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从而熏陶了学生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但在知识迁移(仿写)的能力培养上,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学生也许在描写动物时,不能准确地抓住一些动词对动物的特点进行表情达意,知识的迁移达不到较好的效果。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玩出了名堂》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15课。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成放大镜,接着,做出显微镜,最终发现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2、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预设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字。能正确读出“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区分“看”“磨”等多音字。

  (2)读通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镜片的过程中是怎样玩出大名堂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列文虎克怎么玩以及玩中发现的句子、段落,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新词,体会描写列文虎克玩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到列文虎克能玩出大名堂的原因。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1、抓重点词句品读。文中描

  写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的句子很值得学生品析感悟。2、朗读感悟。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感,也将学生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在教法上,我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如在上课之初,以“玩”切入,让学生说说自已平时怎么玩,让孩子自然而然、满心欢喜地进入课文。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预定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国庆节大家都干了些什么?引出“玩”,之后再以家长对孩子玩的态度引出课文“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玩耍是不是真的就一无是处,毫无意义?今天我们就就来学习一则小故事,看看玩到底有没有意义?——引出课题《玩出了名堂》

  从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生活实际中导入,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学生易于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检验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复习生字词。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明确自读要求,自主读书。

  2、检验读书效果,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书,找出“谁玩?玩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

  (三)品读课文

  1、接上一环节学生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学生自读,齐读。品味句子: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去拜访他看他的玩具。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去拜访一个看门人,他到底做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三、四自然段。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表示列文虎克玩的句子。品读第三自然段,在磨玻璃那句话中,我引导学生从中品味:厚、薄。这一厚一薄,看似简单,实际上暗含着他多少心血呀。通过对词语的品味,对相关内容的想象,学生会想象到制作情景,会认识到玩中要耐心,有持久性,才会成功。引出玩出名堂的一个条件:坚持不懈

  3、列文虎克能坚持的原因:喜欢。结束第二段

  4、玩出放大镜后,列文虎克并没有停止玩,他又有了新的玩法,指导学习第四段。玩放大镜这句话中我抓住“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让他们多读,锻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要会思考,才有新玩法,才会有新发现,再以练习“我突然想到??会怎么样呢,我一试,啊,不得了??”让学生说自己在玩中的收获。 这个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妙处,一举多得。后面写他的发现的句子表达深入浅出,十分生动活泼。通过看一段视频,理解 “小人国”里的“居民”是什么?

  四、总结,交流感想

  1、再次理清本课的故事脉络,并适时讲清发明、发现两词,让学生理解名堂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发明、发现”。

  2、再回到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段统领全文的作用。

  3、谈感悟,在本课最后,我设计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悟。最后老师归拢、提升,有时玩耍也并不是都是浪费时间的,有的伟大的发现都是

  在玩耍中产生的,当然这玩耍需要耐心、细致的观察、用心的思考才有可能有伟大的发现。最后老师提出希望,老师也希望我们班的同学也能在玩耍中玩出大名堂,到时老师也会引你为傲的。

  本课的设计我是一改再改,总想做到最好,但说明性的文章真的是很难设计,而且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有点难度,再加上自己教学机智不够,所以在课堂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希望大家指导,今后我会继续努力,谢谢。

《【精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精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10篇】相关文章:

【精华】语文周记模板汇编六篇12-29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12-17

三年级语文《翠鸟》说课稿12-17

三年级语文《风筝》说课稿12-17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12-17

《语文》说课稿11-09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燕子》说课稿12-20

三年级语文《给予树》说课稿12-17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说课稿12-23

赵州桥三年级语文说课稿03-22

【精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10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说教材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苏教版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主演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还要让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法

  这里主要说说我的教法:

  首先,让学生看图,介绍长城和运河,让他们有个大致的了解。

  其次,让学生熟读课文,讲解课文大意,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通过听课文磁带,让学生欣赏,然后跟读。在读中让学生更理解课文的内容。

  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轻松的背诵课文。

  四、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五、说反思

  通过教学,发现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喜欢,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利用这样的形式进行教学。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二、说学生情况

  《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了本课的生字, 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如: 嫩绿 郁郁葱葱 (叶)

  火红 热闹 (花)

  咧嘴 张望 (果)

  红白相见 晶莹透亮 (子儿)

  虽然生字词的学习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二、 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机勃勃的劲儿。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适当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的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学习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仿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

  (三)学习第四小节。

  1、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品一品石榴,尝尝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3、(机动部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的一种水果,如桔子,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以“看石榴”——“说石榴”——“尝石榴”——“读石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美、准确,初步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看图找找石榴子儿和玛瑙的相似点引导体会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比喻手法。

  机动部分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实践以后尝试运用。并自然地激发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的好习惯。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 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最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中激发喜爱之情。

  四、板书设计:

  16、石榴

  叶 嫩绿 郁郁葱葱

  可 爱 花 火红 小喇叭

  美 果 高兴地笑

  (子) 色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磁带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和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

  二、朗读体验法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杭州被称为——,而西湖就是——

  师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这一环节是对前一堂课学习的第一段的复习,让他们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于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 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 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巫老师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 说教学过程

  巫老师的这一节《孔子拜师》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复习生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1. 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 质疑导向。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巫老师就此引导学生质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的,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

  3. 探究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 根据提出的问题,巫老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探究,探究定向后,巫老师又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巫老师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巫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版书,版书设计做到简洁明了,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词句:如(1)“风餐露宿”;(2)“日夜兼程”;(3)“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即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巫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等。

  4. 学习升华。经过学生的探究体验,最后巫老师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课伊始,我激动地向学生宣布:“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次**同学参加七巧板比赛荣获县一等奖。”至此,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而后让获奖的学生说说此时的感受,也请鼓掌的同学说说这掌声所包含的意思,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我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掌声有关的课文,看看文中的掌声是谁送给谁的?这掌声又有什么意义?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自由读文。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字词。然后以“你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为后续的学习蓄积情感。

  第三环节:扣牢“变化”产生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4小节与第1小节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会、感悟 。然后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这样的吗?”自然引入到第1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后,感知到英子的开朗、快乐与忧郁、文静之后,我以::“是什么使英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四环节:聚焦“掌声”,感受浓浓爱意。

  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通过抓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用小英此时在想些什么 去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想通过掌声和目光对她说些什么 小英听懂了你的掌声吗 的等生动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终实现了学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场。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给予爱的掌声的人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献给谁,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最后的作业设计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进行一次帮助,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们教师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板书: 掌声

  忧郁—————爱—— 开朗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学习时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二、目标设定

  1、会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按正确的笔顺规范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谦虚好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四、教学流程安排及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针对第一个目标就是把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内容说明白。分成三步来完成:

  1.直接出示课题,简单了解古人对姓名、字号称呼的习俗,随机了解大家为什么称孔子、老子,介绍“子”的含义,而后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试读正确,难读的多读,难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

  2.自主学习理解词语.(远近闻名知识渊博学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迎候毫无保留传授)

  3.检查读书效果,读生字词,学生说主要内容。

  在自主学习的环节,可以问你学懂了那些词,是怎样学的.随机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风餐露宿”一词,我这样设计:

  ①指名学生读,正音

  ②问的“风餐露宿”意思。

  ③出示字典上的意思,学生不十分理解,教给学生也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引导学生想象,“他在路上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感受到求学路上的艰苦。为后面的深入感悟内容,作好铺垫。

  而后,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通过以上步骤第一块---初读课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着是第二个板块。

  【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及追问的方式。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艰辛的求学态度。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

  随着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触动了你?学生肯定会提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先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两个词背后隐藏的艰难困苦。如果你家里发生什么是,你的父母会日夜兼程的赶回来。那孔子呢?

  引导感悟孔子的不畏艰辛、求知若渴。再让孩子带着这样的体会用心读一遍这两个词,最后把词语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读。通过对“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的深度体会,再体会“终于”一词。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见过风尘仆仆的人吗?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让孩子仔细读读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分角色朗读,理解破折号,指导朗读。体会“迎候和等候”这一组近义词,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它们都有什么意思?两个词能互换吗?为什么?引导孩子从课文中寻找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介绍来体会二者的谦逊。最后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场景。通过角色体验,更好地走进文本,激发情感。

  3、体会“学无止境”的意思

  孔子在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拜老子为师?读孔子的话,结合实际例子进行体会。

  4、接着学习第三段,谁使你感动,为什么?找到词语,进一步体会孔子的好学以及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

  小结:怪不得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这样的叙述一方面使得果园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的发展动力。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设计理念:

  简明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简约的教学环节:

  一、看报告,爱上机器人。

  教会学生处理收集信息的方法:挑选与整理。

  二、独立阅读课文。

  独立阅读课文,达成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能干什么?它有趣吗?还需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3、交流学习成果。

  4、小结,机器人,服务于人。

  三、畅想心中的机器人。

  24果园机器人(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阅读的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

  学习难点:

  继续培养学习后进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报告,爱上机器人。

  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它对我们来说,有些陌生,只要我们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关于机器人的知识那是应有尽有,我们仿佛一下子就熟悉了,成了朋友。我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机器人的资料,还进行了认真地整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喜欢我收集的这些资料吗?喜欢我的汇报方法吗?同学们以后收集资料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对内容进行挑选与整理。

  二、独立阅读课文。

  想不想对机器人有更深入地了解?这里就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板书:果园机器人。

  独立阅读课文,明确要求。

  交流学习成果。

  小结:科学家发明机器人是不是为了好玩呀?板书“服务于人!”

  三、设计心中的机器人。

  果园机器人教后反思

  一、喜看成功处:

  1、做人教育渗透于无形中。如:学生讲到机器人做事情很细心,不会出错时,引导:机器人都能如此,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又如:从科学家的研究——发明——再研究——再发明,这些都江是针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需要而改进的,因此,引出机器人——服务于人。

  2、公开课结束了,但课的内容还未结束,第二堂虽不是公开课,学生也学得很精彩。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自己心中的机器人。根据别人发言的要点,对他的说话及想象的合理性、奇特性,说话的清楚明白这几方面进行评价,口语交际也是本学期自己认为最理想的。

  3、学法的渗透上。开头导入处对于资料的收集与处理上,引用老师的汇报与学生的进行对比,发现,原来我们还可以这样来收集资料,而不是一大叠一大叠的打印出来。对学生一些语文学习的能力上进行了比较到位的指导。

  4、关于语文的拓展方面。在口语交际课中学生畅想机器人的之后,指导学生写、画下自己心中的机器人,做成展板,进行交流,让全班同学结合他展板中的书写、绘画及作文水平进行打星,也请家长参于其中。机器人之星评比活动也有声有色。

  二、细思不足处:

  关于这类说明性质的文章,除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之外,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公开课如果能像平时一样不拘谨,风趣幽默会更好。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在多媒体世界中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说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

  2、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与想象,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读中积累语言。

  3、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说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说教学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说教学难点:

  懂得作者是如何围绕重点句进行写作的

  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和学的方法:

  1、图片展示,直观激趣从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图片出示到形状各异鱼的图片补充。

  2、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读课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

  说教学流程:

  本堂课的教学,我准备围绕以下5个环节来落实。

  第一环节: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介绍在距海南岛330公里的南海海域,有一片岛屿,它就是充满神秘、令人向往的西沙群岛。板书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设计意图:此处的情景渲染,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三步。

  第一步:抓住课题中的“富、饶”这两个字眼。师:“富”和“饶”都有“很多、很丰富”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预设:海水的颜色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壳海龟

  鸟鸟蛋鸟粪(老师适时板书)

  第二步: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是从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地方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

  第三步:让学生找出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步的梳理,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明晰了叙事的顺序,潜移默化地促进自己的习作。

  第三环节:品读句子,欣赏海水

  第一步:西沙群岛的海水有何特点?抓住“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两个中心词,指名让多个学生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

  第二步:海水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用……因为……和因为……所以……两种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换个方式与文本进行对话,尤其是关注后进生的课堂表现,容易的内容让他们也有机会表现。

  第四环节聚焦词语,畅游海底

  第一步:让生默读海底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再放声读一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不懂笔墨不读书,默读能促进思考,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

  第二步:让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抓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指导读,结合图片,进行说话练习。

  让读来替代老师的讲。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进行多种形式的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第三步:思考“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意思。

  教师出示课件图,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分析体会,并非真的是水鱼掺半,而是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鱼多的特点,诗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五环节自主合作,深化感悟

  第一步:自主合作学习5—6自然段

  通过上面的学习和之前的阅读积累,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贝壳的美丽、海龟的有趣、海鸟的多,从而升华情感,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第二步:教师播放西沙群岛风光及物产的录像,使学生直观感性地整体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升华学生美的情感,自主体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语句和段落。

  第六环节: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全文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说板书设计与教学评价

  富饶的西沙群岛

  优美海面海水颜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富饶海滩贝壳海龟

  海岛鸟鸟蛋鸟粪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课文的关键词的方法来设计板书,结构清晰,简单明了,有助于课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活动指针,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个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我通过图片激趣法、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翠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一课。是一篇写动物的文章,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文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鲜艳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十分惹人喜爱,从而使作者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念头,应把翠鸟看作朋友。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活动、可爱、求知欲强,他们喜欢读书,热爱生活,他们现多居住在农村,对于小动物他们并不陌生,特别是鸟。在平时中,他们时常会看到大雁、白鹭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鸟。他们非常喜欢小鸟,偶尔也会学鸟叫,而对于翠鸟却很少见。我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会喜欢上漂亮的翠鸟。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整体感知课文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部分:

  ①知识目标: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b、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能力目标: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以及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③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章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难点定为:通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外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教无定法”,任何学科的教学方法都不相同,语文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阅读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翠鸟漂亮的外形和捕鱼时动作敏捷。b、导引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其表达清楚的。

  2、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课的特点,我组织学生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习:

  ①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体验”的学习方式来感悟文本。

  ②探究合作学习,学习中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③知识迁移,能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仿写。

  三、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教学用两课时,因此,第一课时学生已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深入探究,体会翠鸟的外形美丽和动作敏捷。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喜欢文中的翠鸟吗?为什么?

  归纳板书:外形美、动作敏捷

  【设计意图】学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本环节复习字词是为了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喜欢翠鸟的理由目的是引出学习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体会感悟,读懂课文。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来突破重、难点。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体会翠鸟的外形美。2、品词析句,理解翠鸟活动的特点点。我先说说我是怎样引导学生体会翠鸟的外形美的。

  1、体会翠鸟的外形美

  ①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②师生探究。

  a写羽毛颜色的部分有几句话?

  b它们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c理解:“鲜艳”,联系描写羽毛的句子来体会“鲜艳”一词。

  d通过理解描写羽毛颜色的三个句子,体会比喻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e学习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写了翠鸟的什么?文中哪个词概括了翠鸟的外形特点?

  ④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美感。

  ⑤以画见悟。谁愿意把翠鸟的样子介绍给大家?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叙述翠鸟的外形,把顺序变为先说头部、再说颜色,后说爪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分层理解感受翠鸟的外形美,通过学习,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鸟的形象,特别是写颜色非常鲜艳的四句话,先让学生逐句弄懂这些句子中描写的颜色是什么样的,懂得头巾、外衣、衬衫是打比方,以句带词,理解句意,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品词析句,理解翠鸟活动的特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播放课件:翠鸟捕鱼时的场景。

  【设计意图】利用农远资源,播放翠鸟捕鱼

  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敏捷,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2)、自由读课文。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①翠鸟是怎样活动的?找出相关的动词画一画,读一读。

  ②翠鸟又是怎样捕鱼的?

  a、朗读体会;

  b、与小鱼的动作相比,谁更机灵?

  c、比较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划词、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翠鸟捕鱼时动作迅速敏捷。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谁愿意朗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1、学生直接找出文中表明作者喜欢翠鸟的句子。

  2、比较:我们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句子,学生体会到作者从喜爱翠鸟到想捉一只来饲养的愿望。

  3、他们的“愿望”能实现吗?老渔翁是怎么说的?齐读老渔翁的话,读了老渔翁说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作者失望的心情)

  4、他们从“失望”的心情中又“希望”什么呢?找出文中“希望”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情感。

  【设计意图】抓住作者从愿望——失望——希望,带动全段阅读,把学习语言和体会情感融为一体,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5、带着喜爱的感情,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情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表达出来。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欢文中的翠鸟吗?假如是你,你会听老渔翁的话打消捉翠鸟来饲养的念头吗?你怎样和它成为朋友?你还喜欢哪些动物?你是怎样与它们相处?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走进这片广阔的语文天地,实现学习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2、以“我最喜欢的________(动物)”为题目,介绍它们的外形、活动特点,也可以讲讲自己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设计意图】给孩子一片天空,他们就会自由翱翔。本环节的设计中,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自主迁移,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点。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文章的结构,又能一目了然。

  小爪红色

  外形美 羽毛 鲜艳

  眼睛 透亮灵活

  翠鸟嘴 又尖又长 喜爱

  贴 疾飞

  动作敏捷 蹬……飞……叼……贴

  苇杆摇晃水波荡漾

  五、效果预测:

  新课标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探究,利用课件直观教学等学习方式进行有效教学。我相信,在我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体会到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敏捷,体会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从而熏陶了学生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但在知识迁移(仿写)的能力培养上,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学生也许在描写动物时,不能准确地抓住一些动词对动物的特点进行表情达意,知识的迁移达不到较好的效果。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玩出了名堂》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15课。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成放大镜,接着,做出显微镜,最终发现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2、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预设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字。能正确读出“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区分“看”“磨”等多音字。

  (2)读通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镜片的过程中是怎样玩出大名堂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列文虎克怎么玩以及玩中发现的句子、段落,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新词,体会描写列文虎克玩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到列文虎克能玩出大名堂的原因。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1、抓重点词句品读。文中描

  写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的句子很值得学生品析感悟。2、朗读感悟。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感,也将学生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在教法上,我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如在上课之初,以“玩”切入,让学生说说自已平时怎么玩,让孩子自然而然、满心欢喜地进入课文。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预定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国庆节大家都干了些什么?引出“玩”,之后再以家长对孩子玩的态度引出课文“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玩耍是不是真的就一无是处,毫无意义?今天我们就就来学习一则小故事,看看玩到底有没有意义?——引出课题《玩出了名堂》

  从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生活实际中导入,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学生易于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检验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复习生字词。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明确自读要求,自主读书。

  2、检验读书效果,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书,找出“谁玩?玩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

  (三)品读课文

  1、接上一环节学生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学生自读,齐读。品味句子: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去拜访他看他的玩具。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去拜访一个看门人,他到底做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三、四自然段。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表示列文虎克玩的句子。品读第三自然段,在磨玻璃那句话中,我引导学生从中品味:厚、薄。这一厚一薄,看似简单,实际上暗含着他多少心血呀。通过对词语的品味,对相关内容的想象,学生会想象到制作情景,会认识到玩中要耐心,有持久性,才会成功。引出玩出名堂的一个条件:坚持不懈

  3、列文虎克能坚持的原因:喜欢。结束第二段

  4、玩出放大镜后,列文虎克并没有停止玩,他又有了新的玩法,指导学习第四段。玩放大镜这句话中我抓住“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让他们多读,锻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要会思考,才有新玩法,才会有新发现,再以练习“我突然想到??会怎么样呢,我一试,啊,不得了??”让学生说自己在玩中的收获。 这个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妙处,一举多得。后面写他的发现的句子表达深入浅出,十分生动活泼。通过看一段视频,理解 “小人国”里的“居民”是什么?

  四、总结,交流感想

  1、再次理清本课的故事脉络,并适时讲清发明、发现两词,让学生理解名堂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发明、发现”。

  2、再回到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段统领全文的作用。

  3、谈感悟,在本课最后,我设计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悟。最后老师归拢、提升,有时玩耍也并不是都是浪费时间的,有的伟大的发现都是

  在玩耍中产生的,当然这玩耍需要耐心、细致的观察、用心的思考才有可能有伟大的发现。最后老师提出希望,老师也希望我们班的同学也能在玩耍中玩出大名堂,到时老师也会引你为傲的。

  本课的设计我是一改再改,总想做到最好,但说明性的文章真的是很难设计,而且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有点难度,再加上自己教学机智不够,所以在课堂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希望大家指导,今后我会继续努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