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10-07 18:21:5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三角形边的关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先安排了一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图,导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接着介绍以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原理。教材篇幅简短,但思路清晰,要点突出,教法学法寓于其中,方便教师教学。

  分析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探索过程,自己发现和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深的感受和体会,我遵循编写意图,对教材还做了适当的扩充处理,增加了一些环节,让教学过程更显层次性和动态性。

  这一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和知道三角形稳定性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另一个重要特性,丰富三角形的知识。同时,也为以后继续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它多边形的关系打下基础。

  经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本节课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发现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3.加深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增强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是记住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难点是自主发现并总结得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这种关系。

  二、说教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实践性、趣味性的原则。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将实践性原则摆在重要位置,将教学过程设置为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发现法等。教学中我将把这些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期望实现最佳效果。

  三、说学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遵循这一理念,考虑与上述教法相适应,突出主体性和实践性,本节课我引领学生立足三自,主动学习,即:自由探究,自我总结,自主运用。安排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说程序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将整节课分为四个大环节,教学程序是: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二)动手实验,探究发现

  (三)反思明理,解决问题

  (四)自主运用,巩固深化

  以下对每个环节的具体做法展开说明。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上课开始,复习提问: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一个什么重要特性?请例举它的用途。学生说后转入话题: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接着对教材的情景图稍作改动并出示:

  让学生回答:小明上学应走哪条路呢?为什么?

  这是生活常识问题,四年级学生应该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教学意图不在乎学生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而在于隐含在已知问题背后的未知问题。

  学生回答后,我反问:小明应走中间这条路,你能用数学知识来说明道理吗?学生这时也许会感到困惑。问题摆到了面前,我顺势引导: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动手实验,探究发现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本环节为学生搭建三个实验探究的平台。

 1:摆一摆,猜一猜

  我让学生拿出一根准备好的小棒,任意剪成三段,来摆三角形。

  学生操作后反馈情况。这时有的学生可能如愿以偿地摆成了三角形,有的学生却抓耳挠腮,左顾右盼,怎么也不能摆成三角形。

  于是我引导猜想:同学们,看来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摆成三角形的,那么,用三根小棒能否摆成三角形,可能跟什么有关呢?

  让学生讨论交流意见,然后提出猜想:用三根小棒能否摆成三角形,跟小棒的长短有关。

  【设计意图:在这个实验,剪出小棒的长度没有规定,教学既无刻意安排,也未设置陷阱,力图真实自然,让学生积极主动。自然生成的结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再思考。】

  实验2:摆一摆,想一想

  这次实验以4人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要求从214厘米长的若干根小棒中任选两根,与固定一根10厘米长的小棒摆三角形,看能否摆成。并边摆边填表记录结果,想一想,三根小棒存在怎样的长度关系能够摆成三角形。

  固定的小棒长

  (厘米)

  第一根小棒长

  (厘米)

  第二根小棒长(厘米)

  能否摆

  成三角形

  三根小棒之间的长度关系

  10

  10

  10

  10

  10

  这次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学生通过实验1对三角形边长的特点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粗浅的认识,加之猜想和合作讨论,可能在表中填写如下数据(见课件)。此时,我着重请在实验1中用3根小棒没有摆成三角形的同学来谈一谈,这一次是依据怎样的想法来摆三角形的。

  学生可能会这样汇报:(配动画演示)

  老师,上次我没有摆成三角形,是因为较短两根小棒合起来比第三根短,所以中间连不起来。这次我把较短的一根换成稍长一些的一根,使得较短的两根合起来比第三根小棒长的时候,就可以摆成三角形了。

  也可能这样汇报:(配动画演示)

  老师,我刚才之所以没有摆成三角形,是因为较短两根小棒合起来刚好和第三根小棒一样长,这样中间都顶不起来了,这时只要把最长的这根换成较短一些的,就能摆成三角形。

  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能会初步得到一个结论: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就能摆成三角形。

  为了引导学生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我安排下面第三个实验。

  实验3:摆一摆,算一算

  本次实验,我用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和周密思考,促使学生获得正确认识和结论。

  问题1:是不是只要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就一定能摆成三角形?

  问题出来后,学生可能陷入了认知矛盾冲突,不置可否。此时,我及时从表中选出一组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数据(1、7、10)反问学生:10厘米的小棒和1厘米的小棒相加长度大于第三根7厘米的小棒,怎么还是摆不成三角形?这里面还隐藏着什么我们没有发现的秘密?然我们继续动手合作去发现吧!

  问题2:将你表中每组的3个数据,分别两两相加,再与第三个比较,看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比较,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的好奇心可能再次被激发。我用课件举例一组数据的算法,如3+810, 3+108, 8+103。让学生照着做。

  最终学生在比较分析计算的数据和电脑课件的直观演示下,可能完整地得到结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就能摆成三角形。

  教学至此,难点得以突破,获得完整的认识。

  【设计意图:在问题引导的设计上我花了一些心思,力图扣住要害,抓准本质,用两个简洁的提问帮助学生搭建最终解决问题的脚手架。】

  通过以上三次实验,学生在操作、猜测、计算和思考中,对于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该到教学总结提升的时候了。这时我对学生说:在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里,小棒被看成了三角形的边,如果直接画出三角形,你知道三角形的边有怎样的关系吗?能从上面的探究中得到启发吗?

  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总结并板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继续谈话: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探究的知识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

  (三)反思明理,解决问题

  我再次出示上课开始的情景图,重新亮出问题,启发思考:现在你能用数学知识说明小明上学应走中间一条路的道理吗?让学生互相交流,认识到:图中每连接三个地点的路线共有三条,刚好是一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走中间的路相当于走三角形的一条边,而走其它路都相当于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相比之下,走中间的路肯定最近。

  通过这个环节的反思明理,既让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又深深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更爱学数学。

  (四)自主运用,巩固深化

  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我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运用中达到熟练。

  1.辨一辨:哪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教材练习十四第4题)。

  2.写一写:自己写3组数,每组数有3个,构成三角形三边的长。

  3.想一想:李叔叔买回一根12米长的木料,准备截成三段,做成三角架,如果三角架的每条边正好是整米数,那么他做成的三角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这道题目有一定难度,能够综合培养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学会有序思考、发展逻辑思维等多方面作用】

  附: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a+bc

  a b a+cb

  b+ca

  c

  这是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此板书把图形、文字和算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直观性和逻辑性强,能够显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有助于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890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整万数的基础上,教学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一组成的数。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这些大数目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组成及读写方法,并更好地感受这些数的价值。教材用计数器分别呈现了万级和个级都不含0的、万级和个级末尾都含0的、万级和个级中间含0的三个数,教学对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一组成的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3、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4、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整万数的基础上,认识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掌握它们的组成及读、写法。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大数目在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更好地感受这些数的数值,增强应用意识。

  3、进一步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万级和个级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的数字卡片,一张数位顺序表,小信封

  二、说教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游戏法、动手操作、引探等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整万数,今天我们来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板书课题: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2、复习千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方法。

  出示数位顺序表,贴在黑板上,问:这是一张什么表?(数位顺序表)

  万级

  个 级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哪些同学能闭着眼睛把我们学过的数位有顺序地说出来呢?(学生背)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是如何分级的?(四位一级,分为个级和万级。)

  3、谁能把这个数准确地读一读?

  第1个数(34000000):指名学生起来读,并提问:你读得又对又快,你读数时有什么好方法吗?(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虚线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加个万字;末尾的零不读出来。)

  第2个数(80050000):同桌之间相互读,再指名读。

  (指出:中间连续有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第3个数(57960000):齐读。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谈话:接下来,老师想和大家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我这里有一个盒子,里面藏着一些数字卡片。现在,老师把这个数个级上的0拿走,请一位同学上来抽四个数字,与前面万级上的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新的数考考大家,谁愿意?(盒子里不出现0。)

  1、教学认、读、写不含0的数。

  操作:指名1位学生上来抽出4张数字卡片,放在数位表上(个级上),从个位放起。

  (1)提问:

  教师板书这个数,问:这个数的万级上是多少?个级上是多少?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2)你能读出这个数吗?指名读,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读的?

  (先分级,然后按数位顺序一级一级读,万级后加读万。)

  (3)全班一起读一遍,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这个数。

  (4)还想再来抽一次吗?拿出口袋里的8个数字,指名进行第二次的抽数字卡片游戏。

  你们会读这个数吗?和你的同桌一起小声读一读。

  (5)指名读,并说说这个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师生一起把这个数写下来。

  2、教学认、读含0的数

  师:刚才大家抽卡片的积极性这么高,看得老师的心也痒痒的。这次愿意把机会给老师吗?

  教师悄悄地把多个0放进盒子,抽取数字卡片。(各级末尾有零的数,如:9308000)

  (1)板书这个数,提问:这个数可以分为几级?每级上的数各是多少?

  这个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你会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2)读一读,写一写。

  多指定几名学生读一读,并提问:你是怎样读的?

  提问:老师抽了这么多的零,你们怎么一个都没有读出来啊?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在这个数下板书: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学生把这个数写下来。

  (3)交换数字卡片的0的位置。(如:9038000)

  板书这个数,指名读并说说读的方法,强调中间有零要读出来。(板书:要读)

  学生把这个数写下来。

  (4)再次交换数字卡片的0的位置。(如:9030080)

  把这个数写下来,和同桌读一读。指名读并说说读的方法,强调中间连续有两个零只要读一个零。(板书:只读一个零)

  3、让学生上来操作,再次抽取数字卡片

  (1)请你仔细观察这个数,想一想这个数有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请你自己轻轻的读一读,并写一写。

  (2)交流:指名读,说说你是怎样读的?这里的零又该怎样读呢?

  4、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几个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在读时要注意什么呢?请你和你的同桌相互说说。

  指名回答,总结读法:

  读数时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师:刚刚我们学会了读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方法,那你们会写数吗?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课件出示相关商品图片及价钱,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四名学生各写一个数在小卡片上,写完后集体校对。

  一万三千八百元 13800

  三十五万六千元 3560000

  二十万八千八百元 288800

  一万零六百元 10600

  2、师:老师还了解到了20xx年江苏省在校人数的信息,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20xx年在校的大学生有八十五万九千七百人,中学生有四百九十五万三千六百人,小学生有五百七十九万三千九百人。

  问:这里的三个数都比较大,你能正确地写出来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指名学生写在小卡片上,其余的写在自备本上。)

  3、师:老师还收集到我们身边的一些信息,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张家港的图片及相关信息,学生自由轻声读,再指名读一读红色的数。

  (1)张家港市的总面积是999平方公里,人口共计950900人。我市目前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已达到173146户。

  (2)万红小学占地总面积为18668平方米,绿化面积为7378平方米。最近,学校投资191772元,为全体教师和班级更换了新电脑。

  4、动手操作。(思考题)

  拿出小信封中的数字卡片:4个8和4个0,听老师的要求,摆一摆数字卡片,再读一读:

  (1)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8位数; 88808000 88880000 88008800 80008880

  (2)只读出一个零的8位数; 80888000 88008008 88088000

  (3)读出两个零的8位数; 80088008 88000808

  (4)读出三个零的8位数。 80080808 80800808

  每个题目先让学生独立摆,再指名上黑板摆一摆,读一读,只要求学生能摆出其中的两种就可以了。

  5、抽奖小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摇奖吗?(课件出示一个不断滚动的计数器)在每个信封的背后有一个数,这个数就是你的摇奖号码。这里的号码在不断滚动,你们说停,老师就让它停,如果谁的号码与电脑上的数一样,说明你中奖了。只要你能正确地读出这个数,就会得到老师的奖品。

  第1次:教师抽奖。

  第2次:学生上来操作,他们自己喊开始与停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新北师大版义务教材四年级下《数学好玩》单元中的《数图形的学问》。

  一、教材分析。

  《数图形的学问》是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它不仅是学习统计概率的基础,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应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角、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之后,继续让学生在经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图形个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感受问题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能力,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这样的安排落实了《课标》提出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的要求。

  二、创新思考。

  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1、尝试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先通过课前微视频学习,完成图形计数问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只是检查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进行巩固强化,在学生掌握了数图形的方法之后,进而拓展延伸,探究更高层次的知识,就是解决生活中的“握手问题”“车票问题”“比赛场次问题”。

  2、渗透数学思想,培养数学归纳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本节课我也是尝试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从简单入手——探究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旨在从能力和方法两个方面让孩子同样有所收获。

  3、数学生活化,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理念还强调课程生活化,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价值,体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所以,我从身边的握手,车票,比赛入手进行设计。

  (新课程理念还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下来我来分析一下学生情况。)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并且在以前教学中也进行过数数的拓展,已经能够数出简单的图形的个数,但是不一定做到按着一定的顺序来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数图形的规律并用算式来计数,绝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发现数图形的规律,更不会用算式来计数。更谈不上离开图形,上升到数学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我在设计中注意兼顾各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有层次、有梯度,促使学生积极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根据自己对设计理念的思考,结合学生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四、 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习惯,发展推理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3、积累有序思考及从简单入手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数图形的学问。

  2.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在教法学法选择上,我进行了以下考虑。)

  五、教法学法。

  1、说教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展开教学。通过《课前预习任务单》与《课堂探究任务单》的设计以及对课堂有效调控,落实教师的有效引导,较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运用引导发现法有助于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经历图形计数的完整过程,积累图形计数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中思维得到发展。

  2、说学法:学生学习知识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学习,组织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想、推理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四基”,提高“四能”。

  六、教学流程。

  (一) 回忆视频,交流收获。

  教学预设:通过回顾微视频,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由于学生已有数图形经验,再结合微视频讲解,学生应该基本能按照顺序数或按照规律进行加法计算。

  (二)自主探究,建构模型。

  1. 抛出问题,引发思考。

  据了解今天到会的有21位老师,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多少次手呢?(一般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呢?)

  教学预设:这个问题引入主要是想激发学生思考,认知产生困难,引入转化,化难为易,化进为退。

  2.拓展新知,探究算理。

  (1)从简单入手画一画、数一数。

  2人握手。 1次

  3人握手。 3次

  4人握手。 6次

  21人握手。 ?次

  (2)再次从简单入手探究算法。

  2人握手。 1次

  3人握手。 3×2÷2=3次 (重点引导为什么除以2)

  4人握手。 4×3÷2=6次

  3.你发现了什么?

  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1位老师,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多少次手呢?

  教学预设: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在画图、和两种规律计算中,比较,优化,掌握更为简便的解题策略。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车票设计问题。

  (2)比赛场次问题。

  教学预设:在学生掌握了握手问题的规律和解题策略之后,解决类似的问题,在练习中寻找联系,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拓展知识面。

  (四)总结回顾,反思收获。

  同学们:你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心情怎么样?

  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教学预设: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回顾课堂所学,从知识、能力、情感多方面谈谈自己收获。也为今后学习留下悬念。

  七、 板书设计。

  我力求能突出本课重点,从简单入手,寻找规律,解决问题,这

  一核心思想,同时也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简洁,明了之美。

  对于本课教学重新建构,我是大胆的尝试,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新课开始,我用课件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坐井观天》故事,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的范围也不同,为新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由低到高观察物体时,由于内容很抽象,如果让学生去想象,有一定难度。我巧妙的使用三维课件突破教学重难点,将课本上静止的图片做成形象逼真的动画,给学生提供了空间形象的直观经验,丰富了表象,并很快判断观察位置低——观察的范围小,观察位置高——观察的范围大。

  在由远及近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展示课本中A、 B两个观察点,让学生体验观察的范围:位置远----观察范围大,位置近----观察范围小后,我大胆的创设了一个C点,让学生再次感知观察点离小屋越近,观察的范围就越小,这样效果就会很理想。

  在解决试一试时,题目要求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能看到的树的范围这个问题时,我先用课件演示小明站在A点所能看到的范围,这样演示科学规范。为学生画出B点小明的观察视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看到的树的范围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拓展练习时,课件展示一组画面,有由低到高的观察顺序,也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总之,本课的课件从教材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注重图像、声音、文字设计的合理性,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课件中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分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的内容。新课程把估算作为独立的课时内容来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变化之一。

  本节课的乘法估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估算打基础。

  本节课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将估计算方法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估算方法与算理的经验支撑,又使解决问题能力与估算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高.因此,我们要意识到:估算不是纯粹的估算得数,而是根据情境需要灵活地估算。

  根据教材特点与新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二、说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特别是应用题教学更应关注学生身边周围熟悉的情境组织教学。基于此认识,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学法体现自主性。

  我创设了去游乐场玩的主题式情境,以情境教学法和引探教学为主,综合运用体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为学生提供解决策略开放,评价标准开放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构建模型,自主优化策略,自主迁移方法,自主应用,真正做到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学到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2.数学知识从实践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的展开以生活情境为依托,使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出门多带点钱把数估大)自然建构了数学模型,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不同层次的现实问题,既可以内化知识,发展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又可以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总之,整个过程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于“最大地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实施备课精神,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估算:94×7945×52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2、试一试:48×103≈427×43≈647×11≈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讨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板书课题:乘法估算

  (二)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现在是秋高气爽、瓜果飘香风景怡人的秋天,也正是出去秋游的好时光。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秋游的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5的主题图)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认真读题,弄清题意。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怎样列式?师板书:49×104

  (三)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

  (1)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生1:(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准确。)

  生2:应该准备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

  生3:应该准备5500元。(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在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54-55页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引领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

  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会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由主题图情境导入新课。

  师:商场要进行大拍卖,王老师来到了商场,同学们看这副图,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情境导入:师:这么便宜,王老师决定买2件夹克衫和2条裤子,你知道我一共要付多少元?我们一起来口头列式。

  (65+45)×2 65×2+45×2 —板书

  2.猜测验证:猜想一下,两道算式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有猜想就要有验证,同学们来认真计算,看计算结果是否如你的猜想!

  3.交流汇报:计算结果是相等的,两个算式可以用“=”相连。来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等式两边都有65、45和2,一个式子是先求和,再求积,另一个式子是先求积,再求和等)

  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65+45)个2,不就是65个2加45个2吗?(师比划)

  4.师:假如老师要买的是2件短袖衫和2条裤子,老师需要付出多少元呢?

  (要求生尝试用两种方法完成,完成后简单交流)

  (32+45)×2 32×2+45×2 —板书

  师:(32+45)个2,就是32个2加45个2。(师比划)

  5.比较类推:

  师:这两组算式左右两边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呢?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类似这样的算式呢?(强调计算结果)

  6.表达交流: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可以交流讨论。

  小结:如果用字母a 、b 、c来表示这三个数,这样的规律该怎么表示?

  (a+b)×c=a×c+b×c(师比划,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比划)

  7.揭题: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8.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乘法分配律,看看“乘法分配律”它自己还有什么话要说,请认真看:

  认识我——“乘法分配律” 我秉承着家传助人的美德,默默的为我的祖国——数学王国贡献着我的智慧。 有的同学还不是很认识我,告诉你们吧,我的职责范围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举个例子来说吧,(9+8)×7=9×7+8×7=63+56=119

  要是你就这么认识我,你就错了,你把我的本事看扁了。告诉你,我的本事大着呢。我其实有很多的变身:

  不信,我变——9×7+8×7=(9+8)×7=56+63=119,这是我的逆应用,如果你觉得这样说着拗口,也可以说是反过来应用,呵呵。

  我再变——

  (9-8)×7=9×7-8×7=63-56=7 你看,我的本事多吧,为我喝彩吧! (摘自黄崇波老师的博客,内容有修改。)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乘法分配律会变身,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出真正的他。

  1.“我是小法官”:判断正误,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7×12+43×12=(27+43)×12

  (42+35)×2=42×2+35×2

  (a+b)×c=a×c+b×c

  15×(4×6)=15×4+15×6

  40×50+50×90=40×(50+90)

  74×(20+1)=74×20+74

  2.“我算的最快”:分组比快。

  (1)64×8+36×8 (64+36)×8

  (2)25×17+25×3 25×(17+3)

  3.“我最聪明”:括号中该填什么数字才能让计算更简便,填上后快速计算。

  ( )×( )+78×21

  4.平湖小学三、五、六年级学生人数情况如下表。

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班级数333
平均每班人数464650

  (1)三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六年级比五年级多多少人?

  5.自提问题,自由完成:

  一块长方形菜地种了青菜和萝卜,请聪明的你根据自己收集的数学信息自编数学问题,自由解决,如果有困难的话,可以同桌交流下再完成。

  四、全课小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将自己的收获写成一篇数学笔记。

  2.课后回忆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想想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并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会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从设疑引趣出发,使学生发现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新奇有趣、层层提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为以后学习小数的乘除法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纽扣、红黄蓝绿色卡、练习题

  【说教法学法】

  本课以成功教学法为主,遵循导学自学、示学量学、施教施学、互教互学、用教用学、再教再学、查教查学七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氛围中乐学好学。同时,我还注重在教学中渗透“游戏学习”的理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快乐无比的游戏,一场富有挑战性的竞争,一回激荡人心的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说教学流程】

  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前几课的学习关联不大,而且知识点较多,所以我在课前的预备时间里给学生做了学习铺垫的游戏。

  课前游戏: 1.左右训练:向左点点头、向右招招手、用你的左手拍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摸摸左耳……

  2.全班抢答:(整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例)从285到28500的大小变化(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从16000到16的大小变化(缩小到原来的1/1000倍)……

  教学过程:

  (一)导学自学

  新课伊始,我就让全班学生来读一个奇怪的数,随着课件演示:360.0→36.00→3.600→3600,学生也跟着报出不一样的数,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怎么数字没变,大家却报出不同的数?原来是调皮的小数点在捣乱。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起来了,内心产生要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大小变化的强烈愿望,此时便可以马上进入新课教学。

  (二)示学量学

  成功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我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给学生布置了预习《小数点搬家》的任务,同时完成自学表。而书上的情境图一直惹来许多争议:快餐的价格从4元一直降到4分才使山羊餐厅从没有顾客到客人如潮,跟现实生活不符。所以我不打算把这情境作为新课的引入,而是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己去理解、去找原因、谈感受。

  (三)施教施学

  我故意以考学生的自学情况为由,让学生在急迫修改不合理价格的心情中主动探索小数点移动所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之所以选择巧克力和蛋糕为情境,是因为一来这些是学生平常最爱吃的零食,他们会比较清楚价格,二来这两种食物随着份量的大小和质量的高低而有较大的价格差异,这就正合我心意,让学生猜出两种价格,从而顺势探寻小数点移动两次的规律。

  教学时,我跟学生说:刚才一个不留神,调皮的小数点又跑到商场里捣蛋去了。看这里,一颗巧克力糖果的价格是50.00元,大家觉得价格合理学生会说:小数点应该向左移一位,使价格变成5.00元。

  也有的学生会说:小数点向左移两位,价格变成0.50元会有更多人买。

  就这样,逐步引导学生探寻出小数点向左移的规律。

  同时我也板书出:从50.00到5.00,小数点向左移了一位,这个数也缩小到原来的1/10,列式为5010=5。

  当讲小数点向左移两位时,还特别要学生解释一下,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100是怎么知道的,再来板书小结,然后乘兴追击,让学生得出小数点向左移三位、四位等的变化规律。

  最后,用蛋糕的标价0.80元来让学生同桌交流,自己归纳出小数点向右移的规律。总结后让全班齐读规律来加深记忆。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以及在线的所有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大赛!选择这一课后,有点犯难了,这部分内容是传统教材没有的部分,也是上网查资料中很少、近乎没有任何资料来源的一课,我心里压力也很大,可是我又是幸运的,在朋友的帮助下,让我很清晰的认识到,这个知识领域中,老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应该怎么教,这才是我真正的收获!真诚的谢谢帮助我的各位老师和朋友们,我想今天说课精彩之处,来源于他们的智慧火花的闪亮……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图形的旋转》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我的孩子们:

  《图形的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并且是空间领域里最原始的基础,学生在这个时期是孩子空间观念敏感期,这种数学观念发展的好,创造能力也将是无限的。

  其实,我们班级的孩子思维很敏捷,活泼好动,经常给我很多惊喜!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物体或图形运动的经验,他们经常做折纸、转风车等手工活动,从中积累了图形变换的知识,三年级又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本次的学习,在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谈谈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有三大来源:一是来自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三是来自教材的学习素材。

  1 、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3、情感态度目标:A:学会按一定的角度有规律的旋转,得到漂亮的图案,学会欣赏数学美。B:培养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是目标:3

  最后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课的伊始,我采用了辉煌老师的建议,通过学生演示自己动手制作的纸蜻蜓,揭示了生活中的旋转的事例,让孩子们对图形的旋转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表象认识,这样联系生活学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接下来播放课件):出示一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通过旋转得到的.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只是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案,可是通过我试讲后,发现学生对于旋转角度的掌握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一部分学生就出现了困惑,因此我觉得再次教学本课,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图形旋转的角度。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奠定基础。

  在观察演示这个教学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

  1、演示教材53页风车的图形, 做为动画出现的,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能清晰的看见旋转的过程。学生很轻松的就把53页的填空做的很好。

  2、演示的是54页1题强化中心和方向的问题。

  3、演示的是54页2题关于怎样判断旋转角度的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旋转方法的时候,我的一位朋友就提出来,是否强调逆时针旋转的问题,当时我就很困惑,我寻求到辉煌老师的门下,在辉煌老师的引导下,我再次细读教材,进一步明白了教材编写的意图,并且把这部分知识渗透在开篇和学生演示蜻蜓的时候。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教材地位与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单元是在小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后一课。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并计算大数奠定了知识基础,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数目。

  3、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b.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认识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一些课前准备,一是准备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课件;二是准备计数器、游戏卡片等教具。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2、掌握亿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级个级、万级、亿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难点:1、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

  2、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法:学生主体参与;动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学游戏

  五、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前准备:口答:一千里面有10个百,一万里面有10个千;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利用课件出示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图片)你们会读这些数吗?瞧,这些数比以前学习的万以内的数更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一万)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00表示8个千万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4个数位是一级,分为个级、万级和亿级。

【关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10-11

关于数学生活日记模板锦集八篇12-29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06-13

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锦集九篇10-04

高三数学说课稿模板01-17

大班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12-27

精选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10-14

关于数学周记锦集八篇01-16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锦集五篇10-08

【推荐】数学教学总结模板锦集5篇11-01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关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三角形边的关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先安排了一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图,导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接着介绍以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原理。教材篇幅简短,但思路清晰,要点突出,教法学法寓于其中,方便教师教学。

  分析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探索过程,自己发现和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深的感受和体会,我遵循编写意图,对教材还做了适当的扩充处理,增加了一些环节,让教学过程更显层次性和动态性。

  这一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和知道三角形稳定性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另一个重要特性,丰富三角形的知识。同时,也为以后继续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它多边形的关系打下基础。

  经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本节课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发现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3.加深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增强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是记住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难点是自主发现并总结得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这种关系。

  二、说教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实践性、趣味性的原则。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将实践性原则摆在重要位置,将教学过程设置为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发现法等。教学中我将把这些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期望实现最佳效果。

  三、说学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遵循这一理念,考虑与上述教法相适应,突出主体性和实践性,本节课我引领学生立足三自,主动学习,即:自由探究,自我总结,自主运用。安排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说程序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将整节课分为四个大环节,教学程序是: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二)动手实验,探究发现

  (三)反思明理,解决问题

  (四)自主运用,巩固深化

  以下对每个环节的具体做法展开说明。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上课开始,复习提问: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一个什么重要特性?请例举它的用途。学生说后转入话题: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接着对教材的情景图稍作改动并出示:

  让学生回答:小明上学应走哪条路呢?为什么?

  这是生活常识问题,四年级学生应该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教学意图不在乎学生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而在于隐含在已知问题背后的未知问题。

  学生回答后,我反问:小明应走中间这条路,你能用数学知识来说明道理吗?学生这时也许会感到困惑。问题摆到了面前,我顺势引导: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动手实验,探究发现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本环节为学生搭建三个实验探究的平台。

 1:摆一摆,猜一猜

  我让学生拿出一根准备好的小棒,任意剪成三段,来摆三角形。

  学生操作后反馈情况。这时有的学生可能如愿以偿地摆成了三角形,有的学生却抓耳挠腮,左顾右盼,怎么也不能摆成三角形。

  于是我引导猜想:同学们,看来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摆成三角形的,那么,用三根小棒能否摆成三角形,可能跟什么有关呢?

  让学生讨论交流意见,然后提出猜想:用三根小棒能否摆成三角形,跟小棒的长短有关。

  【设计意图:在这个实验,剪出小棒的长度没有规定,教学既无刻意安排,也未设置陷阱,力图真实自然,让学生积极主动。自然生成的结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再思考。】

  实验2:摆一摆,想一想

  这次实验以4人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要求从214厘米长的若干根小棒中任选两根,与固定一根10厘米长的小棒摆三角形,看能否摆成。并边摆边填表记录结果,想一想,三根小棒存在怎样的长度关系能够摆成三角形。

  固定的小棒长

  (厘米)

  第一根小棒长

  (厘米)

  第二根小棒长(厘米)

  能否摆

  成三角形

  三根小棒之间的长度关系

  10

  10

  10

  10

  10

  这次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学生通过实验1对三角形边长的特点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粗浅的认识,加之猜想和合作讨论,可能在表中填写如下数据(见课件)。此时,我着重请在实验1中用3根小棒没有摆成三角形的同学来谈一谈,这一次是依据怎样的想法来摆三角形的。

  学生可能会这样汇报:(配动画演示)

  老师,上次我没有摆成三角形,是因为较短两根小棒合起来比第三根短,所以中间连不起来。这次我把较短的一根换成稍长一些的一根,使得较短的两根合起来比第三根小棒长的时候,就可以摆成三角形了。

  也可能这样汇报:(配动画演示)

  老师,我刚才之所以没有摆成三角形,是因为较短两根小棒合起来刚好和第三根小棒一样长,这样中间都顶不起来了,这时只要把最长的这根换成较短一些的,就能摆成三角形。

  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能会初步得到一个结论: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就能摆成三角形。

  为了引导学生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我安排下面第三个实验。

  实验3:摆一摆,算一算

  本次实验,我用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和周密思考,促使学生获得正确认识和结论。

  问题1:是不是只要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就一定能摆成三角形?

  问题出来后,学生可能陷入了认知矛盾冲突,不置可否。此时,我及时从表中选出一组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数据(1、7、10)反问学生:10厘米的小棒和1厘米的小棒相加长度大于第三根7厘米的小棒,怎么还是摆不成三角形?这里面还隐藏着什么我们没有发现的秘密?然我们继续动手合作去发现吧!

  问题2:将你表中每组的3个数据,分别两两相加,再与第三个比较,看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比较,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的好奇心可能再次被激发。我用课件举例一组数据的算法,如3+810, 3+108, 8+103。让学生照着做。

  最终学生在比较分析计算的数据和电脑课件的直观演示下,可能完整地得到结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就能摆成三角形。

  教学至此,难点得以突破,获得完整的认识。

  【设计意图:在问题引导的设计上我花了一些心思,力图扣住要害,抓准本质,用两个简洁的提问帮助学生搭建最终解决问题的脚手架。】

  通过以上三次实验,学生在操作、猜测、计算和思考中,对于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该到教学总结提升的时候了。这时我对学生说:在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里,小棒被看成了三角形的边,如果直接画出三角形,你知道三角形的边有怎样的关系吗?能从上面的探究中得到启发吗?

  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总结并板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继续谈话: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探究的知识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

  (三)反思明理,解决问题

  我再次出示上课开始的情景图,重新亮出问题,启发思考:现在你能用数学知识说明小明上学应走中间一条路的道理吗?让学生互相交流,认识到:图中每连接三个地点的路线共有三条,刚好是一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走中间的路相当于走三角形的一条边,而走其它路都相当于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相比之下,走中间的路肯定最近。

  通过这个环节的反思明理,既让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又深深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更爱学数学。

  (四)自主运用,巩固深化

  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我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运用中达到熟练。

  1.辨一辨:哪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教材练习十四第4题)。

  2.写一写:自己写3组数,每组数有3个,构成三角形三边的长。

  3.想一想:李叔叔买回一根12米长的木料,准备截成三段,做成三角架,如果三角架的每条边正好是整米数,那么他做成的三角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这道题目有一定难度,能够综合培养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学会有序思考、发展逻辑思维等多方面作用】

  附: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a+bc

  a b a+cb

  b+ca

  c

  这是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此板书把图形、文字和算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直观性和逻辑性强,能够显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有助于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890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整万数的基础上,教学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一组成的数。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这些大数目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组成及读写方法,并更好地感受这些数的价值。教材用计数器分别呈现了万级和个级都不含0的、万级和个级末尾都含0的、万级和个级中间含0的三个数,教学对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一组成的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3、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4、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整万数的基础上,认识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掌握它们的组成及读、写法。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大数目在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更好地感受这些数的数值,增强应用意识。

  3、进一步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万级和个级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的数字卡片,一张数位顺序表,小信封

  二、说教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游戏法、动手操作、引探等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整万数,今天我们来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板书课题: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2、复习千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方法。

  出示数位顺序表,贴在黑板上,问:这是一张什么表?(数位顺序表)

  万级

  个 级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哪些同学能闭着眼睛把我们学过的数位有顺序地说出来呢?(学生背)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是如何分级的?(四位一级,分为个级和万级。)

  3、谁能把这个数准确地读一读?

  第1个数(34000000):指名学生起来读,并提问:你读得又对又快,你读数时有什么好方法吗?(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虚线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加个万字;末尾的零不读出来。)

  第2个数(80050000):同桌之间相互读,再指名读。

  (指出:中间连续有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第3个数(57960000):齐读。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谈话:接下来,老师想和大家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我这里有一个盒子,里面藏着一些数字卡片。现在,老师把这个数个级上的0拿走,请一位同学上来抽四个数字,与前面万级上的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新的数考考大家,谁愿意?(盒子里不出现0。)

  1、教学认、读、写不含0的数。

  操作:指名1位学生上来抽出4张数字卡片,放在数位表上(个级上),从个位放起。

  (1)提问:

  教师板书这个数,问:这个数的万级上是多少?个级上是多少?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2)你能读出这个数吗?指名读,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读的?

  (先分级,然后按数位顺序一级一级读,万级后加读万。)

  (3)全班一起读一遍,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这个数。

  (4)还想再来抽一次吗?拿出口袋里的8个数字,指名进行第二次的抽数字卡片游戏。

  你们会读这个数吗?和你的同桌一起小声读一读。

  (5)指名读,并说说这个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师生一起把这个数写下来。

  2、教学认、读含0的数

  师:刚才大家抽卡片的积极性这么高,看得老师的心也痒痒的。这次愿意把机会给老师吗?

  教师悄悄地把多个0放进盒子,抽取数字卡片。(各级末尾有零的数,如:9308000)

  (1)板书这个数,提问:这个数可以分为几级?每级上的数各是多少?

  这个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你会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2)读一读,写一写。

  多指定几名学生读一读,并提问:你是怎样读的?

  提问:老师抽了这么多的零,你们怎么一个都没有读出来啊?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在这个数下板书: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学生把这个数写下来。

  (3)交换数字卡片的0的位置。(如:9038000)

  板书这个数,指名读并说说读的方法,强调中间有零要读出来。(板书:要读)

  学生把这个数写下来。

  (4)再次交换数字卡片的0的位置。(如:9030080)

  把这个数写下来,和同桌读一读。指名读并说说读的方法,强调中间连续有两个零只要读一个零。(板书:只读一个零)

  3、让学生上来操作,再次抽取数字卡片

  (1)请你仔细观察这个数,想一想这个数有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请你自己轻轻的读一读,并写一写。

  (2)交流:指名读,说说你是怎样读的?这里的零又该怎样读呢?

  4、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几个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在读时要注意什么呢?请你和你的同桌相互说说。

  指名回答,总结读法:

  读数时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师:刚刚我们学会了读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方法,那你们会写数吗?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课件出示相关商品图片及价钱,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四名学生各写一个数在小卡片上,写完后集体校对。

  一万三千八百元 13800

  三十五万六千元 3560000

  二十万八千八百元 288800

  一万零六百元 10600

  2、师:老师还了解到了20xx年江苏省在校人数的信息,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20xx年在校的大学生有八十五万九千七百人,中学生有四百九十五万三千六百人,小学生有五百七十九万三千九百人。

  问:这里的三个数都比较大,你能正确地写出来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指名学生写在小卡片上,其余的写在自备本上。)

  3、师:老师还收集到我们身边的一些信息,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张家港的图片及相关信息,学生自由轻声读,再指名读一读红色的数。

  (1)张家港市的总面积是999平方公里,人口共计950900人。我市目前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已达到173146户。

  (2)万红小学占地总面积为18668平方米,绿化面积为7378平方米。最近,学校投资191772元,为全体教师和班级更换了新电脑。

  4、动手操作。(思考题)

  拿出小信封中的数字卡片:4个8和4个0,听老师的要求,摆一摆数字卡片,再读一读:

  (1)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8位数; 88808000 88880000 88008800 80008880

  (2)只读出一个零的8位数; 80888000 88008008 88088000

  (3)读出两个零的8位数; 80088008 88000808

  (4)读出三个零的8位数。 80080808 80800808

  每个题目先让学生独立摆,再指名上黑板摆一摆,读一读,只要求学生能摆出其中的两种就可以了。

  5、抽奖小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摇奖吗?(课件出示一个不断滚动的计数器)在每个信封的背后有一个数,这个数就是你的摇奖号码。这里的号码在不断滚动,你们说停,老师就让它停,如果谁的号码与电脑上的数一样,说明你中奖了。只要你能正确地读出这个数,就会得到老师的奖品。

  第1次:教师抽奖。

  第2次:学生上来操作,他们自己喊开始与停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新北师大版义务教材四年级下《数学好玩》单元中的《数图形的学问》。

  一、教材分析。

  《数图形的学问》是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它不仅是学习统计概率的基础,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应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角、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之后,继续让学生在经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图形个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感受问题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能力,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这样的安排落实了《课标》提出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的要求。

  二、创新思考。

  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1、尝试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先通过课前微视频学习,完成图形计数问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只是检查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进行巩固强化,在学生掌握了数图形的方法之后,进而拓展延伸,探究更高层次的知识,就是解决生活中的“握手问题”“车票问题”“比赛场次问题”。

  2、渗透数学思想,培养数学归纳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本节课我也是尝试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从简单入手——探究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旨在从能力和方法两个方面让孩子同样有所收获。

  3、数学生活化,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理念还强调课程生活化,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价值,体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所以,我从身边的握手,车票,比赛入手进行设计。

  (新课程理念还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下来我来分析一下学生情况。)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并且在以前教学中也进行过数数的拓展,已经能够数出简单的图形的个数,但是不一定做到按着一定的顺序来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数图形的规律并用算式来计数,绝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发现数图形的规律,更不会用算式来计数。更谈不上离开图形,上升到数学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我在设计中注意兼顾各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有层次、有梯度,促使学生积极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根据自己对设计理念的思考,结合学生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四、 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习惯,发展推理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3、积累有序思考及从简单入手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数图形的学问。

  2.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在教法学法选择上,我进行了以下考虑。)

  五、教法学法。

  1、说教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展开教学。通过《课前预习任务单》与《课堂探究任务单》的设计以及对课堂有效调控,落实教师的有效引导,较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运用引导发现法有助于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经历图形计数的完整过程,积累图形计数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中思维得到发展。

  2、说学法:学生学习知识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学习,组织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想、推理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四基”,提高“四能”。

  六、教学流程。

  (一) 回忆视频,交流收获。

  教学预设:通过回顾微视频,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由于学生已有数图形经验,再结合微视频讲解,学生应该基本能按照顺序数或按照规律进行加法计算。

  (二)自主探究,建构模型。

  1. 抛出问题,引发思考。

  据了解今天到会的有21位老师,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多少次手呢?(一般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呢?)

  教学预设:这个问题引入主要是想激发学生思考,认知产生困难,引入转化,化难为易,化进为退。

  2.拓展新知,探究算理。

  (1)从简单入手画一画、数一数。

  2人握手。 1次

  3人握手。 3次

  4人握手。 6次

  21人握手。 ?次

  (2)再次从简单入手探究算法。

  2人握手。 1次

  3人握手。 3×2÷2=3次 (重点引导为什么除以2)

  4人握手。 4×3÷2=6次

  3.你发现了什么?

  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1位老师,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多少次手呢?

  教学预设: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在画图、和两种规律计算中,比较,优化,掌握更为简便的解题策略。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车票设计问题。

  (2)比赛场次问题。

  教学预设:在学生掌握了握手问题的规律和解题策略之后,解决类似的问题,在练习中寻找联系,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拓展知识面。

  (四)总结回顾,反思收获。

  同学们:你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心情怎么样?

  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教学预设: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回顾课堂所学,从知识、能力、情感多方面谈谈自己收获。也为今后学习留下悬念。

  七、 板书设计。

  我力求能突出本课重点,从简单入手,寻找规律,解决问题,这

  一核心思想,同时也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简洁,明了之美。

  对于本课教学重新建构,我是大胆的尝试,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新课开始,我用课件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坐井观天》故事,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的范围也不同,为新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由低到高观察物体时,由于内容很抽象,如果让学生去想象,有一定难度。我巧妙的使用三维课件突破教学重难点,将课本上静止的图片做成形象逼真的动画,给学生提供了空间形象的直观经验,丰富了表象,并很快判断观察位置低——观察的范围小,观察位置高——观察的范围大。

  在由远及近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展示课本中A、 B两个观察点,让学生体验观察的范围:位置远----观察范围大,位置近----观察范围小后,我大胆的创设了一个C点,让学生再次感知观察点离小屋越近,观察的范围就越小,这样效果就会很理想。

  在解决试一试时,题目要求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能看到的树的范围这个问题时,我先用课件演示小明站在A点所能看到的范围,这样演示科学规范。为学生画出B点小明的观察视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看到的树的范围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拓展练习时,课件展示一组画面,有由低到高的观察顺序,也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总之,本课的课件从教材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注重图像、声音、文字设计的合理性,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课件中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分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的内容。新课程把估算作为独立的课时内容来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变化之一。

  本节课的乘法估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估算打基础。

  本节课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将估计算方法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估算方法与算理的经验支撑,又使解决问题能力与估算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高.因此,我们要意识到:估算不是纯粹的估算得数,而是根据情境需要灵活地估算。

  根据教材特点与新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二、说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特别是应用题教学更应关注学生身边周围熟悉的情境组织教学。基于此认识,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学法体现自主性。

  我创设了去游乐场玩的主题式情境,以情境教学法和引探教学为主,综合运用体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为学生提供解决策略开放,评价标准开放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构建模型,自主优化策略,自主迁移方法,自主应用,真正做到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学到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2.数学知识从实践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的展开以生活情境为依托,使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出门多带点钱把数估大)自然建构了数学模型,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不同层次的现实问题,既可以内化知识,发展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又可以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总之,整个过程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于“最大地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实施备课精神,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估算:94×7945×52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2、试一试:48×103≈427×43≈647×11≈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讨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板书课题:乘法估算

  (二)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现在是秋高气爽、瓜果飘香风景怡人的秋天,也正是出去秋游的好时光。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秋游的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5的主题图)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认真读题,弄清题意。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怎样列式?师板书:49×104

  (三)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

  (1)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生1:(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准确。)

  生2:应该准备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

  生3:应该准备5500元。(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在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54-55页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引领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

  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会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由主题图情境导入新课。

  师:商场要进行大拍卖,王老师来到了商场,同学们看这副图,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情境导入:师:这么便宜,王老师决定买2件夹克衫和2条裤子,你知道我一共要付多少元?我们一起来口头列式。

  (65+45)×2 65×2+45×2 —板书

  2.猜测验证:猜想一下,两道算式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有猜想就要有验证,同学们来认真计算,看计算结果是否如你的猜想!

  3.交流汇报:计算结果是相等的,两个算式可以用“=”相连。来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等式两边都有65、45和2,一个式子是先求和,再求积,另一个式子是先求积,再求和等)

  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65+45)个2,不就是65个2加45个2吗?(师比划)

  4.师:假如老师要买的是2件短袖衫和2条裤子,老师需要付出多少元呢?

  (要求生尝试用两种方法完成,完成后简单交流)

  (32+45)×2 32×2+45×2 —板书

  师:(32+45)个2,就是32个2加45个2。(师比划)

  5.比较类推:

  师:这两组算式左右两边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呢?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类似这样的算式呢?(强调计算结果)

  6.表达交流: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可以交流讨论。

  小结:如果用字母a 、b 、c来表示这三个数,这样的规律该怎么表示?

  (a+b)×c=a×c+b×c(师比划,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比划)

  7.揭题: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8.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乘法分配律,看看“乘法分配律”它自己还有什么话要说,请认真看:

  认识我——“乘法分配律” 我秉承着家传助人的美德,默默的为我的祖国——数学王国贡献着我的智慧。 有的同学还不是很认识我,告诉你们吧,我的职责范围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举个例子来说吧,(9+8)×7=9×7+8×7=63+56=119

  要是你就这么认识我,你就错了,你把我的本事看扁了。告诉你,我的本事大着呢。我其实有很多的变身:

  不信,我变——9×7+8×7=(9+8)×7=56+63=119,这是我的逆应用,如果你觉得这样说着拗口,也可以说是反过来应用,呵呵。

  我再变——

  (9-8)×7=9×7-8×7=63-56=7 你看,我的本事多吧,为我喝彩吧! (摘自黄崇波老师的博客,内容有修改。)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乘法分配律会变身,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出真正的他。

  1.“我是小法官”:判断正误,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7×12+43×12=(27+43)×12

  (42+35)×2=42×2+35×2

  (a+b)×c=a×c+b×c

  15×(4×6)=15×4+15×6

  40×50+50×90=40×(50+90)

  74×(20+1)=74×20+74

  2.“我算的最快”:分组比快。

  (1)64×8+36×8 (64+36)×8

  (2)25×17+25×3 25×(17+3)

  3.“我最聪明”:括号中该填什么数字才能让计算更简便,填上后快速计算。

  ( )×( )+78×21

  4.平湖小学三、五、六年级学生人数情况如下表。

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班级数333
平均每班人数464650

  (1)三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六年级比五年级多多少人?

  5.自提问题,自由完成:

  一块长方形菜地种了青菜和萝卜,请聪明的你根据自己收集的数学信息自编数学问题,自由解决,如果有困难的话,可以同桌交流下再完成。

  四、全课小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将自己的收获写成一篇数学笔记。

  2.课后回忆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想想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并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会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从设疑引趣出发,使学生发现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新奇有趣、层层提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为以后学习小数的乘除法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纽扣、红黄蓝绿色卡、练习题

  【说教法学法】

  本课以成功教学法为主,遵循导学自学、示学量学、施教施学、互教互学、用教用学、再教再学、查教查学七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氛围中乐学好学。同时,我还注重在教学中渗透“游戏学习”的理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快乐无比的游戏,一场富有挑战性的竞争,一回激荡人心的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说教学流程】

  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前几课的学习关联不大,而且知识点较多,所以我在课前的预备时间里给学生做了学习铺垫的游戏。

  课前游戏: 1.左右训练:向左点点头、向右招招手、用你的左手拍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摸摸左耳……

  2.全班抢答:(整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例)从285到28500的大小变化(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从16000到16的大小变化(缩小到原来的1/1000倍)……

  教学过程:

  (一)导学自学

  新课伊始,我就让全班学生来读一个奇怪的数,随着课件演示:360.0→36.00→3.600→3600,学生也跟着报出不一样的数,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怎么数字没变,大家却报出不同的数?原来是调皮的小数点在捣乱。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起来了,内心产生要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大小变化的强烈愿望,此时便可以马上进入新课教学。

  (二)示学量学

  成功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我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给学生布置了预习《小数点搬家》的任务,同时完成自学表。而书上的情境图一直惹来许多争议:快餐的价格从4元一直降到4分才使山羊餐厅从没有顾客到客人如潮,跟现实生活不符。所以我不打算把这情境作为新课的引入,而是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己去理解、去找原因、谈感受。

  (三)施教施学

  我故意以考学生的自学情况为由,让学生在急迫修改不合理价格的心情中主动探索小数点移动所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之所以选择巧克力和蛋糕为情境,是因为一来这些是学生平常最爱吃的零食,他们会比较清楚价格,二来这两种食物随着份量的大小和质量的高低而有较大的价格差异,这就正合我心意,让学生猜出两种价格,从而顺势探寻小数点移动两次的规律。

  教学时,我跟学生说:刚才一个不留神,调皮的小数点又跑到商场里捣蛋去了。看这里,一颗巧克力糖果的价格是50.00元,大家觉得价格合理学生会说:小数点应该向左移一位,使价格变成5.00元。

  也有的学生会说:小数点向左移两位,价格变成0.50元会有更多人买。

  就这样,逐步引导学生探寻出小数点向左移的规律。

  同时我也板书出:从50.00到5.00,小数点向左移了一位,这个数也缩小到原来的1/10,列式为5010=5。

  当讲小数点向左移两位时,还特别要学生解释一下,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100是怎么知道的,再来板书小结,然后乘兴追击,让学生得出小数点向左移三位、四位等的变化规律。

  最后,用蛋糕的标价0.80元来让学生同桌交流,自己归纳出小数点向右移的规律。总结后让全班齐读规律来加深记忆。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以及在线的所有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大赛!选择这一课后,有点犯难了,这部分内容是传统教材没有的部分,也是上网查资料中很少、近乎没有任何资料来源的一课,我心里压力也很大,可是我又是幸运的,在朋友的帮助下,让我很清晰的认识到,这个知识领域中,老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应该怎么教,这才是我真正的收获!真诚的谢谢帮助我的各位老师和朋友们,我想今天说课精彩之处,来源于他们的智慧火花的闪亮……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图形的旋转》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我的孩子们:

  《图形的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并且是空间领域里最原始的基础,学生在这个时期是孩子空间观念敏感期,这种数学观念发展的好,创造能力也将是无限的。

  其实,我们班级的孩子思维很敏捷,活泼好动,经常给我很多惊喜!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物体或图形运动的经验,他们经常做折纸、转风车等手工活动,从中积累了图形变换的知识,三年级又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本次的学习,在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谈谈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有三大来源:一是来自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三是来自教材的学习素材。

  1 、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3、情感态度目标:A:学会按一定的角度有规律的旋转,得到漂亮的图案,学会欣赏数学美。B:培养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是目标:3

  最后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课的伊始,我采用了辉煌老师的建议,通过学生演示自己动手制作的纸蜻蜓,揭示了生活中的旋转的事例,让孩子们对图形的旋转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表象认识,这样联系生活学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接下来播放课件):出示一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通过旋转得到的.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只是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案,可是通过我试讲后,发现学生对于旋转角度的掌握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一部分学生就出现了困惑,因此我觉得再次教学本课,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图形旋转的角度。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奠定基础。

  在观察演示这个教学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

  1、演示教材53页风车的图形, 做为动画出现的,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能清晰的看见旋转的过程。学生很轻松的就把53页的填空做的很好。

  2、演示的是54页1题强化中心和方向的问题。

  3、演示的是54页2题关于怎样判断旋转角度的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旋转方法的时候,我的一位朋友就提出来,是否强调逆时针旋转的问题,当时我就很困惑,我寻求到辉煌老师的门下,在辉煌老师的引导下,我再次细读教材,进一步明白了教材编写的意图,并且把这部分知识渗透在开篇和学生演示蜻蜓的时候。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教材地位与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单元是在小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后一课。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并计算大数奠定了知识基础,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数目。

  3、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b.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认识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一些课前准备,一是准备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课件;二是准备计数器、游戏卡片等教具。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2、掌握亿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级个级、万级、亿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难点:1、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

  2、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法:学生主体参与;动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学游戏

  五、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前准备:口答:一千里面有10个百,一万里面有10个千;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利用课件出示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图片)你们会读这些数吗?瞧,这些数比以前学习的万以内的数更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一万)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00表示8个千万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4个数位是一级,分为个级、万级和亿级。

【关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10-11

关于数学生活日记模板锦集八篇12-29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06-13

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锦集九篇10-04

高三数学说课稿模板01-17

大班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12-27

精选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10-14

关于数学周记锦集八篇01-16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锦集五篇10-08

【推荐】数学教学总结模板锦集5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