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 1
我说课的内容是吉林省地方课程《家乡》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题目为《家乡水果》。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家乡》课程开设的主旨是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整合我省各地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和社会责任感。介于以上分析,结合本课教材,联系学生实际,我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水果的种类,感受水果的香甜以及劳动人民的可爱。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进一步探究“家乡美”的兴趣。
本课重点:以多种渠道搜集家乡水果的资料。
本课难点:让学生领悟到吉林省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家乡人去共同创造。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水果的香甜,我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以情景再现做依托,设计情景式教学;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以平等交流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采用多媒体展示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三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学法的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理念,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讨论、总结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那么如何将以上教法和学法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呢?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上课伊始,我以充满激情的话语导入:我们的'家乡吉林省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勤劳勇敢的家乡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黑土上描绘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家乡的水果,感受那沁人心脾的香甜!
(板书课题:家乡水果)
【设计意图:激情导入设计的精彩与否,关系着整堂课的教学质量。课的一开始我就把饱满的情绪传递给每个学生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他们,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开展活动:
《家乡》课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因此,本节课,以“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设计了“了解家乡水果”“介绍家乡水果”“赞美家乡水果”“展望家乡未来”四个主题活动,来突破重难点。
活动一:了解家乡水果
活动开始前,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吉林省都盛产水果呢?
(生介绍,按方位多媒体出示吉林省水果种类)
随后我便抛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家乡珲春市就在吉林省的东部,那么提到珲春,同学们觉得还应该再填加上哪种水果呢?
(多媒体出示:富硒苹果)
活动二:介绍家乡水果
本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课程标准中指出:《成功训练》课强调交流,强调沟通,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适于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分组学习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教师要尽量做到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进行合理搭配,以利于学习活动的组织。为些,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突破重点。
根据课时安排和大家的兴趣爱好,自由搭配成了三个组,分别是:延边苹果梨、珲春葡萄组、富硒苹果组。学生们以小组的方式,交流一下收集到的资料。看到时机成熟,我便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刚才看到同学们交流得这样激烈,相信大家一定收集到了许多资料,对吗?今天,就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次“金秋送爽,缤纷水果节”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最终获胜?
一个活动激起千层浪,这种设计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回答的积极性,使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们兴奋地说着自己对家乡水果的了解,使学生不吐不快。
活动三:赞美家乡水果
此时此刻,学生们学到深处,情到深处,我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歌曲、宣传语等,来赞扬家乡,抒发对家乡水果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欣赏家乡的水果后,对家乡的热爱愈发强烈,这种爱的情感需要一个抒发的平台。该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用各种方式把对家乡水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通过行动表现出来。】
活动四:展望家乡未来
为了将本节课推向高潮,为了引导学生把对家乡的热爱化为具体的行动,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此时家乡的三种水果我们已经全部介绍完毕,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一种水果最具代表性?咱们为它设计水果推介词好吗?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使学生们明白,爱家乡不一定非要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而是将爱家乡的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行动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三)、教师总结
精彩的结束语不仅仅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的无限期望与启迪。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成才的那一天能够带上咱们家乡的水果,将它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对珲春未来水果的展望,使学生明确家乡水果的发展前景,从而激发学生经对家乡的热爱化为具体的行动,努力学习,将来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中去。】
40分种的课堂说不完我与孩子对于家乡水果的爱,也道不尽我与孩子做为家乡人的骄傲与自豪!家乡课不仅教育了孩子,更教育了我,也让我自身更了解了脚下这方热土的可爱,做为一个教育者我要用家乡文化滋润学生的成长,让本土散发更浓郁的清香!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 2
一、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1、落实自主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
2、加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利于学生间、师生间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本课“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中,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3、力求学科整合。本课内容与美术学科联系甚密,且学生因年龄小对画画又特别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让学生在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二、说教材:
本课描写了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辽阔的草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孩子们通过欣赏,能够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用他们五彩的画笔,绚丽的色彩,画祖国,画家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贝、男、虾、原、爱、跑”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家乡美在哪里。能读出家乡的美。
依据第一、二册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基础确定重难点,学生年龄小不会留心家乡什么样,或根本不清楚家乡在哪。所以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己家所在的楼。
三、说教法:
根据本课特点,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的心理,能给教学增色。
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精读一段,明白学习方法后,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已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课文。填()的家乡,揭题《画家乡》。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即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激发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挖掘学生已知经验,实现学文的自然过渡。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语。这样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确保读书活动的实效性。识字是低年段的学习重点之一,教学中要将识字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突出科学性和实效性,确保学习的高效。
再读课文,自己选择最喜欢的段落练一练。课文中画了几幅图?分别是谁的家乡呢?让学生入境体验,引导学生角色扮演,促进读书感悟,提高阅读水平和朗读能力。(学生将图文一一对应起来。)在品味中读文,促使学生经历一个深读体验的过程,积累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受到了家乡美的熏陶。
精读第二自然段,指导感悟目的是引导学生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积累,读中发展语言,体现语文以读为本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看图:这是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哪儿?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读文:自由拼读——听同学朗读——找好词好句反复读一—齐声表演读。解说: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意思。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所以我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在合作中形成能力。
背诵喜欢的段落。(以解说员的身份叙述课文内容)巩固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实践拓展,介绍自己的家乡,画自己的家乡。让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体现语文学科与美术的整合。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活动指向既在课内,又在课外,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有效地开发了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分小组互说自己笔下的家乡,然后请代表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表达交流,学用课文语言,同时表达对家乡的喜爱或期盼之情。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国之春》第三课时的内容《美丽的家乡》。《美丽的家乡》选自歌剧《傲蕾一兰》,丁毅、田川词,王云之、刘易民曲,作于1979年,歌剧主要是描写了达斡尔族姑娘傲蕾一兰不畏强暴,誓死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的动人故事。热情歌颂了她的民族主义精神。《美丽的家乡》是两段体,C大调,四二拍,同时歌曲第二部分采用了合唱的形式,这也是学生学习这首歌曲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北方无限的好风光。在音乐知识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进行特点、节奏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结合文化历史、舞蹈,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多种参与形式,贯彻思考,体验,探究,实践的原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以点代面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椐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新课标,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用充满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在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并且学会用简单的达斡尔族舞蹈为歌曲伴舞。
2、情感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启发学生发现自己家乡的美,激发、升华学生对自己家乡热爱和赞美。
3、能力目标:为歌曲划分段落,并注意乐句间的联系与旋律的行进特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进行以及声部的和谐。难点:在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二声部合唱时,音高要准确,声部要和谐。
四、说教法、学法:方法;
1、多种视唱教学法。
2、情景创设法。
3、多种直观教学法。
4、通过演唱、舞蹈、创编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更深刻的理解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组织教学、歌曲学习、拓展延伸、总结下课四个环节。
一)组织教学:课前的师生问好,我采用了音乐游戏问好的方式,也是一个合唱的和声基本训练。此环节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又锻炼和加强了学生的音程和声练习和演唱的基本发声练习,并且为后面歌曲的合唱做了预习和铺垫。导入采用了老师演唱《黑龙江边洁白的玫瑰花》方式,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并且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字幕的方式把歌曲歌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老师所唱的歌曲产生兴趣,并且引出《傲蕾一兰》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来学习歌剧《傲蕾一兰》中的另一首歌曲《美丽的家乡》,并且对即将学习的歌曲产生渴望和兴趣。
二)、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1、初次完整感知歌曲。并且为歌曲划分层次。
学唱前先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且能够为歌曲划分出正确的层次,五年级学生按照大纲,应该具备为歌曲或乐曲划分段落层次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听,让学生充分感知乐曲的旋律特点以及节奏的变化,为歌曲划分层次。歌曲播放了两遍,进一步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了很深的影响,为后面的歌曲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音乐教育重在感知和体验。第二个任务就是让学生体验歌曲歌词的美,并且通过学生介绍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简单的了解了达斡尔族的民俗风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2、学唱歌曲
学唱歌去采用了分层学习的方式
(1)先学习歌曲的第一部分。歌曲的第一部分旋律教师采用了自学法,即随琴视唱乐谱。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的应用重音记号。在学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衬此部分的旋律和节奏的特点,通过对比法让学生感知1和2结束的不同,即未结束和结束的感觉。并且引入歌曲写作中的“重复”,启发学生在今后的旋律填空与旋律续写中运用这种“重复”的手法。并且在演唱第一部分的旋律时提醒学生注意音准与附点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的正确演唱。歌词采用自主填词法。即随老师伴奏张嘴不出声唱歌词、轻声演唱、用圆融的声音唱给老师听。再次环节中始终提醒学生正确的演唱口型和方法。
(2)学唱歌曲第二部分时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注意倾听歌曲的两个声部并且说出它的特点即高低声部的节奏只有一个小节不相同,其余完全相同。然后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A学生先随琴试唱高声部与低声部的旋律并注意纠正学生高声部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与音准。B学生分组随琴同时视唱高低声部。C分组分别填词演唱歌曲的高低声部。D学生分成两组高低声部进行合唱练习。E互换演唱,指导学生合唱中的六度和声音准。此环节最重要的是高低声部音准以及声部的和谐指导,始终灌输合唱统一的理念,声音的`和谐统一很重要。所以在演唱方法上也需下很大的功夫。
(3)最后完整演唱歌曲。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难点,互相解决。并且通过情绪的对比,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三)、巩固与拓展
巩固环节采用多种演唱方式,如学生接龙演唱,师生接龙演唱。拓展内1:学跳简单的达斡尔舞蹈。采用(1)教师教,学生学。(2)随歌曲边唱边舞。拓展2:唱唱赞美我们家乡的歌。,让学生唱一唱自己知道的赞美宁夏中卫的歌曲,如:《家乡的硒砂瓜》、《我们的家乡宁夏川》、《六盘山高黄河水宽》、《宁夏川好地方》、《数花》等歌曲。这个环节是上节课后的课后作业,也就是让学生自学和搜集一些这样的歌曲,教师适当提供了一些内容。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演唱赞美家乡的歌曲引导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四)、课堂总结提升。
通过教师谈话即:今天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曲,有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我们的祖国56个民族,各民族兄弟姐妹风雨同舟,并肩向前。老师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将来共同建设我们更美丽的家乡。来提升学生思想的境界也是学生思想的升华的环节。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 4
一、教学重点的定位
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探究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美好。
2.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行为与习惯
了解水果的食用方法和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三)知识与技能
学习探究与水果相关的科学道理和商品化用途,能与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
(四)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观看视频图片、讨论交流、想象活动、表演活动等方法进行体验。
说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美好,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这是本课的重点。因为良好的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之一,另外,目前,部分孩子会偏食、暴饮暴食的不良习惯,突出这一重点,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文明生活。本课是根据课程内容标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能与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而设置的。本课鲜明地倾注了热爱家乡的情感。本主题活动由夏天的水果、水果的食用、吃水果的学问和卫生常识四个部分组成,融爱家乡、生活体验、水果常识、问题探究、卫生保健一体。
说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讲,养成一项习惯并非一节课能做到的。它涉及到德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3.本课教材侧重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生活习惯。同时本课为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教师用书对本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指出,“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自信、自爱、积极向上;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动习惯;感受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创意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学习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是上一课《快乐的儿童节》的教学重点;“感受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创意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则是《知了叫夏天到》一课的重点。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动习惯是本课重点;“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动习惯,探究生活、创意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本课课题《家乡的水果》提示我们教学让学生探究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美好。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改造。他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那么本课教材的这些主题部分即是了解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美好,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从当前我校一年级学生的“前在状态”看,他们对各种各类的水果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于家乡的美好可能缺乏认知,因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缺乏体验,因此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美好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一)我们拟通过“活动一:五彩缤纷的水果”来帮助了学生解家乡的水果。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教育是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网状型的信息传递、交流、碰撞和反馈,而师生的情感则是信息交流的'纽带。积极的情感可以鼓舞人们主动、愉快地认识事物、参与活动,高尚的情感产生正确的动机并蕴蓄着坚强的意志力。本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感。教师的煽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个环节,在夸家乡水果板块中,我创设这样的情境:那好,今天在现场我们就举办一个“家乡水果博览会”来推广我们的水果。
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家乡水果的宣传资料。但是学生收集的资料未必全都有效。必须在老师的引领下,有的放矢地释放。在课前,教师给出调查提纲,让学生从家乡特产的产地、特点、典故等多方面去了解,使学生有内容可谈。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为课堂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们拟通过“活动二:飘香的果园”来帮助学生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
环节一,创设情境分组参观果园,借助教材66页的图文并茂的资源。本环节旨在从正面引导学生了解水果的生长期、种植过程等。在活动中,让学生融入生活,了解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环节二,让学生交流各种水果的资料: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介绍、分享交流。使学生知道水果可以做成营养价值和功效不同的食品,从小要有吃各种水果的好习惯。
(三)我们拟通过“活动三:吃水果的学问”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环节一,学一学,生动地告诉学生吃一些水果也有很多学问,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环节二,辨一辨,让学生通过图片中人物的行为明辨是非。知道大人和小孩子都要常吃各种水果,不能挑吃,要把手有些水果不宜多吃。
环节三,记一记,老师告诉孩子们一些小常识,使学生知道吃水果的一些学问,初步培养自我保健意识。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 5
设计思路:
只要提起家乡,谁都会倍感亲切,只要谈起家乡的山水,谁都会滔滔不绝,情真意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眷恋家乡一方情。根据艺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设计了“谁不说俺泉州好”这一主题,让孩子们通过艺术的眼光发现家乡的美,挖掘家乡的美,尽情表现家乡的美。让学生在搜集家乡的各方面资料的同时,唤起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家乡的美,用美好的心灵去体验这好山好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用真挚的感情去赞美家乡和祖国。鼓励学生用多种艺术方式,富有个性地表现和创造美,培养学生亲近、热爱家乡山水的情感。激发学生用心灵去发现美、创造美,用双手描绘美丽的家乡,并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说大纲:
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并且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
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通过情境导入,寻找家乡;观赏家乡;主动参与,夸夸家乡;真情呼唤,歌唱家乡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运用听唱法、对比法、交谈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老师主导作用,二者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学法:通过收集家乡资料的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的一些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真情实感。运用听、看、亲身体验等方式、多角度地感受家乡的自然美、人文美。创编歌词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 6
一、说活动名称:美术
二、说活动内容:撕贴“家乡的美食——米线”
三、说设计意图:
围绕主题“我爱家乡”,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撕贴活动中融入主题教育,现在的孩子来自不同的省市和地区,既然生活在这个城市就应该培养他们热爱居住地的感情,把现居住的城市看做自己的家乡并知道本地的一些小吃。使他们从小知道无论生活在哪里都应该爱“那里”。借助美术活动,用皱纹纸学习撕贴的技能又培养了爱家乡的情感。
四、说活动目标:
1、认识家乡的美食——米线。
此目标是通过图片和实物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家乡的美食——米线,初步感知米线的外形特征是长长的、细细的。为下一步制作铺垫。引用家乡小调“猜调”_____什么长长长上天?米线长长长上天。
2、学习用撕贴的方法制作家乡的美食——米线。
此目标是让幼儿掌握简单的撕纸和粘贴的方法,米线的形状是长、细条性,小班幼儿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利用皱纹纸的纹路学习撕方法,提高幼儿的手指灵活性。才入园的幼儿学习贴的方法还有一些难度,因此是活动的难点,要重点教授。
3、、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活动并养成卫生习惯。
此目标是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参与活动,旨在活动中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和知道用了浆糊后要在湿毛巾上擦一下手,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五、说重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认识家乡的美食——米线的外形特征是长长的、细细的。用皱纹纸尝试学习撕贴的方法。
说难点: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学习用皱纹纸撕贴制作米线。
六、说活动准备:白色皱纹纸、浆糊、湿毛巾、小盘各分五组;米线实物和课件图片。
准备材料是在组织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材料来完成活动目标。
七、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使幼儿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美术学习方法中采用了“示范讲解法”。
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的`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八、说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出示图片;提问幼儿是什么?
2、幼儿回答:有的说是面条;有的说是米线等等不一。
3、告诉幼儿是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米线。
基本部分:
1、出示实物米线,请幼儿观察米线的形状。有的说象线;有的说是长长的。
2、提出主题:出示皱纹纸教幼儿用它来制作米线。
3、出示图片,幼儿再观察。
4、老师示范讲解制作过程。撕皱纹纸呈长条形并粘贴在纸上(纸上画有一个碗的形状)。示范粘贴后要在湿毛巾上擦手。
5、幼儿操作撕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并讲解方法。
6、幼儿粘贴撕好的“米线”在画有碗形状的纸上,教师指导。
7、在操作过程中提醒个别幼儿注意擦手。
结束部分: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收拾材料。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 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
学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正处于一个范围急剧扩大的阶段,他们对外界充满了探究的,但面对大量的信息又不知如何选取。对于他们来说,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是基本的至关重要的“看家本领”。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习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本课信息含量大,知识内容深,离学生生活较远,需要教师、学生搜集大量的信息来补充教材内容,以达到学习目的。如何避免课堂成为信息泛滥的海洋,如何避免学生发言成为照本宣科的念资料,如何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如何最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教师要精心预设的。
设计思路
1.贴近学生生活,构建开放的教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2.课前调查,让学生提高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应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针对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3.引导学生有效开展活动。活动中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非常重要,要作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家乡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家乡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认识地图图例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湖北省物产和风俗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与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家乡物产和风俗的相关的资料(图片、文字,有关调查表格及实物)
活动一 欣赏风光,感受长江之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入手,直观的感受长江的美丽风光,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活动二 回顾历史,感悟治理之需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感受长江美景后,呈现长江水患的图片和有关资料,通过强烈的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也使学生明白了三峡工程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 盘点数据,领略宏伟气势
设计意图:三峡工程的宏伟除了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感受之外,在教学中通过抓有关数据,引导学生算一算、比一比,把抽象的宏伟、大、多,与学生身边的事物相联系,变得具体,也使得三峡工程的宏伟更具有震撼力和说服力。
活动四 深入幕后,感受三峡精神
设计意图:三峡工程的伟大,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在本教学环节中,旨在引导学生去关注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以及一百多万的三峡移民,去感受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以及他们迎难而上的非凡创造力。让学生感受中国人的伟大,也正是爱国教育的一种渗透。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人音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9课《家乡美》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乡下的阳光》、表演歌曲《全都认识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乡下的阳光》,感受乡村美丽的画面及歌曲的情绪,让学生了解独唱的演唱形式。
2、能够用自然、柔美且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全都认识我》。
3、能为歌曲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来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全都认识我》。
2、用自然、柔美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课前准备:学生的乡村图画,打击乐器(三角铁、鼓、舞板)、课件
教材分析:
《家乡美》这课以孩子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为主线,歌曲《乡下的阳光》从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感受歌曲散发的浓浓乡情。歌曲《全都认识我》以明快的曲调和浓郁的民歌风特点,唱出了孩子们对家乡山山水水的赞美之情。
学生分析: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段,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为此,《课标》规定了具体的“学段目标”,即: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三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不断扩大,认知和生活经验有一定的积累,但是生活的在城市里的学生对乡村的生活的认知相对薄弱。
二、说教学理念及思路
本课通过听、唱、动的各个环节来感受学习歌曲。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针对本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我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力求让学生在形象、逼真、丰富的课堂中学习,使学生自觉主动、探究式地学,轻松愉快、合作地学。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对音乐的表现性和鉴赏性,重视教学的愉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以及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情景导入法,一步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聆听《乡下的阳光》
1、课前导入
由于我们的孩子大多来自城市,对乡村的景物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去了解乡村的人土风貌,并让他们画出来,在音乐课时出示他们的作品,且说一说他们心目中乡村。
2、聆听歌曲《乡下的阳光》
接着我对学生说:“老师今天也带来一首歌唱乡村的歌曲《乡下的阳光》请你们听一听歌曲中说乡下的阳光好,好,在哪”?随后我出示《乡下的阳光》这首歌曲的动画MTV,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歌曲和进一步了解乡村的风土人情,且动画的形式也能更加吸引孩子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听到的歌曲内容。接着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声乐的演唱形式有哪些和人声的分类?”?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独唱、齐唱和合唱的演唱形式。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听出这是一首童声独唱演唱形式的歌曲。
二、学唱歌曲《全都认识我》
1、导入:“老师的家乡也在乡村,你们想了解一下吗”?然后点击配有《全都认识我》这首歌曲伴奏的ppt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聆听了歌曲的旋律。理解农村的景物与农村孩子之间的感情。
2、听范唱,了解歌曲的情绪和拍号
导语:“同学们,刚刚你们听到的旋律是来自歌曲《全都认识我》谁能告诉我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他的拍号又是什么?你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这个旋律吗”?然后我示范一些拍拍小脸拍拍大腿拍拍头等的拍法,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要求,这一环节我直入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并归纳总结这首的歌曲的情绪是轻快优美的三拍子歌曲。
3、用小乐器去感受三拍子的旋律
这里我先带来了三种不同音色的乐器,三角铁、鼓和舞板,并一一讲解这三样乐器的音的长短,然后出示三条不同的旋律分别是
(1)x — — ||(三角铁)
(2)o x x | o x x x ||(舞板)
(3)x o o | x o o ||(鼓)
先让学生先徒手拍一拍这三条旋律,再让学生按乐器的音的长短来选择节奏。然后再请三位学生上来跟着歌曲加入这三样乐器给歌曲伴奏,其他学生则坐在位置上按三拍子的节奏用不同的拍法拍一拍。
4、念歌词
念歌词部分,我让学生带着感情跟着我念第一段,第二段请学生自己念词,以此为下面的学唱歌曲做铺垫。
5、跟琴学唱歌曲
经过前面三次的聆听,学生对歌曲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此时跟着钢琴学生已经能初步演唱。
6、处理歌曲
在这首歌曲的处理上,我作了比较大的改动,一个我让学生一边学歌,一边就进行处理,另一个我对歌曲作了加引子和尾声的处理。第三还在乐句上了作了断音、渐强、减弱的处理,比如在
我加了顿音的处理,而在我则用减弱的方法去演唱,在我用渐强的处理。
7、完整有表情演唱全曲,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8、唱谱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识谱要求有所提高,但是这首歌曲相对稍难,所以我把学唱歌谱放在学生会唱歌词以后来进行。
8、拓展
这一环节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喜欢的物品,试着创编新的歌词,再唱一唱,如:宠物、汽车、手机、电脑等。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 9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xxx,xx。
今天我执教的《我的家乡》是一节综合实践选题指导课,选题指导课是主题实践活动链上的起始课。选题指导课的基本教学过程是:创设情景,生成主题——小组讨论,主题分解——问题筛选,确定课题——重新分组,小组分工。下面,我主要从课题的生成背景、活动目标、活动流程三方面进行介绍。
一、课题生成背景
淮安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是历史文化名城、美食之乡,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而且风景名胜独特,是学生游玩、参观、学习的好地方。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近社会,全面了解家乡,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因此,产生了《我的家乡》的研究主题
二、活动目标
在选题指导课上,教师重点要解决的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如何将问题变成规范的课题。因此我确定了本次《我的家乡》选题指导课的活动目标为:
1、确定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鼓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筛选问题、提炼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整理、分析,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4、激发学生了解家乡,全面认识家乡,从而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主题。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主题生成和确定指导时,首先要想方设法创设一定的情景,以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才能保证整个活动开展的有效。因此,我首先播放一段介绍我们的家乡淮安的视频,强烈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使他们感到兴奋和震撼,心里都有一种表达的欲望。这时我问学生:“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淮安,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想对大家说呢?”在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之后,我顺势引出主题:我的家乡
(二)小组讨论,主题分解。在板书主题后,我紧接着问学生:“同学们,我们的家乡不但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而且名人辈出,还是著名的美食之乡,你们还想了解家乡的哪些方面呢?”
然后投影出示图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解家乡的各个方面。只有在学生对于家乡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他们才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并且产生出新的困惑,提出更多想知道的问题。在同学们对家乡产生浓厚的兴趣,都迫切的想了解家乡、研究家乡的的时候,我抓住时机问:“你最想研究家乡的什么?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先在小组内和同学们互相说一说。”然后将经过组内讨论最想研究的几个问题写在卡纸上。
(三)问题筛选,重新分组。此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指导学生运用删除、合并、分解、选择等形式对问题进行有效地筛选。保留下学生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适合小学生研究的有效问题。但由于时间、精力都有限,不可能每个问题都一一去研究。此时我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组内讨论,选出本组内共同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工整漂亮地写在卡纸上。
在每个组都讨论确定了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后,我问学生:“在刚才的.讨论中有没有哪位同学对本组的选题不太感兴趣,而对其他组的选题感兴趣的呢?可以坐到你感兴趣的那一组同学中去。”这是对学生兴趣的尊重,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所遵循的宗旨。兴趣是一切研究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对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学生选定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如何指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转变成规范的研究课题。在这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两个模板样式:关于xxxx的研究和关于xxxxx的调查,并列举一个范例使学生学会了生成课题的方法。
(四)小组分工,选择研究方法。
在研究活动开始前,首先要制定一个完善的活动方案,用它来帮助我们顺利地展开研究。当然这要在专门的方案制定课上进行重点研究,所以本节课我只是出示活动方案卡,请同学们简单地看一看,把不懂的、不清楚的项目在课堂上请教老师,这样他们才能在课后针对活动方案进行充分的讨论。
以上是我针对这节选题指导课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有很多不准确,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老师不吝赐教!谢谢!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 10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专题是“爱祖国、爱家乡”。经了解,学生对家乡喀什的风景、物产、及变化都有印象,但是表达都很粗浅。而学生在学完了两篇课文之后,对文中描写物产、风光的句子记忆深刻,并对其中的好句好段能够熟读成诵了。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学生在语言和能力上都有一定的基础。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介绍家乡,试图把话说完整。
(二)、正确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养成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恰当评价别人的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通过交际活动,感受家乡的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了四大环节: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了解家乡。(课前准备)
要夸家乡,不仅要对家乡有感性的认识,还要对家乡有更多深层的了解。我在上这一节前,布置了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搜集有关家乡的历史、名胜、风景、特产等方面资料。资料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或照片。可以查阅资料、可以参观游览、可以调查访问。使学生积累对家乡更多的感性知识。
师:展示图片,并板书
1、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
2、了解家乡的特色产品。
3、了解家乡的变化变迁。
[评议: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是新课标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下,而着重提出的。教育的本身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信息的传输、接受、处理等过程。教师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而搜集到的材料,也为口语交际提供素材,使之有话可说。]
二、感知家乡。
1、播放《我们新疆好地方》的音乐,并出示歌词,学生欣赏。
2、教师提问:谁愿意来说一说,这首歌是怎样夸家乡的?
生:美丽的新疆、赞美新疆
3、教师讲述:是啊!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呀!热爱家乡的心情是一样的,可大家热爱的家乡却是各不相同的。课前,我们已经走进了美丽的家乡,了解家乡的风光、家乡的变化、家乡的物产。把你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吧!
[评议:音乐也是信息社会中信息呈现方式之一,这样导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内容上也切入主题。可谓一举两得。]
三、介绍家乡。
(一)交流资料,介绍家乡
1、学生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师:说说你找到的是家乡的哪一方面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你找到了以前和现在的照片,进行比较,真了不起。还有没有小朋友,和他一样也带了一些家乡的`照片?
生:(纷纷举起了自己带来的照片。)
师:嗯,不错。从你们的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家乡的变化。你们说是吗?……
生:我到家乡的在库尔勒,那里有孔雀河,香梨。
生:家乡的山上长满了果树,我觉得很漂亮。
师:你们介绍了家乡美丽的风光。还有让你觉得美丽的地方吗?
(学生踊跃的发言)
小组,互相交流,深化同一主题材料的认识。
[评议: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信息,体现了现代社会信息共享的原则。在交流中学会倾听,会听、能听。交流信息的查找途径、方法,体现了信息能力的培养,以及生活处处是语文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家乡吗?为什么?
生:因为,家乡有美丽的风景……
生:因为,家乡田里有西瓜。
师:我们还可以说家乡的变化。
生:家乡的房子都是新盖的……
教师板书: 风光 物产 变化
[评议:在一手资料的交流后,提出这一话题的讨论,可谓顺水推舟。之后,对讲的内容系统化,使低年的口语教学零而不乱,细而不散。也体现说话训练的层次性。]
四、赞美家乡。
1、畅想家乡的未来。
师:家乡风光美无比,家乡的物产多有多,家乡的变化真是大!小朋友们,谁不爱家乡呢?小朋友们,再过10年、20年、30年,家乡又会变得怎样呢?
生:家乡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生:家乡的人们会与来越有钱!(生笑)
生:家乡的房子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
【地方课程《家乡》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方课程教学总结11-22
地方课程教学小结12-13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03-08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11-18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优秀10-12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学总结(精选12篇)07-02
中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08-23
学校地方课程教学计划01-04
小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