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阳光说课稿

时间:2021-11-02 15:24: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共享阳光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共享阳光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共享阳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弱势群体,它包括三课内容。而第九课“共享阳光”则是实践阶段,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对主题内容的深化和展开。因此,第九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和落脚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以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力量为背景,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激励学生主动关心、帮助弱者,从而为实现社会公平作出自己的努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学会同情社会弱势群体,力所能及的帮助弱势群体,引导学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够主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知道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的责任。了解我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为帮助、扶持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正而做出的努力;了解帮助弱势群体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具体办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责任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

  面对弱势群体,学生们在思想上可能认识不到“关爱和帮助”的重要性,他们对政府和社会帮助弱势群体的举措可能有所了解,但却不深刻;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可能存在不愿意帮助弱势群体的情况,甚至有歧视弱势群体的现象;也可能有些学生能够给予弱势群体以实际的帮助,但却忽略了“尊重”的重要性。因些,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行为引导。

  学法分析:

  根据本课内容和初三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用“合作讨论,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主张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因此本课我主要采取了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情景模拟、体验感悟等方法。

  教法分析: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

  问题情境

  体验、感悟

  总结反思、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政府、社会和个人帮助弱势群体的图片或事例,准备课堂展示交流。

  2.指导学生搜集“春蕾计划”、“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国难民署”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会徽或标志及其相关资料,准备课堂活动。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评价分析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1.使学生对弱势群体的认识从最初的直观感受逐渐上升到理性思考。

  2.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3.侧重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重点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弱势群体的能力。

  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理论和生本观为基础,以活动课的形式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体验”式的学习,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在学习中理解,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我通过设计开放式课堂,在课前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在课后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社会融入课堂,将课堂引向社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分析

  课题导入、探求新知、归纳小结、课外实践、感悟升华

《共享阳光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共享阳光说课稿】相关文章:

共享资源说课稿11-02

《阳光》说课稿12-17

ADSL硬件共享上网说课稿11-05

《阳光》说课稿15篇12-18

《阳光》说课稿15篇12-20

共享时代,共享生活作文08-21

共享时代,道德共享作文08-21

共享时代更需信任共享作文08-21

阳光下,我们锻炼身体!说课稿11-24

共享单车,共享生活作文1000字12-22

共享阳光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共享阳光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共享阳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弱势群体,它包括三课内容。而第九课“共享阳光”则是实践阶段,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对主题内容的深化和展开。因此,第九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和落脚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以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力量为背景,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激励学生主动关心、帮助弱者,从而为实现社会公平作出自己的努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学会同情社会弱势群体,力所能及的帮助弱势群体,引导学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够主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知道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的责任。了解我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为帮助、扶持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正而做出的努力;了解帮助弱势群体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具体办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责任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

  面对弱势群体,学生们在思想上可能认识不到“关爱和帮助”的重要性,他们对政府和社会帮助弱势群体的举措可能有所了解,但却不深刻;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可能存在不愿意帮助弱势群体的情况,甚至有歧视弱势群体的现象;也可能有些学生能够给予弱势群体以实际的帮助,但却忽略了“尊重”的重要性。因些,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行为引导。

  学法分析:

  根据本课内容和初三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用“合作讨论,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主张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因此本课我主要采取了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情景模拟、体验感悟等方法。

  教法分析: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

  问题情境

  体验、感悟

  总结反思、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政府、社会和个人帮助弱势群体的图片或事例,准备课堂展示交流。

  2.指导学生搜集“春蕾计划”、“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国难民署”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会徽或标志及其相关资料,准备课堂活动。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评价分析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1.使学生对弱势群体的认识从最初的直观感受逐渐上升到理性思考。

  2.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3.侧重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重点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弱势群体的能力。

  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理论和生本观为基础,以活动课的形式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体验”式的学习,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在学习中理解,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我通过设计开放式课堂,在课前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在课后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社会融入课堂,将课堂引向社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分析

  课题导入、探求新知、归纳小结、课外实践、感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