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和洋流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循环和洋流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水的运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教材紧紧抓住水体运动这一重要思想,侧重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是水循环,二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本节共三课时,第一课时为水循环。水循环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教材地位
教材在前面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岩石圈、大气圈等知识,本节课把我们的视野扩大到水圈(尽管知识的落脚点在陆地上),水圈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循环更是把这四大圈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各圈层之间实现物质和能量交换;影响气候和生态,塑造着地表形态。
2、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水循环过程(类型、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出”是一般性要求,即了解;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说明,“说明”要求理解和掌握。
3、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教材特点
教材力图实现“对话、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强调了师生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设计,问题设计的创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并说明水循环运动产生的原因。
(2)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水循环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发展的观念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水资源”的初步知识,了解了水圈知识,对本课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但这仅仅是感性认知,没有实现地理规律与个人经验的结合,总结归纳能力也弱。因此,本节课应采取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四、教法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以情趣为载体,采取自主学习和导学相结合、启发和讨论探究相结合、学生概括和教师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明确教学主线,即由物理现象---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理论---情感态度、价值观。
2、设置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提供“观察、探究、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使学在开放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地呈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过程,既加大课堂信息量,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5、指导学生做到会观察,会思考,会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维与思想,使学生对知识全面客观。
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探究和合作交流为手段,以阅读、讨论、归纳、思考、辩论、练习为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
1、学生自主学:自主阅读以了解基本知识;自主概括以完成知识梳理;自主归纳以形成知识体系;自主练习以确认掌握效果。
2、教师引导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引导讨论展示交流成果;引导思考认识学习知识的现实意义;引导辩论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探索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
六、过程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施上述三维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流程
形升华
(一)、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水的汽化、液化现象
设计意图:实验感知水的运动、水状态的改变,进而探求水的可能存在的地理空间,探求它位置的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由物理现象转入地理现象导入水循环。
(二)、新课学习
课件出示:课堂目标导航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把握本课堂的内容,明确目标和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知识的全局观念。
自主学习:课本59页内容及图2-39
学生练习:水循环的概念、存在的地理空间、运动状态及物理状态、了解水循环的动力和主要环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把握基本知识,培养读图和观察能力,体现高效课堂理念。
课件出示:根据水循环的区域、环节动态显示水循环过程。
根据学生自学内容提出导学问题。即:根据水循环的发生领域来划分,水循环有哪些类别?试分别说明其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学生练习:学生填注水循环的发生领域、主要环节、能量来源。
设计意图:直观展示水循环,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
过渡提问: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什么?意义最大的水循环是什么?
设计意图:简要辨析三类水循环,为引入后面学习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作过渡。即为什么海陆间循环是意义最大的水循环?
自主学习:教材P60阅读内容和课文内容,并课件展示下面两幅图片。
(1)黄河三角洲的形成。
(2)三峡电站图。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内容和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把握能体现水循环地理意义
关键词,即“改变地形”“太阳能转化水体势能”“降水进入陆地”;所选的这两幅图能直观体现水循环的核心意义---物质流和能量流。
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把握课本中的关键词句)。
交流展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使水资源不断更新,从而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促进自然界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简要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实质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那么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学生举例回答,课件展示水循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有关图片)
设计意图:“从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过渡“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课件出示:从水循环的几个环节分别展示图片、课堂导学。
讨论与交流:
1、结合图片,针对水循环的六个环节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降水、蒸腾)。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都是有利的吗?
学生概括: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点评:合理利用水资源,趋利避害。
过渡提问: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一个环节有限?如能改变,那又将对人类产生哪些重大影响?(作相关提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科学探索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
课件出示:学生比较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由理论到实际,认识到保护植被、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教师点评:辩证认识水资源,水资源的利用速度不能超过其更新速度,做到合理利用水资源,同时要保护水质免受污染。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念指导个人行为,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表述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评估课堂效果,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五)课外调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课外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钻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也是我们培养地理人才的目标。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本节课主线明确,即由物理现象---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理论---情感态度、价值观。
3、充分利用多媒体呈现水循环过程及意义,加强直观性和效果。
4、利用贴近生活的图片使学生深切感受珍惜水资源的紧迫性,体现态度价值观。
5、充分利用教材、地图册围绕课标展开,目标意识强。
6、由于关注教材,本节课未能根据课标要求适当关注陆地水体的关系、水资源的更新等内容。
【水循环和洋流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树和小草说课稿11-15
松鼠和松果说课稿11-12
将相和说课稿11-11
开花和结果说课稿11-11
将相和说课稿11-04
骆驼和羊说课稿11-04
分米和毫米说课稿11-03
老鼠和大象说课稿11-02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