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宝葫芦的秘密》(精选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宝葫芦的秘密》,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宝葫芦的秘密》 1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奇妙的童话”为主题组织课文。这篇文章一如它的篇名,充满奇妙的想象,引起人阅读的兴趣。课文选自童话大师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讲述了小学生王葆在成长中听奶奶讲述奇妙的宝葫芦的故事,感受到宝葫芦的神奇,幻想自己也能有一个宝葫芦的故事。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关于宝葫芦的各种奇妙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的美好神奇。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3.读文中奶奶讲的故事,体会童话奇妙的想象,尝试根据文中的故事进行创编。
默读课文,能说出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读文中奶奶讲的故事,体会童话奇妙的想象,尝试根据文中的故事进行创编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以影片片段《宝葫芦的秘密》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圈出课文生字,查字典自主学习。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抽查朗读。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讨论识字方法,帮助识记。对难理解的词语,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交流讨论,理解意思。
(三)默读课文,整体把握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宝葫芦奇妙在哪里?王葆为什么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
(2)奶奶给王葆讲了几个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3)这篇课文是以第几人称来写的?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4)如果你得到了宝葫芦,你会做些什么呢?
2.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4自然段(第一部分)
1.读第1-4自然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提示:这一部分介绍了王葆自己,写自己要讲一个宝葫芦的故事。
2.课文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开头,这种开头有什么特点?(开门见山)
3.引导学生体会第2、3自然段中设问手法运用的好处。
(二)学习第5-14自然段(第二部分)
1.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
2.读第6-9自然段,从王葆和奶奶的'对话中,我们能读出什么?(写“我”小时候很淘气。)
3.体会“撵”字运用的好处。“撵”用在这里,一是可以表现出奶奶年迈,追赶“我”十分不易,二是表现了“我”的调皮,体现了语言的趣味性。
4.奶奶给“我”讲宝葫芦的故事这一规矩的由来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三)学习第15-16自然段(第三部分)
1.读第15-16自然段,体会宝葫芦故事的丰富多彩,感受奶奶丰富奇妙的想象。
2.第16自然段采用了什么构段方式?有什么作用?
提示:总——分,写出了宝葫芦神奇无比。
3.宝葫芦的秘密是什么?指名学生概括。(得到这个宝葫芦的人们,可以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幸福极了)
(四)学习第17-21自然段(第四部分)
1.引导学生重点体会第19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
提示: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2.“可是那只不过是幻想罢了”“可我总还是要想到它。”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提示:表现了“我”对神奇的宝葫芦的向往,充满了童趣和天真。
3.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写“我”受到奶奶宝葫芦美好故事的感染,希望拥有宝葫芦的美好愿望。)
(五)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故事奇妙的想象?
2.从奶奶给王葆所讲的故事中选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故事。
3.课外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了解王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故事。
(六)课文小结
本课写了奶奶用宝葫芦的故事哄“我”听话,“我”从丰富多彩的故事中;感受到宝葫芦的神奇,希望自己也能有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的故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孩子的童趣天真和童话故事的神奇想象。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以文章的内容和层次展开,直观展示了宝葫芦故事的由来、故事的丰富多彩以及“我”由此产生的幻想,简洁完整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表现了“我”的童真可爱,宝葫芦故事的奇特想象。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宝葫芦的秘密》 2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奇妙的童话”为主题组织课文,而《宝葫芦的秘密》这篇文章充满奇妙的想象,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课文选自童话大师张天翼的作品,讲述了小学生王葆在成长中听奶奶讲述奇妙的.宝葫芦的故事,并幻想自己也能拥有一个宝葫芦的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1. 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3. 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宝葫芦的故事,并能根据已有内容续编故事。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王葆为什么想要宝葫芦,体会王葆的童真形象。
教学难点:了解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并能从中选出一个续编故事。
四、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宝葫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介绍课文的作者和背景。
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精读课文:分段学习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王葆的形象,以及他对宝葫芦的渴望。
4. 续编故事:让学生根据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选择一个进行续编,并分享给同学们听。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童话故事的奇妙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以文章的内容和层次展开,直观展示宝葫芦故事的由来、王葆的幻想等,简洁完整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宝葫芦的秘密》 3
一、说教材
本课同样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重要课文。课文通过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和幻想,展现了孩子的童趣天真和童话故事的神奇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1. 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以及他内心的变化。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编故事。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创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说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与宝葫芦相关的动画片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3. 精读品味:分段学习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以及他内心的变化。
4. 创编故事: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的想象创编与宝葫芦相关的故事,并分享给同学们听。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童话故事对孩子们的启示和影响。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童话故事,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本课的学习重点。可以通过画葫芦、写关键词等方式来展示课文内容和学习要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宝葫芦的秘密》 4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选自童话大师张天翼的同名作品。课文讲述了小学生王葆在成长过程中,因经常听奶奶讲述宝葫芦的奇妙故事,而幻想自己也能拥有一个宝葫芦的故事。本课以“奇妙的童话”为主题,充满丰富的想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 认识“妖、矩”等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介、绍”等词语。
2. 能说出王葆想要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和语言的趣味性。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王葆为什么想要宝葫芦,体会其淘气、爱幻想的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故事创编。
四、说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童话世界,感受故事的奇妙。
2. 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趣味性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你们听说过宝葫芦吗?”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精读课文:分段精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葆的形象和童话的奇妙。
学习第一部分(1-4自然段):了解王葆的基本情况,体会其淘气、爱幻想的形象。
学习第二部分(5-19自然段):重点理解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感受故事的奇妙和语言的趣味性。
学习第三部分(20-21自然段):了解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以及他希望通过宝葫芦实现什么愿望。
4.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编故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童话的奇妙和语言的趣味性。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以文章的内容和层次展开,直观展示了宝葫芦故事的由来、王葆的形象以及他由此产生的幻想。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重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宝葫芦的秘密》 5
一、教材分析
本课同样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一篇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讲述小学生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和幻想,展现了孩子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心的形象。同时,课文也蕴含了一定的道理,引导学生认识到幸福需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体会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和幻想,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编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和幻想,以及这种渴望背后的心理原因。
四、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宝葫芦的图片和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3.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宝葫芦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3. 精读课文:分段精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部分:了解王葆的基本情况和他对宝葫芦的初步认识。
学习第二部分:重点理解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和有趣。
学习第三部分:了解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和幻想,以及他希望通过宝葫芦实现什么愿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渴望背后的心理原因。
4.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编故事,可以是对原有故事的续写或改编,也可以是全新的创作。在创编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童话故事的魅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多读童话书,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以文章的主题和关键内容为主,简洁明了地展示了宝葫芦的秘密、王葆的渴望和幻想等要点。板书设计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宝葫芦的秘密》 6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奇妙的童话”为主题组织课文。文章选自童话大师张天翼的作品《宝葫芦的秘密》,讲述了小学生王葆在成长中听奶奶讲述奇妙的宝葫芦的故事,感受到宝葫芦的神奇,幻想自己也能有一个宝葫芦的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1. 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3. 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宝葫芦的故事,并能根据已有内容续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知道王葆为什么想要宝葫芦,体会王葆调皮、爱幻想的形象。
教学难点:了解奶奶讲的几个宝葫芦故事,并从中选出一个续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采用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刺激学生的创造力。
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朗读、讨论、批注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猜故事名字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宝葫芦的秘密》。
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精读课文:
学习生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形象。
分析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感受故事的奇妙和奶奶的想象力。
4. 拓展延伸:
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故事的奇妙想象。
从奶奶给王葆所讲的故事中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童话故事的奇妙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以文章的内容和层次展开,直观展示了宝葫芦故事的由来、故事的丰富多彩以及王葆由此产生的幻想,简洁完整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宝葫芦的秘密》 7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重要课文,属于寓言故事类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人种葫芦时因不听取邻居建议,导致葫芦都掉落了的故事,从而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虽然与第一篇的《宝葫芦的秘密》不是同一篇文章,但同样具有教育意义。不过,这里我们仍然以《宝葫芦的.秘密》为主题进行说课。
二、说教学目标
(注:以下教学目标针对《宝葫芦的秘密》进行适当调整)
1. 认识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相关生字。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和得到后的变化。
3. 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懂得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和得到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懂得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学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通过朗读、讨论、批注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你们听过宝葫芦的故事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宝葫芦的秘密》。
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精读课文:
学习生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和得到后的变化。
分析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懂得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4. 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了解王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故事。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的重要性。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可以简洁明了地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例如,可以板书“宝葫芦的秘密”、“王葆的渴望”、“得到后的变化”、“幸福靠双手”等关键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宝葫芦的秘密》】相关文章: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宝葫芦的秘密》教案(精选5篇)02-07
《跳水》~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06-29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绿》07-08
部编版四下语文部分说课稿08-29
部编版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10篇)03-24
宝葫芦的秘密作文09-01
《宝葫芦的秘密》有感03-29
宝葫芦的秘密作文(精选)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