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麦穗》说课稿

时间:2022-12-02 14:16: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最大麦穗》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大麦穗》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大麦穗》说课稿

《最大麦穗》说课稿1

  一、教材简介:

  《最大的麦穗》是小学语文第11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全文共7节,可分为3段:第一段(第1节)写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第二段(第2—6节)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训;第三段(第7节)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主要理解课文内容。这里主要讲第二课时。

  二、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大的麦穗》。

  2、过渡: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解开心中的疑惑,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划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并读一读。

  2、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3、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4、齐读

  过渡:弟子们有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2—6节,思考上述问题,在书上的有关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环节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的严肃性。

  3、全班交流: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弟子们没有摘到的原因是:眼光不够开阔、犹豫不决……)

  用“边读边议”的方式交流,既是读重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有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

  (2)、想一想,此时,他们的心情如何?他们会想些什么?

  4、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会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读读他说的话。

  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指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如何才能读出自己的体会。练读。齐读。

  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5、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事来教育他的学生,含蓄的告诉学生一个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四、学习第三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最后一节,划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2、同桌交流。相机板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

  3、出示名言,读一读。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

《最大麦穗》说课稿2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到麦地里摘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动张西望的道理。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从三个方面设计的,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反复朗读、品味,体会文中所揭示的深刻人生哲理。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文中的哲理进行感悟,重点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样就突破了难点。

  教学方法我采用自主学习、探究感悟,多种形式的读,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等形式展开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敢读、会悟、想说,表达得充分,积极性很高,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分三大块进行。

  第一,贴近文本,复习导入。我由现在的季节、时间、名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让学生抓住了学习时机导入了本节课,又以充满激情的配乐朗诵走近了苏格拉底,导入课题。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精读感悟,赏析文本。我分三个步骤来完成。首先让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找苏格拉底对弟子提出要求的句子,认真读,用心去体会他的态度坚决果断,不容置疑。其次,由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要求,引入我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默读、批画、做批注、谈体会,带入文字去品读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白了弟子们不能把握时机,当机立断的原因,同时也失去了摘最大麦岁的机会,让学生去想苏格拉底老师和弟子们会怎样想。过渡导入苏格拉底老师会怎么说。最后,出示苏格拉底老师所说的话,让学生体会两个“最大的”指什么?同桌合作交流最大的蕴含在文本后面的意思以及从这段话中体会的道理,师可以适时点拨,再通过朗读指导,学生真正心领神会了,这是,趁势抓住时机,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哪些人把握时机,哪些人错失良机,今后自己应该怎么做?

  第三,总结课文,课堂检测,升华主题。通过总结课文,使学生回归课文,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课堂检测题的安排既是对整篇课文的总结、提升,又是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内化文本。老师在学生表白心声中送名言,激励学生用名言鞭策自己,并积累名言,提高自己的语文底蕴。

《最大麦穗》说课稿3

  说教材: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通过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4、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说教法学法: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是是运用联想,借事说理。所以教学时应抓住事件或言行中那些值得思考、发人深省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文章最后一段话,要让学生明白“眼前的一穗”指什么?“最大”的“追求”又指什么?为什么拿在手中的才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时采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来正反印证。

  对于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分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含义。

  课文最后一小节要求背诵,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学生主要是采用读书感悟、小组合作讨论、举例说明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简介苏格拉底其人其事,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检查自学效果,正音,理解课文脉络。

  四、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思考、交流:

  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什么样的语气?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来表示?为什么?

  2、指名分节读第二段(第2至6自然段)

  画出描写弟子们摘麦穗时动作、神态的句子。

  探究、交流:

  从“看看”、“用心地挑挑拣拣”中体会到什么?从“埋头”、“低着头”中体会到什么?从“摇了摇头”、“又……摇”、“摘了……扔掉”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因何不愿过早地“定夺”,不下决心摘一穗在手呢?

  重点品读,感悟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

  3、全班齐读第三段(第7自然段)。

  划分层次,分析各层次间的关系,抓关键词理解文章中心句。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注: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进行。

  我的感悟:

  语文课上,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因为对学生而言,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学生唯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主追求“‘读’占鳌头”而努力!

  本课的教学步骤比较简约,但始终把握三个原则:

  1、亲历实践。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个人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他对文本的理解并打上鲜明的印记。

  2、放飞个性。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齐划一的,因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情感碰撞。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乐!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开掘潜能、催发真情、激荡憧憬;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得心应手、个性飞扬、创意无限!

《最大麦穗》说课稿4

  一、教材简介: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全文共7节,可分为3段:第一段(第1节)写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第二段(第26节)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训;第三段(第7节)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大学者苏格拉底是西方教育史上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他总是通过问答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他的这种谈话教学形式被后人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或称产婆术(精神助产术)。这篇课文中,苏格拉底创设的麦地课堂是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成为经典,富有生命力。

  二、学情分析:

  对最大的麦穗三个层次的理解,即:整个麦田中客观存在着一株最大的麦穗→摘在手中,后来扔掉的一株最大的麦穗→明白抓住眼前的机遇的道理,学生通过读书,很快就能找到答案。课文所写的摘麦穗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以小见大,思想性很强,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

  三、教学目标:

  联系本班实际,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反复朗读、品味,体会文中所揭示的深刻人生哲理。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文中的哲理进行感悟,重点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样就突破了难点。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我采用自主学习、探究感悟,多种形式的读,合作学习等形式展开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敢读、会悟、想说,表达得充分,积极性很高,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第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展示一幅金灿灿的麦田图片,满眼是饱满的麦穗,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丰收的麦田,引入课文。

  第二、精读感悟,赏析文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给予学生一个对话交流的空间。让所有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或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通过学生的解读和朗读,引导学生来到大师的面前,看看他的表情,听听他的呼吸声,触摸他的心脏,倾听他的心声,回归文本,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从苏格拉底的一言一行中感悟到他的善教,展示苏格拉底的大家风范。

  第三、联系实际总结课文。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文中的哲理进行感悟,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的意思。老师在学生表白心声中送名言,激励学生用名言鞭策自己,并积累名言,提高自己的底蕴。

《最大麦穗》说课稿5

  教材简介:

  《最大的麦穗》是小学语文第11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全文共7节,可分为3段:第一段(第1节)写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第二段(第2—6节)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训

  ;第三段(第7节)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主要理解课文内容.这里主要讲第二课时.

  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大的麦穗》.

  过渡: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解开心中的疑惑,并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第一段.

  自由朗读第一段,划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并读一读.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齐读

  过渡:弟子们有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学习第二段.

  自由朗读课文2—6节,思考上述问题,在书上的有关地方做上记号.

  2, 小组内交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环节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的严肃性.

  全班交流: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弟子们没有摘到的原因是:眼光不够开阔,犹豫不决……)

  用边读边议的方式交流,既是读重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有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

  (2),想一想,此时,他们的心情如何 他们会想些什么

  4, 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会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读读他说的话.

  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指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如何才能读出自己的体会.练读 .齐读.

  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5,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事来教育他的学生,含蓄的告诉学生一个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学习第三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最后一节,划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同桌交流.相机板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

  出示名言,读一读.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学到这儿,你希望找到一生中最大的麦穗吗 为了找到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

  交流.

  作业.

  1,朗读文中最喜欢的句段,并背下来.

  2,选择一题练习:

  *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

  *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附板书:

  最大的麦穗

  (追求)

  要抓住机遇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最大麦穗》说课稿6

  说教材: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通过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说教法学法: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是运用联想,借事说理。所以教学时应抓住事件或言行中那些值得思考、发人深省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文章最后一段话,要让学生明白“眼前的一穗”指什么?“最大”的“追求”又指什么?为什么拿在手中的才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时采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来正反印证。

  对于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理解含义。课文最后一节要求背诵,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学生主要是采用读书感悟、小组合作讨论、举例说明的方法进行学习课文。

  因为本课只有两个生字,所以根据这一情况,我打算一课时上完。

  说教学过程:

  一、简介苏格拉底,导入新课。

  1、简介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本人并无著作传世,其言行大都见于其弟子柏拉图的一些对话体著述中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产婆。苏格拉底也常说他的谈话艺术就像为人接生一样。他认为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因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

  [这段的介绍是为了联系后文中他利用小事揭示人生道理的深刻用意。]

  2、出示一幅丰收麦田图,教师叙述:这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和弟子们来到了麦田边。

  [运用图片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营造环境,将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之中。]

  二、学习课文,读书感悟。

  1、苏格拉底对学生提出了一个要求,弟子们必须遵守的规则是什么?指名读,出示。(明确几个要点:必须摘一个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

  [让学生明确苏格拉底的规则是让弟子们没有回头重选的机会。]

  2、如果现在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你会如何选择一条线路去完成老师的任务?指名上黑板画出路线图。

  (此题的结果就是出现多种行走路线,教师此时点出最大的一株麦穗可能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方,苏格拉底又规定不能回头重选,这该怎么办呢?)

  3、问学生:各种选择麦穗的方法都可以尝试,可是你能确定你摘到的那株就是最大的吗?

  4、在学生为此困扰时,研读课文2—5节,体会弟子们的认真、犹豫。

  [在教学这段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抓住描写弟子们动作、心理活动等的词句。]

  我的感悟:语文课上,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因为对学生而言,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学生唯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为追求“‘读’占鳌头”而努力!

  5、可事情的结果令大家始料未及,弟子们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播放录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6、出示第五小节,读一读,体会弟子们那失望的心情。随这句话学习两个生字“垄”、“嘲”。

  7、从这件事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出示第七小节。自己读一读。

  默读课文,悟一悟最后一句话,可把感受写在书边上。

  “眼前的一穗”指的是什么?“最大”的“追求”又指的是什么?

  我的感悟:古人曾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摩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因为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让学生边默读边品悟,还写上感受,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批注课文虽然使课堂“一时寂静”,但却由此而激活了自己的思维、抒发了自己的感受、展示了自己的个性,这一做法既务实有效,又返璞归真!

  8、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对最后一段的理解吗?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的感悟:我努力追求的课堂是始终洋溢着自由、平等、亲和的对话氛围,让教学成为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学生由此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令学生对未来充满了希翼。

  三、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你最喜欢的语段,做成你的名言卡片。

  2、选择一题练习:

  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

  文章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事例写出自己的体会。

  我的感悟:

  本课的教学步骤比较简约,但始终把握三个原则:

  1、亲历实践。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个人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他对文本的理解并打上鲜明的个性印记。

  2、放飞个性。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齐划一的,因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情感碰撞。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由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开掘潜能、催发真情、激荡憧憬;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得心应手、个性飞扬、创意无限!

【《最大麦穗》说课稿】相关文章:

最大的麦穗的说课稿06-13

最大的麦穗说课稿11-24

《最大的麦穗》说课稿06-10

最大的麦穗说课稿12-07

《最大的麦穗》的说课稿01-11

《最大的麦穗》说课稿01-31

最大的麦穗说课稿11-22

《最大的麦穗》的说课稿范文02-15

《最大的麦穗》说课稿范文01-18

《最大的麦穗》的精品说课稿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