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说课稿

时间:2022-12-05 18:28: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坐井观天》说课稿汇编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坐井观天》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坐井观天》说课稿汇编15篇

《坐井观天》说课稿1

  这篇讲读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根据课文内容,说教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联系插图,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猜猜生字的意思。如“观”“答”“别”“弄”等字可用此种方法;再看插图理解,例如“观”(看的意思),图中指谁坐在井底观天?(青蛙)又如“沿”,可以通过插图“井沿”理解。最后用检验字义。

  识字是理解课文的基础,理解字义是识字的关键。通过“联系上下文猜义-看图解义-证义”是理解字义的一种好方法。

  2.初读课文,观察插图,理解内容。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说出图意:(1)小鸟站在井沿上,望着井底。(2)小鸟和青蛙在谈话。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回答:小鸟和青蛙在说些什么?

  “轻声读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观察插图”,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读回答”,这是第二次的读,既理解内容,又能概括主要内容。

  3.角色朗读,辨别是非,揭示寓意。这篇寓言以话为主,引导学生同桌和分组分角色有表情朗读,注意标点符号的语气。再让学生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为了“天的大和小”)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鸟说的对,从“飞了一百多里”看出;青蛙不对,从“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看出)然后讨论:青蛙错在哪里?(错在它生活在井底,看到的地方很小(有限),人家告诉它,它听不进去(很固执),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最后讨论:你读了这篇寓言想到什么?(有的人明明自己所见有限,还以为自己是对的(所见很广),这是不对的)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通过分角色朗读,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辨别是非,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揭示寓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

  从识字、朗读、理解到揭示寓意,都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益。

《坐井观天》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坐井观天》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课文短小精悍,图文对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学生能够从中明白蕴涵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的实际,我确定这一课时的目标有三点;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3个生字。

  2、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3、引导学生看事物全面化,要实事求是,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

  三、说教学重难点

  认识3个生字,课文4——7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依据新课标精神,我运用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读、说、练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1、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低年级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开始,我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走入课堂的欲望。

  2、多种形式,认识生字、新词

  本文有3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关,由简到难,第一关,学习生字,第二关,在新词中认识生字,第三关,在句子中巩固生字,这样学生从字、词、句中认识和巩固了生字。

  3、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对本课的学习,我注重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首先,我安排了自由读,边读边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其次在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中,我采用了分角色读、讲读,让小朋友们体会到他们的感情。

  深入到故事中,把自己当成青蛙或小鸟,练习分角色朗读、表演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青蛙对天大小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4、拓展练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会跳出进口来看吗?看到了什么,开会说什么?这样留给学生思维的创造空间,培养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正确地引导。学会续编故事。

《坐井观天》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不要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对于后续课文的学习起着很大的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理解“井沿”,并学会书写“沿”。理解“坐井观天”、“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分角色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3、口语练习:用“谁和谁在干什么”、“_____得很哪!”“一……就……”“因为……所以……”进行口语练习;续编青蛙跳出井口的第四次对话。本课的寓言故事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其中有很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可以利用本课生动有趣的情景,结合语言点对学生进行较为规范的口语训练,让学生理解并且运用文中的句式,丰富口语的内容,为接下来把口语更规范地转化为书面语(作文)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二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口语训练及续编对话是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采用的方法有:

  (1)与生活相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结合本课对话内容中的语言点对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让学生在口语练习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

  三、说学法

  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练习: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口语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抓重点词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结合;

  (3)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4)引导由说到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训练想象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五、说过程

  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解决生字(写7个,除“沿”),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理解了“井口”、“井底”并找到了青蛙和小鸟的3次对话。今天的第二课时,首先回顾课文内容,复习词语,学写“沿”字,然后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着重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对话中的语言点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相互促进。本课时的口语练习基本分为三个层次:

  1、是课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及运用,如“()无边无际”、“__________大得很哪!”、“一。。。。。。就。。。。。。”;

  2、归纳句式的运用,如本课开头的“谁和谁在干什么”以及最后“因为。。。。。。所以。。。。。。”;

  3、对所学的词语和句式的灵活运用,体现在学生续编第四次对话。这三个层面的口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基本上做到了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第三个层面运用所学续写对话时,我采用了说和写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方式,首先是帮助学生学会把口语规范化地变成书面语,其次,由说到写,实际上是放慢了说的速度,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将所学的词语和句式写出来。最后说和写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写片段,模糊作文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的能力,为三年级过渡到写作上打下基础。最后是理解寓意,布置练习。

《坐井观天》说课稿4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课以寓言的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空大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坐井观天》是本组五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先导,学习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本组课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体会青蛙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错误。培育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要看得全面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章内容主次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的重点是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卷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头饰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了现代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和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四、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标。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为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初读感知——研读感悟——演读入境——升华情感——拓展延伸几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讲故事引入课文:亲爱的小朋友,我们都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有只小青蛙,整天坐在井底,从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他呀,还以为井底就是整个世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这只井底之蛙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这是怎样的故事呢?我们快来打开书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抓住了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内容的心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中。)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梳理出文章的主要问题,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观是什么意思”“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初读感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采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教师提出要求:立好书,不指读。并且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后反馈: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这一点非常关键。正因为所处位置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不同的结果。所以我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井底),小鸟落在(井沿)。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碗沿、河沿等帮助学生理解“沿”的意思。

  (四)研读感悟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此处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读的过程中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直线和曲线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此一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接触到批注方法: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时时处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此处的设计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从训练中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同桌分角色练读,全班朗读。(此处设计意在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再朗读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理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g、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上面有了充分的读书理解的过程,此一设计就会水到渠成)

  h、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此处照应开篇,进一步体会二者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事物自然会有不同。)围绕上面的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为了使学生能够很明晰的理解课文的寓意,以及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里建议学生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i、全班朗读(师引读,男生读青蛙,女生读小鸟,进一步加深理解与体会)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通过“信”字的教学引导孩子从字形中品析字的含义并渗透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伟大与精妙。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及对小鸟的讥笑,小鸟的话要用着急、无奈的语气读,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d、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五)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六)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因此我用4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寓意:这几个问题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小鸟为什么会说对?(因为小鸟见多识广)

  2、青蛙为什么会说错?(因为青蛙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还有一个原因:自以为是

  这个原因是理解寓意的难点,一定要通过读来突破,来理解,通过读青蛙的话:“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读出青蛙的傲慢和“自以为是”。

  3、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见识少而又自以为是)

  4、坐井观天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或者说是批评犯有什么错误的人呢?

  因为是寓言,因此不讲、不点拨、不引导,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由表及里,把深刻的寓意一层一层的剥列开来,原来青蛙的错误不仅在于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在于它的这种闭关自守、自以为是的态度。学生就很轻松自然地一步一步地理解了课文寓意。

  (七)拓展延伸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编写第四次对话,并上台读一读。

  (这个设计来源于课文,又跳出课文,既巩固深化课文,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3。坐井观天

  小鸟:天————无边无际(见多识广)

  青蛙:天————井口那么大(目光狭小)

  启示————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

《坐井观天》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本单元围绕“做人的道理”为主题,它处于本单元的最后,起到了总结升华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利用简笔画找“井沿”,找黑板或是体会位置不同。课桌的“边际”,学生模仿动作(“井口大”和“无边无际大”),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或者站在窗口看“天”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引出目光短浅,所见自然有限来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初步体会出寓意后,将知识转化,学习迁移,设计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会说什么,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可运用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标。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读过哪些寓言、成语故事?从中知道了什么?

  (从课外阅读入手,让学生谈读后感受,既激发鼓励了学生课外阅读,了解了学生学情,又为后面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做好铺垫!)

  2、导入课题:今天学习一个有趣的寓言成语故事,相信学完之后你们一定也会有所收获!

  (再次为突破难点作出提示,也给学生学习目标以引导。)

  3、板书课题:坐井观天、谁解释一下课题?看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没有?

  (质疑课题,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梳理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抓住了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内容的心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采用动漫播放,让学生听完后,想读一读的站起来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井底),小鸟落在(井沿)。理解“井沿”,并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见得少

《坐井观天》说课稿6

  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一只小鸟和一只青蛙对于天有多大而展开的一组对话。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自以为是,而应该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知识丰富。

  (一)教学目的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才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为教学难点。

  (三)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 通过各种方法阅读课文,理解词意,理解课文。

  (2) 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卷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从而揭示寓意。

  (3) 设计“跳出井口”,以此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想象。

  教法设想: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我在教授本课以运用启发性原则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引导他们自由朗读,以读代讲,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因此我采用了看图片、做实验、分角色表演等直观性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在此我运用了谈话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来使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样也使老师寓教于乐,学生在乐中,学有所求,乐有所悟。

  学法设想: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会从“不会学”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而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的。而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采用比赛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地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目的,也使教师充分地发挥了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运用迁移规律模仿学习,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练习设想:

  积累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本课我主要进行听、说、读、写、演五方面的技能训练。

  听——学生听老师有感情朗读,老师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说——以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

  读——个人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效果。

  写——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锻炼他们的表达与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路。可以安排两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首先,我以谜语的方式揭示本课课题,“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那你们都知道一些什么故事呢?”这时的学生会结合平时所看到听到的说出一些白雪公主、葫芦娃、宝莲灯等故事。紧接着我再问“今天,我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再说这个故事之前,我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一只青蛙坐在井底看天,打一成语。以此揭示出本课课题《坐井观天》。

  因为“创新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为了使低年级的孩子学会创新,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引导学生审题质疑,初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提出“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后,会有哪些想法,会想到些什么呢?”让他们小组讨论,然后我再梳理好问题归纳小结,可以得出三个问题:

  1、通过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2、这到底是讲的一个什么故事呢?

  3、如果小青蛙跳出井口后,又会看到什么呢?

  并板书:道理、事、看

  (二)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通过朗读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他们自由读,然后提问“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一只青蛙和一只小鸟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这么有趣的一件事,同学们想不想来表演一下呢?”(想)这时的学生兴趣高涨,我再一步步地引导“想要演好戏可得先熟读剧本。”以此来激发他们自由、主动地来朗读课文的欲望。

  这样,当我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时,教室里顿时会书声朗朗,学生们都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到朗读练习中,而从他们丰富的表情与动作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在朗读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并且还会有所感悟。

  接着,让他们来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再提问:“为什么小鸟以为天无边无际呢?”他们通过上面的表演会很快答出(因为天非常大,大得很)。“还有哪些地方是无边无际的呢?”他们会结合平时所看到的说出“大海、蓝天、草原”等,在此基础上我再让他们用“无边无际”说话,并引导他们加“?”“!”这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标点符号。(以此来让他们体会这两个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也因此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无论他们怎样说,说得好不好,老师都应该给予表扬。)

  (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上一环节学生对“无边无际”的说话,我紧接着提出“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的这只小青蛙听了也忍不住想跳出进口来看一看了,来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想想如果他跳出井口之后会看到一些什么美丽的景色呢?”而这时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运用他们的童真,会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结合起来,说出许多美丽的景色,如:“来到田野里,看见了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而小青蛙就在稻田里捉害虫……”或者“小青蛙来到了公园里,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儿,还许多的小朋友在那里捉迷藏……”等等。以此来抒发他们纯洁的心灵,完成了问题“看?”

  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其道理。

  再通过上面的说话,我又提出了“这么美的景色,为什么小青蛙以前不知道呢?”并通过卷纸筒“观天”让学生明白其原因,然后再让他们说出“你们愿意像小青蛙这样什么也不知道吗?小青蛙和小鸟,我们更喜欢谁呢?为什么?”由学生自由说,而这时的小朋友会说出“不愿意,因为这样整天呆在井底没有意思,而应该像小鸟一样每天到处飞,看得多,听得多,才会知识丰富……而他们说的这些正是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虽然他们并没有说出“不要做目光短浅,狭隘的人”,但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已有所感悟。卢梭说过:“在达到理智年龄同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其实,岂止是孩子,形象的东西,谁都接受得快,记得牢。

  3、归纳总结,提示寓意,拓展知识

  学生说出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后,由我归纳出完整的寓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应用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揭示寓意后我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并联系生活实际,沟通课堂内外,互相交流学习的方法,从而拓宽知识面。并提出了“如果小青蛙霜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应该怎样做呢?”并让他们想一想:“如果小青蛙做了一个见多识广、知识丰富的青蛙之后,再一次遇到了小鸟,它们又会进行一组怎样的对话呢?”这些问题就留给他们下去思考,下去解决。以此来拓宽学习的空间,在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板书:

《坐井观天》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 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 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

  (3)个别读,齐读, 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 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见得少

《坐井观天》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坐井观天》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语文S版第四册《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告诉学生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故事,渴望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自主的收获知识。能在老师为他们制作的教学课件中比较熟练地操作,并对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投入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初步具有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解决本课的字词难点。

  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读促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自然的揭示这则寓言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字词闯关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使用重点词语。

  在充分的朗读后,通过展开联想和角色互换的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认识事物要全面的道理,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四、教学媒体设计:

  本课课型是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探究课。

  具体的学习环境有网络教室、教学软件(小首页方便低年孩子操作),从兴趣出发强化互动性和信息的丰富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投入,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多面的教学辅助功能。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后整合了多种媒体资源将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出示课件、谜语导入、引出课题,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故事动画,进行初步感悟。画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配音起到了很好的范读作用。

  (三)趣味闯关游戏,突破字词难点。是本课整合的第一个第一个亮点:

  设计意图:

  课件中设计了字词闯关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愉快又有充满竞争的氛围中正字音、解字意、理解和使用重点词语。

  教学效果: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和同伴的交流、竞赛,借助课件丰富的图片和游戏方式很扎实的解决了字词难点,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以读促讲,循序感悟。是本课整合的第二个亮点:

  设计意图:

  低年的学生要想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就要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体会角色的情感,循序感悟。

  教学效果:

  学生们利用方便的链接手段和同伴自由地、大胆地、反复地进行分角色对话,课件中的指导与提示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并逐渐理解课文内容。

  (五)角色互换,展开联想。是本课整合的第三个亮点:

  设计意图:

  为了攻破教学难点,在学生充分讨论青蛙和小鸟到底谁弄错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进行角色互换,自然地揭示寓意。

  教学效果:

  课件中优美的图片和恰当地音乐帮助学生开启想象的大门,融入到角色的情感中去,自然地进行了角色的转换,使学生自主地总结寓意,解决教学难点。

  (六)揭示寓意,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其中的教育意义。

  六、教学反思:

  第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课程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地做到了教学要面向全体。

  第三:丰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坐井观天》说课稿9

  一、教材编排意图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争论,故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要像小鸟站得高,看问题,认识事物才全面。十三课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两篇寓言,因此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这一课的衔接作用显而易见。

  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的基本认识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寓意。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不要象青蛙那样自以为是,学习小鸟的诚恳劝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利用简笔画找“井沿”,找黑板或是体会位置不同。课桌的“边际”,学生模仿动作(“井口大”和“无边无际大”),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站在窗口看“天”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引出目光短浅,所见自然有限来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识广;

  (4)初步体会出寓意后,将知识转化,学习迁移,设计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会说什么,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小学生认知很直观,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幅图(文中插图,会动,但没有声音)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并启发学生猜一猜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课文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然进入学习。

  (二)初读课文,略知文意,引导自主识字

  一堂成功的语言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小精灵儿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刚刚打开课本,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顺畅。具体要求是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多读几遍,这样体现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个人情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勇于面对主动解决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完成任务,边作记号,老师边巡视,指导认读。

  3、借助拼音,把生字和生字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语境中识字)

  4、指导识字,出示卡片,先带音节出示,再去掉音节出示。读准“信”、“青”。

  (三)研读

  在能够流利读懂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

  1、录音范读课文。

  2、找生尝试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后思考时间两分钟。先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老师适时点拨,倾听学生的讨论。这里给学生充足时间(5分钟)。

  3、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读后自由表达。

  打好自主学习语言的基础,《语言课程标准》强调“在语言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精读(多样读法,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效果。)

  1、个别读,想象故事情境。(读重点段落——三次对话)

  2、齐读本课词语(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

  3、范读,语气感悟,了解青蛙和小鸟的不同心态。

  4、对话读,听中感悟。(师读小鸟,生读青蛙)。

  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引读法、美读法(把自己当小鸟、青蛙,体会他们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读感悟他们的语言)、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读中学生自己评价,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进一步理解;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五)理解寓意,开拓延伸

  1、在上面通过多形式、多方法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读书收获,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引出课文寓意。

  2、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内涵,培养形式创造性思维。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解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呈现,而不是老师单方面效应的体现。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1、字词上图文结合,插图上找“井沿”、找“边际”。指导书写,让学生自己观察“沿”应该注意什么笔画,“信”字、“际”字。写一写,认一认。

  2、指导学生读中发现问题,问一问,探究问题,辩一辩,解决问题,论一论,以读悟法、想象情境、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直

  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设计科学启发性的习题:

  (1)用“因为……所以……”说一说,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的理由,小鸟说……;

  (2)青蛙和小鸟各自笑的含义;

  (3)用简笔画设计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理解寓意。

《坐井观天》说课稿10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坐井观天”是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二、说教学重难点 :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图片、多媒体课件、头饰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标。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了现代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和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抓住了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内容的心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采用动漫播放,让学生听完后,想读一读的站起来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 井底 ),小鸟落在( 井沿 )。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坐井观天》说课稿(示范)标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大全, 《坐井观天》说课稿(示范),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3.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天----井口那么大

  (目光狭小)

《坐井观天》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的是鲁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寓言”主题的第一课(点)《坐井观天》。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能像青蛙那样眼光狭小。

  二、(点)教学目标

  1、认识“沿际抬信”4个生字。学会写“信沿”等10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青蛙和小鸟的心情,初步理解寓意。

  3、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积累“坐井观天、无边无际”成语。

  三、(点)重点难点

  根据课标提出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主”的要求,我认为,(转身、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优美词语是教学重点,“沿、渴、还、信”的书写,区分使用形近字“渴、喝”是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教法学法

  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学习总是从兴趣出发。识字方面,尽管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但因为他们的感知不够精细,往往对一些字音和字形相近的生字发生混淆。在朗读方面,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读准字音,但是还读不出语言的趣味。因此(点)我采用随文识字、字理识字、情境教学、分角色朗读等方法,适时适度地调整学习形式,变换学习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

  五、教学过程

  本课我准备采用(点)以下五个环节完成我的教学:创境激趣、读文识字、分角色朗读、理解寓意、指导书写。

  第一环节:(点)创境激趣

  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幅图画(点),让他们观察,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坐井观天》(写题目:坐井观天)这个小故事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然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第二环节:(点)读文识字

  首先,学生自主练读课文,提醒他们把字音读准确,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树叶上的拼音,读不好的句子多读两遍。之后,让学生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在自读的基础上安排同桌轮读课文,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

  在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借助这个填空(点)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清楚——“青蛙坐在()里,小鸟落在()上,他们在争论()。青蛙认为(),小鸟认为()。”

  根据学生发言,我相机画出青蛙住的那口井(画井),让学生找(举图)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并指名学生上讲台粘贴这两个图片(贴图),根据学生贴的情况,指导理解“井沿”(箭头、写:井沿),就是井的边儿。接着联系生活实际“门的边儿”叫门沿,“床的边儿”叫“床沿”,大家的“课桌边儿”叫“桌沿”。之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转身、指着)“沿”这个字右边第二笔是“横折弯”,并让学生书空练写“沿”字。之后,把青蛙眼中的天(写:井口大)“井口大”、小鸟眼中的天(写:无边无际)“无边无际”板书在相应位置。

  接下来,我依次指导学生读好三次对话

  首先是第一组对话:(点)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抓住问号这一标点,指导学生读好一问一答的语气,运用多种形式,如老师问学生答、男生问女生答等等。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注意区分(举字卡)口渴的“渴”和喝水的“喝”,渴了要找水,渴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

  指导学生读第二次对话:(点)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指导朗读这次对话时,我先抓住启发学生理解两个词语“大话”和“无边无际”,大话就是吹牛,无边无际就是没有边儿。接着我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句话为突破口,不给学生们灌输反问这一知识术语,但通过老师的范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之后同桌两人分角色一人扮演小鸟,一人扮演青蛙,分别读他们说的话,在全班普遍参与练习的基础上抽取两组展示,让同学们评一评那两个人是最佳搭档,通过这种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有了第一、第二次朗读对话的基础,第三组对话:(点)“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第三环节:(点)分角色朗读

  (点)全文展示

  在这个环节,我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并试着给自己的角色设计动作,边读边表演;只读对话;以及小组展示朗读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乐于朗读的目的。

  第四环节:(点)理解寓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只青蛙是“井底之蛙”,现在人们用“坐井观天”“井底之蛙”来比喻有的人眼光狭小。你们一定要多读书、多长见识,才不会是“井底之蛙”。

  第五环节:指导书写

  低年级写字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教给方法,强调书写习惯。因此,我围绕本课写字训练的重难点进行精要指导。

  (点)“渴”和“还”的笔顺是学习的难点,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动态效果,使单调枯燥的汉字变成一幅幅形象有趣的动态画面(我不会插入动态演示)。然后老师范写(范写),边写边提醒先进人,后关门,学生书空,最后进行描红、临写。

  本课有8个左右结构的生字,根据学生以前的书写情况,左窄右宽的字写正确容易,写规范、写美观很难,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类字的特点,在指导写“信”时,我边(范写)边告诉学生:右边“言”的第二笔“横”应该写的最长。让学生逐步达到把字写规范、美观的要求。

  最后说板书:

  (指)我的板书图文并茂,简洁明了,服务于学生的学,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好帮手。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坐井观天》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去实践,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及单元训练要求,结合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

  1、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读书方法,了解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

  3、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说出自己的学习收获,初步感知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读生字、说出记字方法,归纳写字技巧,并让他们在田字格里把字写规范。

  教学难点:

  学生把所学生字、词语带进课文再有感情朗读,找出小鸟与青蛙三次对话,并分角色朗读。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给学生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朗读体会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并采用课件等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说学法:

  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这样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学生的主体精神被激发,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因此,自主学生字、分角色朗读、合作研讨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我先利用小鸟和青蛙图片,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和这两个小动物有关,并启发学生猜一猜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坐井观天》这个小故事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在学生刚刚打开课本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顺畅。具体要求是不认识的字注上音节,再多读几遍,在文中批划,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1、初次读课文后教师检查学生批划的内容,着重看生字音节在文中批注情况。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识字。

  (四)动静结合,指导写字: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应读写结合。所以在学生充分朗读之后,静下来,动动手写几个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我引导学生说出写字方法,练习课后的田字格里的字,然后同座互评,教师把写得好的字进行展示。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划出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交流读书收获,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我设计了下面的板书

  12坐井观天

  小鸟:无边无际

  青蛙:只有井口那么大

《坐井观天》说课稿13

  《坐井观天》是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课文短小精悍,图文对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说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基本认识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我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角度,力争实现两个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要实事求是,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

  说教法、学法:

  叶老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给学生学。”这无疑是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路子,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为达到这个目的,本课我设计了以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为主。融如情境教学法与和谐教学法,展示一个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过程。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辅以多媒体课件、表演等形式,营造愉悦、平等、和谐、自主的学习情境,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鼓励学生惊醒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带着思考走出课堂”的有意探索。

  说教学流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幅动画(课文中的插图,会动,但没有声音)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并启发学生猜一猜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坐井观天》这个小故事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然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对本课的学习,我注重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我安排了如下版块:

  首先是顺读。在刚刚打开课本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顺畅。具体要求是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生字要多读几遍。这样,将一篇生课文原原本本的交到学生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个人情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勇于面对并主动解决学习困难的意志。

  其次是研读。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交流读书收获,教师适时点拨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是美读。鼓励学生深入到故事中去,把自己当成是青蛙或者小鸟,体会他们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读感悟他们的语言,理解寓意。在这一环节,我还设计了师生分角色朗读,学生评价;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再进行表演读等环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进一步理解了青蛙对天的大小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本文有3个生字要求会认。我设计了随文识字。井沿的沿字,我给学生准备了一张生字卡片,在黑板上画一口简单的水井,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引导学生将沿字贴到相应的位置,这样学生既能学会读音,又能了解字意。际和信字我采用换部件和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忆,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为了丰富词汇积累,我引导学生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动静结合,指导写字: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应读写结合。所以在学生充分朗读之后,静下来,动动手写几个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0个,我从中挑选5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引导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容易出错的笔画,提醒学生写时注意。写完找出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一个字,小组内展示。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习语文是为生活服务。”本课,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犯了类似青蛙一样的错误,结合本课所学谈谈体会。学生自由交流,比赛谁想的多,谁说的好。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兴味盎然,高潮又起。

  六、课堂小结,设置作业: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点明本课中心,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留下无穷韵味,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小结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青蛙由于身处井底,眼界受到了限制,对天的大小的理解很片面,并且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我们要引以为鉴。大家要向小鸟学习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做一个视野开阔的小学生。”我设计了如下作业:猜猜青蛙跳出井口会说些什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叶老曾经说过:课无非是个例子。以上仅是我对《坐井观天》一课的说课设计,真正运用到实际中还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另外,由于时间仓促和受个人认知水平的限制,一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多度指正。

  我想,如果学生每学一篇课文都能读的进,记得住,用得上,从文中来,到文中去,那么我们学生的整体素质一定会迅速提高。

《坐井观天》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二、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五、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

  (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坐井观天》说课稿15

  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告诉我们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见识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引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不要象青蛙那样自以为是,学习小鸟的诚恳劝告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通过谈话引出课题,并借此理解“观”及“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请同学拿起笔,边读课文,边圈生字,并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并借助图认识“井沿”。

  3、通过自由读、小老师领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会读会认这些生字。

  三、研读课文

  不管是理解词语,还是理解寓意,都是在读的基础上进行,读贯穿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1、再读课文,说说青蛙与小鸟在争论什么?

  2、找出它们持不同观点的这两句话。朗读,在读中理解“无边无际”“大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指导朗读。

  3、你同意谁?为什么青蛙会有不同的看法?请你读一读青蛙说的话,并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4、做试验,理解青蛙会有错误看法的原因。用书卷成筒当井沿,把天花板当天,说说看到的天是怎样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井沿把它的视线挡住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读这句话,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

  5、面对固执的青蛙,小鸟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们一起来当一当小鸟,劝劝青蛙吧。出示最后一段,学生朗读。

  6、分角色朗读课文。

  7、小结,悟寓意。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课后生字,先让学生读读说说。

  2、师范写难写的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

  五、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小鸟

  天有多大

  井口那么大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说课稿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坐井观天》说课稿】相关文章:

《坐井观天》说课稿08-04

《坐井观天》说课稿11-13

《坐井观天》的说课稿06-11

坐井观天的说课稿12-01

《坐井观天》说课稿03-30

《坐井观天》说课稿06-08

坐井观天的说课稿12-01

《坐井观天》说课稿11-10

《坐井观天》说课稿01-21

坐井观天说课稿07-1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坐井观天》说课稿汇编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坐井观天》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坐井观天》说课稿汇编15篇

《坐井观天》说课稿1

  这篇讲读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根据课文内容,说教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联系插图,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猜猜生字的意思。如“观”“答”“别”“弄”等字可用此种方法;再看插图理解,例如“观”(看的意思),图中指谁坐在井底观天?(青蛙)又如“沿”,可以通过插图“井沿”理解。最后用检验字义。

  识字是理解课文的基础,理解字义是识字的关键。通过“联系上下文猜义-看图解义-证义”是理解字义的一种好方法。

  2.初读课文,观察插图,理解内容。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说出图意:(1)小鸟站在井沿上,望着井底。(2)小鸟和青蛙在谈话。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回答:小鸟和青蛙在说些什么?

  “轻声读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观察插图”,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读回答”,这是第二次的读,既理解内容,又能概括主要内容。

  3.角色朗读,辨别是非,揭示寓意。这篇寓言以话为主,引导学生同桌和分组分角色有表情朗读,注意标点符号的语气。再让学生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为了“天的大和小”)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鸟说的对,从“飞了一百多里”看出;青蛙不对,从“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看出)然后讨论:青蛙错在哪里?(错在它生活在井底,看到的地方很小(有限),人家告诉它,它听不进去(很固执),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最后讨论:你读了这篇寓言想到什么?(有的人明明自己所见有限,还以为自己是对的(所见很广),这是不对的)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通过分角色朗读,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辨别是非,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揭示寓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

  从识字、朗读、理解到揭示寓意,都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益。

《坐井观天》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坐井观天》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课文短小精悍,图文对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学生能够从中明白蕴涵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的实际,我确定这一课时的目标有三点;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3个生字。

  2、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3、引导学生看事物全面化,要实事求是,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

  三、说教学重难点

  认识3个生字,课文4——7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依据新课标精神,我运用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读、说、练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1、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低年级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开始,我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走入课堂的欲望。

  2、多种形式,认识生字、新词

  本文有3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关,由简到难,第一关,学习生字,第二关,在新词中认识生字,第三关,在句子中巩固生字,这样学生从字、词、句中认识和巩固了生字。

  3、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对本课的学习,我注重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首先,我安排了自由读,边读边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其次在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中,我采用了分角色读、讲读,让小朋友们体会到他们的感情。

  深入到故事中,把自己当成青蛙或小鸟,练习分角色朗读、表演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青蛙对天大小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4、拓展练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会跳出进口来看吗?看到了什么,开会说什么?这样留给学生思维的创造空间,培养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正确地引导。学会续编故事。

《坐井观天》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不要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对于后续课文的学习起着很大的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理解“井沿”,并学会书写“沿”。理解“坐井观天”、“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分角色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3、口语练习:用“谁和谁在干什么”、“_____得很哪!”“一……就……”“因为……所以……”进行口语练习;续编青蛙跳出井口的第四次对话。本课的寓言故事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其中有很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可以利用本课生动有趣的情景,结合语言点对学生进行较为规范的口语训练,让学生理解并且运用文中的句式,丰富口语的内容,为接下来把口语更规范地转化为书面语(作文)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二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口语训练及续编对话是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采用的方法有:

  (1)与生活相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结合本课对话内容中的语言点对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让学生在口语练习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

  三、说学法

  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练习: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口语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抓重点词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结合;

  (3)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4)引导由说到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训练想象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五、说过程

  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解决生字(写7个,除“沿”),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理解了“井口”、“井底”并找到了青蛙和小鸟的3次对话。今天的第二课时,首先回顾课文内容,复习词语,学写“沿”字,然后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着重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对话中的语言点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相互促进。本课时的口语练习基本分为三个层次:

  1、是课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及运用,如“()无边无际”、“__________大得很哪!”、“一。。。。。。就。。。。。。”;

  2、归纳句式的运用,如本课开头的“谁和谁在干什么”以及最后“因为。。。。。。所以。。。。。。”;

  3、对所学的词语和句式的灵活运用,体现在学生续编第四次对话。这三个层面的口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基本上做到了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第三个层面运用所学续写对话时,我采用了说和写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方式,首先是帮助学生学会把口语规范化地变成书面语,其次,由说到写,实际上是放慢了说的速度,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将所学的词语和句式写出来。最后说和写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写片段,模糊作文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的能力,为三年级过渡到写作上打下基础。最后是理解寓意,布置练习。

《坐井观天》说课稿4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课以寓言的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空大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坐井观天》是本组五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先导,学习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本组课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体会青蛙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错误。培育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要看得全面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章内容主次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的重点是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卷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头饰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了现代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和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四、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标。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为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初读感知——研读感悟——演读入境——升华情感——拓展延伸几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讲故事引入课文:亲爱的小朋友,我们都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有只小青蛙,整天坐在井底,从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他呀,还以为井底就是整个世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这只井底之蛙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这是怎样的故事呢?我们快来打开书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抓住了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内容的心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中。)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梳理出文章的主要问题,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观是什么意思”“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初读感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采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教师提出要求:立好书,不指读。并且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后反馈: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这一点非常关键。正因为所处位置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不同的结果。所以我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井底),小鸟落在(井沿)。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碗沿、河沿等帮助学生理解“沿”的意思。

  (四)研读感悟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此处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读的过程中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直线和曲线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此一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接触到批注方法: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时时处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此处的设计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从训练中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同桌分角色练读,全班朗读。(此处设计意在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再朗读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理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g、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上面有了充分的读书理解的过程,此一设计就会水到渠成)

  h、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此处照应开篇,进一步体会二者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事物自然会有不同。)围绕上面的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为了使学生能够很明晰的理解课文的寓意,以及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里建议学生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i、全班朗读(师引读,男生读青蛙,女生读小鸟,进一步加深理解与体会)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通过“信”字的教学引导孩子从字形中品析字的含义并渗透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伟大与精妙。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及对小鸟的讥笑,小鸟的话要用着急、无奈的语气读,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d、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五)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六)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因此我用4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寓意:这几个问题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小鸟为什么会说对?(因为小鸟见多识广)

  2、青蛙为什么会说错?(因为青蛙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还有一个原因:自以为是

  这个原因是理解寓意的难点,一定要通过读来突破,来理解,通过读青蛙的话:“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读出青蛙的傲慢和“自以为是”。

  3、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见识少而又自以为是)

  4、坐井观天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或者说是批评犯有什么错误的人呢?

  因为是寓言,因此不讲、不点拨、不引导,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由表及里,把深刻的寓意一层一层的剥列开来,原来青蛙的错误不仅在于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在于它的这种闭关自守、自以为是的态度。学生就很轻松自然地一步一步地理解了课文寓意。

  (七)拓展延伸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编写第四次对话,并上台读一读。

  (这个设计来源于课文,又跳出课文,既巩固深化课文,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3。坐井观天

  小鸟:天————无边无际(见多识广)

  青蛙:天————井口那么大(目光狭小)

  启示————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

《坐井观天》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本单元围绕“做人的道理”为主题,它处于本单元的最后,起到了总结升华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利用简笔画找“井沿”,找黑板或是体会位置不同。课桌的“边际”,学生模仿动作(“井口大”和“无边无际大”),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或者站在窗口看“天”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引出目光短浅,所见自然有限来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初步体会出寓意后,将知识转化,学习迁移,设计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会说什么,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可运用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标。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读过哪些寓言、成语故事?从中知道了什么?

  (从课外阅读入手,让学生谈读后感受,既激发鼓励了学生课外阅读,了解了学生学情,又为后面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做好铺垫!)

  2、导入课题:今天学习一个有趣的寓言成语故事,相信学完之后你们一定也会有所收获!

  (再次为突破难点作出提示,也给学生学习目标以引导。)

  3、板书课题:坐井观天、谁解释一下课题?看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没有?

  (质疑课题,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梳理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抓住了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内容的心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采用动漫播放,让学生听完后,想读一读的站起来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井底),小鸟落在(井沿)。理解“井沿”,并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见得少

《坐井观天》说课稿6

  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一只小鸟和一只青蛙对于天有多大而展开的一组对话。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自以为是,而应该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知识丰富。

  (一)教学目的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才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为教学难点。

  (三)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 通过各种方法阅读课文,理解词意,理解课文。

  (2) 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卷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从而揭示寓意。

  (3) 设计“跳出井口”,以此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想象。

  教法设想: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我在教授本课以运用启发性原则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引导他们自由朗读,以读代讲,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因此我采用了看图片、做实验、分角色表演等直观性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在此我运用了谈话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来使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样也使老师寓教于乐,学生在乐中,学有所求,乐有所悟。

  学法设想: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会从“不会学”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而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的。而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采用比赛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地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目的,也使教师充分地发挥了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运用迁移规律模仿学习,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练习设想:

  积累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本课我主要进行听、说、读、写、演五方面的技能训练。

  听——学生听老师有感情朗读,老师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说——以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

  读——个人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效果。

  写——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锻炼他们的表达与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路。可以安排两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首先,我以谜语的方式揭示本课课题,“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那你们都知道一些什么故事呢?”这时的学生会结合平时所看到听到的说出一些白雪公主、葫芦娃、宝莲灯等故事。紧接着我再问“今天,我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再说这个故事之前,我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一只青蛙坐在井底看天,打一成语。以此揭示出本课课题《坐井观天》。

  因为“创新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为了使低年级的孩子学会创新,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引导学生审题质疑,初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提出“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后,会有哪些想法,会想到些什么呢?”让他们小组讨论,然后我再梳理好问题归纳小结,可以得出三个问题:

  1、通过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2、这到底是讲的一个什么故事呢?

  3、如果小青蛙跳出井口后,又会看到什么呢?

  并板书:道理、事、看

  (二)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通过朗读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他们自由读,然后提问“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一只青蛙和一只小鸟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这么有趣的一件事,同学们想不想来表演一下呢?”(想)这时的学生兴趣高涨,我再一步步地引导“想要演好戏可得先熟读剧本。”以此来激发他们自由、主动地来朗读课文的欲望。

  这样,当我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时,教室里顿时会书声朗朗,学生们都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到朗读练习中,而从他们丰富的表情与动作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在朗读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并且还会有所感悟。

  接着,让他们来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再提问:“为什么小鸟以为天无边无际呢?”他们通过上面的表演会很快答出(因为天非常大,大得很)。“还有哪些地方是无边无际的呢?”他们会结合平时所看到的说出“大海、蓝天、草原”等,在此基础上我再让他们用“无边无际”说话,并引导他们加“?”“!”这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标点符号。(以此来让他们体会这两个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也因此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无论他们怎样说,说得好不好,老师都应该给予表扬。)

  (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上一环节学生对“无边无际”的说话,我紧接着提出“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的这只小青蛙听了也忍不住想跳出进口来看一看了,来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想想如果他跳出井口之后会看到一些什么美丽的景色呢?”而这时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运用他们的童真,会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结合起来,说出许多美丽的景色,如:“来到田野里,看见了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而小青蛙就在稻田里捉害虫……”或者“小青蛙来到了公园里,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儿,还许多的小朋友在那里捉迷藏……”等等。以此来抒发他们纯洁的心灵,完成了问题“看?”

  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其道理。

  再通过上面的说话,我又提出了“这么美的景色,为什么小青蛙以前不知道呢?”并通过卷纸筒“观天”让学生明白其原因,然后再让他们说出“你们愿意像小青蛙这样什么也不知道吗?小青蛙和小鸟,我们更喜欢谁呢?为什么?”由学生自由说,而这时的小朋友会说出“不愿意,因为这样整天呆在井底没有意思,而应该像小鸟一样每天到处飞,看得多,听得多,才会知识丰富……而他们说的这些正是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虽然他们并没有说出“不要做目光短浅,狭隘的人”,但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已有所感悟。卢梭说过:“在达到理智年龄同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其实,岂止是孩子,形象的东西,谁都接受得快,记得牢。

  3、归纳总结,提示寓意,拓展知识

  学生说出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后,由我归纳出完整的寓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应用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揭示寓意后我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并联系生活实际,沟通课堂内外,互相交流学习的方法,从而拓宽知识面。并提出了“如果小青蛙霜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应该怎样做呢?”并让他们想一想:“如果小青蛙做了一个见多识广、知识丰富的青蛙之后,再一次遇到了小鸟,它们又会进行一组怎样的对话呢?”这些问题就留给他们下去思考,下去解决。以此来拓宽学习的空间,在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板书:

《坐井观天》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 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 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

  (3)个别读,齐读, 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 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见得少

《坐井观天》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坐井观天》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语文S版第四册《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告诉学生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故事,渴望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自主的收获知识。能在老师为他们制作的教学课件中比较熟练地操作,并对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投入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初步具有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解决本课的字词难点。

  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读促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自然的揭示这则寓言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字词闯关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使用重点词语。

  在充分的朗读后,通过展开联想和角色互换的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认识事物要全面的道理,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四、教学媒体设计:

  本课课型是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探究课。

  具体的学习环境有网络教室、教学软件(小首页方便低年孩子操作),从兴趣出发强化互动性和信息的丰富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投入,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多面的教学辅助功能。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后整合了多种媒体资源将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出示课件、谜语导入、引出课题,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故事动画,进行初步感悟。画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配音起到了很好的范读作用。

  (三)趣味闯关游戏,突破字词难点。是本课整合的第一个第一个亮点:

  设计意图:

  课件中设计了字词闯关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愉快又有充满竞争的氛围中正字音、解字意、理解和使用重点词语。

  教学效果: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和同伴的交流、竞赛,借助课件丰富的图片和游戏方式很扎实的解决了字词难点,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以读促讲,循序感悟。是本课整合的第二个亮点:

  设计意图:

  低年的学生要想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就要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体会角色的情感,循序感悟。

  教学效果:

  学生们利用方便的链接手段和同伴自由地、大胆地、反复地进行分角色对话,课件中的指导与提示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并逐渐理解课文内容。

  (五)角色互换,展开联想。是本课整合的第三个亮点:

  设计意图:

  为了攻破教学难点,在学生充分讨论青蛙和小鸟到底谁弄错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进行角色互换,自然地揭示寓意。

  教学效果:

  课件中优美的图片和恰当地音乐帮助学生开启想象的大门,融入到角色的情感中去,自然地进行了角色的转换,使学生自主地总结寓意,解决教学难点。

  (六)揭示寓意,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其中的教育意义。

  六、教学反思:

  第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课程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地做到了教学要面向全体。

  第三:丰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坐井观天》说课稿9

  一、教材编排意图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争论,故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要像小鸟站得高,看问题,认识事物才全面。十三课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两篇寓言,因此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这一课的衔接作用显而易见。

  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的基本认识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寓意。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不要象青蛙那样自以为是,学习小鸟的诚恳劝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利用简笔画找“井沿”,找黑板或是体会位置不同。课桌的“边际”,学生模仿动作(“井口大”和“无边无际大”),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站在窗口看“天”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引出目光短浅,所见自然有限来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识广;

  (4)初步体会出寓意后,将知识转化,学习迁移,设计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会说什么,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小学生认知很直观,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幅图(文中插图,会动,但没有声音)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并启发学生猜一猜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课文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然进入学习。

  (二)初读课文,略知文意,引导自主识字

  一堂成功的语言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小精灵儿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刚刚打开课本,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顺畅。具体要求是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多读几遍,这样体现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个人情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勇于面对主动解决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完成任务,边作记号,老师边巡视,指导认读。

  3、借助拼音,把生字和生字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语境中识字)

  4、指导识字,出示卡片,先带音节出示,再去掉音节出示。读准“信”、“青”。

  (三)研读

  在能够流利读懂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

  1、录音范读课文。

  2、找生尝试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后思考时间两分钟。先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老师适时点拨,倾听学生的讨论。这里给学生充足时间(5分钟)。

  3、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读后自由表达。

  打好自主学习语言的基础,《语言课程标准》强调“在语言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精读(多样读法,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效果。)

  1、个别读,想象故事情境。(读重点段落——三次对话)

  2、齐读本课词语(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

  3、范读,语气感悟,了解青蛙和小鸟的不同心态。

  4、对话读,听中感悟。(师读小鸟,生读青蛙)。

  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引读法、美读法(把自己当小鸟、青蛙,体会他们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读感悟他们的语言)、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读中学生自己评价,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进一步理解;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五)理解寓意,开拓延伸

  1、在上面通过多形式、多方法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读书收获,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引出课文寓意。

  2、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内涵,培养形式创造性思维。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解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呈现,而不是老师单方面效应的体现。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1、字词上图文结合,插图上找“井沿”、找“边际”。指导书写,让学生自己观察“沿”应该注意什么笔画,“信”字、“际”字。写一写,认一认。

  2、指导学生读中发现问题,问一问,探究问题,辩一辩,解决问题,论一论,以读悟法、想象情境、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直

  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设计科学启发性的习题:

  (1)用“因为……所以……”说一说,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的理由,小鸟说……;

  (2)青蛙和小鸟各自笑的含义;

  (3)用简笔画设计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理解寓意。

《坐井观天》说课稿10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坐井观天”是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二、说教学重难点 :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图片、多媒体课件、头饰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标。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了现代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和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抓住了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内容的心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采用动漫播放,让学生听完后,想读一读的站起来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 井底 ),小鸟落在( 井沿 )。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坐井观天》说课稿(示范)标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大全, 《坐井观天》说课稿(示范),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3.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天----井口那么大

  (目光狭小)

《坐井观天》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的是鲁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寓言”主题的第一课(点)《坐井观天》。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能像青蛙那样眼光狭小。

  二、(点)教学目标

  1、认识“沿际抬信”4个生字。学会写“信沿”等10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青蛙和小鸟的心情,初步理解寓意。

  3、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积累“坐井观天、无边无际”成语。

  三、(点)重点难点

  根据课标提出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主”的要求,我认为,(转身、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优美词语是教学重点,“沿、渴、还、信”的书写,区分使用形近字“渴、喝”是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教法学法

  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学习总是从兴趣出发。识字方面,尽管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但因为他们的感知不够精细,往往对一些字音和字形相近的生字发生混淆。在朗读方面,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读准字音,但是还读不出语言的趣味。因此(点)我采用随文识字、字理识字、情境教学、分角色朗读等方法,适时适度地调整学习形式,变换学习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

  五、教学过程

  本课我准备采用(点)以下五个环节完成我的教学:创境激趣、读文识字、分角色朗读、理解寓意、指导书写。

  第一环节:(点)创境激趣

  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幅图画(点),让他们观察,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坐井观天》(写题目:坐井观天)这个小故事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然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第二环节:(点)读文识字

  首先,学生自主练读课文,提醒他们把字音读准确,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树叶上的拼音,读不好的句子多读两遍。之后,让学生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在自读的基础上安排同桌轮读课文,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

  在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借助这个填空(点)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清楚——“青蛙坐在()里,小鸟落在()上,他们在争论()。青蛙认为(),小鸟认为()。”

  根据学生发言,我相机画出青蛙住的那口井(画井),让学生找(举图)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并指名学生上讲台粘贴这两个图片(贴图),根据学生贴的情况,指导理解“井沿”(箭头、写:井沿),就是井的边儿。接着联系生活实际“门的边儿”叫门沿,“床的边儿”叫“床沿”,大家的“课桌边儿”叫“桌沿”。之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转身、指着)“沿”这个字右边第二笔是“横折弯”,并让学生书空练写“沿”字。之后,把青蛙眼中的天(写:井口大)“井口大”、小鸟眼中的天(写:无边无际)“无边无际”板书在相应位置。

  接下来,我依次指导学生读好三次对话

  首先是第一组对话:(点)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抓住问号这一标点,指导学生读好一问一答的语气,运用多种形式,如老师问学生答、男生问女生答等等。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注意区分(举字卡)口渴的“渴”和喝水的“喝”,渴了要找水,渴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

  指导学生读第二次对话:(点)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指导朗读这次对话时,我先抓住启发学生理解两个词语“大话”和“无边无际”,大话就是吹牛,无边无际就是没有边儿。接着我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句话为突破口,不给学生们灌输反问这一知识术语,但通过老师的范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之后同桌两人分角色一人扮演小鸟,一人扮演青蛙,分别读他们说的话,在全班普遍参与练习的基础上抽取两组展示,让同学们评一评那两个人是最佳搭档,通过这种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有了第一、第二次朗读对话的基础,第三组对话:(点)“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第三环节:(点)分角色朗读

  (点)全文展示

  在这个环节,我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并试着给自己的角色设计动作,边读边表演;只读对话;以及小组展示朗读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乐于朗读的目的。

  第四环节:(点)理解寓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只青蛙是“井底之蛙”,现在人们用“坐井观天”“井底之蛙”来比喻有的人眼光狭小。你们一定要多读书、多长见识,才不会是“井底之蛙”。

  第五环节:指导书写

  低年级写字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教给方法,强调书写习惯。因此,我围绕本课写字训练的重难点进行精要指导。

  (点)“渴”和“还”的笔顺是学习的难点,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动态效果,使单调枯燥的汉字变成一幅幅形象有趣的动态画面(我不会插入动态演示)。然后老师范写(范写),边写边提醒先进人,后关门,学生书空,最后进行描红、临写。

  本课有8个左右结构的生字,根据学生以前的书写情况,左窄右宽的字写正确容易,写规范、写美观很难,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类字的特点,在指导写“信”时,我边(范写)边告诉学生:右边“言”的第二笔“横”应该写的最长。让学生逐步达到把字写规范、美观的要求。

  最后说板书:

  (指)我的板书图文并茂,简洁明了,服务于学生的学,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好帮手。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坐井观天》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去实践,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及单元训练要求,结合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

  1、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读书方法,了解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

  3、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说出自己的学习收获,初步感知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读生字、说出记字方法,归纳写字技巧,并让他们在田字格里把字写规范。

  教学难点:

  学生把所学生字、词语带进课文再有感情朗读,找出小鸟与青蛙三次对话,并分角色朗读。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给学生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朗读体会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并采用课件等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说学法:

  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这样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学生的主体精神被激发,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因此,自主学生字、分角色朗读、合作研讨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我先利用小鸟和青蛙图片,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和这两个小动物有关,并启发学生猜一猜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坐井观天》这个小故事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在学生刚刚打开课本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顺畅。具体要求是不认识的字注上音节,再多读几遍,在文中批划,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1、初次读课文后教师检查学生批划的内容,着重看生字音节在文中批注情况。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识字。

  (四)动静结合,指导写字: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应读写结合。所以在学生充分朗读之后,静下来,动动手写几个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我引导学生说出写字方法,练习课后的田字格里的字,然后同座互评,教师把写得好的字进行展示。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划出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交流读书收获,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我设计了下面的板书

  12坐井观天

  小鸟:无边无际

  青蛙:只有井口那么大

《坐井观天》说课稿13

  《坐井观天》是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课文短小精悍,图文对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说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基本认识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我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角度,力争实现两个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要实事求是,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

  说教法、学法:

  叶老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给学生学。”这无疑是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路子,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为达到这个目的,本课我设计了以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为主。融如情境教学法与和谐教学法,展示一个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过程。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辅以多媒体课件、表演等形式,营造愉悦、平等、和谐、自主的学习情境,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鼓励学生惊醒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带着思考走出课堂”的有意探索。

  说教学流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幅动画(课文中的插图,会动,但没有声音)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并启发学生猜一猜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坐井观天》这个小故事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然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对本课的学习,我注重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我安排了如下版块:

  首先是顺读。在刚刚打开课本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顺畅。具体要求是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生字要多读几遍。这样,将一篇生课文原原本本的交到学生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个人情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勇于面对并主动解决学习困难的意志。

  其次是研读。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交流读书收获,教师适时点拨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是美读。鼓励学生深入到故事中去,把自己当成是青蛙或者小鸟,体会他们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读感悟他们的语言,理解寓意。在这一环节,我还设计了师生分角色朗读,学生评价;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再进行表演读等环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进一步理解了青蛙对天的大小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本文有3个生字要求会认。我设计了随文识字。井沿的沿字,我给学生准备了一张生字卡片,在黑板上画一口简单的水井,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引导学生将沿字贴到相应的位置,这样学生既能学会读音,又能了解字意。际和信字我采用换部件和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忆,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为了丰富词汇积累,我引导学生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动静结合,指导写字: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应读写结合。所以在学生充分朗读之后,静下来,动动手写几个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0个,我从中挑选5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引导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容易出错的笔画,提醒学生写时注意。写完找出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一个字,小组内展示。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习语文是为生活服务。”本课,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犯了类似青蛙一样的错误,结合本课所学谈谈体会。学生自由交流,比赛谁想的多,谁说的好。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兴味盎然,高潮又起。

  六、课堂小结,设置作业: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点明本课中心,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留下无穷韵味,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小结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青蛙由于身处井底,眼界受到了限制,对天的大小的理解很片面,并且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我们要引以为鉴。大家要向小鸟学习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做一个视野开阔的小学生。”我设计了如下作业:猜猜青蛙跳出井口会说些什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叶老曾经说过:课无非是个例子。以上仅是我对《坐井观天》一课的说课设计,真正运用到实际中还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另外,由于时间仓促和受个人认知水平的限制,一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多度指正。

  我想,如果学生每学一篇课文都能读的进,记得住,用得上,从文中来,到文中去,那么我们学生的整体素质一定会迅速提高。

《坐井观天》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二、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五、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

  (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坐井观天》说课稿15

  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告诉我们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见识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引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不要象青蛙那样自以为是,学习小鸟的诚恳劝告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通过谈话引出课题,并借此理解“观”及“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请同学拿起笔,边读课文,边圈生字,并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并借助图认识“井沿”。

  3、通过自由读、小老师领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会读会认这些生字。

  三、研读课文

  不管是理解词语,还是理解寓意,都是在读的基础上进行,读贯穿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1、再读课文,说说青蛙与小鸟在争论什么?

  2、找出它们持不同观点的这两句话。朗读,在读中理解“无边无际”“大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指导朗读。

  3、你同意谁?为什么青蛙会有不同的看法?请你读一读青蛙说的话,并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4、做试验,理解青蛙会有错误看法的原因。用书卷成筒当井沿,把天花板当天,说说看到的天是怎样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井沿把它的视线挡住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读这句话,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

  5、面对固执的青蛙,小鸟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们一起来当一当小鸟,劝劝青蛙吧。出示最后一段,学生朗读。

  6、分角色朗读课文。

  7、小结,悟寓意。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课后生字,先让学生读读说说。

  2、师范写难写的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

  五、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小鸟

  天有多大

  井口那么大无边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