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搭石说课稿8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搭石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搭石说课稿1
尊敬的评委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搭石》。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学生情况,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等七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搭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拨动学生爱的心弦”的好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三、说学生情况
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四、说教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创设情境”“读中感悟”“想象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1、从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去想象画面,体会搭石上蕴含的人性美。
2、从重点段入手,联系上下文,加强字词句的理解。
3、以“读”为主线,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从精美图片“小山村”创设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随机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学贵有疑:什么是搭石?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和搭石的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自主寻找美丽的风景。
2、交流所寻风景,有看得见的景美和感受到的心灵美。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依据学情,让学生读中感悟。)
1、一行人“走”搭石图。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搭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如让学生欣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情境图片,模拟体验走搭石的感觉,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欣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美景,体会画一般的美感,为学生走搭石创造情境。
(6)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扶后放,训练表达
1、设计先扶后放的说话练习:
a、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b、如果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2、指名学生说话,并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第五自然段是点睛之笔,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来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得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我引用法国雕塑家罗丹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承接,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2、布置小练笔,既引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又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让学生动笔前欣赏一首小诗,起到帮扶学生小练笔的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以及吸引他们的视线,我在黑板上画了四块搭石。上面板书这四种美。
语文搭石说课稿2
今天,我上的《搭石》一课,是人教版第七册教材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我的设计理念是: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个学生能过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学生在读、找、画、议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二、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因而,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找、画、议”法、“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基本流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先回忆一下分段教师简写段意,然后老师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同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讲述的画面,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在刚才听读课文时,你的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揭示景物——美(板书)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这儿写得美?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一个你们认为写得美的自然节谈谈文章哪些词句写得美?使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小组汇报:依照学生的汇报次序,教师顺次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评读、研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重点引导:
1、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2、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
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 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4、第五段学习写法: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三)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给配乐,听的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让学生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最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
(四)感觉顿悟、全课总结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五,板书设计:
21、搭石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语文搭石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搭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人性美。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
(2)读中感受美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中流淌着的和谐美、人性美。
(3)发现“生活之美”:体会作者于小事中发现美的方法找寻生活中的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默默、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四、说教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创设情境”“读中感悟”“想象理解”等教学方法重点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什么文章的美。
五、说学法
1、从重点问题入手,联系上下文,加强字词句的理解。
2、以“读”为主线,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由地读课文,从问题——什么是搭石?若无搭石,人们又如何过小溪?“绾”字的意思?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入手,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
(三)再读课文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寻找描写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并进行汇报。
2、从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以及青年人和老人一起走搭石的情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品味语言,体会和谐美、谦让美和尊老美。
3、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四)课堂小结
也许有一天,家乡会搭上桥,铺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会永远地消失了但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什么文章的主题,我在黑板上写上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文章的中心句,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语文搭石说课稿4
一、说教学目的
(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感觉乡亲们冷静无闻、无私奉献的精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则是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至关重要。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说教学基本流程
对于本文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四、课外拓展,谈自己身边的事。
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的环节中,针对孩子的情况,我提了最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初识搭石。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搭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接着再交流问题“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使学生理解“搭石”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抓住“与学生一起寻找美”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引导:
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上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为此,我采用想象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提问: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老人不是急着赶路吗,摆好搭石后,为什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相信经过师生这部分的问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在此基础上的朗读也会更有深度。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画的是一幅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学时,我重要捉住“行动是那么和谐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等,让学生边读边睁开想象,感觉人们走搭石的节拍,谛听那走搭石时发出的轻而有力的踏踏声,说出眼前目今表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田地领会美,感觉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笔墨朴素,但是简朴的事变中却闪耀着优美的头脑,散发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导这一部门的朗读时,我重点捉住“人们把这当作理所虽然的事”这句话,引导学生深入明白“理所虽然”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情绪。
我捉住“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这两个详细事例的形貌,加深学生对“理所虽然”这个词的明白同时,又使学生逼真地感觉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力。
课文第五段的教学,重在点破文章主题,使学生明确本文看似写石,实则写人。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借搭石所歌颂的无私奉献,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并引导学生朗读。
语文搭石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二、说内容安排
“美”是本文凸显出的最大特色,而美的东西我们总是要细细咀嚼,慢慢体味。所以本文的教学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我将主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第二课时我将主要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寻找美,创造美。
三、说学生情况
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四、说目标
鉴于以上解读,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重点词句,,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五、说教法
本课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乡村的生活气息。文本中那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六、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是通过以下二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一)、以“寻找美”贯穿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深奥,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一开始,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出示课件)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哪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是作者每每回忆其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板书课题后,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然后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美的切入口,让学生在已经体会的搭石的自然美的基础上,想更多的去挖掘出其蕴含的情感美。接着,出示学习导向——“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到美的句子,并简单地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助人之美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和谐之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之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之美
(二)、以“欣赏美”感知文本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我将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就根据不同内涵的美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诠释,以达到学生与文字的心灵对话。
1、助人美
(课件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一句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我指导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通过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助人美(板书:助人美),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2、和谐美
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这块内容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指导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句时我将“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点击成红色引导学生读一读,说说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相机学习生字“绰”,课件出示字典的三种解释,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应该是姿态柔美,然后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通过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地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师生合作着读一读,真切体验“协调有序”。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6:紧跟上去。
再变换文字的排列,点击成一首清丽的小诗,读出诗的韵味。(课件出示)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一幅“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协调有序的和谐美。(板书:和谐美)
3、谦让美、尊老美
(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在这一句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理所当然”一词。我问:当年轻人背老人到了对岸,他需要老人向他道谢吗?(不会)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句中找答案)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不会)为什么?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通过这样反复的理解,乡亲们的谦让、尊老的传统美德也会更深的印在学生的心中。(板书:谦让美、尊老美)
语文搭石说课稿6
【说教材】
《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无限而深刻的怀念之情。
课文一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述了搭石的由来。第二—四自然段分别通过“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乡里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第五自然段讲搭石联结了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说学生】
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认清形,读准音,并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搭石”所折射出的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开教学活动,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说教法、学法】
1、引导探究,质疑激趣。爱提问是学生的天性,老师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搭石”,对我们城市里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不太熟知的话题,通过读题质疑,老师再用赞赏的目光、鼓励性语言给予肯定,这无疑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自信、舒展的平台,保持良好的朗读兴趣。
2、以“读”为主线,紧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通过“读通—读懂—诵读”三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保持学生那份“读”的热情。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说教学流程】
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五部分:启发情感,揭示课题——初读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充分诵读,巧破疑难——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一、启发情感,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家乡,说说心目中记忆最深的家乡景。
(我们的学生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长久离开家乡,对家乡都有一种莫名的亲热劲。让学生在闭眼的一刻仿佛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亲热的家乡情便涌入心口,为学生的阅读打下了情感基础。)
2、揭示课题,质疑探求
在作者刘章的心里,搭石,却是他家乡一道美丽的风景。谁来读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搭石”,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不太熟知的词,学生就会有提问的冲动,解疑的意愿,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学生会问“搭石是什么?搭石是什么石头?”等问题)
二、初读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汛期”“脱鞋绾裤”“谴责”等词语,便于学生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
3、读完课文后交流: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阅读的体会和感受得到及时交流。
4、分小节指名读课文,想想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通过初读感知,学生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读懂课文。
三、充分诵读,巧破疑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各种疑问,老师主要拎出两大疑问:
疑问一:人们为什么要摆搭石?
疑问二: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疑问一:人们为什么要摆搭石?
(1)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人们为什么要摆搭石?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正是由于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的交通要道无法通过,所以秋凉后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巧破“搭石”由来。
2、学习课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紧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请同学们读2—4自然段,哪一道风景深深打动了你,谈谈你的感受,做适当记录。
(抓重点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读读想想写写,既是学生感悟课文语言文字与作品交流阅读感受的需要,更是学生体会作品内涵,提升阅读兴趣的需要,这将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品读第2自然段,人们是如何摆搭石的?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抓关键词“早早的”,“无论”,“只要”,“一定”,“几个来回”,“直到”,“才肯离去”等词,体会乡亲们早早搭石,特别是上了点岁数的人毫无怨言,埋头修搭石的可敬精神。
(2)品读第3自然段,抓住重点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这几句,通过读—谈感受—想象说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场景?—再通过指名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感悟乡亲们走搭石的那种无比愉悦的心境,真是一幅如诗如画的风景。
(3)品读第4自然段,拓展想象:除了书上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情景,还会有什么情景?让学生想象说话,如遇上小孩走搭石,城里人走搭石等。抓“理所当然”点明乡亲们之间邻里和睦,老幼相敬的美好乡里氛围和良好人文修养。
(通过三次品读,三次感悟,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平台上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得到了阅读的精神洗礼。)
3、最后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板书总结:正因为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摆搭石,修搭石,联结了故乡无数的小路,联结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也构成了作者心中的一道风景。巧破疑问二: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选择课文中的一道风景,写具体,写清楚。课后小练笔,把学生读说写有效结合,使得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五、板书设计
搭石 一道风景 为他人着想
摆搭石
修搭石
走搭石
语文搭石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爱”为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搭石》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赞美家乡人乐于奉献、和睦谦让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学习的要求,我对教材的理解,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1.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等词,能正确书写“懒惰、山洪暴发”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初步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感受作者对家乡人乐于奉献、和睦谦让品质的赞美。
只有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确定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拖鞋挽裤、协调有序等词,感受作者对家乡人乐于奉献、和睦谦让品质的赞美。
确定本节课的难点:理解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三、说学情
学情分析
经过前3年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为我们开展有效地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绘的场景里离我们现在城市生活较远,学生很难理解,这需要老师的适当点拨。
四、说教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找、画、议”法、“创设情境”“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五、说学法
1、学会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的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句。如文中的“清波荡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就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的句子“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和下文“前面的抬起脚步,后面的紧跟上去,明白“协调有序”的意思。
2、鼓励学生交流时畅所欲言:在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3、学习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掌握读书要领:先想怎么读,再说为什么这样读,最后反复试读切身体会一下自己把握的感情对不对,这样使学生做到读有根据,练有成效,真正形成一种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受,有助于理解重点学习内容所处的语言环境,也为作文安排思路、提供范例。因此,阅读教学要抓住作者思路,才能省时高效。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的几个环节:
1.图片导入,引出搭石
2.初读课文,初识搭石
3.精读课文,紧走搭石
4.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1.图片导入,引出搭石
我将以课文的图片配以音乐,导入新课,我选择这样的过渡语: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见底的小溪,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这样的导入简洁明了,直奔主题,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接着我将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课题。
2、初读课文,初识搭石
这个环节我主要要求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圈一圈难读的词语,并用横线画出描写搭石的句子,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不难找到课文的这句话“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这句话教学我将采用讲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再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是怎么样的。
学生会把目标焦距于课文第一段: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裤。我先介绍铺搭石的原因,随即创设情景,采用复沓的教学方法,和学生配合朗读,让学生理解搭石的重要性。情境创设:小溪是村民们的必经之路。在漫长的汛期里,常常都会有山洪爆发,昔日的搭石也必定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学生从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感觉到没有搭石时,人们的是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从而体会搭石的重要性。
接着我再让学生读读什么是搭石,我想一定别样一番滋味。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不应该在文本和学生之间做说破道尽的媒人,而应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和理解。
3.精读课文,紧走搭石
课文从摆搭石、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这个三个画面的描述,这一课时我主要争对走搭石这一画面展开。我主要争对这句话展开分析,
(1)我先分析“行”这个多音字的读音。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所以对于“协调有序”这个词的教学我将采用情境创设法。我先让学生谈谈对协调有序这个词的理解,学生可能懂,但是很难用语言描述出来,于是我创设情境,开火车师生合作学习。让一组第一个同学做前面的,第二个同学做后面的,第三个同学做前面的,第四个做后面的,依次类推。
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一桌小朋友读)
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二桌小朋友读)
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三桌小朋友读)
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四桌小朋友读)
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五桌小朋友读)
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六桌小朋友读)
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七桌小朋友读)
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八桌小朋友读)……
(红色为教师话,教师开始速度放慢,后面逐渐加快,出现节奏感)
人们没有踩脚、没有人掉入水中,这样动作,那样默契,那样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这样的情境创设,关注了每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课堂。学生仿佛自己就在走搭石,在情境中体会了什么是协调有序,避免老师讲解的枯燥乏味。接着我将质疑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协调有序?学生可能会说是因为乡亲们十分谦让,心里装着别人等等,只要学生体会到了乡亲们相互谦让的品质,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子”的喜悦。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强调语文教学要从教内容到教语言形式的华丽转变。所以对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处理,不采取面面俱到的分析,而采用联想法,让学生看动画自己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进而让学生体会乡亲们之间和睦、谦让之美。
4.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
在学习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描写之后,我让学生拿出笔写写_走搭石,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升华了情感,让学生体悟到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说过:好的的一堂课要善于抓点,抓好一个点可以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所以我围绕主线“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线”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走近“搭石”,欣赏“搭石”,品味“搭石”,本设计突显了这一主线。
板书中的石头由老师课前准备,用时贴上去。其中的词语由学生产生的感受填写。抓住感受到的这些描写村民的人性美的词语,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其次,学生灵活运用词语,积累语言,达到精神与语言同生共长。
本设计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让家乡场景和人物形象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语文搭石说课稿8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搭石》,我想从以下六个方面说一说我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搭石》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课文通过对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赞美了家乡人乐于助人、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为我们有效地展开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离我们有点儿远,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三、说目标。
1.认识“间、谴”2个生字,会写“汛、挽”等7个生字,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我把对作者情感的流露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作为重点、难点,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受到熏陶。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引导,通过让学生理解“景色美”“人性美”等方面,从而受到熏陶。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点。以这篇文章为依托,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观察生活,从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发现美。
五、说教学过程。
1.搭石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我通过课题直接引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起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我采用“初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两种方式。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我不仅布置了巩固课堂知识的题目,还布置了运用所学让学生付诸实践的题目,这样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板书设计:
秋凉勤劳摆搭石
无私奉献换搭石
搭石是联结
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家乡人们
谦让敬老过搭石
美好感情的纽带!
热爱家乡赞搭石
板书设计,我采用结构图的形式,辅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教学效果预设。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我让学生们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美的熏陶,让他们明白,美不仅存在于景物中,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默默奉献中。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我让学生们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能力。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在教学本课时,我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因为本文文质兼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人们的人性美的赞美,所以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设计“读”这一环节的。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个性朗读,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如初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在读中找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2.再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在书上找一找。”通过学生的理解朗读,很快就能体会到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很麻烦,从而明白了“脱鞋挽裤”的含义,知道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什么过小溪。
3.品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搭石的美,就好像走进了作者的心里。
4.抓住重点段落,通过朗读升华情感。例如文中第三段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语句很优美,学生们在朗读时感受到了画面美、音乐美——它像一首清新的小诗。
二、读练结合。
让学生当堂消化文章的写作特点。这一目的我是通过仿写来完成的。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过不显眼的、平凡事物的美赞美具有这样的品质的人。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然后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着这一句话来表达的。作者描写的这些都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作者在写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想象力。因此在这时我就势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展开自己的想象说一段话。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我还是有欠缺的。在本节课的最后,因为学生的积极性太高,每个孩子都强烈地想表现自己,所以一度有点失控。
课堂调控能力是一个合格老师必备的素质之一,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语文搭石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搭石说课稿08-20
语文搭石说课稿01-10
语文搭石说课稿12-11
语文《搭石》说课稿范文10-27
搭石语文说课稿02-13
上册语文《搭石》说课稿11-04
小学语文《搭石》说课稿11-04
小学语文《搭石》的说课稿11-04
语文课文《搭石》说课稿06-11
小学语文《搭石》说课稿范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