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说课稿

时间:2021-03-10 11:20:49 说说 我要投稿

【精华】师说说课稿汇编六篇

  随着社交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在网上发布说说,用于分享自己的奇闻趣事和生活日常。什么样的说说才让人印象深刻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师说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师说说课稿汇编六篇

师说说课稿 篇1

  一、《舞台灯光师》是大班主题活动《七彩世界》中生成的一个科学活动。在科学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操作活动的灵魂,强调为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强调幼儿的自主活动,并在活动过程鼓励幼儿的自我调节。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在本次活动的一开始,让幼儿观看舞厅灯光的录像,引起幼儿对七彩灯光的兴趣,教师以“我们也将活动室变成一个舞厅”的话作为连接下个环节的铺垫,萌发幼儿制作彩色灯的愿望。

  在操作环节中,为幼儿提供与其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适应的材料,有:手电筒、彩色透明玻璃片、糖纸、彩色塑料纸等,使幼儿不由自主地产生“玩一玩”的想法,并在对多种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激发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观察手电筒的灯光透过红布、透明玻璃片、糖纸等不同材料看到的不同颜色的光团,使幼儿的兴趣大增,然后幼儿还是不断地摸索,尝试,通过用不同材料的比较,让幼儿发现在这些材料中,用彩色玻璃片能使灯光的颜色变化得最明显,最接近舞厅中七彩炫燿的灯光,从而激起幼儿要用彩色玻璃片制作舞台灯的欲望。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将不同的彩色灯光重叠在一起,感受彩色灯光的美妙与神奇。然后教师给幼儿一个这样制作彩色灯的平台,让幼儿体验制作成功后的喜悦与快乐。最后也是幼儿觉得最有成功感的时刻,让幼儿尝试做舞台灯光师,配上节奏强烈的音乐,幼儿打开制作的“舞台灯”,让幼儿完全投入到制造舞台的欢快气氛中去,使幼儿再次体验到了成功感。

  二、此次活动也是经过几位老师的多次试教,加上园领导的指导,多次修改教案后才推出的。我也非常感谢园领导给我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在众多的姐妹面前展示自己。虽然不是很完美,但这也是一次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机会。在此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借此不断改进,谢谢大家!

师说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活动活动《会说话的水》。

  一、说教材

  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之一,但是却以不同的形态、类别存在于世界上,除此之外,水还有不同的声音,就像会说话一样,在学习散文诗《浣熊和小溪》的基础上,孩子已经知道,溪水在“说”叮咚叮咚,小河在“说”哗啦哗啦,大河在“说”空通空通,江水在“说”哗哗哗哗。这些特别的声音都吸引着孩子们,大班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事物充满了一定的探究欲望,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在活动中给予孩子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验证实验的结果,同时利用影像和音频来加深孩子视觉和听觉的刺激,留下深刻的感受。

  二、活动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思考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来制定这次活动的目标。

  1、能仔细听辨不同的水声,对不同的水声产生的原因和现象有探索、发现的兴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并愿意主动尝试和操作。

  我的活动重点是能仔细听辨不同的水声,了解不同的水声产生的原因和现象。 活动难点是了解不同的水声产生的原因和现象。

  三、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游戏中,我做了以下的准备: 1、2个大小不同的装适量水的塑料瓶(6套)

  2、装适量水的保温杯、塑料杯和玻璃瓶各一个

  3、录音资料:雨量大小不同的音频

  4、影像资料:瀑布和小溪流的影像

  四、活动过程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说一说——实验操作,探索“水”说话的原因——看一看,听一听——总结与延伸活动。

  具体过程如下:

  (一)说一说:根据散文诗《浣熊和小溪》,引入水的发声。

  1、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浣熊和小溪》中提到的各种水,包括溪水、小河、大河和大江,引入水说话的主题,并且说出它们各自发出怎样不同的声音?

  2、谁能说说这些溪水、小河、大河和大江是怎样发出声音,怎样说话的?孩子的回答会是流动。

  由此,我导入活动的第二部分

  (二)尝试操作,探索水说话的原因。

  本环节重点用的是操作法,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增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1、根据孩子说江水、溪水等是因为流动和发出声音的回答,展出实验中的大瓶子和小瓶子,让他们想想办法如何让这些瓶子和杯子里的水说出话来,发出声音。孩子自己探索方法摇动瓶子会让水发出声音。

  2、实验1,每个小组一套的大瓶子和小瓶子,孩子亲自动手操作,仔细辨别其中声音的大小不同,讨论为什么声音会大小不同。结论是瓶子大小不同。

  3、展示第二套材料,保温杯、塑料杯和玻璃杯,进行操作实验2同样是亲自动手操作,摇动瓶子,辨别声音的不同,寻找声音不同的原因。结论是因为杯子的不同材质。

  (三)看一看、听一听

  主要是播放视频和音频,使他们的手、脑、眼、嘴并用,每个孩子都能全身心的融入学习中。

  1、播放视频,屏幕上视频的直观影像更会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播放视频分别是大瀑布和小溪流的视频,提问大瀑布的声音为什么这么响?看了录像找到水发出不同声音的原因?结论是大瀑布从高处流下,并且水量很大,声音很大。小溪流水量小,从低处流下,声音就小。

  2、做一个小游戏,让孩子听滴水声、溪流声、雨声和瀑布声的音频,让他们猜一猜那些水在说话,在游戏中锻炼孩子的听觉,分辨不同的水的声音。

  (四)总结和延伸活动

  1、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发现活动中水的发声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水会发出更多奇妙的“说话”声,让孩子在生活中仔细找找回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2、结束后可以继续让幼儿在科学探索区中,幼儿继续探索,再次验证环节2的实验操作。

师说说课稿 篇3

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我是海门中学的物理教师施永华,很高兴能就《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一课的教学设计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1.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学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改变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其关键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自我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络信息技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途径。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对《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一节内容进行了网络环境下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探索。通过引导学生在网上的探究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通过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可以同时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终身学习,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方案就是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为中心”,为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的网络教学而设计,旨在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辅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对Internet资料的收集、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1)知识特点:人造卫星是高一新教材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中的最后一节课的内容,新教材的编排与原教材相比,稍有变动:①由选修内容改编为必修内容;②删掉了原材料中的“人造卫星的应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的内容;③加入了“向不同轨道发射卫星,火箭克服地球引力而做功不同”问题的分析;④把第一宇宙速度v= 的推导放入课后的习题中。新教材针对高一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删减了部分内容,重点突出了“宇宙速度”的教学,并加强了逻辑的严密性。

  (2)知识地位: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3)教学内容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材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人造卫星”是一个动态的知识体系,是随时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而教材内容在这一方面又是相对陈旧、滞后的。如果在网络环境下将这节课进行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开放的网络资源不仅会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还可轻松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融,便于学生建立立体的知识框架,同时保证了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的同步。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3.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本章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处理万有引力有关问题已有了较好的基础,而且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中的信息技术学习,大多数都掌握了在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资料,发布文章,在BBS留言等方法,这些为本节课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4.教学目标确立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②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③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轨道半径;

  ④知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其中物体发生失重现象的原因。

  (2)能力目标

  ①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逐步提高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③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①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观念,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培养科学的民主意识;

  ②通过学习我国卫星技术的发展情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③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4)发展目标

  力求加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利用网络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

  5.教和学的方法

  应用网络信息技术,采用资源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开放的互联网上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三、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1.提供—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含Internet、Intranet和教学控制系统;

  2.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型课件《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其交互性强,浏览方便,软件容量小,便于网上交流。

  3.课件中设制“课前导学”“课堂在线”“网上测试”“开阔视野”“讨论区”“E—mai答疑”等栏目。

  四、教学过程设计 (见下表)

  活动程序 教师活动(主导地位) 学生活动(主体地位)

  情景导入 在科学技术欠发达的古代,“嫦娥奔月”只能是美丽的传说;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开创了人类的航天新纪元;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东方号”载入飞船 ,揭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序幕;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陆舱降落在月球附近的静海区,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基本知识。 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和提出的一些问题进入网站,激发自己求知欲。

  自主探究

  交流协作 1.提出学习目标

  2.教学控制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3.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必要的个别指导,这种指导有的是操作性的或技术性的;有的则是对学生的思维以启迪或点拨。 1.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2.对照学习目标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浏览相关网页,查寻有关资料。

  3.遇到疑问,通过论坛及时与其他同学讨沦,或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

  4.通过自学、讨沦,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小论文、图片等形式呈现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价

  (评价原则:自主性,综合性,多向性,全程性

  纬度:情感、能力、协作合作、操作技能) 借助于网络总结学生答题情况,并对学生问题较集中的题目,进行适当的提示或评 通过“在线自测”系统来进行自我测评,了解自己课堂学习效率如何,有疑问的可以通过“讨论区”或“E—mai答疑”讨论或请教老师。

  总结建构

  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自学、讨论及成果展示情况,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结构体系,建构知识框架;布置作业(查阅网络资源,完成有关练习) 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完成课后作业。

  五、教学设计体会

  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信息化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1.拓展教材内容,增加教学容量,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融

  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不仅有效地拓展了教材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与学科发展保持同步,且能轻松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融,本节课就融人了化学、地理、社会、人文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2.提高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

  强化个性络的魅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学习,并在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归纳、总结、分析、表述、应用等多种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行的思考,学习的动机、效率及学习的愉悦感均得到增强。并从班级教学向小组教学转变,改变了以前那种全体学生都学习相同内容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3.改变知识传播渠道,促进教师职能的转变

  以往学生的知识来源于教材、教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知识来源于开放的互联网,教师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和学习伙伴。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这也为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四个:

  1.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

  2.网络成为辅助学习的主要认知工具和组织课堂活动的基本平台。

  3.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4.由于每个环节都在网络环境中实现,所以该课程同样适用于远程教学。

师说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2、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学课文的相关段落。2、学习作者的写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2、感受颐和园的景色和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教学难点是:理清文章的顺序,学习作者的写景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让学生主动地灵活多样地丰富知识。所以,课前我让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籍,网上查找,请教家长等多种渠道,搜集并整理颐和园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影像资料。(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初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颐和园细细游赏。

  (二)整体感知

  待风光片放映完毕之后,我顺势利导,进入整体感知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让学生再次欣赏课文朗读,接着问学生:颐和园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相机板书:美丽的大公园。紧接着,我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学生汇报时,教师课件演示颐和园游览图,并相应地板书各个景点,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自主探究

  《颐和园》这篇课文着重描写了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教学时,我让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通过读、说、议、写、画等多种手段,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交流

  长廊部分,先让学生说说长廊的特点,紧接着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以及上面五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长廊的精致美观。这样,就在感知的基础上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再次体会长廊的精致美观。

  同样,万寿山部分,先让学生自由说说万寿山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直观地感受佛香阁和排云殿的高大和辉煌。另外,让学生抓住“金碧辉煌”等描写景物颜色的词语,体会古色古香的美;抓住“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等句子体会昆明湖的静和绿;抓住“隐隐约约”这个词语体会那种朦胧美。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万寿山那气势磅礴的美。

  在学习昆明湖部分时,先引导学生看图,再次感受昆明湖的静和绿。接着引出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学生在观察中结合课文内容描绘十七孔桥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十七孔桥那“姿态不一”的美。

  “小导游”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在小组开展导游活动中加深理解,在读文中体会意境,掀起学习的高潮,从而落实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家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1.学习《颐和园》的写法,写一次游览活动。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使板书设计真正达到教学的辅助作用,让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我设计的板书可谓简洁明了。

  10 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美丽的大公园

  七、说特色:

  1、情境的预设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颐和园景物的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八、不足之处

  1. 读的还是少,只为了分析课文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十七孔桥小狮子可爱和多。我只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忽视了段落间的读,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对文本进行了重组,利用师生合作读来再次进入文本,虽然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重点朗读再到师引读再次整体读,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今后逐步改正。

  2.课堂气氛不活跃,今后要多设计一些激趣的方法。

  3.读中学写做得不够,本节课没有让学生当堂练笔。

师说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一 跳跃(欢乐蹦蹦跳)

  一、 设计理念

  本课以《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以及体现灵活多变的教学教法运用到教学中。

  在课的结构、组织形式、师生参与、游戏的开发、创新情境教学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本课根据(水平一)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一选用短绳为教学用具来贯穿整堂课,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愉快、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各种不同的跳跃动作,充分体会模仿动物游戏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运用同学间的各种创新,以视觉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但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大,认知较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大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在设计本节课时,以多变的内容和生活化的情境使他们时时有新鲜感,在整节课中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体验、创想、感受、达到目标要求。

  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初步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 90%的学生能正确模仿动物的跳跃动作,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性,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了双脚跳的方法,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

  四、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学会单双脚跳的多种方法,并能运用到游戏中。

  五、 场地器材:短绳每生一根

  六、 教学过程

  (一)互帮互学蹦蹦跳 (激发兴趣阶段)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集合整队,练习队形

  2、启发学生练习小兔跳

  3、鼓励学生展示自己

  4、引导学生思考和模仿心目中跳的最远的动物跳,并把自己的动作与小伙伴分享。

  5、鼓励学生相互模仿,大胆交流。

  学生活动:1、看老师手势,听老师口令,快速集队,并在集队中体验"快、静、齐"的集队要求。

  2、配合儿歌,体验踏步要求。

  3、和小伙伴一起练习小兔跳,体验小兔跳的轻松,并尝试为小兔跳配上儿歌。

  4、大胆地展示,交流自己的动作。

  5、想一想什么动物跳得比小兔更轻松、更远找一个小伙伴一起练一练,它的跳跃动作。

  6、大胆地展示,交流不同动物的跳跃动作。

师说说课稿 篇6

  教育为本,质量为魂,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学校工作以教育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看似平常,并不平常的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等这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又在课堂教学中运行。它以何种形式来组合,又以何种形式来优化就可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抓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听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切磋教艺、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业务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的方法之一。下面拟就怎样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听课中的观察和记录、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的分析、怎样评价课堂教学等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听评课的功能

  听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能促进整个教学改革向前发展。

  听评课具有以下功能:

  1、教研科研功能

  怎样去认识教学规律呢?听评课是捷径。通过听评课就能帮助教师认识规律,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听评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评课中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执教中去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听评课也是教育同行进行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一位哲学家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是两个思想。"所以,教师之间开展听评课活动,就能达到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艺的目的。

  2、激励发展功能

  通常就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来说,可能有两条路可走(从相对意义来说)。一条是磨道式的循环,是走一条自我封闭的教学发展道路;一条是拉扯式上升,采取的是对外开放,对内改造的策略,是教学能力发展的道路。

  听评课对开阔教师的视野,激励他们上进,发展他们的教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教学诊断功能

  听评课就有"临床指导"的性质。为了查清教师教学质量一直很差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在评课时,对课做出综合分析。分析过程中,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问题。要对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教学程序的设计诸方面做一透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具体改进的意见。这是一个"诊──断──治"的过程。

  4、沟通协调功能

  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听评课活动是人际间的群体活动。它具有协调角色、沟通意见、融洽感情的功能。对教师而言,可借以挖掘潜力、激励进取、培养良好的教学风气;对学生来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稳定教学秩序。同时,也具有协调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听评课具有多功能性,是最直接、最具体,因而也是最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二、怎样去听课,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一)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文,准备怎样去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懵立懵懂地听,不理解教学者的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教师去参加教研活动听公开课也要做准备。由于大多数教师平常埋头教学工作,对某些教学理论,学术研究知之甚少,因此去听较高一点的公开课会有一些不适应。这就需要在参加教研活动之前,千方百计去了解与钻研一下与之相关的学术理论,或向人求救,或者重温自己所积累的资料。这样能拓宽视野,缩短与学术的差距,这样听公开课就会收获更大一些。

  (二)听课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有时教师听课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注释课堂上的每个方面。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习惯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

  (三)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过几片电影,应进行反复的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做番比较,或写一篇"听课心得",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

  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者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的课外工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底和课前备课情况。这种情况对自己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师如何分析评课

  (一)从教学目的上分析

  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的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作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A. 看教学思路设计

  工作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祥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感;三是看教学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我们平时听课看到有些老师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价

  B. 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度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的了解授课者的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

  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看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

  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和集体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

  4、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内容。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单一的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A. 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他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B. 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教师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工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C. 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评常规,更要看改革与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现代化教育呼唤现代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机、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当前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还存在"四个一"现象,这应该在听课评课中得到解决。这"四个一"是:

  1、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时间,教师"讲""灌"包打天下。

  2、一练到底,满堂练。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备课找题单,上课甩题单,讲解对答案,怪不得学生说:"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满堂练。"

  3、一看走到底,满堂看。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名为"自学式",实为自由试"

  .4、一问到底,满堂问。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而提的问题,缺少精心设计,提问走形式。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骇,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活泼、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感情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的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想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提出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综合分析还包括从教师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等。整体评析法的具体操作,不一定一开始就从6个方面逐一分析评价,而要对所听的课先理出个头绪来。怎样理:第一步,从整体入手,粗粗的看一看,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第二步,又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要分别理出上面的6个内容。第三步,从部分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

【【精华】师说说课稿汇编六篇】相关文章:

莫泊桑拜师说课稿12-08

韩愈师说说课稿11-04

优秀教师说课稿02-17

小学美术老师说课稿03-15

师说说课稿三篇03-15

师说说课稿(3篇)03-15

师说说课稿7篇03-15

《背影》教师说课稿(获奖)09-26

《望岳》教师说课稿09-05

小小营养师说课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