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6-07 18:54:3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班数学教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小班数学教案8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数学活动:

  下面应该排什么

  目标:1、学习简单的按颜色、形状、大小、种类等不同规律进行排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初步的分析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准备:1、图谱a:大小不同的紫色三角形

  b: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圆

  c:颜色不同的半圆和正方形

  d:颜色不同的苹果和茄子

  2、图形若干

  3、幼儿用书《下面应该排什么》

  4、水彩笔

  过程:

  一、直接引题

  1、(出示图谱a)上面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三角形,大小不同)

  2、请你仔细看看上面的三角形,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3、请你告诉我下面应该排什么?(幼儿说,师演示)

  二、进一步学习排序

  1、(出示图谱b)请你看看这组图谱,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3、请个别幼儿来排。他排的对吗?为什么

  4、小结:我们帮三角形一个大一个小,一个大一个小排队或帮圆一个绿一个红,一个绿一个红排队的方法叫排序。

  5、(出示图谱c):请你们告诉我,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6、请个别幼儿上来排。他排的对吗?为什么?

  7、(出示图谱d):请你看看这张图谱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8、根据顺序,请幼儿一个一个上来排,如中途排错了,纠正好再排。

  9、刚才我们按一个苹果一个茄子,一个苹果一个茄子的排队的方法叫什么?

  三、幼儿作业

  1、给你们准备了作业纸,请你们按照排序的方法给它们排队。

  2、幼儿作业,师指导。

  3、教师批改作业并讲评。

  四、排队游戏

  1、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出去玩,不过有一要求,只有做到了,才可以出去玩。

  2、请你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方法排队。

  3、带幼儿出去做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独立正确地按照底板进行1—5的排序。(重点)

  2、愿意用语言表述操作的结果。(难点)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幻灯片。

  2、迎春花的枝条图(5根长短不一、从短到长排列的枝条);迎春花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出示迎春花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花?什么时候开放?你们觉得它开的美不美?

  二、学习数字5以内的排序。

  1、初步感知5以内的排序。

  师:蝴蝶也觉得迎春花开的很美,所以都飞来采花粉了。老师把蝴蝶排了排队,你们看看蝴蝶是怎么排队的?从上往下看,你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2、巩固5以内的排序。

  师:不仅蝴蝶来采花粉了,蜜蜂也来了,请你们给蜜蜂像蝴蝶一样排排队,好吗?

  三、幼儿操作。

  1、出示迎春花和枝条的图片。

  2、幼儿集体操作,教师相应的给以指导。

  3、集体检查纠错。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感知正方形。

  2.感知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图标,记录用的大张白纸、彩色笔。

  2.大方巾、大小不同的彩色几何图形片,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数量供幼儿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图标,引导幼儿正确地说出正方形的名称。

  请幼儿说说什么东西是正方形的,教师将幼儿的答案记录在白纸上。

  2.游戏:“给大方巾找朋友”。

  玩法:教师将大方巾铺在桌上,向幼儿展示各种色彩、大小的几何图形片,

  请幼儿把各种正方形都放到大方巾上面,鼓励幼儿边做边说:“大方巾我给你找到了正方形的朋友。”

  3.找班上的正方形。

  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形。

  4.激发回家找正方形的兴趣。

  向幼儿介绍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画一画、记一记,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第二天带到班上与大家分享。

  5 . 建议:

  利用户外活动散步时间继续在园内寻找正方形的物体,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6 . 活动结束:

  能指认正方形的物品。

  7 . 附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

  小朋友家长:

  您好!请您和孩子一起找一找家中哪里有正方形,找到了把它记录在纸的空白处(或让孩子画下来),与小朋友们共同分享。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5、6、7,能找出它们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初步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小王子历险记》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王子一个人的力量不够,请我们小朋友帮帮忙,那么我们就要开始小王子历险记了。

  二、3关挑战,认识数字5,6,7。

  1、小猫引出5;(听一听)

  师:请小朋友闭上你们的眼睛,用你的耳朵听一听,小猫叫了几声。那么这个数字就是密码。

  2、苹果引出6;(数一数)

  师:请小朋友认真看好图片,数一数掉了几个苹果?那么这个答案就是密码。

  3、城堡引出7;(看一看)

  师:用放大镜找一找,这个隐形的密码是几?

  小结:我们刚刚找到了三个数5、6、7就是这把锁的密码了。

  三、给数字排序,输入正确密码。

  按得到数字的顺序,把5、6、7排好队输入密码框。

  四、幼儿操作《数一数》。

  数一数,将森林里的小动物找出来,并将对应的点数画在旁边的框中。(提醒幼儿找小动物的方法)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地找一找,森林里有几个小动物。

  五、讲评幼儿作业。

  师:请小朋友一起看着老师这里的图片,数一数小动物到底有几只。请没找对的小朋友游戏结束后再改正。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据皮亚杰的智力阶段性发展理论,小班幼儿属于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这个阶段幼儿的思维发展是由直观性向表象性发展,因此在活动中应以操作活动为主。同时,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本次活动幼儿在操作熟悉的生活化材料过程中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添上或减去的方法使5个以内的两组物体变得一样多。

  2、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两组数量之间多与少的关系。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图片:大象、木头、香蕉、万通板。

  2、学具:插孔串珠、对比卡、泡沫板插花、大象运木头的图片、塑料筐8个(内装塑料穿线动物)、花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题激趣。

  1、大象运木头(感知3和4的数量关系)。

  我是大象运输队的队长,我们队里的大象力气大,可能干呢!今天接到通知,要我们去运木头。

  (1)出示木头图片(已贴好),请幼儿点数,说出总数。(3堆木头)

  (2)我们队里来了几头大象呢?师逐一出示大象,幼儿边看边点数,并说出总数。(4头大象)

  (3)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引导幼儿说出木头少,大象多,少几堆?

  (4)有一头大象没有木头运,怎样才能使大象和木头的数量一样多呢?(让幼儿感知3和4的数量关系,引导幼儿说出用添加的方法使得大象和木头的数量一样多。)

  (5)师小结。

  2、大象运香蕉(感知4和5的数量关系)。

  大象运输队又接到通知,要到香蕉园里运香蕉。

  (1)出示5筐香蕉图片(已贴好),请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2)这次来了几头大象呢?师逐一出示4头大象,幼儿边看边数,并说出总数。

  (3)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引导幼儿说出:香蕉多,大象少,少几头?

  (4)还剩一筐香蕉没能运走,怎样才能使香蕉和大象的数量一样多呢?(让幼儿感知3和4的数量关系,引导幼儿说出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香蕉和大象的数量一样多。)

  (5)小结。

  二、以“赠送礼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并会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两组的礼物数量一样多。

  1、引导幼儿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

  (1)大象爱劳动,又很能干,小朋友制作了许多礼品要送给大象,大象不会数数,它想知道两组小朋友制作的礼物哪一组多哪一组少,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数数吗?

  (2)教师提供材料,并提出操作要求:操作时应将材料摆放两组进行比较,哪一组多哪一组少。幼儿分组操作练习(第一组:对比卡;第二组:图片;第三组:串珠;第四组:插花;第五组:穿线动物),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操作结果。请幼儿交流两组礼品进行比较的结果,哪一组多哪一组少。

  (4)小结。

  2、引导幼儿说出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两组的礼物数量一样多。

  (1)大象想让两组礼品变得一样多,你们有办法吗?

  (2)幼儿操作,想办法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两组的礼物数量一样多。

  (3)分享操作结果。幼儿交流,自己是用什么办法使两组物品变得一样多。

  (4)小结。

  活动延伸:

  玩“比一比抓多少”游戏。

  师提供花片,介绍游戏玩法;幼儿两人一组,一个先抓一把,摆一摆,数一数;另一个再抓一把,对应摆一摆,数一数;谁多,谁少?想办法使得两组的花片数量一样多。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教幼儿初步认识1和许多,并了解它们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

  3、感受游戏中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难点:1和许多得分和关系

  活动准备:

  鱼缸一个,小鱼、萝卜每人一条,小花猫、小兔头饰图片一张、篮子。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郊游好不好?(好)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公园到了我们一起来玩捉小鱼吧。

  一、 出示鱼缸。

  1、 教师提问:这个鱼缸里有多少小鱼?(许多)请幼儿多说几次(有许多)2、 请幼儿在鱼缸里拿一条小鱼(强调只能拿一条)教师小结:刚才鱼缸里有许多条小鱼,现在还有小鱼吗?(没有)每个小朋友手里有几条小鱼(1条)每个小朋友从鱼缸里拿了1条小鱼,鱼缸里就没有小鱼了,许多小鱼已经分成一条一条了。

  二、 小花猫吃鱼。

  小朋友们喜欢小猫玩,我们把小鱼送给小猫。

  1、请小朋友把手上的小鱼都送给小花猫吃,好吗?

  2、请幼儿一个一个的送小鱼,反复强调一条小鱼。

  教师小结:每个小朋友送一条小鱼给小花猫,小花猫就有许多小鱼,一条一条和起来就有许多条小鱼。

  三、游戏:小兔子吃萝卜出示魔法篮子,请幼儿跟老师一起念出咒语(玛尼玛尼轰),变出萝卜,让幼儿每个人拿一个萝卜。

  1、请小朋友把手上的萝卜都送给小白兔吃,好吗?

  2、请幼儿一个一个的送萝卜,反复强调一个萝卜3、请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什么东西只有一个,什么东西有许多。

  教师小结:好啦,郊游结束了,我们开着汽车回家吧,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找一找家里那些东西有一个,那些东西有许多。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计划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去理解、分析、比较,可以说孩子们都能得到自主地发展。在教学活动的基本部分先让幼儿把许多小鱼分成一条一条,再通过把小鱼送给小花猫有合成许多。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还有活动的结束部分让幼儿找一找有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个。设计一个小游戏,而不是用一些简单的图片,这样幼儿的积极性会更高,目标会完成的更好。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简单的里外空间特征;

  2、让幼儿初步尝试理解和应用里外空间形式的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

  大挂图、小动物头饰、里外标志卡、小鱼小鸭磁贴、幼儿用书、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挂图,情境导入。

  1、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摆一摆,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这是我的上面,拍拍手,这是我的下面,踏踏脚。一二一,一二一,小动物们盖房屋,草屋、木屋和砖屋,劈里啪啦真舒服。”

  师:动物新村的嘟嘟牛和胖胖猪也住进了新房子,请我们去做客,一起去看看吧。

  2、根据指示村口的指示牌找家,老师指到嘟嘟牛的家就喊停。观察嘟嘟牛家里的池塘里有几只鸭子?池塘外面有几只鸭子?

  3、找到胖胖猪家后,观察胖胖猪家门前的围栏里都有哪几种动物?哪只动物偷偷跑出围栏了?

  二、师幼互动。

  (一)去池塘边散步

  1、“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散步吧。看,这里有一个池塘。”-一个圈代表池塘,小鱼在圈里,小鸭在圈外。

  2、请幼儿观察谁-在池塘里面?它在做什么?(用语言完整表述出来)

  3、出示里外标志卡,我们用小标志来记录一下,圈代表池塘,点代表小动物。

  我们看到这张卡,就知道小鱼在池塘里面了。

  4、请幼儿观察小鸭子在哪里玩?应该用哪张标志来表示?请幼儿操作。

  (二)音乐游戏:圈里圈外,进一步感知空间方位。

  1、教师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请部分幼儿扮演小动物,听音乐在圆圈里外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小动物也马上停止不动。

  2、请圈里或圈外的幼儿说出自己的位置,并请在记录单上用笔标出自己的位置。

  三、评价练习

  1、“我们的书本上还有小动物,请小朋友记录它们的位置,一起来看看是谁吧。”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2-B第四页,看一看、说一说小动物分别在池塘里还是在池塘外?用点在“○”里面或外面标记出来。

  2、幼儿操作;

  教后记:

  感知里外空间形式这一内容看上去简单,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讲,是需要在生活中感知的,而且幼儿对空间形式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说就会的。因此,在活动的设计上,我们更注重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感受过程,通过熟悉的游戏互动的方式引导幼儿体验感知里外。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中,有处理得当之处,同时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交流。

  1、活动导入这一环节,我们将之前学习的一首儿歌稍做修改,正好符合此情境,能较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找嘟嘟牛和胖胖猪家的时候运用游戏的形式也符合幼儿特点。

  2、在观察嘟嘟牛家里的池塘时,小朋友虽运用目测的方法说出结果,但教师应引导幼儿进行点数。

  3、互动(一)中,幼儿对里外标志已比较熟悉,如果加上“请幼儿看标志摆动物”的环节进行巩固就更好了。

  4、互动(二)中,教师直接让幼儿带上头饰进行游戏,如果游戏前先让幼儿看清楚自己扮演的小动物,学学它的动作,玩起来也会更投入。在记录位置环节可以让未参与游戏的幼儿来记录,这样便能调动未玩游戏幼儿的积极性。

  5、幼儿在记录位置时,教师对使用不规则图形的幼儿也给予了肯定,这一点做得较到位,只要幼儿理解了里外的本质特征,也可以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记录。

  虽然这一教学活动已结束,但我们的教学仍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中进行着,体育游戏玩圈时、收玩具时、吃饭时等等,我们都可以巩固加强幼儿对里外的感知。数学是用来解决问题、用来沟通和推理的,更是用来联结生活中各种相关事物的。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学习按数量多少排序,并匹配实物。

  活动准备:

  动物卡片,(一只鸡,二只鸭,三只兔,四只虎,五头牛),背景图,1-5的点卡人手一套,操作练习

  学习重点:

  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说出总数。

  学习难点:

  按数量从少到多的排序

  活动过程:

  一、实物分类计类 (感知5以内的数量)

  1、逐一出示四张动物卡片,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来草地上玩。看看草地上有谁?数数每种动物有多少?指黑板上的动物,"谁来说说每张卡片上的动物有多少?"

  2、请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做拍手数数的游戏,看看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给一只动物拍手一下,边拍边数。(验证结果)

  数完以后两手合拢,说说:几只动物我拍手几下。"答:**动物有1只。集体进行拍手数数,最后出示五头牛,学习使用单位量词"头"。

  二、乘火车 学习1~5的排序

  1、出示方格,小动物要去乘火车了,谁会帮小动物找座位。数数小动物谁最多谁最少?把最少的动物放在火车头后面的那节车厢里,最多的动物放在最后面。

  (想一想,谁放在最前面,谁放在中间?谁放在最后面呢?)

  2、请幼儿个别来操作,验证结果,小动物们都找到车厢了,请你说说它们是怎么坐的。引导幼儿说出按数量排序的顺序:一只***,二只***……

  三、小组活动。送点卡

  1、出示点卡 给小动物送点卡。

  卡上的圆点有几个,(数数点卡上的数量)它会和谁做好朋友呢?

  按照点卡数量与动物数量相同送,要说:几只**我送你**个点。

  2、给点卡排队。

  "它们也想排队了,请你从小旗这里开始排,要从少到多的排队,指导幼儿在实物卡下面摆上相应的数量的点卡

  四、游戏:点数排队。

  请5位幼儿上来,挂上1-5的点子卡片,到老师前面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好队。

【【精华】小班数学教案8篇】相关文章:

【精华】小班数学教案三篇05-22

【精华】小班数学教案五篇05-22

【精华】小班数学教案4篇05-13

【精华】小班数学教案3篇05-13

【精华】小班数学教案9篇05-12

【精华】小班数学教案四篇05-11

【精华】小班数学教案6篇05-10

小班数学教案4篇05-16

小班数学教案四篇05-14

小班数学教案3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