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二)能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大数的改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在下面○里填上>、<或=,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999○1010;601○564;687○678
提问
1、第一组两个数你是怎样比较的?
(三位数与四位数比,四位数一定比三位数大,因为三位数比一千小,四位数大于或等于一千。)
2、第二、三组数都是三位数,你是怎样比较的?
(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相同,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是亿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例题。
提问
①五个数各是几位数?
②六位数位是什么位?七位数位是什么位?
960万和166万,谁大谁小?
9600000>1660000。(板书)
①这两个数各是几位数?
②这两个数都是七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
③两个数左起第一位百万位上分别是9和1,
由此来看,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较。
③同学们推想一下,七位数与六位数比较呢?八位数与七位数比较呢?那么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怎样比较大小呢?
(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七位数比六位数大,八位数比七位数大。)
出示第二组数:1220000,450000。
提问:谁大谁小?
启发学生逐步总结出完整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提问
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怎么比?
②如果位数相同怎么比?先要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比较两数大小方法的结语,举例说明。
教师说明:“位数”是指一个数用几个数字写出来的(最左端的数字不能是0),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数。如99864是五位数,101010是六位数。“左起第一位”是数位,数位是指一个数中的数字所占的位置。如99864左起第一位是“9”,“9”是在万位上,101010左起第一位是“1”,“1”在十万位上。“数位”与“位数”是不一样的。
练一练
(1)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说说是怎么比的?
70080○70101;98965○100000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404004004004400050004
指导学生做第(2)题时,先比较位数的多少,再把位数相同的几个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这四个数排成一竖行,相同数位对齐。如
可以看出:400400,40400最小。再把它们从小到大编成序号,按序号进行排列:40400<4400<50004<400400就不容易错。
2、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出示50000,让学生读数。
教师指出:这是一个整万的数。像这样整万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比较简便。
提问:万位在右起第几位?整万的数万位后面有几个0?
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后面的四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例如50000写成5万,或50000=5万。又如1800000写成180万,或1800000=180万。
练一练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250000
(2)3200000
(3)1994年我国共生产自行车40450000辆。
其中第(3)题强调单位名称,即4045万辆。
(三)巩固反馈
1、总结性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怎样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3)怎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发展性练习。
指导学生做10页2、3题。
第3题指导性提问
(哪个数最小,哪个数,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3、课后练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以后,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虽然内容不十分集中,但与过去学过的旧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采用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出新方法。
本节课分三个层次,分两段提出课题。
第一层次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由复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引伸到比较亿以内两个整数的大小。分成位数不同和位数相同的两种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第二个层次是学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第三个层次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训练强化所学新知识,并适时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学中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对课本中的练习进行适当地指导。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和数的改写
比较方法: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起。
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P5:例3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不能作除数。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四、课堂测评
1.计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五、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
板书设计:
0的运算
一个数加0或减0得原数;
一个数乘0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一、说教材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运动会排名次和购买体育用品等简单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每年的六一学校都举行运动会,在运动会中你都参加了哪些体育项目?成绩怎样?(学生说)
2.老师收集了一张上次运动会的跳远成绩记录单,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表格
姓名
小明
小红
小莉
小军
成绩
3.05米
2.84米
2.88米
2.93米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从表格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果想给他们排出名次,想想应该怎么办?(比较他们的大小)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结合老师的要求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我们先来看一下要求(出示要求:1.每个人在交流中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2.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报小组的想法,如果你认为小组代表说的不完整,本小组或其他小组可以给予补充。)
1.独立思考。
2.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交流导思
1.学生汇报,反馈后问: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暂不评价)
3.学生汇报并说比较方法。
4.总结。现在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的经验总结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呢?
5.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若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依此类推。)
(四)学以致用
1.按照惯例,运动会结束前学校要公布各班级的总成绩,你们想知道各班的成绩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得分
93.45
92.84
95.84
92.80
97.50
96.85
师:结合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我们来看一下上次运动会哪个班级表现出色,取得第一名,哪个班级的成绩最不理想,需要努力?
2.今年学校为了让同学们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节,运动会又增加了乒乓球和踢毽子比赛,你们想不想参加?你想参加哪个项目?老师去了几个体育用品店分别看了乒乓球拍和毽子的价格,你们来判断一下,去哪个体育用品店比较便宜?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
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出示天平)
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你们将发现一些规律。现在我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
(两边的质量相等。5=5)
2.现在我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右侧也加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
怎样用算式表示。(5+2=5+2)
3.分别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动手实验,列算式
4.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
5.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
(X=10)
6.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
7.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8.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
9.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活动二:解释运用:解方程
1.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
(1)什么是未知数?
(2)根据刚才我们的游戏,你会求X?
方程两边都减去8
X+8-8=10-8
X=2
(3)怎样检验?
2.试一试:求未知数X
理解题意,解方程
活动三:建立模型。
1.看书: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2.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能成立吗?你怎样验证?
3.解释运用:解方程
(1)饼400克,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2)怎样列方程?
4X=400
(3)怎样解方程?
4.试一试:解方程。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得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通过一家人在交流姐弟二人集邮的情况,要求学生根据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二)探索方法。
1、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并起来就是4个x。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4x=180,
X=45,
3x=453=135。
答:姐姐有135张邮票,弟弟有45张邮票。
2、想一想:可以仿照例题解答。
(三)解决问题。
1、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方程一:设岚岚x岁,妈妈的年龄是6x岁,x+6x=35。
方程二:设岚岚x岁,爸爸的年龄是7x岁,7x-x=30。
2、可以列出方程:30x=600。
3、设x后,钟状菌的高度可以赶上竹子。列出方程:25x—4x=31.5。
板书: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4x=180,
X=45,
3x=453=135。
答:姐姐有135张邮票,弟弟有45张邮票。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2、计算小数加减法及验算
3、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4、口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240?(100?25)
=240?4
=960
5?(12?12?12+12)
=5?(0+12)
=5?12
=60
2、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1)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2)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X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X12 514-389-111
87X201 125X88
66X99 28X3+28X5+2X28
25X47X40 98X27
23X37+27X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一、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 3、4、5、6P129-130 6、7、8、9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一、教学内容:练习四P15——P16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判断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练习,在操作与交流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是不相同的。
难点: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体会一组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小正方体。
五、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知道如何观察物体吗?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板书课题:练习四。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5~16页第1~5题。
(1)完成教材第15页第1题。
让学生先理解题意,然后用小正方体搭一搭并连一连。
(2)完成教材第15页第2题。
用一个小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摆成教材所示的图形,让3名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并让学生描述所看到图形的形状,然后连一连。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第3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用小正方体按教材的图形摆一摆,搭一搭。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下来。全班观察,想一想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并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第15~16页第4、5题。
(1)课件出示第4题的3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分小组分别摆出这3组立体图形。
摆好后,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把看到的形状记录下来。
师:从左面看3个物体,形状相同吗?从上面和前面看呢?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
小结:从左面看3个物体,形状相同,但从上面、前面看形状不相同。
(2)出示第5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后,集体订正。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6页第6~7题。
(1)完成教材第16页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图形的拼摆。小组交流后反馈。
(2)完成教材第16页第7题。要求学生动脑想一想,然后数一数。小组交流后,可以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进行验证。
(三)检测评价请把每个正方体摆成的模型与从模型左面看到的相应图形连线。
(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练习四
同一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六、教学后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旧知识:
(1)口算小数乘法:
0.42 0.34 1.24 2.33 2.52
说说计算的方法
(2)小数点的移动:
①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 )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②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 );
小数点向左移动( )位,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100。
2、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街心广场去转转,看看那里有什么样的数学奥秘等我们来探索。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让学生认真看书上的主题图,说一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这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的面积之间又可能有什么关系?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引导学生探索0.20.3的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计算广场、花坛的面积,并对比他们的长和宽的关系,以及面积的关系。再让学生根据地转与花坛的长和宽的关系估计一块地砖的面积可能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最后,汇报自己找到的好方法,并进行评议,谁的方法更好些。
师小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 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
①利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完成“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将结果汇报,进行全班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②完成“填一填”,回答:积的小数点位置与乘数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明确: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和。
③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学习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更了解到积的小数点位置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知道了这个规律,我们以后就可以运用它来帮助我们进行计算。
3、完成43页“练一练”,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一、复习
1、口算:
54+26= 88-12= 75+15= 100-68= 38+12= 12+45= 33+57=
18+35= 66+41= 98-64= 35+25= 69-45= 100-25= 36+54=
2、计算
235+516= 8695-4687= 561+687= 1357-898
3、小结笔算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目标实施
1、教师引出课题: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A、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经常与小数打交道。(抽几名学生回答)
B、师出示超市价目表,请一名学生来做“服务员”为大家介绍一下商品价格。
2)、请同学们选择两种自己喜欢的商品写在购物单上,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并写出计算方法,写完以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抽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书他们的购物单,并说一说他们的计算方法。
4)、学生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5)、老师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加。
6)比一比:同桌之间互相比较,看看谁用的钱多?多多少?
7)、抽两名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讲一讲。
8)、学生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9)、老师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减。
10)、学生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先要小数点对齐)
8.课堂练习
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小小采购员”:老师准备用50元班费来布置教室,你们能帮助我想一想该买些什么?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9,布置作业:完成课后联系1、2题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口算卡片
(2)、超市购物小票。
(3)、一些物品如文具类(作为商品)
11、自我问答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自由选取物品以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教室装饰物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辨析乘法运算定律。
2、能初步运用乘法分配律优化计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通过辨析,巩固对乘法运算定律的认识。
教学难点:变乘法分配律及其变式的认识与掌握。
预设过程
一、辨析作业错例
能对前一天《作业本》中的第2题进行辨析。
(25+125)×4=25×125+25×4
(25+125)×4=25×125+125×4
(25+125)×4=25×125+125
25×4+125×4=4×(25+125)
25×4+125×4=25×4+125)
1、指出每组算式正误,并说明理由。
2、复习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式。板:
(a+b)×c=a×c+b×c
a×(b+c)=a×b+a×c
和×一个数=积+积
二、扩展乘法分配律
选择一个正确的算式。
35×(2×5)=( )
a、35×2+35×5 b、(35×2)×5
67×77+77×33=( )
a、77×(67+33) b、67×(77+33)
(40-2)×25=( )
a、40×25+2×25b、40×25-2×25
104×25=( )
a、100×25+4×25b、100×4×25
125×3+125×4+125=( )
a、125×(3+4)
b、125×(3+4+1)
1、请学生根据运算定律及已知算式,选择正确的算式。
2、着重(40-2)×25、104×25和125×3+125×4+125的分析。
三、练习
1、P38-5
2、P38-7
3、P38-6
4、P38-9
5、P37-4与P38-8
1、说说哪些算式用到了乘法分配律?哪些没有用到,为什么?
2、先判断每组算式的结果是否相等,再选择每组中的一题计算一下,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一题。
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P38-6,指名板演,并讲评。
4、独立完成P37-4与P38-8,说说哪种方法更好。
四、
今天,你用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和×一个数=积+积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关0的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解决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增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突出对知识的梳理和总结。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会解答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2.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仅供参考,老师们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建议
1.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由于本单元是将解决问题和四则混合运算有机结合起来编排的,因此,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要注意加强审题和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有哪些数量?这些数量分别表示什么?
●哪两个数量之间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根据问题选择分析方法:
●从条件入手
●从问题入手
●从关键句入手
(3)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外化形式。
●示意图
●线段图
●枝形图
(4)在训练课中要注意补充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因为关于整数的三步的实际问题在本册中已达到最难的程度,进入了收尾。
2.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握好要求,即在解决问题时可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在综合算式中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与运算顺序结合起来。但老师要明确,在解决问题中并不要求学生一定列综合算式解答。
3.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针对每个例题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或现实生活创设现实情境,(知识点要保留)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研讨。在每层的教学中要注意遵循研讨的六环节。
4.关于计算方面的训练。
(1)加强口算的训练。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一审运算符号。
二审数据特点。
三定计算方法。
(3)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教给学生抄题、抄数的方法。
(5)做题时速度适中,一步一回头。
(6)关于作业的批改问题。
(7)练习要经常化。
(8)坚持弃九验算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课题:
比大小
内容:
小数的大小比较
课时:
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少年宫正在举行少年演讲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是郑强和李明。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他们的成绩出来了!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谁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样表示?为什么?板书:9.87<9.90
1、 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他的成绩是9.96分。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2、 第四位选手是王平。我们一起来关心他的成绩:评委说,王平的表现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你们猜猜他可能得多少分呢?
3、 小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三、巩固与应用
1、 四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37.80千克。 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顺序排列起来。
2、 第10页练一练第1、2、3、4、5题。
四、拓展与总结。
1、第11页6、7题。
2、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2课时,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建立两者的表象,再正确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目标
1、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3、 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活意义与作用,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学习重点: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学习难点:“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预设过程
一、复习两端都栽
在一条12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1、揭题:植树问题。
2、呈现问题,请学生解决。新课标第一
3、反馈解法,强调“两端都种”与“间隔数+1”。
二、研究两端都不栽
在一条12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不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1、提出研究课题:要是两端都不种呢?
2、呈现问题,请学生思考后试解。
3、反馈解法,强调“两端都不种”与“间隔数-1”。
4、比较:“两端都种”与“两端都不种”有什么不同?
三、练习
1、画示意图,完成P118例2,注意“两端都不种”与“两旁都种”。
2、画示意图,完成做一做1,注意“两端都种”与“两旁都种”。
3、画示意图,完成做一做2,发现“锯的次数=段数-1”。
4、完成补充题,知道“四层楼三个间隔”。
四、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师: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读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
14、
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
师: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
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
(14+12+11+15)÷4 =52÷4 =13(个)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
师:“哪个队成绩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绩来比较?(预设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页可以用总数来比)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你能说出总成绩、每队人数和每队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每队的总成绩除以每队的总人数等于每队的平均成绩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18+20+19+19)÷4 =85÷5=76÷4 =17(个)=19(个)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二十二第1—3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xx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 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
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 384204 386685 39万
(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教案数学07-27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8-25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07-26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4-20
数学四年级下册优秀教案02-17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02-24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03-16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1-14
数学四年级下册优秀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