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7-30 09:27:2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9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初步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算式结果,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这是我们在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但前一节课只算了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大家解决吗?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29页看着第4题,请你帮助这些小动物判断一下,它们的计算究竟对不对?如果有错,错在什么地方?又该怎样克服呢?

  2.教学练习五第5题

  (1)让学生在书上计算出结果,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7题。

  四、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本游戏活动以摸球作为载体。通过此数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实验、猜想与验证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师向学生交代清楚活动的操作顺序:两人一组,然后记录颜色,再放回。记录摸出的红球、白球次数可用画“正”字的方法。

  2、组织活动:

  (师给每组口袋内准备的白球与红球数的比例应相同。)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摸球,一人记录。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巡视,以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当操作。

  3、汇报交流并猜想:

  每组学生操作完毕后,组织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并将汇报结果记录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进行猜想。也要请他们说说猜想的根据。

  4、验证猜想:

  请学生打开各小组的口袋,验证猜想的结果与实际结果是否相符。

  5、小组讨论:

  投影出示讨论的题目包括表格。然后出示问题。

  注意:学生在具体讨论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猜想与推选的方法,对此,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特别要指导学生应考虑比赛外的各种因素。

  6、课堂练习:

  89页第3题。

  提示学生:由于任选的随机性,故可能出现特例。对此,在解答时,不要求学生作统一的回答。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 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担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 理解凑+法的含义。

  4、 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小棒,教师的牛奶瓶及数学游戏中卡片。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增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 小芳家很穷,小华送给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2、 鱼缸有金鱼8条,又买来9条,一共有金鱼几条呢?

  你知道牛奶有几瓶,金鱼有几条呢?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你想解决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组织小组活动)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1、9+5 (1)数数法

  (2)9+5=14

  (分小数凑大数)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数凑小数)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见9就-1

  2、8+9 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9+5的计算,是组织交流后共同解决,7+9的教学层面就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些尝试后接受了交流的结果,一些机灵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汇报后就进步,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巩固阶段。

  3、试一试。

  9+3 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学板演,不是机械段,而且学生对方法最终选择的体现和最佳方法的呈现,对凑+法要进一步落实。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此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1、p73 完成书本内容。

  题2,原有金鱼9条,现又有8条,一共有几条?

  看图应用题(仔细观察,说一说图示,然后独立完成)

  2、9+1+5 9+1+3 9+1+8 9+1+9

  9+1+6 9+1+4 9+1+7 9+1+19+1+2 9+1+0

  巩固凑十法

  3、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课外作业:

  继续上课的数学游戏。

  课后评析: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信息的误导

  二、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三、具体编排

  1.例1说明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部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

  2.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教学时,可先呈现这两幅统计图,让学生说说:A、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认识到: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四、教学建议

  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阐明以下两点:

  (1)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

  (2)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实际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再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含的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老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老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老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老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剪一剪 ,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老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老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老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老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一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1 2 3 4 5 6 7 8 9

  3、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3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八册《小学点的认识与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引出课题

  1、改写下面的单位 (先填分数再填小数)

  25厘米 =()米 9分米=( )米 3厘米=( )米 7角=( )元 6分=( )元

  2、读数

  180.018.00 1.800 1800

  为什么你们读的都不一样呢?(小数点在移动)(板书:小数点) 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师:(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小数点为什么要搬家?它怎么搬家的?……

  二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观看课件:

  1.话说森林里,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可真不少。小数点就说:“我去玩一玩,一会儿再回来。”说完就“嗖”的一声跑走了。谁知它一走,顾客也跟着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回家。它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4.00)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4的前面(¥0.4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吧!”小数点又往左再搬一次家(¥0.04)。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二)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师: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快餐的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山羊快餐店从一个客人都没有,到现在生意比以前更兴隆。这是为什么呢?

  (生说)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点回来后,快餐价格的具体变化。 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归纳:

  小数点向左移动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 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 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 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倍;

  小练习:

  1、口答:

  (1)把34.2缩小到原来的1/10是 ;

  (2)把34.2缩小到原来的1/100是 ;

  (3)把34.2缩小到原来的1/1000是 ;

  2、我会算:

  15.6÷10=60.1÷100= 73.5÷1000=

  动脑筋想一想: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时,快餐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填书本上40页的试一试 )。

  试一试

  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 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 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 倍;

  ……

  师: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

  出示“四句歌”

  小练习:

  1、口答:

  (1)把0.08扩大10倍是 ;

  (2)把0.08扩大100倍是 ;

  (3)把0.08扩大1000倍是 ;

  2、我会算:

  0.98×10=0.34×100= 0.87×1000=

  三、实践应用

  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综合应用

  通过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

  1、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

  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2.8528500.02850.00285

  2、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__倍;如果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100 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___移动___ 位。

  3、小山羊要去进货,途中要经过一条小河,你能帮它过河吗?

  4、我会选。

  (1)把0.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 ()。

  A. 10倍 B. 100倍 C. 1000倍D. 10000倍

  (2)把6.7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

  A. 0.672B. 0.0672 C. 67.2D. 672

  (3)把23.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 )。

  A. 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B. 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C. 缩小到原来的 D. 缩小到原来的

  (4)把0.28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 )。

  A. 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B. 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C. 缩小到原来的 D. 缩小到原来的

  5、思考题:有比3.5大并且比3.6小的小数吗?如果有,请你写出两个这样的小数。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小数点搬家

  0.04 元0.40元 4.00元

  小 10倍

  1/100 数100倍 1/1000 点倍

  1/10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1.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探索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过程,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初步理解笔算加法的顺序和进位方法。

  2.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两道题,谁愿意来算一算?(指名板演)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口算。(指名口答)

  1. 用竖式计算。

  53 + 21 34 + 12

  2. 口算。

  8 + 6 4 + 7 9 + 5 7 + 6

  3 + 8 6 + 4 2 + 9 8 + 8

  5 + 7 4 + 8 3 + 9 5 + 6

  20 + 30 + 40 50 + 30 + 10

  师:(指学生板演的竖式)他们算得对吗?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略)

  师:是的,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 探索算法

  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教科书第85页例题的情境图,标明小华和小明)。瞧,小华和小明正在欣赏邮票呢。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小华有34张邮票,小明有16张邮票。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师:很好。你能把这道题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吗?(学生口述)求一共有多少张邮票,该怎样列式呢?

  生:34 + 16。(板书:34 + 16)

  师:34 + 16等于多少呢?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算一算,算出得数后,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1:(边说边演示)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3捆和4根小棒,再摆1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50根。

  师: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0根小棒的?

  生1:3捆和1捆合起来是4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4捆和10根合起来是50根。

  师:你算的是对的。能把你摆出的小棒整理一下,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里有50根小棒吗?

  生1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为什么可以把它们捆成一捆呢?原来的4根小棒是4个一,6根小棒是6个一,4个一和6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2:(边在计数器上拨珠边说)我是用计数器算的。先在计数器上拨出34,再在十位上拨1颗珠,个位上拨6颗珠。现在个位上有10颗珠,10个一是1个十,把个位上的10颗珠去掉,在十位上添上1颗珠。算出来也是50。

  生3:我是这样算的,34 + 16,先算34加10得44,再算44加6,得50。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到黑板上写出竖式)先算4加6得10,再算3加1再加1,得5。

  师:(结合学生的竖式引导)在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先从哪一位加起?

  生:(齐)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上4加6得10,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1,表示1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上。为了和原来的加数区别开来,进上来的1, 要写得小一些。再算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是几加几?

  生:十位上是3加1,再加进上来的1得5。

  师:所以34加16等于50。(指个位上进上来的1)谁来说一说,这个1表示什么意思?

  生: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上进上来的1。

  师:这个1在用小棒算时是什么?在用计数器算时是什么?

  生1:用小棒算时是捆起来的那一捆小棒。

  生2:用计数器算时是进到十位上的一颗珠。

  师:很好。请小朋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这道题用竖式再算一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

  师:会用竖式计算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了吗?(会)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请小朋友独立地用竖式计算。(出示试一试)

  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师:(请板演的小朋友)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吗?

  生:先算个位上5加8得13,在个位上写3,向十位进1;十位上6加2再加1,得9,就在十位上写9。65加28得93。

  师:他算得对吗?十位上是6加2得8,为什么还要再加1呢?

  生:这个1是从个位进上来的,所以要加上。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完成课题的板书:进位)

  师: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些什么?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生共同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下面的竖式。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 做想想做做第1题。

  3. 改错练习。

  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错在哪里,并改正。

  4.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 课堂总结(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培养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培养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技能。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78÷26×1425×(68÷17)

  1、先说一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完成,校对。

  B、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它与什么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C、讲授新课:

  例9:9.728÷3.2×7.5

  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例10:1.75×(24.42÷3.7)

  1、有括号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教师小结:通过小数乘除混合训练,你觉得与整数混合运算比较感觉怎样?

  D、巩固练习:

  4.8÷0.4×64.8÷(0.4×6)

  1、先让学生先试算,教师巡视

  2、抽两名学生板演。

  3、校对,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4、让学生根据算式,编成两道文字题。

  E、课堂小结:

  1、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与什么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2、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F、强化练习

  70.75×0.26÷6.57.36÷(3.2÷0.04)

  G、布置作业:

  P-38第二题和第三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方法

  难点:

  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正确计算。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

  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故此在教学中采用了上述几种方法。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放映CAI课件,春天的场景,伴随着音乐)春天到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盛装,处处鸟语花香,人们都喜欢到郊外去游玩。同学们,你们喜欢吗?好,现在老师带你们去郊游。接下来出示图:大公共车,有42个座位,小公共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今天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认为我们应该坐什么车?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我们班有43人,一辆车坐不下,必须要两辆车才行。)

  提问:同学们,请你们选择一下,我们该坐哪两辆车?

  (1)出示图:大公共车和小公共车提问:大公共车和小公共车一共有多少座?学生回答。在此,板书:42 + 30 = 提问:42加30得多少呢?请同学们算一算。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用小棒,也可以用计数器,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接下来学生汇报,并且交流他们所用的几种计算方法:1从42开始,10个10个往上数。如:42、52、62、722摆小棒:先摆4捆小棒和2根小棒,再添上3捆。(得出7个十和2个一是72。)3用计数器:拨算珠4分一分,再合起来:先把42分成40和2。40 + 30 = 70 70 + 2 =72板书:42 + 30 = 7240 270教师接着提问:我们班只有43位同学,而大公共车和小公共车一共有72个座位,如果我们座这两辆车就显得太浪费了。哪么我们该选择哪两辆车比较合适呢?

  (2)经过学生的思考和选择,出示图:大公共车和小轿车提问:大公共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我们又该怎样计算?学生回答,并板书:42 + 3 = 提问:42加3得多少?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学生汇报、交流计算的方法。板书:42 + 3 = 45 40 2 5

  (3)通过刚才的计算,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肯动脑筋思考,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42 + 30和42 + 3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教师小结:42 + 30 先把十位上的40和30加起来,再加个位上的2。42 + 3 先把个位上的2和3加起来,再加十位上的40。接下来是课间娱乐:同学们,解决了前面的问题。现在,让我们来听这首《春天在哪里》,感受一下春天来临的美好气息吧!

  2、应用巩固新知:

  (1)课本第25页第一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学生先用计数器拨一拨,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学生在展示台上用计数器进行演示)26 + 20 = 50 + 34 = 26 + 2 = 5 + 34 =

  (2)第2题:计算:(学生自由计算,方法不限)41 + 50 = 53 + 40 = 20 + 67 =41 + 5 = 53 + 4 = 2 + 67 =

  (3)小竞赛:学生以组为单位,看哪个组算得又快又对。评出优胜组,给予奖励。59 + 20 = 40 + 47 = 6 + 33 =43 + 6 = 34 + 50 = 41 + 5 =6 + 31 = 28 + 30 = 27 + 40 =70 + 18 = 3 + 62 = 4 + 73 =

  (4)思维拓展:(应用题)一筐苹果有40个,一筐梨有34个,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列式并计算)

  3、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分别是怎样计算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4、板书设计:经过本节的课堂教学活动,形成如下的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42 + 30 = 72 42 + 3 = 45 40 2 40 2 70 5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2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8-27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热】07-04

秋季小学数学教案10-10

【精】小学数学教案06-16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6-16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6-17

【荐】小学数学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