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7-31 19:25:2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锦集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锦集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发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理解公式的形成,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2、通过对面积公式的探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理解和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计算机软、硬件一套;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的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标有上、下底和高及数据的一般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各一个。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迁移诱导,激发参与兴趣

  1、启发学生回忆三角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实验操作,引导参与探究

  1、转化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

  独立拿出准备好的各种梯形,拼成学过的图形。

  学生拼摆,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给予点拨和鼓励。

  2、观察

  学生分组,结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观察、讨论。教师巡视,注意点拨。

  板书如下:梯形面积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的底 梯形是上底+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 梯形的高

  3、推导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注意点拨。

  学生反馈,教师注意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调控。

  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 × 高

  梯 形 的 面 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提问:计算梯形的面积为什么除以2?

  三、反馈调节,巩固参与成果

  1、引导实际应用,巩固梯形面积公式

  2、分层训练,培养能力

  3、发展提高,深化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

  2.请写出下面这些数的所有约数。

  15, 20, 34, 55

  二、新课引入

  师:想一想,如果要给1~12这12个数分类,你会怎么分?

  生:按奇数和偶数分。

  按一位数两位数分。

  师:同学们还有新的分法吗?(没有了)这节课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种新的分法,这是按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来分,可以把它分成质数和合数两类。那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认识一下。(板书:质数和合数)

  三、新课讲解

  1.学习质数和合数

  (1)找出12个数的所有约数

  师:怎样按约数的个数来分类呢?下面先请同学们找出这12个数的所有约数。

  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各写出6个数的约数,全班判断答案是否正确

  (2)对这12个数进行分类

  师:请同学们按照约数的多少,把这12个数分成以下三类:

  只有一个约数 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全班检验分法是否正确。

  (3)引出质数与合数的定义

  只有一个约数 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1

  4,6,8,9,10,12

  2,3,5,7,1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数 合数

  观察分出的三类约数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说出质数与合数的定义

  师:质数和合数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约数的个数不同,只有两个约数的是质数,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是合数)

  师:仔细观察这5个质数的约数,都有什么特点?(只有1和它本身)

  师:根据这个特点能试着给质数下定义吗?

  指数的定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师:仔细观察这6个合数的约数,它们都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为什么就不是质数呢?(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

  师:根据这个特点能试着给合数下定义吗?

  合数的定义: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别的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师:你觉得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定义的关键词是什么?

  理解只有除了还有这两个关键词的区别。

  提出:只有是除了就没有的意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五年级下册《合数与质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五年级下册《合数与质数》教学设计师:那为什么数1分到第三类呢?(它只有约数1一个约数,因此它不能分到质数(两个约数)类,也不能分到合数(两个以上约数)类)

  师:因此,我们说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

  出示例2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那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师:你会根据什么方法来判断呢?(检查这个数的约数的个数)

  师:是不是要把这个数的所有约数都找出来才能判断吗?(不用,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除1和它本身外,只要看还能不能找出其它的一个约数就可以判断了)

  师:非常好,现在同学们试试用这种方法判断这几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抽学生口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练习:做一做

  3. 探索100以内的质数表

  师:判断这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如果每次都要算出这个数的约数的个数,麻烦吗?(麻烦)下面老师介绍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查质数表法。只要我们把一定范围内的质数都找出来,判断时,只要查一查表内有没有这个数,有就是质数,没有就不是质数。

  师:那怎么做100以内的质数表呢?

  阅读练习十三第1题,按十三题的方法找100以内的质数:

  (1) 写出2~100的数

  (2) 依次划去2,3,5,7的倍数,2,3,5,7本身不划

  翻开书本60页,对照质数表是否与自己的结果相同。

  四、巩固练习

  1. 练习十三第3,4题

  2.找出20以内的质数与合数

  3. 说一说

  (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自然数可能是 .

  (2)即使偶数,又是质数的数肯定是

  (3)即使奇数,又是合数的数肯定是

  (4)即使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的是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2题

  预习分解质因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例的知识以及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比和比例(二)]

  ⊙回顾与整理

  1.构建比例知识网。

  通过课前的复习,你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知识网络)

  预设

  生1:我了解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生2:我知道了解比例的方法。

  生3:我掌握了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方法。

  生4:我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且能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生5:我了解了比与比例的区别以及正、反比例的区别。

  ……

  2.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明确:

  ①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都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①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②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看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外项之积。

  3.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1)正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是什么?

  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关系式:=k(一定)

  (2)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是什么?

  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关系式:x×y=k(一定)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9-20页。

  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到二年级下册的书又进行了改版,我很自然地将新旧版教学内容进行了对比,发现尤其在练习局部把原来的通过数轴比较数的大小以和目测估计的练习改换掉,而更重视培养同学的数感以和应用。如书中出现“少很多、差不多、慢得多、快一些”这些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非常口语化的词汇,真正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同时对同学估计意识的培养并未忽视。真是一题多练。

  由于经验的缺乏,我试图到网站上找一些公开课教案等资料,但由于是新版,而所有相关的资料都与旧版教材配套,因此我只能半参考半自我解读教材,写下如下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复习引入

  1、两位数与两位数的比较

  师:(手拿思品书与习字本)同学们,你能猜一猜思品书大概有多少页吗?(58)

  [ 同学各自猜想一个数,请几个人说一说,注意表述的准确性,最好用“可能、大概”这样的字眼。由于有的同学过于重视或是坚信自身的判断,经常用语过于绝对,用“肯定、一定”等词表述自身猜想的结果。此时师有必要进行纠正。师板书准确的页数。]

  师:让同学观察两本书的厚度,引出习字本的页数与思品书的页数“差不多”,你能猜一猜习字本的页数吗?(请同学说一说)假如给你三个选择15、60、150,你选择哪个数呢?为什么?

  组织比较,师:58○60,你是怎么比较的?

  2、两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师:观察数学书与习字本的厚度,引出数学书的页数比习字本的页数“多很多”,你能猜一猜数学书的页数吗?

  师先让同学估计,再选择50、104、500,说一说为什么?

  组织比较60○104,你是怎么比较的?

  [ 这两个活动是根据课后习题3、4改编而来,一是便于同学练习时可以运用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知。而是他重视培养同学的合理估算能力,师通过让同学观察书的厚度,抓住“差不多、多很多”等字眼进行估算,也是提示同学估算要合理。数字也是同学们学过的两位数与两位数,而后引到两位数与三位数比较,估算的同时复习了一年级学过的两位数大小的比较。并通过提问“你是怎么比较的?”适当总结了初步的数的比较的方法。]

  3、抢答复习旧知

  师: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比较下列数的大小吗?

  出示小黑板,6○20、66○62、100○89、75○57

  边回答边说说比较的方法

  [ 再通过这些典型的比较习题,试图让同学逐渐回忆起原来所学过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以便在旧知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新知。在教学过程中,就感觉同学是能够判断出谁大谁小的,但是不太能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述比较的方法,因此我觉得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要常给予同学交流、研讨、和表达的机会。]

  4、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继续用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平移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运动方式。(出课题)

  1、交流预习内容

  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

  2、举生活中的例子。

  ①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看?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②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

  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

  判断的时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组,然后重点讨论全是平移的一个组。这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平移的本质:

  刚才你是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的运动,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练习:鱼图(提要求时强调:是要作平移)

  二、格子图中数移动距离

  1、课件出示:房子(烟筒上有一只小鸟,屋檐上有一只小鸟)

  请你观察房子做了什么运动?(平移)

  (配音)移动后烟筒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5格(对)

  屋檐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4格(错)

  谁说得正确呢?(学生讨论)你觉得它为什么出错呢。

  2、移动房子:

  整座房子移动了多少格?(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

  3、出示:房子向右移动图全班一起完成。向()移动()格

  4、学生自已动手开书完成其他。

  5、练习:动手完成p43第1题。

  三、用平移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画面。

  3、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了平移,你们觉得你能运用平移改进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方我们的生活吗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2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8-27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7-30

【荐】小学数学教案06-25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6-25

【热】小学数学教案06-26

小学数学教案【热】07-04

秋季小学数学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