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8-07 17:57:0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合集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前 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 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

  让学生看图答 三、 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

  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 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不仅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活动中,而且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通过创设帮小女孩买菜的情境,让学生发现买菜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从而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探究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数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中帮妈妈干家务吗?(干)那么你们帮妈妈买过菜吗?大家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教材11页买菜的情境图)

  师:从买菜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怎样才能知道售货员收的钱对不对呢?

  导入新课——买菜。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买菜情境为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小女孩判断售货员收的钱对不对,引发学生思考和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投入到下面的探究学习中。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估一估。

  课件出示教材11页的第一个问题。

  师:怎样估算买1把油菜和1把芹菜大约要付多少钱?

  学生讨论、交流后全班反馈,说说估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从大家的估算结果可以看出买菜要付的钱数在几元和几元之间?

  引导学生明确:买菜要付的钱数比3元多,不到5元。

  2.画一画,算一算。

  师:售货员收了3.66元,对吗?

  (课件出示教材11页中间两幅图)

  小组讨论:如何验证售货员收的钱对不对。

  预设 生1:1.25+2.41,将两种蔬菜的价钱相加求和。

  生2:3.66-1.25,总价钱减去其中一种蔬菜的价钱,求另外一种蔬菜的价钱。

  合作探究:怎样计算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组内的同学讨论,算出这两个算式的得数,在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预设 方法1:利用元、角、分与小数的关系计算。

  加法:因为1元+2元=3元,0.25元+0.41元=0.66元,所以1.25+2.41=3.66(元)。

  减法:因为3元-1元=2元,0.66元-0.25元=0.41元,所以3.66-1.25=2.41(元)。

  方法2:借助画图的方法计算。

  方法3:用竖式计算。

  师:你是如何用竖式来求1.25与2.41的和的?怎样用竖式求3.66与1.25的差呢?

  引导学生明确1.25、2.41和3.66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意义,知道在竖式计算中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3.算一算。

  用竖式计算1.25+0.74和2.76-2.1,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

  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4.师生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学生不仅从直观上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更从实质上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通过期末复习,可以让学生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理清脉络,掌握知识要点和规律,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以便更好地将所领会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同时,注重在总复习阶段温故知新、拾遗补漏和提优补差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百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使学生理确求平均数的意义,明解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4、使学生进一步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算单位,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用四舍五人法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熟练掌握多位数读法和写法,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会将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数,能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熟练求平均数。

  3、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会用字母表示数量,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5、熟练掌握小数的有关知识。

  难点:

  1、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注意的处理。

  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3、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4、列方程解应用题。

  5、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

  6、理解小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

  1、 多位数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1课时

  2、 分数的初步认识1课时

  3、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

  4、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1课时

  5、 简易方程(一)1课时

  6、 简单的统计(二)1课时

  综合练习2课时

  共8课时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年月日编号:

  教学课题:邮票的张数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理解方程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的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解2x-x=3这样形式的方程

  难点:正确列方程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60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试一试:

  选两题进行板演

  试一试:第二题:

  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

  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102页—109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 笔算减法 笔算加减混合 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 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29+35+9 61-30+15

  75-46+31 53-9-37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 )页,大约还剩( )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2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8-27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12-24

秋季小学数学教案10-10

【精】小学数学教案06-16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6-16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6-17

【荐】小学数学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