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数学教案模板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启发幼儿通过自身的尝试操作,发现1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什么事顺数和倒数。
2、能力目标:感知顺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的正逆关系,了解不同的数数方法,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及可传递性。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
活动难点:
感受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松鼠采松果》、动物图片、蘑菇房子图片若干、1-10 的数字卡,投影仪、电视机。
2、学具 :1-10的点卡和数卡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游戏"拍拍手"(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巩固旧知)
1、拍手次数与说的数相同。如:我说X,幼儿:我拍x。(拍手X下)
2、拍手次数比说的数多1。如:我说5,幼儿:我拍6,6比5多1。(拍手6下)
3、拍手次数比说的数少1。如:我说5,幼儿:我拍4,4比5少1。(拍手4 下)
二、 激趣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小伙伴,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吧。(出示教学挂图观察)提问:图上是谁?(小松鼠)它要去干什么啊?(手提篮子上山采松果)数一数:从小松鼠的家到山顶那棵松树那里有多少级台阶啊?(10级)
三、 活动:我来采松果
(学习顺数,倒数的方法)
1、小松鼠这是第一次独自一人上山去采松果哦,就怕迷路了,所以啊,他想了个好办法,就是给台阶都标上号码,踩着这些数字上山,回来的时候又踩着数字下山,那现在请小朋友帮帮他把数字记号标出来,好吗?
个别幼儿上前尝试。把数字卡片放到相应的台阶上。(1-2-3-4-5-6-7-8-9-10,上山刚好要走10个台阶。)
2、走到了山上,按原路返回要怎么走下来呢?(10-9-8-7-6-5-4-3-2-1)
3、提问:小朋友们发现回来的数字和去时有什么不同的啊?(启发幼儿感知原来走上山顶的时候我们是从小的数字开始数,后面的数字都比前面的数字大1,下山的时候是从大的数字开始数,后面的数字都比前面的数字小1)感知从1到10,按顺序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的关系。
教师小结:建立正确顺数、倒数概念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这样排列的数叫顺数。(幼儿唱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这样排列的数叫倒数。(幼儿唱数)
四、动手操作:送小动物回家
1、出示尝试题:给小动物建新房。
小松鼠有很多的朋友,有小羊,小白兔,小鹿,小猪,小松鼠也邀请了他们到家里玩。他们可喜欢小松鼠的家了,都想有一间这样的房子,住在山上,以后就能经常一起玩,所以想请小朋友们帮他们盖房子,好吗?盖的房子可是有要求的哦,每个小动物的家都要隔着一段距离,刚好有10个台阶,这样大家还可以上上下下锻炼身体呢。
(1) 教师示范用倒数的方法先给小羊找地点盖间房子,离小松鼠家正好有10 个台阶的地方。在那里建房子(请幼儿上来把贴有小羊照片的房子贴到挂图上)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帮助其他小动物建新房,如小羊家到小白兔家有10个台阶,小白兔家到小鹿家又有10个台阶,小鹿家到小猪家也有10 个台阶。(使幼儿进一步掌握倒数的方法。)
2、第二次尝试:真假"房子"
山上有了很多一模一样的房子,这下可乐坏了灰太狼,它想了一个好办法来抓小动物,什么办法呢?那就是把他们房子上的照片都撕掉,再盖很多间一模一样的房子,把里面都弄成陷阱。灰太狼一心想着,让小动物们找不到家,掉进他的陷阱。小动物们会上当吗?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启发幼儿教小动物学会数数,按顺数和倒数的方法排列,找到"真"房子。)尝试自己给小动物重新找到家。
3、动手操作
将10以内点卡和数卡分别按顺数和倒数排列。
五、思维拓展
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顺数和倒数。
电梯、红绿灯、火箭发射、倒计时...... 通过观看多媒体的演示,感受顺数、倒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延伸:
游戏"爬楼梯"。幼儿自由上下楼梯,上楼时顺数 1、2---10,下楼时倒数10、9-1,巩固理解什么是按顺序数、什么是倒数。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寻找身边七彩色的实物,进一步了解七彩的排列次序。
2.感受神秘与惊喜带来的快乐。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先前的活动中已初步了解光的七彩排列。
2.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赤橙黄绿青蓝紫色的物品,并想办法包装成神秘七彩盒带到幼儿园来。
3.在干净的地面上用与七彩颜色一致的粉笔或水粉画出彩虹线。
4.白纸、水彩笔,教师自制的彩虹胸章若干。
活动过程
1.漂亮的七彩盒。
――幼儿分组活动,先请大家互相猜猜自己的七彩盒内装的是什么,请大家闭上眼睛,展示自己收集的七彩盒,数数七彩盒里是不是真的藏着七种颜色。
――引导幼儿说说看到这么多七彩物体的感受。
――如果幼儿拿来的七彩物是需要通过操作才能显现色彩的,则更应加以肯定。如贝壳的内部、CD盘等。
――给每个带来七彩盒的幼儿贴上彩虹胸章。
2.彩虹大桥。
――大家一起行动,把自己七彩盒里的物品拿出来一一放到相应的彩虹线上,组合成“彩虹大桥”。
――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彩虹线,对上面的物品进行绘画记录,同一种物品可只作一种记录。最后数数这条彩虹线上一共有几种颜色相似种类不同的物品。
活动建议
1.活动前为了便于家长了解这一活动的意图,可在“联系栏”中告诉幼儿家长可以收集的七彩实物,如不同颜色的水果、蔬菜、塑料瓶、液体、肥皂、蜡笔、糖果等,以拓展家长的思路。
2.寻找身边与七色一致的实物,是感受世界五彩缤纷的极好途径。
3.孩子自主寻找七色的物品,以及采用大小适宜的盒子包装起来的过程,都是有益的学习过程。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体验图形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能用几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3.对图形之间的拼组关系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用的大三角形纸卡:红色两个,绿色,蓝色个一个。
2.幼儿用的红色三角形纸卡每人一个,幼儿剪刀每人一把。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三角形一次分割练习,理解图形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1、 出示红色大三角形。
教师:这是什么图形?它是什么颜色的?
2、取一个红颜色的大三角形,教师演示。
教师:三角形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
教师:你们看,一个大三角形变成了什么?
3、再取一个红颜色的大三角形,教师演示。
教师:它们还可以怎么变呢?
教师:你们看,一个大三角形变成了什么?
4、请幼儿折一折,剪一剪,再拼一拼。
教师 :请你们每人取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折一折,剪一剪,让它变一变魔术把!再把剪下来的图形拼一拼,看还能不能拼成原来的形状。
二:三角形两次分割演示。
1、 教师:你们还想看三角形变魔术吗?教师把绿色的纸卡折两下,并沿折线剪下来。
2、 教师:再将小图形拼一拼,看还能不能拼成原来的形状。
三:三角形三次分割演示。
1、教师把蓝色的纸卡折三次 ,(三条折线不交叉)或这两次(两条折线交叉) 请幼儿数一数共分成了几部分(四部分),都是什么形状的(至少有一个三角形)
2、教师:再将小图形拼一拼看还能不能拼成原来的形状。
四:打开幼儿用书,完成操作练习。
1、调动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兴趣。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操作的要求,并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3、幼儿之间相互检查,交流讨论。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面对大班幼儿,对数学的数字概念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范围,为了让幼儿对加减法式子中的每一个数字的理解,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地进入小学,为了幼儿将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探索数学奥秘。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 7 + 3 = 10
苹果是7个 梨了是3个 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这是总数
同理:3+7=10 4+2=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 10 -3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感知单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与意义。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1~7,车牌号码“84527”一张。
2.幼儿每人一张车牌,车牌号不重复。
活动过程
一、观察车牌号,区分单双号。
1.师:今天我们要来玩开汽车的游戏,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车牌号,看看自己的车牌号是多少。(幼儿自由观察,了解自己的车牌号)
2.师:你的车牌号是多少?车牌号的数字应该从哪里开始报?
3.师:谁的车牌号上的第一位数字是单号?请起立。(教师较快的询问站起来的幼儿,第一个数字是多少并集体验证)
4.谁的车牌号上的第二个数字是单数?请起立。(站起来的幼儿报出车牌号上第二个数字,集体验证)
5.你的车牌号上有几个单数?有几个双数?它们分别是多少?(个别幼儿交流,集体验证)
二、玩“开车”游戏,感知单双号的用途。
1.师:杭州市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风景很美。你知道杭州最美的地方时哪里吗?(幼儿自由讲述)
2.师:杭州的西湖是最美的,每天都有很多人到西湖边欣赏美丽的风景,马路上车子很多,交通非常拥挤,大家就玩得不开心了,交警叔叔想出了一个办法:当这一天的日期是单号时,车牌号尾数是单号的车子才可以开,当这一天的日期是双号时,车子尾数是双号的车子才可以开,这样西湖边的车子就少了,大家玩得就开心了。
3.师:车牌尾号是哪个数字?(引导幼儿车牌号最后一个数字就是尾号)
4.谁的尾号是单数?是数字几?(引导幼儿区分单双号)
5.教师出示卡片1(1代表星期一),这个数字是单号的还是双号的?请尾数是单号的车子跟我来(教师带领幼儿绕教师走一圈),集体验证,错的幼儿给予罚款,对的幼儿给予表扬。
6.教师出示卡片2(2代表星期二),这个数字是单号的还是双号的?请尾数是双号的车子跟我来(教师带领幼儿绕教师走一圈),集体验证。错的幼儿给予罚款,对的幼儿给予表扬。
7.教师出示不同的卡片,对应尾数的幼儿模仿开车。
8.教师(出示车牌):小明家的车牌号是“84527”,你觉得他家的车是星期二还是星期一能去西湖边?为什么?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该故事是一个很有趣的童话,讲述的是青蛙一家有五口人,他们长得都很像,但各有各的特点。通过这个绘本的阅读和理解,能让孩子们较好地辨识小青蛙一家五口人的不同特征;青蛙一家人出门购买的不同种类的东西;以及每个家族成员购买东西的数量的不相同;培养孩子细心观察的能力以及做事情有条理,并愿意帮助别人的品质。
融入的数学元素
从认知角度,一是可以让孩子们了解青蛙一家每个成员的不同特征,引导孩子学会观察比较的方法;二是让孩子们将青蛙一家每个成员购买的物品和数量互相匹配对应,在帮助青蛙一家请客为朋友准备食物的情景中融入5以内的数数,数量匹配以及数的形成的学习。
活动的设计
年龄段:中班上学期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感知、理解5以内数的形成。
2.喜欢听故事,在帮助小鸭子和小青蛙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增强对家人的区分辨别能力;了解和分析幼儿对数形成的认知水平。
环境准备:PPT、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操作底板、青蛙一家各个人物的头像、每个人物购买的食物、1-5数字)
活动过程
一、看看全家福——辨认青蛙一家人
1.今天我带来了一张照片,他们是青蛙的一家。
重点提问:照片上有几只青蛙?他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辨认5个不同的角色。
青蛙爷爷,头戴小帽、手拿烟斗、胡子翘翘;
青蛙奶奶,皱纹多多、头发白白、拄着拐杖;
青蛙爸爸,戴着领结、架付眼睛、爱看书报;
青蛙妈妈,头戴花巾、喜欢打扮、最爱漂亮;
青蛙宝宝,穿个围兜、梳起小辫、戴上小花。
2.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青蛙一家》的故事吧!
二、听听故事——解决故事中小鸭的疑问
(一)了解青蛙一家购买东西的顺序和物品
1,讲述故事:啊呀,青蛙一家有这么多人来买东西,小鸭子忙得记不清了。
重点提问: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想想,青蛙一家人是谁先来买,谁后来买?
2.青蛙一家在小鸭店里买了很多东西,小鸭实在记不住了。
重点提问:他们都买了些什么?买了多少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吧。(教师再欢播放PPT)
3.你们记住了吗?青蛙一家在小鸭店里买了些什么?买了多少?请你们排一排。要边排边告诉小鸭。(鼓励幼儿边排边表达)
(二)解决青蛙一家请客的问题(学习5以内数的形成)
1.小鸭觉得很奇怪,问:“你们一家买这么多东西,吃得完吗?”青蛙宝宝说:“今天我们家请客,买的东西是请客人吃的。”
——爷爷请来1只小鸡,请它吃1条毛毛虫,毛毛虫是小鸡最喜欢吃的;奶奶请来2只熊,请它们吃什么呢?
重点提问:为什么请它们吃蜂蜜?吃多少?够吃吗?不够怎么办?幼儿介绍方法。
(追问:再买几罐?)
小结
1罐蜂蜜再买l罐蜂蜜就是2罐蜂蜜,再买就是“添上”。追问,什么叫“添上”?原来
1罐蜂蜜添上1罐蜂蜜就是2罐蜂蜜,1添上1就是2。
2.看看你们的计算板上:原来有几罐蜂蜜?够吗?要添上几罐?
——三只乌龟是爸爸请来的客人,请它们吃什么呢?
重点提问:青蛙爸爸买了几只虾?客人有几位?够吃吗?不够怎么办?
小结
2只虾再买1只虾就是3只虾,再买就是“添上”。追问,什么叫“添上”?原来2只虾添上1只虾就是3只虾,2添上1就是3。
3.看看你们的计算板上:原来有几只虾?够吗?要添上几只?
——妈妈和青蛙宝宝也请来了客人,它们请来了谁(同时出示)?妈妈请来几位客
人?青蛙宝宝请来几位客人?请他们吃什么?
重点提问:妈妈和小青蛙买的食物够不够?请你们来帮忙!
——操作后,幼儿介绍解决方法。(你是怎么帮忙的?)引导幼儿说:3添上1就是4,4添上1就是5。
三、操作讲述——知晓故事结尾
原来,青蛙一家不仅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也是好客的一家。
小结
你们看,在你们的帮助之下他们吃得多开心啊!小鸭子和青蛙都要谢谢我们小朋友,帮助它们解决了问题。
附故事内容
青蛙一家有五口,他们非常快乐地住在一起。
一天早上,青蛙爷爷出门去散步,他在小鸭店里买了一条毛毛虫,送给小鸡。
青蛙奶奶要到花园里去,看看她前几天种的小花开了没有,她在小鸭店里买了两桶花蜜,送给勤劳的小蜜蜂。
青蛙爸爸出门去上班,他在小鸭店里买了三只小虾,送给他的乌龟兄弟。
青蛙妈妈要到河边去看她的小蝌蚪宝宝,她在小鸭店里买了四根水草,去喂她的小宝宝。
小青蛙要上幼儿园去,他在小鸭店里买了五只小飞虫,送给他的好朋友。
小鸭子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小青蛙说:“小青蛙,今天一早你已经买了好多西了,一条毛毛虫、两桶花蜜、三只虾、四根水草、五只小飞虫。”小青蛙摸了摸脑袋说:“没有啊,我什么时候买过这么多东西呀?”小鸭子说:“那我就搞糊涂了。”
小朋友,你们来告诉小鸭子这到底是怎幺一回事,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_大班数学教案07-07
大班数学教案:《纸的力量》_大班数学教案07-13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抽奖_大班数学教案07-13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等分_大班数学教案07-05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_大班数学教案07-05
大班数学教案:分苹果_大班数学教案07-05
大班数学教案:数的守恒_大班数学教案07-05
大班数学教案08-20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07-02
大班数学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