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通用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篇1
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学习内容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了解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几种图形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为学生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方法迁移,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做了准备。 由于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当学生掌握了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之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创新的能力,是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掌握转化思想的起始内容。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过渡时期。他们有了一定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理解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和描述推导的过程还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媒介让学生去参与、去操作、去实践,才能让学生通过体验,掌握规律,形成技能。这节课中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将这些抽象的事物转化为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事物,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过程
一、情感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1)、说出平面图形名称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2)、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强调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目的: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能够降低门槛顺理成章的引入新知识。
2、 导入新课
3、 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
(1)、在方子格中数出长方形的面积。
(2)、在方子格中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对应的底和高。
(3)、通过观察表格,试着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4)、共同探讨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出示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明确其底和高。
②学生在学具上标明其底并画出对应的高。
③讨论: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再计算(保证面积不会发生变化)
④小组交流如何操作的。(割补法)
⑤学生代表汇报各组的操作方法以及得到的结论。
⑥幻灯片演示割补的过程。
⑦引导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明确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必须条件)
4、 课堂小练笔。
设计目的:达到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实践中掌握知识,并能够从实践中总结知识。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本课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面积 = 底 × 高
长方形 面积 = 长 × 宽
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表示底 h表示高
S=a×h s=a.h S=ah
小学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篇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练习十七第4-9题
教学要求:
1、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应用问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树立责任感。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口算:
4.9÷0.75.4+2.64×0.250.87-0.49
530+2703.5×0.2542-986÷12
3、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是7米;(2)高13分米,底长6分米;
(3)底2.5厘米,高4厘米;(4)底0.24分米,高0.5分米
4、出示课题。
二、新授
1、补充例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125米,高2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独立列式后,指名口述,教师板书。
(2)如果改问题为“每公顷可收小麦6吨,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吨?”怎么解答?
让学生议一议,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评讲。
(3)如果问题改为:“改种花生,一年可收花生900千克,这块地平均每公顷可收花生多少千克?”又怎么想?
与上题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
让学生自己列式。
辨析:老师也列了三个算式,到底哪个对呢?帮个忙!
A900×(125×24÷10000)
B900÷(125×24)
C900÷(125×24÷10000)
2、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七第6、7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8、9题
⑧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7.6米,高是15米,每平方米收油菜6千克。这块地收多少千克油菜?
⑨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田,底是250米,高是78米,共收小麦13650千克。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篇3
一、谈话导入
1、组织课堂纪律
2、比眼力游戏:哪个图形面积大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师演示,全体同学看
3、小结:转化法:拼、补
二、用上面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1、停车位。哪个大?学生1、学生2、学生3、引导学生说出要算面积,才知道哪个大。
2、揭示课题,板书
1、长方形的面积只要量出什么就可以算出来?
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量出什么?
学生1:底、高
学生2:邻角(边)
豆豆猜想:邻边x邻边=平行四边形面积
3、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变化
引导学生说:面积越来越小,邻边不变。说明:面积与邻边有什么关系:(排除第二种猜想)
4、学生操作:(1个同学数,1个同学填表格)
(1)用数表格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1、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
(2)挑战:没有方格怎样验证底x高=平行四边形面积
学生忙着量、师及时提示,转化。
学生2/、演示、解说
问题:从哪里剪,还可以从哪里
师演示,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变成了什么?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面积=长x高
平行四边形=底x高
S=axh
(3)解决停车位问题
1、要测量长和宽(长方形)底和高(平行四边形)
2学生算
学生1:(及时表扬)
三、出示
1、学生1:15x812x8
2、为什么12cm也是底,12x8不对?
3、对应的高
(5)、小小设计师
1、在小方格纸里画出一个12平方cm的平行四边形
2、学生展示,说说画得的原因与大家分享。
学生2、
(3)扩展延伸,底是2cm,高是6cm可以画多少种?(无数种)它的底都2cm高都是6cm.说明面积怎样。
四、总结:
学生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习有什么收获。
评析:刘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不规则图形,分别让学生1、学生2、学生3、学生4、说并说理由,顺势引出转化法,并让转化贯穿于整节课,参透转化思想,这是空间与图形学习的重要而常用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比较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停车位哪个大?来让学生产生需要求图形面积的需求,顺势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计算,揭示课题。要算长方形的面积只要量出长和宽就可算出来,进而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要量出什么?与什么有联系?引导学生积极猜想,学生1、量出底和高,就可以算出面积,学生2、学生3说量出两条邻边就可以算出来,针对以上两种猜测,教师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四边不变,高矮变化的情况,让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说明面积与什么没有关系。排除第2种猜想,重点探究底1种猜想接着让学生用数表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填写观察表内数据找出规律。学生1、学生2、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进而引导学生验证。让学生操作,经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一开始,学生忙着量,教师及时提示,学生马上明白,通过操作转化为另一种已学过的图形。学生1、学生2、上台演示解说过程。紧接着,师问:从哪里剪?还可以从哪里剪?引导学生悟出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从哪条高剪都可以。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变成了什么,有什么联系,让学生看清楚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面积不变,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使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具体过程。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水到渠成,用字母s=ah表示。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是新课标强调的内容。在这个过程,转化的方法和思想赶着重要作用。
练习环节,循序渐进,第1题强调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要找到对应的底和高。第2题小小设计师,开放题,学生通过努力细心观察可以完成得很好。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己总结,改变了以往教师小结的习惯。
建议:在剪三前,要让学生找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沿着高剪。找不到高,转化为长方形难以操作。如:引导学生悟出无数条高,许多学生还需要时间和空间。
值得借鉴之处:
1、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知识重要过程,体现注重过程的观点。如:1、用数表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察结果找规律,初次感知计算方法。
2、验证计算方法,参透转化思想,空间与图形的探究和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转化。为后面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奠定了基础。
3、著于引导学生质疑,引发知识冲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如:要比较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车位哪个大?使学生产生求它们的面积需求。长方形学习过,可以求,那么平行四边形呢?进而让学生猜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排除猜想。在转化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什么不变,什么变了,变成了什么,有什么联系。如:从哪里剪?还可以从哪里剪?
4、课堂组织方式较好。
小学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篇4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与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计算机及课件;
2、投影仪;
3、硬纸板做成的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
4、每个学生5张平行四边形硬纸片及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认识的平面几何图形有哪些呢?(微机出示,图形略)
2、在这几个图形中你们会求哪几个的面积呢?(微机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3、大家想不想知道其他几个图形的面积怎么求呢?我们这个单元就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质疑引新:
1、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流氓兔,今天流氓兔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它解决好不好?
2、微机显示动画故事:有一天,流氓兔在跑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长方形框架,它不小心踹了一脚,把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流氓兔很奇怪:形状改变了,面积改变了吗?
3、演示教具:将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框架,拉动其一角,变为平行四边形。
4、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求出来进行比较,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怎么求呢?这节可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三、引导探求:
(一)、复习铺垫:
1、什么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2、拿出一个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找找它的底和高,并把高画下来,比比看谁画得多。
3、微机显示并小结:平行四边形可以作无数条高,以不同的边为底对应的高是不同的。
(二)、推导公式:
1、小小魔术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变一变的小游戏(微机显示一个不规则图形),我们可以直接用所学过的求面积公式来求它的面积吗?
2、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用割补法转化为长方形)
3、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多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及剪刀,自己动手,运用所学过的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4、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实验情况:
⑴、谁愿意把你的转化方法说给大家听呢?请上台来交流!(用投影仪演示剪拼过程)
⑵、有没有不同的剪拼方法?(继续请同学演示)。
⑶、微机演示各种转化方法。
6、归纳总结规律:
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拼合成一个长方形。并引导学生形成以下概念:
⑴、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⑵、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⑶、剪样成的图形面积怎样计算?得出: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底×高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
7、文字公式不方便,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字母公式表示,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S=a×h(板书)。同时强调: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还可以记作S=a.h或S=ah(板书)。
8、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轻柔的音乐中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四、巩固练习:
1、刚才我们已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那么,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几个条件?(底和高,强调高是底边上的高)
2、练习:
(1)、(微机显示例一)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判断题(微机显示,强调高是底边上的高)
(3)、比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用求面积的公式计算、比较,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4)、思考题:用求面积的公式解决流氓兔的难题(微机演示,得出结论:原长方形与改变后的平行四边形比较,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不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二者的面积不相等)。
五、问答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得出的?
六、课后作业:
P67 1、2、3、5 《指导丛书》练习十六 1
小学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篇5
教学要求: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十六第4题)
4.90.75.4+2.640.250.87-0.49
530+2703.50.2542-98612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⑴底12米,高7米;
⑵高13分米,第6分米;
⑶底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⑵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
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⑶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
与⑵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⑷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
2.练习十七第6题:下土重量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1.6厘米
2.5厘米
⑴你能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⑵他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⑶生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⑷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3.练习十七第10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如图),求高。
28平方米
7米
分析与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就用面积除以底就可以了。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六第7题。
四、作业
练习十六第5、8、9、11题。
小学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能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性质。
3.各图形的对称情况。
4.图形的大小用面积来表示。 (引人新课)
二、新授
1.投影,并观察,填书本P1的空格
2.操作: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
3.量一量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怎样的关系?
4.得出: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5.怎样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篇7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试用)第八册第三单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是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教学中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动一动、想一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来在实际生活中用一用。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本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平移旋转的思想,为将来学习图形的变换积累一些感性认识。
(三)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四)教学目标预设: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现拟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能力目标:在比一比、动一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应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教学,培养互相合作、交流、评价的意识。
4.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剖析:
通过实践理论――实践来突破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重点。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长方形等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平行四边形,学生准备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剪刀。
二、说教法、学法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一切思维的起点。”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无法直接解决问题,就会产生认知上的矛盾、内在的需要和学习的驱动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所以教师不仅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应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学生合作与讨论,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次讨论,使他们自主、快乐地解决问题。
在本节课中,我还力图体现出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创设生活情境,设疑引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在探究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熟悉的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究和体验,感受新知;联系生活经验,构建新知;小组合作交流,扩展新知;创新活动设计,超越新知。
(三)说学法
坚持“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学习数学的终结所在。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趣和可学,我们还应注重将数学知识提升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会创造、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创造的课堂。
三、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王林家和张强家各有一块地,如图:
4米 4米
王林家 张强家
6米 6米
可是谁家的地面积能大些呢?他俩都想知道,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大家先猜猜看?让学生猜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为什么?主要是向学生暗示了当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长与底,宽与高分别相等时,它们的面积会相等,初步感知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王林家的地是长方形,我们能求出面积。而张强家的地是平行四边形,怎样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这样设计,由生活中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完成了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成为一名探索者,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操作探索,推导公式
1、数方格法求面积(出示)
给上面的二块地的长、宽与底、高分别缩小100倍(变成了6厘米和4厘米)再加上网格,如上图,(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每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数完后,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设计,让学生掌握用数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动手实践,推导公式
①实践操作
教师启发谈话,如果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常用数方格这种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与什么有关?再通过出示:当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变,它的面积随着底边的缩小而缩小,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有关;当平行四边形的底不变,它的面积随着高的缩小而缩小,也说明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有关。我们已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再通过合作交流,能想出各种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这样不仅强化平移转化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了知识的获得过程。
②归纳方法
提问: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做完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3、学习例题
例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底是18米,高是10米。这块草地的面积是多少?
这道例题及时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应用深化
1.现在我们不用数方格的方法,也能知道王林家和张强家地面积的大小了。并完成P71 试一试
2.完成P71练一练1、2
3.选择正确的算式:
求出下图的面积(单位:分米)
A.12×5( ); B.12×10( ); C.10×6( ); D.5×6( )。
4.猜谜游戏:
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分米,请你猜一猜它的底和高各应是多少分米?看谁猜出的答案最多。
并说明等以后学习了分数乒,还会有更多的答案。
5.思考题
用铁丝围一个右图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至少需要用多长的铁丝?
(单位:厘米)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说说是怎样学到的,还有什么问题要与教师或同学们商讨吗?目的是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 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
四、说预设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给学生充足的眼看、手做、耳听、嘴说、脑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新知,并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来验证结论,这使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学法,为学习提供一把释疑解难的钥匙。
【小学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相关文章: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小学教案06-13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小学教案08-25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06-2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06-12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说课稿06-18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06-20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06-22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03-10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