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9-03 20:50:5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八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49~5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1~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 ,就是 个1。

  板书:13= 1/3(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 ,即3个 块,把3个 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 ,即 块,因此,34=3/4 (块)。

  由此可见, 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 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教材第1—6页例1—例4以及练习一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11页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p1—3;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

  一张联系纸、一个信封、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图片2:南京的气温是0摄氏度

  师:南京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3: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

  师:和南京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

  6、练一练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练一练(p6的1、2两题)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练一练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p6第3题。

  3、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认识毫升

  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

  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

  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

  想想做做3 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

  想想做做4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名:为什么20xx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

  四、你知道吗?

  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五、学生活动

  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同学们总结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二)》。

  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估算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三。

  教学方法

  引导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小明家到学校有504米,约是( )米。 我校二年级有288人,约是( )人。养鸡场昨天收蛋192个,约是( )个。 电风扇售价235元,约是( )元。

  2.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二(3)班这个月收集牛奶纸盒情况。出示统计表:

  收集牛奶纸盒情况

  第一周 195个

  第二周 328个

  第三周 217个

  第四周 286个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出示:这个月大约一共收集了几个牛奶纸盒?

  2.列式:195+328+217+286=

  独立进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3.汇报讨论结果。

  (1)老师板书学生的估算过程。

  (2)老师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

  4.师:那么二年级6个班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那么全校6个年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全校学生在一个月里能收集这么多的牛奶纸盒,你有什么想法呢?

  5.书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汇报时说说估算过程。

  (2)如果每收集500个送一次,那么大约再收集几个,又可以送一次了?学生集体交流。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计: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约收集了几个?

  二(1)班一个月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出估算的过程和想法。

  2.练习二十第5题。

  3.练习二十第6、7、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汇报答案,并交流思考方法: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四、小结

  布置作业《练习3》

  练习三

  1、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285+356= 326-243 =

  683-415 = 495+474 =

  2、估算:

  480-196 ≈ 185+379 ≈

  607-494 ≈ 526-389 ≈

  1890+890 ≈ 503-315 ≈

  683-415 ≈ 495 +474 ≈

  285 +306 ≈ 616-293 ≈

  285+89+816 ≈ 1503-488-305≈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正确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与梯形的分类;

  3、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加深对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4、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会选择折线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平移和旋转等。

  教学资源:

  投影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揭题:今天,我们把几个还没有复习的单元来进行归纳和整理。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单元没有整理过呢?(升和毫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对称、平移和旋转,以及统计。)

  提问:在这些单元中,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自由发言)

  引入:接下去,我们来复习这些知识,希望大家通过复习,对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所提高。

  二、复习升与毫升

  1、整理与复习第14题

  先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再启发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对升与毫升的认识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整理与复习第15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再交流想法,进一步明确升和毫升的进率:1升=1000毫升,以及相关的换算方法。

  3、小结:升与毫升的有关知识。

  三、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整理与复习第16题

  学生独立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然后交流正确的画法,强化学生对这几个图形的正确认识。

  2、整理与复习第17题

  先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含义,再让学生分别在图中画出底边上的高,并标上直角标记。

  3、整理与复习第18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2厘米、3厘米、4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分别围出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然后结合有关知识的理解,分别回答有关的问题。

  4、整理与复习第1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指名两位学生板演,然后汇报交流,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等腰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5、小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相关知识。

  四、复习平移、旋转与统计

  1、整理与复习第20题

  让学生在方格图在分别画出轴对称图形,并把简单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交流画法,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把一个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平移和旋转90度的方法。

  2、整理与复习第21题

  (1)预先布置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学期每学期期末的身高情况;

  (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别有什么优点?

  (3)讨论交流:某位同学一至四年级身高增长情况用哪种统计图表示表示收集的信息比较合适?

  (4)独立完成统计图;

  (5)小组交流:说说从图中能看出些什么?根据统计图中的变化趋势估计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3、小结:平移、旋转与统计的重要知识点。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你们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认真复习,迎接考试,以取得另自己满意的成绩。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体会图形变换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与他人能够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

  加深对“对称”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活动内容,经历从数学到生活的过程。

  四、教具准备:

  玩具汽车(不同方位的图形)、一幅雪花图案、水中小房子的倒影简笔画、动画图片一组。

  五、学具准备:

  白纸、剪刀、彩笔、动物图片一组

  六、教学过程:

  学生回忆:

  我们都学过了哪些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对称的知识?

  学生自由谈论,教师指明进行补充。明确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轴对称、平面对称、镜面对称

  找准位置:

  出示一辆汽车玩具和从“前、后、左、右、上”观察到的图形

  出示表示方向的词语“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

  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示的每一个形状,选择观察的位置

  同位两人相互判断对错

  个人操作:

  1、“我会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图案)

  现在利用我们学过的对称的有关知识,思考如何才能既简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

  课堂交流各自的方案。

  2、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图形和形状,自己设计、剪出一朵美丽的雪花。

  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说出知识依据。

  那么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内容?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之后。再集体进行课堂评价

  同位合作:

  1、“我能画”(出示一幅简笔画)

  根据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们能够画出它在陆地上的样子吗?

  2、学生同位合作完成

  3、班级绘画展评:

  指明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讲评。那些地方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说明自己的理由。

  小组探索:

  1、“我能做”(出示一组不同的动画图片)

  根据要求贴图画:

  小猫的左手拿着一支笔。

  小猴的右手里有一个桃子。

  小狗左脚的鞋子有一个洞。

  小猪的右边有一把钥匙。

  学生根据要求,把每一个小动物的画像补充完整。

  2、小组之间相互评价。

  指名让学生自愿选择小组成果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

  快乐舞蹈:

  播放一块欢快的音乐,师生一起面对镜子做舞蹈动作。

  根据教师的口令,边做边观察镜子中的“你”是如何做的.?

  应该发出什么样的口令,才能让镜子中的“你”听从你的指挥?

  课堂小结:

  谁来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你觉得你在这节课的表现如何?(小组之间说一说)

  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

  1、在游戏中寻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2、通过温度计的演示,学会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负数的意义,难点是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数量。

  教学准备:

  课件、背景资料、温度计、挂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说反正话》。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向上看(向下看) 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意思相反的情况存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初步认识负数,教学读写方法

  1、创设情境引入:

  同学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素有“火洲”之称。下面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那里的奇异风光。(课件展示)

  提问: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

  2、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及0度的含义。

  师:信息中用了很多数据来说明吐鲁番的气候特点,我们先来看这两个温度。(零上1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知道生活中用什么工具测量温度吗?

  师:(出示教具温度计)上面的1小格是1度,中间红色的纸条代表温度计的液柱,你能找

  出零上1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从0度开始往上数13个格是零上13摄氏度,从0度开始往下数3个格是零下3摄氏度。)

  师:为什么零上13摄氏度要往上数,零下3摄氏度要往下数?

  生:因为零上13摄氏度比0摄氏度高,所以是从0摄氏度开始入上数13个格;零下3摄氏度比0摄氏度低,所以是从0摄氏度开始往下数3个格。

  师:零上8摄氏度怎样找?零下5摄氏度呢?

  师结:也就是说,找零上温度从0摄氏度开始往上数,找零下温度从0摄氏度开始往下数。0摄氏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3、探究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师:像零上1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这种表示方法看起来有点麻烦。你能用一种更简洁的方式表示吗?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找到一种更简洁的表示方法。

  学生交流。

  师:你们想法与数学家的一模一样,也是用“+”“—”表示。(板书:+13℃、—3℃)以0度为分界线,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13”这个数读作正十三,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13的前面加一个正号;“- 3”这个数读作负三,书写时,在3前面加一个负号。我们以前熟悉的“+、—”号在里是正负号。

  4、了解负数的历史。

  师:看来啊,负数的出现还真得是很有必要,那你知道哪个国家最早出现了负数吗?让我们通过一段资料一起来回顾负数的历史。

  电脑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已有约两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公元100年,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就明确提出了负数的概念,以及正、负数的运算。到公元3世纪时,我国数学家刘徽晖更加明确了负数的意义。

  在算筹中,刘徽把两种表示相么意义的算筹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常规定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算筹表示负数。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

  请学生谈感受。

  5、巩固气温的表示方法。

  请同学们在本上写出其余的四个温度,找一板演。

  6、表示海拔高度。

  师:我们再来看这条信息,(电脑出示)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你能用刚才这种表示方法表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

  海平面在这里相当于分界线,比海平面高就是“+ ”,比海平面低就是“—155”。

  下面请你们用这种方法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课件出示)

  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8.43米,死海比海平面低330米,泰山比海平面高1545米。

  7、揭示正负数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用数学符号(+-)表示出了零上、零下温度,比海平面高、比海平面低的高度。每组量表示的意思有什么特点?(意义相反)

  师: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我们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像+13、+38这样的数是正数;-3、-10这样的数是负数。(板书)

  8、举例理解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同学们,你们能再写几个正数和负数吗?(学生举例)

  正数有多少个?负数呢?

  9、自主练习1。

  师:7是什么数? (学生交流)

  正数前的正号可以省略不写,那么负数前的负号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0是正数不是负数?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师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0、找生活中的正负数。

  师:你能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都用正负数表示出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你能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他们的意义是相反的。)

  师结: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三、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1、填空题:

  (1)车内上来8位乘客用+8表示,下去5位乘客用( )表示。

  (2)粮店运进大米60吨,记作60吨,运出12吨可以记作( )。

  (3)妈妈领取工资1500元,记作+1500元,那么,妈妈帮小明买书用了120元,记作( )元。

  (4)小张参加奥运知识竞赛,答对一题得了50分,记作( ),那么答错一题扣了50分记作( )。

  (5)小平家住的楼房有15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第12层记作+12层,地面以下第一层记作( )层。

  2、做自主练习5和7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希望同学们能用一双数学的眼睛、智慧的头脑来发现生活中更多用正负数表示的有相反意义的量。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一)教材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计算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 “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 关于百分数,我们已学过那些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百分数的意义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百分数的应用

  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2、 引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百分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一)

  二、 新知探究

  问题引入:盒子里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

  1、 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并找出题中的条件与问题。

  2、 你认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多)的部分是水的百分之几

  3、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师巡视,个别指导。

  4、 合作交流:

  方法一:(50-45)÷45 方法二: 50 ÷45 ≈ 111%

  =5÷45 111%-100%≈11%

  ≈11%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具体的想法:

  方法一: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二: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百分之几。

  5、 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试一试”。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降低百分之几”的意思是降低的价钱数目占原来价钱的百分之几。

  三、 总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

  (1) 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即:两数差额÷单位“1”

  (2)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即100%根据所求问题两者用减法运算。

  四、练习提高

  指导学生完成第24页练一练第1,2,3,4,5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08-22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8-27

秋季小学数学教案10-10

【荐】小学数学教案06-25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6-25

【热】小学数学教案06-26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