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9-04 15:34:0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九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九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理解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2.能主动学习,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多角度分类

  物质准备:PPT、雨伞图片、分类板、

  活动过程:

  一、以“小兔开百货商店”导入活动

  师:小兔在森林里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店里的东西又多又乱,要请小朋友们帮助它,将商品分一分,让他们看上去整齐、方便又容易。你们愿意吗?

  1。论:怎样分让他们看上去整齐、方便又容易取放。

  2.出示苹果图片,幼儿讨论交流分类方法:

  师:我们先看看苹果吧,你们看一看、想一想,苹果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可以按什么方法把苹果分类摆放好呢?

  (1)幼儿自由操作

  (2)个别幼儿示范

  3。引导幼儿在原来分类物品的基础上,观察按物品的另一特征分类进行二级分类

  (1)师:你们看一看分好的苹果中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继续分一分

  (2)幼儿讨论交流分类方法以及记录方法并大胆表述。如:又在红苹果里分出大红苹果和小红苹果,分别有2个,绿苹果大的2个,小的2个

  二、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练习,进一步探索物品的分类标准

  1.师:小朋友帮助小兔分好了苹果,小兔很高兴。小兔的商店里还有许多商品,要请小朋友们继续帮忙整理。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想一想按什么标准摆放衣服、手套、杯子、碗等物品,想好了就试着分分看。

  2.幼儿自选操作材料中的一种物品的卡片(如衣服、手套等)按物品的特征分类,

  3.展示幼儿操作记录结果,交流、分享、讨论。

  三、进一步迁移经验:游戏——《大风吹》

  1.小兔的商店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整理得整齐有序,可以开业了。小兔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邀请小朋友一块儿做游戏。

  2.游戏开始了:

  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男生、女生快分开;

  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戴帽子的男生手拉手,戴花环的男生快蹲下;吹戴头饰的女生手拉手,戴花环的女生快蹲下。

  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黄色帽子和红色帽子的男生快分开,吹戴红色花环和蓝色花环的男生快分开;吹戴红色头饰和黄色头饰的女生快分开,吹戴红色花环和蓝色花环的女生快分开。

  四、小结、延伸

  幼儿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整理问题,都可以用层级分类的知识来解决,这一方法可以带给我们许多便捷和好处,让幼儿养成做事有序的好习惯。

  活动反思:

  层级分类,重点是能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因是大班上期,前段时间才学二位分类。所以这次是初步的层级分类。首先我以“小兔开百货商店帮忙整理物理”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接着让幼儿尝试将苹果分类,引导幼儿思考要按什么特征分才能分的整齐又有序。这一环节激发了幼儿思考。印学过二位分类,这一环幼儿都能按物品的特征分类,比如:有按大小分,有按颜色分。从孩子的回答中可见孩子们掌握得不错,在幼儿也有的基础上,我启发幼儿在原来分类物品的基础上,观察苹果还有什么特征,幼儿都很认真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都能将物品进行二级分类。在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自己的想法时,发现下面的小朋友也在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自己的想法,所以很吵闹,出现这样的现象我及时停了下来,并告诉幼儿要尊重别人,想回答问题应该举手,这时孩子们才安静了下来。接下来是孩子们的分组操作了,在操作前我提出要求,并引幼儿多想想,分完在找找物品中的另一种特征,还可以怎么分,比比谁分的方法多,这一环节为了让幼儿等下的操作更顺利,由于准备了较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操作这一环节幼儿很感兴趣,从呈现的操作结果来看,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最后是用游戏“大风吹”来巩固练习,孩子们很兴奋,但场地较小,看上显得较拥挤。本次活动自己对幼儿的关注不够,在整个活动后,面对这次的问题,我进行了一次较深刻的反思。我想我应该尽量关注全体幼儿,同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多考虑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多设想问题,多猜猜可能出现的状况,这样才能做到及时的预防。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幼交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新年的脚步悄悄地走向我们,一天我会听到龙龙在说:“爸爸妈妈昨天带我去亲戚家做客了,做客前爸爸妈妈会去超市买很多礼物。”其他孩子听到了也纷纷表示也去亲戚家做客了,也买了很多礼物。在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购买礼物非常感兴趣,并且有的幼儿还可以说出具体的购物过程,再加上大二班的小朋友开了家“河马超市”,我们的孩子非常渴望到超市里亲自体验购物的感受。于是,我就创设了为熊猫奶奶购买礼物的情景,从中既能让幼儿体验到购物的乐趣,又能让幼儿了解合理安排钱币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通过购买礼物这一活动,初步尝试合理安排钱币的方法。

  2、体验购物的乐趣。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新年马上就要到了,熊猫奶奶邀请我们去做客。

  2、银行取钱,交代要求:领的钱要拼成四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四种图形的颜色要不一样、两半图形上的数字要合成10

  3、购买礼物

  4、交流分享:你买了什么礼物,为什么买这份礼物?一共用了多少钱?

  5、师总结: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钱币,有多少钱用多少钱,不要超支。

  活动反思: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问话让学生说一说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有几个学生能说出是重阳节,我向学生简单介绍了一下重阳节,并希望同学们在重阳节这一天能够为家里的老人献上一份爱心。不管是在什么课上,我们都应该有机会教给学生除了科学知识之外的东西:向敬爱老人、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益虫益鸟等等。利用课本上提供的素材和导入环节的两三分钟就能够灌输给学生很多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这一方面在以后还要继续坚持多关注,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于运算顺序都能够掌握,在计算时,为了便于学生对计算过程的检查,我要求学生用递等式的形式来计算,但是有部分学生对于递等式掌握的不是很好,在练习课上还要再通过练习题巩固一下才行。另外有的学生没有列竖式的习惯,虽然口算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这样练习的正确率就很难保证。我让学生用两个竖式连写,这样就简便一些了。我想在以后的课上应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找出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他们。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意图:

  成人很容易通过视、听去认知某一事件或抽象概念,但对幼儿而言,除了眼、耳之外,还必须借助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知觉,亲自操作、尝试、摸索,得到具体经验才有意义。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以及家长的努力与用心,为了引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与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游戏,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数学中的分类,即是能把相同属性的东西规定在一起。分类可以是单一标准的,如"那些是红色的。";分类也可以是多重标准的,如"请找出戴帽子、穿裙子的女孩子",就需要符合三种标准。耕具大班幼儿年龄认知阶段特点,我们特别设计了《三层分类》这一活动,引导幼儿能按照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层次进行分类。

  活动目标: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发展幼儿视觉辨识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8个形状板(4个红色,4个蓝色。其中红色圆形大小各一;红色方形大小各一;蓝色圆形大小各一;蓝色方形大小各一。);

  2、相同规律小鱼卡片10张。

  3、分组材料:A: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14页;B:形状卡片若干组以及记录纸;C:插塑玩具若干组以及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主题。

  游戏:"变装大风吹"。

  教师当主持人,幼儿围成大圈坐下来,玩"变装大风吹"游戏。

  主持人:大风吹!

  幼儿:吹什么?

  主持人:吹穿着红毛衣、扎了个辫子的小姑娘。

  请幼儿听到指令后,分辨自己是否三个条件都具备,如果是,就和主持人换位子,接下来由刚才换位子的小朋友当主持人,要想出3个条件的指令继续游戏。

  二、单标准分类。

  教师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幼儿将这些形状分类。当幼儿分完一种后,引导其他幼儿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按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分类。),并请幼儿逐一演示。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三、"小猫分鱼"。

  将小鱼卡片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听清楚老师的指令,按指令给小鱼分类。

  (按形状、位置、颜色三层分类。)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做示范记录。(此环节的三重特征中与上一环节略有不同,按大小换成按位置分类,是本环节的难点,教师引导幼儿做明确的分类记录,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层次分类。)

  四、帮助幼儿积累具体操作经验后,请幼儿分组操作。

  分组活动:A组:幼儿用书第14页操作,分小鸟。

  B组:每人一份形状卡片,练习三重特征分类,并作记录。

  C组:每人一份插塑玩具,练习按不同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并作出记录。

  活动反思:

  教材主题内容是文具商店,如果将这一场景直接引入课堂,学生将会被动地接受现有的生活常识而没能参与发现这一常识的过程,无异于肚子还没饿就被教师喂了个饱,这样“吃”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学生的思维空间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挑起学生的食欲,也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仅仅是一个固定的载体,而知识是开放的,是活跃的,是无处不在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而又生活化的'情境。邋遢大王是小朋友们熟悉而又喜爱的卡通人物,他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发现问题;接下来大家齐动手帮忙整理柜子──解决问题;最后插上红旗──分享成功。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要让学生想吃,还要爱吃,更要吃好,我把握住以下两点:注重过程,各环节逻辑而严密,人人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正面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悟分类的含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看两种标记(如颜色、形状)把图形进行二次分类。

  2.会自己收拾整理数学操作材料。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1大的二次分类板一站个

  2.三种形状的大图形卡片各四张

  3.幼儿分类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4.幼儿画册。

  知识准备:

  认识基本图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喜欢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难点:把图形根据规律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操作法、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复习认识三种图形。

  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图片,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名称。

  师:看,这是什么呀,他们是什么形状的呢?

  二、基本部分

  1.

  组织幼儿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

  (1)认识二次分类板。介绍分类板的名称,引起幼儿观察理解颜色标记和图形标记的含义。

  (2)师幼共同学习图形二次分类。引导幼儿先看颜色标记把所有的图形分成红色和蓝色两部分,然后根据三种标记形状,分别把红、蓝两部分的图形分成三份(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把这些图形宝宝按照颜色送他们回家。

  师:他分得对吗?

  师:他分得很棒,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他。

  师:谁能接下来按形状分一分呢?

  (3)数一数每个格子里有几个图形。

  2.

  指导幼儿用操作卡片自己在《幼儿画册》上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完毕,提醒幼儿将桌面上所有的图形卡片都整理好。

  三、结束部分

  1.教师点评,讲解。

  2.在益智区提供各种图形、操作卡,请幼儿尝试操作。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操作中进一步感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基本特征,发现几种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2.感受图形变化的多样和有趣,产生观察、探究图形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正方形或长方形纸人手一张,剪刀、小盘子人手各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说说正方形和长方形

  1.说说正(长)方形的特征

  师:看一看你的这张纸,它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长方形呢?(有四条边,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2.操作验证

  师: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这张纸是正方形(长方形)的呢?

  引导幼儿用对折、比较的方法验证纸的形状。

  (二)图形变一变

  1.变一变正方形(长方形)

  (1)用折一折的方法,尝试将正方形变成长方形,长方形变成正方形。

  (2)交流“变”的方法。

  (3)将折去部分的纸剪下,放到盘子里。

  (4)再次变一变,将正方形(长方形)变回原来的形状。(直接折和剪)

  2.变一变其它图形

  (1)说一说用折的方法,正方形(长方形)还可以变成什么图形。

  (2)引导幼儿先折后剪,将正方形(长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两个梯形。

  (3)交流“变”的方法,重点认识梯形的主要特征,辨识梯形。

  3.幼儿说说自己还想变的新图形,根据情况简单认识菱形等图形,激发幼儿变图形的兴趣。

  (三)图形拼一拼

  1.数一数:一共变出了多少图形?每种图形有几个。

  2.尝试用变出来的图形拼一样东西或一幅图,并交流。

  3.将变出来的图形拼合成一开始的正方形(长方形)。

  (四)小结

  师: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一张看起来没有用的废纸 ,可以让我们玩图形拼一拼、变一变的游戏。以后当你无聊的时候,你可以找一张纸来玩一玩,像今天这样剪图形、拼图形,也可以……

  几何图形的学习,从小班到大班,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有相关的内容。不同之处在于,认识的深度,对幼儿的思维要求有所不同。同样,小、中、大班幼儿认识图形也有一个过程:

  ●小班:能正确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但他们不是从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所以幼儿会把圆形说成太阳,正方形说成是手帕。

  ●中班:能正确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且能逐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逐步做到图形守恒,不受图形的大小、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地辨认图形;能对相似的平面图形加以比较,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对平面图形的组合拼搭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以及一定的创造性。

  ●大班:能够理解一种图形的典型特征,并在头脑中形成某种图形的“标准样式”,从而进行正确的判断;能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较复杂的组合关系,如:长方形与三角形、梯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一、对活动价值的思考

  设计这一活动,目的就在于让幼儿亲历探索图形特征的过程,在看看、折折、剪剪中进一步丰富有关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基本特征的直观经验。因为有了小、中班的图形学习经验的积累,到了大班阶段,已不仅仅局限于辨认图形。一方面,我关注了引导幼儿运用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如观察、比较等探索图形特征,另一方面,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所以这也是一个帮助幼儿梳理思维的过程。这对幼儿以后进入小学学习几何图形是很有价值的。

  二、对活动设计的说明

  1.力求“简单、真实、自然、有效”。“简单、真实、自然、有效”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追求 ,本次活动我也尽量做到这一点。活动中提供给幼儿的就是一张纸(而且是废纸),一把剪刀,幼儿在玩“图形变变变”的游戏中获得了新的经验。我推崇自然、融洽的教学氛围,以整合理念为指导,自然渗透多种对幼儿长远发展有价值的东西。如:倾听的习惯、按要求操作的习惯、有序的操作习惯、多角度思考的习惯、环保的理念等,让幼儿在丰富数学经验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发展,习惯得到培养。

  2.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本活动一共有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考虑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学习特点。第一层次是辨识正方形和长方形,一是运用已有经验回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二是用对折、比较的方法验证。我采用先说正方形再说长方形的方法,主要是考虑到幼儿的认识特点,正方形的特征比长方形的特征容易描述,在描述完正方形特征后再说说长方形的特征并比较两者的异同也比较自然。而验证图形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难点。在分享同伴学习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幼儿学习正确的验证方法,从而知道了“很多东西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还要动手比一比、试一试。”

  第二层次是正方形变长方形,长方形变正方形,然后再反过来变回原来的形状。这样设计一方面让幼儿感受了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另一方面给了每个幼儿都有尝试两种变法的经历。很明显正方形变长方形对幼儿来说很容易,而长方形变正方形就有点难度,这里还是用了同伴资源,让幼儿相互学习变的方法,在“变”中进一步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次是“变一变其它图形”,主要是变三角形和梯形。这一步相对前面几步有所放开,只要求幼儿用“先折后剪”的方法,变出除正方形、长方形以外的图形。其实这次“变”并不是很难,而难就难在操作的要求上 ,有一些孩子习惯拿剪刀随意剪,而今天恰恰要求他们先折后剪,让图形更加标准,这对他们也是一个挑战。在这个环节,采用“变式”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梯形的特点是一重点,将一个梯形变为两个梯形就是对其特征的巩固。

  第四层次是汇总数数图形的种类和数量,尝试用变出的图形纸拼图,在拼图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组合与变化。而拼出完整的一张纸,一方面给幼儿一种成功和有趣感,另一方面也让幼儿体验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活动结束前,引导幼儿发现一张废纸的用途,渗透环保理念。

  3.关注幼儿良好的学习和操作习惯的培养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按要求规范操作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也比较强调这一点:“我们今天玩的这个游戏每一步都会有不同的要求,不听清楚的话你可能会玩不下去,所以一定要认真听清要求哦。”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比较空和满。

  2、复习数数。

  3、发挥合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幼儿自备透明塑料瓶。

  2、红豆、绿豆、黄豆、黑豆。

  3、数字卡。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自备透明塑料瓶带到幼儿园。

  2、出示红豆、绿豆、红豆、黑豆,请幼儿分类。

  3、请幼儿把不同颜色的豆逐层逐层放入塑料瓶内,创作一瓶“立体图画。”完成后,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4、请幼儿把空瓶子和盛满豆的瓶子分开,鼓励他们合作用空瓶子拼成一个图形。再用满的瓶子拼成另一个图形。

  5、幼儿熟悉形式后,老师可以增加难度,例如:“用5个空瓶子拼成一个图形,用7个满的瓶子拼成另一个图形。”完成后,请幼儿把相配的数字卡放在图形旁。

  四、总结分享:

  请幼儿说说哪一瓶“立体图画”最美丽。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拼图游戏,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2、能用清楚的语言表述拼图内容,进一步感知四季特征。

  【活动准备】

  课件《四季拼图》(加密狗),“四季拼图”操作包材料。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引出四季(价值点:观察交流四季的季节特征)

  1、播放课件(四季图片)

  提问:图片上是什么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炎热的夏天有一阵凉爽的风吹来就十分舒服,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冬天如果下起一场大雪,就可以堆雪人。精彩的四季真不错。

  二、拼图做算式(价值点:尝试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拼图)

  过渡语:这是哪个季节的图片呢?让我们一起拼一拼。

  1、游戏:"春"、"夏",与幼儿一起做算式,用鼠标将相应的答案拖动到算式上,正确时图片就会露出一块,全部做完就会出现一张完整拼图。

  2、提问:这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最喜欢这个季节的什么?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四季的生活真多姿多彩。

  三、幼儿操作(价值点: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过渡语:我们拼出了春和夏。你们想不想自己试试呢?

  要求: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包,通过计算进行拼图游戏。

  2、做好拼图后,看图画,说一说自己的拼图上是什么季节,并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3、和小伙伴一起编编四季小故事。

  四、延伸活动:拼图比赛。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撒花片》是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大班下册教学内容,它是幼儿在认识8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能使幼儿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为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以及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因此,它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材,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设计了数学《撒花片》这一堂课,通过让幼儿各自操作,发现8的不同分法,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记录不同的分法,通过归纳,使幼儿获得的组成的经验更为清晰化、系统化,引导幼儿发现、运用互补规律和互换规律。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2、发现多次记录的异同,体验将8个花片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并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每个人8个花片)、笔、纸

  活动过程:

  一、“撒花片”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我们一看是什么?

  2.引出“花片”,让幼儿仔细观察一下,(观察“花片”正方两面的颜色,一面是黄色,一面是蓝色)这是什么,这个好玩的东西可以怎么玩呢?

  3.教师引导幼儿怎么“撒花片”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撒一撒,记一记,引出8的分成

  1.那知道了这是什么了,那我们来玩游戏吧,撒一撒、写一写(教师示范并介绍活动要求。师:现在我把这8个小花片撒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教师撒花片,幼儿观察。)

  2.把教师撒花片的结果记录下来。请幼儿一起读出来。(如8个“花片”可以分成几和几。)

  3.再次尝试用这样的办法玩“撒花片”,并且再次记录。

  4.并再次把8的分成几和几(也可以说几和几合起来是8)

  5.教师:8可以分成的不只这两种方法,还有很多的方法了,我们一起再来试一试。

  三、幼儿动手操作,体验“撒花片”的乐趣

  1.请幼儿试一试(幼儿游戏,每人8个“花片”,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情况,看是否按要求进行操作。)

  2.把自己的操作结果用笔记录下来,可以尝试着多撒几次,记录不同的分发。

  3.在操作的时候,体验“撒花片”带来的快乐。

  4.展示、交流。(师:好了,现在我请两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记录的结果,老师在黑板上用数字记录,其他幼儿补充。)

  四、交流结果、寻找规律

  1.师:现在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自己的记录单,看看上面的数字有没有规律,该怎样排列记录重复呢?幼儿大胆提议。我们一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

  2.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3.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请大家把分合式读一遍,以后我们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记录。

  4.因此,我们以后再遇到分成这样的情况时,要学会按照规律来记录。

  五、活动延伸,寻找更多的分成

  除了8的分成以外,我们还可以找更多的数字进行分成,那让我们再一起去找一找、玩一玩“撒花片”吧!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_大班数学教案07-07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等分_大班数学教案07-05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_大班数学教案07-05

大班数学教案:分苹果_大班数学教案07-05

大班数学教案:《纸的力量》_大班数学教案07-13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抽奖_大班数学教案07-13

大班数学教案:数的守恒_大班数学教案07-05

大班数学教案08-20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07-02

大班数学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