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9-16 13:26:0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范文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范文6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用统计的方法了解每个月、每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

  2、通过观察能看懂和理解统计表。

  3、能与同伴交流、讨论庆祝生日的方式,体验过生日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了解本月内哪些小朋友过生日。

  2、物质准备:教具:大统计表一张,四季图片各一张。学具:请家长配合为幼儿带一张过生日的照片,并让幼儿明确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空白统计表一张,彩色笔。

  活动过程:

  1、祝你生日快乐。

  请本月内过生日的幼儿手持生日蜡烛,站在教室中央,教师弹奏《生日歌》师幼齐唱生日歌,祝福他们生日快乐,祝贺他们又大一岁了。

  2、我们的生日统计。

  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是几月份的生日。

  教师出示一张大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统计表上面有哪些数字,了解这些数字表示12个月。

  请每组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日分别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统计表的数字下面。

  师幼共同数一数,每个月过生日的人数,并用数字表示。

  请幼儿说说:班级幼儿中,哪个月过生日的人最多?哪个月过生日的人最少?

  3、四季生日会。

  请幼儿根据每个季节有哪几个月份,来说说春季过生日的人、夏季过生日的人、以及秋季和冬季过生日的人。

  教师分别出示某个季节的图片,该季节过生日的小朋友就站起来,大家一起为他们唱生日歌。

  重点:能用统计的方法了解每个月、每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

  难点:通过观察能看懂和理解统计表。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能根据图意正确列出4的加减法算式。

  2、能清楚、正确的讲述三幅图的含义,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能克服胆怯的心理,大胆回答问题。

  活动重点:

  学习4的加减法,能根据图意正确列出4的加减法算式。

  活动难点:

  能清楚、正确的讲述三幅图的含义,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3的加法。

  2、物质准备:教具:表示加减法的三幅图。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游戏。

  "碰球"师幼共同玩"碰球"游戏:先确定游戏的总数(如4)。然后教师边拍手边说:嗨,嗨,我的2球碰几球?幼儿:嗨嗨,我的1球碰3球……(教师再提问,幼儿回答),复习巩固4以内各数的组成。

  2、飞机飞来了。

  -出示表示加法的三幅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一幅图,弄清楚三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用一句简单的话,把每幅图的意思说清楚。

  -鼓励幼儿克服胆怯心理,大胆尝试,讲述三幅图的意思。

  -教师:你觉得可以用一道什么算式来表示三幅图说的这件事?为什么?引导幼儿列出加法算式:1+3=4,并解释1、+3、=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飞机飞来飞去真忙呀?我们怎样才能看清楚飞机是飞来?还是飞走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飞来头朝什么方向?了解飞机是飞来还是飞走。引导幼儿思考:飞机飞来应该用什么算式?飞走应该用什么算式?

  3、小组操作活动。

  -看图列加法算式。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用"又"、"一共""还剩下"等词语讲述三幅图的意义,再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

  -看算式进行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4、活动评价。

  -出示表示减法的三幅图,请幼儿观察并讲述图意,并列出减法算式。

  -请幼儿看图列加减法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说从哪儿看出来是"来的",还是"去掉的",引导幼儿看图时,仔细观察第二幅图的变化。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左、右手的基础上,初步理解以实体为中心的左、右关系,感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2.对数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3.能积极表达自身的体验和感受。

  活动重点:正确区别左手和右手。

  活动难点:以实体为中心区别左手和右手。

  活动准备:人手一个贴花;各种造型的左、右手图片;魔布一块;写字、画画、穿线、夹弹子等要用到的相关材料每桌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区别自己的左、右手,并说说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老师给你们的右手带来了礼物,看!是什么?(贴花),举起右手,跟我打个招呼。

  2.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吧?

  3.说说你的左手和右手都会做些什么?你觉得哪一只手的本领要稍微大一些?

  4.用你的左手去做做平时你常常用右手干的事(写字、画画、穿线、夹弹子)说说你用左手做事的感觉。

  (幼儿会位置进行左手操作)教师:左手做事情没有右手顺利,但是左手多练习了,也会象右手一样做起事来特别容易;左、右手只有协调好了、合作好了,才能又快又好的把事情做好。

  二.以实体为中心,区分图片上的手是左手还是右手。

  1.出示图片左、右手,猜猜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强调是从哪里判断出来的(观察手心朝上还是手背朝上;和自己的手怎么比较等),从而得出最好的判断方法。

  2.接受挑战,出示手指有曲有伸的左、右手让幼儿判断。

  3.把黑板上的一组左、右手进行分类。都分好后让大家观察,有无错误,如果有就上来纠正。

  (教师就幼儿的分类情况进行帮助、)三.在游戏活动中,区分左、右手。

  出示一块魔布,变戏法变出一个洞,伸出一只手,让大家猜猜是左手还是右手?(方法:请一幼儿上来,用手做造型,大家动脑筋判断,判断对的孩子奖励智慧星贴纸。)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多种方法将正方形、长方形进行等分。

  2、知道有些图形能被四等分,有些图形不能被四等分。

  3、愿意动手尝试,探索四等分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教学挂图32-4、蛋糕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菱形的图形纸片若干,剪刀、笔。

  学具:幼儿用书p8、9,图形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纸片若干,剪刀、笔。

  活动过程:

  一、理解等分的含义。

  1、观看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2、小熊分饼干的故事。

  (1)教师:听过小熊分饼的故事吗?这个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呢?

  (2)鼓励个别幼儿介绍故事内容,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3、帮小熊分饼。

  (1)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教师:小熊兄弟俩又捡到一快饼,你能帮他们分成相等的两份吗?

  (2)鼓励个别幼儿示范分圆形。

  (3)教师:怎样知道这两半是一样大小呢?

  (4)引导幼儿将分成的两半对应比较大小。

  二、问题解决

  1、帮助麦思妈妈分蛋糕。

  (1)教师:今天麦思妈妈做了几块不同形状的蛋糕,有些什么形状呢?

  (2)出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蛋糕图卡,鼓励幼儿说一说。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分法,引导幼儿了解同伴不同的分法。

  2、四等分蛋糕。

  (1)请幼儿取出图形卡中的蛋糕图卡,自主尝试分一分,剪一剪。

  (2)教师:你是怎么分圆形蛋糕的?分成的四块是一样大小的吗?

  (3)请幼儿展示并介绍分的结果,鼓励幼儿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分好的四块蛋糕是否一样大小。

  重点指导幼儿探索不同的分法,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分法,并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述出来。

  三、操作与拓展

  1、出示教学挂图,介绍操作内容。

  (1)分蛋糕:引导幼儿用画的方式将自己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圈出四等分:引导幼儿用目测或动手剪一剪的方法判断哪些是被四等分,将被四等分的图形圈出来。

  (3)四等分方法多:鼓励幼儿画出同种图形不同的四等分方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欣赏评价。

  出示图形纸片,请幼儿介绍那些图形能被四等分,并示范怎样四等分,师幼共同检查。

  四、经验小结:

  生活中我们为了公平,经常会用到等分,希望小朋友以后能够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等分的方法用到生活中,这样分起来又快、又公平,又可以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争吵。

  五、活动延伸:分食物

  教师:熊妈妈为了感谢小朋友帮助了它的熊宝宝,要送给你们一些食物,请小朋友把可以四等分的食物动脑筋分一分吧!并送给客人老师一起分享,不可以四等分的食物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

  课后反思:

  班级幼儿学习过二等分,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等分的活动很感兴趣,有继续学习的愿望,所以在幼儿学会了二等分的基础上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设计前我考虑到了活动的趣味性,即使是大班的幼儿,如何能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学习并学会图形四等分的方法?所以我选择了以故事情境贯穿的方式,运用课件、动画的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和兴趣。从整个活动现场来看,幼儿表现积极、兴趣浓厚、认真参与、大胆探索。另外在学习四等分的过程中,教师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学会四等分的方法。从简单的圆形逐渐过渡到正方形再到长方形,层层递进,遵循了幼儿的学习发展规律。四等分方法分享的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幼儿用完整化表达的习惯,促进幼儿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从中教师也以帮助小熊想办法的情境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懂得分享,体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最后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到的数学四等分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活动时间的把握上,环节应该再安排得紧凑一些、该简略的部分再压缩一下。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数字或点、线等符号标记记录活动,能较清楚地表示活动结果。

  2、能较积极地参与讨论,分析多种记录方法的优缺点。

  3、有一定的记录与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幼儿学写过1-10的数字,并会制作点、线等标记。

  物质准备:

  1、《幼儿用书》P 21、22页,双色鱼操作材料。

  2、《幼儿用书》P 10页,双色鱼记录表,小篓子、黑、红、黄三色水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班级饲养的鱼,请幼儿介绍鱼的名称,并引导幼儿说说家里养的鱼。

  教师:这儿还有一些奇怪的鱼。教师出示双色鱼,引导幼儿观察,知道引门叫双色鱼,有两种颜色,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黄色,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条 鱼,想一想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好玩的双色鱼。

  教师:今天我们大家来玩撤小鱼的游戏。把5条小鱼抓在手里,轻轻地撤在小篓子里,看看几条是红色的?几条是黄色的?请个别幼儿示范,大家来说一教师出示三色笔:这儿有一些笔,怎样才能把撒小鱼的结果记录清楚呢?引导幼儿思考,并提己的意见。

  二、小组操作活动:好玩的双色鱼。

  1、请幼儿数一数自己篓子里的小鱼,先记录总数。

  2、引导幼儿撒小鱼,每撒一次记录一次,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将结果记录清楚。

  3、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如:用数字或点、线等标记进行记录。展示、交流操作结果。

  4、展示幼儿的记录单,请幼儿看看自己和同伴的操作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师幼共同分析,讨论各种记录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幼儿把多种优点结合起来,概括出一种比较好的记录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只有五种分法。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3、要求幼儿学习按指示进行操作,并学习用指示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双色圆片若干、乒乓球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二、学习6的组成。

  1、出示放有乒乓球的盒子,演示“小球分家”。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小球,一起来数数有几个小球?(6个)把板抽掉,看看红房子里有几个小球?绿房子里有几个小球?(4、2)那就是说6可以分成4和2。我们赶快用笔把它记录下来。

  2、老师还带来了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它们来变脸魔术。它们从高高的地方跳下来,看看有几张笑脸,几张哭脸。(4张笑脸,2张哭脸)说明6可以分成4和2。6除了这样分,还可以怎么分呢?

  3、讲解操作要求。

  请幼儿自己找一个游戏去玩,发现不一样的答案就记录下来,

  4、讲解操作结果,教师记录下来,集体读6的分成。

  三、重新演示“小球分家”,遮掉盒子,猜猜6个小球分成了几和几;遮掉半边,猜猜这边会有几个小球?演示“变脸游戏”,先猜后看。

  四、交换玩游戏。

  设疑:6个小球再加一个小球,就是几个小球?可以分成几次?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_大班数学教案07-07

大班数学教案:《纸的力量》_大班数学教案07-13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抽奖_大班数学教案07-13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等分_大班数学教案07-05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_大班数学教案07-05

大班数学教案:分苹果_大班数学教案07-05

大班数学教案:数的守恒_大班数学教案07-05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07-02

大班数学教案08-20

大班数学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