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9-16 09:42:0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锦集6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通过操作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课前准备】

  1.教师:,桃子,光盘

  2.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师: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老师想来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在做挑战任务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下热身运动。

  10+1= 10+5= 10+8= 10+4=

  10+3= 10+7= 10+6= 10+2=

  2、智慧比拼

  看来十加几的算式难不倒小朋友,那我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智慧比拼。

  你能马上算出每幅图中三个数的和吗?看谁能答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复习十加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9加几,在计算9加几时,更能想出凑十法。】

  二、新课讲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猴妈妈发现小猴最近表现很好,它买了小猴最喜欢的水果奖励给小猴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水果吗?(桃子),恩,是桃子。猴子看见桃子可高兴了。(出示)

  (1)师:仔细观察图,桌子上的桃子是怎么摆的?

  指名回答。

  师: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师:你真棒,你提的问题与猴妈妈一样,猴妈妈说,如果小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吃桃子。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你们能不能帮它。该怎么算呢?

  (师:要求一共有几个,就是把9和4合起来,该怎么列式?)

  生:9+4=13

  师:很好,你也把得数算出来了,那我们现在来验证他算的对不对?

  和你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验证?教师巡视。

  讨论:你们打算如何验证9+4=13这个得数是否正确?

  生1:我是数数的方法算的,9、10、11、12、13。

  (生2:我是这样想的:10+4=14,所以9+4=13。这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假设全部放满,就是10+4=14,现在缺一个,所以用14减去1得13。)

  生3:我是从盒子外面拿一个到盒子里,就成10个,加上外面的三个,正好是13个。

  师:拿一个?怎么拿?请你到前面来演示着说一说。

  生:先拿一个放进盒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师:这个方法很新颖!这位同学刚刚从外边4个中拿走了几个?(1个)他把这一个放哪里了(给9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凑成10)?10加3得13。我明白了!

  师:你们的方法还真多!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 数数。(可能是你对数的方法比较熟)

  生:拿进去一个,凑成十的方法。算起来很简便。(你真会思考)

  师:说了这么多解决的方法,谁能用数学

  算式来表示?

  生:9+4=13

  师板书:9+4=13

  (多提几个人说说凑十法的过程,然后全班一起说)

  (1)谈话:小猴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到了桃子,猴妈妈又买了些花奖励给小猴和你们呢(出示“试一试”)。

  师: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朵花吗?该怎么列式?(9指哪边的花?7呢?)

  生:9+7

  师:你会计算吗?先圈出10朵,再计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思考过程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师:要把7分成几和几?7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2)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题都有什么共同地方?

  都是9加一个数,得数也都是十几。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9加几,计算时都是把第

  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然后拿9和1凑成10,10加几等于十几。

  师:你想试试其他的9加几算式吗?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再放一块就是10块了,你能看图说说小猴的算法吗?

  小猴为什么搬1块到左边?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你能根据这些,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学生做,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全班齐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像这样摆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在书上把它圈一圈。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学生做,集体订正

  (3)圈出10根后,右边剩下几,得数就等于十几。

  3、“想想做做”第3题

  9+1+1= 9+1+4= 9+1+8=

  9+2= 9+5= 9+9=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想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式子的连加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蚂蚁搬家的游戏”,出示。

  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你能按顺序说出9加几的算式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一个数,得数都是十几,并且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数少1。

  四、挑战自我

  出示题目:

  9+()<15 9+()<17

  想一想:1、( )里能填哪些数?

  2、( )里最大能填几?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

  2、 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规律。

  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和以前一样,系统的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先在小组内把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

  通过再次引导整理加法表时,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如:学生会发现:

  第一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1。

  师: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2。往下写8+4、7+5……

  师:你还有那些发现?

  师:你明白同学们说的意思了吗?请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学的发现开始整理,完成课本P87的表格吧!(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学生的合作。 )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再次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我们再来仔细看看从中我们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秘密,请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快乐。

  板书设计 做个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作业设计 做个加法表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会利用“>”“<”和“=”来描述长度和个数的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

  通过纸条的高低不等和高低相等形象直观引入“>”“<”和“=”这三种符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开学至今大家都长高了不少,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身高。谁愿意来比?(请两个小朋友)

  大家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下面请小朋友三人一组,自由组合,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说说比的结果,互相轮流进行。

  2.出示投影P18第一题

  图上有谁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强和小胖)(小亚和小巧)

  谁来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说一说比的结果

  (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小强和小胖一样高。

  (3)小亚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亚矮。

  二、新授

  1.出示P18第2题第一张图

  请小朋友说一说图意。

  师并介绍小于号画小于号,开口的方向表示大,合拢的方向表示小。一起书空小于号。

  师:一个单位的计算条比三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数学表达方式是1<3。

  念作1小于3。

  用心爱心专心

  谁来说?(多请几个)

  练一练

  摆计算条左边放2个,右边放5个,先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写一写。

  左边放1个,右边放4个,(独立完成,写一写)

  2.左边放2个,右边放2个,问:现在是什么情况?

  2和2相等也就是2等于2。等号两边开口一样,表示相等。一起书空等号,然后在书上写等号。

  3.猜想一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哪个符号?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名字,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形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猜想的结果告诉你的同桌。

  A:形状,上黑板画一画

  B:名称

  C:解释形状

  D:说图意

  师:大家讲得真好,正如大家想的,确实我们接下来要学习大于号,谁有什么好方法来记大于号?

  一起书空大于号。

  4.请学生观察三组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大于小于看左边,尖头小小是小于,开口大大是大于。

  5.练一练:同桌合作摆学具,并写一写。

  编一编,说一说

  出示学具:○○●●●我们把它们看作是巧克力,你能编个故事吗?

  (左边有2块巧克力,右边有3块巧克力)

  2个单位的计算条比3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所以2小于3。

  三、巩固练习

  1.P18的第三题

  2.P18的第四题的左边3列(要求独立完成)

  3.比一比,赛一赛P18的第四题的右边3列

  4.在()里填数。

  用心爱心专心

  5>(),3<(0="("2="">(),()<4,()=1,()<3>3

  5.发散思维练习

  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四、总结

  用大于,小于和等于号可以比较数的大小,比较高矮,比较多少等。

  作业设计:练习册P11习题集《比一比(2)》

  板书设计:

  小与,等于,大于

  <,=,>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第71页《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经验,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能够正确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学习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数学知识。

  3.通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解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同学们,本单元前面几个信息窗我们学习了形形色色的鸟蛋和龟蛋带给我们的数学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本单元最后一个信息窗绿毛龟蛋带给我们的数学知识。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了什么?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合作交流。

  2.谈话:这节课重点解决他们说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和绿毛龟蛋的宽径约是多少这两个问题。其他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可以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通过清晰生动的情境图中出现的两位同学不同的测量结果让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意见不一,于是需要寻找正确的判断方法,由此激起学生探寻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独立思考他们说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

  谈话:观察两位同学说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小华读出的结果是一个一位小数,小明读出的结果是一个整数。

  谈话:对,求3.94的近似数,根据不同的要求,既可以保留一位小数,也可以保留整数。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情况,根据我们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研究一下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学生独立研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

  谈话: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是怎样求3.94的近似数的?把你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谈话:你的方法很正确,还有哪位同学与他求得的近似数不同?

  谈话:你的方法也很正确。因此,我们在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依然运用了四舍五入法,关键是看精确到哪一位。

  2.学生独立思考绿毛龟蛋的宽径约是多少?这一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时候小数的近似数的2,什么时候小数的近似数的2.0。

  讨论得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保留小数的数位不同,精确程度也不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探究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观察讨论过程中教谈话为学生创设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体会自由选择的轻松和快乐。

  三、巩固应用

  1.黄河的流域面积是75.14万平方千米。(保留一位小数)

  2.把1.463保留整数、把1.463保留一位小数和把1.463保留两位小数这三种说法的结果是否是一样的?

  3.小华的体重保留整数是45千克,他的体重可能是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练习中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方法的简洁,但也照顾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感悟收获

  谈话: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说说说本课的收获及体验)

  课后反思: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解题的指导者。本节的教学我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而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去交流,在观察中探究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由选择的空间,引导学生敞开思维,多角度探索,实现高效率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P42――P83)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二、发展性目标:

  1、认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6~10各数的过程。

  2、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1、计算:使学生熟练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其中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2、用数学: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难点】

  1、基数与序数:虽然在1—5的加减法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数与序数的意义,知道第几和几个的含义。但是由于数字的增大,所以这里依然是难点。

  2、用数学:其中包括一图两式、一图四式、带有大括号的图画应用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应用题,对于学生来说,看懂图意,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是个难点。1、数概念的形成

  2、6―――10的加减法【编排结构】

  教材的知识顺序和结构与原通用教材相似。但认数部分不再一个一个的认,合并为三段。节约了时间、提高效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数的关系。10比较特殊仍单独编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编排特点】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书的作法,采取相对集中的办法,讲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10特别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习一组数后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有关6和7的加法、剑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概念的理解。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6~10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字板→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的情形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4、教材内容生动丰富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

  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5、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教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外,还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如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等),另外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习题。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建议】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事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事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主题图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任务。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胆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好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用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约21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5、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40×1060×20xx×40300×70200×8012×400 240×2130×330×311×50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305×6485×3182×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18×22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xx≈20xx×20 = 400

  方法二:18≈20xx×20 = 440

  方法三:22≈20xx×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2)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请学生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08-22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8-27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08-22

【热】小学数学教案07-20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2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8-15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