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3-12-26 08:52:03 雪桃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通用20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65练习十一的13T到17T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5+770+921+832+9

  2+5559+94+669+91

  38+767+443+279+7

  2、听算

  60-3050-4063-386-6

  45+459+104+5863+8

  3、填空:(课件出示)

  65+4=(),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38+6=(),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二、练习十一的习题

  1、计算练习:

  23+775+98+23

  56+950+548+6

  76+542+505+44

  先说计算过程,在写得数。

  2、练习十一的第14题

  要求:(1)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现在一共有多少架飞机?怎样计算?

  (3)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的第15题

  要求:自己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4、课件出示第16题,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对。

  57+86+5625+70

  42+671+97+80

  80-6068+515-9

  9+7237-448-6

  三、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的第17题。

  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计算。

  四、思维训练

  读题,解答P66面的思考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学生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本思维方法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探究并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本教学作如下设计:

  1、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学生列出算式以后,先不做讲解,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尝试计算,再通过交流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明确算法的优劣,从而激发学生寻求最佳算法的强烈愿望。

  2、重视对“破十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亲自动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破十法”的理解,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破十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计算速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棒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参加过游园会吗?你们在游园会中看到过哪些有趣的场景呢?说出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1)课件出示教材10页例1情境图。

  师:许多同学都围在小丑身边买气球,那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丑手中有多少个气球,卖了多少个气球吧。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了解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还有几个?

  (3)引导学生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9。

  (5)思考:说一说这道题和以往学过的十几减几的题有什么不同。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的同时,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

  师:怎样计算15-9呢?下面请大家独立思考,想办法进行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预设

  生1:因为9+6=15,所以15-9=6。(想加算减法)

  生2:10-9=1,1+5=6。(破十法)

  生3:15-5=10,10-4=6。(平十法)

  生4:15-10+l=6。

  3、学习“破十法”。

  师:在这些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算得又快又准呢?

  预设

  生:我认为第二种算法算得又快又准。

  师:我们给这种算法起个名字,叫做“破十法”。现在请大家看课件,了解运用“破十法”计算的过程。(课件演示,学生观看)

  师:现在请你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运用“破十法”计算的过程,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预设

  生:我先摆出1捆小棒,再摆出5根小棒,因为5减9不够减,所以得把1捆小棒打开,从里面拿出9根,也就是10减9等于1,剩下的1根小棒再与其余的5根小棒合起来,就是6根小棒。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运用“破十法”计算15-9的过程吗?

  预设

  生:计算15-9,因为被减数个位上是5,不够减9,所以先算10减9等于1,再算1加5等于6。

  小结:计算十几减9,先算10减9等于1,再用1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再彼此交流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然后重点强调“破十法”,使学生感受到这种算法的优越性,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熟练掌握“破十法”,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4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x位数,100是x位数,82是x位数。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个x;2在x位上,表示x个x。

  (3)、36是由x个十和x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x;99里有x个十和x个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x、3769、70、x、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00○9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习。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m3cm,1m30cm,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究竟是多高!谁能出个主意,怎样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师生一起测量。)

  师:看来,你们估计得还比较准确,这扇门的`高度是2m10cm。那我站在门的旁边,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有多高呢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把妈妈的身高作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师: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为标准进行比较,说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觉你估计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现在我想知道你们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小练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看第3题,你能看懂吗谁能说说看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8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义,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认识什么是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

  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难点:

  方程的意义抽象的过程。

  课前谈话:

  渗透平衡和等量(谈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天平,(见过天平吗?在那里见过?有什么作用啊?)根据天平的状态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让学生想办法得出让天平两边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对不同的式子进行分类(不要有任何要求)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汇报分类的想法。小组之间在倾听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本组的想法。

  让小组的代表说说自己组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

  3、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分类进行小结:像这样的用等号连接左右两边的叫做等式。像这样的这一类叫方程。板书课题。(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

  4、小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观察式子,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5、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在各组倾听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师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生举例。

  8、师举例,让学生说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9、通过刚才的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0、判断两句话: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画图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练习

  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图列方程。

  3、根据题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谈谈自己在知识和情感上的收获。

  2、送给同学们一个方程:天才+—=成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经典教案汇总四:《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0

  教学内容:

  练习课(练习十二的4—13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32-546-929-862-40

  50-645-3024-591-7

  指名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的思考过程。

  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用夺红旗的游戏来练习第四题,

  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对的算出来?

  集体记时,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第5、6题,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第7题。

  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想一想这是要干什么?家长和椅子有什么作用?

  (3)还缺多少把椅子?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

  (4)列式计算,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上P70的第8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再独立计算。

  5、用游戏的方法完成第9题

  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学生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6、完成P70的第10题

  这种同数连减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又为以后学习除法做准备。

  三、独立完成P7011—13题

  四、思考题独立完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3题以及练习十二第1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月饼图、题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单元主题图

  1、观察图画,说出图意,列出算式。

  2、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相机引入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引入新课

  谈话:中秋节快到了,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都习惯要吃什么?(月饼)

  (1)如果有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多少个?学生口答后,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8÷4=2(个)](2)如果现在有80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多少个?同时出示月饼图。

  三、探索新知

  1、提问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学生回答后板书:80÷4

  2、学习计算方法。

  (1)小组合作,尝试计算。

  (2)全班汇报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点拨。

  3、巩固练习:口算卡片。

  四、学习例2

  1、分析题意月饼图,学生观察。让学生明白要把这36个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多少个月饼?

  2.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36÷3。

  3.探索算法提问:试试看,你能计算出36÷3的得数是多少吗?

  (1)小组讨论,探索计算方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讨论结果:

  ①看图分一分。先分整盒的月饼,每组1盒(10个),再分单个的月饼,每组2个。两次合起来每组一共分得12个。

  ②竖式计算。抽生板书:结合分月饼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先分3盒月饼,就用被除数十位上的.3(30)去除以3商是10(1个10),就在商的十位上写“1”(表示1个10)。30减30得0,这里不需要写出来。再分剩下的6个月饼,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移下来,去除以3商2,写在商的个位上(表示2个1)。6减6得0,表示全部分完。

  4.及时巩固练习竖式计算69÷3=86÷2=48÷4=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

  五、提高练习完成课堂活动第3题。

  要求:先独立计算,再小组讨论。提问:比较每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六、课堂小结

  (1)你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

  (2)在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3)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规律。

  2、能按照找出的规律往下摆。

  3、培养学生认知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能用较明白、完整的语言描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准备:

  1、主题挂图、格子条、三角形条。

  2、三角形、正圆形、圆柱、正方体若干个。

  3、学生每人配套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学校买来红、黄两种形状的灯笼布置学校,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请你想想办法,看如何排这种灯笼最好看。

  学生或许会把灯笼红的`排一排,黄的排一排。也或许会把红的黄的交错排。

  教师:大家排的都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大学里高兴地说话唱歌。(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教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等等摆的真可爱,它们可不是随意摆的,是根据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明白哪些叫做“规律”吗?今天我们还要把这种规律都找回来(板书课题:找规律)

  2、教学例1。

  教师:请你们细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什么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规律找回来吗?(小组探讨,小组长汇总答案)

  请老师起来告诉全班人们小组找到的规律,随着回答。在黑板上贴出一排彩旗、一排花、一排灯笼和一排人。

  教师:如果今天你是建筑师,让你接下去布置,你会如何选择呢?

  请学生逐行选择,并写出理由。

  请不同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教师贴出不同形状的格子条(指出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规律,只发生一次的不能说就是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予以适度的指导。

  2、完成第89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4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和教学活动中认识“10”的组成,并初步理解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善于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2、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具:磁性苹果、课件

  2、学具:苹果图片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今年苹果大丰收,老师也摘了些回来。瞧,咱黑板上这一堆苹果,你估计估计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数数吧!

  学生估计苹果数量。

  1个、2个……10个。

  2、实践操作:

  师:大家都想亲手分苹果吧?咱们按小组分苹果吧!(板书:分苹果)

  活动要求:4人一个小组,同学之间要合作,有想办法的、有操作的、有记录的,比比哪组合作的'最默契,分的而且方法多。

  小组一边动手分,一边记录。(附小组活动记录表)

  3、汇报分苹果情况:

  (1)师:10个苹果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进一步理解分苹果:课件再现学生分苹果的情况,渗透整体与部分的思想。

  小组汇报,展示活动记录表。

  10个苹果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另一部分是();……

  4、理解10的加减法

  师:苹果分成1和9,你想到了什么算式?说一说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苹果还可以怎样分,你想到其它算式了吗?

  1+9=109+1=10

  10-1=910-9=1……

  学生解释算式的意思。

  5、练习口算10的加减法:

  (1)师:数一数、连一连,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

  想要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还需要一盘有几个的?

  (2)找规律填空。(附题目)

  学生连线,发现其中有一盘是5个的没的连。

  还需要一盘有5个的。

  找规律,口算填空。

  6、数学活动:猜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10-4=()10-8=()10-1=()10-2=()

  10-10=()4+5=()10-9=()10-3=()

  学生口算得出号码:

  62980917

  7、小结:

  师:把今天数学课上有趣的事告诉爸爸妈妈或同学,然后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编成算式告诉给大家!

  课后编电话号码,同学之间可以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5

  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二册88页例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8+4+313-4-562-209+5+716-8-458-30

  2、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

  28+34

  52-20

  二、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我对大家刚才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让全国人民也非常满意,你们想知道他们得奖的情况吗?

  1、出示表格

  金牌银牌铜牌

  32 17 14

  2、根据表格编一道两步试题。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组内讨论该怎样计算?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说师板书。

  32+17+14=63

  师:这几位同学真聪明,说出自己的方法,你们喜欢用这种方法?好!现在你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试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6、完成

  35+26+24

  师: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在计算时用了几个竖式?谁能只用一个竖式就能算出来呢?

  你是怎样想的?师板书

  35+26+24=85

  师:真棒!现有我们把原来的两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式,比原来简便多了,这就叫“简便写法”。

  好!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连简便写法都能自己想出来。看来下面的这道题也难不住大家了。不过也说不定,你们中间会有个“小迷糊”,看看谁愿意当小迷糊!

  7、试一试:

  (1)对学生提出要求:先叙说题用两个竖式来写,然后再把两个竖式写成竖式的简便写法。

  (2)指名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62-15-17=30

  3、做一做

  98-28-35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做的黑板上的这几个题,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师板书课题。在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二种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叫“简便写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1、认一认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贴一贴)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用钉子板围。

  2、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7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 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8

  教学目标

  1、巩固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解答简单的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根据要求摆钱数。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会使用它吗?下面就请你们来试一试,你们看,这有很多的物品,上面都标明了价格,老师说物品的名称,你们来摆出它的价钱好不好?出示图片“物品价格”

  学生摆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往往不只是买一种东西,或者需要找钱,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简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元、角、分的简单计算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出示图片“足球墨水”:

  (1)师:一个小足球多少钱?(15元)请你在桌子左边摆出它的钱数。(同桌互相检查对方摆得对不对)

  师:一瓶墨水多少钱?(3元)请你在桌子右边摆出它的钱数。(同桌互查)

  老师边板书边提问:买一个小足球和一瓶墨水,一共多少钱?请你看着自己摆的钱数,说一说。(教师指名回答)

  师:你是怎么算的'?(板书:15元+3元=18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求整体)

  (2)师:根据这两个条件,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一个小足球比一瓶墨水贵多少钱?或一瓶墨水比一个小足球便宜多少钱?)

  板书:一个小足球比一瓶墨水贵多少钱?

  问:怎样求这个问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板书:15元-3元=12元)

  15元减3元是不是12元呢?请你摆学具验证一下。

  2、教学例8

  出示图片“飞机图”:

  师:一架玩具飞机多少钱?(25元)请你摆出它的价钱。(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边叙述边板书:小华有20元钱,他想买一架玩具飞机,够不够?(不够)

  师:请你摆出小华的钱数,摆完后同桌互查。

  问:还差多少钱?请你看着自己摆的钱数说一说。(指名回答。)

  问: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板书:25元-20元=5元)

  问:这道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求差)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5页的做一做(出示图片“做一做”)

  师:一条毛巾多少钱?(3元)

  一把牙刷多少钱?(2元)

  一枝牙膏多少钱?(4元)

  师: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请你完成下面的三个问题。(可以直接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摆一摆学具,再填出钱数)

  2、帮助小动物算钱数。

  出示图片“动物商店图”: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帮助小动物算一算买东西要用的钱数吗?

  问:小兔子买了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小鹿有1元钱,它要买一个转笔刀,应找回多少钱?

  小象要买一个茶杯和一个毽子需要花多少钱?

  小猴子有10元钱,它要买一个玩具汽车和一根跳绳儿够不够?

  3、小组讨论:小亮有16元钱,买了下面的那几种物品后,正好把钱用完?

  出示图片“购物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以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能说一说怎样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9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①

  学生独立表演。

  ②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熟练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口算技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智慧老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演示课件“智慧老人”他给我们带来了一组题,你们想不想做?

  1、口算:3+2= 2+7= 6—3= 9—4=

  2、口答:30里面有()个十,60里面有()个十.4个十是(),9个十是().

  师:智慧老人发现没有难倒你们,他又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继续演示课件“智慧老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的加法

  (1)师:谁来读一读这道题?(板书:20+10=)

  师:20加10表示什么?(表示把20和10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你能用小棒分别摆出20和10吗?下面就请你试着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摆小棒算结果,并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2)全班汇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摆、怎么算的?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

  (先摆两捆小棒表示20,再摆一捆小棒表示10,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是3捆小棒,也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0是2个十,10是1个十,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教学例1的减法

  板书:30—10=

  (1)师:30—10表示什么?(表示从30里面去掉10)这样的减法题你知道怎样想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可以摆小棒,也可以口算.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摆3捆小棒表示30,拿走1捆就是去掉了10,还剩2捆,2捆就是20,所以30减10等于20.)

  (30是3个十,10是1个十,3个十减1个十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所以30减10等于20.)

  (想:10加20等于30,所以30减10等于20.)

  3、小结:

  刚才我们研究的题目有什么特点?(都是整十数相加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师:做这样的加减法,怎样想呢?(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相似,只是计数单位不同,10以内的加、减法是几个一加、减几个一,得几个一;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得几个十.)

  智慧老人看到同学们这么会学习,非常高兴,他奖给我们全班同学一颗智慧星,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希望同学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表现更出色.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出示图片“做一做(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题)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左边有40瓶墨水,右边有20瓶墨水,一共有多少瓶墨水?)

  谁会列式?(40+20=)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这幅图还可以理解成什么意思?(两边一共有60瓶墨水,右边有20瓶,左边有多少瓶?)

  怎样列式?(60—20=)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请你独立计算出这两道题的得数,把它写在书上.

  2、口算:3+2=4+5=6—4=

  30+20= 40+50= 60—40=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订正:每组题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每组题相加或减的数相同,但计数单位不同.每组的第1题是几个一加或减几个一,还得几个一;第2题是几个十加或减几个十,还得几个十.)

  3、列式计算

  出示图片“做一做(3)”.(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3题)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珠子,怎样列式?请你独立完成这两道题.订正: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第1题是40+3=43,第2题是40+30=70,注意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4、对比算:40+3=60+2=7—5=

  40+30=20+60=70—50=

  同桌一组,各做一行,完成以后互相检查,对比说不同.

  5、口算比赛: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同学发小红旗)练习十一2.20+50= 60—20= 60+30=

  50—30= 40+10= 80—70=

  3.40+7= 30+60= 9+50=

  25—5= 90—30= 68—8=

  20+80= 6+70= 100—5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8-24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8-24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08-18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29

【精】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1-11

【热】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1-1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热门】01-1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推荐】01-18

【推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1-2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热】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