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2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课标内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法的含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挂图、小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加法的含义
1、师:右手出示2支铅笔,问:老师手上有什么?板书:2
左手出示3支铅笔,问:这只手上呢?板书:3
生:说一说“2”和“3”分别表示什么
2、师:合起来是几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
(由设置情境直接引入教学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师:2和3合起来就是5,试一试用算式写出来。
生:独立尝试。
2、小组交流:2+3=5①、“5”表示什么?
②、认识“+”、“=”
(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究,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3、摆一摆:摆小棒
①、先摆1根,再摆4根,和起来是几根?
②、先摆2根,再摆3根,和起来是几根?
③、先摆3根,再摆2根,和起来是几根?
动手操作,写出算式,读出算式,交流汇报。
(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并能训练快速写出正确的算式,进一步体验、理解加法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试一试:看图列算式
①、马路上停着3辆汽车,又驶来1辆,一共是几辆?
②、树上停着2只小鸟,又飞来1只,和起来是几只?
指导看图,说图意,列算式,写答案。
2、玩一玩
拍手游戏:①、师先拍2下,再拍3下,和起来是几下?
②、生先拍3下,师再拍1下,和起来是几下?
③、男同学拍4下,女同学拍1下,和起来是几下?
伸手指游戏:①、师出3个手指,生出1个手指,和起来是几个手指?
②、同桌互练,在规定的时间里,比一比,谁写的算式多。
(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解答,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
3练一练
①、独立完成课后练一练的1、2、3题
②、有困难的提出来。
四、实践活动,内容延伸
1、数一数,你的文具盒里有几支铅笔?和同桌的和起来是几支?怎么写算式?
2、出示挂图,说一说,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加法问题?
3、找一找,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让学科回归生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提出数学问题的同时,培养了他们从小热爱生活,学好数学的思想品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具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看来小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数,分别是2、11和20。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后汇报: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5个数。分别是3、12、21和30。你知道怎样摆能表示最小的数吗?怎样摆能表示最大的数?]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学生体会有序思考
教师提问,学生摆后回答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一、初步体会,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咱们来玩接龙游戏,好吗?
1、观察题目:你知道接龙的规则吗?
2+3 +1 +0 +2
10-1 -2 -3 -4
2、接龙游戏
3、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⑴、创设生活情境,师边讲述边示图。
⑵、讨论图意,指名说说。
⑶、尝试列出算式。
⑷、指名交流:怎么列式的?
4+2+1= 这个式子中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怎么计算?
2、即时练
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说,让学生摆小棒:先摆3根小棒,再摆上3根,最后再摆2根。
现在一共有几根小棒?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全班交流。
3、揭示课题
让学生说说今天学的这个加法和以前有什么不同?——连加
4、教学例2——同例1
⑴、创设生活情境,要求根据图意讨论交流。
尝试列出算式,说说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想想怎么计算?
8-3-1=
⑵、即时练
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2小题。
让学生摆摆,算一算。——看书时,帮助理解虚线框的意思。
⑵、揭示课题:连减
师生共同小结:连加连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应用
1、看图列式——第2、3题
这两题中,主要引导学生能正确的'看懂图意。
并让学生有条理的说出来。
2、——分桃
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学生边看图,边理解,然后再填一填,列式计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想想做做第6题。
书写练习。展示优秀作业。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出题好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连减、混合加减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 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4. 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 判断一些连减、加减混合算式能否简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开学了,小熊要购买学习用品。
出示:蜡笔7元 尺2元 铅笔盒12元 故事书8元 字典15元 橡皮3元 铅笔4元 书包45元
1.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根据这些信息来编题(小组内交流)。
2. 如果这些学习用品小熊都要买,它要准备多少钱?比一比,谁算得快? 交流不同算法。
(1)按顺序把每个数加起来。
(2)12+8=20 45+15=60 3+7=10 20+60+10+2+4=96 你喜欢哪种算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个好方法。把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数先加起来,这样计算既快又正确。)
二、探索新知
1. 现在小熊有64元,想买铅笔盒和故事书。它列式算出还要找回44元。
板书:64-12-8=44 它列了一个什么算式?
出示课题:连减
(1)按照小熊的连减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板书:一看运算符号。
(2)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算?
讨论、交流算法:12+8=20 64-20=44 比较两种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小熊不明白为什么结果都是44元,为什么我们比它算得快?
板书:二看数有什么特点。
完成板书:64-12-8=44
(3)同桌合作,一人按运算顺序计算,一人用好方法计算。
64-45-1564-7-364-2-15
最后结果一样吗?好方法好在哪里?
(两个减数凑成整十数)
为什么64-2-15用这个好方法就不行呢?(2和15不能凑成整十数)
(4)64-2-15,修改其中的一个减数,使它可以用好方法计算。 把题写在纸上,用好方法算出结果,同桌互相检查。
2. 判断:把可以巧算的题圈出来,算一算。
91-18-6478-16-4892-31-1971-8-5465-38-981-46-27
小结:在计算连减算式时,如果减数能凑成整十数,可以先把减数凑成整十数再减。这样计算又快又正确。
3. 改题64-12+8
(1)审题: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什么算式? 加减混合
(2)大家符号看得很仔细,试着算一算。
交流:64-12+8=60 64-12+8=44
(3)为什么结果不一样?说说是怎么算的?
(4)为什么不能用刚才连减时的好方法?
(5)64-12+8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加减混合运算也要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6)练习
27+28-3939-13+4752-29+846+12-1644-25+1543+28-61
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数的特点,还要看清符号。
三、应用拓展
1. 计算(能用好方法的`用好方法计算)
57-24-638+23+1278-39+2167-43-1741+19-2834-18+1666-37-2635+36+17
2. 下面各题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45+18+1545-18+1545+18-1545-18-15
动脑筋,这些题能巧算吗?试一试。
总结:在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运算顺序,一看符号、二看数的特点,再确定能不能巧算)
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计算结果正确是最重要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巩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渗透减法与加法的逆运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方法
教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自学共思
1.限时口算。
完成教科书P49“练习十一”第4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此题,要求在1分钟内算完,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教师订正时任指两道算式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教科书P49“练习十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合学共研
1.完成教科书P49“练习十一”第5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清楚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
师: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么还要加上8呢?
2.完成教科书P50“练习十一”第6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道题解决的'是关于跳绳的问题,“35人”这个信息和解决这个问题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展学共享
完成教科书P50“练习十一”第7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1)在学生充分交流题意的基础上完成这两个小题。
(2)展示算式。
第(1)小题:6+50=56(分);第(2)小题:56-50=6(分)。
延学共促
完成教科书P50“练习十一”第8题。
习题指导。
以25=20+□为例。
师:25是由2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所以25=20+5。
师:请你按照上面的方法独立完成其余几题。
检学共长
1、36个苹果,全部装在袋子里中,要使每袋中装的个数和用的袋子数相同,可以怎样做?
2、买mǎi东dōnɡ西xi。
(1)一双鞋比一顶帽子贵多少元?
(2)妈妈想买一条裙子和一顶帽子,带100元钱够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活动
课题
摆一摆、想一想
单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针对“风车和金鱼”的情景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及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计算十几间8、7、6。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同学们会计算了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口算题,生抢答,师适时鼓励)
口算比赛:15-9= 17-9= 12-9= 13-9=
8+6= 8+3= 8+7= 7+6=
12=10+ () =8+ () 15=10+() =8+()
你们真是太棒了,算得又对又快。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教学十几减8.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游乐园玩,看!熊猫老板在卖风车。(出示例2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并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熊猫老板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学生列式:12—8.
2、 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你能将自己的想法用学具摆出来或画出来吗?
小组同学间互相说自己的想法,动手操作演示,教师观察巡视,适时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学生边汇报边演示如下: 数一数:从12根小棒中一个一个地拿走1.2.3…….共拿走8根, 还剩4根。
破十法:把12根小棒分成两部分——10根和2根,从10里面减去8.把剩下2和2合起来就是4
连减:从12里面拿走2根,再拿走6根,还剩4根。
(4)教师用课件演示“破十法”计算过程。
(5)让学生根据“先算……再算……”填出下面算式中方框里所缺的数。
先算 -8= 再算 +2= 所以12—8=
(播放课件)
3、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
刚才我们计算十几减8和上节课所学的十几减9都是把被减数分成10和几,都是先算10—8或9,这样的方法你还记得吗?“破十法”
还有一种方法(课件播放)因为8+( )=12,所以12—8=( ),叫“想加法算减法”
师小结:破十法、连减法和想加法算减法,都有它的优势,小朋友觉得哪种方法更快就用哪种。
4.小练习(播放课件)
(1)教材13页1题
(2)教材13页2题
(3)10-8 11-8 12-8 13-8 14-8 15-8 16-8 17-8 18-8
(师重点引导讲解此题,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
最后1题你是怎么算的?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1)都是先算10—8=2,十几减8,就再算2加几。
(2)被减数增加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从上向下)
教学十几减7、6
1、出示图能写一道加法两道减法的图
你能从这幅图中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8+6=14 14-8=6 14-6=8
2、同学们做题这么出色,老师继续带大家逛游乐园,瞧,那里有两个小朋友在鱼池边观赏金鱼.(出示14页例3)
鱼池里有13条金鱼,菲菲发现黑色的有7条,红色的有几条?你能帮菲菲列式吗? 13-7
明明发现红色的有6条,黑色的有几条?你能帮明明列式吗? 13-6
想一想,如何帮助他们二人求出得数呢;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生充分回答,体现算法多样化)
(播放课件)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6=7
13-7=6
3、习题对十几减7.6.加以巩固。(课件)
(1)看图写出2到减法算式
(2)8+9= 9+6= 7+9=
17-8= 15-9= 16-7=
17-9= 15-6= 16-9=
(3)7+( )=11 8+( )=13 ( )+6=12
11-7=( ) 13-8=( ) 12-6=( )
三、巩固加深练习
(此环节把男女生分成两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最后获胜组有奖励)
1、找座位游戏。(课件出示教材15页1题情境图,把15页1题和4题适当改改,变成一道题,可以设计多找几次,每次6个学生,3男3女,对的给自己组加分,错的给对方加分)
2、我来考考你。把题写在卡片上,男女生随意指名互考,答对了给自己组加分,答错的给对方加分)
12-7= 18-9= 14-6= 11-8=
16-7= 8+9= 13-6= 7+5=
11-6= 15-7= 17-8= 15-9=
3、找朋友。(播放儿歌《找朋友》,教材16页第6题适当改改,找7男7女,学生每人拿一张卡片,找到朋友)
4、教材17页7题、8题(播放课件,因时间而定,如果时间不充足就少做一道。)
5、智力冲浪
一个数加上7,它的得数比15小比11大,请问这个数可能是几?(播放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2、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算法多样化的,培养学生的协作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教学难点: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轻轻,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美丽的田园,你们有兴趣吗?(有)
好,让我们坐上汽车出发吧!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啊,多美的地方啊!仔细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内容。
2.说一说。
你能不能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一下,找出藏在里面的数学信息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小山羊有5只,小绵羊有7只;岸上有6只白鹅,河里有8只白鹅。
3.引入。
在美丽的田园里,我们找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真不错!不过,这只小白鹅伸长脖子好像有点不服气!听听,它在说什么?
4.提出数学问题。
下面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先提一提关于小白鹅的数学问题,比一比谁最聪明,提出的问题最多!
5.交流反馈,集体。
学生说问题,教师板书:
河里有8只白鹅,岸上有6只白鹅。一共有几只白鹅?
一共有14只白鹅,河里有8只,草地上有几只?
一共有14只白鹅,岸上有6只,河里有几只?
6.解决问题。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求“一共有几只白鹅”。
全班交流,明确:8+6=14(只)
7.解决“……比……少几”的`问题。
出示问题: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4页“练一练”1、2题,指名汇报。
2.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观察教室里的人和物,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补评:
板书设计:
美丽的田园
一共有几只白鹅?
8+6=14(只)
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
11-5=6(只)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引导学生直观操作,经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探索过程,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交流时,引导学生将语言描述与操作演示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计数器
学生准备:
计数器、学具盒
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两名小朋友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
······
二、精讲点拨、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那么,怎么解决它们呢?
教师板书:两名小朋友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师:那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25+7=□(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那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
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比较以上三题与上一节计算的不同与联系。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35+6=46+5=57+4=68+3=
79+2=24+7=77+6=84+8=
四、课堂: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表扬。
板书:
保护环境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一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25+7=32(个)□○□=□(个)
第24课时自主练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环保意识。
2、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题:比一比,谁先爬到顶峰
小明和小华还要到沙漠里去玩,让我们一起来算算他们的足迹吧。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在集体订正的过程中指名说说其中几道算是的计算方法。
第2题:小游戏,看谁对得多
1、学生看插图:你能说出这个游戏的规则和做法吗?
学生看图,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讲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2、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教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小组。
第3题:
带领学生读题目,再指名说说题目要求,最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4题:看图解决问题
1、看图,图中有什么?
2、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
你知道吗?了解七巧板的由来。
限时作业:
课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牢记家庭住址,知道排好路队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放学回家注意安全。
教学重点:知道排好路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注意放学回家路途安全。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放学回家排路对吗?为什么要排队呀?
二、分析事例,强化观点
1、学生看图,老师讲“安全警示”中的.故事(P4)。
2、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妈妈为什么没接到小明呢?
3、全班交流。
4、教师补充小结。
三、联系实际,辨别是非,指导行为
1、引导学生看图,读读“小博士”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小博士的话:
(1)放学回家排好路队,有序前进;
(2)紧跟路队安全过马路。
3、记一记小博士的话
4、说说自己每天放学回家时是怎么做的?以后准备怎么做?
四、总结全课
1、小检测:看下图中谁做得对?在图下打“√”或“×”,并说说为什么?
2、教师检查总结。
3、学生看拼音读“小贴士”《学儿歌知安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1
第一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书上98页练习二十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
能力: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教学重难点: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形
3、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4、辨认正方形、长方形
5、联系实际加深认识书上98页做一做第2题
二、小结
三、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的第一题
2、动手涂色让学生看练习二十一第3题
四、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书上98页思考题
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二节:认识三角形、圆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书上99页练习二十一的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圆的形状和名称
能力: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能够辨认出三角形和圆
教学重难点:学生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能够辨认出三角形和圆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听算20道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
2、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名称和边的`特点
二、新授
1、初步认识三角形、圆
(1)初步认识三角形
(2)初步认识圆
2、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圆的认识
(1)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1题
(2)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2题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3题
三、达标测评
1、练习二十一的第4题
2、动手涂色,练习二十第5题
四、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第84页-85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重点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
小棒、苹果教具、尺子、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电脑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十几减5、4、3、2
教材第1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计算方法时培养学的计算能力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5、4、3、2
难点:掌握“破十法”。
教具学具: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课件出示第一棒:打地鼠游戏口算。
12-8=11-9=13-7=
14-8=15-9=13-6=
17-8=18-9=14-9=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课件第二棒:
12-5=11-4=
12-4=11-3=
12-3=11-2=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十几减9、8、7、6,计算十几减9、8、7、6的方法有哪些呢?
生1:“破十法”。
生2:“想加算减法”。
生3:“平十法”。
怎样运用“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和“平十法”计算12-5这个减法算式呢?
(2)举例计算12-5=。
①用“破十法”计算。
先用12中的10减去5,等于5,再把5和12中的`另一部分2合起来就是7,所以12-5=7。
②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因为5+7=12,所以12-5=7。
③用“平十法”
把5拆成2+3,12先减2等于10,再算10-3=7。
(3)你会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其他几道算式呢?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①计算12-4=。
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种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
②计算其他几道算式。
学生自己算,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算法。然后统一订正,老师给出答案。
③这些算式已经全部算出来了,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小,差越大;减数越大,差越小。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第三棒:1、出示课件:请你当个小医生。
14-5=1111-3=413-4=7
2、出示课件:摘苹果游戏。(把相同得数的算式连起来。)
3、出示课件:生活中的数学。(树上有4只小鸟,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生:11-4=7(只)
4、做课本上做一做。
课件出示第四棒:小组合作找出得数相同的算式卡片。
学生到展示台来展示刚刚小组合作摆的算式卡片。
第四棒结束了,到了终点,掌声响起来。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数学书第18页第4题
2.数学书第19页第6题。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自主学习
1、师:今天,小猴的桃园丰收啦!它请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吃桃。(出示挂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一共有多少个桃?30+4=34 4+30=3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
②数:30、31、32、33、34(可借助计数器或小棒)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加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有各自的名称。教师介绍“加数”、“和”。
引导学生说说“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一共有34个桃,筐里有30个,外面有几个?
34-30=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4是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剩下4个一(借助学具)
②想加法。
(3)一共有34个桃,外面有4个,筐里有几个?列式并说说算法。
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观察四个算式的特点,揭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 56-50 62-2 96-90
3+50 2+80 20+6 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2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根据下面的算式,你能想到其它三个算式吗?
①3+70 ②54-4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1)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
(2)交流并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怎样才能做得既对又快。
6、“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挂图
30 + 4= 34 34 - 30= 4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5
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规律的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事物(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找到的规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 同学们,六一节快到了,老师听说学校里要准备搞一次联欢会,每个教室都装扮装扮,看这些小朋友已经在自己装扮的教室里跳起舞来了。出示课件联欢会动画。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彩旗,灯笼和花朵。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不是,是有顺序的。 是的,它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想不想找一下他们的规律呀?(想!)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领着学生认读
二、 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 课件出示彩旗图
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都猜的是红旗,来看看对不对。猜的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因为小旗是按照黄色,红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黄旗的后面是红旗。小旗的规律是按1面黄旗、1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让学生明白1面黄旗1面红旗为一组,这样的一组重复出现。)
2、 课件出示小花排列图
教室里还有小花,它的排列是怎样的,你发现了什么?是否也有规律? 我们发现小花是按照1朵红,1朵紫这样的规律来排列的。
3、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彩旗,小花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摆放和小朋友队列又有什么规律呢? 是的!它们都是重复排列的。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板书)领着学生读一读。
说的真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一个后面都应该摆什么颜色吧?出示刚才的联欢会动画。
通过观察,发现灯笼是按照红蓝蓝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红色的。小朋友是按小女孩,小男孩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小朋友是小男孩。
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真替你们感到高兴。
4、那利用你们明亮的眼睛来看看下一个是谁吧?先观察图形,找到下一个是什么图形,再讨论什么颜色?同学们发现的真快,立马就能找到它的规律,那我们一起拿出你们的.图形来摆一摆吧,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教师巡视,检查每组摆放的规律,及时给他们表扬与赞美。你们的小手真是太巧了,能摆出这么多的规律来,那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快速的整理好你们的图形,看看谁能第一个看到老师的作品。
5、出示一组碗的摆放。让学生先观察它的排列规律。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也可以从数字的排列规律入手。
可爱的鸡妈妈领着她的小鸡也来到了,你们能帮他们找出规律填出数来吗?出示课件。
三、 知识运用
1、 摆一摆,填一填。
从图形观察,也可以观察小棒的个数。
2、 接着画一画,填一填。
3、 画一画:拿出准备好的作业纸,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形成一定的规律,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吧!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赞美!
4、猜一猜后面是什么?出示图形
(1)想一想有什么规律,并将后面的空格补充上
(2)应该涂什么颜色?
归纳总结:找图形变化的规律按照颜色的重复特点和形状的重复特点找规律。
四、 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出示图片,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并且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规律。
做动作,找规律:先发现小朋友是如何做的?
再找学生自己创造规律———我会创造规律。
好,请一位同学把你创造的规律表演给大家,请你发号使令带领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好,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倒数5个数,一起来看他们创造的规律!
太棒了,大家都非常的开动脑筋能够创造出很多的规律。
五、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有什么收获呀?一起来说一说吧!
看着板书回顾今天的内容。
其实在生活有很多的规律。看看谁最善于发现,你注意到生活中的那些规律了吗?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欣赏。
这节课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规律美的眼睛。回到家把你发现的生活的规律告诉爸爸,妈妈,和你的好朋友好吗?看谁最善于发现美,创造美。这节课我们同学们利用学到的知识创造了这么多的规律,希望你们长大后当一个真正的大设计师,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我们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板书
重复排列的规律:1面黄旗1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
1朵红花1多紫花为一组重复排列
灯笼红蓝蓝为一组重复排列
小朋友女男为一组重复排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小兔买铅笔的场景)。小白兔特别爱劳动,兔妈妈为了奖励小白兔,一大早就带着小白兔来到文具店买铅笔。我们一起去瞧瞧吧!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1、交流,同桌说一说。
2、全班汇报。
二、互动新授袋鼠阿姨有15枝铅笔,小白兔要买9枝铅笔,我们帮袋鼠阿姨算一算还剩多少枝呢?你能根据要求列出算式来吗?15-9=?该怎么算呢?下面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先摆一摆,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在纸上列算式,摆小棒。
1、先摆15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9根后,就知道还剩6根。
2、先把摆好的15根小棒分成10根和5根,再从10根里拿掉9根剩一根,把这一根加上5根,就得到还剩6根了。
3、把9根小棒分两次拿。先从15根里拿走5根,再从10根里拿走4根,最后只剩下6根了。
4、想9+6=15,反过来15-9=6。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说明题意,要求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先做一做,再算一算,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理解运算道理。
2、完成教材第3页3-5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在教材上完成。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7
【教材分析】
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是学习计数、计算和ht的学习的准备性知识。比高矮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高矮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主要使学生感知高矮的概念。探索比的方法。教学时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引出高矮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想一想怎么知道人或物体有高有矮的,引出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最后通过各种活动、游戏。让学生体验比较的方法。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学情分析】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己经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初步积累了有关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看问题、观察物体不全面,所以教学时,注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比较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饰得看问题要全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
2、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探索、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体验长短、高矮都是比出来的。都是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体验比较高矮方法的过程,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2、在比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关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学会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形状相同但高矮不同的两个瓶子、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引导观察教师选四名高矮差距较大的学生到讲台。让学生观察。
问:看到他们四个同学。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二)交流汇报学生观察后,先与同位说一说,再汇报。
学生可能说衣服的颜色不同、男女性别不同、有胖有瘦、有高有矮等。教师都给予肯定。
启发引导说出学生有高有矮。
教师板书:高矮
【设计意图:创设此情境是通过学生观察引出“高矮”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自然有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一)引入研究的内容教师选两个高矮差不多的学生。站在讲台两边。让学生判断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后汇报(学生可能说:看不出谁高谁矮。或说甲高、乙高、一样高)。
(二)探究比较高矮的方法
1、怎样知道人或物有高有矮呢?
2、小组讨论交流比较高矮的方法。教师参与其中。
3、小组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1)两人站在一起比;(2)两人拉紧绳放在头顶。看哪头高;(3)用尺子量;(4)用小棍搭个小桥让他们通过;(5)靠墙作记号等。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三)强化比较的方法
1、让学生再来比一比。
(1)教师选一男(高)一女(矮)两生上台比一比。
要求:比一比,说一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学生比较后会说:、‘男生高。”教师趁机和男生站在一起。让学生比一比:“我们俩比。谁高谁矮?’’学生会说:“老师高。”教师抓住机会问:‘。为什么你们刚才说男生高,现在又说老师高至到底这个男生是高是矮呢?”
(2)小组讨论。应怎样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汇报时。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两个同学来比一比。
学生比时。让一生站在讲台上。一生站在讲台下。教师问:
“这样比行吗?为什么?’’再让一生抬起脚后跟比。问:‘。这样比行吗?为什么?,’
学生一定会说:这样比不行。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不行。学生可能会讲:不合理、站得不一样高、应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比等。
3、出示两个瓶子(下面不齐。并用纸遮住。只让学生看到上半部分)。
问:猜一猜,这两个瓶子哪个高?哪个矮?
大多数学生会说:上面高的那个高。这时教师再打开纸让学生比一比。
【设计意图】:在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自体验比较高矮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听取他人意见。从中受益。
学会合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说。在说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语言。让不生明确高矮是相对的;比较高矮时要合理。要合乎规则。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还要明白比长短、比高矮都要9体看。全部看。橄得看问题要全面。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一)投影练习用实物投影仪投影练习一第7题图。学生独立完成(要让学生充分说,也可和其他动物比)),
(二)摸高活动和搭高活动
1、学生站在地上摸。
2、跳起来摸(活动后学生谈体会)。
(三)游戏活动
1、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从每个班选10名的学生参加入场式,咱们班这么多学生,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帮老师选出来吗?先想一想,再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汇报)。
2、自由结合成小组((5—8人)按高矮排成队。比一比。看哪组又快又好(学生自由活动后。说一说是如何排的)。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游戏。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充分体验比较高矮的多种方法。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畅谈感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遗憾?
让学生自由大胆地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谈。让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并且感受知识是无限的。增强继续学习的欲望。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课下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比长短,哪些可以比高矮。
说给同学或家长听。
【设计意图】:拓展延仲,既联系生活又巩固知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本节课以师生共同活动为主。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探索。创设了多种实践活动,实现了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观察、感知高矮。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多种方法的产生。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特别是在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和游戏活动时。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了不同的方法。通过小组交流、汇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活动中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喜洋洋的贴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贴脸游戏,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瞧:
(课件出示喜洋洋图片)
2、出示喜洋洋图片1。
问:你们觉得这两个喜洋洋有什么不同?
3、学生讲,老师贴。
4、学生观察,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5、引入课题,喜洋洋为了感谢大家帮它找回了鼻子和嘴巴,现在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玩,在生活中去学习上下位置关系。板书:上下。
二、理解上下,培养空间观念。(重点)
出示主题图,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站,南京长江大桥,图中有什么交通工具呢?
学生观察。
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汽车和火车,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详细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火车和轮船,你能再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小结: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2、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
出示汽车、火车、轮船,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一会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又说火车在下面。对吗?
同桌讨论。生回答。
小结:对于三个物体来说,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例如:火车对汽车来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对轮船来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
现在,喜洋洋带我们来到第二站教室。
将你的'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上面,然后将你的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再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放在文具盒的上面。
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生操作,师巡视。
(3)写一写。
四、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游戏,喜洋洋做,学生跟着做。
游戏儿歌:上上下下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上爬,(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下往上至头顶)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下滑。(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上往下至脚面)
太阳出来了, (双手在头两侧伸直打开,手心向前)
花儿也对我咪咪笑。 (手腕靠拢在下巴处做花朵状微笑点头)
上,下, (双手伸直上举,再弯曲至耳朵旁)
上,下, (重复上面动作)
休息一下。 (双手在脸侧做睡觉状)
2、第三站,动物器材室。
3、第四站,喜洋洋的房间。
4、第五站,回到教室。
联系生活,叫学生观察所处的教室,有哪些物体存在着上下位置关系。
五、小结。
今天,喜洋洋带我们游玩了这么多地方,你收获了什么?观察所处的教室,比如,讲台和黑板,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间存在哪些位置关系?这是我们后面几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说明:
找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到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涂色卡,雪花片,空白场景图。
教学过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规律,导入新课
师:请你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1. 动画演示:颜色红青排列的苹果(8个)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个两个地排列的汉堡包(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杯三个地排列的可乐和冰激凌(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在出现每组物体后,请学生回答,教师用动画验证,最后全屏显示上述物体,最后一个物体闪动)
师:真厉害!全让你们给猜中了,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把下一个是什么给猜中的?
2. 揭题:像苹果青红青红有顺序地重复出现,汉堡包一个两个、一个两个地重复出来,可乐、冰激凌一个三个、一个三个地重复出现的就是一种规律。我们今天就要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以圣诞节为载体,深层次地感知规律,找规律
师:昨天晚上是圣诞节,张老师参加了一个圣诞晚会,那里的会场布置得可漂亮了。
1. 多媒体出示图画:请你说说会场里有什么?这些东西摆放有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秘密在四人小组里悄悄交流一下。
2. 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3. 深入地问,如灯笼有什么规律。在学生回答一红一紫排列后,电脑依次在每一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每两个为一组,并且电脑动画演示灯笼一红一紫逐个闪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0页例5用数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通过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
师:看来春天真是一个很受大家欢迎的季节!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在足球场踢足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以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及游戏,直接激趣,调动全班的好奇心、兴趣和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可能的答案
(1)6个同学在踢球,3个同学在加油
(2)有1个女同学,有8个男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引导每个组的学生,从这个活动的情景中收集、处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师
(1)这一题中,已知条件(数学信息)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2)根据生的回答小结:知道总数一共是16人,其中一部分已经来了9人,要求另一部分还有几人没来,用减法。
(3)师:能根据已知条件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计算?(踢进了4个这个信息与人数无关,所以是多余信息)
根据生的回答板书:16-9=7(人)
(4)师:16-9怎样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3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2
数学下册教案03-16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11-25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2-10
一年级级数学下册教案06-24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11-25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09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