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并能掌握检验方法。
2、根据题意,能画线段图分析图意。
3、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数学,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过渡引入
1、根据题意,判断谁是单位1,并写出各题的数量关系。
(1)故事书本的2/5等于连环画的本数。
(2)梨重量的7/8是840千克。
(3)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2/3 。
2、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这两组算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本课知识有联系,通过学习,为学习新知作过渡。]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我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可是我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题意与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根据题意,启发学生: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式。
体重× 4/5 =体内水分重量
师引导:这道题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该怎样求?能不能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χ,再列方程求出?
(4)学生尝试练习方程解答,个别板演,教师点评。
(1)解:设这个儿童体重χ千克
(2)算术法:28÷4/5 χ× 4/5=28 χ=28÷4/5
χ=35答:这个儿童体重35千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55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五第4~7题。
育人目标
1.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合理、灵活地解决3个数连比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经历解决三个数连比的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4.在配置混泥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5.在按比例分配的过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简洁美、理性美。
6.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两个数比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推广到三个数连比的问题。
难点:理解三个数连比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评价设计
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填空。(多媒体出示题目)
(1)小明家养了35只鸡,公鸡和母鸡只数比是3∶4,公鸡( )只,母鸡( )只。
(2)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与其他国家拥有丹顶鹤只数的比是1∶3,20xx年全世界大约有20xx只丹顶鹤,我国有( )只。其他国家有( )只。
学生回答反馈,说说怎样思考,集体评价。
2.引入谈话: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生举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反馈.
交流后,老师及时做出评价)
在建筑业中很多地方也用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独立思考再交流方法和结果,集体评价。
举例,分组讨论、反馈、交流。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2:从题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
要配制220吨混凝土,水泥、沙子、石子的比是:2∶3∶6,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怎样解答?
生1:前面所做的题都是两个量的比,这道题是三个量的比。
生2:可以仿照上节所学的按比例分配方法去解。
3.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4.展示学生解法,说出解题思路。
方法1:220÷(2+3+6)=20(吨)
需要水泥的吨数:20×2=40(吨)需要沙子的吨数:20×3=60(吨)需要石子的吨数:20×6=120(吨)
答:需要水泥40吨,需要沙子60吨,需要石子120吨。
方法2:总份数:2+3+6=11
需要水泥的吨数:220x2/11=40(吨)
需要沙子的吨数:220x3/11=60(吨)
需要石子的吨数:220×6/11=120(吨)
方法3:根据已有知识,用方程解。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吨,再分别求出沙子、石子、水泥应需的吨数。
解:设每份是x吨.
2x+3x+6x=220
11x=220
x=20
需要水泥的吨数:20×2=40(吨)需要沙子的吨数:20× 3=60(吨),需要石子的吨数:20×6=120(吨)
5.议一议: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要先求出总份数,求出每一份的量,再求出各部分的量;或者求出总份数后再看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或者设每1份的量为未知数,列方程来解答。
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
讨论交流异同。
尝试解答,再展示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小结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
在配置混泥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在按比例分配的过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简洁美、理性美。
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2题。
根据给出的这三种蛋的连比,组织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交流解题方法。
2.一堆混凝土中沙子有100kg,石子有60kg,水泥有240kg。要配制18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沙子、石子、水泥各多少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这个问题中虽然没有给出沙子、石子、水泥的连比,但已给出了一个配料方法,根据给出的数值,可以求出这三种料的连比。
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完成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刚才同学们通过上题计算,知道混凝土中沙子、石子、水泥的比为5∶3∶12。现有一堆总重为40吨的混凝土,经现场测量,水泥有20吨,沙子有12吨,石子有8吨。这堆混凝土符合配比吗?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先求出现场测量的三种配料的比3:2:5,然后与要求的配料的比比较,得出:这堆混凝土不符合要求。
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找到方法。
独立解题,再交流解题方法。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堂小结
想一想,今天学习的知识与昨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谈收获。
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4—7题。
独立完成。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课前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提问:比和除法,比和分数之间有那些联系?
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有什么性质?小组交流
3、出示三个分数:3÷4、6÷8、9÷12.变为比,并比较大小
指名回答小组交流的结果.学生用语言表述比的基本性质。
交流: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比的基本性质。
教师引导交流:0除外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比的后项、除数是0没有意义。
二、学习化简比
1、说明: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分数的`约分、通分。同样,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讨论.你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
学生充分讨论后,指名回答,形成共识:最简单的整数比必须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必须是整数,而且前后项应该是互质数.
请个别学生举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强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互质)
14:2154:18
教师引导交流:怎样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总结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或用求比值的方法算,最后结果仍然是个比。
1÷10:3÷83/5:5/8
教师引导交流:怎么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总结方法:比的前项后项分别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1.25:42.7:18
教师引导交流:怎么把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总结方法:先将小数化成整数,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练习:化简比
60:245/8:7/245/4:0.75
三、练习
自主练习5、7、8
四、小结: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来的?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干什么?化简比的方法是什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材分析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非常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探索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
300÷ 100=3(盒)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5。
师: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5÷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5÷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也就是2/5。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2/5=2/5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5×1/2=2/5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5,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5÷3=4/5×1/3=4/15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5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5的1/3是4/15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要注意的是:
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五、作业布置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本册教学目标
一板书设计:
二教后反思: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列式: ×3 =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2
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08-2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20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20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6-14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10-14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1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02-1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17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