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3-02-21 08:50:2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5篇)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2页练习十六的第5—13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2、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巩固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教学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1)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商是几位数。

  (2)讨论:怎样能很快判断出商是几位数?

  (3)思考:除数是两位数,商的位数与被除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强调学生在做除法时,一定要先确定商的位数的良好习惯。

  2、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1)先确定商时几位数。

  (2)再动手计算,并任意抽取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7题。

  (1)根据题目的信息,说一说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2)请大家把计算结果填写完整。

  (3)用乘法验算一下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请大家帮助王平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4、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8题。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想一想:要求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我们要知道什么?(总价和数量)

  引导学生找出总价和数量,并列出正确的算式,再要学生说一说列式的根据。

  5、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来试商的。

  6、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0题。

  (1)让学生独立分析后列式解答。

  (2)一个学生提数学问题,其他学生列式解答。

  7、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1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讲评时要他们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填写。

  8、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2题。

  让学生艺4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解决这道题目的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

  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数学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情感态度: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

  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

  讨论交流: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

  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

  小结: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

  (3)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

  (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P60“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四、课堂小结、作业: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在之前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学习,学生能及一反三学习起来应该比较轻松。但亿以内数的数位较多,要让学生知道先分级再读数,减少错误率。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读亿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

  1、请读出6020:

  2、读出60200000:

  3、读出60206020

  4、读数位较多的数时,要先做什么?怎样做?

  5、根据数位顺序表读出:60206020

  6、回忆亿以内数的读法。(请一名学生回答,全班一起读)

  活动2:【讲授】新授课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地球上有7000000000人。你能读出来吗?可让知道的学生试一试。

  生活中有比亿更大的数吗?举例说说。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让学生了解:

  20xx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 0000 0000美元。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数级扩展成了三级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

  (1)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馈: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来读数。

  (2)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学生可能说得不完整,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补充。实际是把亿以内数的方法迁移到这。)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有0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

  (不管学生说到0的问题没有,都要着重处理0的读法。在读数时,0最难读,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强化0的读法)例如:

  活动3:【练习】练习

  (1)判断对错:

  610 0000 0000读作:六百一十亿?(√)

  236 0509 0008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

  100 4000 20xx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

  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来了?”(分级了)

  (2)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92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3000 3 0070 0400

  (教师在这要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哪个0没读?为什么?)

  (3)选择正确答案

  下面各数一个0都不读的是( E ),只读一个0的是( B ),要读两个0的是( C ),要读三个0的是( A、F ),要读四个0的是( D )。

  A.20 0202 0200 B.20 0020 0000 C.20 20xx 0220

  D.20 0202 0202 E.20 0000 0000 F.22 0220 0202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

  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加进位。

  2、积的变化规律(一),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几,积也乘以(或除以)几。

  3、积的变化规律(二),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注:在乘法中,要想使积不变,两个因数的变化就要相反,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就要除以相同的数。

  4、积的变化规律(三),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2,另一个因数乘3,积就乘(2×3)。

  5、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

  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读作:80千米每小时。

  小林每分钟步行60米,小林的.速度是60米/分,读作:60米每分。

  飞机的速度是340千米/小时,表示:飞机每小时飞行340千米。

  6、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7、估算

  (1)估算必须符合两个要求:一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估算时所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一定要用“≈”号。

  注:①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但结果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②有关带钱问题的估算,要做到估大不估小。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课题:

  《统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统计图表。

  3.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图表中反映出的数据关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给以解决,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与同伴交流思想。

  5.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知识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关系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小桶、小红旗、旗座、玻璃珠

  教学过程:

  (课前交待插红旗的个人成功体验与小组团结协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巩固统计认识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入课

  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吗?生答

  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动物园里正准备给一位小朋友过生日。他是谁啊?(直接入课)

  这么多的客人,他们正给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们也一起来吧!(一起唱生日歌)。(营造气氛)

  2、统计客人数量,完成统计表

  让我们找找,都来了那些客人?(学生指出,老师点出来形成象形统计图)

  数一数各有多少?师课件填表。

  3、问题与解决

  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提出问题,再解决。

  二、摸珠子事例,教学可能性大小

  1、介绍游戏做法

  (投影仪投影)游戏方法;游戏规则。

  裁评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组玩并做好统计,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巩固统计图的记录方法

  3、结果分析,导出结论

  请一小组代表发言:根据图表,你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次数最多?)再看实物论证。

  再次发言,引导形成结论意识。

  小组同学根据图表,推测哪种颜色球的多少,再实证。

  三、水果事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1、提出问题

  老师有一个水果店,卖了这几种水果(课件出示)。

  你喜欢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时来的.时候,老师请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调查一下,把你们喜欢吃的水果都记下来?

  2、学生调查

  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格。

  3、学生发现情况,解决问题

  根据你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现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进一点水果?你认为现在可以去进点什么水果才是最好卖的?

  四、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统计呢?

  班上的同学,看一看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统计学校的老师,知道学校是男老师多还是女老师多!

  看看什么东西好卖!(市场调查,进货)

  天气调查,帮助农业生产!

  比多少!

  …

  五、学习情况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统计学习情况

  学生清理小红旗的面数,完成数据收集。

  完成统计表(课件)

  2、学生发现

  你可以看出什么?

  3、教师总结

  六、品牌电视事例,课堂延伸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249647=、432548=、327684=。

  2)24527=、53048=、50950=、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角的'度量单位

  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1,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口算整万数加减法。

  2、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用迁移的方法探索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较为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学们看,农民伯伯们又迎来了一个丰收的金秋。

  (多媒体出示金秋的收割画面)

  教师:丰收的喜悦已经让农民伯伯们忘记了收割的疲惫,他们兴冲冲地将刚收割下来的粮食运到了粮库,准备卖个好价钱。

  (出示主题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1:我知道了星光村今年卖稻谷大约260000 kg,柑树村今年卖稻谷大约320000 kg。

  学生2: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

  教师:了解了这些信息以后,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学生1:星光村比柑树村少卖稻谷多少千克?

  学生2:柑树村比星光村多卖稻谷多少千克?

  学生3:他们俩只是问法不同而已,实际上算法是相同的。另一个村的稻谷产量是多少千克?

  教师:聪明的孩子们根据了解的信息,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用到多位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就先从简单的入手,一起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板书课题)

  [点评:创设了农民丰收送粮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农民的生活,感受多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巧妙引入课题。]

  二、运用迁移,探究新知

  教学例1。

  教师: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怎么列式?

  学生:260000+320000=?

  教师:能口算出这道多位数加法的结果吗?

  学生:能。教师:谁来说说看?

  学生:260000+320000=580000。(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为什么能那么快地报出答案呢?你们是怎么口算的?在4人小组里先说一说。(4人小组交流)

  学生1:260000和320000的末尾都有4个0,我在计算的时候先暂时不看0,就算26+32=58,然后再在58的后面添4个0,就是580000了。

  教师:省去两个数末尾相同数位的0,计算以后再添上,不错的方法啊!

  学生2:因为26+32=58,所以26万+32万=58万。

  教师: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能看出你是认真思考了的'。

  学生3:我把260000看成26个万,把320000看成32个万,26个万加32个万就是58个万,也就是580000。

  教师:哦,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以后再计算,很好的主意!

  教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教师:同学们的这些口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这些方法中,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呢?

  (4人小组讨论)

  学生:我们小组认为,把这些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计算,这样既不容易出错,也比较简便。

  教师:那么我们再试几道题来看一看,这种方法是否比较简便。

  教师:现在要算星光村比柑树村少卖多少千克稻谷,怎样列式?

  学生:320000-260000=?

  教师:谁会计算?

  学生:因为32万减26万等于6万,所以320000-260000=60000。

  (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很好,同学们马上就会学以致用了。如果我们还要计算另一个村的稻谷总产量,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大家试一试。

  (学生自主列式计算,然后全班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小结:

  我们在做整万数加减法的口算时,通常把这些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进行加减计算,这样比较简便。

  [点评:教学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旧知识推出整万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对各种口算方法进行交流比较,再进行小结。通过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展示了学生各自真实的思维活动过程,既让学生探索了口算方法,同时又体现了口算方法的多样化。]

  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

  1、完成练习六第1题——小猴摘桃。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4000+3000”和“9000-20xx”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能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不同的方位。

  2、能用方向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能在现实中、图上辨认,实现现实与平面图的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方向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凤凰村路线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你对方向了解了多少?你能说说你都认识哪些方向?同学们现在面对的方向是?和西相反的方向是?你的左面是?你的右面是? 师:在地图上我们是怎样标示东西南北的?(板书:四个方向)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方向的知识。(板书:方向与位置)

  二、研究问题、精讲点拨

  (一)认识四个方向

  老师站在学生中间。 师:老师的东面是哪些同学,北面是哪些同学,(指着在东北方向的同学)那么这些同学在老师的哪个方向呢?

  师:你认为这个方向应该叫什么方向?能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还有不同意见。同学们的想法很有根据,习惯上我们把这个方向叫做东北。(板书:东北) 师:你能指指我们教室的东北在哪个方向吗?老师看见你刚才比划了一下才往这个方向指,能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找东北方向的吗? 师;(老师指一指西北、西南、东南、方向的同学)这些同学在老师的.什么方向?这个方向应该叫什么?为什么?指一指我们教室的西北、西南、东南。 小结:现在我们有学习了四个方向,我们一起来指一遍八个方向好吗?

  (二)用适当的方位词描述位置

  师:现在在同学们桌面也有一个未完成的方向图,同学们试一试把这八个方向写上去。 展示学生作品。 师追问:你先写哪几个方向?再写哪几个方向?和东北相对的方向是,和西北相对的方向是? 师:(请一个小组四个同学站起来)现在我们认识了八个方向,你能用这些方位词把你们小组成员的名字介绍给我们听听吗? 让相对的两个同学介绍完后,其余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师:认识了这些方向,当我们外出旅游时,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大的方便。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凤凰村走一走,看一看。(出示凤凰新村的路线图) 师:结合着今天我们学的方向,你能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结合学生交流师补充:你站在什么方向看? 结合学生的交流追问:站在文化中心看,牡丹亭在什么方向?站在风景区看,牡丹亭在什么方向?

  (三)用适当的方位词描述路线

  师:小亮和小丽现在来到凤凰村的村口,他们想到风景区去玩,可以怎么走?在交流路线时注意要说清楚你向哪个方向走。 学生交流。 刚才这几种路线,你喜欢哪条路线?为什么? 师:有一批游客现在在文化中心,他们要返回到村口,请你来当个小导游,他们可以怎么走? (同桌交流,然后抽一生交流。)

  (四)小练习 课本第37页第八题。

  三、当堂检测,限时作业(附)

  四、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四个方向,现在我们一起来指一下教室的八个方向。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了作业:画出你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图上要注明你要经过的比较明显的建筑物。

  教学板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明确余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能力。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明白余数的意义、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听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课件插入音乐。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教师提问:什么叫平均分?请学生回答。

  生回答: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2、教师课件出示,平均分的例子,请学生判断。

  哪些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打“√”。学生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回答老师的问题。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摆6个草莓。

  (1)教师:复习完了平均分,我们继续来分一分,分什么呢?看大屏幕。

  生看大屏幕,分草莓。教师:听清要求,怎么分?

  课件显示: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专心听要求。听完后,生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摆6根小棒试一试。教师找生汇报。生:可以摆3盘

  教师可以问问: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可以分3盘?生1:3个2是6,所以摆3盘。生2:我是摆小棒摆出来的。生3:2+2+2=6,3个2相加是6。生4:……

  (2)教师:那怎样列算式呢?指名回答。生:6÷2=3(盘)教师板书算式。

  (3)教师:谁能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呢?指名回答生:有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学生共同看着大屏幕,说一遍算式表示的意义。

  2、课件出示:摆7个草莓。

  (1)教师:看一下,现在有几个草莓了?要求你怎么摆呢?课件出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的7根小棒代替7个草莓摆一摆,试一试。请2个同学,到展示台上用草莓摆一摆。摆完以后,和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汇报展示。

  请学生说说你摆了几盘?生1:摆了3盘。生2:摆了4盘。

  生3:摆了3盘,还剩1个。生4:……

  教师:集体看展示台上学生摆的情况。问,她们摆了几盘?生:摆了3盘。

  教师:摆完以后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没摆完,还剩下1个。

  教师:还剩下一个,可以再摆一盘吗?生1:不可以。生2:可以。生3:……教师: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讨论,允许她们互相说一说。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找生回答。

  生1:可以再摆1盘,:要不然就剩下了。

  生2:不可以再摆一盘,因为要求是每2个摆一盘。教师追问:1个够摆一盘吗?(不够)不够怎么办呢?生1:去掉。生2:剩下就剩下。生3:……

  (2)教师讲授:剩下1个草莓不够摆一盘,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这个摆的.过程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就是7除以2等于3余1。商后面写6个点,再写余数。板书7÷2=3……1...余数

  教师领读:7除以2等于3余1生齐读。

  (3)教师:复习一下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生一起说:被除数、除数、商。今天又学习了余数。

  (4)教师:同学们看一下,得数商和余数还没有单位,我们现在给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它们加一下单位名称。3后面单位是什么呢?1后面呢?学生可以同位互相讨论一下。指名回答。说说为什么。生1:3盘,1个。生2:……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板书单位名称。7÷2=3(盘)……1(个)

  生齐读: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5)教师:结合摆的草莓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学生试着说,指名回答。

  明确: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还余1个。(6)课件出示两幅图:“6个草莓”和“7个草莓”图6÷2=3(盘)7÷2=3(盘)……1(个)教师:你觉得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指名回答。生1:……生2:……生3:……

  教师总结:在整数的除法中,有整除和不能整除两种情况。也就是说,有时候平均分能正好分完。有时候平均分不能正好分完,不能正好分完,就会有剩余,剩下的就是余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1

  设计说明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四舍”法试商,另一种是用“五入”法试商。对于学生来说,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是一个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方面:

  1、先复习旧知,通过判断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求近似数的练习,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2、在探究新知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从中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并引出84÷21,教学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20来试商。因为被除数和除数相对较小,所以很多学生很自然会想到直接试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因为有准备题的铺垫,会把21看作20来试商。接着通过练习题巩固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197÷28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30来试商。这道题既是第一次出现用“五入”法试商,又需要调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针对此种情况,在此处设计讨论交流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既让学生掌握了试商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出示课件)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0×(  )<262  80×(  )<453

  70×(  )<492  50×(  )<304

  2、说一说下面各数分别接近哪个整十数。

  21接近(  )   53接近(  )

  88接近(  )   39接近(  )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与新课有直接联系的旧知识,为本节课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作铺垫。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用“四舍”法试商。

  (1)(课件出示教材76页例3情境图)文化用品商店购进了一些商品,看一看,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信息,自由提问题,自主解决)

  (2)出示问题,明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①出示问题(1):一个笔袋21元,84元可以买多少个?

  ②理解题意,列出算式:84÷21。

  (3)探究试商方法。

  ①观察,发现不同。

  请仔细观察,此题与上一节课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不是整十数)

  ②尝试计算。

  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③交流汇报。

  谁愿意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展示给大家看?

  (教师根据巡视情况指名进行展示)

  师小结:这道题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了它们的商。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商几,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明确可以试除,也就是试商)

  (4)小组合作探究,经历试商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来探究如何进行试商。请大家思考:把21看作几试商?怎样试?

  (学生思考后汇报:除数21接近20,把它看作20,4个20是80,接近84又小于84,所以商4。把4与21相乘,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

  师说明:用20试除得到的商4称为“初商”。要判断“初商”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

  1) 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2)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用三角板拼角: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3) 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4) 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练习内容:

  1、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

  2、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3、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5、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910题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用计算器计算、学习除数是一位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除法的道理,会计算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

  3、在把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进行小米价钱的谈话,鼓励学生课下调查,并引出本节课的问题。

  (设计意图:关于现实小米价钱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又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介绍教材上买小米的事情及有关数据信息,并做简单板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设计意图:口述问题的出处和由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

  1、师生列出算式,让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特征”引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2、提出用计算器计算的要求,学生算完后,交流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计算器计算既能满足学生急于得到答案的愿望,也为计算作铺垫。)

  3、启发学生把21.6和1.8元化成角用竖式计算。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出竖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更为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作准备。)

  三、竖式计算

  1、教师板书出21.6÷1.8的竖式,提出:怎样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参与讨论,使学生知道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道理,促进知识的。迁移。)

  2、提出:“竖式计算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在竖式直接画去小数点后,按整数除法计算。最后,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讨论形成计算的方法,体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联系。)

  四、尝试运用

  1、提出“按每千克2.5元计算,21.6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要求。请一名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促进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2、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重点关注商8以后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在自主尝试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丰富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3、提出“每千克小米2.5元,30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先讨论:把2.5扩大10倍后,30怎么办?再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除数是一位小数的计算知识。让学生经历计算方式发展的过程。)

  五、课堂练习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想象验证、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究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

  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

  3、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4、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几何图形的美,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和画圆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图钉、线、圆规、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溯源生活,激发兴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圆形水波。

  同学们,大自然奇妙无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会形成美妙的景色,请看。

  问:你们发现,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现了什么形状水波?

  2、生活图片欣赏。

  1)问:在这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图形?

  2)抽象出圆。(PPT)

  3、学生举例: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形的?

  4、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师的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圆,激发学习兴趣。】

  二、操作体验,形成概念

  (一)圆规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1、初步感知:

  1)看着屏幕上的“圆”,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圆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2)师评价:大家说得都有点道理,那接下来我们就自己动手,来画一个圆,看一看,圆是不是具有刚才小朋友所说的特征?

  2、圆规画圆

  1)我们可以用什么画圆?

  2)认识圆规(PPT)

  3)师:好,知道了圆规的.构造,我们开始画圆,看哪个小朋友画得最漂亮(要求,不许擦,画圆失败,只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3、反馈探讨画圆的方法

  1)你是怎样画的?上台演示。

  2)讨论:画圆失败的原因

  3)讨论: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生………………)

  小结:确定一个点,确定一段长度。

  板书:

  点

  长

  4)再想一想,刚才我们在画圆时,针尖和笔尖落在纸上,各自确定了一个点,也就是两个点。然后在画的过程中,这两个点的“分工职责”有什么不同?

  (一个点负责固定,一个点负责绕,旋转。也就是一个点是不动的,另一个是动的,我们暂时把着两个点叫作:“定点,动点”)

  板书:定点

  动点

  5)师:那画圆时,这个“动点”是不是可以随便的动的?还是有一定的运动规则的?什么规则?

  (动点移动到任何地方,和定点的距离保持不变。)

  6)那你如何证明你用圆规画圆的时候,这个动点和定点的距离始终没有变化呢?

  (圆规的两个脚分开后,只要没有外力去动这两个脚,针尖和笔尖之间的长度距离是不变的。如:我们人的两个脚在走路是。)

  7)师演示圆规画圆。

  师:看一看,老师如何画圆的。

  小结:圆规画圆的方法

  8)学生再次画圆

  师:根据刚才老师的演示,大家能不能在用圆规画一个圆,看一看,是不是比刚才画得漂亮?

  反馈讨论:这一次,你画得这么圆,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

  (二)操场画圆,丰富画圆方法

  1、展示足球场上的圆。

  师:我们现在能用圆规画一个漂亮的圆,那这个圆我们能画吗?

  1)讨论:这个圆我们怎样画?说说你的想法。

  2)课件演示:体育老师画圆。

  3)教师演示(用“线钉”)

  2、探究不同画圆法的内在联系

  师:我们发现,在纸上画一般的圆,我们可以用圆规,如果在生活中画较大的圆,我们还可以用线、钉和木桩。它们画的工具不一样,但原理相同吗?

  1)讨论:相同在什么地方?

  钉子就是…… 线就是…… 小推车就是……

  2)圆的构成确定

  师:画了那么多圆,那你能告诉老师,哪一部分才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圆?

  (生上台指圆)

  3)演示:(PPT)

  揭示:到某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无数个的点连起来组成的一条封闭的曲线,叫做圆。

  (三)圆的特征揭示

  1、设疑讨论:你认为黑板上的圆能不能画的更大些?谁决定了这个圆的大小?

  (定点个动点的距离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2、师演示验证谁决定了圆的大小。

  3、揭示概念“半径”,用“r”表示

  4、揭示概念“圆心”。(在画圆过程中的那个定点叫“圆心”,用“o”表示)

  板书:半径

  圆心

  5、学生演示画“半径”

  1)师:谁能上来画出这个圆的半径?

  2)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圆心到圆上一个点的距离)

  找一找:下图中,圆的半径是()

  6、问:在这个圆里,还能画一条半径吗?还能画几条?

  (学生在自己的圆上画半径,看能画几条?)

  得出:在一个圆里,能画无数条半径。

  7、观察讨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相等)

  为什么?

  教师小结:(从动点到定点方面研究考虑)

  师: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其实,正是圆的这些特征,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

  三、回归生活,解释应用

  1、展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1)学生讨论

  2)媒体展示解释

  2、人文素养的培养

  1)理解: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

  2)媒体演示。

  3、圆的归类

  1)出示篮球。问:这是圆吗?

  2)讨论反馈

  小结:球是立体的,圆是平面的,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属于平面图形,而篮球是立体图形。

  四、总结梳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圆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会发现更多的有关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点圆心(o)位置

  动点长半径(r)大小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材81-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列竖式计算:96÷8 145÷6

  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老师想考考大家。

  教师出示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题卡,让学生边读题,边说出答案。

  60÷30= 350÷70= 240÷60= 140÷20= 270÷90= 560÷80= 420÷70= 320÷80=

  同学们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掌握非常好,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下面去看看同学们今天上午交上来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一:学校买来92根跳绳,如果每班3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第一个问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能列式解决吗?(92÷30)

  为什么用除法?(这道题是让我们求92里面有几个30,所以用除法。)

  你估计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3(个))

  92÷30,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师板书课题:笔算除法)你会算吗?

  出示学习指导:

  1、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2、同桌交流,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样算?

  2、让学生上台板演竖式,并说出笔算的方法。

  学生在说完笔算方法后,追问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3、出示问题二:学校十月份收到《小手牵大手,安全常相伴》200本,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让学生独立解决,独立笔算后汇报。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要看前三位)

  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商“6”,“6”应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巩固内化

  1. 用竖式计算。

  60÷20 96÷40 140÷20 160÷30 585÷80

  2.改错题(看书上的83页)

  3.问题三:一个足球2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获得了哪些笔算经验?说一说笔算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

  要看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5.问题四:学校组织学生秋游,共有师生280人,如果每辆车能坐50人,一共需要安排多少辆车?

  四、全课总结。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案12-25

数学上册教案12-25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1-27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2-14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2-20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08-26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2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4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28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