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从不同的方向看

时间:2023-02-22 14:07:0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教案:从不同的方向看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数学教案:从不同的方向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案:从不同的方向看

数学教案:从不同的方向看1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空间观念.

  2.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的不同的图形.

  3.能识别简单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

  识别简单的三视图.

  教学方法

  发现式教学法.

  结合一些具体的实物的情境,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然后过渡到讨论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具准备

  一个茶杯、一个暖水瓶、一块长方体的橡皮及若干个长方体、圆锥、圆柱、正方体.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谁来告诉我这首诗的意思呢?

  [生]这首诗说的是:从前面看,觉得庐山是一座又开阔又高大的山岭;从侧面看,又觉得庐山是一座险峻陡峭的高峰;再从远处和近处,从高处和低处看庐山,总觉得它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我实在说不出到底什么才是庐山的真面目,因为我自己就在庐山中呀.

  [师]这位同学表述的太精彩了.这首诗正是诗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景观的结果.我们这节课也学着去用诗人的眼光去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我想我们也会有惊人的发现.

  Ⅱ.讲授新课

  1.创设不同的实物情境,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教师将实物一个暖水瓶、一个茶杯、一块橡皮按顺序摆放好,暖水瓶放在中间,其余的放在两旁.并将这个实物组合放在教室中间,让同学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并将观察得到的画在一张纸上.(注意视线和你所看到的物体的面保持垂直)

  教师经过两分钟后可从前、后、左、右四个同学手中拿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同时教师也可自己画一幅从上方看到的图,展示给全体同学,并提出问题.

  (1)我手中的这五幅图,分别是哪一位同学看到的,哪一幅是我看到的

  (2)如果要想同时看到杯子和橡皮,那么我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生](略)(注意,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

  [师]我现在将三个几何体摆在讲桌上;一个长方体,一个棱锥,一个正方体.同学们来看下面的五幅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参看课本第十六页议一议的图片)

数学教案:从不同的方向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出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能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得到相应的平面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能画出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三视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视图是描述几何体的重要工具,使学生明白看待事物时,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教学重点:学会从不同方向看实物的方法,画出三视图。

  教学难点:画出三视图,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研究立体图形的又一重要手段,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大,学好本课的关键是尊重视觉效果,把立体图形映射成平面图形,其间要进行三维到二维这一实质性的变化。在由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时,更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所以本节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几何体来降低难度。

  教学方法:情境引入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多组简单实物、模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

  并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赏美景

  思考“岭”与“峰”的区别。跨越学科界限,营造一个崭新的教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

  新课探究一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物组合体,请三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侧、右侧和正前方观察,并让他们画出草图,其他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对应三个同学,也分别画出所见图形的草图。

  2、看课本13页“观察与思考”。

  图:

  你能说出情景的先后顺序吗?你是通过哪些特征得出这个结论的?

  总结:通过以前经验,我们可知,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可能看到不同图形。

  3、从实际生活中举例。

  观察,动手画图。

  学生观察图片,把图片按时间先后排序。

  利用身边的事物,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潜能,感受新知。

  让学生感知文本提高自学能力。

  利于拓宽学生思维。

  新课探究二

  1、感知文本。学生阅读13页“观察与思考2”,

  图:

  2、上升到理性知识:

  (1)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俯视图;

  (2)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叫左视图;

  (3)右正面看到的图形叫主视图;

  3、练一练:分别画出14页三种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回答课本上三个问题。(强调上下左右的方位不要出错)学生阅读,想象。

  学生分组练习,合作交流。把已有经验重新建构。

  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体会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

  新课探究三

  1、连线,把左面的三视图与右边的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立体图形

  2、归纳:多媒体课件演示

  先由其中的两个图为依据,进行组合,用第三个图进行检验。

  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得出答案后,小组之间合作交流,互相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思考问题的方法。

  把由空间到平面的转化过程逆转回去,充分利用本课前阶段的感知,可以降低难度。

  课堂反馈

  1、考查学生的基础题。

  2、用小立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使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搭建这样的几何体,最多需要几个小立方体?至少需要几个小立方体?

  主视图俯视图学生独立自检

  学生总结出以俯视图为基础,在方格上标出数字。

  简单知识,基本方法的综合

  课堂总结

  1、学习到什么知识?

  2、学习到什么方法?

  3、哪些知识是自己发现的?

  4、哪些知识是讨论得出的?

  学生反思

  归纳让学生有成功喜悦,重视与他人合作。

  附:板书设计

  1.4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

  教学反思:

  从苏东坡的诗词《题西林壁》引,配以多彩的画面,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生动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辅以多媒体课件的合理应用,让学生完全处于一种高参与状态。最终实现了素材与实际相结合,经验与挑战相作用,立体与平面相转换。本课中引入了课本中没有而学生也能接受的三个概念: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教者很难把握学生的

【 数学教案:从不同的方向看】相关文章:

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数学教案09-07

《从不同方向看》优质说课稿06-13

从三个方向看的数学教案08-28

从不同方向看(1)&说课稿07-06

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教案09-07

《认识方向》数学教案06-13

《位置与方向》的优秀数学教案08-19

初中数学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的教案设计06-17

想牵手走向不同的方向是捆绑的伤感美文06-16

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