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寻找出简便的解法,并理出解题思路;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
关键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
难点 找准单位“1”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学课件演示 教学意图
一、基础训练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对分数应用题做一下全面的复习。大家想一下我们解答分数应用题最关键的是什么?
专项训练:
课件:练习:已知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有关的数量关系式。
在每道题后追问:从信息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并作评价:说一说你们找单位1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我们以信息中的第6题为例,谁来说说,应该怎样画线段图呢?根据线段图教师问:线段图画好了,如果要求用去和还剩的吨数应该怎样做?
常规性基本训练,复习找单位“1” 训练:为新知识做铺垫。
二、根据看线段图列式
师:谁来说说,根据线段图应该这么列式呢? 出示线段图 【教学课件演示】
注重线段图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乘法数量关系式。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基础练习
基础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师:用我们刚才复习的方法做。(学生做完后教师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计算?
归纳总结:请同学们把这4道题分分类,并要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有能力的就独立完成。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时要引导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类题目应当怎样解答。
尝试练习,然后提问: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分数和比联系在一起会出现许多的新问题。出示:文艺书和科技书本数的比是1∶4。谁来说说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教学课件演示】
培养学生审题要仔细,弄清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分数应用题分类的依据是。
四、对比练习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通过两题对比,突出较复杂应用题的难点,帮助学产生加强审题意识,提高分析能力。
五、巩固练习
练习八的3-5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完成练习八P118第3题和第4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出示P118页5题。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
结合讲解,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要把那个数量作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时,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每一步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课件演示】
加强解题思维的训练,沟通新旧知识,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强化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
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个,小强跳的是小明跳的5/8,小亮跳的是小强的2/3,小亮跳了多少个?
渗透健康教育:
跳绳运动,是对付肥胖、预防血脂异常、高血压最切实可行的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耐力的有氧代谢运动。同学们要积极进行跳绳运动,
学生独立进行思考计算,请个别同学讲解回答。
2、练习二十七的第8题,练习二十七的第9题。
(1)一个县去年绿色蔬菜总产量720万千克,是今年绿色蔬菜总产量的9/10。今年全县绿色蔬菜总产量是多少万千克?
(2)一个县去年绿色蔬菜总产量720万千克,比今年少了1/10,今年全县绿色蔬菜总产量是多少万千克?
渗透健康教育:
绿色蔬菜含维生素U较多是抗癌、防癌的复合剂,对胃溃疡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紫癜以及出血性肾炎等疾病有治疗效果多吃的蔬菜会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所帮助。
【教学课件演示】
强化数量关系的分析,强化方程的解法,体现解法的多样性、解法的最优化,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和优化意识。
通过强化练习提升学习水平,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七、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单位“1”和相等的数量关系,再确定算法,然后列式计算,先找单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就加,比1少就减”。
【教学课件演示】 帮助学生抓住解题的重点,已知单位“1”的用什么方法解,不知道单位“1”的又用什么方法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网络的建构。
八、作业:
练习二十七的第8、10题 【教学课件演示】
板书: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复习
根据条件分析单位“1”和找准对应分率。
用算术方法解:已知单位“1”用乘法,不知单位“1“用除法。
用方程解:单位“1”不知道或者题目的条件中含有“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
人教版数学教案2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
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
四、教学进度表安排:
周次 时间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1 2、9—2、13 位置与方向 3
2 2、16—2、20位置与方向2+2
3 2、23—2、27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3+1
4 3、2—3、6笔算除法 4
5 3、9—3、13 笔算除法 4
6 3、16—3、20 整理和复习 2+2
7 3、23—3、27简单的数据分析、平均数2+2
8 3、30—4、3 整理和复习、年、月、日2+2
9 4、6—4、10 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2+2
10 4、13—4、17 口算乘法 1
期中复习考试3
11 4、20—4、24 笔算乘法 4
12 4、27—5、1 整理和复习、面积 2+2
13 5、4—5、8 面积 4
14 5、11—5、15 面积、整理和复习2+2
15 5、18—5、22小数的初步认识 4
16 5、25—5、29 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 1+3
17 6、1—6、5 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2+2
18 6、8—6、12 总复习 4
19 6、15—6、19期末复习4
20 6、22-6、26 期末复习4
人教版数学教案3
这一课时的重点是继续帮助学生实现减法向加法的转化与加减法互化,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一点对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运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备课时如果在教学设计方面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好,还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主要原因是练习不够,课外作业设计得太单一。教师备课需要与实际生活、教学大纲、学生、教材等联系在一起。
一、选择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14)-(+5)= -9 B.0-(-3)=3
C.(-3)-(-3)= -6 D.(+7)-(-2)=5
2.(20xx年凉山州)比1小2的数是().
A.-1 B.-2 C.-3 D.1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大
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C.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D.两个相反数相减得0
4.一个数加-3.6,和为-0.36,那么这个数是().
A.-2.24 B.-3.96 C.3.24 D.3.96
5.若 ,且 ,则 是().
A.正数 B.正数或负数 C.负数 D.0
6.若两数的和为m,差为n,则m,n之间的关系是().
A.m=n B.m>n C.m 二、填空题 7.减去一个数,等于,也可以表示成a-b=a+. 8.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17)-(+9)= (-17)+(______);(2)2-(-9)=2+(______); (3)0-(-9)=0+(______). 9.月球表面中午的温度是101℃,夜晚的温度是-150℃,那么夜晚的温度比中午低_________℃. 10.数轴上表示数-3的点与表示数-7的点的距离为. 三、解答题 11.计算下列各题: (1)(-12)-(-7);(2)2.7-16.7. 12.已知甲数是4的相反数,乙数比甲数的相反数小7,求乙数比甲数大多少? 13.若规定 a-b=a-b-1,求(-27.2)- ( -2.2)的值. 14.一天,甲乙两人利用温差测量山峰的高度,甲在山顶测得温度是-1℃,乙此时在山脚测得温度是5℃,已知该地区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6℃,这个山峰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15.某矿井下A,B,C三区的标高为A(-29.3m),B(-120.5m),C(-38.7m),哪处最高?哪处最低?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多少? 《1.3.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等式计算正确的是( ) A.(-2)+3=-1 B.3-(-2)=1 C.(-3)+(-2)=6 D.(-3)+(-2)=-5 答案 D (-2)+3=1,故选项A错误;3-(-2)=3+2=5,故选项B错误; (-3)+(-2)=-5,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 2.-3,-14,7的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 A.-34 B.-10 C.10 D.34 答案 D 可列式:(|-3|+|-14|+|7|)-(-3-14+7)=24-(-10)=34. 《1.3.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含答案 1.把-6-(+7)+(-2)-(-9)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的形式是( ) A.-6-7+2-9 B.-6-7-2+9 C.-6+7-2-9 D.-6+7-2+9 2.式子-20+3-5+7的正确读法是( ) A.负20加3减5加7的和 B.负20加3减负5加正7 C.负20加3减5加7 D.负20加正3减负5加正7 3.下列交换加数位置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 A.1-4+5-4=1-4+4-5 B.1-2+3-4=2-1+4-3 C.4-7-5+8=4-5+8-7 D.-3+4-1-2=2+4-3-1 4.某地冬季一天中午的气温是5 ℃,下午上升到7 ℃,受冷空气影响,到夜间气温最低时又下降了9 ℃,则这天夜间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_ ℃. 教学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等差(比)数列的性质解决有关等差(比)数列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等差(比)数列的性质解决有关等差(比)数列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过程 【示范举例】 例1:数列是首项为23,公差为整数, 且前6项为正,从第7项开始为负的.等差数列 (1)求此数列的公差d; (2)设前n项和为Sn,求Sn的值; (3)当Sn为正数时,求n的值.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 【归纳提高】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 (2)的三位偶数是( ),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 小组二:12x4x6=288 小组三:12x3x8=288 小组四:12x20+12x4=288 小组五:用竖式计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研究笔算方法 8、巩固法则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 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3、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先复习组中值的定义,在七年级下教材P72中已经介绍过组中值定义。因为在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过程中要用到组中值去代替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值,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复习组中值定义。 应给学生介绍为什么可以利用组中值代替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值,以及这样代替的好处、不妨举一个例子,在一组中如果数据分布较为均匀时,比如教材P140探究问题的表格中的第三组数据,它的范围是41≤X≤61,共有20个数据,若分布较为平均,41、42、43、44…60个出现1次,那么这组数据的和为41+42+…+60=1010。而用组中值51去乘以频数20恰好为1020≈1010,即当数据分布较为平均时组中值恰好近似等于它的平均数。所以利用组中值X频数去代替这组数据的和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且这样做的好处是简化了计算量。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和合理性,可以让学生去读统计表,体会表格的实际意义。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教材P140探究栏目的意图。 (1)、主要是想引出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2)、加深了对“权”意义的理解:当利用组中值近似取代替一组数据中的平均值时,频数恰好反映这组数据的轻重程度,即权。 这个探究栏目也可以帮助学生去回忆、复习七年级下的关于频数分布表的一些内容,比如组、组中值及频数在表中的具体意义。 2、教材P140的思考的意图。 (1)、使学生通过思考这两个问题过程中体会利用统计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理解表中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3、P141利用计算器计算平均值 这部分篇幅较小,与传统教材那种详细介绍计算器使用方法产生明显对比。一则由于学校中学生使用计算器不同,其操作过程有差别亦不同,再者,各种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都有详尽介绍,同时也说明在今后中考趋势仍是不允许使用计算器。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不是利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但是掌握其使用方法确实可以运算变得简单。统计中一些数据较大、较多的计算也变得容易些了。 四、课堂引入 采用教材原有的引入问题,设计的几个问题如下: (1)、请同学读P140探究问题,依据统计表可以读出哪些信息 (2)、这里的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样确定的? (3)、第二组数据的频数5指什么呢? (4)、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为均匀,比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 五、随堂练习 1、某校为了了解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下表是该校初二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做数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 所用时间t(分钟)人数 0 0<≤ 6 20 30 40 50 (1)、第二组数据的组中值是多少? (2)、求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时间 2、某班40名学生身高情况如下图, 请计算该班学生平均身高 答案1.(1).15. (2)28. 2. 165 六、课后练习: 1、某公司有15名员工,他们所在的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如下表 部门A B C D E F G 人数1 1 2 4 2 2 5 每人创得利润20 5 2.5 2 1.5 1.5 1.2 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平均数是多少万元? 2、下表是截至到20xx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计算获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 年龄频数 28≤X<30 4 30≤X<32 3 32≤X<34 8 34≤X<36 7 36≤X<38 9 38≤X<40 11 40≤X<42 2 3、为调查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环保局对所辖的50个居民区进行了噪音(单位:分贝)水平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求每个小区噪音的平均分贝数。 答案:1.约2.95万元2.约29岁3.60.54分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弄清“余数”概念。 难点:理解余数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国庆节,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飞行表演(课件演示) 师:飞行员叔叔的表演精彩吗? 师:飞行员员除了有强健的身体,还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他们知道二(3)班的同学个个都非常聪明,出了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二、自主探究 出示第一个问题。同学们能独立列式计算吗?教师指名列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出示第二个问题。 请同学们用小棒表示飞机摆一摆,看看可以分成几组?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出示第三个问题。 请同学们把15根小棒分成5组,看看每组有几架飞机?教师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出示第四小题。 请同学们继续用小棒来摆一摆,老师看看谁能出色的完成这个任务。完成后,教师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议一议: 剩下的3架飞机还能再分吗?余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实践应用 今天,飞行员叔叔出的四道难题,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同学们能不能用解答这四道题的方法来解答其它的题呢? 出示第一道练习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 出示第二道练习题 师:同学们能独立完成这道题吗? 【教学内容】:课本P9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3张数字卡片,5、7、9,用它们组成不同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 二、学习新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出示例题 如果用着3张数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两张求它们的和,得数有多少种可能呢? 2、解决问题 请学生尝试解决后全班交流 1)用填表的方法 2)用连线的方法 3)随便写 3、思考 只有3种结果,为什么摆两位数却有6种结果呢? 摆两位数跟卡片的位置有关,加法算式的.结果和卡片的位置无关 4、观察 上面的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随便写,容易漏掉或重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 共分3课时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1)(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3。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1) 新课讲授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温度低。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a≠0,n是正整数). 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难点: 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堂知识使学生懂得任何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能利用事物之间的类比性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m?an = am+n (m,n是正整数); (2)幂的乘方:(am)n = amn (m,n是正整数); (3)积的乘方:(ab)n = anbn (n是正整数);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m÷an = am?n ( a≠0,m,n是正整数,m>n); (5)商的乘方:()n = (n是正整数); 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即当a≠0时,a0 = 1. 3.你还记得1纳米=10?9米,即1纳米=米吗? 4.计算当a≠0时,a3÷a5 ===,另一方面,如果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m÷an = am?n (a≠0,m,n是正整数,m>n)中的m>n这个条件去掉,那么a3÷a5 = a3?5 = a?2,于是得到a?2 =(a≠0). 二、总结: 一般地,数学中规定: 当n是正整数时,=(a≠0)(注意:适用于m、n可以是全体整数) 教师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来看这条性质是否成立. 事实上,随着指数的取值范围由正整数推广到全体整数,前面提到的运算性质都可推广到整数指数幂;am?an = am+n (m,n是整数)这条性质也是成立的. 三、科学记数法: 我们已经知道,一些较大的数适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有了负整数指数幂后,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例如:0.000012 = 1.2×10?5. 即小于1的正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数只有1位的正数,n是正整数. 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比如0.012 = 1.2×10?2,0.0012 = 1.2×10?3,0.00012 = 1.2×10?4,以此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有0.0000000012 = 1.2×10?9,即对于一个小于1的正数,如果小数点后到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8个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是?9,如果有m个0,则10的指数应该是?m?1. 教学内容:教科书77页例2。 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研讨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并学会分析解答此种应用题,并且进一步巩固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掌握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会分步列式解答。 ⒉ 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 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分析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找到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每学生各准备一条红、黄、紫色纸条。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孕伏 准备题:商店有红气球8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花气球有多少个?(学生读题后互相分析,独立解答。) 解题思路:根据“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知道以红气球的个数为标准,花气球的个数有3个红气球那么多,所以求花气球多少个用乘法计算8×3=24(个)。 二、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⒈ 教师描述情景 10月1日是国庆节,商店用三种颜色的气球装点购物大厅,有黄色、红色、花色的.。其中黄色的气球有17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 ⒉ 根据提供的信息,学生编数学问题。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⑴商店有黄气球17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花气球多少个?(例2) ⑵商店有黄气球17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三种气球一共多少个?(此题以后再研究) ……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学习例2。 (3) 学生读题,读后回答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4) 独立试算,遇到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5) 学生汇报交流,集体研讨辩论,学生可能会用彩色纸条(或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 这道题,也可能用语言叙述。具体的思维过程可能是: 方法1:根据“商店有黄气球17个”和“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红气球有17—9=8(个),再根据“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就可以求出花气球有8×3=24(个)。 方法2:要想求花气球多少个,根据“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就必须知道红气球有多少个,红气球的个数未知,根据”商店有黄气球17个”和“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红气球的个数:17—9=8(个),再求花气球的个数:8×3=24(个)。 ⑷教师小结:教师边口述题意,边用媒体依次显示线段图,结合线段图重点说明这道题的分析解答方法,并揭示课题。 难点名称:理解“满100减50”与“五折”的区别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打折销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并不感到陌生,但在促销活动中选择最佳消费方式,要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懂得“满100元减50元”的促销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如打五折实惠;如果总价是整百元的,那两种促销的方式优惠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要得出这种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去分析、交流、比较才能解决。 难点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表述,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促销方式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要由学生独立完成两种购买方式所要支付的钱,并通过比较来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提问“一件物品打九折出售”表示什么意思? 2、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优惠都是以“几折”来表示的呢? 3、购物中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我们要做一个精明的小买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板书: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二、教学新知。 (一)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1、根据这些信息,学生提问题。 教师板书: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哪个商场省钱? 2、分析问题,理解题意。 (1)结合题目给出的数学信息,哪些是关键的? (2)怎样理解“满100元减50元”? (3)不足100元的部分呢?怎么办? 3、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能否解决黑板上的这两个问题? 4、交流并汇报方法。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算式,并解释。 5、启发思考,辨析原因。 (1)满100元减50元,少了50元,也是打五折啊,怎么优惠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什么情況下两种优惠是一样的呢? 6、小结:在今天的折扣问题中,我们知道了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的是“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的区别: (1)“满100减50”,就是够100才能减50,不够则不减。 (2)打五折实际售价都是原价的50%,不满100元的也能按50%计算。 (3)售价刚好是整百元的时候,两种优惠结果才是一样的。 三、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1、做一做。 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每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小结: 同学们,在今天学习的折扣问题中,我们知道了不同形式的优惠有很多种,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的是“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的区别。 教学内容 课本第五册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2×3=6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或7×3=21或6×3=18 4×3=125×3=1518+18=36 24+12=36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材简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习—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0.343.50.20xx.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二、引入尝试: 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35×3=105105角=10元5角=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35×3×310.5元1/10105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然后板书,并指名说是如何算的.(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扩大100倍72×5×53.60缩小到它的1/100360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计算 7×425×70.7×4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三、运用1、填空。 4.5()0.74()×3×3×2×2()135()1482、判断13.5×22.703、P2做一做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四、作业:P7练习一第1、2、3题。 课后反思: 今天的教学法在学生预习后显得十分顺利,但在预习与作业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小数乘法该怎样计算,由于教材中并无此类例题,要适当补充指导;2、小数乘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学生中常见错误有如下几种: 2。32。3*12*124。6462。32327。66。9 3、计算中积的小数点末尾有0时,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4、计算结果中小数点末尾的0没去掉,化简。 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P4例3、做一做,P5例4、做一做,P8—9练习一第5—9、1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同学们最近我们校园宣传栏的玻璃碎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1.2) 2、尝试计算 【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12-30 经典数学教案02-22 数学教案09-13 直线数学教案11-23 数学教案-菱形11-25 初中数学教案06-29 人教版数学教案01-09 苏教版数学教案11-26 关于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6-12人教版数学教案4
人教版数学教案5
人教版数学教案6
人教版数学教案7
人教版数学教案8
人教版数学教案9
人教版数学教案10
人教版数学教案11
人教版数学教案12
人教版数学教案13
人教版数学教案14
人教版数学教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