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

时间:2024-10-16 11:52:23 嘉璇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通用12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 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就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

  二、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元)

  (二)、取钱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储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币。(幼儿操作)

  2、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幼儿讲述取7元人民币的方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简单认识一下纸币和硬币);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3、请小朋友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三、制作计划表

  1、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请2——3名幼儿简单讲述)

  2、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又是多少?

  3、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7元)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4、出示计划表: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想买的东西先来记录一下。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计划表。(我想买一本子,2元;一支笔,5元等)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现在就请你们和边上的朋友看一看,说一说。

  四、购物

  1、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习用品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幼儿付钱)

  3、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开心吗?

  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习用品。

  五、人民币的用途

  1、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习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2、看多媒体:我们一起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简单地说一说,看一看)

  3、小结:原来,在我们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用人民币购买了学习用品,以后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人民币做其他的事情,好吗?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 2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二、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一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零钱。

  三、练习

  1、教师出示一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零钱方法。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 3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掌握对10元以内人民币的认识。

  3.积极参与活动,了解货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0以内“仿真人民币”,各种玩具,画有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盒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提问幼儿:平日吃的东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说出是用钱买来的,教师出示“仿真人民币”问幼儿:认识他们吗?他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发给幼儿每人一套“仿真人民币”,让幼儿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幼儿按要求取出相应的币值,例如,教师说出四元,幼儿取出四张一元的人民币;师说六元,幼儿取出一张一元的,一张五元的人民币,或取出六张一元人民币。

  3.游戏活动。

  教师变成售货员,卖给幼儿玩具,教师说出玩具的价钱,幼儿按量取钱,谁取得既快又准,就把玩具卖给他。幼儿买到玩具后,可以和其他幼儿继续进行游戏,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儿之间可以进行买卖,用“仿真人民币”进行交换。

  4.交流小结,让“仿真人民币”回家。

  每个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根据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币送到相应的盒子里。

  5.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内放置十元以上的“仿真人民币”供幼儿继续探索认识。

  活动反思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反思的同时要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3个课时的课,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又复习了2天,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样呢?《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学中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 4

  活动目标:

  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统计了10元钱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小朋友按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取钱,凑成10元钱。

  2、幼儿互相帮忙查看,看看取的钱是否凑成10元。

  二、购物

  1、交代购物要求。告诉幼儿每样文具的`价格,买的物品总价格不能超过手里的总钱数,事先安排好收银员,购物后到收银处交款。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3、换角色继续游戏。

  三、记帐

  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单。

  2、将幼儿的记录单布置在展板上,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附:记录单取钱5元+2元+2元+1元=10购物铅笔2个(2元)+本(3个)=5元剩余5元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在购物环节,有个别幼儿取钱后不会购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先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适当进行活动调节或个别指导。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 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

  一、说教材。

  对于钱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但对于幼儿园的还孩子年龄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单独让孩子上超市购物的机会很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认识人民币》。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认识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是: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和大胆发现的机会。我做了以下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文具店超市。

  2、学具:人手一份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纸币和1元的硬币)

  四、说教学法。

  根据3~6儿童学习指南里的科学领域中的学习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的能力。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游戏发、观察法、操作法、演讲法等。

  学法:我采用了视、听、讲合法、操作法、尝试法、体验法等。

  五、说活动过程。

  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初步认识人民币。

  观看小视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钱币对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第二环节:认识人民币。

  本环节中我采用了观察法和提问法等在里面。首先认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里的各种人民币,活动时鼓励幼儿主动求知。

  第三环节:了解不同面值货币的换算。

  本环节也是活动的重点,难点。首先我会引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每一张人民币,知道他有多少面值,然后认识它们的单位名称。最后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六、反思。

  通过以上活动,我做了以下反思。钱币在日常生活经常都见到,在我刚出示钱币时,孩子们都很兴奋很激动。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参与和大胆的求知,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人民币都有了新的认识,但在"买文具"的游戏时还是有个别幼儿对于钱币的换算还不是很会还有待加强。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 6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分。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活动准备:

  1、相关课件,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

  2、学具: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教法: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操作法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叫什么?"(钱、钞票)"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国徽)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

  --"一元等于几角?"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小结,今天你们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用钱购买物品,今后不要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动评价。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五、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1、教学活动准备充分,所用的真币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对幼儿很有吸引力。他们兴趣高,都乐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诉幼儿人民币不能撕毁,这是犯法的,幼儿都很认真的和老师一起把撕烂的钱币粘补好。通过给幼儿自己认真观察,给他们了解可以通过颜色、数字的不同,认识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大班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展开“兑换”这一环节,我从简单的2角兑换1角到5角兑换2角和1角,一步步引导幼儿掌握了简单的兑换关系

  3、老师适时把自己当成幼儿,既是活动的主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和老师打成一片。

  4、本次活动整个过程幼儿很活跃,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为会是枯燥的一节课,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儿。

  5、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此基础上,加入故事情节,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故事让幼儿更深地了解人民币,并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认识人民币,了解其种类和用途。

  掌握 1 元以内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单位,掌握 1 元以内人民币的换算。

  难点: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等价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三、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样本(1 元、5 角、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玩具购物车、商品标签。

  学具:每组一套人民币学具(同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 分钟)

  教师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带领幼儿进入“超市”。

  提问幼儿:“去超市买东西需要用什么?”引出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12 分钟)

  教师出示人民币样本,向幼儿介绍人民币的种类(纸币、硬币)。

  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的正面和反面,认识上面的数字、图案和文字。

  重点介绍 1 元、5 角、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的人民币。

  (三)人民币的换算(15 分钟)

  教师通过直观演示,让幼儿了解 1 元 = 10 角,1 角 = 10 分。

  例如,展示 1 元纸币,然后换成 10 个 1 角硬币,让幼儿直观感受 1 元与 10 角的等价关系。

  同理,展示 1 角纸币,换成 10 个 1 分硬币,让幼儿理解 1 角与 10 分的关系。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用手中的人民币学具进行换算练习。

  例如,将 2 角换成 20 分,将 5 角换成 50 分等。

  (四)模拟购物(15 分钟)

  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超市,摆放一些常见的商品,并贴上价格标签(价格均在 1 元以内)。

  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收银员”,其他幼儿为“顾客”。

  “顾客”选择商品,计算价格,并使用人民币学具进行支付,“收银员”进行找零。

  (五)总结评价(5 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人民币的换算和购物计算。

  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积极参与、正确计算的幼儿,鼓励有进步的幼儿。

  六、教学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继续开展“超市购物”的游戏,增加商品种类和价格的复杂度。

  让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到真实的超市进行购物体验,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和换算有了较好的掌握。但在模拟购物环节,部分幼儿在计算价格和找零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练习。同时,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和使用人民币,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让幼儿认识常见的人民币面值,并能准确区分。

  帮助幼儿理解人民币的作用和价值。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理财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人民币的面值和特征。

  难点:理解人民币的价值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实物(包括纸币和硬币)。

  多媒体课件,展示人民币的图片和使用场景。

  玩具购物篮、各种商品道具(标有价格)。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个装满各种物品的宝箱,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幼儿:“如果想要得到宝箱里的东西,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交换?”引出人民币的概念。

  (二)认识人民币(15 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片,介绍其面值和特征。

  例如,展示 100 元人民币,介绍上面的图案、颜色、数字等特征。

  再展示 50 元、20 元、10 元、5 元、1 元等纸币,以及 1 元、5 角、1 角等硬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拿出真实的人民币实物,让幼儿亲手触摸、观察,加深印象。

  (三)了解人民币的作用(10 分钟)

  播放一段人们在商场购物、乘坐公交车、交水电费等使用人民币的视频。

  组织幼儿讨论:“人民币有什么用?”引导幼儿理解人民币是用来购买商品、服务和支付费用的.。

  (四)游戏环节:购物小能手(15 分钟)

  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超市,摆放各种商品道具,并标上价格。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定数量的模拟人民币(可以是自制的卡片)。

  幼儿扮演顾客,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计算价格并用手中的“人民币”进行支付。

  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计算和使用人民币。

  (五)总结(5 分钟)

  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提问:“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人民币有什么用?”

  教育幼儿要珍惜人民币,合理使用零花钱。

  六、教学延伸

  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完成一次购物,实际使用人民币。

  在班级区角设置“小银行”和“小商店”,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

  七、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游戏活动,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初步了解了其作用。在游戏环节中,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但少数幼儿在计算价格时还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加强幼儿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理财意识培养。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掌握简单的人民币换算,如 1 元 = 10 角,1 角 = 10 分。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计算能力和初步的理财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其单位和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

  能够准确辨别人民币的面值。

  难点

  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准备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样本(纸币和硬币)。

  商品价格标签。

  玩具购物车和各类商品道具。

  五、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展示一个玩具商店的场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幼儿:“如果我们要去买玩具,需要用什么来付钱呢?”引出人民币的主题。

  认识人民币(10 分钟)

  依次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让幼儿观察其颜色、图案、数字等特征。

  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人民币。

  人民币的换算(15 分钟)

  展示 1 元、1 角、1 分的人民币,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元 = 10 角,1 角 = 10 分。

  通过实物演示,如用 10 个 1 角硬币换成 1 元纸币,让幼儿直观理解换算过程。

  出示一些简单的换算题目,让幼儿进行练习,如 2 元 = ( )角,5 角 = ( )分。

  购物游戏(15 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个玩具购物车和一些商品道具,商品上标有价格。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幼儿在小组内进行购物活动,计算购买商品所需的人民币金额,并进行找零。

  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总结(2 分钟)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提问幼儿:“我们今天认识了什么?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是怎么换算的`?”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理财意识。

  六、教学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设置“小银行”和“小商店”,让幼儿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知识和使用。

  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份购物清单,计算出总价,并准备好相应的人民币进行购物。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掌握了简单的换算。在购物游戏环节中,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了计算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于元、角、分之间的换算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让幼儿认识常见的人民币面值,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人民币的特征和异同。

  培养幼儿爱护人民币的意识,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其图案和颜色特征。

  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相互关系。

  难点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操作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人民币的图片、视频等。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实物。

  模拟商店场景,摆放各类商品及价格标签。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小朋友去商店买东西的.视频。

  提问幼儿:“小朋友买东西用什么付钱呀?”引出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15 分钟)

  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实物,让幼儿观察。

  引导幼儿从颜色、图案、数字等方面描述人民币的特征。

  利用多媒体课件,逐一介绍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名称和特点。

  探索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10 分钟)

  讲解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通过实例,如 1 元 = 10 角,1 角 = 10 分,让幼儿理解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单位换算的理解。

  模拟购物(15 分钟)

  布置模拟商店场景,幼儿分组扮演顾客和售货员。

  顾客选择商品,计算价格,并用人民币进行支付。

  售货员收款、找零,巩固人民币的使用。

  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爱护人民币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向家长了解一次购物中人民币的使用情况。

  六、教学延伸

  开展“小小理财家”活动,让幼儿记录自己一周的零花钱使用情况。

  在班级设立“爱心小超市”,定期开展购物活动。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幼儿的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幼儿能够较好地认识人民币并掌握单位换算。但在模拟购物环节,部分幼儿对于价格的计算和找零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练习。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幼儿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认识 1 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经历取币、换币、付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感受 1 元的实际价值。

  培养幼儿在生活中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 1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和支付。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

  1 元以内的人民币若干(包括 1 元、5 角、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的纸币和硬币)。

  玩具、文具等商品,价格标签。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3 分钟)

  出示谜语:“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笔买玩具,都要用到它。”让幼儿猜一猜。

  揭示谜底: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12 分钟)

  教师出示 1 元、5 角、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的人民币,让幼儿观察。

  引导幼儿从人民币的颜色、图案、数字、文字等方面进行描述。

  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人民币的换算(10 分钟)

  教师展示 1 元 = 10 角,1 角 = 10 分的换算关系。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用 10 个 1 角的硬币换成 1 元的纸币,用 10 个 1 分的硬币换成 1 角的纸币,加深对换算的理解。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互相出题进行人民币的换算练习。

  购物体验(15 分钟)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小超市”,摆放各种玩具、文具等商品,并贴上价格标签。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些 1 元以内的人民币。

  幼儿分组进行购物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计算价格,并用手中的人民币进行支付。

  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

  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幼儿:“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观察人民币的使用情况。

  六、教学延伸

  在数学区投放更多的人民币和商品道具,让幼儿继续进行购物游戏。

  开展“节约用钱”的主题活动,教育幼儿珍惜金钱,合理消费。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幼儿对 1 元以内的人民币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并且在购物体验中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但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幼儿对于分币的认识和使用较为陌生,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引导幼儿观察和接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幼儿懂得爱护人民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在实际购物情境中,正确运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样本(纸币和硬币)。

  玩具商店的场景布置,各类商品及价格标签。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 分钟)

  播放一段购物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人们在购物时使用的货币。

  提问幼儿:“你们知道视频里人们用的是什么来买东西吗?”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新授部分(20 分钟)

  认识人民币

  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样本,让幼儿观察并说说它们的特征(颜色、图案、数字等)。

  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1 角、5 角;1 分、2 分、5 分)。

  人民币的换算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幼儿了解 1 元 = 10 角,1 角 = 10 分。

  举例说明:如 2 元可以换成 20 角,5 角可以换成 50 分。

  让幼儿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如 3 元 = ( )角,40 分 = ( )角。

  (三)巩固练习部分(12 分钟)

  模拟购物

  将教室布置成玩具商店,摆放各类玩具并贴上价格标签。

  给幼儿分发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学具),让他们进行购物活动。

  引导幼儿在购物过程中正确使用人民币,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

  小组讨论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钱不够怎么办、如何找零等。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总结部分(3 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幼儿:“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能随意损坏或乱涂乱画。

  (五)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投放更多的商品和“人民币”,让幼儿继续进行购物游戏。

  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进行购物活动,实际运用所学的人民币知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但在人民币的换算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03-21

关于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精选14篇)04-03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教案11-08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03-18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教案及反思02-06

大班社会认识人民币教案03-27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精选17篇)06-08

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时钟教案03-1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