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40-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41×20=答案61×30=答案11×80=答案12×40=答案50×20=答案640÷8=答案140÷7=答案280÷7=答案350÷7=答案120÷6=答案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12>>>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96÷2=48(盆),48÷4=12(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
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
学生板演:96÷2÷4。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每箱8个什么?每盒6个什么?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回答
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81页及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几时几分(整五整十分);
2、能正确书写时间。
3、学会节约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整五整十分);
2、能认识几时几分;
教具、学具
钟,教学用钟面模型,纸制的钟面模型(2至3个),课件,学生用钟面模型。
教学方法
游戏法、操作法
教学理念
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在游戏中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游戏一:报数接力。以开火车形式让学生5个5个报数到60,如5、10……60,再全班同学齐数5、10、15……60,;
2、认整时:用教学用钟面模型让学生复习整时的认识;
3、引入新课:课件演示一位小学生睡眼蒙胧,因不认识钟面的几时几分继续睡导致迟到的小故事。引发讨论:他为什么会迟到?他做的对吗?教育学生要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还要会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时间的认识。
二、新授
1、几时多一些的认识教学
利用课件做隐藏分针的钟面,比如3时15分,提问:“是3时整还是3时多一些,为什么?”让学生学会根据时针距离3的位置判断是3时整还是3时多一些,学生判断完后显示完整的钟面。继续练习用“几时多一些”来回答钟面上的时间。(也可以用教学用模型让学生练习认出“几时多一些” );
用钟面模型出示“5时20分”,问“几时多一些?”“多多少?”“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数分。”引出下一步的教学。
2、“多少分”的教学
出示没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让学生观察钟面,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有数字1至12;每两个数字间有5个小格(用课件放大一部分让学生数出);有12大格。
教师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五分。接着出示教材例1第一个钟面,让学生练习数分,并完成课本钟面上的空白。
利用课件出示只有分针的钟面,进行“过了多少分”的练习。
出示刚才的“5时20分”,教师:“我们已经能认出这是5时多一些,那请同学们数数分针走了多少分?
小结:认识不是整时的时间时要先看时针是“几时多一些”,再数数过了多少分。
3、认一认,用课件出示9时5分、9时25分、9时40分……让学生熟练认出9时过了多少分,再变化时针的位置让学生认出几时几分。
游戏二:猜分针的位置。
利用课件出示可以隐藏分的针的钟面。如4:15,分针隐藏了,问:“4时多少分”学生根据时针距离4的.位置判断是4时多一些还是多很多,继而猜出多多少分。猜完后现出正确答案,对猜对的学生给予奖励。继续猜5:40、6:20等。
4、时间的书写教学
出示纸做成的钟面,依次让学生认出,教师板书:10时5分、6时25分; 10:05、6:25。学生动笔写一写,教师要强调第二种写法表示分的部分是两位数,所以5分时要写成“05”,另外,第二种写法中不用文字,如“10:05”不能写成“10:05分”
教师用教学模具操作出几个时间,让学生认一认并写出,如5时30分、4时35分……
5、实践操作
“刚才同学们认出了老师拨出的时间,现在请你们也来拨一拨?”学生拿出学具钟面模型后,教师提出要求:“拨出屏幕上的时间。”如课件依次出示“2:10、 2:30、2:40、2:50”过一会儿后再显示钟面,让学生同学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拨的对。
演示2:50后继续拨过10分问“现在是什么时间?”
纠正部分学生“2:60”的错识认识。分针走完一圈刚好是60分,时针走了一大格,让学生知道1时=60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1时=60分
同学时互相拨出某一时间给同桌认。
三、巩固
1、游戏三:贴分针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没有时针和分针的纸制钟面模型,再拿出一根时针和一根分针,根椐提供的时间先由教师贴出时针的位置(因为学生一时还难以根据过了多少分来把握时针偏离数字的大概位置),再让学生到黑板前来贴出分针的位置。根据课堂剩余时间的多少可以多贴几个时间。其他学生则作出判断。
2、用投影仪出示课本练习十五第1题,学生填出钟面时间,结合作业讲评,再次教育学生要学会认识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生活习惯。
3、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利用板书结合钟面模型小结如下: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认识时间时先看时针是几时或几时过一些,过了多少则要数分针走了多少格,分针走完一圈是60分,这时时针走完了一大格,1时=60分。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2)巩固复习有关百分数、折扣、纳税等知识,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析、计算、比较、符号化、概括等过程,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学会优化存储计划。
[重点难点]
重点:认真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日常的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到银行日常办理的一些业务,和存储的相关资料
师:请问大家有去过银行吗?(有)
师:我们一般去银行会做什么?(存钱、取钱)
介绍两个实例,张先生和李先生都分别存了20万进银行,存期都是三年,三年后张先生获得本息共23万,李先生获得本息共21.5万。并进行提问: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能快速的说出是因为利息不同,
此时老师追问:为什么利息会不一样呢?(存款的种类不一样)
由此引出存款的种类不同,利率不同,到期所获取的收益也不同。
【设计意图:1、把生活中的实例融入到本课教学内容,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生知道生活处处有数学。2、通过成年人的存款经历,学生进行讨论,增加学习趣味性。】
二、复习
如何计算利息,并说说影响利息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学生轻易的能回答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板书),三个因素都能影响利息的多少。
【设计意图:1、回忆利息的'计算公式,为下面计算利息作铺垫。2、利率影响了利息的多少,突出选择存款类型的重要性。】
三、新授
1、直接出示本课的主题图,并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阅读相关材料。
生1:我准备给儿子存一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
生2:怎样存款收益呢?
生3:现在有一种教育储蓄存款,存期分为一年、三年、六年,并且教育储蓄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生4:购买国债也免征利息税。
2、知识梳理,找到条件与问题。
师:那么现在我们来整理一下,我们这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条件?
本金:10000元 存期:6年 用途:子女教育 问题:怎样存款收益?
【设计意图:梳理题目的条件及问题,为学生判断选取存款方式提供有力的证据,让生更加了解目标,并进行解决本课问题。】
3、解决问题
(1)定期存款
教师要提醒学生,这些钱的用途是子女教育,一般是比较稳定的,短时间都用不上。所以让学生在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选取合适的存款类型。(学生便主动放弃选用活期存款)
此时教师出示银行利率表:并跟学生介绍活期存款的利率比较低,而且还要征收利息所得税,不划算。
师:那么我们现在来研究一下定期存款吧!刚刚都已经通过主题图得知存期是六年,那这六年可以怎么分配呢?请同学们根据银行利率表来分配一下存期,可以怎样存。
一个学生回答以后,其它都已经知道怎么思考分配存期,便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存款方案,并算出根据方案所能得到的利息。并提醒学生,定期存款也是需要征收利息税的。
学生算完以后,进行汇报,并选取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讨论定方案,自主计算利息并互相对答案检验,更能体现团队合作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2)国债和教育储蓄
教育储蓄:
师:刚刚我们还了解到,除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外,还有国债和教育储蓄。
出示教育储蓄的相关资料,并让学生仔细阅读,了解一年和三年按照定期的利率进行计算,六年的按照定期存款五年期的利率进行计算,教育储蓄免征利息税
国债:
教师出示国债资料,并让学生了解国债,知道国债是一种国家发行的债券,它也分为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分别是多少,并知道国债的利率比定期存款的利率还要高,而且国债也是免征利息税的。
定方案,算利息,比较后选取存储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存款方案,并算出根据方案所能得到的利息。
老师巡视课堂,看学生定下了那些存储方案,并进行计算指导。
小组汇报方案,并说出本方案所获得的利息分别是多少。
最后老师把所有方案所获得的利息列举出来,并让学生选取的存储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讨论定方案,自主计算利息并互相对答案检验,更能体现团队合作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四、总结并出示课题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如何存款
师:那怎样的存款方式才是最合理的呢?是不是利益越大就越好呢?
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此时出示本科课题“合理存款”)
此时师再举简单例子1:如果只有10000元,而且生活还有用钱的,能不能直接把钱全部存定期6年?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说明。简单例子2:如果有100000元,平时不怎么用钱的,能不能拿10000元存进银行进行定期存六年?
最后总结:合理存款,并不是利息越多越好,要结合实际选择最为符合自己的存款类型才是最为合理的。
【设计意图:本课的研究的内容是“合理存款”,不单单是要存款,关键在于存款的合理性,除了选择存款的种类和合适的存期,存款的前提和存款目的也是合理存款需要考虑的因素,让生了解合理存款并能真正的做到合理存款】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能比较熟练地判断大月、小月和平年、闰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练习九第4题。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算。
2、揭示课题。
猜谜:小宝宝,真稀奇,身穿12件衣,每月它要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打一物)谜底:挂历。
提问:日历上第一张和最后一张各是几月几日?每天一张,撕完一本日历要多长时间?一年里有多少月,是多少天?
说明:这些知识都是上节课中学到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这节课就进一步练习年、月、日的'有关内容。
板书课题。
二、整理知识
1、出示下表:
世纪
年
月
日
31天( )
30天( )
29天( )
28天( )
2、提问整理。
1个世纪是多长时间?(板书:100年)
说明:1901-20xx年是20世纪,20xx-2100年是21世纪。
1年是多少个月?(板书:12个月)
有31天的月份叫什么月?大月是哪几个?(板书: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是30天的月份叫什么月?小月是哪几个?(板书:四、六、九、十一)
是29天或28天的是哪个月?哪个年份二月是29天,哪个年份是28天?
(板书:闰年二月 平年二月)
你是怎样记住大月和小月的?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平年全年多少天?闰年全年多少天?
3、介绍上旬、中旬和下旬。
我们习惯上还把一个月分为上旬、中旬和下旬。每个月1-10日是上旬,11-20日是中旬,21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是下旬。
提问:每个月的上旬或者中旬都是多少天?一月下旬是多少天?四月下旬多少天?二月下旬多少天?
三、组织练习
1、口答。
(1)一年中有( )个月,分成( )个季度。
(2)一年中有( )个大月,( )个小月。
(3)3月1日前一天是( )月( )日或( )日。
(4)1988年是( )年,1998年是( )年。
(5)平年二月有( )天,闰年二月有( )天。
(6)平年第一季度有( )天,闰年第一季度有( )天,第二季度有( )天,第三季度有( )天,第四季度有( )天。
2、练习九第5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做在书上。
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板书,并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
3、补充判断题让学生判断,说明理由。
(1)一年中有6个大月,6个小月。…………( )
(2)每年都是365天。…………………………( )
(3)头一年2月29日爸爸去了一次北京,第二年2月29日记他又去了北京。………………………………………………( )
(4)1998年是闰年。………………………………( )
4、练习九第6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看题目要求,说明要怎样做。
第(1)题:第一个答案经过了8个月对吗?为什么?第二个答案经过了5个月对吗?为什么?第三个答案,经过了4个月对吗?为什么?
括号里该填哪个答案?
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提问:你选择的第几个答案是正确的?为什么?
5、练习九第7题。
学生填在书上,口答核对。结合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6、练习九第8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如有困难,老师提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对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了哪些?
猜谜:
我们已经知道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许多知识,猜猜这个谜语是什么:最短又最长,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
学生猜出是“时间”后,结合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9、10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力。
数学思考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让学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空间
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空间观念。
5.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6.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
7.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用百分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尺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飞多样性。
3.让学生能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让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扇形统计图和相关统计量解释数据信息、解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全册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72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30课时的总复习。
百分数的应用 11课时圆柱和圆锥11课时 比例7课时 确定位置4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 4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 统计3课时 总复习 30课时
第一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这个单元里,初步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用百分数描述部分与整体或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改写,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编排,通过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的广泛应用。
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例1、练习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这一段是接着六年级(上册)求简单的百分率编排的。
例2、例3、练习二,根据国家规定的税率和利率,计算应纳税金额和可得利息金额。这一段应用百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4、练习三,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包括设计折扣和根据折扣求现价或原价的问题。这一段里有列方程解题,也有列算式解题,列方程求原价是重点。
例5、例6练习四,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或分数问题。在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只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安排在本单元,由百分数问题带出。
“整理与练习”综合全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2.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迁移。
3.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百分数的应用 11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课时
纳税问题 1课时
利息问题 1课时
打折问题 2课时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3课时
整理与练习 2课时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谈话:刚刚开学,同学们都制订了自己的学习计划。请大家打开书第6页,我们一起看一看,小明他们几个人制订了什么样的读书计划?在制订计划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 探索算法
1. 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插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女孩说:这本书共192页。小明说:我每天看32页。问题:小明几天可以看完?)
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是怎么看书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计划呢?让学生自己计划每天看的页数,为后面学习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提供数据。
提问:怎样列式解答上面的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9232)
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每天看页这一条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小强要几天能够看完这一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其中最好包含需要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的。
2.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算理。
(1) 探索四舍法试商。
提问:怎样计算19232的商呢?先列出竖式。(板书竖式)
提问:19232与前面前几节课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前几节课学习的算式中除数是整十数,而这道题除数不是整十数)
启发:除数不是整十数,我们可不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呢?(可以)应该把32看作多少?(可以看作30)
提问:为什么可以把32看作30来试商?(32比较接近30,所以,可以把32看作30)
教师在除数32上面用红粉笔板书:30。
再问:想一想19230应该商几?(商6)
讲解:这个6是19230的商,是不是192 32的商呢,还不能确定,所以我们说这是试商。现在用6和除数32相乘。请大家接着往下算,把计算过程写在书上。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计算过程展示给大家?(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谈话:通过计算我们知道,试商得出的6就是19232的商,说明试商正确。计算完成后,为了保证计算正确,我们还应该验算一下,下面请大家独立验算。
指名完成验算,并安排学生把例题中横式和答语补充完整。
谈话: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把除数32看作30来试商,如果除数是41,可以把它看作几十来试商?如果除数是53,可以把它看作几十来试商?如果除数是64呢?
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几十几就看作几十,老师可暂时不纠正。
(2) 探索五入法试商。
利用学生提出的小强每天看39页这一条件,或教师自己提出这样的条件,让学生计算小强看这本书,需要几天才能看完。
谈话:大家独立计算,有问题可以与同桌商量。
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讨论,注意帮助学困生。
反馈:你是怎样试商的?
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把39看作30来试商;把39看作40来试商。
讨论:为什么要把39看作40来试商?
提问:刚才我们把除数39看作40来试商,如果除数是57,看作几十来试商?68呢?76呢?
师生共同填写表格(表略)。
比较:通过计算19239,我们又发现了什么规律?和19232比一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不同点:把32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来试商,把39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
3. 归纳试商方法。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板书: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一)]
同桌交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通常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后要把商和原来的除数相乘。
三、 巩固运用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题目中已经给我们呈现了什么?你能接着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谈话:书上把这几题的将除数所看作的整十数淡淡地印了出来,是帮助我们试商用的,以后我们解题时可以把它记在心里,不要写出来。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3. 完成练习二第2题。
指名读题后,提问:每天从17:00播到17:32表示什么?
4. 拓展题。
出示:2565□
(1) 要使商是4,□内可以是什么数字?(2)要使商是5,□内可以是什么数字?(3) 能不能使商等于6?
四、 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1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通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通分》
教学目的:通过比较异分母分子不同分数的大小,初步理解通分的意义,并在逐步探索通分的过程中,深刻体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选择适合自己操作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主动探索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创境
1、求最小公倍数4和6 、8和9、 9和27
2、把下面的分数按分母相同或不同进行分类 。
3、化成分母是2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 、 ○ 、 ○
二、探究学习
1、独立思考:你先自己动脑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小组交流:当你对问题有了初步设想时,可以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一下想法。
3、大组交流:哪一组来说说本组的想法?其他小组可以质疑、补充。
4、观察分析:第一类方法的几种情况共同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过程。说说通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5、上面两种通分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通分的方法?为什么?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
6、做一做:把下面两组分数通分 和
三、巩固深化
1、通分练习: 和 、 和 从这组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并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判断哪一组通分是对的?哪一组通分是不简便的?
2、比较大小: 9/10○11/12
3、发散训练: 1/15<( )<1/6
通 分
四、课堂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转化
五、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
同分母分数 公分母
分数的基本性质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的时刻(用5分5分数的方法),学生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并注意0占位的问题。
3.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会认读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知道1时=60分,会看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同桌两人一个)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整时和半时,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会不会看时间?
1、(出示课件:起床7时)
师:这是小明的一天。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看的?
(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就是7时)
师:你说的真清楚、准确。
2、(课件显示:晚上睡觉8时半)
师: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看的?
(时针走过了8,分针指向6,就是8时半。)
师:同学们,真厉害!已经学会了看整时和半时。
3、(课件显示:读书8时15分)
师:小明在干什么?你知道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看的?
(时针在8和9的中间,分针指向3,就是8时15分)
为什么指向3就是15分呢?
(分针走了15小格)你们说得到底对不对,还需要验证。
4、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分的认识,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
二、教学时间单位
1、认识钟面
师:仔细观察钟面,同桌合作数一数
1、钟面上有几大格?
2、每大格有几小格?
3、一共有几小格?
生汇报: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师:说的对吗?一起来验证。课件演示:12大格,一起伸出手指数一数。
师:每大格有5小格,伸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数一数。一共有几小格?请你5个5个地个把这个电脑老师数一数。
小结:通过发现和验证,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有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2、认识分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课件演示)
师: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钟?为什么?
师:每大格有5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5小格就是5分钟。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师: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钟?验证从1走到2。12到4,分针走了几分钟?还有其他看法吗?从12到9呢,12到11,从12到12呢。走一圈是60分钟。(多种方法数:5分5分地数,利用特殊位置,乘法口诀。重点讲)
小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钟,我们可以用5分5分的方法数,走一圈是60分钟。
3、认识时
师:时针走一个大格是多长时间?(课件演示) 板书: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再来验证从1走到2 也是1小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你还能举例子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是1小时?
师:从12走到6、12呢?(走了6、12小时),时针走半圈是6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小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走过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4、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师:再仔细观察,分针和时针走动起来的,你发现什么大秘密?
(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几小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让我们再来验证一下(重看课件)也就是说1时=60分(齐读) 板书:1时=60分
师:1小时有多长呢,我们一节课是35分钟,加上一个大课间课的时间20分钟,再加做眼
保健操的时间5分钟就是1小时。
三、教学时刻的认识
1、认时间
师:大家想知道建设小学的上课作息时间吗?
师:上课以开始我们遇到的问题,这个时间就是学生们早读开始的时间(黑板贴示:8时15分),你现在能肯定地告诉大家是什么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重点讲解)
个别说(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8,就是8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3,是15分,所以就是8时15分。)
同桌说(请你轻轻地说给同桌听,你是怎么看的?)
一起说(现在会说了吗?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师:(黑板贴示:10时30分和12时5分),它们是什么时间?你怎么看的?
生汇报:(10时半或10时30分)
师:用今天学的几时几分怎么说?为什么几时半,分要用30分来表示?
(一圈是60分,半圈就是30分)
师:还有其他看法吗?
(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指向6,就表示30分)
师:这个时间你是怎么看的?谁还会说?
(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12,就是12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1,是5分,所以就是12时5分。)
小结: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怎么看几时几分?先看什么,再看什么?你可以举个例子来说。(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几,是几分,所以就是几时几分)
2、写时间
师:我们会读时间了,你会表示时间吗? 拿出练习纸试一试,把三个时间用以前学的两种方法表示出来。老师请写得快,书写又端正的同学到黑板上来写。生板演
师:放下笔,眼睛看黑板,一起看一看她们写的对不对。8时15分中文表示法,是几时几分,就写成几时几分;电子表表示法,当中写个冒号,冒号左边表示几时,是几时就写几,冒号右边表示几分,用两个数字表示,是几分就写几。
师:谁来当小老师说一说这个写的对不对?(10时30分,电子表表示法就是冒号前面写10,后面写30)
师:这个中文表示就是12时5分,有不同意见吗?电子表表示法都赞成吗?比较一下前面两个电子表示法,它们冒号后面都有两个数字,这里只有一个,符合前面的规律吗?那该怎么办呢?对!当分不满10,前面用0占位。写作12:05,读作12时5分(强调)把丢掉的0找回来,补上去。
3、巩固练习
师:下面要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会看时间了钟表王国的嘟嘟要当导游带大家去数学游乐园玩一玩。赶快出发吧!(课件显示)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听从导游的时间安排不然次序会很混乱,人也容易走丢了。
第一站:儿童乐园,到底是什么时候去呢?你怎么看的?
9时5分电子表表示法9: 5对吗?分不满10,5前面先写0占位。
第二站:百鸟园,什么时候去百鸟园呢?你怎么看?
第三站:猴山,什么时候去猴山呢?时针走过了12了吗?在11和12之间,走过了11,就是11时多。再看分针,指向11,走了55小格,你怎么看出走了55小格?所以就是11时55分。再过5分钟,集合离开游乐园,是什么时间?为什么?
4、拨时间
师:刚才认识了那么多时间,下面我们动手拨一拨时间?老师报时间,学生上来拨:5时20分,学生说一说拨的对不对?(先拨时针,拨到5和6之间靠近4,再拨分针,拨到4)
师:同桌合作拨一拨
课件显示(6时45分10时5分)以及同桌合作拨一拨的要求
1、先拨时针,再拨分针。
2、一人拨,另一人说怎么拨。
3、拨完一起检查。
4、轮流拨时间。
同桌合作展示怎么拨的?(一人拨一人说)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看时间几时几分。看时间,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几,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分。
师:快下课了,你能估计一下我们下课的大约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
师:下课!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这是一次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是用加和减(一)、(二)中学习的口算解决假日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因此,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是学习本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也是对10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与巩固,并且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在场景图中安排了表演文艺节目、拍照、浇树、拾废电池等内容。每幅图都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前三幅根据图的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对话以及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之后,还可尝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在拾废电池这项活动中,教材只给了三名学生拾的节数,把问题留给学生提。可见,假日小队给学生留下了较多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机会。教材还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假日小队活动提出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我们已经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你喜欢吗?你参加了哪些活动?
学生谈体会,教师赞许并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春蕾小学也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我们一起去参观,高兴吗?
出示课题假日小队。
[评: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愉快情绪和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很有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整体感知。
提问:观察假日小队的场景图,你看到春蕾小学的同学在假日里开展了哪些活动?
在学生回答后板书:表演节目、拍照、浇树、收集废电池。
2.表演节目。
出示表演节目情境图(一)。
提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分析题意,并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想一想这些问题,再分组解决。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交流。
表扬:同学们善于思考、乐于合作,顺利解决了问题,真棒!
出示表演节目情境图(二)以及部分文字这是第19个节目,后面还有4个节目。引导学生读一读这句话,并让学生体会这是第19个节目就是连同这个节目在内共演了19个。提问:你能根据这句话提出哪些问题?怎样回答?(分组学习,再集体交流。)
表扬:同学们大胆思考,想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
3.拍照。
出示拍照情境图以及文字已经照了29张,还有9个小朋友没有照。
提问:根据这两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接着出示问题: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
提问:要解答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你能在图中找到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交流,汇报交流情况。
表扬:同学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真是聪明的孩子
4.浇树。
出示浇树场景图,再相应出示对话和问题:一共有35棵小树苗,还有8棵树苗没有浇,已经浇了多少棵?
提问: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里交流想法,再集体交流。
5.收集废电池。
出示收集废电池情境图以及三个女孩的对话。让学生给这三个女孩分别取名字。
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自己会解答吗?先想一想,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
谈话: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都是智慧小博士。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呢
[评:这一环节注重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小组学习中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适时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欢乐。]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谈话:我们也开展了假日小队的活动,你能解决活动中的哪些问题?
每个小组发一张活动统计表:
参加跳绳比赛的有12人
参加迎面接力的有31人
参加拔河比赛的有20人
学生A收集了27张图片
学生B收集了9张图片
学生C收集了30张图片
学生分组学习,根据活动统计表,提出用加法或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自己解答。比一比,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解答也正确,评出冠军组。
谈话:想一想,在学习和生活中,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正确解答。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评:把学习数学再一次和学生熟悉的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可以用到数学,并使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竞赛形式的小组学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小组内的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数学,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领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总结
谈话:今天的学习,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快乐。想一想,你有哪些收获?
先说给同桌同学听一听,再说给老师听一听。
[评: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愉快。让学生自己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起到巩固、深化、总结的作用。]
[总评]
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 把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数学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2. 善于引导学生根据熟悉的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眼光;3.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会思考、会探索、会合作,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4. 教师的评价适时、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8-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0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14
《左右》小学数学教案04-0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2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数学教案【荐】07-20
【热】小学数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