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3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ppt、挂图、优秀的作业、作品……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一个单元学完了,你一定受益匪浅吧。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你将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
1.你学到了什么?
(1)出示图1,看图说一说。
读出每所学校的`人数。
说一说那所学校的人数最少,那所学校人数最多,哪两所学校的人数比较接近。
你能把它们的人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吗?
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出示图2,看图说一说。
仔细看图,说一说个动物馆在池塘的什么方向?
说一说狮子馆到猴山的行走路线。
看图,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同桌交流,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
集体汇报。
(3)出示图3,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你能根据图重的条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更有价值。
全班交流,学生讨论评价。
2.我的成长足迹:与同伴说一说。
3.
(1)组内展示个人的学习资料。
(2)说一说。
请同学们勇敢地展示最满意的数学作业展示给同学看。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展示内容。
4.评一评。
a.自我评价。
b.小组成员互评或好朋友互相评价。
c.教师评价。
5.忆一忆。
a.回忆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节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b.在老师或同学面前讲一讲。
c.说说自己取得的进步。
6.写一写。教师可以为学生纪录成长纪实。
学生完成纪录卡片。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9页分草莓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引导学生估商,培养学生估算,猜测的。意识和能力。
三、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教学过程:
一、闯关游戏。
1、教师带领学生做“用掌声表示计算结果”的拍手游戏。
(1)用掌声表示商
9÷312÷418÷6
(2)用掌声表示余数
10÷315÷624÷5
2、下面几道题,你能很快想出商和余数分别是几吗?为什么?
59÷878÷967÷7
大部分学生体会到:由于被除数比较大,难以很快算出结果。同时,学生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教师借机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刚才的“难题”。
二、探索新知
1、呈现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55个草莓与8个盘子”
(2)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
信息:55个草莓,8个盘子。
问题:平均每盘放几个草莓,还剩几个?
2、列出算式。
把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3、合理估商
请你先估计一下,平均每盘大约放几个?
学生可能会估计出“6个、7个、8个”等。
4、灵活试商
(1)独立探索
(2)小组活动
(3)集体交流:商6时,6×8=48,比55小;商7时,7×8=56,比55大了;其他的商都不合适,最后结果商6余7。
(4)检验:
①余数比除数小。
②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5)小结:试商: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
5拓展应用
同学们,刚才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解决了“把55个草莓放在8个盘子里”的问题,你们的表现非常好,我们的.老朋友小猴子还有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
课件出示:把55个草莓,每7个草莓放1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
(1)学生独立探索,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体订正,全班交流:
商6时,6×7=42,得到余数13,比除数大;商8时,7×8=56,商比被除数55大,所以应该商7余6。
(4)怎样检验你的做法对不对呢?
生1:余数6比除数7小。
生2:7×7+6=55,说明算对了。
6、尝试练习。
师:淘气和笑笑在课堂上每人也做了一道题,你能判断出他们的计算是否正确吗?
下面算的对吗想一想,说一说。
(1)学生独立想一想。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体订正,全班交流。
三、基本练习
教材第9页“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下课后与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师小结:
试商要有有目的。
①余数比除数小。
②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3
一、 除法
第一课时:
除法(一)认识竖式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 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 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 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20÷5=4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响,催人早早起(打一物)是什么?2、钟有什么用处?
3、出示图,小朋友什么时候上学?你们每周一什么时候到校?小结:我们生活里经常需要知道时间,每天按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生活。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认识钟面
1、出示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2、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集体从1数到12
3、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涉及几个5)
三、认识时分
1、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2、分针走路看小格,一小格是什么?2小格呢?分针走过一大格是几分?从12走到3是多长时间?,到5呢?到9呢?到12?
3、体验一分钟:1分钟做些什么?
(1)从1开始数数,看能书到几?
(2)看人的脉搏1分钟能跳几下?
(3)1分钟能做几节眼保健操
(4)1分钟能做几道补评:
(5)1分钟能写几个字?
(6)1分钟能跳几下绳?
4、时针走路看大格,一大格是1小时,走2大格呢?从12走到4是多少时间?走到7?
5、时与分进行走路比赛:老师示范,分针和时针在同一起跑线12上,学生也动手拨一拨,你们发现了什么?时针走了多长时间?分针走了多少时间?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小时=60分)
6、体验一小时:
(1)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2)晚饭同学们从在5时进食堂吃饭,然后洗澡结束时针指向6时,请问用了多少时间?做了哪件事情?
四、联系实际
妈妈早上8时上班,到中午12时下班,爸爸上午工作了几小时?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什么?有关时间的名句有很多:时间是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还能说出有关的吗?
板书设计: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60分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进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解决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学生估算的策略。
4、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和探索规律。
教学资源:
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昨天我们用闯关夺星的游戏复习了三位数减三痊的减法,大家猜一猜,今天我们会学习什么呢?今天我们和智慧姐姐一起学习,看看哪些同学又能成为班上的智慧博士?
二、闯关夺星
1、第一关:列式计算
(1)红星小学有男同学538人,女同学467人,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多少人?
(2)植树节那天,二(1)班植树206棵,二(2)班比二(1)班少植了19棵,二(2)班植树多少棵?
这两道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核对时,让学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2、第二关:对比训练
出示复习中第7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对比:每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讨论:计算加减法时各应注意什么?
(4)给全部做对及讨论交流时说对的同学加一颗智慧星。
3、第三关:想数学问题
(1)让学生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他们之间有哪些联系?
(2)学生独立解答。
(3)全班分析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呢?让学生自己评价可能还是不可能获得智慧星。
4、第四关:估算训练
出示复习中第9题,情境放大图。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先估计剧场的座位够不够坐?
(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人的估算方法。
(4)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5)计算验证结果。指名板演。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求到什么?
对于不同的算法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估算与计算的情况评价自己能获几颗智慧星。
5、第五关:探索题(复习中第10题)
212 323 434 545
- 121 - 232 -343 -( )
( ) ( ) ( ) ( )
(1)让学生计算出前三个竖式的结果。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这些算式的规律。
(3)填写出第四个算式。
(4)让学生照样子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
凡是能填正确的都给一颗智慧星。
三、收获提炼
把你今天的收获说给智慧姐姐听一听,你得到了几颗智慧星?(评出智慧博士)
教学板书:
复习解决实际问题
305-88=217(块)
217-11=206(块)
5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4+650+9060+90
8+370+803+7
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2.笔算。37+2564+8
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4.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学习例题。
1.出示问题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43=
2)学生尝试笔算。
3)指名说计算办法。
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
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
问: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
4)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
5)请学生在书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2.出示问题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26=
2)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核对,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学生独立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3.归纳
1)请你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
(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
2)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6576334
+243+646+569
208712893
2)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2)你是怎样验算的?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P32页例4和练习七的第7~11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剪出的图形,找出规律,加深对平移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剪纸活动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
发现图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层次教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请你完成下面的练习。
1、学生完成教材P34页练习七的第7小题。
(1)、学生独立判断。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完成教材P34页练习七的第8小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探索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掌握得还不错,今天我们继续运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习例4。你能剪出像右面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
1、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题、观察后交流。看图可知: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要剪出并排排列的手拉手的4个小人。
2、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现在小组内交流,共同探索后汇报交流。
(1)、先剪出1个小人。怎样剪呢?汇报剪法。
首先把一张纸对折,在对折线这一边,也就是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然后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1个小人。注意:中间的折痕不要剪开,否则这个小人是断开的。
(2)、再剪出手拉手的2个小人。汇报剪法。
首先把一张纸对折再对折,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然后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手拉手的2个小人。注意:一是小人的中线一定是折痕这一边,否则剪出来的就会出现两个半人的'小人;二是小人的胳膊要画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否则剪出来的小人就不能连到一起。
(3)、最后剪出手拉手的4个小人。汇报剪法。
首先把一张纸对折三次,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然后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手拉手的4个小人。
3、尝试剪一剪,体验成功。
根据刚才同学的汇报,自己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成功?
4、汇报交流经验。
同学们,你在剪连续的手拉手的小人的过程中,你们从剪1个小人→2个小人→4个小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化繁为简。那在剪连续的手拉手的小人时要注意什么?(学生交流)
对!剪出的连续小人应注意:对折;从闭口处画起;连接处不能剪断。
5、教师评价后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解决了剪出手拉手并排排列的小人的问题。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每个小人平移就是下一个小人;然后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只要在反复对折好的纸上沿折痕一边画出图形的一半,沿虚线剪开,就会剪出多个一模一样的图形。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拓展练习,运用新知。
1、学生完成教材P35页练习七的第10小题。
用教材第121页中的学具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案。
(1)、学生在小组内拼一拼。。
(2)、各小组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组的想法。
2、学生完成教材P35页练习七的第11小题。
拿正方形的纸,按下面的方式折一折、剪一剪。指出不同剪法展开后分别得到的图案。
(1)、学生动手操作按要求折一折、剪一剪。
(2)、学生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3、学生完成教材P35页练习七的第9小题。
用学具卡片中的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两人一组,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积,比比谁的积大。
学生弄懂题意后,教师先用课件演示,跟学生一起玩转盘游戏。再让学生在课后制作转盘并玩一玩。想一想:如果两次转出的数的积大的那个同学获胜,谁获胜的可能性大?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剪一剪,剪纸人:
(1)对折
(2)画半个人
(3)剪一剪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 能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 知道用整十数估算比用整百数更接近精确值。
3. 通过学习,了解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出示情景图(12个带有标价的`玩具)
师:小丁丁他们要去玩具店买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问:他们各买了什么玩具?价钱呢?
1. 初次估算
师:给你们10秒,估计一下,谁花的钱最多?怎么知道的?
生:把这些数看成邻近的整百数来算。
反馈
100+200=300300+200=500200+200=400100+400=500
2. 第二次估算
师:现在小巧和小胖怎么比呢?
生:用整十数估算。
师:用整百数估算不能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用整十数来估算。
3. 精确计算出总价。
师:比较精确计算和用整十数、整百数估算。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要用到估算,它可以使我们快速地得到一个离精确值很近的结果。
4. 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估算。你们觉得估算这个方法好不好?
二、巩固新知
1.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身边常有一些事需要我们快速地估算,看以下各题:
①学校里有男生319人,女生有462人,学校要给他们每人订一份少年报,大约要订多 少份?
②一套校服要215元,一双校鞋要158元,每人大约要付多少元?
③乐乐有288元,欢欢有144元,小胖说他们合起来大约有400元,你知道他使用什么方法估的吗?
2. 活动练习 出示情景图(12个带有标价的玩具)
师:你们想不想买玩具? 选2种玩具,估一估要多少元?从信封里拿出相应的钱。
(师演示:→ 用整十数估→ 精确计算→生生活动→交流汇报。)
问:哪种估算更精确?
师:在估算时,你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反馈:估出的钱不够买东西。
比较:什么情况下会少估?
生:退到整十数会少估。
小结:估算时,因为进到整十数会多估,而退到整十数会少估,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估算。
三、拓展练习
开锁:密码是由2,4,7组成的,如果加上444,得到的结果必须在700与800之间。 这个密码是多少?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本领?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9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5名,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有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得更多的是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体验收获的乐趣。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导学内容分析:
(一)、学习任务,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结合具体情景,能丛数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编乘法口诀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1)、万以内数的认识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认识方法是本单元的认识基础,万以内的数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和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是亿以内数的认知基础。按我国的计数方法是每4位一级,万以内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学生掌握了这一级的读写方法,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万以上的数。
本单元编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四个导学内容。
(2)、认识图形: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有了初步认识,并能进行简单辨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的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是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平行四边形。
这部分教材引导学生从实物情境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平行四边形特征和面积计算的基础。
3、拼组图形。
拼组图形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的初步认识,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是通过拼组图形的活动,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通过看、拼、说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合作意识。
(3)、三位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的导学内容分以下八个部分: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教材创设了算气球个数、算两位同学家相距的米数、算文学读物的册数等情境,选取的数字都是整十、整百数,目的是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用加减法解答的问题,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2、加减法的估算。
教材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运货物,算价钱等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3、三位数的加法。
教材通过呈现直观的实物力,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加法算理,掌握算法,又通过“议一议”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三位数的减法。
教材通过算购物余款数,算学生人数等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精算。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呈现了与例题有关的百元人民币和十元人民币直观图。
4 5、探索规律。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索数、形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增加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买文具、记帐、租船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7、实践活动学习“当家”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8、整理与复习。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千米毫米
本单元主要安排了认识千米、毫米和实践活动“人身上的小秘密”2个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有了米、厘米的认识,知道分米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关于测量内容中的最后2个长度单位的认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方块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在这天晴气爽的季节拉开了序幕。瞧,运动场上小动物们赛得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情况吧。(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狗有几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参加?
[评: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场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如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2、跳高和长跑是比赛的项目,我们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
项目 合计 跳高 长跑
只数
3、除了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还可以根据什么来统计?
生:动物的种类。
动物种类 合计 狗 兔 猴
只数
4、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完成上述两张统计表。
5、交流:看了两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统计的方法不同。
生2:合计都是13。
生3:我明白了对同一中场面进行统计,虽然统计的方法可以不同,但总人数应该不变。
[评:统计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统计教学,重点不是教知识点,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本段教学中,自然的让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7、厨师小猪和裁判长小鹿也来了解情况,要求你们向它们推荐最合适的统计表(小组讨论)
交流:
生1:我向小猪推荐统计动物种类的那张,因为小猪是个厨师,它应该要了解各类小动物分别有几只,才能决定买什么菜,什么多买些,什么少买些。
生2:我也同意向小猪推荐统计动物种类的那张。如果它不知道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它就不知道买什么菜,买回的.菜也不合小动物的口味。
生3:我向小鹿推荐的是统计项目的这张。因为当裁判员就应该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选手参加,这样才能更好的组织比赛。
[评: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数学知识要会用,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8、小结:
通过刚才的统计,让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标准下的统计结果具有多样性。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1
设计说明
1.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观察与操作、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注重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使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运动这样抽象的概念,必须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同时要注重操作与思考相结合。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本设计让学生在玩一玩、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中理解轴对称图形,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同时通过有效地提问做引导,便于在操作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长方形的纸 剪刀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引入: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从中发现许多的知识。(课件出示教材28页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学生观察,自由回答)
2.过渡: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涵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去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并说一说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认识对称现象。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树叶、蝴蝶、城门图片。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预设
生1:树叶以中间叶脉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2:蝴蝶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3:城门图片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3)根据同学们的汇报,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这些图形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所在的直线对折,折痕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4)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城门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2.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谁能举例说说?
(2)欣赏对称图形。(课件出示: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雪花、剪纸等等)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运用对称的知识,跟老师一起剪一件衣服。(同步完成课堂活动卡)
(1)折一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后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剪后展开,会得到一件上衣的图形。
2.剪其他图形。
(1)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自己动手剪一剪。
(2)学生操作,集体评价。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2
教学导航
一、复习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26~27页整理和复习、练习六)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和练习,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2.通过复习和练习,能够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感悟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和除法的关系。
难点:利用除法运算提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单元知识整理。
师:本单元有哪些知识要点?把这些要点整理出来。(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议一议,各小组汇报并展示整理的结果)
2.单元复习。
(1)复习“平均分”的含义。(指名学生回答)
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复习“平均分”的方法。(小组讨论,集体订正)
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
(3)复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①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师: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并小结)
师: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所写的除法算式)
教师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②出示教材第26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主题图。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写出除法算式。
教师指名学生读出所写算式并说一说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商。
(4)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课件出示口算卡片)
2×6= 5×6= 12÷6= 30÷5=
12÷2= 30÷6= 4×5= 3×5=
20÷4= 15÷3= 20÷5= 15÷5=
①让学生分组进行口算。组织学生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教师总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②出示教材第26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让学生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教师任意指一句口诀,要求学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5)复习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
二、知识应用
1.教学教材第26页整理和复习“思考题”。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思考题”)你能解决吗?是怎样想的?可以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
汇报1:根据4个““相加的和是8,求1个”“是多少,就是计算把8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8÷4=2,即=2。
汇报2:根据3个”“的和是12,求1个”“是多少,就是计算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12÷3=4,即 =4。
……
2.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问题。
师:想一想,有12盆花,要把它摆成一个长方形花坛,可以怎样摆?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设计。
(2)设计方案,动手用小棒摆一摆。
要求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方案,并在组内交流设计的过程和所写的除法算式。
师: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小组指派汇报,教师板书)
汇报1:摆成2行,每行6盆,列式为12÷2=6(盆)。
汇报2:摆成3行,每行4盆,列式为12÷3=4(盆)。
汇报3:摆成4行,每行3盆,列式为12÷4=3(盆)。
……
师: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分法不唯一。但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1~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12 3 5 20 4 8 1 6 6 4 30 4 21 36 4 6
第2题:
(1)14÷2=7
(2)30÷5=6
(3)25÷5=5
第3题:24÷6=4(本) 24÷4=6(人)
第4题:
(1)5×4=20(根)
(2)24÷6=4(个)
(3)10÷2=5(根)
(4)10-6=4(根)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对于本单元的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的活动,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义。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拓展应用”中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有助于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的设计中,采用多种练习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之中理解算理,掌握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学习,巩固知识,提高能力。通过让学生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来解决问题。特别关注让学生在动脑的基础上,交流与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体会到练习的快乐,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热爱数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Flash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思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合作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节课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小组合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自主与合作学习的习惯。1、复习旧知:使学生熟练对以往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通过用竖式对进位加法的计算,加深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要点。2、引入新知: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校图书馆的画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3、教学新知:通过学生看画面发现问题,并同桌交流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交流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精神。4、课间休息:让学生唱一支高兴的歌,放松学生,让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5、巩固新知:通过深化练习,使学生会正确地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以下习题,学生口算:
13-7 15-8 16-9 28-6 20+6 10+7 30+7 25-4
用竖式计算:
26+7 17+8
指名板演(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二、引入新知
师: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图书,有故事书、连环画、儿童画报等等,同学们想不想去瞧一瞧呀?现在我们就随小小摄影师去看一看吧!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4
一、课前调节
今天巢老师来跟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你们开心吗?在这节课上,巢老师希望你们能做到:“眼睛仔细看,耳朵仔细听,开动小脑筋。”相信自己能做到吗?
二、讲授新课
1、圆片出角
师:我们先来活动活动手指,做个小手工吧!(出示圆片)老师这儿有个大圆片,看,老师将要干什么呢?
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师:请你像巢老师这样拿着,找到这儿(顶点位置),戳戳你的掌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说。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
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们摸的那部分描在黑板上,小朋友们,请看。想想,当老师把纸片移开后,留在黑板上的是什么图形呢?
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板书课题:角)
2、图形出角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
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
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3、各部分名称
师:继续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留有时间,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朋友,谁有发现的?请你说,还有什么?
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齐读:顶点、角的顶点)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齐读:边)这一条直直的线我们也把它叫做边。(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顶点、边、边)我们通常用小圆弧作为角的标记。看一看,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呢?请你说,这是(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这个角,谁来说?很好,谁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你来。说的真好。
4、画角
师:想知道巢老师是怎样画出这些角的吗?好的,小朋友们,要看仔细哦。先画。(顶点)再画?(对,两条直直的线)这是顶点,这就是边。你能学着老师的样画出一个角吗?拿出作业纸,试试看。
画完了吗?画完了就坐正。谁能将黑板上的这句话补充完整?问:角有()个顶点()条边。(板书这句话,多指名几位学生回答)
5、辨角
过渡:今天,还有位小伙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是谁?(小蜗牛)它也画了一些角,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角画的对不对?
师:(课件出示)下列图形是角的在()里画笑脸,不是角的在()画哭脸。第一个……(重点讲述第二题)
师:第二个图形为什么给它哭脸?(因为它有一条线是弯的)第二个……有人说笑脸,有人说哭脸,怎么回事?觉得是笑脸的举手,你的意思是它就是角了,请你说说你的理由。同意吗?又有人觉得它不是角,说说你的理由。听清楚了吗?谁能把话说的清楚些?谁能再说一遍,让大家都能明白?(反复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是的,角有一个角和两条边,而且这条边必须是什么样的?直直的第三个……第四个……为什么是哭脸呢?第五个……等等,它不是有两条直直的边吗?怎么不是角呢?
师:你们的速度真快,老师必须送个你们个大拇指。
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一定要注意看是不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这条边是不是直直的。
6、数角
过渡:为了感谢小朋友的帮忙,小蜗牛特地带来了礼物盒要送给大家,可是,它把密码忘了,盒子打不开了。你愿意帮它找回密码吗?小蜗牛说啊,只要你们能数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就能找到密码了,有信心吗?拿出作业纸,自己完成第二题。
师:这个可不容易哦,我们要先判断它是不是角再来数一数,做完了还要记得再检查检查。重点讲述第一题。
师:第一个图形有几个角?1个,同意吗?你上来指一指。还有吗?还有呢,你来指一指,一共3个。有谁反对?请你说。你说的真清楚,你来指给大家看看,哪条不是直的?有几个角?正确答案只有1个。
总结:我们在找角的时候,也要记住了,角有尖尖的,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师:密码是什么?盒子打开了。
7、找出身边的角
过渡:小蜗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五角星,你喜欢吗?老师在这个面上找到了许多的角,你能找到吗?别着急,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下面仔细听,听巢老师是如何介绍这个角的。我找到的是这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它的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你学会了吗?你能像巢老师这样介绍你所找到的角吗?好的,你来介绍。说的真不错。谁还找到了不同的角?你来介绍。声音真响亮啊。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能很快地找到图形中的角,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角,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找一找:和你的同桌找一找,我们的课桌上和教室内哪些物体的面上藏着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同桌互相帮忙。小朋友,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请你上来指一指。(纠正学生指角方法)学生若指出课桌的面、铅笔盒的面、黑板的面上有角就指出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区别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生活中如果做出尖尖的角就可能伤害到别人,所以工人叔叔就想办法将它磨圆了。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长,知道1厘米=10毫米。
2.让学生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
3.结合实践活动,渗透长度单位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硬币、学生直尺、身份证、彩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媒体展示:美丽的七色彩虹。
教师:多美的七色彩虹呀!在各小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样漂亮的七彩纸条,请各小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长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记录。
学生汇报后,发现紫色彩条的长度有争议。
教师: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有时得不到准确的结果,需要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探索新知识
1.观察直尺,看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1)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样发现的?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教师媒体展示——毫米。强调: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3)指一指:用笔头指一指1毫米,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要求学生多指几处)
(4)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1毫米。
(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数的是从几厘米到几厘米,中间有多少小格)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分析、概括出1厘米=10毫米。
练习:2厘米=( )毫米8厘米=( )毫米( )厘米=50毫米60毫米=( )厘米
(5)介绍字母表示毫米。
提问: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指出:国际上规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写成1 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写成1 cm=10 mm。(板书写出)
尝试: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43毫米吗?
学生独立尝试,全班展示。
2.实践活动,感受1毫米的长度
(1)猜一猜,桌上什么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量一量,身份证的厚度究竟是不是1毫米?
(3)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教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证,然后抽出身份证,指出两指间的缝隙就是1毫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体验1毫米的长度。
(4)说一说:桌上还有什么东西的厚度是1毫米?
(5)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
3.实际操作,用毫米作单位测量
(1)认一认,媒体出示练习十三中第2题的.两幅图,引导学生认一认是多少毫米。
(2)尝试量一量。
①媒体显示两种量曲别针的测量方法,哪种正确?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②尝试量紫色彩带的实际长度和量数学课本的厚度。
③开放测量,找合作伙伴一起,对周围物体作随意测量,看是多少毫米。
4.探究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议一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整理。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通过整理,引导学生探究:除km和m间的进率是1000以外,其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二、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教科书第26页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然后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入括号中。
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mm为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其测量误差。
3.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先估计100张纸的厚度,再实际量一量,并做好记录。
4.铅笔的长可能是几厘米?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应用了哪些方法探究毫米的有关问题?
教学反思: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10
二年级的数学下册设计教案06-24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17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09-28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1-08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7-27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21
二年级下册数学《对称》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