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3-03-13 18:42:11 数学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集合15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集合15篇)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数学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要坚持运用以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1、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3、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二、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总目标

  1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四、学情分析

  本校八年级的这些学生虽然大多数刚进初中时数学底子薄弱,但他们求知欲望强烈,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强化训练,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明显的拓展提高,

  学习方法有所改善,学习热情有增无减,学习成绩有所进步。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生发展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习仍然感到吃力。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没有放弃,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执着的精神。所以。作为他们的数学老师,我们有信心帮助他们,使他们的数学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五、教学措施

  1. 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教材体系,要依据《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尽可能多的阅读参考资料,遵循教学的规律,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备课做到四有五备: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2、坚持集体备课,整理、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整合集体智慧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采取措施,注重双基教学,把握核心知识,强化双基落实,努力转化学困生。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精讲、精练、精评,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挖掘教材资源、搜索考点,努力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将高效课堂的要求与策略应用到具体的复习中去。在执行教学常规方面做到细处,落到实处。

  4、督促部分学生端正学习、考试的态度,坚决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加大反馈测试的力度,通过一定频率的强化训练、模拟测试等形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解题习惯。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2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7.2班参考人数23人,及格人数为12人,及格率为57.1%;优秀人数为10人,优秀率为47.6%;最高分为115,最低分为16,差距很大。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特点:知识基础,题型灵活,属于中等偏上难度。

  本次试卷共分三道大题:选择题12个,填空题8个,简答题6个。其中:

  选择题第2个、第4个、第8个、第10个为易错题,错误原因多为审题不清,计算错误。

  三、存在问题

  1、从成绩上看,两级分化很严重。

  2、在成绩优秀学生中,因为粗心失分学生较多。

  3、通过半年努力,有5名同学进步失分明显,尤其是在计算题上,还有4名同学进步缓慢。

  四、今后建议

  1、坚持这个学期的“分层教学方法”,努力让每个同学都能享受到进步的.喜悦。

  2、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3、继续注重双基训练和能力培养。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17页,2。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及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学习负数的必要性,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工具和方法:

  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

  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你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oC,10oC,零下10oC,零下30oC。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

  2、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课:

  1、相反意义的量: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买出20辆自行车。

  ①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②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2、正数和负数:

  ①能用我们已经学的来很好的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②怎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能否从天气预报出现的标记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在例1中,我们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向西为负。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记作3千米,向西2千米应记作―2千米。

  后面的例子让学生来说(注意词的表达)。

  在以上的讨论中,出现了哪些新数?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0。7等数。像这样的'一些新数,叫做负数(negativenumber)。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1.2等,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正数前面有时也可放一个“+”(读作“正”),如5可以写成+5。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课堂练习

  课本

  p18:1~4。

  4、小资料:

  世界各国对负数的认识和接受也有一个过程。如1484年法国数学家曾得到二次方程的一个负根,但他不承认它,说负数是荒谬的数。

  1545年卡尔丹承认方程中可以有负根,但认为它是“假数”。直到1831年还有数学家认为负数是“虚构”的,他还特意举了一个“特例”来说明他的观点:“父亲56岁,他儿子29岁,问什么时候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通过列方程解得x=―2,他认为这个结果是荒唐的,他不懂得x=―2正是说明两年前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

  5、例题:

  例1:规定向前走为正,两个学生一组做游戏,如甲:向前走2步

  乙:2

  甲:向后走3步

  乙:―3

  甲:―4

  乙:向后走4步

  甲:

  乙:原地不动

  注:通过设计类似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6。巩固练习:

  ①―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

  如果零上5度记作5°C,那么零下2度记作;

  如果上升10m记作10m,那么―3m表示;

  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可记作海拔米(即低于海平面11034米)。比海平面高5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比海平面低3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都带有“+”号

  B、不带“+”号的数都是负数

  C、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可以看作是正数

  D、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数学测验班平均分80分,小华85分,高出平均分5分记作+5,小松78分,记作。

  ④某物体向右运动为正,那么―2m表示,表示。

  ⑤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10±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10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

  三、课堂小结:

  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规定的。如果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则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常将“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基础知识的培养要求:

  (1)了解角的相关概念及垂直的概念。

  (2)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并会求解析式。

  (3)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并应用其解题。

  (4)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另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解。

  (5)了解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并会判定哪些是确定事件或不确定事件。

  (6)了解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并会运用它们运算。

  (7)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8)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外角等相关概念。

  (9)了解圆的相关概念并会画圆。

  2、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要求:

  (1)、学会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分类的数学思想,学会类比的数学观念。

  (4)、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6)、培养推理论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变革的重点,将小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积极进行自助互助学习型课堂和“五三”优质高效课堂教学。

  2、要体现 “345”优质高效课堂和“五三”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的相关内容。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

  3、体现“三为主”原则: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赛为主。倡导“三自主”原则: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动脑、动手、动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反作用于生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2、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对学生进行愉快教育,通过 “345”优质高效课堂和“五三”教学模式教学,使学生形成人人乐学的浓厚学习氛围。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基础知识分析

  通过半年的学习,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普遍存在着优秀生、中程生、必培生三部分学生。

  一部分同学基础好,学习兴趣浓厚,因而能够自觉地进行学习。成绩较理想,这部分同学有:

  一部分同学由于不是很努力,学习方法上不恰当,或者由于其它一些别的原因,使成绩处于中游水平,这些同学有:

  也有一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掌握差,觉悟差些,自我约束力差,致使学习成绩不理想,成为必培生。这部分同学有:

  2、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包括多方面,如计算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学生年龄小,知识浅薄,分析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以引导。

  3、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本级学生有一部分学习上认真刻苦,逻辑思维能力强,能主动学习,不懂就问,这部分学生一般比较优秀;但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干劲不足,课前不预习,上课开小差,课后不复习,抄袭作业,没有上进心,针对他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改进新的教学方法。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讲授的章节及篇章

  第9章:角

  9.1角的表示 9.2角的比较 9.3角的度量 9.4对顶角

  9.5垂直

  第10章:平行线

  10.1同位角 10.2平行线和他的画法 10.3平行线的性质10.4平行线的判定

  第11章:图形与坐标

  11.1怎样确定平面内的位置 11.2平面直角坐标系 11.3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11.4函数与图像 11.5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2.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12.2向一元一次方程转化12.3图像的妙用 12.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第13章:走进概率

  13.1天有不测风云 13.2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13.3可能性的大小 13.4概率的简单计算

  第14章:整式的乘法

  14.1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 14.2指数可以是零和负整数吗 14.3科学计数法 14.4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 14.5单项式的乘法 14.6多项式乘多项式

  第15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15.1三角形 15.2多边形 15.3多边形的密铺 15.4圆的初步认识 15.5用直尺和圆规作图

  2、基础知识的内容

  第9章:角:主要讲角的基本概念、性质、垂直的概念。

  第10章:平行线:主要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第11章:图形与坐标:主要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其应用.

  第13章:走进概率:主要讲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及概率的简单计算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主要讲幂的性质及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

  第15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主要讲三角形与多边形的概念及圆的初步认识.

  3、学生基本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1)、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演算、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 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体现数形结合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4、学科德育内容

  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揭示数学中的辨证关系,并指出数学应用于实践以及它在生活和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本学期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第9章:角

  重点:对顶角及垂直的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对顶角及垂志的应用

  第10章:平行线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第11章:图形与坐标

  重点: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

  难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13章:走进概率

  重点: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及概率的简单计算

  难点:概率的计算

  第14章:整式的乘法

  重点:幂的性质及整式的乘法

  难点:幂的性质

  四、教学研究内容

  1、教学研究重点

  (1)、研究角.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能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

  (2)、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探索和运用

  (3)、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及其的应用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5

  这个学期我任教初一 195 班、 196 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使工作更加地到位、细致,我针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习,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学生学习方法即使差一些,只要用心,用功,总可以应付。但是一进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向学生介绍的方法是:“两先,两后,”既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也就是引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效果会更好。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如果学生能真正按照此方法,再加之自己特有的经验,一定是学起来轻松愉悦,成绩优异的。

  三、工作进程安排

  第一章 有理数 15-18课时

  第二章 代数式 12-14课时

  第三章 图形欣赏与操作 5-7课时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7-9课时

  第五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10-12课时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描述 6-8课时

  重点把握第-、二、四、五章的知识内容,努力钻研教材与教育教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讨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实际问题,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热爱数学,并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平均分和优秀率上涨的幅度。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需要学习的地方比较多,更多地向经验丰富的同行学习,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6

  寒冷的冬日已经过去,转眼已是温暖的季节。本期我继续教授初一(8)班和(9)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8班和9班在素质上差距不大,纪律整体比较差。现在的学情与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三、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导学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将大纲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四、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 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五、出勤: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六、本期数学的能力要求

  1、基本技能: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

  2、逻辑思维能力: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运算能力: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七、教学常规:

  我将积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各个侧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我将积极学习,翻阅有关资料,对教育理论、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再认识,提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积极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向40分钟要质量。坚持周前备课,努力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并积极地使用各种电教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关键,突重点,排疑点,讲求教法,渗透学法,既教书更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八、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7

  为了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初一数学的教学任务,依照教科室的计划,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和所教两个班的的具体情况特制订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介绍: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七、八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一(八)班共有学生55人,初一(七)班有学生56人。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根据今年学校及教科室计划,认真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习)、引导实践(迁移创新)。我们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我们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习积极性、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时期,要逐步的培养和完善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多创新、多探究。按照“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高(标准)”元素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飞跃,怎样帮助学生慢慢过渡是一个难点,从细小的问题、每一个小知识点出发结合小学知识融汇到初中的知识中去,从而使学生很快接受知识。“慢速度”反对快速度教学,主张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受程度,兼顾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意志、品德等特征和差异,步步为营,梯次推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多落点”强调教育要考虑到初一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个性差异是表现在多方面,不仅有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的差异,还有很多学习上的差异,个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高标准”为学生确立的学习标准。而且把目标细化,使学生能很快达到,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初一的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2、精心设计习题,使习题从简单到复杂形成梯度,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从过程到步骤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从初一使学生慢慢养成认真按步骤做作业的习惯。

  4、继续实行课前一题的模式。课前五分钟每个班的课代表把上一节课涉及到的典型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复习上一节的内容,而且也能做到尽快把学生从课间拉回到上课的的状态,并力求把学生中新方法新思维挖掘出来。

  5、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好学生带动一个差一点的学生,从知识、作业、学习习惯等各方面互帮互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准备大量的、难度不同的.习题备用,备课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和精华,完善自己的备课达到精益求精。

  2、上课时要严格按照“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进行教学,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作业要求要严格,但布置的作业要适量。精选作业,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分层教学、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要有批语,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要保证后进生的进步。因为基础的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部分学生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特别是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和练习作业,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

  四、教研工作

  利用“学科活动日”和集体备课,多加强理论学习研讨,提高理论实效,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教学观摩和说评课活动。结合学校的“课前四准备,课内四重视,课后四落实”课题研究做好适合数学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为以后工作做好总结。

  五、教学进度和期末复习安排:

  第一周9.7—9.13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约2课时

  1.2有理数约4课时

  第二周9.14—9.201.3有理数的加减约4课时

  第三周9.21—9.271.4有理数的乘除约4课时

  第四周9.28—10.111.5有理数的乘方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五周10.12—10.18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整式约2课时

  2.2整式的加减约2课时

  第六周10.19—10.252.2整式的加减约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七周10.26—11.1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2.1从算式到方程约4课时

  第八周11.2—11.8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约4课时

  第九周11.9—11.15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约4课时

  第十周11.16—11.22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约4课时

  第十一周11.23—11.29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30—12.6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4.1多姿多彩的图形约4课时

  第十三周12.7—12.134.2直线、射线、线段约2课时

  第十四周12.14—12.204.3角的度量约3课时

  第十五周12.21—12.274.4角的比较与运算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

  第十六周12.28—1.3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约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样调查举例约3课时

  第十七周1.4—1.104.3课题学习约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1课时

  第十八、十九、二十周1.11—2.1复习本学期内容第二十一周2.2—2.6期末考试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8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基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语文学科的特性和语文教学的认识更为深入,“语文”观念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同。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不仅映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从本质上看,还映了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由此可见,语文教育有可为,语文教学重之又重,语文教师责任重。因此,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学之前,我一定会对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与分析,对所洁级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据此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所洁级学生现状分析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结合我校的办学方针,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三、教学设想

  1、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3、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在阅读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参与全过程,让学生们在课下多读书看报,将自己喜欢的`文章、精彩的段落摘抄积累,定期在班上举办摘抄本展览,并从中推选出优秀的文章、摘抄和积累本。

  2、在各课时中,把学生活动做为重点内容来安排落实,使学生限度处于动态之中,动脑想,动手写,动口说,动眼看,动耳听。

  3、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讲评中来。让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广泛地征求同学的意见,相互评价,最后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使学生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课后进行必要的修改。这样,建立的教学风气,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4、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兴趣着手,用图片,实物,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成立互互学小组,对古诗文无法过关的学生采用“一一”,“人盯人”的办法,并与家长取得联系。深钻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讲清每一个知识点,认真筛选作业,及时馈每一次作业与考试。注重学法指导。

  五、培优辅差措施

  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发挥优生的优势,以优带差,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力气。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利用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关系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的法则和正数、零、与负数的比较法则,会直观地比较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一切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两种方法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理解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方法的形成;

  【教学准备】

  教具:画有数轴的长纸条 分组:前后桌四人为一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显示:

  观察下列三组数

  1和-2,-1和0,-3和-4

  1、以上三组数中,你能运用你学过的知识比较哪几组数的大小

  2、与同伴交流,试猜想余下的几组数大小。你能证实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吗

  让学生先进行讨论,每个学习小组得出本组的答案,待 探究后再给出答案。

  二、合作讨论,探求新知

  探究活动:教师可在班上选一名身高适中(约为全班平均身高)的学生,把他的身高定为0,规定高于此身高为正,低于此身高为负,并取一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自制一个身高测量图并固定。

  (1)织班上几名学生(要有高于0的,又要有低于0的)上台测量身高,并在身高测量图上用点分别标出表示学生身高的位置。

  试把以上各位被测学生的'身高用数表示出来,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把测量图按向右为正的要求横着固定在黑板上

  组织被测学生,按测量图中表示自己身高的点的位置排成横排,试说出点的位置从左到右,被测学生的身高有 何规律,因此,你能找出数的大小规律吗

  教学说明:(1)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被测同学的身高,直观地认识表示身高的数的大小。(2)测量图横放,给学生一个数轴的形象,活动中很自然地使每个被测同学的身高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数轴上表示身高的点的位置从左到右,被测同学的身高由矮到高一目了然,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找出数的大小规律。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的理论素养

  1. 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有关数学课程等材料。

  2. 加大对自己和学生的自我分析和解剖。

  二、按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备课中,积极开展共同研究,全面合作的活动,努力促进教学的进度与学生的接受力相挂钩

  1.加强对自己和上课的标准,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虚心学习和请教,使自己尽快成为熟悉教学业务,具有一定教学业务水平合格教师。

  2.加强对自己知识水平的提高,俗话说,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首先有一桶水的容量。只有自己有了充足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上能够左右逢圆,得心应手,使学生能够对知识更加理解得透彻。

  3.加大对学生的管束力度,并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4.初中新教材的.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切实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创新能力。力争让学生全面发展。

  5.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认真学习其他老师经验,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6.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既让后进的学生认识到自己仍然是老师的好学生,又使学习较好学生意识到自己还有不足之处,始终保持奋斗和旺盛的精力和乐趣,并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工作中。

  7.总之,我会在教学工作中会努力努力再努力,日常管理上勤奋勤奋再勤奋,不断得使自己有所进步,使自己走得更远,更远,更远。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数学自身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39班数学教学工作,。七年级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不是很好,还有待于提高与培养以及加强训练。同时本学期内还将加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对几何问题进行推理论证,并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其次,抓好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及时复习,总结前节课知识的好习惯,表扬和鼓励学生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

  七年级学生常常因守小学算树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

  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9,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全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4课时

  1.1——1.2测试2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3测试2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全章测试3课时

  2.1整式2课时

  2.2正式的加减4课时

  2.1——2.2测试 2课时

  小结 2课时

  全章测试2课时

  期中复习7课时

  3.1.1一元一次方程 2课时

  3.1.2等式的性质2课时

  3.1.1——3.1.2测试 2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3课时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3课时

  3.2——3.3测试 2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3课时

  小结 2课时

  全章测试 2课时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4课时

  4.2直线、射线、线段3课时

  4.1——4.2测试 2课时

  4.3角4课时

  4.3测试 2课时

  4.4课题学习1课时

  小结 2课时

  全章测试2课时

  期末复习8课时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17页,2.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及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学习负数的必要性,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工具和方法:

  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

  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你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

  25oC,10oC,零下10oC,零下30oC。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2

  .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课:

  1.相反意义的量: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

  3千米和向西行驶

  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买出20辆自行车。

  ①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②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2.正数和负数:

  ①能用我们已经学的来很好的`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

  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

  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②怎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能否从天气预报出现的标记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在例1中,我们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向西为负。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记作3千米,向西2千米应记作―2千米。

  后面的例子让学生来说(注意词的表达)。

  在以上的讨论中,出现了哪些新数?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0.7等数。像这样的一些新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1.2

  等,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正数前面有时也可放一个“+”(读作“正”),如5可以写成+5。

  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课堂练习

  课本

  p18:1~4。

  4.小资料:

  世界各国对负数的认识和接受也有一个过程。如1484年法国数学家曾得到二次方程的一个负根,但他不承认它,说负数是荒谬的数。

  1545年卡尔丹承认方程中可以有负根,但认为它是“假数”。直到1831年还有数学家认为负数是“虚构”的,他还特意举了一个“特例”来说明他的观点:“父亲56岁,他儿子29岁,问什么时候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通过列方程解得x=―2,他认为这个结果是荒唐的,他不懂得x=―2正是说明两年前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

  5.例题:

  例1:规定向前走为正,两个学生一组做游戏,如甲:向前走2步

  乙:2

  甲:向后走3步

  乙:―3

  甲:―4

  乙:向后走4步

  甲:

  乙:原地不动

  注:通过设计类似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6.巩固练习:

  ①―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 ;

  如果零上5度记作5°C,那么零下2度记作;

  如果上升10m记作 10m,那么― 3m 表示;

  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可记作海拔米(即低于海平面11034米)。比海平面高5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比海平面低3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数都带有“ + ”号

  B .不带“ + ”号的数都是负数

  C .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可以看作是正数

  D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数学测验班平均分 80 分,小华 85 分,高出平均分 5 分记作 +5 ,小松 78 分,记作 。

  ④某物体向右运动为正,那么― 2m 表示 , 表示 。

  ⑤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 10 ± 0.05 (单位 mm ),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 10mm ,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 ,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 。

  三、课堂小结:

  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规定的。如果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则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常将“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

  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

  如下表: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不懂的及时提出来。要求课后养成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可在头脑中回顾当天所学知识,对于忘掉的或回想不起来的,可翻书重新记忆。另外,隔段时间还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再行回顾,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杜绝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5。关注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第八节自习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6。培优补差。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习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学困生多关心和帮助,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有《整式的乘除》、《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概率初步》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和《七巧板》的综合与与实践。

  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乘除》: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整式的乘除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理解整式的乘除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平行线与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让学生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并确信它们成立,成为这册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在这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平行线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 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 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 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难点是通过 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 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 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 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 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概率》一章,在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的概率 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教学措施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顾及好、中、差三类学生。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补充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5

  【教学内容】:

  “平移”及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在纸上画简单图形的平移。

  3.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用具】:

  挂图、箱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移动课本和文具盒(创设感知情景)

  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移到自己的左边,把文具盒移到自己的右边,使自己面前的桌面空一块位置来。

  2、推窗户(创设感知情景)

  师:教室里需要通风,请同学们把窗户推开。

  师:如果教室很冷,我们得把窗户怎么样呢?

  生:推上

  师:对,请同学们把窗户推上。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像这样需要移动的工作。

  3、移动纸盒(创设感知情景)

  师:同学们,这有一个大纸箱,现在要把它放到另一边,你们有什么办法?(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把纸箱放到中一边)

  师:刚才,同学们有的用推、有的用拖、有的用搬,用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把箱子移到另一边去。生活中像我们移动箱子这样的例子也是太多了。

  4、出示生活场景挂图(创设感知情景)

  师:(出示:(1)建筑工地升降机图。(2)观光缆车图,启发学生思考)它们是怎样移动的?它们移动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师:(在学生回答之后进行总结)像把课本和文具盒移动、窗子推开和关上、纸箱移到另一边、升降机升降、缆车开动等等现象。这些物体都沿着直线方向移动,移动的过程只是位置变了,其他什么都没变,这样的现象就叫做“平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平移”的知识,好吗?(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认识平移的特点:

  1、小组讨论(巩固对平移的初步认识)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那么多的平移现象,现在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们各自见过的平移现象。(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出一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他们小组的讨论情况。

  师:(在学生说出诸如:电梯上下、国旗升降、抽屉拉动等现象后,进行总结)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说的很好。我们的数学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还有很多平移的现象,相信大家只要勤于观察和思考,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2、交换座位(导出平移方向和距离的内涵)

  师:(请第4排的“甲”同学与第2排的“乙”同学交换座位。请第3组的“丙”同学与第6组的“丁”同学交换座位后,再问)甲、乙、丙、丁4位同学是不是发生了位置的平移?

  师:(扣紧:位置变了,其他未变。待同学肯定回答是平移后,再问)甲、乙、丙、丁4位同学分别是怎样移动的?

  (待同学回答了,向前或向后、向左或向右移动了2排或4组后,再问)同学们回答的很棒!现在请你们总结一下平移的特点。

  师:(在同学回答后,总结)说得很对,平移总是有具体的方向和移动距离的。

  3、教学例题1?(学会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师:平移既然有具体的方向和移动距离,那么怎样来确定它的方向和距离呢?现在我们来分组操作并讨论。(将学生前后四人一组,每人发给一个硬纸片做的小房子)请同学翻到课本第41页,找到方格中的图案。

  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和操作)图上画了什么?实线画的房子表示什么?虚线画的房子表示什么?为什么在右边虚线房子下面写的是“向左平移7格”,在上面虚线房子旁写的是“向上平移5格”,请小组同学认真讨论,并请同学们拿老师发给你们的小房子对照书上图案认真动手操作,看看哪组同学发现的东西多,能不能完成横线上的填空。

  师:(巡视学生操作和讨论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总结汇报一下他们操作和讨论发现的`内容,他们填写的答案是什么?(汇报完毕后请全班补充)

  师:(注意指导学生选移动点的方法,在充分的讨论后,进行总结)同学们非常认真进行了操作和讨论。都知道了从原图形移到后来位置所指向的方向就是平移的方向,数出移动的格数要注意选择同一个点,要通过同一个点的移动来确定移动的距离。同学们的这一发现非常重要。

  三、巩固提高,学会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1、独立完成练习1(巩固已学平移方向和距离的知识)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要来挑战了。挑战(一)请同学们翻开书43页练习十的第1题:把红色的小帆船向右平移4格得到哪个图,请涂上颜色。

  (巡视学生完成练习,进行个别指导,展示学生作业。)

  2、分组合作完成练习2(学会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师:小精灵见同学们成功挑战了第1题。问有没有信心,继续第二个挑战?挑战练习十的第2题: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分组认真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小组。)

  师:(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总结)同学们完成得很好,有的用的是先确定四个平移点,然后把四个点连起来的办法;有的是用了一条一条线段平移的办法;有的是用了先确定一条线段,再把整体图形画出来的办法,同学们都动了脑筋。

  四、学习总结:

  师:谁来说说你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实践:

  师:请同学们留心观察,完成课后的实践。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平移的方法,请把它画在纸上。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初一的数学教学计划的范文06-14

初一数学的教学计划12-21

初一数学的教学计划06-13

初一数学的教学计划11-16

人教版初一的数学教学计划11-13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09-05

初一数学的教学计划11-21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03-03

关于初一教学计划初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11-07

初一下数学的教学计划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