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3-03-17 14:32:36 数学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合集1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合集15篇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二章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轴对称立足于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五章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日期类别主题

  12-09-03教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2-08-31教案20xx-2013年八年级上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09-10-16教案20xx-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数学教学计划

  09-09-11教案洋口中学20xx——20xx学年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进度表

  09-09-11教案20xx-2010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教学计划

  08-09-10教案20xx-2009学年度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202班数学教学计划

  07-09-01教案20xx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07-06-04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全套教案(精品)

  06-12-22教案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书全套教案(精品)

  06-08-28教案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新人教)

  06-03-13教案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整套教案

  05-11-15教案人教版初二全册完整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制定计划的目的

  为使学生学好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具备当代社会中每一位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社会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特制定本学科教学计划。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在“全等三角形”一章,三角形的画法与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相结合,也就是说,三角形全等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而是让学生画出与已知三角形某些元素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画完以后,再剪剪量量,在这个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一想,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什么条件。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实验,就会对相关结论印象深刻。将三角形的画法与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相结合,也比单独讲三角形的画法效果好,单讲容易单调枯燥。

  在“轴对称”一章,图形的变换与图形的认识相结合,本册书先安排轴对称的内容,再安排等腰三角形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从变换的角度认识等腰三角形,从而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另外,在本章中安排“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的内容,也是为了数形结合,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实数一章,内容属于“数与代数”这个领域,有关数的内容,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系统学过有理数,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等有了较深的认识,本章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学习实数的初步知识,由于数的扩充的一致性,本章很多内容是有理数相关内容的延伸和推广,因此,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对于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平方与开平方、立方与开立方的互为逆运算关系等都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展开的。另外,本章前两节“平方根”、“立方根”在内容上基本是平行的,因此,在“立方根”一节,充分利用了类比的方法,例如类比平方根的概念的引入方式给出立方根的概念,类比开平方运算给出开立方运算,类比平方与开平方运算的互逆关系研究立方与开立方运算的互逆关系等。这样的编写方法,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类比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正迁移。

  在“一次函数”一章,专门安排“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一节,分别探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用函数的观点把互相联系的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统一起来。

  在“整式”一章,将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安排在同一章,也是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另外,让学生用面积说明乘法公式,可以使学生从数与形的角度把握有关内容,例如,从图形的角度,学生很容易避免的错误。

  三、培养推理能力

  在“全等三角形”一章,正式出现证明及证明的格式。七年级两册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些说理的内容,就是为现在正规练习证明作准备的。要求学生有理有据地推理证明,精练准确地表达推理过程,是比较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教科书做了一些努力。

  1、注意减缓坡度,循序渐进。开始阶段,证明的方向明确,过程简单,书写容易规范化。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体会例题的证*路及格式,然后再逐步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小步前进,每一步都为下一步作准备,下一步又注意复习前一步训练的内容。特别是在第十一章里,通过精心选择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问题,减缓学生学习几何证明的坡度。

  2、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练习内容,突出一个重点,每个阶段都提出明确要求,便于教师掌握。例如,在“全等三角形”一章,让学生会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从而熟悉证明的步骤和方法。在第十二章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内容中,重点培养学生会分析思路,会根据需要选择有关的结论去证明。

  3、注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注重书写格式,让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

  4、在与“数与代数”有关的章节安排证明的内容。例如,在“整式”一章,让学生发现一些规律并加以证明,或直接让学生证明一些结论。

  四、批改作业跟课外辅导

  精批细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生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尽可能“吃得了”。积极开展数学讲座,课外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价值的数学就是使学生学习那些既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又是个体发展所必须的,既对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未来生活有帮助,又对学生的智力训练有价值的数学。而使不同人在学习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则展现了新课标中承认学生差异、尊重个性发展的理念,也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依据此理念,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和使用的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本,整个教学过程都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现自己风采的舞台,发挥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思维训练的价值。

  复习课是我们小学数学课中一种重要的课型,它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整理,也是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依据新课标的理念设计《比和比例》一节复习课。

  二、教学内容的加工与重组

  《比和比例》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是将所有小学知识分成六部分进行归类复习,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以及由此展开的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正反比例和比例尺五小项知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琐碎,概念比较多,内容也比较枯燥,看起来与生活联系不紧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有用这些知识来表述问题,解决问题的,因此它在小学数学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按照以前的复习模式去出现概念-背诵概念-做题巩固,就又回到了应试教育中的“填鸭式教学法”、“题海战术”,明显不符合学生的需求,也严重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大胆将教学内容进行加工重组,丰富了教学内容,也灵活应用了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加入了一个学习的小助手-圆。用这个几何图形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从祖冲之精确圆周率的过程到圆形靶盘上的数字;从两个贺的种种数量之间的比到李师傅加工的零件;从圆形花园的比例图到花卉种植的扇形统计图,最后利用圆的英文单词展现比和比例的应用。整个过程,以圆为一条暗线,环环相扣,不仅将知识巧妙地串连起来,也使课堂生动活泼,富有朝气。

  三、教学环节设计

  1、学生自学 理清思路

  学习数学在于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人的思维清晰性、条理性、逻辑性。因此,在教学伊始,我设计了让学生通过读书自学的找出复习的知识点,然后根据知识点间的关系设计出箭头式结构,图展示在黑板上。黑板上的内容条理清晰、内容全面,而且有箭头做导向,指出了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和递承关系。起到了统领全课的目的。在后面的教学中,每接触到一个知识点就用彩粉笔做上标记,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复习过程,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方法性,对未来学习具有指引性作用。

  2、用不同的方法复习不同的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我们的教学设计就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在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完成教学目标,掌握所需知识。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将复习的知识分成三部分,依据知识的特点,每个部分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升华。

  (1)小组合作,复习计算部分

  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讲解和练习为主的方式。现代教学论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应当重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和勇于创新。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在复习时,我首先让学生利用靶盘上的数字任意选择两个组成一个比,把同学们的作品都展现在黑板上,然后将自己的比进行求比值和化简。借助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过程,引起学生们的数学思考:从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过程中,你能找到哪些知识间的联系?这个问题具有较强的发散性,足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所有知识积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由于问题是开放的,相对的结论也是不定的。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同学们把所想的在小组内进行汇报交流,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倾听别人想法的机会,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时间,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将课堂交还于学生。学生的答案也包罗万象,将许多知识进行了比较和联系,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又有了深一层的提高。

  从比的知识转换到比例的知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所写出的比中哪些能组成比例呢?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比和比例的内在联系,这不比老师去让学生强迫记忆好得多吗?教师再问:哪些同学的比找不到合作伙伴?任意写出两个不能组成比例的比,让学生试试:你能做最小的改动让他们组成比例吗?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改写,体会解比例的用处,这也比机械地做几道解比例的题更有价值吧!

  (2)小组竞赛 复习正反比例知识

  自主式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也不只是书本知识的获取,而是一种现实意义的建构。学习的行为要由学习的动机支配,会学的水平取决于爱学的程度。正反比例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抵触点,单纯的练习一定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复习效果。困此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智力大比拼的活动,站学生动起来,互问互答。这样学生真正成了数学学习的主人,题目自己决定,回答人选自己决定,答案的对错也由自己判断。这一下学生掌握了主动权,也都一个个摩拳擦掌,使出浑身解术去“难为”对方。其实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就已经掌握到了这部分知识的精髓,怎么能达不到复习目的呢?

  (3)以点到面 复习比例尺

  比例尺这部分的复习,我没有直接出示比例尺的概念,而是将圆进行了又一次的变化,将其变成一个圆形花园的比例图,它的比例尺是1:100,让学生说说这个比例尺的含义,从实例中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及主旨。利用比例尺进行了花园实际面积的计算后,我并没有急于结束这部分的复习,而是再次用到按比例分配,让学生将圆形花园制成扇形统计图,这不仅是对比例的再一次应用,同时丰富了课堂的色彩,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找到知识间的链接

  我们展现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往往都是孤立存在的,今天学习什么就是什么,造成了学生今天的知识今天会,综合在一起,就不知所措。针对这个问题,我并没有回避,而是直接展示。在教学时,我告诉学生: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属于小学数学知识系统中代数初步知识中的一项内容,它与其他五部分之间有没有关系呢?谁来找一找!学生回顾复习过程,联想每一部分中的知识,找到它与数与数的运算、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以及简单的统计间的关系。在前一部分应用时,在这里形成系统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不是存在的,它是一个大家族,各兄弟姐妹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4、联系生活 应用实际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道:“数学学习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因而在教学的最后一部分,我设计了几组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几组背景资料感受比和比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使我们的学习有了更现实的意义;而老师最后讲的比例在设计键盘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学科知识间的整合,更与前面的引入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总之,在这节课的设计时,我首先尊重学生的感受,改变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精心设计课堂环节,全力营造学习气氛,将复习课上得丰满、生动。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三班四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个班共有109人,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两班数学基础一般,而且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因此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中各种线段及外角相关知识,进而对多边形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掌握;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过程方法目标: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几何图形的内在特点,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示数学关系。

  态度情感目标: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第十三章 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

  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第十五章 分式

  本章主要学习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解分式方程。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方法:

  本学期针对不同的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的情况及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采用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学能力为主,主要有:

  1、学生猜想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

  2、学生独立思考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面向全体学生与照顾个别相结合。

  5、组织练习与成绩考查相结合。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搞好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针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切实解决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惑。

  上文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上册全年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祝大家生活愉快。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所任八年级(3)班的数学科教学,从上学年期末考试 的总体来看,这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但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形成了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而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根据上学年学生学习的分析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作为老师必须要付出更大努力,进一步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方法,培养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使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立足于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通过对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观察,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 本章主要学的有关概念和运算。这一章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并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 本章主要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三、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三角形全等的学习,能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把所学的轴对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的相关知识,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及其应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学生会进行整式的乘除法运算及因式分解。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要再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在发现知识道路上的坎坎坷坷,从而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中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5、认真研读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及自身业务素养。

  6、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 注

  一 11.1全等三角形;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4

  二 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1.3角平分线的性质 3+2

  三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四 12.1轴对称 5

  五 12.2作轴对称图形 5

  六 国庆长假 国庆放假

  七 12.3等腰三角形 5

  八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九 13.1平方根;13.2立方根 3+2

  十 13.3实数;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2+3

  十一 14.1变量与函数 5

  十二 14.2一次函数 5

  十三 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14.4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 3+2

  十四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十五 15.1整式的乘法 5

  十六 15.2乘法公式;15.3整式的除法 3+2

  十七 15.4因式分解 5

  十八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十九 期末复习 5

  二十 期末复习考试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会求给定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中位数的特点及使用范围,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3、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教学过程:

  一、 情境设疑 引出问题

  1. 谈话引入。

  师: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去人才市场找工作,同学们,应聘工作你最关心的是什么?(工资,工作环境待遇问题)

  师:很实际的问题。

  他看到这样两则招聘启事。

  引出两则招聘启事。(课件出示)

  本公司现有职员7名,平均每人月工资2200元,欲招一名职员,有意者请加盟。

  甲公司

  20xx年9月

  本公司现有职员7名,平均每人月工资20xx元,欲招一名职员,有意者请加盟。

  乙公司

  20xx年9月

  师:假如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会去哪家公司应聘?为什么?

  生:甲公司。(如选乙公司,有不同意见吗?)

  师:说说选甲公司的理由。

  生:甲公司的平均工资比乙公司的高!

  师:选甲公司的,举手。

  2.激发认识冲突:课件出示每位职工具体工资情况统计表。(课件出示)

  观察辨析:

  师:仔细观察这两份工资报表,说说你的发现。

  生:甲公司的经理挣的太多了,挣了6300元。

  师:这里的6300是个特殊数据,它严重偏大。

  在一组数据中严重偏大或严重偏小的数我们把它称之为极端数据。(板书:极端数据)。

  师:这个数据可真特殊,它一出现可不得了!会怎么样?

  生:把工资的平均水平抬高。分析的非常透彻!

  师:请同学们观察两家公司的报表。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想选哪家公司?

  生:乙公司。

  师:选乙公司的同学举手。噢,都选乙公司了。说说为什么?

  生:乙公司员工的工资没有出现特别极端的数据,基本都在1900元左右。员工平均工资比较接近。

  师:虽然甲公司的平均工资比乙公司高,可是甲公司职工工资中出现了极端数据,会怎么样?

  生:把工资的平均水平抬高了。

  师:再使用平均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合不合适?

  生:不合适。

  二、探究新知:

  (一).感受引入中位数的必要性:通过直观的统计图让学生感悟到平均工资2200元用来表示他们工资的一般水平不合适。

  师:那你觉得用哪个数来表示甲公司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好呢?(结合图表中数据比一比,找一找)为什么?

  生:我选1500。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1500不大也不小。

  生:1500在最中间。最能代表一般水平。(可板书)你的想法和老师的不谋而合,老师和你握握手。

  师:的确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极端数据的时候,可以选最中间的`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板书:最中间的数)

  师:我们把它起名叫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二)初步体验学习中位数

  1.初步理解中位数:在一组数据中,你认为哪个数会是中位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

  2.找中位数:①单数个数据的中位数:找乙公司工资的中位数(无排序数据)怎样能快速地找到?(排序 大-小或 小-大)

  ②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现在乙公司新招了一位员工G,工资1500元,你能找到中位数吗?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现在你能完整说说怎么找中位数吗?(边说边板书)

  (二)进一步理解学习中位数的意义(体验平均数与中位数的特点)(课件出示)

  1.不受偏大数据的影响:经理工资上调为4000元,想想现在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如果是5000、6000甚至是比6000还大的数呢?(通过课件演示)

  2.不受偏小数据的影响:如果员工G工资被下调为1000元呢?会怎样?如果比1000还小的数呢?

  3.体会中位数的优点:现在说说你对平均数和中位数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受?师生小结中位数的优点。(板书)

  (三)加强对比,灵活选择合理的统计量

  1.甲图:为什么用中位数表示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2.如果是这样的呢?(出示乙图)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小结:是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用来表示一组数据一般水平的统计量,当数据比较均匀的时候,既可以用平均数也可以用中位数来表示,当数据中出现偏大或偏小数据的时候,用中位数表示比平均数更加合适。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已会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有理数》和《实数》的章节中,学生曾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已初步具有利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已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数学方法,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累了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和进行探索活动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学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通过例题和习题的学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巩固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和评判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与技能: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2.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相互间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获,共同发展。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运用提高;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展示引例:20xx年第一季度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情况表:(单位:元)

  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在计算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困难吗?

  显然,当一组数据比较大且比较多时,用笔计算平均数较麻烦,因此,需要一个帮手—计算器,这节课就来学习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目的:通过以上用笔计算一组较大且较多数据的平均数,使学生感到笔算的麻烦与困难,产生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外,给这组数据赋予“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情况”的背景,是想让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注意事项:引例不一定非要算出结果来,只要让学生尝试一下用笔计算较大且较多数据的平均数的困难,产生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欲望,就可引入课题,不要过多地耽误课堂时间。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内容:学生分组(拿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分在一起)活动探究,看哪个小组做得好:

  (1)估计一下自己课桌的宽度,并将各组员的估计结果统计出来(精确0.1厘米)。

  (2)用计算器求出估计结果的平均值,你是怎么做的?与同伴交流。 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全班总结交流不同类型的计算器求平均数的一般步骤,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评价。

  (3)用尺子量一量课桌的宽度,看看大家估计的结果怎么样。

  各组派代表谈谈本组估计结果的准确度,对准确度较高的小组进行表扬,并评为优秀小组以资鼓励。

  目的:活动(1)是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活动(2)是通过相互比较,引起学生对计算方式的思考,做出自我评判,从而正确掌握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全班总结交流不同类型的计算器求平均数的一般步骤,可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活动(3)的评价是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激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创新,把数学做得更好。

  注意事项:教师首先要是熟悉本班学生所用各类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其次在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要巡视、倾听,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但在必要时可做适当的指导。

  第三环节:运用提高

  内容:1. 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数据的平均数:

  12.8,12.9,13.4,13.0,14.1,13.5,12.7,12.4,13.9,13.8,14.3,13.2,13.5。

  2. 观察下图1,利用计算器计算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3. 英语老师布置了10道选择题作为课堂练习,小丽将全班同学的解题情况

  4. 利用计算器计算本节课的引例中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如实反映我国农村的现金收入状况,你会用哪个数据?

  (2)如果要展示我国农村发展形势好,你会用哪个数据?

  (3)从这些数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何感想?

  目的: 第1题是课本上的练习题,直接利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第2、3题分别是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作用是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巩固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和评判能力。把第2题课本例题放在练习题后,题目显得有梯度,能更好地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第4题前呼后应,解决引例中“悬案”,充分体现用计算器计算一组较大且较多数据的平均数的优越性,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主动意识,以及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问题作出评判的能力。

  注意事项:第2、3题都有几个相同数据的求和,在输入这些数据时,要让学生注意键 的连续使用。第4题要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各自获得的信息和感想,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共五章,16大节。

  “全等三角形”会带领同学们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探索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的条件,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会看到许多对称的现象,怎样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十三章“轴对称”会告诉答案。

  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时间的推移、人口增长、水位升降。变化的例子举不胜举。函数将给提供描述这些变化的一种数学工具——一次函数。

  在“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中,我们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更多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加深对“从数到式”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的认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教案”“学案”。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章节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心,尽可能“吃得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7、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八年级是承上启下的非常关键的一年,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在此一举。因此,在教学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使好的更好,差的迎头赶上。尽可能多的抓学生,面广,量大,同时也要注意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根本性进步,非一朝一夕之功。现在我所教学生是八年级,共60名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可以。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主要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多边形的内外角和。本章节是后两章的基础,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教学时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开展好数学活动。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 分式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性质、能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重视和分数类比,加强分式、分式方程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新学期,初三从新分班,学生情况尚不明了,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分式、三角形相似、证明一、数据的统计、二次根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证明一的学习初步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对数据统计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分式四则运算,二次根式的相关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分式:本章教材重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体现了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本章安排了大量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兴趣和能力。重视用类比方法。从分数概念到分式概念,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到分式的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都运用了类比方法。在学生对分数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式与分数的类比,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分式。重视转化思想。解分式方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最大不同之处: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验根。因为解分式方程的第一步是去有未知数的分母,而这带有未知数的分母有可能等于零,导致使原来的分式方程中的分式的分母为零而无意义。在强调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教材没有对解分式方程中增根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而是通过具本例子展现了解分式方程时可能出现增根的现象,并结合例子分析了什么情况下产生增根的方法,然后归纳出检验增根的方法。

  第二章相似图形:从实际问题引入数学内容,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得出结论,认识相似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推理等方法让学生探索得出结论,强调发现结论的过程,加强合情推理。逐步渗透一些逻辑思维方法,体现数学的理性特征。教材中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也给教师的教学留有一定的余地,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助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强调相似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加了位似这种特殊的相似,并用坐标来确定位置的内容,加强坐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了用坐标来研究图形变换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形间的关系。

  第三章证明(一):本章是在对前面几何结论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虽然只是证明的初步,但他对证明的必要性,引进公理的必要性,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定义、命题、定理等非常重要。同时通过平行、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的证明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证明的方法和步骤。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通过学生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以及能够按要求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组整理,会用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等表达数据的分布情况,并熟练掌握判断数据稳定性的方法,方差法和极差法。本章教学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上,还体现了学生在收集数据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第五章二次根式:本章采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五、针对以上学情和教材的分析,为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钻研两主课堂,尽量还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教学反馈工作,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批阅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全批全改,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实行两人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一章第一节至第二节

  第二周:第一章第三节至第五节

  第三周:复习第七章 处理习题 第二章第1节

  第四周:第二章第2节—3节

  第五周:复习第二章 处理习题

  第六周;第三章1—4节

  第七周:第三章5节—6节 复习第三章 处理习题

  第周:第四章

  第九周:复习准备考试

  第十周:第五章

  第十一周:复习第五章 处理习题 第六章第一节

  第十二周:第六章第二节至第三节

  第十三周:第六章第四节

  第十四周:第七章第1—2

  第十五周:第七章第3—4

  第十六周:复习第五章 处理习题

  第十七周以后:复习考试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0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9)、(10)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八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非常重,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复习初一数学知识。同时要补差补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所以在制定八年级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

  一、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学期几次检测分析,发现这一级的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下许多知识,部分学生已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的感念,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会利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掌握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的运算。熟练掌握分式运算。知道样本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及中位数、众数。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本章是在学习了线段、角、平行线、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一些性质,主要内容是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的.感念,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会利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第二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是初一的整式的乘法的一个延续,主要内容有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学好本章的运算性质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基础。本章难点是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关系和相互的转化,重点是乘法公式。第三章《分式》是在学习整式的基础上来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分式运算、分式的化简,这部分内容对以后的方程、函数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章《样本与估计》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及中位数、众数,为以后学习统计初步打下了基础。第五章《实数》主要内容是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通过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到勾股定理,同时还介绍了一种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后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应用。重点是勾股定理,难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这又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第六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主要内容就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为以后的一次函数和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三者的关系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探究条件。

  五、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设置好每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2、加强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解题作答能力和正确率。

  3、精心组织单元测试,认真分析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其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分析与讲解,力求透彻。对于少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辅导,突破难点。

  4、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六、课时安排

  全书内容(含各章复习)与课时安排为

  第一章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2周

  第二章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34周

  第三章 分式--------------------------- -------------------- 5---7周

  期中复习与检测 ------------------------------------ --------- 8周

  第四章 样本与估计----------------------------------- 910周

  第五章 实数------------------ -------------------------- 11---13周

  第六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14---16周

  期末复习 -------------------------------------------------17---18周

  期末检测 ----------------------------------------------------19周

  以上就是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1

  课题名称

  平方根

  科目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学习者分析

  一般特征:大部分学生学习较努力,个别学生基础不好。

  入门能力:学生的基础较好,自学能力已经养成。

  学习风格:学生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

  ?

  ?

  ?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得出新知。

  2.通过例题讲解,巩固新知;通过课堂练习培养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和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资源

  教参,教学资源库

  平方根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导入新课

  琳琳家最近喜事不断,家里新购买了一套房子,为了给琳琳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爸爸决定给琳琳买一个面积是1m2的桌子,那么如何计算它的边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教学活动2

  (二)复习巩固

  1.?你能求出下列各数的平方吗?

  0,-1,5,2.3,-(?),-3,.1

  2.?若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是下列各数,你能把这个数值说出来吗?

  25,0,1.69, , ,-

  教学活动3

  (三)潜移默化,得出新知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2)意义

  (3)符号

  (4)区别

  教学活动4

  (四)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900,1,196,0,?,10-6

  (2)应用

  教学活动5

  (五)课堂练习

  (1)求下列各式的值

  (2)能力提高

  课堂讨论:?有意义吗?为什么?

  教学活动6

  (六)探究活动

  当a为负数时,a2有没有算术平方根?其算术平方根与a有什么关系?当a为正数时,a2的算术平方根如何表示?a为0呢?举例说明你的结论。

  教学活动7

  (七)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2

  一.教材分析:

  为了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教科书突出如下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七点。

  2.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3.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4.演示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5.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习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即试一试中的题目,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尝试完成。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第二章 勾股定理

  第三章 实数 第四章 概率的初步认识

  第五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六章 一次函数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章 勾股定理 第三章 实数

  第五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六章 一次函数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第二章 勾股定理

  第六章 一次函数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一章第一节至第二节 第二周:第一章第三节至第五节

  第三周:复习第七章 处理习题 第二章第1节

  第四周:第二章第2节3节

  第五周:复习第二章 处理习题

  第六周;第三章14节

  第七周:第三章5节6节 复习第三章 处理习题

  第周:第四章

  第九周:复习准备考试

  第十周:第五章

  第十一周:复习第五章 处理习题 第六章第一节

  第十二周:第六章第二节至第三节

  第十三周:第六章第四节

  第十四周:第七章第12

  第十五周:第七章第34

  第十六周:复习第五章 处理习题 第十七周以后:复习考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习。

  2、通过介绍数学家、数学史和数学趣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4、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5、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6、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7、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积极参加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

  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2、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的容易,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注意精讲精练。

  3、布置作业做到精炼,右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认真批改,同时注意分层教学。

  4、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规律,应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5、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进行。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科学的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教育局和学校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全面深入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配合学校达成“安全校园”和“家长满意学校”的办学愿望。积极深入探索“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放眼于学生终身能力培养,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用的栋梁之材。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由平方根和立方根开始,进而学习实数的相关知识。

  第十三章 整式的整除主要介绍了幂运算、整式的乘法和除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几个基本的运算,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第十四章 勾股定理主要探索勾股定理及其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模型的.建立为主。

  第十五章 平移与旋转主要介绍了图形的基本变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总结规律。

  第十六章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征以及几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对几何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落实

  通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落实最终实现能力的培养。钻研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抓住关键,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因人而宜,制定课堂上有效的辅导、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四、教学常规落实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学习,团结协作。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上好每一节课,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上好每一节课。

  布置作业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认真批改作业。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有效,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反馈,针对作业中的问题确定个别辅导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五、深入业务学习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充分备好每个教案,做到备学生,备教材,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六、将“多媒体”渗透于教学

  充分利用课件,提高课堂效率,突破教学难点。使教学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楚,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提高。

  七、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落实课标理念。将“合作分组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渗透于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教学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2、培养学生兴趣和良好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补充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扩充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教育关键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习兴趣与良好习惯培养。

  3、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目标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做好课题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师生共同提高。

  6、实行分层教学。关注各类学生,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类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待转化三类学生。发挥优生的帮扶作用,打牢基础知识,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能力。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是我从初一带过来的,对班上学生比较了解: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 实数。从平方根于立方根说起,学习有关实数的有关知识,并以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方案范#文。库整-理^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进度

  周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 1全等三角形(1)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2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3角平分线的性质(1)

  3 4 第十一章小结(3)

  5 1轴对称(3))轴对称图形(2)

  6 14.3.1等腰三角形(3) 14.3.2等边三角形体(2

  7 12.3课题学习(2) 第十二章小结(2)

  8 平方根3 立方根3

  9 实数3 第十三章小结(2)

  10 段考 变量与函数3

  11 一次函数3 方程与不等式5 课题学习3

  12 第十四章小结(2) 15.1.1整式(1) 15.1.2整式的加减(2)

  13 15.2.1同底数幂的乘法(1) 15.2.2幂的乘方(1) 15.2.3积的乘方(1)

  15.2.4整式的乘法(2)

  14 15.2.4整式的乘法(2) 15.3.1平方差公式(2) 15.3.2完全平方公式(1)

  15 15.3.2完全平方公式(2) 15.4.1同底数幂的除法(1) 15.4.2整式的除法(2)

  16 15.5因式分解(1) 15.5.1提公因式法(1) 15.5.2公式法(3)

  18 第十五章小结(3) 总复习

  19 总复习

  20 考试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

  一、 学习方式

  本节课巧妙地设置数学活动情境,以数学活动、自主实践为主线,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师生之间的交往,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欣赏、观察、操作、交流体验图案设计。因此,本节课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关键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创设活动,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创新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在刚认识三角形及图形的全等后,它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丰富的情景、图片力求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决定通过问题创设、实践活动、交流报告等环节的实践活动,真切体验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三、学习起点能力

  学习之前,学生已掌握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图形的全等,并有小学和上学期简单图案设计的几何知识做基础。而从本节内容上讲,构想图案设计相当困难,需要几何知识和技巧。因此学生这节课是对以前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对知识复习和联系。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用全等图形设计图案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提高对全等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能欣赏他人设计的图案,培养审美情趣;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体验对基本图形的“割”与“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计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和审美观;发展创造力,丰富想象力,培养动手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用全等图形设计图案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

  难点:能欣赏他人设计的图案或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六、教学过程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上册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计划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1-11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5-01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3-27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3-22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1-26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3-05

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04

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3-27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文03-22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