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演绎的能力,培养起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发现班内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严重,尤其是后进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差,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所数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相应的数学思想,积累丰富的教学活动经验,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继续做好培优工作,并做好配套工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学生。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8章:多边形,第9章:轴对称,第10章:统计的初步知识。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之后的学习内容,是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开端。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的中的应用,其难点是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和类比、化归、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是在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的继续学习。本章的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和化归的思想,即化二元为一元,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思想,学生通过经历列方程、解方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8章:多边形本章是在学习了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础上的深入学习,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主要内容涉及三角形、一般多边形的边角关系。本章的重点是三角形的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的概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外角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多边形内、外角和的公式,正多边形铺满地面的道理及其组合。难点是一般三角形、多边形的边角关系的应用和说理。本章由瓷砖的铺设导入,研究一般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到运用相关性质探索拼地板的问题结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特点,采用“问题探究发现”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多探究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第9章:轴对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利用轴对称性去探索等腰三角形等简单图形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轴对称的概念,常见图形的轴对称性,“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及其逆定理,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能够按要求画轴对称图形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并能进行说理。其难点是说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有关的说理题,使学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训练,过好说理的入门关。教材的教学内容上,呈现力求生动有趣、贴近现实生活,对知识的陈述,不仅注重结果,而且尽量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索空间和手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教学中要充分应用好教材,实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内容,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这一内容,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现轴对称变换和数学美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腰三角形中引入了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通过折纸、观察、归纳等方法去探索和发现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教学中要充分进行实验。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和谐与美感,提高审美情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全班 60 人,90 分以上才 3 人,80-89 分 5 人,70-79 分 6 人,60-69 分 4 人,共计 18 人合格。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图能力和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
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15%,合格率 50%。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
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 1 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期自己担任七年级(初中20xx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创设情境,展示问题。
问题1:
世界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蓝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一吨,这头大象重几吨? 问题2: 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有多远? 地名 时间 王家庄 10:00 青山 13:00 秀水 15:00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用算术解法,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算术方法:(124+1)÷25=5(吨)方程方法:可设大象重为x吨,则124=25x—1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解释说明。
问题1的算术解法:
(50+70)÷2=60(千米/时) 60*5—70=230(千米) 问题1用算术法较容易解决,但问题2却不容易解决,这样产生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 示意图有助于分析问题。
二、寻找关系,列出方程。
1、对于问题1,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是x千米,则: 路程 时间 速度 王家庄—青山 王家庄—秀水 根据汽车匀速前进,可知各路段汽车速度相等,列方程。
2、比一比:列算式与列方程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简便?
3、想一想:对于问题1,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根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你认为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各路段的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
学生思考回答:
1、王家庄—青山(X—50)千米,王家庄—秀水(X+70)千米。
2、汽车以每小时(X—50)÷3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青山;以每小时(X+70)÷5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秀水。 让学生体会: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解题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三、定义方程,建立模型。
1、定义:(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练习一: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
(1)1+2=3 ( ) (2) 1+2x=4 ( ) (3) x+y=2 ( ) (1) x+1—3 ( ) (2) x2—1=0 ( )
练习二: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解:经过x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为x,那么女生数为 ,男生数为 。 由此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上面的四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2、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再看刚才列出的方程:4x=24,你能观察出当x=?时,4x的值正好等于24吗。学生回答后总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4、归纳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 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学生举例并完成练习一) 师生合作,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结合练习给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我国古代称未知数为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方程的'解:使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分析过程进行思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
学生举出方程的例子。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先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所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判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单独计算,并填表。 学生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四、训练巩固,课堂小结。
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数列方程,并指出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
(2)甲种铅笔每枝0。3元,乙种铅笔每枝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枝,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枝?
(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高是5㎝,面积是40㎝2,求上底。
2、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法?
五、布置作业。
A、必做 82页,第1、2、3、题;
B、 拓展阿凡提经过了三个城市,第一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所有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第二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到第三个城市里,又向他征收他经过两次交税后所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当他回到家的时候,他剩下了11个金币,问阿凡提原来有多少个金币?
C、课堂评价。
1、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
2、你对列方程这节课的感受是:
3、这节课我的困惑是:
(1) 设跑x周。 列方程400x=3000
(2)设甲种铅笔买了x枝,乙种铅笔买了(20—x)枝。列方程 0。3x+0。6(20—x)=9 (3)设上底为x cm,下底为(x+2)cm。列方程 学生自己探索,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课后完成,并写学习心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1.2有理数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小结2课时
2.1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
2.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4课时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课时
2.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
小结2课时
3.1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
3.2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
3.3角的度量3课时
3.4角的比较和运算3课时
小结2课时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3课题学习
1课时
小结2课时
四、奋斗目标
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刘家片区同年级同学科前三分之二。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教师请学生准备好课堂所需的笔、练习本、课本等。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回忆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
生: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师:好,那我们这一节课就继续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下面我们来做两道题
师生齐答。
师:好,大家现在思考这样一道题,它跟我们刚才解过的两个方程有什么区别?
生:多了一个括号。
师:多了一个括号该怎么办呢?
生:去括号
师:那下面我先不说讲什么内容,大家猜一下我们要复习什么知识点?
生:去括号
师:去括号包括几种情况?
生:两种,括号前为正,括号前为负
师:好,我们来看这四个小题,第一个属于第几种?
生:第一种
师:当做谁和括号分配?
生:+1
师:那所以化简的结果是?
生:1+x-y
师:第二题属于第几种?
生:第二种
详细讲解二三四题
好,下面我们就来解一道例题
请四位同学上黑板把步骤补全。
师:好,那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节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又会是哪些?
生:回答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师:好,我们就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来解下面两道题
生上黑板来做
师评价,并让学生讲解
师:下面我们来解两个更复杂一点的方程
3分钟,然后请同学出来展示自己的解法,对了吗?
生:对了
师:请结对的同学举一下手,大多数都做对了,表扬
师:请同学们来思考这样的一个方程应该怎样来解?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说有两种,分别说出想法
师: 我们来思考这道题怎么来解?怎样来列方程?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生回答有多种列法
师生共同探讨思考题怎样来解,学生给出解法
四、总结反思
师:.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生: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有括号的方程的解法
师:今天的作业是
1.课本102页习题3.3第1、4题
2.配套资料相关练习
去括号和去分母(2)
教师请学生准备好课堂所需的笔、练习本、课本等。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解方程时有括号一般要先去括号,请问去括号时要注意什么要点?
生1:不要漏乘和注意符号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做练习(5分钟)
师:时间到,请xx来展示你的答案
师:嗯,做的不错,同学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OK,表扬大家,请同学们再来看问题2,请同学们找出等量关系、顺流的速度和逆流的速度,3分钟
师:时间到,请前后桌相互交流,请一个同学代表自己组发言(学生讨论较激烈)
生:等量关系:甲码头到乙码头的路程=乙码头到甲码头的路程,即:
顺航速度x_顺航时间=逆航速度x_逆航时间
顺航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
逆航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
师:对了,表扬。请同学们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时间是5分钟
师:时间到,请xx同学来展示你的解答
生:迅速用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再来看问题3,请同学们找出等量关系,时间是3分钟
师:时间到,请前后桌相互交流,请一个同学代表自己组发言,(学生讨论较激烈)
师:时间到,请问“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是什么意思,x个螺钉要配多少个螺母呢?
生:生产的螺母的数量是螺钉的'2倍
师:好,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作,请xx同学出来黑板上做。
一名学生到黑板做例3(做得很好)
师:同学们看他做得好不好,你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做一下这两道题。时间8分钟
然后教师巡堂
师:时间到,请xx同学吧自己做的投影给大家看看
师:他对没有?
生:对了,
师:你们的呢?对的请举一下手。不错,表扬大家。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我们继续挑战,请继续下面的练习
学生很快做完,
请学生出示答案
师:这节课已接近尾声,我们学了那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生1:水流问题中,顺水和逆水的速度怎么求
生2:我理解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是什么意思,
生4:我还学会了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决水流问题和配对问题
师:同学们讲的都非常好。运用题,我们首先审清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据都表示什么,再利用公式找到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去解决。今天的作业是
1、预习问题和例4、例5
2、学习辅导
现在是不是感觉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七年级上册数学去括号和去分母教学计划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及什么是方程的解。
1、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符号化的方法
2、结合从实际问题中得出的方程,学会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问题与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展示问题:
问题1:世界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蓝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一吨,这头大象重几吨? 问题2: 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有多远? 地名 时间 王家庄 10:00 青山 13:00 秀水 15:00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用算术解法,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算术方法:(124+1)÷25=5(吨)方程方法:可设大象重为x吨,则124=25x-1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解释说明。问题1的算术解法:(50+70)÷2=60(千米/时) 60*5-70=230(千米) 问题1用算术法较容易解决,但问题2却不容易解决,这样产生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 示意图有助于分析问题。
二、寻找关系,列出方程
1、对于问题1,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是x千米,则: 路程 时间 速度 王家庄-青山 王家庄-秀水 根据汽车匀速前进,可知各路段汽车速度相等,列方程。
2、比一比:列算式与列方程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简便?
3、想一想:对于问题1,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根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你认为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各路段的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学生思考回答:
1、王家庄-青山(X—50)千米,王家庄-秀水(X+70)千米。
2、汽车以每小时(X-50)÷3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青山;以每小时(X+70)÷5千米的速度从王家庄到秀水。 让学生体会: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解题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三、定义方程,建立模型
1、定义:(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练习一: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
(1)1+2=3 ( ) (4) ( ) (2) 1+2x=4 ( ) (5) x+y=2 ( ) (3) x+1-3 ( ) (6) x2-1=0 ( )
练习二: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解:经过x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修检时间2450小时,那么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为x,那么女生数为 ,男生数为 . 由此依题意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上面的四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2、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练习三: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 (2) (3) (4) (5)
3、方程的解:再看刚才列出的方程:4x=24,你能观察出当x=?时,4x的值正好等于24吗。学生回答后总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4、归纳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 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学生举例并完成练习一) 师生合作,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结合练习给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我国古代称未知数为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方程的解:使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分析过程进行思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
学生举出方程的例子。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先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所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判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单独计算,并填表。 学生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四、训练巩固,课堂小结
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数列方程,并指出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2)甲种铅笔每枝0.3元,乙种铅笔每枝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枝,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枝?(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高是5㎝,面积是40㎝2,求上底。
2、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法?
五、布置作业
A、 必做 82页,第1、2、3、题; B、 拓展阿凡提经过了三个城市,第一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所有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第二个城市向他征收的税是他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到第三个城市里,又向他征收他经过两次交税后所剩余钱财的一半又三分之一,当他回到家的时候,他剩下了11个金币,问阿凡提原来有多少个金币? C、课堂评价
1、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
2、 你对列方程这节课的感受是:
3、 这节课我的困惑是: 解:(1) 设跑x周. 列方程400x=3000
4、 (2)设甲种铅笔买了x枝,乙种铅笔买了(20-x)枝.列方程 0.3x+0.6(20-x)=9 (3)设上底为x cm,下底为(x+2)cm.列方程 学生自己探索,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课后完成,并写学习心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及教学目标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式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
6.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培养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单项式与多项式归纳出整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更新。
7.理解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概念,会进行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
8.通过尝试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多项式升(降)幂排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9.初步体验排列组合思想与数学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10.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同类项。
1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2.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是的科学态度.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 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 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5 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6 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7 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8 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9 了解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加以说明.
10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11 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第六章 实数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 总结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通过计算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真正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认识数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为学生以后学习无理数做好准备。
知识与技能
会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了解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特点;
会用算术平方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折纸认识第一个无理数,并通过估计它的大小认识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特点。
用计算器计算算术平方根,使学生了解利用计算器可以求出任意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再通过一些特殊的例子找出一些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感受算术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了解两个方向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并且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平方根;
了解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平方根,进一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通过对正数平方根特点的探究,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体验类比、化归等问题解决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的坐标的意义,会用坐标表示点,能画出点的坐标位
渗透对应关系,提高学生的数感.
1.知识技能
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思考
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
4.情感态度
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1.知识技能
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2.数学思考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3.解决问题
用坐标表示平移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的应用.
4.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体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知识技能
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思考
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
4.情感态度
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1.知识技能
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2.数学思考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3.解决问题
用坐标表示平移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的应用.
4.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体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并会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4、学会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在利用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2、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糸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地去掌握一元一次
不等式的解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2、在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1、经历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
2、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4、运用不等式解决有关的问题,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
5、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6、进一步熟练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
实际问题。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面调查,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会画扇形统计图;
2、了解抽样调查及相关的概念和术语,理解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代表性;
3、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
过程与方法
经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一般过程,了解这两种调查的优缺点,感受 抽样调查的必要性;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感受统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从上学期的教学观察与测试结果看,这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多。自主、合作、探究的风气尚未形成。勤思好问的少。为此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要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努力提高综合成绩,尽量缩小与其他三个班级的差距。
2、教材情况: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新授课程主要有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
二、目标要求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
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挂图,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四.教学进度
三月份:(1-5周,约30课时)
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四月份:(6-10周,约25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五月份:(11-15周,约25课时)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六月份:(16-19周,约20课时)
实数结束新课,进入综合复习,并进行阶段测试。
七月份:(20-21周,约10课时)复习指导,准备考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担任的数学教学工作。七(5)班共有50名学生,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不及格的同学较少;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在近日的学习中,后面的学生掌握的非常不好,可能是刚开学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或初中知识比小学的难度大一些。总之,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教材基本结构分析
本学期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共分为6章。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代数式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1、利用图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并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认识角并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总之在每一章中都要与学生一起认真的'来研究学习。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5、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6、在教学中注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7、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
8、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进步。
9、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涵的潜能,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一点小进步。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七周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第八―――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周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十――十三周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四-十六周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第十七周
第七章:可能性 第十八周
总复习、期末考试 第十八-二十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X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2、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3、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角的比较与度量。
5、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6、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1、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理解。
2、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3、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5、空间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1、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2、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习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3、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4、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5、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6、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7、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习题。
8、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计划11-22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2-16
七年级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3-1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7-02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3-10
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计划15篇02-10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4-04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4-28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10-18
七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人教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