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通用1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1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第九章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不等式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解集等知识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以后顺利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关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且要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推理,类比,分析.得到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3、情感与态度: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知实际问题对不等式解集的影响,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重点的依据:“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确定这节课的重难点是看两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二是学生的认识水平。这节课的意图是让学生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为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的依据:不等式与方程一样是千变万化的,因此不等式的解法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如何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上一节课学生已初步会进行不等式的简单变形,但是在运用不等式性质3时容易出现错误。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导入新课:(3—5分钟)
在这节课开始之初先出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要求学生在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解出这两个方程并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的依据。这样为后面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类比其解法埋下伏笔。在这之后,要求学生说出不等式的3条基本性质,增强课程连续性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知识的学习。
2.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要求学生观察分析,分组讨论这些不等式的共同特点。学生归纳总结出共同特点后,要求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给这些不等式取名字。
通过观察,猜想,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要求学生类比推理,归纳总结,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类比推理 深化新知
在学生识别了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后,出示例1(1):2(1+x)<3此不等式为一般不等式,要求学生先自主探索,尝试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来解这个不等式。教师在讲解时可以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的依据,让学生不等式的熟练掌握一般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同时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真谛,同时为后面解复杂一元一次不等式做铺垫。出示例1(2)。 此不等式相对于(1)的不等式而言是具有分母的的不等式,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后用化归的思想将不等式化为一般不等式来解这个不等式。出示这两个不等式代表的是两种不等式的解法。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分析清楚,如何用划归的思想将不等式化为一般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然后再求解。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后,让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在数轴上将其解集表示出来,利用数形结合,始解集更加形象直观。此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类比推理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勤动脑的习惯。积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新知 形成能力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设置了四道解不等式的练习题:
(1)5x+15>4x-1 (2) 2(x+5)>3(x-5)
(3) (4)
这四道题分三个类型,让学生熟练掌握刚学的知识.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1(1):2(1+x)<3 (2)
练习:
(1)5x+15>4x-1 (2) 2(x+5)>3(x-5) (3) (4)
5、布置作业。在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后,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及时巩固这一节的内容,同时为下一课时做准备,教师要有区别的布置作业,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堂作业:126页1(1)(2)(3)(5)
(四).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重视过程,主动建构,突出应用的原则,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让学生主动地建构其新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智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章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教学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将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通过学习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探究过程,体会类比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及总结概括能。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本节课有两个教学难点:把不等式中的未知数化为1这一步时,应根据不等式的性质确定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会灵活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的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是觉得很枯燥,接受新知识会比较困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采用了趣事导入法、类比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又好动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合作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将新知识化难为易,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的。
1、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鲁班造锯的故事引入课题,这个故事也正体现了数学中常用的类比数学思想,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类比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再让学生通过解1道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探究新知
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已有知识的实际现状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我设计了4道很简单的小问题题(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各式)得出4个一元一次不等式让学生观察其共同特点从而很顺利的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再给出5个不等式让学生判断是否为一元一次不等式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再启发学生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骤,进一步比较知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3、巩固练习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解2个一元一次不等式,一个不含分母、不含等号,一个含有分母、含有等号。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让学生更容易注意到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若包括分界点画实心点,若不包括分界点画实心点。
4、小结
设计一个问题(议一议):解不等式移项时应注意什么?系数化为1时应注意什么?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应注意什么?是本节课的知识系统化。
注意:解不等式移项时要变号但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系数化为1时不等式两边同除以或乘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若包括分界点画实心点,若不包括分界点画空心点。
5、作业布置
让学生把教材第126页第1题和第2题写在课堂作业本上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时我采用的是故事导入法、类比数学思想方法。由古代著名的工匠鲁班经过茅草割手的事实类比发明了锯子导入课题,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和创新性。从而让他们通过回顾和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借助类比思想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深刻体会温故知新的成就感,进而轻松愉快的获得新知识。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3
一、 说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通过学习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探究过程,体会类比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及总结概括能。
基于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体会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本教材的结构和教学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基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的结构和教学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基于对学情的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 9 章第 2 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难点:把不等式中的未知数化为1这一步时,应根据不等式的性质确定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是觉得很枯燥,接受新知识会比较困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采用了复习导入法、演示法、讲解法、类比法。
三、说学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又好动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合作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练习法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将新知识化难为易,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的。
1、 回顾旧知,提出目标
首先通过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引入课题,体现了数学中常用的类比数学思想,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类比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再让学生通过解1道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探究新知
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已有知识的实际现状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我设计了4道很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让学生观察其共同特点从而很顺利的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再让学生举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从而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的理解;再启发学生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骤,进一步比较知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3、巩固练习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解2个一元一次不等式,一个不含分母、不含等号,一个含有分母、含有等号。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让学生更容易注意到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若包括分界点画实心点,若不包括分界点画实心点。
4、归纳小结 达标检测
设计一个问题 (议一议):解不等式移项时应注意什么?系数化为1时应注意什么?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应注意什么?是本节课的知识系统化。
注意:解不等式移项时要变号但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系数化为1时不等式两边同除以或乘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若包括分界点画实心点,若不包括分界点画空心点。
5、作业布置
让学生把教材第126页必做第1题和选做第2题写在课堂作业本上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时我采用的是复习导入法、类比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和创新性。从而让他们通过回顾和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借助类比思想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深刻体会温故知新的成就感,进而轻松愉快的获得新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4
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是进一步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下一节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继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也是后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重要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教会学生通过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考虑多个不等式联合的解法。并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加深对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数轴的表示不等式组的解,渗透数形结合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
2.在解不等式组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解题的直观性和简洁性的数学美。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会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情况。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难点 灵活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解决问题。
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操作简单、形象生动、反馈及时等优点,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且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说学生的学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知道了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分三步进行:画数轴、定界点、走方向。本节我们要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因此由一元一次不等式猜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本节所选例题也真正的实现了低起点小台阶,循序渐进,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七个活动。
活动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通过多媒体图片(选择材料通俗易懂,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活动二 引领学生 探索新知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通过上面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
活动三 范例讲解 学以致用
例1: 借助数轴,求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1)、(2)、
(3)、 (4)、(分析由课件展示)
例2:解不等式组:
(1)(学生板演,教师对照多媒体点评)
活动四:反馈练习 巩固提高
课堂练习:P48练习(学生板演,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这四道习题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会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活动五 数形结合 总结规律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规律:
(1)、多媒体演练
(2)、总结规律:
1、 同大取大,
2、同小取小;
3、大小小大中间找,
4、大大小小解不了。
活动六:反思小结,体验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多媒体设计表格总结。
活动七: 知识反馈,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为了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我把作业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
(一)、课本P49习题3
(二)、选做题:能力提升
1、若不等式组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
2、若方程组的解是负数,求的取值范围。
教学设计说明与反思:
本节知识与前一节的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本节内容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并能通过数轴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使其了解数形结合的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不等式组解集含义的讲述,让学生做到较深刻的理解,并熟练掌握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从而进一步引入利用观察法、归纳法即可掌握求不等式解集的办法。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解法。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和不等式的性质,所以,本节课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另外,本节课为后续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奠定基础。
不等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它与数、式、方程、函数甚至几何图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几乎渗透到初中数学的每一部分。所以,本节课在数学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本学段的学生逐渐掌握抽象概念和复杂的概念系统,能作科学定义,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
本阶段的学生类比推理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在生活中已经遇到过很多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具体的事例,所以在生活上面有了很多的经验基础。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总结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步骤的过程,提高归纳能力,并学会类比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学建模,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够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二)教学难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交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所以我采用的学法是练习法、自主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采用复习旧知的导入方法。我会让学生回忆不等式的概念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明确指出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这样的设计既可以考查学生对之前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够为今天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打下基础。而且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能够快速地进入主题。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新知探索环节,首先我请学生类比不等式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给一元一次不等式下定义。
能够总结出: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接下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不等式x-7>26如何解决的,通过学生回忆总结可以得到:通过“不等式的两边都加7,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而得到的。
接下来提问学生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解不等式?让学生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进行解题。可以得到相当于可以用“移项”,来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每一个步骤,在第二题最后一步,强调当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解完不等式,先让学生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并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总结一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是什么?
从而我们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a的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
(三)课堂练习
第三个环节是课堂练习环节,出示问题,解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数集:5x+15>4x-1。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的理解。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小结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为小结作业环节,关于课堂小结,我打算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今天的收获。
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让我在第一时间得到学习反馈,及时加以疏导。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的第五节内容。下面,我从教材理解、学情分析、设计思路、教学流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思考和设计。
一、教材理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是在前面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它既是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又是后续学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和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本节教材承担着“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不等式、方程、函数之间联系和区别”的章节目标,它是本章中的一个难点,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反映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规律。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一次函数图象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2、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初步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山区乡镇初中,办公条件相对较差,为了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近期学校在每个教室三面墙体装上黑板,并用竖线分成30小块,每块黑板都是学生课堂交流展示的平台,为学生创造了极大的展示空间。
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分布以小组为单位,6人课桌相并,相对而坐,好、中、差不同层次学生相互搭配,组成6人学习小组,便于课堂上合作交流,互帮互学,互相促进。经过近段来的实践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主动性明显增强,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小组内部及小组之间讨论热烈,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课堂氛围浓,教学效果好。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运用代数方法解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准确根据函数关系式画出图象,并能从图象中分析出变量之间的关系;能找出简单实际情境中的变量及相互关系。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完成本课时目标十分重要,但由于本节内容综合性强,并且比较抽象,再加上学生基础、能力有限,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估计有一定的.困难。
三、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个方面的教学实施建议: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3、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要求,同时结合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强等特点,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首先在新课导入时用简明的引言,点明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课堂学习中,运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测、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为此,本节课的教学,我将采用“提纲导学——交流展示——训练提升——学习评价”四环节主体参与式教学方法。
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提纲导学、交流展示、训练提升、学习评价四个部分。
一、提纲导学
教师用简练的引言,设置疑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向学生发放提纲导学活页,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习目标,二是导学习题。出示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导学习题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度设计和处理,它紧扣课时目标,体现了知识由浅入深的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问题以填空的形式呈现,更加具体,便于学生操作。
学生明确目标后,结合课本20页上方的函数图象,自学完成导学习题。时间预设为8分钟。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中合作探究解决,教师深入小组指导自学。
二、交流展示
这个环节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交流展示个人或小组的自学成果。时间预设为15分钟。具体过程为:每个小组至少两人在黑板上展示导学习题的自学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障全班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参与展示,力争黑板不留空白,让学生在参与中彰显自我,在展示中提高自我。没有在黑板上展示的同学,也要积极融入展示活动,可以随时上前标出展示中的“错误”,并写出自己的意见。书面展示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有策略地请出多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解自己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在讲解中,全体同学参与互动,有疑则问,有问则答,同时从思路、表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前4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完成“用一次函数图象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课时目标,它是课时重点,所以,自学时间要充裕,展示活动要充分,交流讲解要全面。第5个问题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学生很难独立完成,教师要组织学生互动探究,鼓励学生迎难而上,同时点拨释疑,引导思路,帮助学生自己逐步得出结论,并展示在黑板上。教师强调后,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层提出要求。
三、训练提升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实施,学生已经初步完成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检测课堂学习效果,所以设计了这个环节。本环节包括练习和讲解两个环节,时间预设为练习10分钟,讲解8分钟。训练的题目为课本“想一想”、“做一做”中的问题。以上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每组抽查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完成。提前
完成的学生由教师检查评价后,做课后作业,同时承担帮助组内学困生完成训练题的任务。待全班学生基本完成后,抽查3名以上学生到黑板上讲解。问题二有多种解题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学习评价
教师对课堂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课堂学习综合评价。这一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每个环节,都要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适时评价,对表现积极、学习自主的学生进行表扬,对稍差的学生提出改进的办法,促使他们进一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励全体同学高效率地参与课堂学习,生成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有效地完成课时目标和任务。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7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我把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解法,第二课时是不等式组的实践与探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意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式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简单的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也是后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本章的最后一节,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是进一步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下一节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数学课程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过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再及时地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上去。按照这样的途径发展,数学教育才能较好地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和使数学成为生活中有用的本领。
本节课,既有概念教学又有解题教学,而概念教学,应该从生活、生产实例或学生熟悉的已有知识引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取共性,得到概念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概念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弄清定义中每一个字、词的确切含义。华师版的教科书中,只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我感觉还不够,不能从一个问题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因此,在这里我又增加了一个问题情境,以增加对不等式组概念的理解,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较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有一定的数学化能力。但学生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会产生一定的困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并向理性认知过渡,所以,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两个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引导其自主学习。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不等式组的解集。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预设的教学方法,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实例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之一。
2.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集的概念。
3.会利用数轴解较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操作简单、形象生动、反馈及时等优点,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且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实际问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解法——应用。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活动。
活动一、实际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
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千克,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同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这时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跷起离地.猜猜小宝的体重约是多少?在这个问题中,如果设小宝的体重为x千克.
(1)从跷跷板的状况你可以找出怎样的不等关系?
(2)你认为怎样求x的范围,可以尽可能地接近小宝的体重?
我提出问题(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考察学生对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引出新知。
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小组合作、探索交流,回答问题。
我预计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方法是利用估算的方法将特殊值代入来求出适合不等式组的特殊解;另一种方法是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并分别将这两个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题的`实际意义,能将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综合分析。
这里是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突出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法。
问题2.
现有两根木条,一根长为10厘米,另一根长为30厘米,如果再找一根木条,用这三根木条钉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第三根木条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预计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可能有所遗忘,教师应给予提示。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尝试解决,促使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得到发展,学会新的东西,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活动二、总结归纳,得出概念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通过上面两个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
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linearinequalitiesofoneunknown)。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同时满足不等式(1)、(2)的未知数x应是这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这两个解集,找到公共部分,就是所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组中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师生活动: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将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叙述问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估计多数学生在经历了上述的探索过程后,能够对这个结论有所认识,但是未必能够全面得出结论。因此,教师要耐心加以引导。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活动三、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例题
解下列不等式组,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板书。
在对一元一次不等式意义理解的基础上,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是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拓展延伸。
练习1:
用每分钟可抽30吨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不少于1200吨且不超过1500吨,那么大约多少时间能将污水抽完?
练习2:
某次知识竞赛有50道选择题,评分标准为:答对一题得2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答题不得分也不扣分,某学生4道题没答,但得分超过70分,他可能答对了多少道题?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3: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练习4:
求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这两道习题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会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活动四、课堂小结
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不等式在解法和解集上有什么联系?
3.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你的经验与教训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的归纳总结:
1.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数学知识拓展的需要,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不等式组的知识源于生活实际,要学会分析现实世界中量与量的不等关系,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可以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理解,也便于直观地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预计学生在利用本节知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有所收获。教师要加以引导,师生之间相互加以完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第一个问题,可以回顾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通过第二个问题,使学生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对比中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理解,并形成知识网络。通过第三个问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的价值。
活动五、课后作业
1.教材P53练习1、2、4;
2.P55复习题A组5、6。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记录作业.
估计大部分学生可以较为顺利完成作业1;作业2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首先进行判断,如果思维上存在障碍,可降低思维难度。
作业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进一步理解和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8
教学目标
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
3、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弄清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提出问题某学校计划购实若干台电脑,现从两家商店了解到同一型号的电脑每台报价均为6000元,并且多买都有一定的优惠。甲商场的优惠条件是:第一台按原报价收款,其余每台优惠25%;乙商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优惠20%。如果你是校长,你该怎么考虑,如何选择?
探究新知1、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汇报,派代表论述理由。
2、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以下三种采购方案:
(1)什么情况下,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
(2)什么情况下,到乙商场购买更优惠?
(3)什么情况下,两个商场收费相同?
3、我们先来考虑方案:
设购买x台电脑,如果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
问题1:如何列不等式?
问题2:如何解这个不等式?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板书如下:解:设购买x台电脑,如果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则6000+6000(1-25%)(x-1)<6000(1-20%)x
去括号,得
去括号,得:6000+4500x-45004<4800x
移项且合并,得:-300x<1500
不等式两边同除以-300,得<5
答:购买5台以上电脑时,甲商场更优惠。
4、让学生自己完成方案(2)与方案(3),并汇报完成情况。
教师最后作适当点评。
解决问题甲、乙两个商场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同时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措施。甲商场的优惠措施是: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乙商场则是: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选择哪个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多的优惠?
问题1: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你该从何入手考虑它呢?
问题2:由于甲商场优惠措施的起点为购物100元,乙商场优惠措施的起点为购物50元,起点数额不同,因此必须分别考虑。你认为应分哪几种情况考虑?
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然后各组汇报讨论结果。
最后教师总结分析:
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家商场购物花费是一样的;
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但不超过100元,则在乙商场购物花费小。
3、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又有三种情况:
(1)什么情况下,在甲商场购物花费小?
(2)什么情况下,在乙商场购物花费小?
(3)什么情况下,在两家商场购物花费相同?
上述问题,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可适当点评。
总结归纳:
通过体验买电脑、选商场购物,感受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用不等式来表示这样的关系可为解决问题带来方便。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就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通过解不等式可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126页习题9.2第1题(1)(2)第3题1、2。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9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例题教学,学生能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提出问题,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3、能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 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审题,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不等式.
例题
甲、乙两商场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在甲商场累计购物超过100元后,超出100元的部分按90%收费;在乙商场累计购物超过50元后,超出50元的部分按95%收费。顾客到哪家商场购物花费少??
解:设累计购物x元,根据题意得
(1)当0 < x≤50时,到甲、乙两商场购物花费一样;
(2)当50< x≤100时,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
(3)当x > 100时,到甲商场的'花费为100+0.9(x-100) , 到乙商场的花费为50+0.95(x-50)则
50+0.95(x-50) > 100+0.9(x-100),解之得x >150
50+0.95(x-50) < 100+0.9(x-100),解之得x < 150
50+0.95(x-50) = 100+0.9(x-100),解之得x = 150
答:当0 < x≤50时,到甲、乙两商场购物花费一样;
当50< x≤100时,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当x>150时,到甲商场购物花费少;当100 < x <150时,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当x=150时,到甲、乙两商场购物花费一样。
变式练习? 学校为解决部分学生的午餐问题,联系了两家快餐公司,两家公司的报价、质量和服务承诺都相同,且都表示对学生优惠:甲公司表示每份按报价的90%收费,乙公司表示购买100份以上的部分按报价的80%收费。问:选择哪家公司较好?
解:设购买午餐x份,每份报价为“1”,根据题意得
0.9x > 100+0.8(x-100),解之得x >
0.9x < 100+0.8(x-100),解之得x <
0.9x = 100+0.8(x-100),解之得x =
答:当x>时,选乙公司较好;当0 < x <时,选甲公司较好;当x=时,两公司实际收费相同。
作业
1、某商店5月1号举行促销优惠活动,当天到该商店购买商品有两种,
一:用168元购买会员卡成为会员后,凭会员卡购买商店内任何商品,一律按商品价格的8折优惠;
二:若不购买会员卡,则购买商店内任何商品,一律按商品价格的9.5折优惠。已知小敏5月1日前不是该商店的会员。请帮小敏算一算,采用哪种更合算?
2、某单位计划10月份组织员工到杭州旅游,人数估计在10~25之间。甲乙两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组织到杭州旅游的价格都是每人元。该单位联系时,甲旅行社表示可以给予每位旅客七五折优惠;乙旅行社表示可先免去一带队的旅游费用,其余游客八折优惠。问该单位怎样选择,可使其支付的旅游总费用较少?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10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2、理解不等式组的解的概念.
3、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
4、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难点:例2较为复杂,几乎包括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全部步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想一想:某单位从超市购买了墨水笔和圆珠笔共15桶,所付金额超过570元,但不到580元。已知这两种笔每桶的单价为圆珠笔34.90元/支,墨水笔44.90元/支。设购买圆珠笔X桶,你能列出几个不等式?
2.学生活动:找出已知条件,列出所有不等关系式,互相讨论,类推概念,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补充解决问题。
3.最后教师总结两个不等式。
如设购买圆珠笔的桶数为X,则:
二.新课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由几个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一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像上面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再
例如:
都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不等式组解的概念:组成不等式组的`各个不等式的解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当它们没有公共部分时.我们称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3.做一做:
例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解不等式①,
得:
X>-1
解不等式②,
得:
X≤6
把
①
②两个不等式的解表示在数轴上,如下图:
-1
6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是-1 4.应用拓展: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在取各个不等式的解公共部分时,有几种不同情况吗? 若a 用数轴试一试. (设a 一般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由四种基本类型确定,它们的解集、数轴表示如下表 一元一次 不等式组 解集 图示 口诀 x>a x>b x>b 大大取大 x x x 小小取小 x>a x a 比小大,比大小,中间找 x x>b 无解 比小小,比大大,解不了(无解) 5.尝试反馈:试一试,利用数轴分别求出满足下列各组不等式组的x值的公共部分: 6.探索较复杂的不等式组的解法: 例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由不等式①,去扩号得 3-5X>X-4X+2 移项,整理得 -2X>-1 所以X< 解不等式②,去分母得 3X-2>10-2X 移项,整理得 5X>12 所以X> 把①,②两个不等式的解表示在数轴上. 1 2 所以原不等式组无解. 7.通过范例,帮助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依次解各个一元一次不等式. (2)把各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分别表示在同一数轴上. (3)根据解在数轴上的表示确定不等式组的解. 三.巩固 (学生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解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分别求出本节开头问题中购买墨水笔和圆珠笔的桶数 四.归纳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优等生谈学到什么知识,上进生谈体会; 2.教师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不等式组的解的有关概念,要求会解有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也可以利用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比小大比大小取中间,比大大比小小无解”来求不等式组的解。 五.布置作业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 (二)内容解析 在初中阶段,不等式位于一次方程(组)之后,它是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不等式的研究从最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开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是本章的基础知识,解任何一个代数不等式(组)最终都要化归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因此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项基本技能。另外,不等式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从形的角度描述了不等式的解集,并为解不等式组做了准备,本节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其它不等式(组)的基础。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依据不等式的性质,逐步将不等式化为xa或x 二、目标和目标的解析 (一)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在依据不等式的性质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归思想的体会。 (二)目标解析 达到目标 (1)的标志是:学生能说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特征,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达到目标 (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获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思路,即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一元一次不等式逐步化简为xa或x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及解法,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化归思想有所体会但还不够深刻。因此,运用化归思想把形式复杂的不等式转化为xa或x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步骤的确定。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导观察 形成概念 问题:观察下面的不等式,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x—726 3x2x+1 x50 —4x3 学生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等式中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两个方面去观察不等式的特点,并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类比。师生共同归纳获得: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给出不等式,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而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二)通过类比研究解法 练习: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x—726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结合解题过程,指出:由x—726可得到x26+7,也就是说解不等式和解方程一样,也可以移项,即把不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而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设计意图:通过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让学生回忆利用解方程的过程,教师通过简化练习中的解题步骤,让学生明确不等式和解方程一样可以移项,为下面类比解方程形成解不等式的步骤作好准备。设问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和一般步骤是什么? 学生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设问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否采用类似的步骤? 学生讨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否可以采用类似的'步骤,教师再指出:利用不等式的性质,采取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的步骤,就可以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和一般步骤,让学生思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否采用同样步骤,从而获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思路。 (三)例题讲解规范步骤 例: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1)2(1+x)3(2) 设问(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目标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思考如何将一元一次不等式变形为最简形式。 设问(2):你能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第(1)小题吗? 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评讲 设问(3)对比不等式与2(1+x)3的两边,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设问(4):怎样将不等式变形,使变形后的不等式不含分母? 小组合作交流,老师点拨 设问(5):你能说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设问(6):对比第(1)小题和第(2)小题的解题过程,系数化为1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再强调:要看未知数系数的符号,若未知数的系数是正数,则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若是负数,则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设计意图:通过解具体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引导学生明确解不等式以化归思想为指导,比较原不等式与目标形式(xa或x (四)辨别异同深化认识 设问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处?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进行比较,思考二者的相同和不同处。相同之处:基本步骤相同: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基本思想相同:都是运用化归思想,都要变为最简形式。不同之处:解法依据不同:解不等式是依据不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依据等式的性质。最简形式不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最简形式是xa或x 设计意图:在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之后,引导学生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思考二者的异同,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理解,体会化归思想和类比思想。 设问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每一步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作答,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结合例题的解题过程思考每一步变形的依据。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操作,归纳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及每一步变形的依据,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练习巩固形成能力 练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x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学生独立解不等式,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按照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解不等式,学以致用。 (六)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处?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等层面,提升对本节课所研究内容的认识。 (七)布置作业,课外反馈 教科书习题第1,2,3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五、目标检测设计 1、解不等式 (1)—8x3(2)—x—(3)3x—74x—4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将系数化1和移项的准确性。 2、解下列不等式,并分别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 (1)3(x+2)—15—2(x—2)(2)—2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的能力。 【基于课标】 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河南中考的必考内容,近五年的考卷多以填空选择出现。教材在这部分以解不等式组和确定解集为重点,中招考试落脚点也在于此。并且这部分内容常常结合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来确定函数值范围。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经历了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积累一定的知识基础。大部分学生能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但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在用数轴确定解集时方向会出错。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应用,确定字母的值或范围,很多学生在此容易迷惑,到底是未知数的范围还是字母的范围。 2、已有的活动经验 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交流、表达能力,具备有条理的'思考分析和书写解答过程能力,思维正逐步由具体走向抽象。但是目前更多的还倾向于通过具体的问题来理解定义、定理和性质。 3、学习本节可能出现的难点 (1)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解集。 (2)用不等式组解集确定字母的值或范围。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举例分析,会用不等式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会用数轴正确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能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确定字母的值或范围。 【学习重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学习难点】 (1)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 (2)用不等式组解集确定字母的值或范围 【评价任务】 1、能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表达式。 2、能用顶点坐标公式或配方法求出二次函数最值。 3、能用五点法画出二次函数图象。 【评价标准】 1、学生能通过看课本,说出这节课复习主要内容和重点 2、学生能正确举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例子,并自主解答 3、学生通过借助数轴,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4、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能用所给解集求出不等式组中字母的值或范围。 【评价方式】 以交流式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和检测为主要方式进行。 1、交流式评价。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如下:根据学生对以下活动的开展情况检测任务的完成。 针对评价任务1: 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这节复习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复习重点。 针对评价任务2: (1)请同学举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例子,并请该同学上台板演解答过程。 (2)结合学生给出的例子,再画出另外三种解集情况,学生单独回答不等式解集。 针对评价任务3: 小组讨论交流,选出中心发言人回答确定字母值或范围的方法。 2、表现性评价。 通过独立思考,互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回答问题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3、检测评价。 通过当堂检测3个小题,对学生进行检测性评价。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复习内容 2、呈现课标要求 3、呈现本节复习内容在中考中的出题方向和题型 4、明确本节复习目标 二、基础巩固 任务1:重回课本巩固概念 (1)阅读八下课本56页——59页,概括出主要内容和重点。(多媒体展示主要内容,学生齐读一遍,再强调重点是解不等式组。) 任务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确定其解集 (2)学生举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例子,全班同学一起求解,并要求在解题后总结易错点。 (请一位同学板演过程,批改时用彩色粉笔标出易错之处。) (3)不等式组的解集,我们是通过数轴来确定的。现在老师把这条数轴上的解集范围变化一下,请你再确定解集范围。 (还有三种情况,在黑板上画出来,提问学生回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课件第2张) 1.体会解不等式的步骤,体会比较、转化的作用。 2.学生理解、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用数轴表示解集,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会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实际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复习和对不等式性质的利用,导入对解不等式的讨论。 3.学生体会通过综合利用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解不等式的方法。 4.学生将文字表达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5.练习巩固,将本节和上节内容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课件第3张)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体会数学中的比较和转化思想。 2.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的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树立辩证统一思想。 3.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进一步体会集体的作用,培养其集体合作的精神。 4.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体会不等式解集的奇异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阶梯步骤,并能准确求出解集。 3.能将文字叙述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完成对应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突破: 教材中没有给出解法的一般步骤,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经历将所给的不等式转化为简单不等式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巩固过程。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与上节课联系起来,重视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从而指导学生体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研究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求解,从而锻炼他们活跃的思维。 四、教 具: 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导入新课 1. 给出方程:(x+4)/3=(3x-1)/2,抽学生演算。(注意步骤) 2.学生回忆不等式的性质,并说出解不等式的关键在哪里。 3. 让学生举一些不等式的例子。在学生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后,据情况点评。 4. 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解简单不等式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1.学生练习,并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认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等式的性质,说出解不等式的关键在于将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出示课件第2页) 3.举出不等式的例子,从中找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例子,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4.明确本课目标,进入对新课的学习。 1. 复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 2.让学生回顾性质,以加强对性质的理解、掌握。 3.运用类比思维 4.自然过度,出示课件第3、4张 (二)、新授: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1、 学生观察课本第61页例3 ,教师说明:解不等式就是利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的过程。提醒学生注意步骤。 2. 分析学生的解答,提醒学生在解不等式中常见的错误:不等式两边同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3. 激励学生完成对(2) 解答,并找学生上讲台演示。 4.强调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的关键(出示课件第8页) 5.出示练习(出示课件第9页) 6.鼓励学生讨论课本第61页的例4 。提示学生:首先将简单的文字表达转化成数学语言。(出示课件第10页) 7.指导学生归纳步骤。 8.补充适当的练习,以巩固学生所学。(出示课件第12页) 1. 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仔细观察,理解用不等式的性质(3)解不等式的原理,并掌握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的方法。 2.学生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同时完成练习。(出示课件第6页) 3.完成例3(2):2(5x+3)≤x-3(1-2x)的解答。教师提示,组内讨论后,检查自己的解答过程,弥补不足,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4.理解、体会在数轴上表示解集的方法和关键。 5.学生组内讨论完成。 6.认真完成对例题的解答,在教师的提示下找到不等量关系,列出不等式:(x+4)/3-(3x-1)/2>1,并求解。. 7.组内讨论并归纳后,看教师所出示的课件。 8.认真完成练习。 1.电脑逐步演示,让学生从演示过程中理解不等式的解法。 2.巩固对一般解法的理解、掌握。 3.通过类比归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订正学生解答。 4.让学生明白不等式的解集是一个范围,而方程的解是一个值。 5.培养学生的扩展能力。 6.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理解。 7.通过动手、动脑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8.巩固所学。 (三)、小结与巩固: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小结与巩固 1.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归纳。 2.学生完成后(出示课件第13、14页)。 3.练习与巩固。 1.学生组内讨论小结,组长帮助组员对知识巩固、提升。 2.学生加强理解。 3.完成练习:书63页第4题,第5(2、4)题。 1.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点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巩固本课所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教学知识点 1.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会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并利用不等关系进行比较.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2.训练大家能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体验数、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自己根据题意列函数关系式,并能把函数关系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作答.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展示教学目标 1.张大爷买了一个手机,想办理一张电话卡,开米广场移动通讯公司业务员对张大爷介绍说: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有关神州行的通讯业务:甲类使用者先缴15元基础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2元;乙类不交月基础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3元。你能帮帮张大爷选择一种电话卡吗? 2.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2)、能够用图像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理解两种方法的关系,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问题,导出本节课题。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探究方向。 从生活实例出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自主研学 指出探究方向,巡回指导学生,答疑解惑 探究一: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问题1:结合函数y=2x-5的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x取何值时,2x-5=0? (2) x取哪些值时, 2x-5>0? (3) x取哪些值时, 2x-5<0? (4) x取哪些值时, 2x-5>3? 问题2:如果y=-2x-5,那么当x取何值时,y>0 ? 当x取何值时,y<1 ? 你是怎样求解的?与同伴交流 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探究中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互学 巡回每个小组之间,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尝试,寻找最佳方案。答疑展示中存在的问题。 探究二: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关系的简单应用。 问题3.兄弟俩赛跑,哥哥先让弟弟跑9 m,然后自己才开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3 m,哥哥每秒跑4 m,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何时哥哥分追上弟弟? (2)何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 (3)何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 (4)谁先跑过20 m?谁先跑过100 m? 你是怎样求解的?与同伴交流。 问题4:已知y1=-x+3,y2=3x-4,当x取何值时,y1>y2?你是怎样做的?与同伴交流. 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魅力所在。理解函数和不等式的联系。 精讲点拨 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长途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基础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4元;神州行不交月基础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若设一个月内通话x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y1元和y2元,那么 (1)写出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函数的图象; (3)求出或寻求出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费用相同; (4)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应选择哪种通讯方式较合算? 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加强理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大应用,进行能力提升。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标检测 展示检测内容 积极完成导学案上的检测内容,相互点评。 反馈学生学习效果 知识与收获 引导学生归纳探究内容 学生回顾总结学习收获,交流学习心得。 学会归纳与总结 布置作业 教材P51.习题2.6知识技能1;问题解决2,3. 板书设计 §2.5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一) 一、学习与探究: 1.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2.做一做(根据函数图象求不等式); 3.试一试(当x取何值时,y>0); 4.议一议 二、精讲点拨: 三、知识与收获: 四、课后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能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 3、体会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快乐,体会数学学习中类比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步骤。 教学难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流程: 一:情境诱导:一件商品x元,买50件这样的商品总共花了350元,则可得一元一次方程为:。若买50件这样的商品总花费不高于350元,则可得到怎样的'式子?(师问: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后面的这个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吗?那么这样的式子你能给起个名子吗?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122——123页,并对照课本,找自学提纲中问题的答案;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了解学情,为展示归纳做准备。 附:自学提纲 1、什么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有什么特征?你能举两个例子说明吗? 2、一般地,利用不等式的性质,采取与,就可以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3.课本上例1中 1)题解答过程有哪几个步骤 (2)题又有哪几个步骤,由此你能总结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吗? 4.议一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展示归纳 1.抽有问题的学生逐题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学生说,老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 3.老师根据每个题目的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强调;全部展示完毕后,老师强调定义和步骤,提请注意不等式两端乘除负数不等号反向。 四、变式练习: 1题口答,不仅要说出结果,还要说出理由; 2、3题逐题出示,学生先做,教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了解学情,然后抽有问题的学生展示,学生说,老师板书,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老师进行必要的强调。 1、下列不等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1)4<5.1(2)5x+3<0(5)x>5 2、课本124页1题(1)(2)(3)(4)3、课本124页2题,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的知识有哪些?你认为有哪些重点要强调,哪些易错点应注意?六:作业:七:课后延伸:生活中的不等式应用很多,有时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困难,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能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问题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从而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解出每个不等式,利用数轴求出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从而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通过解几个有代表性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总结出求不等式组解集的法则。 【情感态度】 运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数形结合”的方法今后经常用到,锻炼同学们数形结合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难点】 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cm,b长3cm,如果要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解:由于三角形中两边之xx_大于第三边,两边之xx_小于第三边,设c的长为xcm,则x<xx_,①x>xx_,②合起来,组成一个xxxxxx_。 由①解得xxxxxxxx_,由②解得xxxxxxxx_。 在数轴上表示就是xxxxxxxxxx_。 容易看出:x的取值范围是xxxxxxxxxxxx__。 这就是说,当木条c比xx_cm长并且比xx_cm短时,它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问题2由上面的解不等式组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说明】 全班同学可独立作业,也可分组自由讨论,10分钟后交流成果,逐步得出结论。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什么叫解不等式组? 【归纳结论】 1、定义: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 (3)解不等式组: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求出每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2)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便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重点: 是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教学难点: 是必须切实注意遇到要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负数时,必须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复习: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并举出两个例子。 2、观察不等式x+3<5与x<2,说明解x<2是x+3<5依据什么变形得到的? 3、解一元一次方程:6x+ 5=7-2x,目的是为了与下面所学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进行类比,找到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二、指导自学,小组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问进行自学,先个人思考,后小组合作学习。 1、观察下列不等式,说一说这些不等式有哪些共同特点? (1)2x+5 ≥8 (2)x+1≤-4 ( 3)x<2 (4)6-3x>4 3(x+1)≤0 观察上面不等式有哪些共同特点,让学生通过交流,再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老师板书定义。 2、让学生举出2或3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例子,小组交流。 3、让学生通过比较解一元一次方程:6x+ 5=7-2x的解法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6x+ 5<7-2x,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思考: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类似之处?有什么不同? 5、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3-x < 2x +9 (2)2-4(x-1)> 3(x+2) -x (3)(x-1)/ 3≥(2-x)/2+1 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依据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三、互动交流,教师点拨 (一)、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和注意的事项: 1、确定一个不等式是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要抓住三个要点: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 2、对于(1),让学生说明不等式3-x < 2x + 9的每一步变形的依据是什么,特别注意的是:解不等式的移项和解方程的'移项一样。即移项要变号(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 3、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重点点拨(2)和(3),先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老师再讲评。 (2)易出错的地方是:去括号时漏乘,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项没变号,还有移项没有变号; (3)易出错的地方是:去分母时漏乘无分母的项。 3、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类比):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在系数化为1这一步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当系数为负数时,要记住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四、 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不等式是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什么? (1)2/x—3<5x+3 (2) 5x+3<0 2="">x–1 (4) x(2x+1) 2、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3x–8<5x+12(2)2(x–1)≥x+3(3)x/5≥1+(x–3)/ 2 3、[思考]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x–2)/2的值比(3x+1)/3的值大? 小结: (1)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2)注意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项要变号,还有移项一定要变号 (3)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无分母的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进一步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类考虑、讨论问题的能力,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体会不等式和方程同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3、情感目标: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在解决问题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培养互相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数量关系。 关键:突出建模思想,刻画出数量关系,从实际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注意问题中隐含的不等量关系,列代数式得到不等式,转化为纯数学问题求解。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研究新知 这个周末我们要去杜氏旅游渡假村,为此我们要做两个准备:先选择一家旅行社,然后购买一些必需的旅游用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碰到一些问题,看同学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问题1:中国旅行社的原价是每人100元,可以给我们打7.7折;蓝天旅行社的原价和他们相同,但可以三人免费,并且其他人费用打8折;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要选择哪一家比较省钱? (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是一个最优方案的选择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解这类问题,一般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分别计算结果,再比较、择优。本题通过问题设置,培养学生分析题意的能力,分析题中相关条件,找到不等关系。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在活动中体会不等式的应用。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求差值比较大小”这一方式,使学生又掌握了一种新的比较两个量之间大小的方式;同时体会到分类考虑问题的思考方式) 观察探讨,实际操作 选定了旅行社以后,我们要去购物了,正好商店为了吸引顾客在举行优惠打折活动 问题2: 甲、乙两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 甲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我们选择商店购物才获得更大优惠? 分析:这个问题较复杂,从何处入手呢? 甲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达xx元后; 乙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过xx元后。 启发提问:我们是否应分情况考虑?可以怎样分情况呢? (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店购物花费有区别吗? (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则在哪家商店购物花费小?为什么? 关键是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分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研究的问题发表见解,进行探索、合作与交流,涌现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感知不等式的建模,在活动中体会不等式的实际作用。 小结: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实际问题 从关键语句中找条件 符号表达 1、 根据设置恰当的未知数 2、用代数式表示各过程量 3、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解不等式 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运用 (本环节我设置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互相补充,最后总结。学生会体会到本节课我们不仅仅是解了如何分析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也尝试了利用分类的方法考虑问题,同时还学到了一种新的比较两个量大小的方法:求差比较法。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的总结方式。) 预留悬念 要出游旅行,目的地的天气情况也是我们很关注的问题,下节课我们再一起看看杜氏旅游渡假村所在地的天气如何,大家可以自己先去查查相关的资料。 (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打下了伏笔,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解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结合在一起,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下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求差比较两个量的大小”的方法,和分类考虑问题的探究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置: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大多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呈现出来,给学生以亲切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合作、努力解决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2、 组织形式: 本节课以开放式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操作与探索、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由于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无须过多讲解,只需引导、组织学生活动,有意识的让学生主动去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积极思考,并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这节课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的讲解本领,而在于调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以及激起学生求知欲、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的艺术高低。 3、 学习方式: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改变了过去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而是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4、 评价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关注的是学生思考。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他们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的运用. 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运用.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 什么叫不等式?说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 当x取下列数值时,不等式1-5x<16是否成立? 3,-4,-3,4,2.5,0,-1. 3. 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 x的3倍大于x的2倍与5的差; (3)y的与x的的差小于2; (2) y的一半与4的和是负数; (4)5与a的4倍的差不是正数. 4. 按照下列条件写出仍然成立的不等式,并说明根据不等式的哪一条基本性质: (1)m>n,两边都减去3; (2)m>n,两边同乘以3; (3)m>n,两边同乘以-3; (4)m>n,两边同乘以-3; (5)m>n,两边同乘以 . (以上各题中,从第2题开始,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时,如遇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例题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并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基本性质。 二、讲授新课 例1 在下列各题横线上填入不等号,使不等式成立.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不等式基本性质. (1)若a–3<9,则axx__12; (2)若-a<10,则axx__–10; (3)若a>–1,则axx__–4; (4)若-a>,则axx__0. 答:(1)a<1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2)a>-10,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3)a>-4,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 (4)a<0,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在讲授本课时,应启发学和在添加不等号“>”或“<”时,要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观察它是根据不等式的哪条基本性质,是怎样由已知条件变形得到的.同时还应强调在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例2 已知,用a<0,“<”或“>”号填空: (1)a+2xx__2; (2)a-1xx__–1; (3)3axx__0; (4)a-1xxxx0; (5)a2 xxxx_0; (6)a3xxxx0; (7)a-1xxxx0; (8)|a|xxxx0。 答:(1)a+2<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2)a-1<-1,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3)因为3a,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 (4)->0,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5)因为a<0,两边同乘以a<0,由不等式基本性质3,得a2>0. (6)因为a<0,两边同乘以a2>0,由不等式基本性质2,得a3<0。 (7)因为a<0,两边同加上-1,由不等式基本性质1,得a-1<-1. 又已知,-1<0,所以a-1<0. (8)因为。a<0,所以a≠0,所以|a|>0. (本例题除了进一步运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外,还涉及了一些旧的基础知识,如a<0表示a是负数;a>0表示a是正数;|a|是非负数.后面几个小题较灵活,条件由具体数字改为抽象的字母,这里字母代表正数还是代表负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外 判断下列各题的推导是否正确?为什么?(投影)(请学生回答) (1)因为7.5>5.7,所以-7.5<-5.7; (2)因为a+8>4,,所以a>-4; (3)因为4a>4b,所以a>b; (4)因为a<b,所以<>' (5)因为>-1,所以a>4; (6)因为-1>-2,所以-a-1>-a-2; (7)因为3>2,所以3a>2a. 答: (1)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2)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3)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 (4)不对,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应改为>; (5)因为>-1,所以a>4 答:(1)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2)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3)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 (4)不对,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应改为。 (5)不对,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5,应改为a<4。 (6)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7)不对,应分情况逐一讨论。 当a>0时,3a>2a。(不等式基本性质2) 当a=0时,3a<2a。 当a<0时,3a<2a。(不等式基本性质3) (当学生在回答本题的过程当中,当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应做适当引导、启发、帮助) 三、课堂练习(投影) 1。按照下列条件,写出仍能成立的`不等式: (1)由-2<-1,两边都加-a; (2)由-4x<0,两边都乘以-; (3)由7>5,两边都乘以不为零的-a。 2?用“>”或“<”号填空: (1)当a-b<0时,axxxxb: (2)当a<0,b<0时,abxx__0; (3)当a<0,b<0时,abxx_0; (4)当a>0,b<0时,abxx_0; (5)若axx_0,b<0,则ab>0; (6)若<0,且b<0,则axx__0。 四、师生共同小结 在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指出:①在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时,当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字母,字母代表什么数是问题的关键,这决定了是用不等式基本性质2还是基本性质3,也就是不等号是否要改变方向的问题;②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时,要变两个号,一个性质符号,另一个是不等号。 五、作业 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1)x-1<0; (2)x>-x+6; (3)3x>7; (4)-x<-3。 2.设a<b,用“>”或“>”号连接下列各题中的两个代数式: (1)a-1,b-1; (2)a+2,b+2; (3)2a,2b; (4); (5); (6)-b,-a。 3.用“>”号或“<”号填空: (1)若a-b<0,则axx__b; (2)若b<0,则a+bxx__a; (3)若a=0,则a+bxx__b; (4)若<0,则abxx__; (5)b<a<2,则(a-2)(b-2)xx_0;(2-a)(2-b)xx_;(2-a)(a-b)。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12-01 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7篇12-01 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汇编7篇12-01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稿12-0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稿07-06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4篇07-06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11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12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13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14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15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16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17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18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