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时间:2022-12-10 18:47:02 数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合集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合集9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外新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识别做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三)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

  师: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生长点。

  (二)认识人民币。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师: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的人民币中你认识的,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后汇报交流。

  生l: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生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生3:我们按数值来分类。

  师: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一块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汇报交流。

  生1:我直接付l张1元的。

  生2:我付2个5角的。

  生3:我付5个2角的,还可以付10个1角的。

  生4:我还可以付1个5角和5个1角。

  师: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归纳,师板书:1元=10角。

  师:你真了不起,同学们桌上还有一个标价l角的练习本,请你们想出不同的付钱方法来购买这个本,然后互相说一说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后汇报,师板书:1角=10分。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可以换()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四)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师: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各组推选出的“经理”介绍商品。

  师: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五)评价及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苏教版第二册的内容。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最后开展主要用元、角、分为人民币单位进行各种兑换练习。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②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三个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

  1、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①学生自主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首先进行活动一: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存钱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然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怎样认识的?

  ②买文具。出示情景图。

  小组内交流:你想买什么文具?怎么付钱?

  如:有的同学想买柜台中1元钱的圆珠笔,有的同学想买1角钱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方法?

  全班交流,把不同的付钱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看到同学们的付钱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吗?

  引导学生为什么不同的付钱方法都可以呢?从中让学生发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位关系

  阅读课本,质疑问难?书上47页印的人民币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能找出书上印的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条红色斜线,为什么会有斜线呢?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书上印的人民币是样币,是给我们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③小组内做兑换人民币的游戏。如用1元换10角,1角换10分,1张5元的币换5张1元的币等等,在游戏中学习小面额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④出示情境图,问:1元钱可以买什么东西?能找回多少钱?让学生说一说。

  3、猜价格游戏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奖品要送给大家,但是奖品太少了,送给谁好呢?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我就把物品送给谁,好不好?

  (教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再根据学生猜的价格,老师给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4、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

  【设计理念】:跟据《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100以内数的认知。我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直观形象地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的思维特点达到和谐与统一,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认识人民币》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其进率。

  2、教材分析: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有浅入深,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范围中学习数学。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认一认,分一分,付一付,换一换等活动,学会简单的购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二)教学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把教学重点定为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因为人民币这一生活素材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尽管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需要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加以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计算还不够准确,类推的能力还比较低,在掌握人民币单位的进率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单位间的换算。

  四、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直观形象地演示,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2、直观演示法

  3、实物操作法

  五、说教具准备:

  师生各准备一套1元以下教材人民币。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让学生听一首儿歌《一分钱》。听完儿歌后提问:刚才这首儿歌里唱到了什么。从而自然而然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以学生熟悉的儿歌《一分钱》来带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儿歌《一分钱》来带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求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初步感知人民币。

  通过小组认币活动及讨论后得出要认识人民币就要从正面、背面认识人民币。还可以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大小、图案、颜色来认识人民币。人民币上的国徽是我们祖国的象征,爱国也要爱护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借助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使学生很直观地认识人民币。

  2、分一分,辨别人民币。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及小组讨论后得出:人民币有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分法: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分。

  第二种分法:按纸币和硬币来分。

  第三种分法:按人民币上的数字来分。

  教师根据这几种分法着重推出第一种分法。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以小组互相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3、付一付,换一换的深化认识

  出示情境图,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买一本练习本一元钱你打算怎样付钱呢?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付费方法。买一本笔记本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法:教师借助数字教育资源将人民币一角一地数出10角来。从中推出1元=10角。以同样的方法推出1角=10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付币、换币等活动。借助数字教学资源,学会简单的购物,感受人民币的价值,并加深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1、习题1:观看情境图,要求学生将物品的价格与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习题2: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将人民币进行换一换。

  【设计意图】以上的这些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将所学习得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使用价值。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 扩展延伸,课堂小结

  1、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来调节课堂气氛。并结合儿童歌曲,对学生进行珍惜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2、观看情境图。教师借助情境图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3、课堂小结:让学生一起回顾整节教学的流程,借助数字教育资源一起读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人民币的进率是1元=10角、1角=10分。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明精要,重点突出,将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的知识,很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附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4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个单元。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都有过用钱的经历,从小就知道钱是好东西,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已经认识人民币了。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课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重点,用钱、换钱,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通过师生交谈、问答法、课堂交流法,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理解知识。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教师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小学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并不全面,这节课就是要系统学生的知识,认识各种人民币,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3、动机和兴趣上: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拓展应用,加深认识、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

  设计思路:实物导入——情景产生问题——凸显解决问题策略

  课始,教师出示存钱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生:存钱罐)说的对,这是老师小时候用的存钱罐,漂亮吗?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存钱罐?看来,大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存钱罐。咱们国家的钱叫什么知道吗?对,咱们国家的钱是归全国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这时,教师就板书课题。然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3个教学环节:小组交流初步认识—全班交流再次认识—拓展介绍深化认识

  要想分类数,那得先会认,认识人民币的小朋友举手,太好了,课前老师让你们带的钱带来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带来的钱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说清这2件事,课件出示:

  1、你这张钱面值是多少?(也就数字是1角还是5元,这也是钱的正面)

  2、你这张钱的图案是什么?

  活动一: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倾听、指导,发现素材。

  活动二:全班交流。学生展示钱币并介绍,教师组织其他同学倾听、提问,并注重与学生对话,适当解读,如图案。通过同样面值的不同式样介绍套数及人民币的收藏价值,根据交流先后分区域板书。(大面额的教师提供)大面值的教师现场提供。

  活动三:换零钱。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么多人民币(指板书)如果要给他们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几类?为什么?(竖线隔开,板书元角分,介绍人民币的单位)

  生活中常常要换零钱,比如乘公交车。我现在有1元钱(出示)要换成成角的。现在各组准备成角的钱和我换,1角、2角、5角都行,但合起来得和我这1元相等。(小组讨论、凑钱)现场兑换,方案不同,都是10角。板书:1元=10角。推想一下1角是多少分呢?板书:1角=10分

  关于人民币,你还知道那些知识?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适当拓展介绍,如:人民币的地位、趣闻、爱护等)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发现了1元=10角,1角=10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拓展应用,加深认识

  1、认一认,填一填。自主练习第1题

  2、数一数,填一填。

  小组活动后展示,同学评价,教师总结。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1元=1角=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人民币的小卫士,爱护和使用好人民币,下课!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既简明,又突出重点,让学生看上去一目了然,能很清楚地看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这些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的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四、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的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提问:“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做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教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指出: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指示。(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师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

  2、认识人民币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那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

  指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引导:“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提出问题:“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分完后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3、我们按数值来分。

  ……

  指出: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识人民币和怎样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交流:

  1、我直接付1张1元的。

  2、我付2张5角的。

  3、我付5张2角的,还可以付10张1角的。

  4、我还可以付1张5角和5张1角。

  ……

  引导:“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1元=10角。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1元的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的;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4、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提出任务:“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

  各组推选出“经理”介绍商品。

  引导:“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镜,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5、评价及小结

  引导: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学习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6

  说教材:

  一、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在学生学过100以内的数的读写的基础上教学的。因为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一致的,所以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难度不会太大。学过100以内的读写法后,认识元、角、分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对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也有帮助。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教材有层次地呈现了知识结构。老师先拿出一个盒子让学生来猜和摸里面装了什么,使学生明白“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接着帮助学生认识一元、五角、一分这三种面值较小的人民币,并由模拟购物中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提炼出一元=十角,再联想到一角=十分。然后认识5角、2角、5分、2分,最后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把一张1元币换成二张5角、把五张2角换成一张1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并为购物时付币做好准备。教材采用这种知识结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间接沟通了100以内的十进关系。教学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说教法和学法: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元、角、分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把这些知识系统化、数学化。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二、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动画导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操作、概括,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的境界。

  三、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练习的设计除了注重趣味性和创造性以外,更注重实践性。如:创设小商店情境,开展购物活动,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说教学程序:

  一、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1、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老师准备一个装有人民币的盒子让学生去猜、去摸里面装了什么,进行初步感知人民币。然后简单的介绍一下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从而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2、整体感知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首先让学生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然后通过让小组对人民币进行分类,知道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之分。小结:人民币可多了,有大面值的人民币,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币,对于这些面值较大的就人民币今天我们暂时不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认识人民币,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识1元、5角、1分

  (1)分别拿出1元、5角、1分,在小组里说说面值是多少,怎么看出来的?

  (2)交流: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引导学生从先从纸币入手,分别观察它们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哪些内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接下来安排同桌互动合作学习和大组交流活动: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向同桌介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交流: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借学生的嘴巴讲出有关辨认各面值人民币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经验是那么丰富。

  (3)师介绍盲点。(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在纸币一元的左下角有一个点,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4)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从哪里知道这是我们国家的钱呢?(国徽)对,它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要爱护它。想一想:怎样爱护人民币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互相补充,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轻松学习。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这里以课件为背景,配上轻松音乐,问:今天正

  好是福华商场开业,老师是售货员,这里有很多优惠的物品,小朋友们想不想买?(想)

  (1)师提出购买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零钱,来老师这里买一件物品。

  (2)刚才每个小组都买到了称心的商品。商场今天还推出了一种特惠商品,这个商品的价格是1元,哪个小组要来购买呢?你有几种付钱方法?(出示特惠商品)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币摆一摆:用一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两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三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根据学生的付法,适时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最后总结概括不管拿几种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总结并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这一环节的设计,改变传统教学进率的方法,通过假设生动有趣的模拟购物情景,饶有趣味在得出1元=10角,1角=10分,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过几天就是豆豆的好朋友过生日了,豆豆想给他寄一张生日贺卡。他先乘公共汽车去邮局,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课件)

  这里通过出示一个小朋友到邮局去买邮票,售货员阿姨告诉他一张邮票的价格是80分的邮票时,他是怎么付钱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电子邮件已经基本代替了寄信,学生对寄信这一事情知道很少,因此这里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建议课后到邮局去调查一下,寄一封普通的信需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案从角币中取钱。二是借此引出找币问题。

  学生受第一次模拟购物方法的迁移,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种付80分的方法。

  随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身边没有几角的零钱,怎么办?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后找回2角。这里自然地引出了找钱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环节的设计,努力挖掘数学的“应用性”,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设计了模拟购物的场景,让学生经历换钱和找钱的过程,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构建生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请学生欣赏歌曲《一分钱》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久,累不累?下面老师给你们放一首歌曲,让小朋友们轻松一下好吗?

  听完后师问:你们知道刚才那首歌说了一件什么事吗?从而对学生进行拾金不昧和不浪费的教育。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以使课堂变得轻松明快,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五、猜价格游戏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奖品要送给大家,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我就把物品送给谁,好不好?

  (教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例如在5元到8元之间,再根据学生猜的价格,老师给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人民币的一些基础知识上进行的,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起到了一个深华的作用。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回家后,请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到超市去调查一下还有哪些商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7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5、例6、例7。

  二、教材分析:

  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达形式。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说学情:

  人民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许多家长喜欢带孩子上超市并让他们在一定范围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许多学生较早有了钱的概念,会看价格标签,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实际购物经验,因此,这节课设计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又好又快的进行学习。

  说设计思路:

  1、从学生实际经验入手, 唤醒学生的思维,把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轻松突破元和角之间的换算难点。

  2、创设情景,直接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在学生回忆平时看到的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已经知道价格表示方法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3、人民币的计算离不开购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通过选购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进率的换算,让知识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4、教学中所设计的游戏和购物活动,都采用2人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带动。

  5、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利用教材,同时通过完成填空回忆整理本课所学知识。

  说课前准备:

  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图片、卡片。

  二、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袋。(内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那些吗?按质地可以分为哪两类?

  二、新课教学。

  (一)联系生活,经验转换知识。

  小凡喜欢吃奶糖,小卖部里1角可以买1颗,今天妈妈给了小凡1元2角,小凡可以买几颗奶糖?(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么想的?(1角1颗,1元=10角,1元2角=12角,买10颗,还有2角买2颗,一共可以买12颗)

  小红的奶奶给了她一些1角的零钱,她数一数一共有12角,小红想换成整钱,可以换成几元几角?(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样想的呢?(10角=1元,12角=1元2角,可以换成1元2角)

  同学们真聪明!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换钱,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换钱游戏。

  教师指名一名学生配合先示范:生:你好!我有3元8角,想换成角票。师:当然可以,给你38角。你算算对吗?生:1元等于10角,3元就是30角,再加上8角就是28角,对了,谢谢你。

  师:你好!我想把我的26角零钱换成整钱可以吗?生:没问题。10角换1元,20角换2元,一共换2元6角。同座学生模仿做换钱游戏。

  (二)设境激趣,合作实践学习。

  谈话过渡:学会换钱,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小朋友都喜欢的地方——东东超市

  课件出示货品图片和价格标签(例6),让学生认一认,学生自由说自己认识的价格标签,表示多少钱?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小圆点左边表示几元,小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现在一般情况下物品的价格都标到角。

  游戏巩固:看看谁的反应快(完成50页做一做)

  把写有价格的物品图片和对应写有几元几角的卡片发给不同的学生,拿物品图片的学生先举起来,拿对应的卡片的学生快速反应。全班一起订正。

  谈话过渡:超市里还有许多东西,课件出示物品及标价(例7,51页及“做一做”内容)现在我们同座每2个同学为一组任意选购2件不同的物品,自己计算出应付的钱到“收银台”(老师处)结帐。

  学生分小组购物,老师在“收银台”检查每组学生的计算和拿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对有问题的学生马上辅导。

  三、知识整理。

  引导学生使用教材,复习本课学习内容。今天同学们学得真好!一节课可学了不少知识呢!同学们翻开书,看一看50页和51页的例5、例6和例7,你能把书上的空很快地填一填吗?

  学生看书填空后,课件出示书上50页、51页内容,师生一起逐空订正,从而达到整理知识,总结全课的目的。

  四、课后练习。

  在家长的陪同下做一次实际购物体验,要求自己看价格标签,自己计算金额,自己付帐。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三、设计理念

  a.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c.“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

  四、说教法: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购物经验,将数学融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亲切的,是现实的,是触手可及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关系的过程中,我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学生帮我取出1元钱,通过交流各种不同的取法,使学生明白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购物活动: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此时学生的课堂小主人地位得到张扬,而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国徽”,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分层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层:认一认,感知人民币的种类繁多

  第二层:分一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第三层:拿一拿,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第四层:换一换,体验人民币之家按的内在联系

  第五层:买一卖,感受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第六层:说一说,提高认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9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钱,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换钱游戏、购物购票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动能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难点: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学生对人民币只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先通过换钱游戏和购物购票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它的商品功能;再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思。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扣知识点,设计各种活动,力求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想学、会学、学会、会用。

  五、教具、学具: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准备使用真币或挂图演示,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征,我一开始就以故事引入。

  口述1:从前,有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爷爷,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

  这样,我利用故事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身心准备和知识准备真正合二为一,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

  挂图2:出示购物、购票、乘车、存钱图。

  我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人民币,让他们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我再通过调查班级中哪些小朋友有存钱的习惯,教育学生要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动手操作,认识人民币。

  挂图出示3:我国发行的第5套所有面值的人民币

  我利用课件出示了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让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挂图出示4:

  说一说:介绍自己钱袋里的人民币

  分一分:学生尝试将人民币分类

  辨一辨:说说两种50元、100元的人民币有何异同?

  认一认:同单位的人民币各有几种?

  学生活动由我的任务而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在分类活动和简单的计算中感知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我又通过区分人民币的异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三)、提炼知识,综合运用

  在此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设计了换钱游戏。

  出示5:1张2角可以换______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______张1角;

  先让学生明白:以角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面值。

  继续做换钱游戏,我出示1个1元纸币,问“你应拿几个1角纸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的1元纸币”?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桌上先摆出1个1元硬币(或纸币),然后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或纸币)。最后,我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1元=10角。

  出示6:1张1元可以换______张1角。

  1元=10角

  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购物活动。

  挂图出示7:橡皮(1角)练习本(5角),铅笔(2角)

  1、1元钱能买______块橡皮。

  2、1元钱能买______支铅笔。

  3、1元钱还能买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在购物游戏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价格的了解,感受了1元的币值。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挂图出示8:游乐园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游乐园购票”活动,学生根据手中的备用钱,自主选择游乐项目,这样,我把单调的课堂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巩固认识了人民币,在思考中感受了人民币的价值,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评价分析: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节课中,我把评价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学生换钱游戏中,以学生自评为主;在购物购票活动中,以学生互评为主;学生汇报结论时,以师评为主,利用发展性评语。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合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08-23

《认识人民币》数学的说课稿04-04

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08-23

“认识人民币”数学说课稿08-26

认识人民币数学说课稿02-20

“认识人民币”数学说课稿08-26

认识人民币数学说课稿范文11-01

《认识人民币》数学说课稿范文02-10

说课稿:认识人民币07-22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06-11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合集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合集9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外新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识别做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三)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

  师: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生长点。

  (二)认识人民币。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师: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的人民币中你认识的,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后汇报交流。

  生l: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生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生3:我们按数值来分类。

  师: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一块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汇报交流。

  生1:我直接付l张1元的。

  生2:我付2个5角的。

  生3:我付5个2角的,还可以付10个1角的。

  生4:我还可以付1个5角和5个1角。

  师: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归纳,师板书:1元=10角。

  师:你真了不起,同学们桌上还有一个标价l角的练习本,请你们想出不同的付钱方法来购买这个本,然后互相说一说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后汇报,师板书:1角=10分。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可以换()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四)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师: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各组推选出的“经理”介绍商品。

  师: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五)评价及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苏教版第二册的内容。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最后开展主要用元、角、分为人民币单位进行各种兑换练习。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②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三个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

  1、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①学生自主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首先进行活动一: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存钱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然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怎样认识的?

  ②买文具。出示情景图。

  小组内交流:你想买什么文具?怎么付钱?

  如:有的同学想买柜台中1元钱的圆珠笔,有的同学想买1角钱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方法?

  全班交流,把不同的付钱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看到同学们的付钱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吗?

  引导学生为什么不同的付钱方法都可以呢?从中让学生发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位关系

  阅读课本,质疑问难?书上47页印的人民币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能找出书上印的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条红色斜线,为什么会有斜线呢?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书上印的人民币是样币,是给我们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③小组内做兑换人民币的游戏。如用1元换10角,1角换10分,1张5元的币换5张1元的币等等,在游戏中学习小面额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④出示情境图,问:1元钱可以买什么东西?能找回多少钱?让学生说一说。

  3、猜价格游戏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奖品要送给大家,但是奖品太少了,送给谁好呢?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我就把物品送给谁,好不好?

  (教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再根据学生猜的价格,老师给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4、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

  【设计理念】:跟据《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100以内数的认知。我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直观形象地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的思维特点达到和谐与统一,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认识人民币》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其进率。

  2、教材分析: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有浅入深,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范围中学习数学。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认一认,分一分,付一付,换一换等活动,学会简单的购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二)教学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把教学重点定为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因为人民币这一生活素材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尽管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需要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加以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计算还不够准确,类推的能力还比较低,在掌握人民币单位的进率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单位间的换算。

  四、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直观形象地演示,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2、直观演示法

  3、实物操作法

  五、说教具准备:

  师生各准备一套1元以下教材人民币。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让学生听一首儿歌《一分钱》。听完儿歌后提问:刚才这首儿歌里唱到了什么。从而自然而然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以学生熟悉的儿歌《一分钱》来带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儿歌《一分钱》来带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求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初步感知人民币。

  通过小组认币活动及讨论后得出要认识人民币就要从正面、背面认识人民币。还可以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大小、图案、颜色来认识人民币。人民币上的国徽是我们祖国的象征,爱国也要爱护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借助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使学生很直观地认识人民币。

  2、分一分,辨别人民币。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及小组讨论后得出:人民币有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分法: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分。

  第二种分法:按纸币和硬币来分。

  第三种分法:按人民币上的数字来分。

  教师根据这几种分法着重推出第一种分法。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以小组互相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3、付一付,换一换的深化认识

  出示情境图,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买一本练习本一元钱你打算怎样付钱呢?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付费方法。买一本笔记本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法:教师借助数字教育资源将人民币一角一地数出10角来。从中推出1元=10角。以同样的方法推出1角=10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付币、换币等活动。借助数字教学资源,学会简单的购物,感受人民币的价值,并加深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1、习题1:观看情境图,要求学生将物品的价格与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习题2: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将人民币进行换一换。

  【设计意图】以上的这些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将所学习得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使用价值。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 扩展延伸,课堂小结

  1、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来调节课堂气氛。并结合儿童歌曲,对学生进行珍惜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2、观看情境图。教师借助情境图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3、课堂小结:让学生一起回顾整节教学的流程,借助数字教育资源一起读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人民币的进率是1元=10角、1角=10分。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明精要,重点突出,将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的知识,很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附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4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个单元。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都有过用钱的经历,从小就知道钱是好东西,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已经认识人民币了。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课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重点,用钱、换钱,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通过师生交谈、问答法、课堂交流法,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理解知识。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教师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小学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并不全面,这节课就是要系统学生的知识,认识各种人民币,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3、动机和兴趣上: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拓展应用,加深认识、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

  设计思路:实物导入——情景产生问题——凸显解决问题策略

  课始,教师出示存钱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生:存钱罐)说的对,这是老师小时候用的存钱罐,漂亮吗?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存钱罐?看来,大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存钱罐。咱们国家的钱叫什么知道吗?对,咱们国家的钱是归全国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这时,教师就板书课题。然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3个教学环节:小组交流初步认识—全班交流再次认识—拓展介绍深化认识

  要想分类数,那得先会认,认识人民币的小朋友举手,太好了,课前老师让你们带的钱带来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带来的钱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说清这2件事,课件出示:

  1、你这张钱面值是多少?(也就数字是1角还是5元,这也是钱的正面)

  2、你这张钱的图案是什么?

  活动一: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倾听、指导,发现素材。

  活动二:全班交流。学生展示钱币并介绍,教师组织其他同学倾听、提问,并注重与学生对话,适当解读,如图案。通过同样面值的不同式样介绍套数及人民币的收藏价值,根据交流先后分区域板书。(大面额的教师提供)大面值的教师现场提供。

  活动三:换零钱。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么多人民币(指板书)如果要给他们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几类?为什么?(竖线隔开,板书元角分,介绍人民币的单位)

  生活中常常要换零钱,比如乘公交车。我现在有1元钱(出示)要换成成角的。现在各组准备成角的钱和我换,1角、2角、5角都行,但合起来得和我这1元相等。(小组讨论、凑钱)现场兑换,方案不同,都是10角。板书:1元=10角。推想一下1角是多少分呢?板书:1角=10分

  关于人民币,你还知道那些知识?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适当拓展介绍,如:人民币的地位、趣闻、爱护等)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发现了1元=10角,1角=10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拓展应用,加深认识

  1、认一认,填一填。自主练习第1题

  2、数一数,填一填。

  小组活动后展示,同学评价,教师总结。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1元=1角=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人民币的小卫士,爱护和使用好人民币,下课!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既简明,又突出重点,让学生看上去一目了然,能很清楚地看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这些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的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四、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的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提问:“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做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教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指出: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指示。(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师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

  2、认识人民币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那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

  指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引导:“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提出问题:“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分完后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3、我们按数值来分。

  ……

  指出: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识人民币和怎样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交流:

  1、我直接付1张1元的。

  2、我付2张5角的。

  3、我付5张2角的,还可以付10张1角的。

  4、我还可以付1张5角和5张1角。

  ……

  引导:“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1元=10角。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1元的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的;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4、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提出任务:“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

  各组推选出“经理”介绍商品。

  引导:“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镜,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5、评价及小结

  引导: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学习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6

  说教材:

  一、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在学生学过100以内的数的读写的基础上教学的。因为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一致的,所以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难度不会太大。学过100以内的读写法后,认识元、角、分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对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也有帮助。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教材有层次地呈现了知识结构。老师先拿出一个盒子让学生来猜和摸里面装了什么,使学生明白“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接着帮助学生认识一元、五角、一分这三种面值较小的人民币,并由模拟购物中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提炼出一元=十角,再联想到一角=十分。然后认识5角、2角、5分、2分,最后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把一张1元币换成二张5角、把五张2角换成一张1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并为购物时付币做好准备。教材采用这种知识结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间接沟通了100以内的十进关系。教学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说教法和学法: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元、角、分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把这些知识系统化、数学化。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二、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动画导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操作、概括,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的境界。

  三、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练习的设计除了注重趣味性和创造性以外,更注重实践性。如:创设小商店情境,开展购物活动,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说教学程序:

  一、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1、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老师准备一个装有人民币的盒子让学生去猜、去摸里面装了什么,进行初步感知人民币。然后简单的介绍一下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从而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2、整体感知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首先让学生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然后通过让小组对人民币进行分类,知道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之分。小结:人民币可多了,有大面值的人民币,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币,对于这些面值较大的就人民币今天我们暂时不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认识人民币,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识1元、5角、1分

  (1)分别拿出1元、5角、1分,在小组里说说面值是多少,怎么看出来的?

  (2)交流: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引导学生从先从纸币入手,分别观察它们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哪些内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接下来安排同桌互动合作学习和大组交流活动: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向同桌介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交流: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借学生的嘴巴讲出有关辨认各面值人民币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经验是那么丰富。

  (3)师介绍盲点。(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在纸币一元的左下角有一个点,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4)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从哪里知道这是我们国家的钱呢?(国徽)对,它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要爱护它。想一想:怎样爱护人民币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互相补充,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轻松学习。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这里以课件为背景,配上轻松音乐,问:今天正

  好是福华商场开业,老师是售货员,这里有很多优惠的物品,小朋友们想不想买?(想)

  (1)师提出购买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零钱,来老师这里买一件物品。

  (2)刚才每个小组都买到了称心的商品。商场今天还推出了一种特惠商品,这个商品的价格是1元,哪个小组要来购买呢?你有几种付钱方法?(出示特惠商品)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币摆一摆:用一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两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三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根据学生的付法,适时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最后总结概括不管拿几种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总结并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这一环节的设计,改变传统教学进率的方法,通过假设生动有趣的模拟购物情景,饶有趣味在得出1元=10角,1角=10分,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过几天就是豆豆的好朋友过生日了,豆豆想给他寄一张生日贺卡。他先乘公共汽车去邮局,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课件)

  这里通过出示一个小朋友到邮局去买邮票,售货员阿姨告诉他一张邮票的价格是80分的邮票时,他是怎么付钱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电子邮件已经基本代替了寄信,学生对寄信这一事情知道很少,因此这里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建议课后到邮局去调查一下,寄一封普通的信需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案从角币中取钱。二是借此引出找币问题。

  学生受第一次模拟购物方法的迁移,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种付80分的方法。

  随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身边没有几角的零钱,怎么办?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后找回2角。这里自然地引出了找钱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环节的设计,努力挖掘数学的“应用性”,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设计了模拟购物的场景,让学生经历换钱和找钱的过程,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构建生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请学生欣赏歌曲《一分钱》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久,累不累?下面老师给你们放一首歌曲,让小朋友们轻松一下好吗?

  听完后师问:你们知道刚才那首歌说了一件什么事吗?从而对学生进行拾金不昧和不浪费的教育。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以使课堂变得轻松明快,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五、猜价格游戏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奖品要送给大家,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我就把物品送给谁,好不好?

  (教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例如在5元到8元之间,再根据学生猜的价格,老师给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人民币的一些基础知识上进行的,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起到了一个深华的作用。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回家后,请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到超市去调查一下还有哪些商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7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5、例6、例7。

  二、教材分析:

  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达形式。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说学情:

  人民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许多家长喜欢带孩子上超市并让他们在一定范围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许多学生较早有了钱的概念,会看价格标签,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实际购物经验,因此,这节课设计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又好又快的进行学习。

  说设计思路:

  1、从学生实际经验入手, 唤醒学生的思维,把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轻松突破元和角之间的换算难点。

  2、创设情景,直接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在学生回忆平时看到的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已经知道价格表示方法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3、人民币的计算离不开购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通过选购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进率的换算,让知识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4、教学中所设计的游戏和购物活动,都采用2人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带动。

  5、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利用教材,同时通过完成填空回忆整理本课所学知识。

  说课前准备:

  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图片、卡片。

  二、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袋。(内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那些吗?按质地可以分为哪两类?

  二、新课教学。

  (一)联系生活,经验转换知识。

  小凡喜欢吃奶糖,小卖部里1角可以买1颗,今天妈妈给了小凡1元2角,小凡可以买几颗奶糖?(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么想的?(1角1颗,1元=10角,1元2角=12角,买10颗,还有2角买2颗,一共可以买12颗)

  小红的奶奶给了她一些1角的零钱,她数一数一共有12角,小红想换成整钱,可以换成几元几角?(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样想的呢?(10角=1元,12角=1元2角,可以换成1元2角)

  同学们真聪明!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换钱,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换钱游戏。

  教师指名一名学生配合先示范:生:你好!我有3元8角,想换成角票。师:当然可以,给你38角。你算算对吗?生:1元等于10角,3元就是30角,再加上8角就是28角,对了,谢谢你。

  师:你好!我想把我的26角零钱换成整钱可以吗?生:没问题。10角换1元,20角换2元,一共换2元6角。同座学生模仿做换钱游戏。

  (二)设境激趣,合作实践学习。

  谈话过渡:学会换钱,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小朋友都喜欢的地方——东东超市

  课件出示货品图片和价格标签(例6),让学生认一认,学生自由说自己认识的价格标签,表示多少钱?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小圆点左边表示几元,小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现在一般情况下物品的价格都标到角。

  游戏巩固:看看谁的反应快(完成50页做一做)

  把写有价格的物品图片和对应写有几元几角的卡片发给不同的学生,拿物品图片的学生先举起来,拿对应的卡片的学生快速反应。全班一起订正。

  谈话过渡:超市里还有许多东西,课件出示物品及标价(例7,51页及“做一做”内容)现在我们同座每2个同学为一组任意选购2件不同的物品,自己计算出应付的钱到“收银台”(老师处)结帐。

  学生分小组购物,老师在“收银台”检查每组学生的计算和拿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对有问题的学生马上辅导。

  三、知识整理。

  引导学生使用教材,复习本课学习内容。今天同学们学得真好!一节课可学了不少知识呢!同学们翻开书,看一看50页和51页的例5、例6和例7,你能把书上的空很快地填一填吗?

  学生看书填空后,课件出示书上50页、51页内容,师生一起逐空订正,从而达到整理知识,总结全课的目的。

  四、课后练习。

  在家长的陪同下做一次实际购物体验,要求自己看价格标签,自己计算金额,自己付帐。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三、设计理念

  a.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c.“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

  四、说教法: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购物经验,将数学融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亲切的,是现实的,是触手可及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关系的过程中,我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学生帮我取出1元钱,通过交流各种不同的取法,使学生明白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购物活动: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此时学生的课堂小主人地位得到张扬,而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国徽”,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分层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层:认一认,感知人民币的种类繁多

  第二层:分一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第三层:拿一拿,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第四层:换一换,体验人民币之家按的内在联系

  第五层:买一卖,感受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第六层:说一说,提高认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9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钱,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换钱游戏、购物购票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动能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难点: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学生对人民币只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先通过换钱游戏和购物购票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它的商品功能;再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思。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扣知识点,设计各种活动,力求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想学、会学、学会、会用。

  五、教具、学具: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准备使用真币或挂图演示,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征,我一开始就以故事引入。

  口述1:从前,有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爷爷,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

  这样,我利用故事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身心准备和知识准备真正合二为一,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

  挂图2:出示购物、购票、乘车、存钱图。

  我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人民币,让他们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我再通过调查班级中哪些小朋友有存钱的习惯,教育学生要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动手操作,认识人民币。

  挂图出示3:我国发行的第5套所有面值的人民币

  我利用课件出示了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让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挂图出示4:

  说一说:介绍自己钱袋里的人民币

  分一分:学生尝试将人民币分类

  辨一辨:说说两种50元、100元的人民币有何异同?

  认一认:同单位的人民币各有几种?

  学生活动由我的任务而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在分类活动和简单的计算中感知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我又通过区分人民币的异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三)、提炼知识,综合运用

  在此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设计了换钱游戏。

  出示5:1张2角可以换______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______张1角;

  先让学生明白:以角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面值。

  继续做换钱游戏,我出示1个1元纸币,问“你应拿几个1角纸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的1元纸币”?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桌上先摆出1个1元硬币(或纸币),然后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或纸币)。最后,我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1元=10角。

  出示6:1张1元可以换______张1角。

  1元=10角

  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购物活动。

  挂图出示7:橡皮(1角)练习本(5角),铅笔(2角)

  1、1元钱能买______块橡皮。

  2、1元钱能买______支铅笔。

  3、1元钱还能买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在购物游戏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价格的了解,感受了1元的币值。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挂图出示8:游乐园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游乐园购票”活动,学生根据手中的备用钱,自主选择游乐项目,这样,我把单调的课堂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巩固认识了人民币,在思考中感受了人民币的价值,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评价分析: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节课中,我把评价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学生换钱游戏中,以学生自评为主;在购物购票活动中,以学生互评为主;学生汇报结论时,以师评为主,利用发展性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