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3-02-03 17:34:47 数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篇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大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过程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本节课内容是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也碰到过比万更大的数,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大数的读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数位、数级增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亿以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2、在认数的过程中,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掌握亿以内数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是: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法是游戏激趣、情景体验、知识讲授。

  学法是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五)教学准备

  在本节课中所需要的学具是拨珠计数器,教具是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突出需求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创造的`先导。因此,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一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现场直播收视率的有关报道:国内腾讯等多家视频网站对阅兵进行了网上直播。截至9月3日19时,各大视频网站“阅兵”主题视频共1381个,拿优酷网举例,累计观看人次超过25881296人,最高峰同时在线人数超2323500人,再次创下直播时段内历史新高。

  出示的这组数据中有一个是学生已学过的万以内的数,有两个数是将要学习的亿以内的数,提问学生:这两个大数你会读吗?

  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情态下进入新课的学习。此时我顺势引出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以下4个学习步骤:

  1、创造计数单位“万”和“十万”

  在刚才复习了有关数的知识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出挑战性问题:9999的最高位是千位,那么比千更大的计数单位还有吗?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呢?

  让学生带着思考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创造出新的计数单位“万和十万”,学生在拨珠的过程中也明确了10个一万是十万。

  2、创造更大的计数单位

  奥苏泊尔说过:只有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的东西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我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想一想,运用计数器拨一拨,想办法创造出更大的计数单位,学生有了前面的认知基础,在拨珠过程中在创造等大的计数单位的同时就比较容易理解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教师板书),从而进一步得出结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一亿究竟有多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概念,我出示多媒体课件将“一亿”具体形象化,让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3、整理数位顺序表

  课标指出,教师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页有关数位顺序表的知识,在学生自学后再互相交流,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自学交流中完善了数位顺序表,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读数和脱离数位顺序表直接读数,并让学生思考:大数怎样读才能读得又对又快?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在读大数时,可以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进行分级,然后再读就比较容易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使“亿以内数的读法”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中像一卷画轴一样,徐徐拉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三、拓展应用,思维提升

  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如下几道练习:

  1、小游戏(同时用课件出示):用数一数的方法求出一艘游艇的价格(这时要给学生提出数数要求:95万以上,一万一万的数,是103万)、一列火车的价格(20xx万以下,一百万一百万倒着数,是1400万)

  2、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信息套餐,让学生读一读信息中的大数,并说出横线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

  练习的设计,巩固了学生的所学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需求。

  四、课堂总结、感情升华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以及课件演示每人节约一粒米、一分钱、一滴水的生活情境,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大数都是积少成多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五、说板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请看,这一部分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六、教学风格

  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立足学生的发展”,组织学生在有效地数学活动中认识大数,体验大数,应用大数,让每位学生亲历新知的动态生成过程,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不知我以上的观点与分析是否合理、到位,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鞠躬,擦黑板)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徙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明白和探索关不会感触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长,盘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长,盘算中就会出现种种差别和环境。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黑白常须要的。课本在摆设这一部门内容时,有如许一些特点:(1)建立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办理题目标历程中教学盘算,并在生存中找到它的原型。(2)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造就学生迁徙类推能力。(3)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积的定位。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设想

  我这节课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学习,探究方法、实践与应用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同学们,你们爱不爱旅游”问题出发,引入本课例题教学。出示例题,让学生寻找数学信息,直接列出算式,然后引出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以下四个层次的教学: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45×12

  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且允许小组间可以互相讨论。

  2、交流算法,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说,只要学生说的是对的,不管是复杂还是简单,教师到给予肯定,这也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3、师生共同探究笔算方法

  重点让学生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积?最后算什么?

  4、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

  (三)实践与应用

  1、计算:124×35

  改错关键:这个关键计同等个数学医院的改错训练,通过改错又一次的夸大了细致点,而这细致点正是本课的难点。

  2、改错关键:这个关键计同等个数学医院的改错训练,通过改错又一次的夸大了细致点,而这细致点正是本课的难点。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三位数呈两位数的算法是怎样的?。

  教学无定法,还请老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成绩早些提高。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

  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是在学习了平行线和三角形之后编排的,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同时又是为了后面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圆,甚至高中立体几何打基础的,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平行四边形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应用也很广泛,学习他可以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更好地为实现科技现代化服务。

  在前一章《三角形》的学习中,学生对几何"证明"开始入门,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推理论证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为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2. 教学目标:

  (1) 双基目标: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平行线间距离,并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联想、类比、转化、推导、论证、演绎、抽象知识的数学思维品质。

  (3) 非智力目标(思想目标):渗透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未知到已知的数学思想以及事物之间互相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4.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灵活应用。

  二、 教法(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按教学论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任务是制定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控制教学活动的进程,并随机应变、排除障碍,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五点"教学法。具体如下:

  1. 以"问题"为学生学习?"起点";

  2. 以"范式"为学生学习的"焦点";

  3.以"变式"为学生学习的"重点";

  4.以"创新"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5.以"评价"为学生学习的"疑点";

  三、 学法(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本课内容和以上教法,采用的学法如下:

  四、 教学程序(说过程)。

  1. 设问激趣,导入新课(起点):

  首先复习四边形的概念、明确四边形的性质,然后用特殊化方法设计一问题:若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则该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四边形?这样导入新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达到用问题创设数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敢于探索和猜想。

  2. 诱导思维,以诱达思(焦点):

  其次通过设问、质疑,进一步引导学生区分平行四边形与一般四边形,进而猜想出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质。同时教师整理出一种推导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范式,再让学生联想范式,演绎其他推导模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去 观察、猜想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教师的范式的有诱导下,达到演绎数学论证过程的能力。

  3. 变式问题,突出"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的观察、猜想、演绎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四边形的性质,进一步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投影不同层次的典型习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让学生自己去掌握"重点"。

  4. 引导创新,化解"难点":

  设计"无图形"和"无结论"问题,引导学生读题、审题、画图、观分析、猜想、归纳,然后把问题中所有可能的结论推导出来,通过这种开放式问题的解决,既达到突出"重点",又化解"难点"的目的。

  5. 反馈补缺,消除"疑点":

  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时,教师做适当的评价和提示,以弥补学习不足之处,从而达到消除"难点"的目的。

  6. 总观全课,找到收获:

  教师对此课学生的表现作一小结、评价,特别是对"两头"的学生予以表扬,告诉学生本节是本章及以后学习的基础,要求他们在以后学习中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

  7.板书设计:

  4.3平行四边形性质及应用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平行四边形表示方法: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从边看;

  (2)从角看;

  (3)从对角线看;

  4、平行线间的距离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解释与运用,由以往第一学段的图画情境应用题的数模学习过渡到现在第二学段的文字应用题的数模学习。通过教材这种概括的、单列的数量关系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式),这种数学模型将应用到以后文字应用题的学习中去。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知识的基础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1)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难点: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些数量关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关键: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知与形成“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切身体会每个物体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

  4、教学准备: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再向抽象思维转化。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我借助下面的教具帮助教学: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皮尺、秒表。

  二、说教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用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电教法、尝试教学法、反馈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并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整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说学法:

  因为“速度”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故而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观察、实践、探索、分析、思考、交流的过程,逐步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建立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数量关系式),然后运用这个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提供的练习和教师补充的习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标准》所提出: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你寄过贺卡吗?》。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0,111页,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安排在第六单元统计的最后一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之后,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安排了你寄过贺卡吗? 这一实践活动课。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付诸实施,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整个活动,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它背后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整个这节实践活动课,我把它大体分为三部分,在这三个部分中,通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能够感受到寄贺卡与环保之间的联系,即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学生调查,利用身边的数据,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方法得出结论,即分析问题;最后一部分是解决问题,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发现了问题,分析问题之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据此,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 通过阅读材料和进行调查,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它背后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通过学生对课本阅读材料中内容的阅读,和对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1、以学生的观察、调查、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运用多媒体等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提高学生对统计结果和估算等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识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识的欲望。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以及学生的动手、动脑等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1、问题引入,你寄过贺卡吗?、你知道你们平时寄贺卡与环保有什么联系吗?(演示)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2、然后播放一段造纸动画片(演示)。这个动画直观、形象,学生一看便知道纸是用什么造出来的,这主要是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后面阅读材料中的数据打下基础,减轻学生的理解。因为我怀疑,如果没有此动画片,学生对纸是由树木造出来的不太相信,播放此动画片能直接打消学生的疑虑,进入乐学状态。

  3、继续播放影片(演示),出示阅读材料,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了大量的木材,对废纸的有效回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分析问题 感知教材

  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根据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以及对调查统计结果数据分析的过程。这部分内容,贯穿了对统计结果和估算等数学知识的运用,需要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这部分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1、将我个人的调查结果公布(演示),再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它们的总数和平均数。

  2、全班同学每五人为一小组讨论五个问题(演示),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每个小组还可以把讨论的结果拿到全班交流,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现有的统计数据进行思考,合作探索解决问题。我相信,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他们能得到样一个结论:为保护森林,应该少寄贺卡。在这些讨论问题中,第五个问题,谁能说说少寄贺卡,除了能保护森林之外,还有什么好处吗?这一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达到拓展的目的。

  (三)解决问题 升华提高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分析问题之后的又一讨论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我再次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讨论出节约用纸、拯救森林的具体措施。对讨论中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我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为此我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结论做成动画(演示),充分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另外,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还特意制作了一个调皮学生,他说他知道,就是不说。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其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根据这部分的教学特点,我制作了一首《高山流水》背景音乐放在里面,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播放。这首音乐听上去本身就有一种让人回归大自然的感受。

  (四)归纳总结 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演示)。并布置学生课后练习:仿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一张你喜欢的贺卡送给同学。(如生日贺卡、新年贺卡等)

  本节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07-29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11-19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18

《数学广场—相等的角》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08-10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说课稿06-24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说课稿11-29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说课稿06-2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02-07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范文04-20

《天平游戏》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