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精选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1
教学设想:
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导入语:今天孙老师给唐老师出了些题目,我想请大家帮我一起解答,你们愿意吗?
算式接龙。
出示小黑板:
师:孙老师还问我从这两组题目中发现了什么。你们能帮我找一找每组两题的联系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二题开头的一个数。孙老师说根据这4道题还可以写成2道算式,你们想试一试吗?
(小组讨论、汇报算式)
师:像这样一个算式里面包含两个加号或减号,我们把它分别称为“连加连减”。
(板书课题)
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连加连减”。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一:
师: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个故事。
星期天,小红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都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了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小红第三次运来了一个最大的,小红一共运来了多少个?
故事听完了,你们都听清楚了吗?
看例一挂图回答问题:
(1)奶奶摘的是什么呀?
(2)是谁帮奶奶运南瓜的?
(3)小红第一次运了几个?
(4)第二次呢?
(5)第三次运了几个?
(6)小红一共运了多少个?
最后一题小组讨论,列出算式。
学生口答:4+2+1=7。
老师板书
师:“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呢?谁能完整地说一遍,这样的.算式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书上第58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树上原来有4只小鸟,第一次飞来了3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4+3+3=10”)
师: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教学例二。
出示例二挂图。
学生交流说出图意。
学生: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了3根,第二次又摘下了1根,还剩几根?
学生汇报算式“8-3-1=4”。
师:“8”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呢?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书上第58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池塘里原来有9只小鸭,第一次游走了2只,第二次游走了4只,池塘里还剩下几只?
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9-2-4=3”。
师: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学的都非常认真,现在老师要看看我们小朋友是不是真的学会了。
1、学生独立练习书上第58页想想做做第1题,共同订正。
2、出示小黑板:连线。
指名学生口答。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4、5、6题)
五、思考题。
找规律填数:1、2、3、5、8、( )
在□填数使横行、竖行上的数相加的和都是10。
六、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后记
教学从学生已掌握的10以内加减法的“算式接龙”游戏开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始终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给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了计算教学的“静态”灌输,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机械记忆和反复练习,让学生观察、思考,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新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2
一、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 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 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教学方法
1. 创设情景、激趣学习: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理解和说的能力。
2. 自主探索、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采用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演示小明喂小鸡的情景,引出连加的`概念。
2. 学习连加:分步操作,学生观察并列出算式,理解连加的含义和计算步骤。
3. 学习连减:延续连加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后的情景,引出连减的概念,并学习连减的计算步骤。
4. 巩固深化:通过练习和游戏的形式,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数学第二单元内容,教学教材第59页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发展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模型意识与推理意识。本节课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连加连减这种需要分两步进行的口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进行连加、连减的口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 难点:能够正确进行连加、连减的口算,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
五、教学方法
1. 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践:通过创设喂小鸡等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2. 动手操作、积极活动: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数手指头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小明喂小鸡的情景,引出连加的概念。
2. 学习连加:通过分步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并列出算式,理解连加的含义和计算步骤。
3. 学习连减:延续连加的情景,引出连减的概念,并学习连减的计算步骤。
4. 巩固深化:通过练习和游戏的形式,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和口算能力。
5. 课外延伸: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培养应用意识。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对加减法含义的拓展,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的理念。同时,它也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但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 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游戏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五、教学方法
1. 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践,具体形象法。通过喂小鸡等情景,让学生能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2. 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学生数手指头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小明喂小鸡的情景,引出连加的概念。
2. 学习连加: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并尝试编写连加的算式。
3. 学习连减:延续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从而引出连减的概念。
4. 巩固深化: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这一知识点是对加减法含义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前,已经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连加连减这样需要两步计算的知识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进行连加、连减的口算,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连加、连减的'口算,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五、教学方法
1. 创设情景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连加连减的应用。
2.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连加连减的理解和掌握。
3. 游戏巩固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学生对连加连减的掌握。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小明喂小鸡的情景,引出连加的概念,并让学生尝试编写连加的算式。
2. 学习连加: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并尝试进行口算。
3. 学习连减:延续上面的情景,引出连减的概念,并让学生尝试编写连减的算式。
4. 巩固深化: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和掌握,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6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数学第二单元内容,教学教材第59页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发展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模型意识与推理意识。从2022版新课标来看,本节课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口算能力。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2.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解决问题: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连加、连减的知识解决问题。
4.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 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连加、连减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
1. 创设情景法: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索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景,引出连加、连减的概念。
2. 学习新知: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3.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和游戏等方式,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7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数学第二单元内容,主要包括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发展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模型意识与推理意识。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是对加减法含义的拓展,也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熟练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但是,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2.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3. 解决问题:能够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 难点:正确进行连加连减的口算。
五、教学方法
1. 创设情景: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3.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出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通过创设情景、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连加连减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口算能力。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深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8
一、说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计算理解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让学生体验连加、连减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属于培养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计算出的得数,而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 让学生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3.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计算的习惯。
4.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 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践,具体形象法。创设喂小鸡这一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感受生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生活劳动,进一步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观察意识。
3. 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数手指头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初步感知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1. 激情质疑问,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有位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他叫小明,他家有个农场,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经常在家里干活,今天他又来帮爸妈干活了。瞧!他在干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2. 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一:5只小鸡在吃米,又跑来了2只。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谁会列式?板书:5+2。
操作二:又来了1只。师:这时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师:谁会列式?生说。师板演:5+2+1=8。谁会读这个算式?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里,再把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3. 学习连减。
师: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生:又去玩了,走开了……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请学生站起来指着图说说)生: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列示:8-2-2=4。生: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
小结:像这样三个数用减号连起来的算式叫连减,在计算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里,再把记在心里的得数剪掉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4. 做一做:课本上的两道题,看图列式说图意,用手计算。
5. 完成练习题。
6. 学生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六、说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2+1=8
8-2-2=4
七、说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初步的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让学生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增强学生的信心。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9
一、说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且它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 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 数学素养培养目标:应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 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四、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
2.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3.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
4. 寓练于乐。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一个悬念“只要猜出大脚印下的数学秘密,就能通向一个美丽的数学城堡。”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五、说教学反思
1. 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 在上完新课后,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说课稿06-17
《连加连减》说课稿(精选3篇)07-05
《连加、连减》反思03-09
数学教案:连加连减优秀03-13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01-15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05-29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02-09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