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线的认识》说课稿

时间:2024-04-03 08:03:43 数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线的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线的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线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线的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2、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难点: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二、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运用了“创设情境——操作活动——建立模型(这节课主要是建立线的模型)——实践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上,选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注重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三种线的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发现生活中哪里有线?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引出课题: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直的,有弯的,数学中同样也有直的线和弯的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直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播放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孙悟空图片,让学生说说孙悟空手里的宝贝是什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代表金箍棒,再在它的两端分别点一个点,表示金箍棒的两头,从而认识线段,并介绍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接着追问学生,金箍棒有什么本领?并及时通过动态的演示,把金箍棒的'一头放在地上,让它向另一个方向延伸,从而认识射线。再在黑板上画一条线表示金箍棒,一端点上端点,让它向上变长,让学生体会它可以变得无限长,我们是画不完的,所以只画出它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然后让学

  生继续想象,如果把金箍棒横着拿在手中,它可以向什么方向延伸?让学生试着到黑板上画这样的线,并认识直线。这样,借助金箍棒的神奇变化,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三种线的特征,并加深了对“无限延伸”的理解。

  接着,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如一扇门、射灯、斑马线、铁路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图形的特征,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进一步区分三种线,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课件向学生出示表格,让他们明确这三种线的特点:端点、延伸情况、与直线的联系。我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以四人为一小组共同商讨,把商量好的结果填写在表中。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找出三种线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这三种线特点的理解,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四)三种线的读法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由于前面学生对这几种线的特征以及端点的概念比较明确了,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包括射线为什么只能从有端点的一端读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本环节我先对线段的读法作以示范,然后射线和直线的读法让学生自己尝试,并说说为什么射线要从有端点的一端读起。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五)实践运用,强化理解。

  让学生自己试一试,过一点能画多少直线,过两点呢?

  看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路,哪一条最短,要求学生独立。

  另外,增加了一些练习,如判断题:

  (1)直线AB长30cm。()

  (2)线段的一端能无限延长。()

  (3)线段CD长5cm。()

  (4)射线的两端能无限延长。()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这些内容更有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抽象出三种数学图形,深刻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探究其特征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在判断正误的练习中,三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更进一步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升华成认知;在“试一试”、“量一量”活动中,让学生把认识用于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技能。整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既富有挑战性,又较易达到目标,这样设计,较高地达成了本课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线的认识》说课稿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15—16页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线与角》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并会用字母表示。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处理:直线、射线、线段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个别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还不曾深入了解,鉴于学生的思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特点,我充分运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边设疑边探索;边实验边总结,最后由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线段。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一对带线的盒子(即一根长长的线由两头向中间缠起,然后将两团先分别放在两个封闭的盒子里,)、剪刀、手电筒、尺。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那些线?”(直线、线段、射线,还有学生回答为毛线、白线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不错,但毛线和白线是一种生活中的实物,而直线、射线、线段是将生活中的线抽象出来的一种表达形式。今天我们就具体来研究它们。

  板书:直线 射线 线段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使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召唤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实验验证 探索真理

  (一)分组活动

  活动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1、选两名学生每人拿一个盒子分别向两边拉,但要保证线是直的,要求四名学生认真观察整个过程。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盒里的线怎么拉也拉不完。

  生:我发现线是直的。

  生:我想我继续拉一定会到头。

  师:根据观察到的这些你们认为它属于你们说的哪种线呢?(有的说直线、有的说是射线)

  师:它是直线,今天我只拿来直线的一部分让大家观察。一会你们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不是射线了。

  师:你们观察到直线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两端都可以不停的拉长。

  师: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

  生:直线是无限延长的。

  教师板书直线的特点:直直的、无限延长

  活动2:

  1、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剪断,然后一名学生将线头固定不动,另一生将线继续拉长。共同观察其特点。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只有一段可以拉长。

  生:这一端也是可以无限延长,另一端固定不动的。

  生:这条线也是直的。

  生:固定不动的那一端是端点。

  师:哪是它的端点呢?用手指一指。

  生:那个线头就是。

  教师板书:一个端点、直直的、一端可无限延长 ·

  活动3:

  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的另一端剪断,然后两名学生再向两端拉。共同观察其特点。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线的两头不能延长了。

  生:它有两个端点。

  生:它也是直直的。

  教师板书:直直的、两个端点· ·

  【设计意图:合理的设计实验过程,创造良好的探究情境,能引出学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探索思考。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索,使学生感到自己就象科学家那样在实验、探索中去发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手势表示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手势表示三种线的特点。

  学生表示的方法为:直线——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不停运动,射线——一手固定,另一只手水平方向运动,线段——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运动,然后停止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的理解。】

  (三)介绍线的读法

  三、联系生活 实践应用

  1、寻找生活中有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实体。

  生:太阳光线是射线。

  生:视线是线段。

  生:我觉得视线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线一样,是射线。

  师:如果从人的眼睛到所看到的物体,你认为这一段视线是什么?(线段)

  生:火车道是直线。我的课桌的边是线段。

  生:……

  2、完成书中画一画、练一练中的内容。

  【设计意图:实际应用充分体现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修养。】

  四、总结

  谁想当小老师,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总结即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评价

  说一说老师今天的表现怎样?再说说你的表现怎样?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下节课哪方面你会表现的更好!

  【设计意图:通过课时的总结评价可以使大家及时地认识自己,找到优点和不足;同时也能使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勉励,共同进步。】

  课后反思:

  让“心”的参与,唤起学生深藏的智慧。

  任何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唤起他们真挚而深刻的情感,促使他们用“心”去参与,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因此在课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充分的学具,将学生分成了十组,每小组准备一对带线的盒子、一把剪刀、手电筒、尺。并合理的设计实验过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情境,能引出学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探索思考。在这个环节中,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活动中,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学具,主动思考,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亲自发现了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在探索中可以看出学生个个兴致盎然,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天真的笑容在“玩”,每个人都带着急切想揭开其中的秘密的一种心情在“玩”,课堂气氛格外的轻松,他们的心情格外的愉快,他们探索出的结果格外的准确,我想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领悟也会格外的深刻。

  在我们的课堂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也有差别。如果我们对情境或问题的设计没有感染学生,没有激发他那种学习的欲望的时候,他的参与是被动的,只是听别人的表达、看别人的操作;甚至到了一切与我无关的地步。那么他的心中只有别人的见解,而没有自己的思维。

  就像我们的孩子学画画一样,老师在黑板上画一颗圣诞树,他心中就有一颗圣诞树。如果老师给她一个题目《圣诞节》,再让学生去画,多数孩子的画中都会有圣诞树,因为他的眼里只有黑板上的画,于是他心中很难创造一幅自己的画,画中也自然没有自己的创造——没有心的参与,就只能重复别人。

  而只有让学生的“心”在参与数学活动时,他的心中才会有数学,才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才会有自己的标新立异。

  让“心”的等待,换回秋天的累累硕果。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每一节课必须有1/3甚至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索、交流,因为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和探索都需要很大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有所发挥、有所创造。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力。每节课都会从他们的小脸上洋溢出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经常会出现预料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我们在情急之下往往是为学生搭好了桥,让学生顺利的走过去,甚至在送一程。孩子们轻易得来的果实不辣、不咸、不酸、不甜,没味!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不但得不到发展,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能否还记得曾经得到过这样一个果实呢?学生的思维是在教师的等待中开发的,是在“学生的手指尖”上诞生的,是在从“想不到”到“想出来”的过程中发展的。因此无论是长期等待还是短期等待,教师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

  让我们一起用心去等待,等待着学生用心品味出数学的魅力。

【四年级数学上《线的认识》说课稿】相关文章:

《线认识》说课稿06-1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0篇)08-11

《线认识》说课稿(5篇)12-28

《线认识》说课稿5篇12-27

《线的认识》说课稿范文10篇09-20

六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倒数的认识09-21

六年级数学上册《倒数的认识》说课稿06-28

六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倒数的认识09-21

四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