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时间:2023-11-16 11:41:24 王娟 四字成语 我要投稿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22则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22则,欢迎大家分享。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22则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1

  【成语】:

  邯郸学步

  【拼音】:

  hán dān xué bù

  【解释】: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成语故事】:

  据说,赵国的首都邯郸的人走路的姿态很好看,动作非常优雅、轻快。

  燕国有一个少年听到这个传说,非常羡慕邯郸人,就走了很远的路去赵国,想学习邯郸人走路的'方法。刚开始,他整天站在街头,仔细研究每个人走路的姿态,再慢慢模仿他们,可是都没有成功。后来,他想可能是受到过去走路习惯的影响,所以,他决定要忘掉以前走路的方法。从那时候起,他更专心研究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不过,再怎么努力他还是学不会,最后他只好放弃。可是,因为他把以前走路的方法忘得一干二净,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走路,只好一路爬着回去。当别人看到他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他。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2

  【成语】:

  拔苗助长

  【拼音】:

  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释】: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成语故事】:

  成语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这部书中有个故事十分有名: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轲借用这个故事向他的.学生们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就会把事情弄糟。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3

  【成语】:

  自相矛盾

  【拼音】:

  zì xiāng máo dùn

  【解释】: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成语故事】:

  在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说自己所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能把它刺穿;又夸说自己所卖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东西不被它刺穿。路上有人听见后,忍不住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楚国人立刻瞠目结舌,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4

  【成语】:

  买椟还珠

  【拼音】:

  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释】: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5

  【成语】:

  瓜田李下

  【拼音】:

  guā tián lǐ xià

  【解释】: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成语故事】: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担任工部侍郎。

  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6

  【成语】:

  管鲍之交

  【拼音】:

  guǎn bào zhī jiāo

  【解释】:

  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成语故事】: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7

  【成语】:

  高山流水

  【拼音】:

  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释】: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象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象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8

  【成语】:

  刮目相看

  【拼音】:

  guā mù xiāng kàn

  【解释】: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成语故事】:

  刮目相看出自三国东吴军师鲁肃之口。

  东吴吕蒙,勇敢善战,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越读越起劲。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扩大,见解也日益深刻。军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驻地,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议,吕将军进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还是去一趟吧!

  鲁肃前去看望,吕蒙设宴招待。席上,吕蒙问:军师这次接受重任,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不知有何打算?鲁肃答道:兵来将当,水来土淹,到时再说吧!吕蒙听了,婉言批评说:现在吴蜀虽然结盟联好,但关羽性同猛虎,怀有野心,战略应该早定,决不能仓促从事啊!并为鲁肃筹划了五项策略。鲁肃听了,非常折服,并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没想到学识与谋略也日渐精进,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9

  【成语】:

  画蛇添足

  【拼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成语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给底下办事的'人,但酒不够分,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得最快的人就可以喝酒。

  其中一人画得最快,正打算拿酒来喝,因见其它人还未画好,他就再为蛇添上脚,此时另一人刚好画好了,便从他的手上把酒抢过来,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为甚么要为它添上脚呢?”说完就把酒喝掉了。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10

  【成语】:

  高阳酒徒

  【拼音】:

  gāo yáng jiǔ tú

  【解释】:

  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食其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郦食其)踵军门上谒……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按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非儒人也。’”

  秦末汉初时,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有一个叫郦食其的人。他家境贫穷,又没有职业,只好在乡里做了里监门(相当于地保)。当刘邦率军路过陈留的时候,郦食其碰见了一位老乡,是刘邦手下的一个骑兵。他让这个人向刘邦推荐自己,说可以帮助刘邦成就大事业。这个小兵真的`向刘邦推荐郦食其,刘邦就让郦食其到驿舍里去见面。

  这天,郦食其来了。门卫进去通报说,郦食其来了,刘邦问:是个什么样的人?门卫回答:看他的举止打扮,像个儒生。刘邦历来对读书人有一种偏见,曾经往读书人的帽子里尿过尿。这次听说郦食其是个儒生,便说:我正忙着天下大事,没有时间见读书人。门卫把刘邦的话传给了郦食其。郦食其十分生气,瞪着大眼按着宝剑说:“你再告诉刘邦,我是高阳酒徒,不是什么儒生。”

  刘邦见郦食其非同一般之人,便召见了他。两人边喝酒边攀谈,谈得挺投机。后来,郦食其设计攻克了陈留,为刘邦的军队解决了粮草供应,被刘邦封为广野君。郦食其又将其弟郦商荐归刘邦,被刘邦封为将军。楚汉战争中,郦食其说齐王田广归汉,韩信乘机袭击了齐国。齐王以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烹死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将“高阳酒徒”引为成语,指好饮酒而狂放不羁的人。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11

  【成语】:

  风烛残年

  【拼音】:

  fēng zhú cán nián

  【解释】:

  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成语故事】:

  刘因,是元朝初年的人。他非常聪敏,写了一手好文章,并且肯下功夫读书,著作有“静修集”和“四书集义精要”等著名的书。他幼年时父亲就死了,一向对母亲很孝顺;长大以后,曾在朝廷做右赞善大夫。后来因为母亲生病,才辞去官职,返回家乡侍奉母亲。不久,朝廷又叫他去做官,他却不愿意再去了。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放弃这个做官的机会呢?他回答说:“我的母亲已经九十岁了,就好象是㈱风中残烛﹞,朝不保夕,我怎么可以远行,去贪图那些荣华富贵呢?”

  这句“风中残烛”本来是比喻风中烧残的蜡烛,很容易熄灭的意思;一般人就用来形容老年人的衰竭,不久人世。例如,隔壁的老奶奶最近经常生病,犹如“风中残烛”。这句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切衰竭的事物,例如在商场上,可以这么说:“最近商场的景气不好,这家公司经常入不敷出,犹如“风中残烛”,不知还能维持多久?”另外,“风中残烛”也可以叫做“风前之烛”或者是“风烛残年”。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12

  【成语】:

  暗渡陈仓

  【拼音】:

  àn dù chén cāng

  【解释】: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或暗中进行活动。

  【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把汉中和巴蜀一带封给先入关中的'刘邦。刘邦听从谋士张良的计策,到汉中时,人马过后,烧毁沿途的栈道,表明自己不再回关中了。项羽从此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命士兵修复原来烧毁的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进攻关中的样子,实际上却带领主力部队抄小道趁守将不备袭击了陈仓,进而攻人咸阳,占领了关中,揭开了楚汉大战的序幕。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13

  【拼音】

  ěr yú wǒ zhà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于是两军讲和。

  【出处】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

  【解释】

  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彼此互相玩弄

  【近义词】

  勾心斗角、尔诈我虞

  【相反词】

  推心置腹、坦诚相见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14

  【注音】

  mài jiàn mǎi niú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渤海一带农民因饥荒被迫当上了强盗,汉宣帝刘询派70多岁的龚遂任渤海太守。他上任后大力宣传只要从事农业生产不再做强盗的一律不咎既往,他开仓借粮,救济饥民,于是这些百姓纷纷卖剑买牛从事农业生产,安居乐业。

  【出处】

  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汉书·龚遂传》

  【解释】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停止战争

  【近义词】

  偃武修文、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反义词】

  投笔从戎、南征北战、东征西讨

  【成语示列】

  惟有躬耕差可为,卖剑买牛悔不早。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15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问他现在要办的事情很多该如何处理,孟子说应该知道要做的事情中哪些是最急需办的就先办,不能面面俱到。如果父母死子女在服丧期间吃饭狼吞虎咽,喝汤时响声很大,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自己当前该干什么。

  【典故】

  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汉书·食货志》

  【释义】

  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本末倒置

  【相近词】

  舍近求远、贪小失大、舍本从末

  【反义词】

  追本求源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16

  【注音】

  huī mù tǔ cān

  【出处】

  昔周公旦,父文兄武,九命作伯,以尹华夏,犹挥沐吐餐,垂接白屋,故周道以隆,天下归德。 《后汉书·文苑传下·高彪》

  【释义】

  指礼贤下士。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结构】

  联合式

  【相近词】

  握发吐哺、吐哺握发

  【押韵词】

  狼狈不堪、杳无人烟、触地号天、拄颊看山、不识马肝、扑地掀天、一柱承天、萁豆相煎、喉舌之官、落纸云烟、......

  【年代】

  古代

  【成语故事】

  西周时期,周成王继承父亲的遗志,分封诸侯,他封伯禽为鲁侯,周公向兄弟伯禽祝贺,说:“你以前是鲁国的有名能士,你到任后不要忘记你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现今成王的叔叔。你要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爱惜人才。”

  【成语示例】

  昔周公旦,父文兄武,九命作伯,以尹华夏,犹挥沐吐餐,垂接白屋,故周道以隆,天下归德。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高彪》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17

  [成语拼音]

  jǐ qiáng líng ru

  [成语解释]

  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典故出处]

  《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成语故事

  孔子有位朋友叫柳下季,他的弟弟跖是战国初期奴隶起义的.领袖,人称盗跖。有一次,孔子去找跖,想劝他别再为害天下。跖对孔子说:“你所说的话如顺从我心意就让你活命,如违逆我心意就让你死。”孔子说,跖足可以南面称王,但却被称为盗,应该以此为耻。听了这些话,跖非常生气,大声斥责孔子说:“不要拿名利引诱我,把我当做愚昧的人。”然后,话锋一转,跖又说:“自黄帝时起,就争斗不止,血战不停。尧和舜兴起后,又设立了百臣。商汤流放了他的国君,周武王杀死了商纣。从那以后,大家都凭借强大欺凌弱小,以多数侵略少数。所以自商汤、周武王开始,他们都已属于作乱的一类人了。现在,你却把文武那一套东西教给后世,蒙蔽天下之主,借以求得富贵。所以我认为,天下的盗贼都比不过你。为什么人们不叫你盗王,而偏叫我盗跖?”最后,跖说孔子所说的那些,都是他所不愿听的,并叫孔子立刻离开。孔子叹气说,自己这是自讨苦吃,摸老虎胡须还险些被老虎吃掉。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18

  【成语名字】

  附影附声

  【汉语拼音】

  fù yǐng fù shēng

  【近义词】:

  附声吠影

  【反义词】:

  针锋相对

  【成语出处】

  清·钮·《觚剩·惠士陈言》:“何意三春出作之时……始觉说痴说梦,无非附影附声。”

  【成语解释】

  指盲目附和。

  【附影附声造句】

  跟在人后附影附声,很没有骨气。

  【附影附声的成语故事】

  《觚剩·惠士陈言》:况草木知名,久企祥云过岭;而父老观化,弥殷甘雨随车。何意三春出作之时,尚违十郡来苏之愿,始觉说痴说梦,无非附影附声。空传活佛者千家,杨枝不滴水;漫道福星兮一路,?屋无余光。讵仁泽之已枯,乃和风之未动,惟有摇摇佞草,环生?戟之间;止余汩汩贪泉,曲注庭闱之内。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19

  成语名称:

  篱壁间物

  成语拼音:

  lí bì jiān wù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家常用品。

  实用性:

  一般

  感情色彩:

  中性词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年代:

  古代

  成语解释:

  篱:篱笆,围墙。指家园内的平常物品。

  成语来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德之休明,肃慎负其楛矢;如其不尔,篱壁间物亦不可得也。”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桓玄向来看不起桓崖。当时桓崖在京城栽了很多桃树,桃树上结满了桃。桓玄多次去桓崖家要桃,桓崖只给他一些差桃,好桃留给自己。桓玄于是给殷仲文写信嘲笑说:“德之休明,肃慎负其楛矢;如其不尔,篱壁间物亦不可得也。”

  篱字开头的`成语

  篱壁间物

  包含有篱字的成语

  寄人篱下 篱壁间物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20

  成语解释:

  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成语出处:

  《北齐书·陆印传》:“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成语繁体:

  老蜯生珠

  成语简拼:

  LBSZ

  成语注音:

  ㄠˇ ㄅㄤˋ ㄕㄥ ㄓㄨ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

  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老蚌生珠作谓语、宾语;指老年得子。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老蚌珠胎

  成语例子:

  已见熊罴入梦,行看老蚌生珠。(明 赵弼《蓬莱先生传》)

  英语翻译:

  give birth to a child

  成语谜语:

  最受关注的难产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韦端的儿子元将与仲将先后慕名登门拜访建安七子的`孔融。孔融十分喜爱他们。他给韦端写信,认为他的大儿子才学渊博,态度风雅,可以建功立业,小儿子有真才实学,可以持家守业,并夸他老蚌生双珠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21

  【成语名字】

  数米而炊

  【汉语拼音】

  shǔ mǐ ér chuī

  【近义词】:

  一毛不拔、锱铢必较

  【反义词】:

  博施济众、乐善好施、慷慨解囊、倾囊相助

  【成语出处】

  1、先秦·庄周《庄子·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

  2、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是个数米而炊,称柴而。”

  【成语解释】

  1、比喻处理事情的方法琐碎,多劳而少益。

  2、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过分计较小利。也形容吝啬或生活困难。

  【数米而炊造句】 你这样数米而炊,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好处。

  【数米而炊的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著名诗人韦庄出身贫寒,成名后还保持俭朴的生活。经常数着米粒来做饭,用秤称好柴禾来烧火,经常被人耻笑,这样的.节俭已经到了可鄙的地步。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 22

  【成语】:

  吴牛喘月

  【拼音】:

  wú niú chuǎn yuè

  【解释】: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成语故事】:

  在晋武帝时,有一个叫满奋的人,向来都怕吹冷风,尤其更怕寒冷刺骨的'冬风。有一天,风很大,他刚好进宫朝见武帝,看见宫里的窗户是透明的琉璃做成的,好象很不坚固,不禁发起抖来,脸色变得很苍白。武帝觉得奇怪,就问他原因。满奋照实回答。武帝一听,便笑着说:“琉璃窗根本是密不透风的。”满奋觉得很不好意思,便也笑着说:“臣犹吴牛见月而喘。”意思是说:我就好象吴地里的牛一样,一看到了月亮就吓得喘起气来了。

  满奋为什么会有这种比喻呢?那是因为我国水牛多生长在长江、淮河一带,古代这个地方叫做吴,所以那里的牛就叫做吴牛,水牛很怕热,喜欢泡在凉快的水里,它只要一看到太阳,就会全身发热,喘个不停。有一次,水牛看见月亮,误以为是太阳,便吓得大大的喘起气来。“吴牛喘月”就是这样来的。所以“吴牛喘月”就是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02-24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01-28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13篇02-24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13篇)02-24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汇编13篇)02-24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通用13篇)02-24

古代成语故事11-08

古代成语故事精选02-03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