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美术课堂学具材料指导策略
一、美术课堂学生无视准备学具材料现状分析
自实施课改以来,作为全程参与课改的一线美术教师,强烈感受到课改以来,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观。但在教学过程中不乏有些情况,阻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即,在美术课堂中,每节课总有部分学生,没带齐工具或不带工具及材料,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通过了解,对这种在美术课堂上,没准备好工具材料的现象,几乎在每所学校每节美术课上都有所存在。为什么这种现象这么普遍,却又没引起大家的重视呢?我个人认为可能是被公开课,示范课等表面现象所掩盖,也可能是大家都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我认为学生不带齐工具材料来上美术课,不仅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更是学习能力的问题。因为美术课有别于其他课,是需要学生动手和必要的工具材料的实践课。学生如果没准备好工具材料,将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进程,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那么,造成学生忘带工具材料的原因有哪些呢?本人在教学之余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在我校五年(3)班和一年(2)班的问卷调查,得出这样的结果:五年(3)班学生未带工具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忘记,不知道带什么和买不到。而一年(2)班未带工具的主要原因,依次为不知道带什么,买不到和忘记。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高年级学生,在准备材料这方面比低年级的学生要被动,不积极。低级学生准备工具材料的积极性较高,但由于年纪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梳理。为了让学生认清课前准备学具材料的重要性,本人在教学中实施了几种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做好学具材料的准备方法,通过不断的加强引导,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学生无视准备学具材料的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观。美术课堂的实效性通过学生的努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二、美术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准备学具材料的策略
1、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学具表格,引导学生、家长共同准备学具材料。
新教材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每一课的作业内容都可以用不同材料来表现,可以平面,可以立体,也可以拼贴等等。但对于低年级甚至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就有点难度了。由于他们年纪小,生活经验缺少,除了几种常用的绘画工具外,对许多材料不熟悉甚至没见过。老师如果只是在课前泛泛地念几个材料的名称,让他们去准备的话,学生通常只是胡乱准备或是干脆不准备,这既影响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又无法让学生在作业形式上有所突破。于是在每学期初,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份“X年级美术所需学具材料一览表”,分发给学生,表格上面详细写明本学期每节美术课所需要的工具材料,让学生和家长对本学期所需的学习课程和所需准备的学具材料有所了解。按照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学具、材料的准备。确保课堂上能够带齐自己的学具和材料。
2、做好课前预习,了解学习要点,引导学生主动准备所学内容学具。
按要求主动准备学习用具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学生对美术学习有兴趣,自然会记得带齐学习用具或材料。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对每节美术课的内容感兴趣。为此,在每次上新课之前,我都会花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看书预习,并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以此培养学生准备工具材料的兴趣和意识。比如,在执教人教版美术第二册的《小挂饰》一课时,我事先是这样引导学生看书预习:先让学生判断这节课是绘画课还是手工课?学生马上回答是手工课;课本上都用了哪些材料进行制作?学生也能辨别出有彩色纸、彩绳、纽扣等材料;除了这些材料还可以利用那些材料来制作漂亮的小挂饰呢?我拿出事先用不同材料制作好的挂饰进步启发学生,学生们看到我手上拿的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挂饰都“哇”的惊叫起来:可以用吸管!可以用叶子!……。这时我再进行诱导:你们想不想也象老师做这些漂亮的小挂饰呢?
“想——!”教室里响起整齐的回答。
“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哪个同学到时带的材料最齐全最特别,那老师相信他肯定做的最漂亮!”
望着学生们脸上兴奋和意犹未尽的表情,我相信我已经充分调动起他们对下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有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又明确了所需的材料,这时候的课前准备材料工作,对孩子们来说应该是主动而且充满乐趣的。果然到下节课正式上课时,不仅每个学生都带足材料,而且带来的材料更是五花八门,有许多甚至是我没想到的。不用说,这节课学生们利用自己选择的材料制作的小挂饰不仅形式新颖,材料丰富而且充满创造性。可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是培养低年级学生主动准备工具材料的关键。
3、依照材料特性,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乐意接受准备学具材料。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应在材料的创新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常见的油画棒涂色,橡皮泥捏制等表现技法不再吸引他们,对油画棒,水彩笔,蜡光纸,橡皮泥等常见材料也失去新鲜感。这时如果在高年级的美术课堂上千篇一律的使用这些技法和材料的话,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倦的情绪。比如,我在执教人教版第十二册的《泥浮雕》一课时,考虑到条件限制,学校无法为每位学生准备制作浮雕的泥胚,也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花钱自行购买的情况下。就要求六年(二)班的学生们用橡皮泥来制作,结果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带工具,有带橡皮泥的同学上课情绪也不高,作业明显应付了事。甚至有许多同学反映这节课没意思。
经过思考,在六年(三)班上课时,我调整教学方法与制作材料,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块较大的橡皮擦。用学过的阴刻与阳刻的方法刻制自己的名字或喜欢的图形。结果该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带的材料齐全,甚至有学生自主创新,利用地瓜,萝卜等材料进行制作,效果非常好。通过两个班在学习积极性和作业效果方面的比较,可见材料的创新是激发高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有的老师可能会误以为这里所说的材料的创新就是“奇特”,所以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些生活中很难准备的材料,或者花巨资购买,这反而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适得其反。简单的材料,哪怕是普通的白纸和铅笔,如果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动人的作品,那么它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极大丰富。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废弃物,如喝过的饮料罐,废弃的彩色包装纸,过期的报刊杂志,小纽扣等,其实这些废弃物都是可再加工利用的,都是美术课上的好材料,关键是你是不是有心人,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双手。我的做法是让每个学生给自己准备一个小整理箱,平常看到漂亮有趣的材料都收集到箱子里,上课时就带到学校来,根据上课的内容,自己的爱好取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而且还能和其他同学交流分享。通过这样的做法,没带工具材料的学生不仅越来越少,而且创作的材料越来越丰富,最主要是养成废弃物再生,环保的好习惯。经常有学生兴奋地把口袋里的内容展示给我看:吴老师你看,这些糖果纸漂亮吗?这些彩色的吸管我不舍得扔……。于是我趁机引导:这糖果纸的花纹真漂亮,你想用它来做什么呢?可以做成彩色的玻璃窗;那这吸管呢?可以把它变成小挂饰。看来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就已经对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恰到好处地利用有了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执教人教版第一册《闪光的烟花》这一课时,我就发现有用画的,有用彩纸和毛线拼贴的,还有用花瓣拼出烟花的形状,选用的材料都非常符合烟花的特点。毛线、吸管、花瓣等等这些废弃材料在学生充满想象力的设计创造之下,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改变单纯以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唯一评价标准,侧重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重视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所以我觉得,是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正是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一种体现。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偶尔的几次忘记在所难免。而作为老师,应该再多点耐心和爱心。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准备学习用具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创造和谐有趣的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