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透过数据看世界说课及评析
【命名说明】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的第二节《世界新生儿图》的延续。之所以取名“透过数据看世界”, 是因为本章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据,更应学会借助这些数据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而以课题学习的方式呈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参与实践、合作交流、分析演讲、决策评价初步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数学学习的方法更为丰富,应用价值更为广泛。
【学生情况】
七年级的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一方面他们思维活跃,勇于展现自我、渴望得到集体的认同,另一方面生活经验不多,实际操作能力较弱,思维较简单。在我所教级班的42个学生中,有8个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喜欢做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13个学生能力中等,能够较好完成作业,大部分性格开朗,富于表现自己;14个学生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还有7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弱,部分学习习惯相对较差,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同学的帮助。鉴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了课题发布会的形式完成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与同伴间的思想交流和思想冲突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教学准备
一、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本节课于上节课《世界新生儿图》之后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课题学习。新课标关于统计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逐渐形成统计观念,学会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学生只有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去,亲身经历,才能发展自己的统计观念。学生已于七年级上册学习了三种统计图,因此在上节课学习了用面积估算的方法制作形象统计图及从形象统计图中尽可能获得更多的信息的基础上,对这节课做了如下安排:
1.在上节课结束时提出任务: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数据搜集与分析,制作简单的统计报告;
2.对统计的结果,以课题发布会的形式在这节课上进行展示,并对统计的一般思路作出总结和归纳。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课题内容,初步学会如何去找问题、提出问题;
2.会借助广播、电视、报刊、计算机网络、社会调查等多种渠道搜集生活中的数据;
3.会用所学知识整理数据,画出统计图;
4.对统计图进行分析并解释,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由此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和良好的数学意识;
5.学会关注身边的事、关注社会,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交流中,思维撞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和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以课题发布会的形式,进一步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围绕问题搜集数据、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作出决策,感受数据统计的全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2.难点:
搜集数据的途径和方法以及透过数据发现问题并对简单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学法、教法:
1.学法:
实践学习法: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活动学习法:是学生以发布会的形式,互问互答、相互评价,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促进统计观念的形成。
2.教法:
活动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开放性教学法: 是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自选课题、对过程中的困难自由提问,更好的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思想方法。
多维评价教学法:是通过师生、生生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设计课题:每个小组任选一个社会角色,了解该角色的职业特点,确定其对问题的关注点(数据统计方面的),分别设计课题。
2、分组分工:以强弱搭配、责任到个人为原则,按每4人一组合理分组。
3、制作课题报告:围绕课题,搜集和整理数据,用统计图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制定相应的决策,并以文稿及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课题报告。
课前准备尤为重要,只要有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召开课题发布会召开课题发布会
第一环节:由学生主持人宣布发布会开始
并随机抽取1份作品,后面的作品则由学生推荐或自荐。
第二环节:学生介绍作品内容:
本环节的两个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按以下内容进行介绍:
(1) 提出问题的原因和角度
(2) 搜集数据的途径和方法
(3) 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4) 根据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及制定的决策。
(5)在制作报告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
2.发布课题报告的形式可采用主动提问式和自我陈述式两种形式(也允许学生选择其它方式)
(1)主动提问式:
即先以提问的形式发布报告 然后详细介绍自己的报告
(2)自我陈述式:
即先陈述自己的报告内容 然后由其他同学提问补充
本节课一共发布了4个课题报告:有《农村---中国经济的伤疤》、《桂林市“两江四湖”游客调查》、《中国电子游戏软件排行榜》、《名牌汽车销售调查》
下面,就其中的两个课题报告的发布情况进行简单介绍
其中课题报告《农村---中国经济的伤疤》的制作小组拟定角色为“经济学家”,对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选择主动提问的方式发布报告。(见附件一)
首先,他们一边展示作品,一边根据作品内容向其他同学提出了以下问题:
1.贫困人口用什么图示表示?
2.猜猜每列第一个图什么意思?每个图表示多大数据?
3.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4.为什么贫困人口减少?
5.你们认为这些数据是否可靠?
整个作品展示过程,在同学们互问互答、相互补充中完成。
另一个课题报告《桂林市“两江四湖” 游客调查》的制作小组拟定自己是旅游局局长,对两江四湖的游客人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选择了自我陈述的方式发布报告(见附件二)
首先,他们详细陈述了报告内容
……
然后,其余学生扮演小记者,根据报告内容进行自由提问和补充,如:
1、能不能把你们搜集数据的过绍程介得更详细些?
2、对“两江四湖”的发展,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等等
第三环节:学生的及时评价
每一个小组结束报告后,都由学生进行及时的相互评价。
如:分析农村贫困人口的报告结束后,学生评价发布小组:
有的说:他们的表达能力很强,问问题很有条理
有的说:他们画的破碗蛮有创意的
有的对数据的来源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等等。
第四环节:教师的及时点评
例如:
前面发布农村贫困人口报告时,我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提出:根据数据是否能说明各个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都在减少呢?学生对此进行了讨论,如他们提出在沙化严重的地区,贫困人口反而有增加的可能性等等。
在课题发布会结束时对本次发布会进行总结。
由学生主持发布会,不仅使其本人的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减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和谐。
给出这个要求是考虑到学生实际能力与经验的不足,给一些适当的规范和要求,使学生能更好地围绕重点问题进行活动,避免偏离主题。
发布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并能根据具体内容更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虽然某些问题的内容很简单,但学生从点点滴滴的问题中去体会了生活中的数学,进一步巩固了用面积估算的方法,较为精确和更形象的制作形象统计图。
发布小组的搜集数据、制定决策等困难实际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困难,通过发布小组的介绍和回答,让其他同学在今后解决问题时有了更多的借鉴。
通过学生的相互评价,提高了学生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活跃课堂,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数据有时会有误导性,会掩盖数据背后的问题而给人带来错误的判断,通过进一步的评价,提高学生善于从表面发现背后问题的能力。
总结
我主要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如:哪个组的作品构思巧妙?哪个组的形象统计图比例掌握得好,形象直观?等等。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何体会?
总结后引导学生概括出统计的一般思路:
在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中提出问题 围绕问题搜集数据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这是初步方法)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最后制定决策。
在结束本节课之前我还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是不是我们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只有这些方法呢?我们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就很全面和深刻吗?告诉学生目前的学习还远远不够、等到将来知识储备更多时,我们对这些数据还要做更深刻的分析。
通过师生、生生总结经验,使学生不断积累知识,扩大认知结构,从而对新的问题能更容易的同化和顺应
伴随着新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了新的渴求,进一步激发兴趣,并为今后的学习留下更多的思考余地。
布置作业
最后布置作业
1、在课上交流、借鉴的基础上,各小组继续完善课题报告;
2、在学校网站上发布学生作品,并组织学生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优秀作品。
1.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2.让学生体会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学反思】
此次说课属课后说课,也是对课题学习的一种新尝试。现对其教学反思作一介绍:
1、可取之处
(1)、秉承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习对生活、对终生发展有用的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的课改理念,使教学关注的焦点由课堂转向了学生的现实生活。
(3)、过程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节课中,学生作为社会人主动参与课题活动,充分获得表现和发言的机会,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并提高了自信心和社会能力。
2、要注意的方面
课堂上有的学生有时过于活跃,教师应及时调控;此外学生在课堂上所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种资源,老师应很好地加以应用,同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注意引导他们数学地思考和交流,避免表面的热闹实质的空虚。
3、学生反馈
课后通过与学生交流及他们所写的体会了解到基础较弱的学生通过这节课建立起了初步的统计观念,达到了最近发展区。另外,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上课的内容很感兴趣,希望知道更多分析数据的方法。
通过这节课我对教师角色的把握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学习的指导者、纪律的管理者,更是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的重组者,并在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把教学引向新的高度。
【教学评析】
课题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已被纳入数学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材料。对于如何开展课题学习,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将是广大师生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带着这样的思考沈老师作出了积极而又大胆的尝试。概括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可归纳如下:
1、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在《生活中的数据》这一章中,教材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的内容—制作“人口图”,考虑到七年级上册已出现过课题学习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探究能力,教师改变了原来的课题学习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反映了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敢于创新的良好意识。
2、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课题发布会的形式展开教学的全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通过对课题的发布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同时在对问题的探讨及答辩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思维决策能力。也正是伴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能力自主构建。
3、规范了引导,调控有序。虽然是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但并非漫无边际。在教师的规范要求下,学生能自主的进行探索,课堂教学的进程始终围绕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问题讨论热烈而有序,思维活动充分又有深度,及时的多元评价既肯定了成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又为掌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统计决策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4、抓住数学的本质,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本节课看似象一节活动课,但其中蕴涵了许多数学知识、技能及思考方法。如:数据的收集与计算,统计图的制作、比较、估计、决策等。充分反映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辩证思想,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
【透过数据看世界说课及评析】相关文章:
透过窗户看世界作文12-10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01-17
透过车窗看世界作文11-02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精]08-24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精选31篇)11-01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精选12篇)01-13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合集3篇01-25
透过车窗看世界作文优秀【2篇】11-25
《咏雪》说课案例与评析(精选13篇)11-22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汇编[3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