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班级管理工作观念
马克思说:“必须完全保持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污泥中”。铁的纪律,是任何团队组织形成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强化纪律要求、规范学生行为对于提高学生成绩至关重要。那么如何管理、如何规范呢?我认为应从群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大方面入手。
一、强化群体规范教育班级管理
群体规范教育,就是为了告诉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惩罚。群体规范一旦形成,便要求成员遵守它、服从它。教育学生遵守班规校纪,一是强制手段,二是影响学生心理来实现,二者缺一不可,当然在操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一开始就压出褶儿来”。为了给以后的工作扫除障碍,迅速形成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班集体,每接手一个新班级的开始工作至关重要。(1)开好第一次班会。第一次班会是在学生报到当天开,讲清纪律要求,包括一日常规、课堂常规、自习要求、出勤制度、请假制度等。比如规定自习课不得交流:说话、传纸条、打手势等都是交流方式,都容易导致自习秩序混乱,破坏学习氛围,因此必须明确处罚条例,违反者严肃处理。使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从而起到警示、约束作用。(2)言出必行,令行禁止。纪律约束条例制定后,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否则就是一纸空文。纪晓岚有句名言很有道理:刑罚之第一要义在于使受刑者深感其痛。对于违纪者必须按规定严肃处理,只有深深刺痛他才能震撼他。所谓“响鼓就得重锤敲”,隔靴搔痒,无济于事。
2、“无威严不足以立权威”。班级管理工作要做到事半功倍、卓有成效,必须树立教师权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搞好学科教学,赢得学生认可。教学始终是老师的生命线,教学质量不高就难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其权威性也将大打折扣。(2)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班级管理不怕严,怕严而不公,不公则不能服众。(3)身体力行,以身示范。我们要求学生早7:20、午2:20到班,班主任也应尽量按时到班以垂范学生、鼓舞学生。过去几年中,我每天坚持按时到班,包括周六日,这样学生就不敢也不好意思迟到。迟到反映的是学生精神的懈怠,这是学习的大忌,必须严抓。(4)与学生保持距离。老师与学生在法律上、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管理中老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学生在接受管理中就要服从。当然这里我并不否定教师的服务职能。
3、创建自己的班级文化。学校有校训,班级也应有班训,它是班级文化的浓缩,可有效的对学生实施心理影响。我所带班级第一学期的板报主要内容就是班训和纪律要求,目的就在于以此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时刻警醒他们。我们的班训包括劝学、品质修养两方面内容,即:敬业、责任、服从、诚实;自信、顽强、勤奋、守纪;多读、深思、虚心、躬行。利用班会解读其内涵,使学生真正领悟,在学习、品质修养方面形成好的作风。此外,利用历史教学、集体活动、时政新闻等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协同、拼搏向上精神,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关于纪律要求我的班级始终有四条训诫,即所谓“四条高压线”:不得打架斗殴、不得干扰教与学、不得携带手机、小说、随身听、管制刀具等学习无关物品入校、不得涉足网吧、舞厅、游戏厅等不宜场所。上述四条都是严重违纪、影响恶劣,若有违反必严肃处理,以此警示我的学生自觉守纪。
4、勤转、多看、深思、细察,防患于未然。师生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壁垒,所以老师通过学生了解的班级情况是有限的、也未必及时。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多深入班级,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生思想尚未成熟,生活经验积累也不充分,因此班中偶发事件难以避免。偶发事件当然带有突发性,要求班主任迅速作出判断并作出相应处理。偶发事件有的适合个别处理,耐心的做思想工作;有的适合通过集体活动形式解决,若以集体活动形式解决就不能就事论事,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概括性,如“勿以恶小而为之”、“于细微处见精神”等,这样才能起到整体规范教育的作用。
我们强化群体规范教育,并非要“管死”学生,首先没有这个必要,其次你也根本管不住。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强化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当习惯成自然时,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所谓不求人人都成材,但求人人都成人。
二、 努力作好个别教育工作
班级工作中应贯彻一条原则,即平行原则,即班级既要教育集体,又要通过集体活动、优良的风气、正确的舆论教育个人。只有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达到教育目的。我这里的个别教育,特指对两头“冒尖”的学生即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育。在个别教育中,目前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对于优秀生有的班主任易忽视;二是对后进生有的班主任往往因畏难而放弃,忽视和放弃都是不对的。因为优秀生难以全面优,后进生未必处处差。正确的做法是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1、对优秀生的个别教育。在人们心目中,优秀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守纪的和不惹是生非的学生。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是作为班主任决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认识优秀生。正因为优秀生的“优”班主任更要注意发现、防止和消除优秀生可能有的甚至已经有的缺点和错误。因为成绩优秀,也许他只埋头读书,不关心集体、不关心国家大事,也可能骄傲自大、脱离集体;老实听话,也未必有较强的发展能力和前景;有的优秀生则在校一副面孔,在家又一副面孔,对父母无礼、懒惰等,形成双重人格。所以,正是为了优秀生更健康、全面的发展,班主任有责任加强对优秀生的教育培养。首先,对优秀生要有更高、更严的要求。班主任必须克服“好马不用鞭子催,响鼓不用重锤敲“的错误观念。有的班主任认为优秀生各方面自觉性比较高,不必管得过多过严,这种缺乏严格要求的态度,对优秀生的成长是有害的。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而有的班主任担心“重锤”,会把鼓敲破,挫伤优秀生的积极性,这种顾虑没有必要,只要我们的要求符合学生实际,通过他们的努力是能达到的,可以使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次,要教育优秀生严于解剖自己,使其懂得“山外青山楼外楼,英雄好汉争上游,争得上游莫骄傲,还有英雄在前头”的道理。要教育优秀生有自知之明,不能只看自己的优点和成绩,更要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善于看到和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断进步。
2、有效转化后进生。所谓“后进生”一般指那些品德不良或思想基础和学习基础都很差的学生,也被称之为“单差生”或“双差生”。后进生在班上所占比例虽小,但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常常妨碍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这是保护健康学生、培养班集体的需要,更是挽救后进生的需要。对后进生望而生畏、听之任之是非常错误的。对后进生的教育仍然坚持两手,既要有一定的强制手段,更要有信心、耐心和恒心,长期作好转化工作。要想“转化”,先得“感化”,这是一句名言。在后进生的教育转化过程中,应该特别强调指出的是,要充分掌握尊重其人格,尊重其自尊心。这是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关键。
自尊心是人的一种天性,人都有自尊的需要,中学生尤其如此。他们一方面喜欢别人尊重自己,另一方面又往往不懂得尊重别人;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又往往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尊心,不懂得怎样取得别人真正的尊重。这种矛盾,常常是中学生发生一些可爱又可笑的矛盾和争吵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后进生尤其有一种复杂的病态自尊心理。表面看起来好象后进生什么都无所谓,其实不然,实际上后进生的自尊心理极其强烈。后进生因为“双差”,他们行为表现惹人嫌、遭人烦。后进生自尊心理所要求的与他们实际所得到的,往往形成反差甚至尖锐的矛盾。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其形成一种病态的自尊心理,他们往往怀着一颗冷却和被扭曲的心过日子,总是固执地用冷冰冰的眼光和方式看问题。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总是老子天下第一,破罐子破摔,任你骂来骂去,自由散漫、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胡作非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幼稚的和做作的自我情感享受,是其病态自尊心理的一种自我满足行为,其本质是脆弱的。
因此,班主任在教育转化后进生时,一定要避开这种病态心理的锋芒,杜绝任何伤害后进生自尊心、侮辱后进生人格的言论和行动。否则容易导致师生关系尖锐对立或促使后进生作出过激行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后进生要有教育的愿望、改造的雄心,更要有转化的的耐心、细心和艺术,精雕细刻,潜移默化。必须承认,对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实在是对班主任的意志和毅力、知识和能力、思想和作风的严重挑战和考验。我想随着时代的进步,班主任工作必将走向专业化,否则我们难以应对今后的学生。
总而言之,我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坚持从严治班,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严慈相济,我们就能够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班级管理工作观念】相关文章:
谈初步空间观念的培养03-03
班级的公约09-14
热爱班级的03-11
班级的规定03-10
对班级意见03-09
对班级的建议03-29
对班级的意见03-16
班级的目标05-10
(经典)对班级的意见06-14
班级考核细则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