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

时间:2022-03-02 17:30:05 好文 我要投稿

家书

家书1

  我,一封信,一封母亲给远方儿子的信,体会到人世间的思念、悲伤与无奈。

家书

  一年冬天,乡亲们把庭院里的积雪踏出一道道深深的脚印。一间不大的屋子里,只见人们进去,却从未有人出来。小屋里一时间热闹非凡。而这间屋的主人,一位妇女,菊娘,正端坐在炕上。她的脸被岁月的刻刀雕琢得满是皱纹,青丝不复存在,白色的银发早已爬满了头,那双因为风霜磨砺和生活重压得像老树皮一样的手,慢慢地,有些颤颤抖抖地从被子里,拿出一封信。这是一封远方儿子给家里的书信。清晨,邮递员踏着满院的积雪,把这封信拿到小屋,顷刻间,全村人都知道,她那上大学的儿子给家里来了一封信。乡亲们都想看看,她那有出息的儿子给家里带来的“福音”。

  书信打开了,里面只有薄薄的一张纸。菊娘把纸拿出来,敞开。乡亲们立刻围了上去。一张大大的a4纸上,只有空空的两句话:“我一切都好,只是钱不够用。春节咯上挤,不回家过年了。”菊娘愣住了,乡亲们也愣住了。过了好半天,乡亲们反应过来,朝菊娘轻蔑的瞥了一眼,有嘲笑、讽刺,还有些怜悯。人们陆陆续续地走了出去。刹那间,屋子里只剩下菊娘一人。

  菊娘终于回过神来了,轻轻地叹了一口,从桌子上拿起一支笔,慢慢的.写了起来:“孩子,信已收到,钱过几天凑好寄去。家里一切都好。秋后老母猪生了九只猪仔。今年价好,涨到了七块,有卖头。卖猪仔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孩子,天冷了,你要当心自己,免得娘挂念。在学校吃饱吃好,想吃啥就吃啥,不要让人笑话咱……”不觉间,已写完整整三大张纸。菊娘停下笔,望着信发呆。过了一会,拿起孩子寄来的信,叹了一口气,望着上面空空的一行字,咬咬下唇,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从桌子上拿起了一张新的信纸。在上面,用毕生的力气,刻下了一串字:“钱已寄出,请放心。”邮递员从桌子上取走了信,走了。菊娘望向远方,眼神中流露出思念无奈与哀伤。窗外,雪落满庭院,一片茫茫。

  千百年来,家书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间的亲情,也担当着家庭教育的重任。家书不仅蕴含亲情的温暖,而且闪耀着哲理的光辉。

  但是,我只愿下辈子,不做一封信。

家书2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同样是父母,傅聪与傅敏的父母则是用一封封书信来表达对自己孩子们的关怀和热爱。正式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而母亲朱梅馥是一个极具有东方文化素养、有经理了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家书中的家教风格,显现的底色是中西文化的融合,也是父母与孩子的文化中合体。

  家书中的底线是先“做人”。关于“做人”,傅雷写道:“我说的做人,是广义的,私德、公德都包括在内,主要是对集体、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而傅聪则是这样理解的:“我父亲说的做人,绝不是世俗概念的“做人”,什么药面面俱到啊,什么在社会上药怎样怎样啊等等。他说的“做人”,恰恰相反……是另一种意思。”傅敏先生正式遵循父母熊掌的意思,既明确“底线”,又铺陈“底色”,编纂了这部家书,让更多的世人明白理解。

  傅雷之所以说“先做人”是“底线”,实际上也是傅雷一贯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当以人格教育为主,知识其次。”孩子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文门欠缺一些也是没有关系的。而傅聪所说的“做人”则是“底线”加“底色”,在最高意义上做一个精神上有所升华的人。这里的“底色”则是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健全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的求索追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加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了解孩子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