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由来和传说

时间:2024-07-01 12:39:38 进利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龙的由来和传说

  在中国的民间对龙的传说有很多,大家都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对它们并不陌生,下面是龙的由来和传说,欢迎参考阅读!

  相关故事

  龙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传说中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来自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兴隆洼文化因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敖汉旗紧邻辽宁省,查海遗址在辽宁阜新县)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兴隆洼文化的这条龙的发现,把中国人崇龙的历史上推到了8000年前。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九不像"(具有九种动物的特征)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龙的形象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其中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

  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是汉民族最古老的图腾。在远古时期,人们敬畏自然、崇拜神力,于是就创造了这样一个能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偶像,对其膜拜,祈求平安。数千年来,龙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神秘而又神圣的。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许多生物的特征鹿角、牛头、驴嘴、虾眼、象耳、鱼鳞、人须、蛇腹、凤足。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逐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最终龙成为了皇帝的代表。

  我们在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著想的,为了解救人间干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着龙的胡须。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著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著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龙是古时候的人捏造出来的,是对平安和幸福的向往,对大自然充满了向往,对明天积极向上的一种反应。

  龙的谚语

  NO1、鲤鱼跳龙门,身价百倍。

  NO2、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NO3、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

  NO4、宁为蛇头,不为龙尾。

  NO5、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NO6、擒龙不怕浪涛涌,打虎不怕虎逞凶。

  NO7、蚯蚓成不了龙。

  NO8、涉浅水者得虾,涉深水者得蛟龙。

  NO9、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NO10、身无斩龙刀,也敢下东海。

  NO11、是龙来去大海,是蛇草里钻。

  NO12、是龙到处行雨,是蛇到处伤人。

  NO13、是龙就上天,是蛇就钻地。

  NO14、一龙阻住于江水。

  NO15、在家似龙,出外似鼠。

  NO16、老虎嘴里拔脱牙,青龙头下拣明珠。

  NO17、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NO18、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往。

  NO19、龙下频主旱,多龙多旱。

  NO20、龙游苍海虎归山。

  NO21、龙多死靠不下雨,人多死靠不做活。

  NO22、龙多搁起雨,子多搁死爷。

  NO23、批龙鳞易,捋虎须难。

  NO24、二月二,龙抬头。

  NO25、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NO26、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NO27、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NO28、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NO29、龙虎交战,龟鳖受灾。

  NO30、龙肝凤胆拢歹医。

  NO31、龙不离海,虎不离山。

  NO32、龙斗虎争,苦了小獐。

  NO33、龙斗鱼损。

  NO34、龙多旱,人多乱。

  NO35、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NO36、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NO37、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NO38、不害其为宝。

  NO39、莫为霜台愁岁暮,潜龙须待一声雷。

  NO4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NO41、一渊不两蛟。

  NO42、积水成渊,蛟龙兴焉。

  NO43、龙游凤舞,岁乐民喜。

  NO44、龙之未升,与鱼鳖为伍;及其升天,鳞不可睹。

  NO45、龙与蛇师为亲家。

  NO46、龙血入地为琥珀。

  NO47、龙居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NO48、龙逢浅水遭虾戏,凤入深林被雀欺。

  NO49、龙怕揭鳞,虎怕抽筋。

  NO50、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NO51、二月二,龙抬头。

  NO52、龙下三泷,舟楫莫当。

  NO53、龙行熟路。

  NO54、龙眼识球,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

  NO55、云从龙,风从虎。

  NO56、虎啸风生,龙腾云起。

  NO57、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儿沿屋栋。

  NO58、龙是龙,鳖是鳖,喇叭是铜锅是铁。

  NO59、龙生一子混九江,老母猪子多尽吃糠。

  NO60、龙行一步,草木皆春。

  龙的历史背景

  龙,古代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国人心中神一般的存在。

  我一直相信是有这种动物的:威严的龙须随着风飘扬,金色的龙鳞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让世人敬畏的光芒,比象牙还要美丽的龙角那样直直的立在龙首,就算是静止不动的,也让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威压。这就是古代人们最痴迷也最害怕的瑞兽——龙。

  西方的龙是邪恶的,是负面的。东方的巨龙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这是一个信仰,亦是一种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所崇拜的神明。外国人也许永远不懂中国人为什么把这样令人害怕的圣兽作为图腾与象征。中国的历史是悠久的,曾经有无数的动物被视为图腾,比如狼或鹿等,但是它们很快就被淘汰了。只有龙,这样美丽的圣兽才经得住时间的冲刷,才经得住一代又一代人的考验,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当之无愧的图腾与象征。

  我是属龙的人,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件幸运的事。我的生肖是我最最痴迷的圣兽,也是我最最敬畏的神明。如果我能看见真正的龙,就算是被当作祭品也无所谓。但是,我敬爱的龙是神,古代所谓的“祭龙”只不过是残暴的统治者所利用的工具而已。美丽而神奇的龙啊,就这样当了替罪羊。如果他知道中国曾有如此的帝王,想必就算是“真龙天子”,他也不会放过的。

  有人说,龙是中华民族衰弱的原因。但是,那些让中国走向衰弱的人,真的有龙的精神吗?在他们的眼中,龙只不过是权与利的代名词而已,龙这种神圣的瑞兽哪里是他们所能理解的,哪里是他们所能亵渎的?那些人只不过是拿“龙”来做借口罢了。

  但愿你能和我一样相信龙的精神。

【龙的由来和传说】相关文章:

芒种的由来和传说故事03-10

压岁钱的由来和传说04-15

惊蛰的传说与由来07-29

龙的传说作文08-27

小年祭灶的由来传说03-04

仙人桥的由来的传说06-28

平安夜的由来传说12-18

镇宅石的由来民间传说05-28

年夜饭的由来及传说简介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