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百善孝为先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百善孝为先作文1
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中华民族有着千千万万的优良传统,而其中有一个是最为重要的,‘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这句简简单单的诗句就反映出了这个优良传统——孝顺。
孝顺是什么?孝顺是太阳,给人带来温暖;孝顺是大山,给人带来依靠;孝顺是宝石,是一笔财富。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一张名片。‘百善孝为先’这句不知流传了多久的谚语,至今仍被人们所津津颂道。正如孟子所说的‘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充分说明了孝顺的重要性。可在如今的社会有的人却连禽兽也不如。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河南洛阳。一个叫王五玉老人的身上,老人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本应该膝下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安享晚年的时候,可现实却让人震惊,老人独自一人居住在一个不知什么时候建造的毛屋里,四周漏风漏雨,屋顶还有一个大洞,在屋里唯一的桌子上放着唯一的一把破暖水瓶,可里面早已没了热气。我曾看过老人的照片,那苍白的头发,憔悴的脸庞,无助的眼神,瘦小的身躯让人可怜,而她住在一个漏风漏雨的,摇摇欲坠的屋里,躺在一张木板床上,盖着一床乌黑潮湿的被子,枕着一个用编织袋里面塞上一些破布制成的枕头更让人震惊。也许你会问他的儿女呢?怎么没有管的?那我告诉你,老人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而他的二儿子就在离老人几百米远的老人亲手盖的砖瓦屋里,但他不赡养老人的原因竟是老婆有病怕影响老婆。他的大儿子在县城有两座房子,可死活不赡养老人。女儿们远嫁它方,都没有一个人照顾老人,老人的钱财也全被两个儿子瓜分了,现在只有老人的侄子有时来照顾一下老人。老人平常的食物就是一碗清水煮面条。那里的乡长也曾亲自做过调节,可最后无果而终,甚至儿女们再走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去看望老人,有这样的儿女真让人寒心啊。
这样的事还有许多。北京的柴玉吉老人,养有五个儿女,但最后被活活饿死在家中,半个月后才被人发现。还有江苏的林兰珠老人,待在大儿子的门口六天六夜,而大儿子却一直不开门,直到第七天风雨交加的日子,老人被饿死在大儿子家门口。出现这样的事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是现代教育做的不全面还是其他原因,为什么中华民族的美德被这些人所丢弃?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也是河南的,名叫谢延信谢延信是一名普通矿工,原名叫刘延信,在妻子死后为照顾呆傻的岳父母以及弟弟改名叫谢延信。他照顾呆傻岳父十七年,照顾呆傻岳母弟弟三十二年,做到了一个做儿子的责任。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学习现在大家看看这个‘孝’子,上面是‘老’子去了‘匕’而加上一个‘子’这说明是当人老了之后由儿子背着。这就是‘孝’字作为一个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孝道。让‘百善孝为先’从我们这里继续流传下去。
山东滨州邹平县第一中学高一19班高一:刘聪
点评:作者在引用例子的时候,可以概述来进行,因为文章要讲究详略,此外,文章的收尾显得仓促。
百善孝为先作文2
为家庭的主人,我们不能只享受家庭赋予的温暖,更有职责营造温馨、快乐的家庭。《带着养母上大学》的主人公孟佩杰用行动诠释了家庭的好处,靠着自我顽强的毅力带着养母生存着。
《带着养母上大学》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孟佩杰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重病。她是由养母刘英芳照顾的,3年后养母因病瘫痪,孟佩杰8岁时就承担起侍奉养母的职责,20xx年,孟佩杰被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她竟然“带着养母上大学”。12年,4000多个日子,孟佩杰不仅仅仅在生活上照顾养母,她的存在还让刘芳英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职责。孟佩杰在20xx年获感动中国人物,她却说:“百善孝为先,我不觉得自我有什么个性的,每个女孩都会这样做。”
比起孟佩杰,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比她幸福多了,但是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小草的一种品质:顽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这些“花朵”存在的缺陷会让我们后悔一辈子。
记得有一次,妈妈患了重感冒,她本来想让我煮泡面吃,但思考到我的饮食健康,还是早早地去买菜了。那天天气不好,下雨,再加上妈妈患了重感冒,她一回来就打哆嗦,“吴鑫雨,来帮妈妈提下菜。”我看电视看得正起劲呢,说:“没空,你又不是没手!”无奈之下,妈妈只好自我把菜提到厨房,就去睡觉了。临近十一点时,我见妈妈还没起来烧饭,跑到她床边大叫:“起来了,大懒虫,快烧饭,我肚子饿的都咕咕叫了!”妈妈一齐来,便打了几个喷嚏,病怏怏的样貌,让我感觉自我做的不对,这时我想起了赵静波的一句话:“一个会爱父母的人,将来才会更好地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快12点了,妈妈才把饭烧好,她叮嘱我先吃,自我又回房间了,我吃完了,走到妈妈房间,发现她在睡觉,便想叫她起来吃,无意间,我摸到她的额头“怎样那么烫?”我惊叫起来。“没事,休息一下就好了。”妈妈无力地对我说。“那怎样行呢?小病不治会成大病的,我去找感冒药。”一时手忙脚乱的我,开始翻箱倒柜,最后找到一瓶感冒药丸,我留意翼翼地把妈妈扶正,去倒了一杯温开水,让妈妈吃一颗药丸。半小时了,还没有见效,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妈妈见我那心急样儿,哭了。“你怎样哭了呀?”我很不解。“没事,我高
兴,女儿最后长大了,懂得照顾妈妈了。”想起那时我对妈妈无礼的态度,我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但是,哭最终不能解决问题的,我灵机一动,想起了妈妈以前照顾我的方法,把毛巾用热水打湿,敷在额头上,这样能很有效的退烧,十分钟就换一次水,两小时过去了,妈妈的烧最后退了,我兴奋地一蹦三尺高。我跑到妈妈跟前,对妈妈说:“您肯定饿了吧,我去煮粥给您吃吧。”妈妈见我一本正经的样貌,笑了,说:“你以后别再挑剔我,别再撒娇,我就已经知足了。”我们俩都爽朗地笑起来。
是呀,家庭是亲情与爱的标志,谁都离不开它,正如生命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让我们为自我的家带来一屋子灿烂的阳光,让爱住进我们的家!
百善孝为先作文3
孝,乃百行之本,是众善之初,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孝,乃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做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节日文化的国家,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但对于所蕴含的“孝”之一义的了解却越来越少,他们所熟知并热衷的是“洋节目”、“洋风俗”,而像清明节、端午节……这些具有博大精深的民俗,却被人们日渐淡薄,不愿再花费一点时间在这样的节日里常回家来陪陪长辈,更注重那些新兴的事物以获得刺激,发扬着一种快餐式的“节日”,不注重传统节日的内涵、本质及历史的传承,不在乎家人的感受,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采取否定的态度,不去在乎家人在节日殷殷期盼的目光,那么终有一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人行人欲断魂”这样对先人直白的哀惋会成为不可触摸的暗伤,屈原会被人遗忘,《离骚》会离我们远去,那“所谓”的浪漫主义也将不复存在,难道非要等到那节日因那“洋节日”消失了,才知追悔己迟吗?如今有花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所以在那些节日里常家看看吧!
青春子矜,悠悠我心。
孔子认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不赞成父母健在时,儿女离家还游,如果因此非远游不可,必须要先有明确的方向,在孔子这些秦年代便已懂得老人在家没有子女的陪伴会悲伤,他们“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在那样鸟儿回巢,人却没有归家,老人们该有着怎样“孤帆还影碧空尺,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感伤与惆怅。父严、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尊祖敬宗是他所习惯的家族本位,想有“四世同堂”、“三世同堂”这样天伦和谐的欢娱,可现在的人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时光会等,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迟早会让父母感到无限的荣耀与骄傲,或许是的,他们会为你感到荣耀与骄傲,可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不需要你高官厚禄,只要你平安守在他们身边便好。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有着多少的空巢老人似姑娘般在等待情郎一样等待着你常回家看看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字东野,唐代苦吟诗人的代表,其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有僻,他出身贫寒,早年丧父,靠母亲含辛茹苦抚养成人,他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对相依为命的母亲有着魂牵梦萦的思念,他仕途艰辛,50岁时才得到溧阳县尉这个小官,稍一安定,便迫不及待地恭迎母亲来到溧阳,以报养育之恩,作出了感人肺腑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然而对于阳光般似的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又怎报答得了呢?所以请似孟郊般与父母同住,让常回家看看不再成为难事。
有歌唱:“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是身为子女所做得到也能做得最成功的孝,每个人都需用心去解读,用心去做用心铭记,让“百善孝为先”从我们这里传承发扬下去。
百善孝为先作文4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是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孝老敬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古人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他人的父母,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古往今来,人们传送着许多关于孝老敬亲的故事: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生笋的佳话;今有最美女孩孟佩杰赡养父母、北京小伙樊蒙推母徒步旅行等感人肺腑、润人胸襟的故事。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社会上所有的父母。而在如今的时代,我们很少能做出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来。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孝”这个简单而重要的字眼,那我们就算是一个孝老敬亲的好孩子了。
孝老敬亲,温暖人心。当你看到街头那蜷缩的身影,难道你会熟视无睹吗?当你听到空荡的房屋里回荡着为你担心的叹息,难道你不会感到心酸吗?当你看到那弯曲的身体还驮着沉重的书包,难道你不会上前驮着吗?那些终日在垃圾箱门口徘徊、等待捡拾垃圾的老爷爷、老奶奶路过时,难道你就没有同情之心吗?老人对我们的爱,博大而无私;而我们对老人的关心,渺小而稀少。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个中学生,你又是否做到孝老敬亲了呢?
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劳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孝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爱护,又是继承先辈们精神财富的体现。老年人犹如一座活生生的图书馆,敬它爱它,会让我们受益无穷。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如果我们人人都敬老,社会就会更美好。
孝老敬亲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献出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送上去的一句亲切的问候。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生活的老人,才能感受到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也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让我们都争当践行“百善孝为先”这一美德,相信孝老敬亲的美好品行定会在全社会发扬光大并蔚然成风!
百善孝为先作文5
一个人,善良不善良,首先得看他对他的父母好不好。如果一个对父母都不好的人,却常常高喊自己是个善良的人,中国人不会相信,外国人也不会相信,连鬼都不会相信。
孝敬是晚辈对长辈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爱,是做作不出来的。另外,孝心的一个特性就是它的单向性。有人说,我对我的孩子很好,我可能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或者说我可能是天底下最好的母亲,即便这样,和孝心也是毫不相干的,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于下一代的好,对下一代的关爱,虽然你可以说你主观上是无私的,但是,客观上,不用辩解地和私利难以分开,毕竟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是能够有回报的。
由于孝心的单项性,也说明了孝心的毫无私利性。父母还不是太老的时候,对父母好,对父母充满孝心,也许还有说不清的目的性,因为那时候的孝心毕竟还可以得到父母的更好回报。其实那时候的孝心不能算是纯粹意义上的孝心。
可是,如果父母已经是耄耋之年了,还能对父母悉心关怀,那才是真正的孝道。因为年迈的父母——特别是那些毫无收入的父母已经对他们毫无利益可言。
这样看来,真正的孝心是绝对无私的。一个无私的人才能称为善良的人,或者说,善良的人必然无私。一个不孝的人,一个对于父母都不善良的人,对于别人,对于周围的人是不可能善良的,即便是表面的善良也是有深层私心杂念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孝心的定义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现在的时代离开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已经很久很久了。孝心的最大表现是对于老人的精神关心,而决不是仅仅满足于父母的吃和穿。换一句话说,精神的孝敬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精神孝敬在孝心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了。比如给父母打个电话,多多看望父母,常常陪父母走一走,是当代孝敬最核心的问题和关键所在。有些人以为父母可以吃好穿好,就万事大吉,这其实是十分片面的,也许一天甚至一个小时的陪同比给父母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还要重要几倍、十几倍。
孝敬不孝敬,邻居看得见,亲人看得见,当然,善良不善良,旁人的心里也是明镜似的。百善孝为先,我们这个社会应该更加突出孝道这个根本。也许突出了孝道,小悦悦那样的事情就会少些,像那些肇事逃逸的事情也会少得多,尔虞我诈的事情会更少些,因为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孝道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之所以兴旺发达的理由所在——不孝道的人,何以为人,一个连人都算不上的行尸走肉,还怎么办得起事业?更不要说成就伟大的事业。
大家都来喊一喊,“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作文6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我们中国人都信奉这句美德。在我们国家,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同时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
“孝”对每个人的定义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管你是身体健康,还是不健康;也不管你是富贵,彧贫穷;更不管你是满腹经纶,还是只字不识,孝顺父母是必须的,没有任何条件可说的。
可是,就在我们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人的欲望不断地膨胀,有部分人却对“孝”字却没有一点感觉了。我们从电视中往往听到或看到一些不孝子对自己的父母不但不赡养,甚至将父母的财产诈尽,将他们赶出家门。让风烛残年的老人飘泊在外,饥餐露宿。看到老人举步维艰地生活,而他的儿女们却生活在高楼大厦中,悠然自得的模样,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鄙视、愤怒,还是怜悯……五味杂陈吧。虽然后来通过政府部门的调解,儿女们按月支付老人生活费,但这样无法让老人感受到那种,儿女发自内心的感恩。而是在外界压力下的一种不情愿,一种牵强。两种方式,给人的感受截然相反。
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听妈妈讲过“羊羔跪乳”的故事。年幼的小羊羔为了报答母亲的哺乳之恩,小羊羔们都是跪着吸乳,连牧畜都知道孝敬哺育自己长大的母亲,更何况是人呢?并且还是受过教育的人,真是令人唾弃。一个人对自己生养的父母都不能孝顺的话,还能指望他对社会有用吗?难道他还会爱其他的人吗?不会的,肯定不会的。这样的人也不想想,自己就不会变老吗?老人的今天其实就是他的明天。因为,他已经言传身教地给他的后辈树立了“榜样”。
好在我的爸妈都是一个个孝敬父母亲的人。无论是奶奶,还是外公生病,爸爸和妈妈都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平时老人们有什么时要求,爸爸妈妈总是竭尽全力地满足。即使他们饱受病疼地折磨,可是奶奶脸上始终地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我呢,虽然现在只上小学,可我平时很自觉地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让上班够辛苦的的爸爸妈妈们有多一点的时间休息。饭后,我会端上一盆热水给妈妈烫烫脚,让疲惫不堪的妈妈缓解一下疲劳,放松放松。还会给爸爸捏捏腿,捶捶背。爸爸妈妈常夸奖我,我骄傲地说“是学了你们的。”爸妈都会会心地一笑。
孝顺是什么?它不是花言巧语。它就是生活中非常平凡微小的行为。它是一种关注,一种牵挂;一份守护,一份亲情。有人说“孝是太阳,给人温暖;孝是宝石,给人财富。”而我认为,孝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同一股涓涓暖流,流淌在心田,沁人心脾;是一种血浓如水的亲情,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但愿我们这些中华儿女,继承这一“百善孝为先”的优良美德,并把这一美德传承下去。
百善孝为先作文7
孝,乃人之根,性之本,德之源,教之所。
早在中国古代,《孝经》就已有“百善以孝为先”这句明宗开义。也就是说孝顺是行善的根本,没有孝顺又谈何行善。所谓的孝,就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的心理。
在婴儿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孝’这个字便被写在了他人生典籍的扉页,醒目的中国字仿佛在告诉每一个中华儿女,用行动去证明你对父母的孝心,用行动去感谢父母对你的爱。这种人人生来就有的天性,本应在人的心灵深处开辟出一片美丽的花田,用爱与感恩等人类最真挚完美的感情浇灌,但没有人保证,经历了狂风暴雨之后,这花田不枯,这感情不变。经历过风雨,便拥有彩虹,这花田有风暴后特有的美丽,比先前更旺盛妖艳。
我是一个从外地转来的学生,从小便寄宿在姥爷家。姥爷是一名数学教师,在我看来,他对我的感情就像他三十几年教师生涯中一成不变的数学公式一样,单调而乏味。这种淡漠的感情,在姥爷病倒那天,蓦然消失。而那天,我这个平时自诩挺孝顺的孙女,竟无法从记忆中挖出丝毫对姥爷的孝心来。无尽的后悔感像潮水般将我吞噬,如果能早点发觉姥爷身体的不适就好了,如果能多干些家务活来减轻老爷的负担就好了,我是这样想的。看着病榻上姥爷那刻满沧桑皱纹又憔悴的脸庞,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是滋味。急忙翻出药箱,想找一些能减轻老爷痛苦的药,却被说明书上复杂的术语弄昏了头。要明白,在我生病时,姥爷会守在我的病床前,喂我吃药,再哄我入睡。而此刻,如此这般。泪水渐渐迷蒙了我的双眼,忍住想要啜泣的冲动。这时,姥爷走了过来,慢慢收拾我弄乱的药箱,吃好药。看着看着,泪水最后决堤而下,扑到姥爷怀里,大声哭号,双肩不受控制地颤抖着,不停地说:“对不起”。姥爷笑着问我为什么道歉,我回答,自我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让姥爷受累。姥爷拍了拍我的头,眼睛里流露出欣慰与赞许,说:“以后能做到吧?”我大喊:“能!”
淡淡的药香,承载着姥爷对我深沉的爱,它让我幡然醒悟,并拥有这世上最完美的品质——孝顺。
鹿乳奉亲,啮齿痛心的故事感动着我,芦衣顺母,拾葚异器的故事教化着我。在孝顺之风的熏陶中,我成长着。
善良的品质固然完美,但对长辈的孝顺应放在全部善意的先列。一个人,如果只对陌生人报以善良之心,对父母长辈不屑一顾的话,那么没有人会认同,那所谓的善良只是水中的泡沫,将会渐渐消逝。
善良之水滋润着孝心,在风雨的洗礼过后,我拾起挂在云朵之上的彩虹,那刻印着孝心标记的彩虹。
百善孝为先作文8
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这家风一旦败坏,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一家就再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后代了。这个坏名声会一下子在街坊邻居间传开,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没有人愿意和这家人交往,这时候再想改,就来不及了。可以说家风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它只是一个无形的概念,却能让这家的子孙后代延续得更长,让他们走得更远!
我家的家风以“孝”为标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首先要有孝的义务意识:孝顺要发自于心,从内心深处真正体现对父母的爱与敬。其次要有孝的自觉意识:老年人操劳了一生,对家庭奉献了一生,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子女应在经济上、生活上、精神上、情感上自觉地对父母进行照顾。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广告片:说好了星期天儿女们都回家团聚,妈妈一大早就起来高兴地忙碌着,为孩子们做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可是,到了吃饭时,却接到了女儿、儿子及孙子分别打来的电话:女儿朋友聚餐不回去了,儿子公司加班不回去了,孙子要和老师去游乐园也不去了,他们都嘱咐老人自己吃,每次电话铃声响起,老人总是乐呵呵地去接,而等放下电话,老人的脸上充满了失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屋子里静悄悄的,只听得见墙上钟表的滴答声,这位老妈妈呆呆地看着没有画面的电视毫无胃口,她的身影看起来分外孤单……
由此我想到了我国历史上的《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亲尝汤药》这则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汉文帝刘恒,他是一国之君,但并没有因此而忘记关心自己的母亲,他对母亲极为孝顺。一次母亲生了重病,一病就是三年。三年里刘恒日夜守护在母亲身边,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他亲自为母亲煎药,煎好后他必然亲自尝尝药汤苦不苦,烫不烫,尝好后才一口一口地亲自喂给母亲喝。他有时实在困了,就趁母亲睡着后在母亲床边稍微睡一会儿。就这样,他尽心尽力地照顾了母亲三年,最后,是孝心感动了上苍,他的母亲终于康复了。
刘恒作为皇帝,平时日理万机,却还能够坚持每天下朝后尽心尽力地照顾母亲,为母亲亲自尝汤药。正因如此,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刘恒却能坚持三年如一日,而我们现在的人呢,能像刘恒这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吗?答案是:不一定能。为什么做不到,理由是:忙。
家风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风气,国家就是人民的家,这家风就更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纪守法,互帮互助,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仅是物资上的丰富。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它的风气,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风气决定了它的衰与胜,只有社会风气好的国家,才能国富民强,才真正算得上是一个强国。
百善孝为先作文9
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种风格和风尚。,其实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道德准则。每个人家里的都不一样,正是有了的约束我们才能够更加严格规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伴我从懵懂无知走向了成熟,一步一步在人生的阶梯上踏上脚印。
在我心中,家庭是圃,我是一颗苗,就像雨点,在雨点的滋润下,我茁壮成长。而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都离不开。它直接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与性格,良好的有利于我们的自身发展,反之,则会阻碍我们的进步。
我家的——孝顺之风,百善孝为先。自打我记事儿那天,妈妈对姥姥的孝顺深深烙在了我的脑海中。妈妈从不和姥姥顶嘴,凡事都顺着姥姥的意。妈妈常教育我说,姥姥年纪大了,要让着她。
今年一月份,已有九十二岁高龄的姥姥不慎跌了一跤,这一跌将姥姥跌成了瘫痪。年纪大了,重新站起来的希望并不大,可以说没有希望。那几天妈妈常常以泪洗面。终于,出院了。可是难题还在后头,失去自理能力的姥姥,瘫卧在床,只有妈妈和大姨全全照料,端饭、倒水、递茶、揉腿、端屎、倒尿,每天都如此。一个星期六,我陪妈妈去照顾姥姥。进了家,妈妈熟练地生炉子,收拾起来,又给姥姥熬稀粥,清洗尿布,总之是没歇下来过。接下来妈妈要给姥姥洗澡。一撩开被褥,唔,一股臭味儿,我捂着鼻子躲得远远地,而妈妈却一副很享受的表情。用手试了试说‘水温刚刚好’,怕姥姥着凉,先盖着下半身,洗起胳膊来,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一通擦,还开玩笑说:“看,你姥姥皮肤多白,像个姑娘家的皮肤,又白又嫩。”我问妈妈为什么不嫌臭,妈妈却说:“哪嫌臭呐,我小时候妈还这样照顾我嘞。一把屎一把尿的”。接着,又给姥姥绞脚指甲。厚厚的指甲绞起来很费劲儿,妈妈还不时问姥姥疼不疼。还给姥姥按摩有些肌肉萎缩的干瘪的腿。我看着这个普通的画面心里暖暖的,我明白了人间的伟大亲情,爱的真谛。是爱,让妈妈无怨无悔得照顾生病的姥姥;是爱,让姥姥在病痛的折磨中多了一丝温暖与幸福;是爱,让中国成为了受有尊祟的礼仪之邦。百善孝为先,孝感动天,鹿乳奉亲,百里负米……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孝顺不仅是我家的,也是中国的国风。至今,妈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也烙在我的心里。
在这些教育和鼓励中,我慢慢地长大,很感激妈妈教会我这些,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中,我知道我将会受益匪浅。也许这就是传承,我们的家庭把好的传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不好的一定摈弃,将来我们的社会也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发达,变成一个强大的礼仪之邦。
百善孝为先作文10
孝,乃人之根,性之本,德之源,教之所。
早在中国古代,《孝经》就已有“百善以孝为先”这句明宗开义。也就是说孝顺是行善的根本,没有孝顺又谈何行善。所谓的孝,就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的心理。
在婴儿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孝’这个字便被写在了他人生典籍的扉页,醒目的中国字仿佛在告诉每一个中华儿女,用行动去证明你对父母的孝心,用行动去感谢父母对你的爱。这种人人生来就有的天性,本应在人的心灵深处开辟出一片美丽的花田,用爱与感恩等人类最真挚美好的感情浇灌,但没有人保证,经历了狂风暴雨之后,这花田不枯,这感情不变。经历过风雨,便拥有彩虹,这花田有风暴后特有的美丽,比先前更旺盛妖艳。
我是一个从外地转来的学生,从小便寄宿在姥爷家。姥爷是一名数学教师,在我看来,他对我的感情就像他三十几年教师生涯中一成不变的数学公式一样,单调而乏味。这种淡漠的感情,在姥爷病倒那天,蓦然消失。
而那天,我这个平时自诩挺孝顺的孙女,竟无法从记忆中挖出丝毫对姥爷的孝心来。无尽的后悔感像潮水般将我吞噬,如果能早点发觉姥爷身体的不适就好了,如果能多干些家务活来减轻老爷的负担就好了,我是这样想的。看着病榻上姥爷那刻满沧桑皱纹又憔悴的脸庞,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是滋味。急忙翻出药箱,想找一些能减轻老爷痛苦的药,却被说明书上复杂的术语弄昏了头。要知道,在我生病时,姥爷会守在我的病床前,喂我吃药,再哄我入睡。
而现在,如此这般。泪水渐渐迷蒙了我的双眼,忍住想要啜泣的冲动。这时,姥爷走了过来,慢慢收拾我弄乱的药箱,吃好药。看着看着,泪水终于决堤而下,扑到姥爷怀里,大声哭号,双肩不受控制地颤抖着,不停地说:“对不起”。姥爷笑着问我为什么道歉,我回答,自己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让姥爷受累。姥爷拍了拍我的头,眼睛里流露出欣慰与赞许,说:“以后能做到吧?”我大喊:“能!”
淡淡的药香,承载着姥爷对我深沉的爱,它让我幡然醒悟,并拥有这世上最美好的品质——孝顺。
鹿乳奉亲,啮齿痛心的故事感动着我,芦衣顺母,拾葚异器的故事教化着我。在孝顺之风的熏陶中,我成长着。
善良的品质固然美好,但对长辈的孝顺应放在全部善意的先列。一个人,如果只对陌生人报以善良之心,对父母长辈不屑一顾的话,那么没有人会认同,那所谓的善良只是水中的泡沫,将会渐渐消逝。
善良之水滋润着孝心,在风雨的洗礼过后,我拾起挂在云朵之上的彩虹,那刻印着孝心标记的彩虹。
【百善孝为先作文】相关文章:
心作文03-12
随遇而安作文03-12
鼓浪屿作文03-12
江作文03-12
喜欢作文03-12
菊作文03-11
颐和园作文03-11
小小愿望作文03-12
夏日荷塘作文03-12
春雨来了作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