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杨氏之子教学设想
杨氏之子教学设想
《杨氏之子》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语言浅显易懂,是学习文言文一块很好的敲门砖。文章通过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一次对话,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聪慧过人的小孩。尽管如此,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本课的学习过程还是充满了困难:读通有困难,读懂有困难,感悟言外之意,体会杨氏之子对答之巧有困难,能让初次接触的学生望文言文而不却步,在迁移运用中感悟古文之韵之味,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感情,是我教学的最大出发点。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这篇课文是个里程碑——标志着从这里开始,他们开始与文言文亲密接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目标中提到“能让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强调“浅易”,我认为目的是想引起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细细回想执教的《杨氏之子》就紧紧抓住了两个字:一是“浅”,二是“趣”:
一、 趣
课前,利用平时曾经接触的常见的古文口语,进行简单对话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课题后,以古人的说话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周氏之女”、“陆氏之子”等。课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古文的简单词汇、句式来表述或互为评价,如“甚……”、“幸会,幸会”、“……善哉善哉!”“甚聪惠”。课末,学生模仿文言文的句式代名访说,模仿原文“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代名练说——“未闻黄鹂是黄家鸟”等。最后拓展阅读了《世说新语》中另一个早慧孩子的故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在轻松的教学中被大大激发,将文言词句运用自如,使得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不断升温,乃至延续。
二、浅
教学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讲读逐见成效。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遵循了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初读,读通古文,正音。二读利用方法,理解意思,探究断句。特别注重古文朗读停连的处理,强调与白话文容易发生混淆的词句,如“夫子家|禽”、“果|有杨梅”等的读法,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读出韵律。再读,让学生再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然水到渠成。通过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悟,读出浓缩于字里行间的意味,让学生觉得原来古文也并非高深莫测。最后深读,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慧与狡黠。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不仅读懂了文本意思,而且受到了古文风的熏陶。这简简单单的读法指导,努力让课堂重现反朴归真的光彩。
教学板块:
板块一:古语导入,迁移运用
板块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板块三: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板块四:深层对话,体悟“聪惠”
1、感悟“孔雀”之巧,一叹“聪惠”
2、品读“未闻”之妙,二叹“聪惠”
3、感悟“应声”之快,三叹“聪惠”
板块五:迁移改文,拓展阅读。
【杨氏之子教学设想】相关文章:
杨氏之子作文07-22
《杨氏之子》教学体会(精选11篇)06-01
杨氏之子作文(精)12-01
杨氏之子原文及赏析02-26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12-17
杨氏之子原文赏析及翻译12-20
(经典)杨氏之子作文10篇07-23
杨氏之子作文[通用15篇]12-10
杨氏之子作文15篇[合集]10-23
《牧童》的教学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