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3-10-04 15:12:44 好文 我要投稿

咏雪原文及翻译

咏雪原文及翻译1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

  ⑴谢太傅:即[1]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 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⑵内集:家庭聚会。

  ⑶儿女:子侄辈。

  ⑷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⑸俄而:不久,一会儿[2]。

  ⑹骤:急,紧。

  ⑺欣然:高兴的样子。

  ⑻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⑼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⑽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⑾未若:比不上。

  ⑿因:凭借。

  ⒀ 即:是。

  ⒁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⒂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务。

  译文: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风漫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这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侄子、侄女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后世有同名同题诗词多篇见诸文坛,一并流传下来。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咏雪原文及翻译2

  咏雪 / 咏雪联句

  南北朝: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 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诗词大概:

  南宋朝(420-581年)时期,宋朝临江王刘义庆(403-444年)带领一大批文人编写,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古今异义词]

  【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

  【因】

  古义:凭借

  今义:因为

  特殊句式

  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何所似”,应作“所似何”理解,就是像什么。)

咏雪原文及翻译3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象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赏析

  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诗即如上),安大笑乐。

  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

  清朝沈德潜说:“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说诗晬语》卷下)比喻是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其要在于贴切传神,新颖入妙。这正是谢道韫此句高于他兄长的地方。

  但是,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播传人口,更重要还在于它能通过形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谢道韫的这句诗,其佳处不仅在工干设譬,还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她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绵的和煦春色,正表现出女作者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

  据《晋书》本传,谢道韫的联句不仅得到她叔父的称赏,而且还受到在场嘉宾的一致赞许。这次联句,遂传为一时佳话,谢道韫从此也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后来南代梁刘孝绰写过一首《对雪诗》,其中有“桂华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讵比咸池曲,飘飖千里飞”。也许是受到谢道韫的启发。

  须要说明的是,谢道韫的出色联句。并不是一时之功,刹那灵感,而是有她平时深厚的文学修养作基础的。《世说新语·言语》篇引《妇人集》称她“有文才,所著诗、赋、诔,颂传于世”。可惜绝大部分没有保存到今日。

咏雪原文及翻译4

  咏雪

  南北朝: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 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赏析

  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诗即如上),安大笑乐。

  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由于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描写了。

  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描写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晋伍辑之《柳花赋》曾描写:“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

  清人沈德潜说:“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说诗晬语》卷下)比喻是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其要在于贴切传神,新颖入妙。这正是谢道韫此句高于他兄长的地方。

  但是,真正的佳句名句之由于千古流传,播传人口,更重要还在于它能通过形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谢道韫的这句诗,其佳处不仅在工干设譬,还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她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绵的和煦春色,正表现出女诗人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

  据《晋书》本传,谢道韫的联句不仅得到她叔父的称赏,而且还受到在场嘉宾的一致赞许。这次联句,遂传为一时佳话,谢道韫从此也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后来南朝梁刘孝绰写过一首《对雪诗》,其中有“桂华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讵比咸池曲,飘飖千里飞”。也许是受到谢道韫的启发。

  须要说明的是,谢道韫的出色联句。并不是一时之功,刹那灵感,而是有她平时深厚的文学修养作基础的。《世说新语·言语》篇引《妇人集》称她“有文才,所著诗、赋、诔,颂传于世”。可惜绝大部分没有保存到今天。

咏雪原文及翻译5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翻译

  微风轻摇着庭院中的树木,细细的飞雪落入竹帘的缝隙。

  雪花像雾一般在空中飘转着,凝结于台阶好似落花堆积。

  看不见院中杨柳发芽迎春,只见桂枝上挂满白色的雪花。

  伤心泪下,愁情无人可以倾诉,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

  注释

  萦空:在空中萦绕、飘动。此处是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

  凝阶:凝结于台阶。

  杨柳春:指杨柳发出绿叶。

  桂枝白:指桂树开花。

  零泪:落泪。

  道:诉说。

  赏析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知识分子只能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寄情山水风光,此诗即是诗人冬日于江南庭院中咏雪而作。

  这首诗写的是江南特有的细雪,诗人名为咏雪,实为伤怀。作品中所写的雪,既不是银妆素裹的旷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飞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细雪。作者立于帘下,他的眼界也未曾超出庭院的上下前后。

  首句写风摇庭院之树,是因树动而知风,并且知是微风,显然庭树之动不同于大风下之摇动。次句的“细雪”与前面的“微风”相应,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点。“下帘隙”的“下”,正与风之微、雪之细相应,故能从竹帘缝隙中落入。

  “萦空”二句写雪在空中、阶上之姿。这里的`“转”为回环飘动之意。雪萦绕于空中如雾一样回转不定,这种状态唯“细雪”才能有。因其“细”,故能“萦空”,似乎久飘不下;因其“细”,故迷朦“如雾”。“凝阶”与“萦空”相对,但见“萦空”,但见阶上之雪凝积如花,而不见其飘落。这与“下帘隙”不同。诗人立于帘下,见帘边之雪,故知从帘隙落下。

  “不见”二句用反衬法过渡,“杨柳春”是联想之景,是虚写,“桂枝白”是眼前之景,是实写,“白”字从色彩上暗合“雪”。“不见”、“徒见”对比鲜明,突出了雪后玉树琼枝的美丽景象。其实,这两句的作用又不止于此,在“不见”、“徒见”的顿挫间还透露出诗人盼春、思春的情感信息。这一联是由写景转入抒情的关键。

  “零泪”二句则直接展现诗人自我。“零泪”是伤怀的表现。有感如此,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自责多情若此,无益。直以此二句表现诗人的苦寂、孤独之感。触发诗人“相思”、“零泪”的是何物,诗中没明确讲。然而从前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可以探知他的心曲。诗中先言“似花积”,又以“不见”春与“徒看”相对举,雪似花而非花,今但见非花之雪,不见春叶、春花。诗人的“相思”,就在于为似花之雪所引起的向往,在于对“不见”的春之盼望,对桂枝上徒具似花外观的假象的叹惋,同时,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机遇难逢的感伤。

咏雪原文及翻译6

  落梅风·咏雪原文

  作者:张鸣善

  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

  落梅风·咏雪译文及注释

  译文

  漫天飘坠,扑地飞舞,白白地占了许多的田地。把黎民百姓都冻坏了,说什么是国家祥瑞?

  注释

  ⑴白占:强取豪夺。

  ⑵吴民: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原作“无民”。《全元散曲》校记:“疑‘无民’为‘吴民’之讹。如作‘吾民’亦通。”

  ⑶难道是:哪里是。祥瑞:瑞雪兆丰年。

  落梅风·咏雪赏析

  此曲借咏雪讽刺豪强恶霸,为百姓鸣冤,寓意深刻。据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七十六载:“张士诚据苏时,其弟士德攘夺民田以广园囿,侈肆宴乐。一日雪大作,士德设盛宴,张女乐,邀明善咏雪,明善倚笔题云……”。写作亦有特色,如任讷所云:“此词锋利无匹,足令奸邪寒胆,自是快事。尤好在咏雪甚工,无一语蹈空也。”(《曲谐》)。作者为失地农民喊出了抗议的声音。此曲对雪大声斥责,指出其冻杀人的.罪恶行径,沉痛严峻,显示了元人北曲犷悍朴质的风格。

咏雪原文及翻译7

  出处或作者: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原文及翻译8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 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赏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为何说谢道韫作的词句更好呢?比喻讲究形似:大团大团的`雪花簌簌落下,倘若有风,则会漫天飞舞。一团一团的柳絮,与鹅毛大雪相似,也会因风漫天飞舞,古诗中就有“柳絮池塘淡淡风”的句子。纷飞的白雪和因风起的柳絮,都给人以 轻盈、飘逸、优雅的感受。用“柳絮因风起”来比喻“白雪纷纷”,可谓形相似,景相同。盐与雪花,形状不同,轻重又有别,“撒盐空中”即使轻风起时也不能随风飘扬。用来比喻 “白雪纷纷”并不是很恰当。比喻更讲究神似:盐在空中唰唰地撒,重重地下落,躲都来不及,何谈欣赏?无美感可言。比作柳絮,一扫滞重之感,因风而起,漫天飘飞,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且柳絮飘飞的季节是春暖花开之时,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写出,更见诗意。

咏雪原文及翻译9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来,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离开后没多久友人才到。元方当时年龄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就问元方:“您父亲在么?”(元方)答道:“他等了您很久您也没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自己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去了。”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方径直走向家门,没有再回头看那个无礼的人。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原文及翻译10

  原文

  【双调】水仙子

  咏雪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①,冻成片梨花拂不开②,大灰泥漫了三千界③。银棱了东大海④,探梅的心噤难捱⑤。面瓮儿里袁安舍⑥,盐堆儿里党尉宅⑦,粉缸儿里舞榭歌台⑧。

  注释译文

  ①“冷无香”句:纷飞的雪花冷而不香,如同柳絮一样扑来。冷无香:指雪花寒冷而无香气。

  ②“冻成片”句:雪花冻结成片,如同拂拭不开的梨花。

  ③“大灰泥”句:纷纷扬扬的大雪如同白灰洒遍了整个世界。漫:洒遍。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

  ④“银棱”句:大雪好像为东大海镀上了白银。

  ⑤探梅的心噤难捱(ái):寻梅的人都被冻得从心里打战。噤:牙齿打战。捱:忍受。

  ⑥面瓮(wèng)儿里袁安舍:袁安的宅舍都被大雪埋没,如同埋在了面缸里。面瓮:面缸。袁安:东汉人,家贫身微,寄居洛阳,冬日大雪,别人外出讨饭,他仍旧自恃清高,躲在屋里睡觉。

  ⑦“盐堆”句:党尉深宅大院里的积雪,如同洁白的盐堆。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他一到下雪,就在家里饮酒作乐。

  ⑧“粉缸”句:大雪使歌舞的亭台变成了粉缸。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翻译

  像那冰冷无香的柳絮纷纷扬扬扑来,冻成一片片梨花拂也拂不平,满天空都是大块白灰泥铺天盖地,弥漫三千大千世界。滔滔汹涌的东海也被雪花打成一片银白。探寻梅花的尽情激荡难捱。看白面瓮里有多少袁安高士的房舍,盐堆里有多少权贵的高楼大宅,粉缸里有多少舞榭歌台。

  作品鉴赏

  咏物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咏物诗;另一类则是咏物抒怀,以比兴的手法寄意。传世的咏物诗,以后者居多。而这首《水仙子·咏雪》则是一首纯粹的咏物诗章,极力渲染大雪纷飞的'景象。

  曲子开头写大雪如冰冷无香的柳絮扑向大地,又如冻成片的梨花。接着用“大灰泥漫了三千界”,进一层烘托飞雪之大。从扑面飞来的柳絮,到“漫了三千界”的“大灰”泥“,由远及近,凡高到低,尽情描摹,面对如此大雪和酷寒天气,那些喜欢踏雪赏梅的文人也怯寒止步。此曲多用俗语,生动形象,把用典与俗语巧妙地融合于一起,别具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乔吉(1280—1345)元曲作家。一作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寓居杭州。落魄江湖四十年,公元1345年(至正五年)病卒于家。著杂剧十一种,现存《扬州梦》、《两世姻缘》、《金钱记》三种。散曲有《梦符小令》一卷。其杂剧、散曲在元曲作家中皆居前列。其散曲作品数量之多仅次于张可久,多啸傲山水,风格清丽,朴质通俗,兼有典雅,与张可久齐名。李开先说他的散曲“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并说“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给予极高评价。今存小令二百零九首,套数十一篇。

咏雪原文及翻译11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原文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翻译:

  译文:

  我喜欢雪花不在于其轻盈的形态,更在于其在寒处生长。雪花,虽与牡丹、海棠等人间富贵花不同,而是另具高洁品性。谢道韫是咏雪的著名才女,在她死后已无人怜惜雪花了,只落得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声中任西风吹向无际的大漠。

  注释:

  ①谢娘二句:谢娘,指晋代王凝之的妻子、才女谢道蕴。她曾因咏雪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享有盛名。(《晋书·列女传》)这里是说雪花在天涯飞扬,它虽不是富贵之花,却实诚可爱,但又有谁怜惜它呢?②瀚海:谓沙漠。明周祈《名义考》:瀚海,“以飞沙若浪,人马相失若沉,视犹海然,非真有水之海也。"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词,是作者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时所作。(张草纫《纳兰词笺注》将此篇系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刘德鸿《纳兰性德“觇梭龙”新解》则以为作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说皆可资参考)纳兰出身于富贵之家,作为贵介公子、皇帝的近臣,应该说其作品当是不乏富贵气的,但从这词来看,是与其身份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他借咏雪花而咏怀,抒发了不慕人世间荣华富贵,厌弃仕宦生涯的心情。这种逆反心理是纳兰突出的'性格特征,也是纳兰词里多有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词的上片起二句说处于“冷处”的雪花是令人赏爱的,接二句又说它之所以可爱是由于高洁的品格,由于它不是那些争妍斗艳的牡丹、芍药一类的“富贵花”。下片前二句是说此花于天涯飘泊,很少有人怜惜,大有知音难觅的孤寂之感。结句出以景语,用大漠中,寒月下,悲笳声里的恶劣环境,进一步增加了凄凉冷寞的氛围。

【咏雪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咏雪》原文及翻译09-10

刘义庆《咏雪》翻译及常析04-28

童趣原文翻译09-27

菊原文翻译09-27

无题原文翻译09-28

雝原文翻译09-12

潜原文翻译09-12

红梅原文翻译09-13

《北山》原文翻译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