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精品]君子论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君子论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君子论作文1
君子,也就是有优良品性的人,有渊博学问的人,而我说的君子,是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的人。
而所谓”安然自得”,也就是不受他人影响。如果你在一个喧闹的地方写作业,没有足够的意识力,那么一定会被旁人干涉,导致无法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会变得十分浮躁,效率明显变低,作出来的作业也一定不怎么样。为什么呢?因为周围的喧闹会打乱一个普通人的思维,而普通人没有足够的意识力。
有些人可能会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可能就大错特错了。这只是一个看似有道理的借口,一个普通人的借口,一个没有君子品行的普通人。一个能达到”出污泥而不染”的人,也就是君子,有着莲花一样品行的君子。
君子,可不是一个人想当就能当地,这必须有超常的意识力,可想而知,这是很难的。它要时时刻刻自我反省,面对品行不好的人,他能不与后者沾上一点儿关系,也不会被他的恶劣品行所影响,反而能够照常地保持自己原有的优良品性,不受他们任何干扰,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然而君子的朋友也一定是君子,因为他们能够相互学习对方的好品行,而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所以,做一位君子也是万分重要的。
再回首当今社会,有一些学生正是因为有一个君子做朋友,才得到了学习上的提高,这种相互影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还有一些本来品行优良,学习优秀的学生,长期生活在“淤泥”中,也渐渐成为“淤泥”。这或许也就是要做到“无入而不自得”的原因了,为了自己更美好的未来,成为一个君子是必不可少的了,而只要世界上多一些君子,相信能够改变他人,让世界变得更加“君子”。
无入而不自得,可以为君子也。
君子论作文2
怎样来解释“君子”之一名词?
现代汉语词典标注:“古代之地位高的人,现代多用来之人格高尚的人。”
体现君子是如何的高尚,在儒家这一派别表现的更为淋漓尽致。
如《论语》中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还有一句是我们常说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如《大学》中的“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亲其亲而乐其亲,此乃没世不忘也”。
如《中庸》中的“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故君子居易而俟命,小人性险而侥幸”。
如《诗经》中的“嘉乐君子,显显得令。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之名,自申于天”。
如成语辞海中的“君子爱人以德”,“岂悌君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大雅君子”。
诸如此类。
敢问诸位“君子”,你们当中有谁真正读懂了“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诸位可读懂了其中的“德”,“土”,“刑”,“惠”这四个词?你们其中那个可以为了德行而放弃自己的财产?你们其中那个可以为了公正的刑罚而放弃别人对自己的'恩惠?
敢问诸位“君子”,你们当中有谁可以真正读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诸位可读懂了其中的“义”,“利”这两个字?你们其中那个面对生死可以谈笑自若且面无惧色?你们其中那个可以见钱不拿?
敢问诸位“君子”,你们其中那个可以真正读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你们当中那个君子的博大胸怀?
不要说是你们,就是万人之上的帝王也会被我从君子的宝座上摔下来。
本无君子,何幻其为君子?
汝等无愧?
呜呼!汝等无愧乎?
君子论作文3
君当如竹,风过不折,雨过不浊,不争平生之荣辱,愿付辉煌于一瞬。
——题记
今夜,难以入眠。我坐在台灯下,书桌上摊开的是高中第一本语文书。脑海中闪烁着几个名字烛之武,荆轲,刘和珍。
一
是什么让一生都未得重用的千里马在暮年放下私人恩怨,拖着“今老矣”的身体,“夜缒而出”,踏上凶险难测的路,去见那利字当头的君王。独自行走在敌军军营的烛之武,在想着什么呢?肯定不是郑伯所说的“是寡人之过”。他是郑国的子民,救自己的国家于水火之中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仕途的不如意与之相比并不值得伤神。因为,他心中装的是他要用生命捍卫的国家!
他是烛之武,他是君子,是用宽广的胸怀容纳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心力。
二
他身上有的是江湖儿女快意恩仇的洒脱,纵酒当歌,放浪形骸。但当燕太子丹需要他为大业献身时,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唱。
那是的他,承袭战国士子谋国的光荣传统,又如何不晓得不晓得寄希望于执一匕刺秦王而改天下有多大把握呢?但他还是去了。
他抱着决然的意志,十二岁敢杀人的秦舞阳都害怕时,他从容冷静,图穷匕见的那一刻,他心中想的是太子丹的嘱托。只是,他没能逃过命运的安排。历史的巨轮缓缓滚过,他只留下一把匕首。
他是荆轲,那千古一刺,足以证明他是以生命去承载恩人嘱托的君。
三
她在“强拖出校”、“赁屋授课”的逆境之中“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她却“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她的处变不惊,有胆有识,临死时的从容都是鲁迅先生悼念她的原因。
她柔弱的外表下,是坚定不移追求真理的决心;她面对危险,却“欣然前往”;”她时时念着的,是民族的兴衰存亡……她是刘和珍,也是君子,是拿赤子之心照亮中国的君!